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600050)

搜索文档
苹果宣布iPhone Air在华发售延期,官方最新确认: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将为iPhone Air提供eSIM支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11:23
产品发布与设计 - 苹果公司于9月12日发布iPhone Air 采用极致轻薄设计 厚度仅5.6毫米 重量165克 屏幕为6.5英寸 搭载A19 Pro处理器 取代此前的Plus版本[1] - iPhone 17系列包括iPhone 17、iPhone 17 Pro和iPhone 17 Pro Max 于北京时间9月10日秋季新品发布会推出 预购开启时间为9月12日晚8点[1] - iPhone Air为苹果史上最轻薄手机 苹果CEO蒂姆·库克称其为"颠覆性创新"[1] eSIM技术应用与限制 - iPhone Air仅支持eSIM激活运营商网络 不支持实体SIM卡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提供eSIM支持 具体时间依监管部门审批情况而定[1] - eSIM卡为嵌入式SIM卡 由全球移动通信协会制定 相比实体卡在灵活性、安全性和体验上更具优势 苹果早在iPhone XR上引入eSIM功能 2022年美国市场iPhone 14系列全面取消实体卡槽[4] - 由于机身过薄无法容纳实体SIM卡槽 该特殊设计导致iPhone Air未能在国内与另外三款iPhone同步发售[2] 运营商准备与监管审批 - 中国电信表示eSIM手机业务已全面准备就绪 预计近期获得工信部商用试验正式批复后很快向用户开放包括iPhone 17在内的eSIM手机业务办理服务[4] - 中国移动已经支持eSIM手机业务 稍后开放服务将另行告知 中国联通未就eSIM卡事宜给出回应 但其eSIM业务官方微信认证账号于9月9日由"我的eSIM"改为"联通eSIM"[5] - 苹果正与运营商合作伙伴及监管机构紧密合作 等待最终批复在中国推出iPhone Air 三大运营商也在等待监管机构批准eSIM智能手机相关许可[5] 市场反应与行业影响 - eSIM概念股紫光国微涨0.94% 新恒汇涨1.78% 天喻信息跌1.54%[6] - eSIM技术在非智能手机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 包括智能手环等 多家上市公司在此布局[5]
三大运营商将为苹果提供eSIM支持
第一财经· 2025-09-12 07:12
产品发售安排 - iPhone Air发售时间调整为"发售信息后续更新" 所有机型将在获得批准后发售 [1] eSIM技术应用 - iPhone Air通过eSIM激活运营商网络 不支持实体SIM卡 [2] - 使用eSIM需选择支持eSIM的运营商及移动通信服务计划 [2] - 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提供eSIM支持 具体时间依监管部门审批情况而定 [2]
三大运营商将为苹果提供eSIM支持
新浪财经· 2025-09-12 06:45
产品发售安排 - iPhone Air发售时间变更为"发售信息后续更新" 所有机型将在获得批准后发售[1] - 产品发售具体时间依监管部门审批情况而定[1] 技术规格与运营商支持 - iPhone Air通过eSIM激活运营商网络 不支持实体SIM卡[1] - 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为本产品提供eSIM支持[1] - 使用eSIM需要选择支持eSIM的运营商及相关移动通信服务计划[1] - 建议联系运营商确认eSIM支持情况[1]
研判2025!中国安全访问服务边缘(SASE)行业发展背景、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分析:SASE受到越来越多客户青睐,行业规模高速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2 01:10
文章核心观点 - 数字化转型加速企业IT架构云化、互联网化和移动化,导致跨云访问与管理复杂化,远程办公普及使网络安全边界模糊,传统安全方案难以应对,SASE架构成为解决新形势下网络安全问题的关键技术方向[1][7] - SASE市场迎来快速增长期,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达11.4亿元,同比增长37.8%,预计2025年扩张至14亿元,当前以本地部署为主占比超65%,未来将向SaaS化部署形态发展[1][10][12] - SASE领域形成三大竞争阵营,包括网络/云服务厂商、安全厂商及初创企业,市场格局尚未完全形成,2024年前五家企业占据50.6%市场份额,深信服、火山引擎、华为处于第一梯队份额超10%[1][13] - 未来SASE市场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走向统一化、多样化和AI化特色发展道路,各项服务能力将大幅提升,产品服务呈现模块化、多元化,交付形式持续多样化,AI赋能提升全生命周期运维效率[14][15][17][19] 安全访问服务边缘(SASE)相关概述 - SASE概念诞生于2019年,融合组网和安全服务能力,面向访问源而非数据中心,提供广域网组网和安全服务能力的技术框架[2] - SASE架构核心特点包括身份驱动、云原生、覆盖全边缘和全球分布,基于用户和资源身份决定网络访问权限,继承云的高弹性、自恢复特性,为所有企业资源构建统一网络,依托全球POP点确保低延迟服务[3][4] - SASE逻辑架构分为四层,管控层作为智慧大脑提供统一管理、控制与分析能力,SSE层通过模块化组合提供ZTNA、FWaaS等安全服务,网络层实现LAN、WAN与安全特性融合,终端层支持移动/固定操作系统提供零信任接入和终端防护能力[5] - 当前SASE应用场景包括总部及分支机构与数据中心或私有云组网,以及访问企业组织内部应用和数据的人员和身份众多场景,通过SASE架构实现灵活组网、安全能力覆盖和策略统一管理[5] 安全访问服务边缘(SASE)发展背景 - 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中创新最活跃、增长最快领域,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7.8%提升至2024年10.4%[6][7] - 企业IT架构云化、互联网化、移动化导致跨云访问与管理复杂化,远程办公广泛盛行,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线上办公用户规模达5.7亿人,使用率51.5%[1][7] - 企业网络安全边界向以泛云、分支、移动用户等多中心、离散化访问方向发展,边界模糊带来巨大安全挑战,传统方案难以有效应对,包括威胁挑战指数级增长、难以防御高级威胁攻击、安全投入高和运维负担重等问题[1][7] 安全访问服务边缘(SASE)市场现状 - SASE解决方案受全球用户青睐,75%全球客户已经部署或将要部署SASE架构能力,51%中国客户已经部署或将在未来1-2年部署[8] - 用户群体覆盖制造业、政府与事业单位、通信、金融等多个行业,主要需求集中在网络攻击防护、资源弹性伸缩和合规性保障三大方面[10] - 2024年中国SASE产品服务市场规模11.4亿元,同比增长37.8%,预计2025年扩张至14亿元,当前以本地部署为主占比超65%[1][10][12] - SASE领域形成三大竞争阵营,包括网络/云服务厂商(阿里云、腾讯云安全、火山引擎等)、安全厂商(深信服、启明星辰、奇安信等)及SASE初创企业[1][12] - 市场格局尚未完全形成,2024年前五家企业占据50.6%市场份额,深信服、火山引擎、华为处于第一梯队份额超10%,南凌科技、中国电信紧随其后[1][13] 安全访问服务边缘(SASE)发展趋势 - SASE作为云网安融合时代安全与网络统一管理的最佳实践将受更多用户青睐,市场保持快速发展,中国SASE市场将走统一化、多样化、AI化特色发展道路[14] - 各项服务能力将大幅提升,包括对远程员工、云端数据保护能力,边缘多样化接入能力,通过统一管理平台实现敏感数据防护及威胁检测能力提升,统一控制管理能力打破碎片化用户体验提升运维效率[15] - SASE产品服务呈现模块化、多元化,网络能力包括SDWAN基础和高级能力、加速能力、多云连接能力等,安全能力包括防火墙、零信任网络访问、数据防泄漏、邮件安全等[17] - 交付形式持续多样化,短期内包含云原生部署、私有化部署、混合部署等形式,考虑企业替换成本、使用习惯和行业特性等因素[18] - AI赋能SASE产品服务,小模型与大模型合作赋能提升产品分析、检测、响应、编排全生命周期运维和运营管理效率,如将大模型能力集成到边缘接入点更好运用边缘推理计算减轻管理负担[19]
我省与中国联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四川日报· 2025-09-11 22:12
战略合作签署 - 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联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围绕数字信息基础设施 人工智能 数据要素 网信安全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1] - 成都市人民政府 绵阳市人民政府分别与中国联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 合作领域与方向 - 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推动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 [1] - 合作旨在服务四川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通信行业2025年中报综述:AI算力热潮奔涌,产业动能迸发
长江证券· 2025-09-11 14:45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并维持 [12] 核心观点 - 通信行业2025年上半年延续高景气 AI算力产业链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运营商资本开支向智算倾斜 高速光模块加速迭代渗透 推升盈利能力 核心厂商份额持续提升 ICT设备受益自主可控与AI大模型落地保持高增长 IDC资产端进入扩张周期 物联网端侧智能需求增长 AI应用边界不断拓展 北斗卫星民用化快速推进 板块配置价值凸显 [2][8][11]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H1通信行业整体(剔除三大运营商)实现营收4343.53亿元 同比增长15.94% 归母净利润335.48亿元 同比增长15.67% [8][21] - 2025Q2通信行业整体(剔除三大运营商)实现营收2426.68亿元 同比增长19.36% 归母净利润191.65亿元 同比增长15.16% [8][21] - 光器件板块持续高景气 物联网/光纤光缆&海缆/IDC及配套/ICT设备及配套收入稳步增长 [8][31] - 电信业务板块市盈率23.77x 处于近十年估值19.52%分位点 位于估值低位 [36] 算力产业链表现 - 运营商2025H1合计实现通信服务收入8945亿元 同比增长1.0% 归母净利润1217亿元 同比增长5.1% [39] - 运营商资本开支重心由传统网络转向智算基础设施 中国移动智算规模达33.3 EFLOPS 同比增长70% 中国电信智算规模达43 EFLOPS 同比增长105% [51] - 光模块行业2025H1实现营收413.28亿元 同比增长67.64% 归母净利润102.02亿元 同比增长126.70% [73] - 800G需求快速放量 1.6T进入加速导入期 高速产品占比提升显著推升盈利能力 行业整体毛利率38.21% 同比提升4.78个百分点 [73][75] - ICT设备及配套板块2025H1实现营收1521.18亿元 同比增长14.84% 但毛利率25.66% 同比下滑4.96个百分点 [59][68] - IDC及配套厂商2025H1实现营收189.4亿元 同比增长11.12% 行业进入CAPEX新一轮上行周期 [86][95] 大连接产业链表现 - 物联网板块2025H1实现营收349.95亿元 同比增长14.85% 归母净利润16.85亿元 同比增长9.45% [101] - AI端侧与机器人等新兴应用需求持续释放 但受成本投入和国际贸易环境影响 利润增速相对偏弱 [101][105] - 北斗导航及卫星通信板块2025H1实现营收69.11亿元 同比增长10.57% 归母净利润3.83亿元 同比增长32.37% [110] - 导航应用在智能驾驶 农机等民用市场加速渗透 低轨卫星产业链处于结构拐点期 [110][118] 重点公司表现 - 中际旭创2025H1营收同比增长37.0%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9.4% [34] - 新易盛2025H1营收同比增长282.6%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55.7% [34] - 天孚通信2025H1营收同比增长57.8%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7.5% [34] - 仕佳光子2025H1营收同比增长121.1%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12.0% [34] - 移远通信2025H1营收同比增长40.0%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5.0% [34]
中国联通大宗交易成交98.24万股 成交额566.84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13:22
大宗交易情况 - 9月11日大宗交易成交量98.24万股,成交金额566.84万元,成交价5.77元,与收盘价持平[2] - 买方为华泰证券北京雍和宫证券营业部,卖方为国泰海通证券总部[2] - 近3个月累计发生7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4950.57万元[2]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当日收盘价5.77元,上涨0.17%,日换手率3.31%,成交额58.04亿元[2] - 主力资金单日净流出7.12亿元,但近5日资金净流入4.42亿元[2] - 近5日股价累计上涨7.05%[2] 融资交易数据 - 最新融资余额49.38亿元,近5日增加7.73亿元,增幅达18.57%[2]
通信行业9月11日资金流向日报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10:08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9月11日上涨1.65% [1] - 申万行业中有31个行业上涨 通信和电子行业涨幅居前 分别为7.39%和5.96% [1]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入345.18亿元 其中11个行业呈现净流入状态 [1] 行业资金流向 - 电子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规模居首 达217.23亿元 涨幅5.96% [1] - 计算机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84.79亿元 日涨幅3.71% [1] - 医药生物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最大 达39.75亿元 [1] - 传媒行业净流出27.38亿元 汽车、商贸零售、基础化工等行业也有显著资金流出 [1] 通信行业个股表现 - 通信行业整体上涨7.39% 主力资金净流入72.22亿元 [2] - 行业125只个股中113只上涨 5只涨停 62只个股获得资金净流入 [2] - 新易盛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9.82亿元 涨幅13.42% [2] - 中际旭创净流入17.34亿元 涨幅14.28% [2] - 天孚通信净流入12.14亿元 涨幅13.54% [2] - 二六三净流出7.25亿元 涨幅3.96% [2][3] - 中国联通净流出7.12亿元 涨幅0.17% [2][3] - 三维通信净流出6.38亿元 涨幅2.82% [2][3] 资金流动特征 - 通信行业14只个股净流入资金超亿元 [2] - 资金净流出超5000万元的通信个股有6只 [2] - 中国移动净流出1.59亿元 跌幅0.16% [3] - 烽火通信净流出0.86亿元 涨幅4.61% [3]
中国手机用户会用上eSIM吗?三大运营商回应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10:02
运营商eSIM支持现状 - 中国移动已支持eSIM手机业务 但具体开放时间待定[1] - 中国联通已支持eSIM业务 目前是大陆唯一支持iPhone Air的运营商[1] - 中国电信eSIM业务已准备就绪 预计近期获工信部批复后开放iPhone 17等设备服务[1] eSIM技术优势 - eSIM为电子化SIM卡数据文件 可通过网络下载激活蜂窝网络 功能与实体SIM卡无异[2] - 节省手机内部空间 影响外观设计和电池容量 例如iPhone Air因取消物理卡槽实现史上最薄设计[2] - 使携号转网更便捷 支持不同运营商间无缝切换 并可实现双卡双待功能[2] - 安全性更高 无法被物理取出 防止手机丢失后SIM卡被盗用[2] 行业推广进展 - 全球超过400家运营商支持eSIM服务 平均支持50余款消费类设备[3] - 物联网设备显著受益 包括联网汽车/网关/路由器/无人机等难以更换实体SIM卡的场景[3] - 运营商可节省实体SIM卡成本 虽然单卡成本低但用户规模达亿级 综合开支削减显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