甘李药业(603087)

搜索文档
甘李药业(603087) - 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2025-07-29 09:17
公司基本信息 - 旭特宏达注册资本701.1955万元,股东甘忠如持股65.02%,其他股东持股34.98%[10] 减持情况 - 拟在公告15个交易日后3个月内,集中竞价减持不超339.9518万股,不超总股本0.57%[17] - 截至报告签署日,已累计减持69.08万股,占总股本0.11%,减持计划未完成[17] - 2024年12月、2025年4月和7月分别减持601.058万股、601.0622万股、69.08万股[19] 权益变动 - 本次权益变动前合计持股2.53138194亿股,占总股本42.60%[19] - 2024 - 2025年权益变动比例约2.20%,甘忠如约0.40%[19] - 本次权益变动后合计持股2.40426192亿股,占当前总股本40.00%[19] 其他情况 - 累计质押24010000股,占所持股份69.03%,占总股本3.99%[21] - 本次权益变动不导致实控人变化,不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22]
半年盘点|国产减重药加速出海,为何看重美国市场?
第一财经· 2025-07-26 10:39
国产GLP-1减重药海外布局 - 多家国内GLP-1类减重药开发商瞄准海外市场,与跨国企业达成多项对外授权交易,竞争延伸至全球市场[1] - 恒瑞医药、诚益生物、华东医药、甘李药业、翰森制药等已布局GLP-1类减重药,包括下一代口服小分子药物[1] - 大部分药物已通过对外授权方式与阿斯利康、默沙东等跨国巨头签署合作协议,助力国产减重药输出海外[1] 先为达生物海外合作进展 - 先为达生物正在与美国公司洽谈,拟将埃诺格鲁肽推向美国市场,目前谈判尚未进入详细合同讨论阶段[3] - 埃诺格鲁肽在48周治疗中使患者平均减重15.4%,疗效与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相当[3] - 先为达已与Verdiva Bio达成合作协议,获得近7000万美元首付款,潜在里程碑付款最高达24亿美元[4] 国内企业对外授权交易 - 翰森制药与再生元达成协议,授予HS-20094大中华区以外全球独占许可权利[5] - 联邦制药将UBT251大中华区外全球权益授权给诺和诺德,交易规模达20亿美元[5] - 信达生物玛仕度肽注射液获批上市,成为国内唯一与礼来和诺和诺德竞争的国产GLP-1类减重药[3] 临床进展与市场动态 - 恒瑞医药HRS9531注射液在中国三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计划递交上市申请[4] - 先为达埃诺格鲁肽已递交国家药监局上市申请,但尚未获批[4] - 礼来替尔泊肽注射液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成人肥胖患者的中度至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5] 美国市场机遇与挑战 - 2025年全球GLP-1药物市场规模将突破60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预计达20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超28%[6] - 美国GLP-1类减重药一个月治疗费用可高达近2000美元,诺和诺德和礼来降价至约600美元[6] - 63%的美国患者一年后仍在用司美格鲁肽,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将进一步扩大患者人群[7]
7月25日A股8只股票限售股解禁 合计市值501.11亿元
金投网· 2025-07-25 11:49
A股限售股解禁情况 - 7月25日A股共有8只股票面临限售股解禁,合计解禁数量为18.72亿股,解禁市值为501.11亿元[1] - 解禁数量前三名分别为大全能源(15.93亿股)、晋拓股份(2.04亿股)、万朗磁塑(3196.66万股)[1][4] - 解禁市值前三名分别为大全能源(439.21亿元)、晋拓股份(36.92亿元)、万朗磁塑(10.66亿元)[2][4] 个股解禁明细 - **大全能源**:解禁数量15.93亿股,解禁市值439.21亿元,解禁前收盘价27.58元[1][4] - **晋拓股份**:解禁数量2.04亿股,解禁市值36.92亿元,解禁前收盘价18.11元[1][4] - **万朗磁塑**:解禁数量3196.66万股,解禁市值10.66亿元,解禁前收盘价33.34元[1][4] - **楚环科技**:解禁数量1782.04万股,解禁市值3.97亿元,解禁前收盘价22.29元[1] - **益方生物**:解禁数量1631.47万股,解禁市值7.11亿元,解禁前收盘价43.60元[1] - **武汉天源**:解禁数量434.07万股,解禁市值6606.54万元,解禁前收盘价15.22元[1] - **甘李药业**:解禁数量425.60万股,解禁市值2.54亿元,解禁前收盘价59.64元[1] - **金河生物**:解禁数量50.00万股,解禁市值339.00万元,解禁前收盘价6.78元[1]
中国医疗健康:2025 年上半年预览 -China Healthcare_ 1H25 preview_ UIH bottom out_MR still in trough; Weak IVD_cataract, strong insulin
2025-07-25 07:1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疗科技、零售药房、医院、疫苗、胰岛素、创新药、体外诊断(IVD) - **公司**:迈瑞医疗(Mindray)、联影医疗(United Imaging)、新产业(SNIBE)、欧普康视(Eyebright)、华兰生物(Hualan)、通化东宝(THDB)、甘李药业(Gan & Lee)、艾德生物(AmoyDx)、华东医药(Huadong)、博康泰(BioKangtai)、乐普医疗(Lepu)、益丰药房(Yifeng)、大参林(Dashenlin)、老百姓(LBX)、片仔癀(PTH)、爱尔眼科(Aier)、沃森生物(Walvax)、科伦药业(Kelun)、华海药业(Huahai)、迪安诊断(Dian)、金域医学(Kingmed)、智飞生物(Zhifei)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业绩表现 - **高收入增长公司**:预计胰岛素公司通化东宝和甘李药业在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最高收入增长,因2024年第二季度带量采购续约基数低;艾德生物预计实现约20%的收入增长,受益于医疗系统反腐后院内合规销售渠道占比提高;联影医疗预计实现14%的同比收入增长,中国业务在第二季度转正,同比增长10%[6]。 - **面临压力公司**:迈瑞医疗受中国IVD业务疲软影响,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业务同比下降26%,海外业务同比增长12%;爱尔眼科第二季度增长预计为5%,反映了军事征兵提前拉动效应后屈光业务放缓以及带量采购后白内障业务疲软;智飞生物因2024年第二季度开始的反腐运动导致渠道去库存,以及中国消费者对非必需产品需求减弱,HPV疫苗收入大幅下降,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业务环比复苏,但与2024年第二季度相比,收入和盈利仍同比下降49%/95%;受医疗行业反腐运动影响,金域医学和迪安诊断预计收入同比下降[8]。 各行业情况 - **医疗科技(Medtech)**:6月招标价值数据同比增长49%,但环比下降3%,低于预期,主要因带量采购导致单价降低,范围从超声扩大到CT;预计原从2024年推迟到今年的以旧换新刺激资金大部分已用完,降低了2025年下半年以旧换新政策的刺激效果[10]。 - **体外诊断(IVD)**:第二季度IVD制造商需求持续疲软,新产业预计2025年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试剂市场规模同比下降20%;预计从第三季度起,带量采购的定价压力将缓解,但销量压力仍存;艾德生物逆势增长,得益于其在院内渠道的强大影响力以及受益于二代测序(NGS)检测设备的国产替代[19][21]。 - **胰岛素(Insulin)**:胰岛素行业已进行两轮带量采购,但第三代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仍有较大国产替代空间;甘李药业和通化东宝发布的初步业绩均超预期,预计两家公司2025年全年收入将强劲增长,看好甘李药业,因其创新产品管线和国际扩张潜力更大[22]。 - **医院(Hospital)**:爱尔眼科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增长较弱,因军校提前招生导致屈光需求减少和白内障手术量下降;但屈光业务因新技术实现平均销售价格(ASP)提升,白内障业务在更广泛报销类别(双焦点)下持续高端化,且中国富裕老年人需求强劲;ICL/PIOL产品面临增长压力,因未获军校应用批准,但此类需求患者增多[30]。 - **零售药房(Retail pharmacy)**:行业受严格报销政策和消费能力疲软影响持续承压,药店转向新业务模式(如益丰药房的商品经济店)和提高盈利能力;大参林表示其同店销售增长(SSSG)在2025年第二季度触底且未恶化,预计药店市场出清将持续,拐点可能在年底到来[31]。 公司估值和投资建议 - **迈瑞医疗(Mindray)**:下调2025 - 2027年盈利预测,分别下调2.1%、4.4%、5.0%,主要反映IVD领域政策逆风、6月采购势头放缓以及海外地缘政治风险下发货流程变慢;维持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300元;是中国领先的医疗科技设备制造商,受益于中国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和国产替代,海外收入有望增加,当前股价低于5年平均远期市盈率,预计维持市场领先地位,关键催化剂包括采购活动复苏、医疗设备以旧换新计划更新和新产品推出[37][46]。 - **联影医疗(United Imaging)**:将2025年营收和盈利预测从128.13亿元/17.92亿元调整至125.72亿元/17.69亿元,以反映6月低于预期的招标数据;维持2026 - 2027年预测;维持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173元;是中国领先的大型医疗影像设备制造商,业务已拓展至全球75多个国家,中国医疗设备采购反弹,公司市场份额持续增长,预计服务相关收入占比上升,毛利率提高,当前估值接近上市以来中值市盈率,长期增长潜力大,关键催化剂包括中国未来月度医院采购数据和超声产品线推出[38][47]。 - **新产业(SNIBE)**:下调2025 - 2027年盈利预测,分别下调1.4%、7.1%、6.9%,主要反映IVD领域政策逆风,包括带量采购压力、增值税调整变化和销量压力;12个月目标价从80元降至76元;是快速增长的体外诊断公司,预计2024 - 2034年盈利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6%,受益于中国进口替代和国际市场扩张,当前估值有吸引力,处于买入评级,关键催化剂包括2024年低检测量基数下的销量增长复苏和海外扩张进展[39][48]。 - **欧普康视(Eyebright)**:下调2025 - 2027年盈利预测,分别下调2.6%、4.3%、4.4%,主要因隐形眼镜产能利用率仍在提升,导致毛利率降低;12个月目标价从114元降至111元;是中国领先的眼科设备制造商,预计2024 - 2034年盈利CAGR为21%,受益于市场渗透率提高和份额增长,当前估值处于3年历史最低市盈率,认为当前股价未充分反映增长机会,看好其白内障手术市场增长、基于强大研发能力从跨国公司夺取份额以及PIOL产品销售增长,PIOL产品销售增长是2025年关键催化剂[41][50]。 - **华兰生物(Hualan)**:下调白蛋白收入预测,因该产品需求承压;将目标市盈率倍数从17.6倍提高到18.1倍,目标价维持19元;是中国血浆行业领先企业,也提供流感疫苗,当前1年远期市盈率处于过去5年历史最低四分位,认为公司主要增长驱动力是2022/2024年分别新获批的7/2个血浆采集站,看好该股被低估,关键催化剂包括血浆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和中国流感疫苗接种率提高[42][5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估值方法和风险**:各公司目标价基于不同估值方法,如迈瑞医疗、联影医疗、新产业、欧普康视采用两阶段现金流折现(DCF)估值,华兰生物采用5年退出市盈率估值;各公司面临不同风险,如迈瑞医疗面临带量采购对部分产品出厂价的进一步影响、进入中国顶级医院进度低于预期等风险;联影医疗面临芯片供应链风险、原材料风险等[52][53]。 - **评级和覆盖范围**:报告对各公司给出评级,如迈瑞医疗、联影医疗、新产业、欧普康视、华兰生物为买入评级,爱尔眼科为中性评级,沃森生物为卖出评级;各公司评级相对于其覆盖范围内其他公司,覆盖范围可通过相关链接查询[67][77]。 - **研究相关披露**:包括分析师认证、高盛因素分析、并购排名、数据库介绍等;还包含公司特定监管披露、评级分布、投资银行关系、价格目标和评级历史图表等信息;以及不同司法管辖区的额外披露要求,如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香港、印度、日本、韩国、新西兰、俄罗斯、新加坡、英国等[62][73]。
创新药业绩爆发!16家上市公司披露中报预告:双鹭、圣诺净利润增幅超3倍,华海药业净利腰斩、百诚医药降95%
新浪证券· 2025-07-22 06:02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在政策红利与国际化突破助力下迎来高光时刻 [1] - A股创新药板块80家企业中有16家已发布中报预告 头部企业实现爆发式增长 [1] - 行业从规模竞争向技术比拼转型 具备真创新能力、国际化布局及商业化效率的企业持续领跑 [32] 头部企业业绩增长 - 双鹭药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1亿元–1.35亿元 较上年同期上升237.95%-356.24% [3][4] - 圣诺生物归母净利润7702.75万至9414.48万元 同比增加253.54%至332.10% [5] - 微芯生物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3006万元 同比增长173% [8] - 步长制药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4.88亿元到7.08亿元 同比增加110.88%到205.94% [11] - 甘李药业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亿元至6.4亿元 同比增加100.73%至114.12% [15]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双鹭药业主要受益于金融资产收益及创新药管线突破 [2] - 圣诺生物多肽原料药业务表现突出 国内外市场销售力度加大 [7] - 微芯生物核心产品西达本胺适应症新进医保带动销量增长 西格列他钠销售策略优化销量大幅上升 [10] - 步长制药药品销售规模同比增长 主要产品生产成本同比下降 收购形成的评估增值摊销额同比减少 [13] - 甘李药业通过两轮胰岛素集采扩大市场份额 协议量增长32.6% 产品价格合理回升形成量价齐升 [16] 其他重点公司表现 - 上海医药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4.50亿元 同比增加52% [17] - 辽宁成大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89亿元至7.35亿元 同比增加50.00%至60.00% [19] - 药明康德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3亿元 同比增长约44.43% [23] - 诺泰生物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亿元至3.3亿元 同比增加32.06%至45.27% [27] - 我武生物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亿元–1.8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3.92%-23.97% [30] 业务发展策略 - 圣诺生物依靠多肽原料药出口放量实现高增长 [2] - 诺泰生物通过时间领先、技术领先策略及国际化BD团队优势推动多肽原料药等销售收入增长 [29] - 我武生物聚焦主业深耕过敏性疾病诊疗领域 产品粉尘螨滴剂等销售收入均出现增长 [31] - 药明康德CRDMO业务模式持续优化 新产能建设与经营效率提升推动增长 [25] - 辽宁成大贯彻医药医疗健康产业与金融投资双轮驱动战略 优化资源配置经营提质增效 [21]
甘李药业: 第五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21 10:37
监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甘李药业第五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于2025年7月21日在公司五层会议室以现场会议形式召开 [1] - 会议通知和材料于2025年7月15日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出 [1] - 会议由监事会主席张立主持 [1] 监事会会议审议情况 - 审议通过《关于继续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 [1] - 同意公司使用不超过人民币2.5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1] - 资金将用于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投资产品,包括协定性存款、结构性存款、定期存款、大额存单、收益凭证等 [1] - 投资产品不得用于质押或证券投资 [1] - 资金使用期限自第五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 [1] - 在期限及额度范围内,资金可循环滚动使用 [1] 表决结果 - 议案表决结果为3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 [2]
甘李药业: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继续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7-21 10:23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4020万股 发行价为每股63.32元 募集资金总额254,546.40万元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244,113.45万元 [1] - 募集资金于2020年6月22日到位 经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验证并出具验资报告 资金已全额存放于专项账户并签署三方监管协议 [1] 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 招股说明书披露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总额258,209.53万元 拟使用募集资金244,113.45万元 [2] 现金管理方案 - 拟使用不超过2.5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购买保本型投资产品(包括协定存款、结构性存款、定期存款等)投资期限不超过12个月且可循环滚动使用 [3] - 投资产品不得用于质押或证券投资 资金将存放专用结算账户并按规定备案 [4] 实施与授权机制 - 董事会授权董事长在12个月内行使投资决策权及签署法律文件 财务部负责具体实施 [4] - 公司将按监管要求及时披露现金管理情况 [4] 资金影响评估 - 现金管理额度占2025年3月31日货币资金的23.61% 不会对主营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造成重大影响 [4] - 通过现金管理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获得投资收益 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 [5] 合规性审核 - 该事项已经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 保荐机构中信证券核查后认为符合《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等监管规定 [6][7][8]
甘李药业: 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21 10:21
本次限售股上市流通概况 - 本次上市流通的限售股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限售股,涉及股东为STRONG LINK INTERNATIONAL LIMITED,上市流通数量为4,256,033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71% [2] - 本次限售股上市流通日期为2025年7月25日 [1] - 本次股票上市类型为首发股份,认购方式为网下 [1] 公司股本变化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完成后,总股本为401,100,000股,其中有限售条件流通股为360,900,000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为40,200,000股 [2] - 2020年实施利润分配方案后,公司总股本由401,100,000股增加至561,540,000股,派发现金红利200,550,000元,派送红股160,440,000股 [3] - 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总股本为601,065,290股,其中有限售条件流通股为43,922,722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为557,142,568股 [7] 股东承诺及解除限售情况 - STRONG LINK持有的延长锁定期股票4,256,033股将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因甘忠如已出具解除延长锁定的书面通知 [2] - 延长锁定股东与公司控股股东甘忠如签署《关于延长股份锁定期的协议》,约定在特定条件下继续延长锁定期 [6] - 本次申请解除限售的股东严格履行了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时所作出的承诺 [7] 股本变动结构 - 本次限售股上市流通后,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由43,922,722股减少至39,666,689股,无限售条件的流通股由557,142,568股增加至561,398,601股 [8] - 公司股份合计仍为601,065,290股,未发生变化 [8] 中介机构核查意见 - 保荐机构认为本次限售股份上市流通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对本次限售股份解禁上市流通无异议 [7]
甘李药业(603087) - 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
2025-07-21 09:46
股本情况 - 首次公开发行后总股本401,100,000股,限售股360,900,000股,流通股40,200,000股[3][7] - 2020年总股本增至561,540,000股,派现200,550,000元,送股160,440,000股[7] - 2022年授予4,113,200股限制性股票,2023年发行28,508,550股[8] - 2024年授予7,040,000股,回购注销136,460股限制性股票[9][10] - 截至公告日总股本601,065,290股,限售股43,922,722股,流通股557,142,568股[10] 限售股解禁 - 4,256,033股限售股2025年7月25日上市流通,占总股本0.71%[4][5][16] - 变动后限售股39,666,689股,流通股561,398,601股[17] 股东承诺 - 首次公开发行前部分股东12个月内不转让股份[11] - 十二名延长锁定股东在条件下延长16.91%股份锁定[11] 其他情况 - 公司无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资金情况[14] - 保荐机构对限售股解禁无异议[15]
甘李药业(603087) -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上市流通的核查意见
2025-07-21 09:46
股本相关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402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4.011亿股[1] - 2020年以4.011亿股为基数派现、送股,总股本增至5.6154亿股[4] - 截至核查意见出具日,总股本6.0106529亿股[7] 限售股相关 - 本次上市流通限售股425.6033万股,占总股本0.71%[2] - 本次限售股上市流通日期为2025年7月25日[12] - 上市流通后,有限售条件流通股为3966.6689万股[14] 股份变动相关 - 2022 - 2024年授予限制性股票,2024年回购注销部分[4][5][6] - 2023年向甘忠如发行2850.855万股[5] 股东承诺相关 - 部分股东承诺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管理股份[8] - 十二名延长锁定股东延长部分股份锁定[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