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新能源(600617)
icon
搜索文档
国新能源(600617) - 山西省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召开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5-05-26 09:45
业绩说明会信息 - 2025年6月4日09:30 - 11:30举行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3] - 以视频结合网络互动方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召开[4][6] - 副董事长、总经理聂银杉等人员出席[8] 投资者参与 - 2025年5月27日至6月3日16:00前可提问[3] - 2025年6月4日09:30 - 11:30可登录上证路演中心参与[9] 联系信息 - 联系部门为证券事务部,电话0351 - 2981617,邮箱zhangzaixi600617@163.com[10] 会后查看 - 说明会召开后可通过上证路演中心查看情况及主要内容[10]
3年跃升央企新能源销冠,深蓝汽车助推中国新能源向新向上
新京报· 2025-05-26 09:34
公司发展里程碑 - 深蓝汽车成立三周年之际推出旗舰车型S09,起售价23.99万元,上市3小时大定订单突破2万辆 [1] - 三年累计推出6款产品,累计销量突破48万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黑马 [1] - 成为国有车企新能源品牌中首家实现盈利的品牌,获评"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首批优秀产品品牌" [2] 市场表现与战略目标 - 2022年7月首款车型SL03上市,14个月销量突破10万辆,29个月完成40万辆交付 [2] - 2022年12月-2025年3月累计销量在央企新能源品牌中排名第一 [2] - 发布"智领2030"战略,计划2030年全球年销量200万辆(海外占比35%),累计推出30款新产品 [5][6] 技术创新与专利成果 - 推出深蓝超级增程技术,拥有1862项核心专利,包含10项全球领先技术如500bar超高压燃油喷射系统 [3] - 自研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30℃环境下动力性提升50%,充电时间缩短15% [3] - 开源核心专利群(162项),包括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电池安全技术和中国发明专利金奖的脉冲加热技术 [4] 产品与服务体系 - 旗舰车型S09搭载华为智能全家桶、超级增程2.0等技术,承诺一年内不降价 [4] - 规划"3纵3横"产品矩阵(轿车/SUV/硬派×紧凑/中型/大型),2030年前推出30款车型 [5] - 服务网络目标:国内2500+订单中心、1000+交付中心、2000+维保中心,海外2800+网点 [6] 研发投入与合作布局 - 计划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10%,2030年前累计研发超1000亿元 [5] - 构建"1+4"超级技术体系(深蓝大模型+智驾/座舱/能源/底盘),与华为共研乾崑ADS SE [4][5] - 采取"自研+合作"双轨技术路线,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6]
魏建军的质问:中国新能源车为什么越卖越亏?
经济观察报· 2025-05-23 16:57
新能源车行业现状 - 2025年新能源车市场份额持续上升 但行业普遍面临"越卖越亏"困境 [2] - 2024年全国乘用车新车平均降价幅度达8.3% 新能源车型降幅更大 [2] - 行业平均利润率仅为4.3% 远低于全国工业企业平均水平 [2] - 行业陷入"降价-亏损-融资-再降价"的危险循环 [2] 企业经营策略对比 - 国际车企如丰田2024年全球净利润2376亿元人民币 超过中国前十车企利润总和 [3] - 长城汽车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0.73% 成为少数稳定盈利的自主品牌 [3] - 长城坚持不参与价格战 市场份额面临压力但坚持可持续商业模式 [3] 行业发展路径思考 - 新能源车全球化需根据不同市场能源结构和用户习惯选择技术路线 [3] - 企业需在盈利基础上保障研发投入和品牌建设能力 [3] - 当前行业主流"亏损换增长"模式与可持续商业逻辑形成鲜明对比 [4]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新能源自卸车行业产业链图谱、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前景分析:“双碳”战略继续推进,新能源自卸车市场渗透加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1 01:15
行业概况 - 新能源自卸车采用非传统燃油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等),主要用于城建渣土运输、矿山砂石短倒、港口物流等场景,具有零排放/低排放、低噪音、高能效等特点 [1][2] - 按动力类型可分为纯电动(BEV)、换电式、充电式、燃料电池(FCEV)、插电混动(PHEV)、甲醇/天然气等;按卸货方式分为后翻、侧翻和纯电动底卸;按场景分为城建渣土、矿用、港口/短倒、工程自卸车 [2]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钢材、铝合金、橡胶等原材料及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底盘系统等零部件 [4] - 中游为整车制造,代表厂商包括徐工机械、中国重汽、一汽解放、三一集团、福田戴姆勒等 [4] - 下游应用领域涵盖矿山开采、基础建设、水电工程、城市建设等 [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销量达13112辆,同比增长97.89%;2025年Q1销量4319辆,同比增长68.91% [1][6] - 新能源渗透率从2021年不足1%提升至2024年26.36%,显著低于新能源汽车整体渗透率(40.9%),预计2025年全年销量突破1.6万辆 [6] - 区域集中度高,前十大省份销量占比75.85%,河北省以超2500辆(占比20%)领跑,四川(13.82%)、江苏、云南、陕西等紧随其后 [8] 技术路线格局 - 纯电动自卸车主导市场,2024年销量12661辆(占比96.56%),201-2024年CAGR达92.06% [10] - 插电混动自卸车快速崛起,2024年销量189辆(占比1.44%),201-2024年CAGR高达473.88% [10] - 燃料电池自卸车销量下滑,2024年降至262辆(占比2%),同比缩减44.14% [11] 竞争格局 -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CR5从2022年63.46%升至2024年71.31%,CR8从71.31%升至86.15% [13] - 徐工集团市场份额从2021年12.76%跃升至2023年20.23%,超越三一成为领军者 [13] - 中国重汽2024年营收449.29亿元(+6.8%),2025年Q1营收129.08亿元(+12.97%) [15] - 徐工机械2024年营收916.6亿元(-1.28%),2025年Q1营收268.15亿元(+10.92%) [17] 发展趋势 - 政策驱动渗透率加速提升,2035年目标为"新能源营运重卡规模化应用",2025年渗透率超20% [19] - 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换电模式占比从2021年37%升至2023年57%,L4级无人驾驶技术应用拓展 [20] - 行业整合加速,头部企业如徐工、三一通过技术(如无人驾驶自卸车)和服务竞争,形成"强者恒强"格局 [21]
宁德时代港股首日收盘涨超16%!“A+H”模式升温,中国新能源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0 11:25
上市表现与募资情况 - 公司于5月20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开盘价296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12.55%,收盘报306.2港元/股,涨幅16.43%,总市值达1.38万亿港元,成为近年来港股规模最大的IPO之一 [1] - 公司港股上市历时仅128天,创下近年上市速度纪录 [1] - 公司最终发售1.35亿股,总股本45.38亿股,募资总额356.6亿港元,净募资353.3亿港元 [3] - 香港公开发售获151.15倍认购,国际发售获15.17倍认购,最终发售价263港元/股 [3] 公司发展历程与市场地位 - 公司董事长曾毓群从ATL汽车动力部门剥离成立宁德时代,专注于电动汽车及储能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 [4] - 公司10年内超越比亚迪、松下等成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2021年A股市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 [4] - 2024年公司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37.9%,连续8年第一;储能电池全球市占率36.5%,连续4年第一 [5] - 2022-2024年公司利润分别为335亿元、473亿元、553亿元,2023年同比增长41.5%,2024年增长16.8% [5] - 截至2024年底公司货币资金达2982亿元,现金及等价物余额2701.6亿元,较2022年翻倍 [5] 全球化战略与产能布局 - 港股上市募资净额90%将投向匈牙利德布勒森市动力电池基地建设,总投资49亿欧元(约397.9亿元人民币),已投入7亿欧元(约56.8亿元人民币) [6] - 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本土电池产能缺口达60% [7] - 公司在欧洲已布局德国、匈牙利、西班牙三座电池工厂,德国工厂2023年初投产 [8] - 欧洲本地化生产有助于增强客户合作、保障供应链稳定并提升本地化供应能力 [8] 行业趋势与"A+H"模式 - 港股上市为公司全球化扩张提供资金支持,并成为新能源企业出海借鉴案例 [9]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如先导智能、中伟股份等纷纷宣布赴港上市,以推进全球化战略 [9] - 主机厂赛力斯集团拟将港股IPO募资的70%用于研发,20%用于海外市场拓展 [9] - 港股成为新能源企业吸引海外投资者、拓展知名度的重要平台 [10] - 公司A/H双平台上市可同时吸引内地及海外资本,支持海外产能扩张与技术研发 [10]
研判2025!中国新能源拖拉机‌行业政策、产业链图谱、行业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双碳东风+智能革命,中国新能源拖拉机驶入高速增长赛道[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0 01:14
行业概述 - 新能源拖拉机定义为采用电能、氢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驱动的农业机械,核心目标是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并满足智能化需求,主要分为纯电动、混合动力和氢燃料电池三类[2] - 相比传统拖拉机,新能源产品具备环保性(零排放、低噪音≤70dB)、经济性(运营成本降低30%-50%)和智能化(兼容精准农业系统)三大优势,但初始购置成本较高且大功率机型待突破[4][5] - 行业在"双碳"目标和农业现代化双重驱动下迎来黄金发展期,预计未来5年实现技术领跑,2030年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0%[18][25] 技术路线与产品创新 - 混合动力路线占据市场主导(65%份额),中联重科DV3804(380马力)和临工9E系列(340马力)通过无级变速传动和智能能量管理系统提升作业效率25%-35%,油耗降低30%-40%[16][23][24] - 纯电动产品差异化发展,中科原动力2604-ET和悍沃354ET分别搭载智能作业系统与L4级自动驾驶技术,作业成本降低60%,适用于设施农业和南方水田[16][24] - 氢能路线由东风DF2404e引领,突破-30℃极寒启动和12小时持续作业瓶颈,加氢仅需3分钟,代表未来清洁动力方向[16][24] 政策与市场环境 - 政策形成全方位支持体系,包括农机购置补贴(200马力以上无级变速机型补贴最高25万元)、技术创新引导(如《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2024-2028》)和应用场景推广[9][10] - 高标准农田建设加速提供应用场景,截至2024年累计建成10亿亩,2030年目标达13.5亿亩,为新能源拖拉机规模化应用创造有利条件[12] - 2025Q1拖拉机总产量15.11万台(同比-7.7%),但大型机型逆势增长6.1%,市场结构性调整推动高端化、新能源化转型[14] 竞争格局与产业链 - 行业呈现"头部集中、梯队分化"格局:第一梯队为中国一拖、潍柴雷沃、中联重科等头部企业;第二梯队为常州东风农机等区域龙头;第三梯队为中科原动力等细分领域创新者[21] - 产业链上游电池/电机仍依赖进口,中游由传统农机企业与新能源车企共同推动,下游聚焦设施农业和智慧农场,充换电设施加速完善[7] - 企业技术布局差异化,混合动力适用大田作业(200-400马力),纯电动主攻设施农业,氢能侧重示范项目和极寒地区[23][24] 未来趋势 - 技术迭代将形成"混动主导、纯电渗透、氢能探索"格局:混动未来3-5年优化能量管理,纯电随电池技术突破续航达15小时,氢能需加氢网络完善[26] - 智能化加速普及,L4级无人驾驶机型已商用,预计2030年实现全自主作业(降本40%),并推动"农机+无人机+传感器"一体化系统发展[28] -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补贴倾斜(较传统机型高30%-50%)、土地流转催生规模化需求、"一带一路"拓展出口市场[29]
2024年 拉美销售的新能源汽车超过一半为中国品牌 中国新能源汽车走俏拉美市场(国际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5-19 21:40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增长 - 2024年拉美地区电动汽车总销量达412493辆,纯电动汽车销量增长139.3%,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增长156.1% [1] - 拉美地区销售的新车51%为中国品牌,几乎所有电动公交车来自中国 [1] - 亚洲和南美洲等新兴市场成为电动汽车销量增长中心,2024年总销量同比增长超60% [1] 中国品牌在拉美市场的表现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占巴西进口新能源汽车总量的91.4%,销售额达12亿美元 [2] - 2024年中国汽车品牌在墨西哥销量达129329辆,同比增长63%,市场占有率达19.5% [2] - 哥斯达黎加每1万人拥有34.3辆电动汽车,该国"10款最畅销电动车车型"中有6款为中国品牌 [2] 拉美新能源汽车普及驱动因素 - 拉美地区新能源汽车加速普及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充电基础设施完善及消费者环保意识增强 [3] - 预计到2028年拉美地区新能源汽车在乘用车新车销量中占比将达10%-20% [3] - 中国新能源汽车为拉美消费者提供多样车型选择,性价比高且售后服务完善 [3] 中国电动公交车在拉美的应用 - 拉美国家目前有6000多辆电动巴士运行,主要来自比亚迪、宇通客车、中通客车、北汽福田等中国品牌 [4] - 比亚迪向乌拉圭最大电动公交运营商交付100台纯电动大巴,车身长12米,针对当地市场定制 [4] - 波哥大市投入运营上千辆中国制造电动客车,每年可减少近1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4] 中国车企本地化战略 - 长城汽车将在巴西圣保罗州建设首家工厂,预计2025年7月投产,目标3年内实现巴西本土化汽车部件制造比例达60% [7] - 上汽集团旗下名爵汽车计划在墨西哥建立制造工厂和研发中心,辐射整个拉美市场 [7] - 比亚迪计划在墨西哥建立制造工厂,预计创造约1万个就业机会,2025年目标销量8万辆 [8] 中拉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 - 中国已在秘鲁建立拉美第一家鲁班工坊,培养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人才 [8] - 中国车企将先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创新技术引入拉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就业增长 [9] - 拉美国家希望通过绿色转型重塑生产模式,中国新能源汽车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9]
马一德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知识产权布局: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构建产业协同创新机制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9 08:48
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发展现状 - 2021年至2024年底中国汽车产业专利申请总量达17931万件公开总量为13113万件其中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专利公开量分别占总公开数的2579%和2553% [2] - 全球新能源汽车前20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10位但在全球专利分布上优势不明显 [2] - 新能源汽车技术进入多头竞争格局日本在三类技术路线及通用技术专利均居全球第一中国优势主要在纯电动汽车德国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先美国发展相对均衡 [3] 中国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布局短板 - 中国在动力电池专利布局全球领先但在智能化动力传动配制电流变化装置电池管理等核心环节布局完善度及专利权保护力度落后于日本车用半导体器件布局更少 [3] - 中国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主要集中在本土美日韩仅有少量专利布局头部车企海外专利总量仅为丰田的1/5欧美核心市场防御性专利储备不足 [3][4] - 国内车企每年需向国际通信企业支付上百亿美元专利许可费新能源汽车商标在海外面临抢注问题 [5] 行业竞争与知识产权纠纷 - 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从价格战人才战升级为知识产权战2009-2020年汽车行业知识产权案件数量从325件增至2147件年复合增长率超20% [5] - 知识产权诉讼呈现全产业链覆盖单个案件引发连锁反应诉讼周期拉长纠纷由国内转向国外 [5] 政策与产业协同建议 - 需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政府协调技术路线选择深化产学研合作聚焦关键技术协同创新调整补贴政策向卡脖子领域倾斜 [6] - 构建产业协同创新机制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培育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加速标准化进程以中国标准引领世界标准推进全球化专利战略 [7] - 建立专利联盟整合分散专利资源形成对抗海外企业的技术实力 [7]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机遇 - 需加快智能网联汽车知识产权制度完善推动智能驾驶算法开源专利开放许可建立国家统一数据开放平台明确数据权属与交易机制 [8] - 制定统一数据脱敏加密标准推动数据接口标准化促进平台开放API [8]
市场持续升温、品牌百花齐放 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优势再进阶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9 01:06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增长趋势 - 2025年3月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160万辆 同比增长25% 其中纯电动车销量110万辆 同比增长32%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增速14% [2] - 电动汽车全球新车总销量占比达25% 第一季度为21% [2] - 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份额增至67.7% 增量贡献度达84% 自主品牌海外市场份额达11.7% 较2021年增长9.9个百分点 [2] 中国市场表现 - 第一季度汽车产销756.1万辆和747万辆 同比增长14.5%和11.2% 新能源汽车产销318.2万辆和307.5万辆 同比增长50.4%和47.1% [5] - 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263.3万辆 同比增长47.6% 占汽车国内销量比例43.5% 其中乘用车248.4万辆 商用车14.9万辆 [5] - 新能源汽车出口44.1万辆 同比增长43.9% 其中乘用车出口41.9万辆 商用车出口2.3万辆 同比增长2.3倍 [6] - 纯电动车出口29万辆 同比增长16.7% 插混车出口15.2万辆 同比增长1.6倍 [6] 欧洲市场动态 - 第一季度欧洲乘用车销量338.2万辆 同比微降0.4% 纯电动车销量57.35万辆 同比大涨28% 市场占有率24.87% [8] - 油电混合动力车销量121.5万辆 同比增长20.5% 汽油车销量95.6万辆 同比下滑21.2% 柴油车销量27.8万辆 同比下滑26.3% [9] - 德国/丹麦/意大利等国家纯电动车实现两位数增长 法国销量下滑6.6%至74519辆 [9] - 大众集团/Stellantis/雷诺集团销量前三 特斯拉销量5.4万辆同比下滑37.2% 上汽集团销量7.85万辆同比大涨33.5% [10] 美国市场状况 - 第一季度纯电动车销量29.4万辆 同比增长11.4% 占新车总销量7.5% [11] - 特斯拉市占率43.5% 福特7.7% 雪佛兰6.5% 宝马4.6% 现代4.4% [12] - 通用汽车纯电动车销量超3万辆 达去年同期2倍 本田与讴歌品牌销量1.4万辆 [12] 车型竞争格局 - 全球电动车型销量20强中中国品牌占17席 特斯拉Model Y/Model 3和大众ID.4为外资上榜车型 [14] - 比亚迪9款车型上榜 元Plus/元UP/海鸥等车型在海外市场表现突出 [14] - 吉利星愿上市后销量火爆 跃居榜单第四 五菱宏光MINIEV累计销量突破150万辆 [15] - 小米SU7单车型跻身20强 小鹏M03累计销量突破10万辆 [15] 品牌竞争态势 - 比亚迪第一季度总销量100.08万辆 品牌销量93万辆 是特斯拉的3倍 纯电动车销量突破40万辆 [18] - 特斯拉交付量33.67万辆 同比下降13% 创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最低 [18] - 吉利销量约26万辆跃居第三 上汽通用五菱居第四 小米汽车凭单车型跻身20强 [18][19] - 20强榜单中中国品牌占10席 宝马/大众/梅赛德斯-奔驰等欧系品牌表现良好 [20]
耐世特(01316.HK):中国新能源汽车订单量强劲;受益于关税放宽及美国自动驾驶法规放宽
格隆汇· 2025-05-17 01:54
公司业务进展 - 2025年第一季度投产23个项目,其中19个为新或新获取业务,新能源汽车项目占比60.9%达14个,占亚太地区所有项目的65.2% [1] - 第一季度主要亮点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订单持续强劲,涵盖REPS、DPEPS及最新RWS系统 [1] - 获得北美客户大量管柱订单,增强北美管柱业务竞争力与规模效应 [1] - 预计年内将获得更多"线控"技术相关订单 [1] - 全年订单额目标50亿美元,第一季度订单额8亿美元,占年度目标16.0% [1]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除RWS业务外,新产品EMB也在积极开发中 [1] 政策环境 - 特朗普政府拟放宽自动驾驶汽车监管,削减非商业用途自动驾驶汽车的合规程序 [2] - 该政策有利于美国自动驾驶发展,公司将直接受益于自动驾驶相关业务及线控转向系统 [2] - 美国关税暂停实施及自动驾驶监管放宽对公司形成利好 [2] 供应链与关税 - 美国关税对公司影响可控,主要影响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零部件及原材料供应 [1] - 墨西哥出口至美国的大部分产品符合《美墨加协定》规定,继续享有免关税待遇 [1] - 公司正优化区域化供应链和生产策略以降低政策风险 [1] - 对于无法豁免的关税成本,公司确保从客户处获得补偿以抵消费用 [1] 市场前景 - 亚太地区订单持续强劲 [2] - 美国自动驾驶监管放宽将推动相关业务发展 [2]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6.50港元,对应15.6倍2025年市盈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