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600050)

搜索文档
中国联通举办“数智赋能·AI联通未来”专场发布会
科技日报· 2025-09-24 08:35
公司战略发布 - 中国联通在2025年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启动"百联千通万(皖)企智"系列活动 聚焦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创新能力展示[1] - 安徽联通发布"七道彩虹"能力体系 未来将协同生态合作伙伴和科研技术力量持续赋能安徽制造业[3] 技术能力布局 - 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格物平台和元景大模型 已成功打造铜陵有色 美的洗衣机 美智空调等多个标杆工厂[3] - 三位专家分别从工业互联网发展框架 智能技术创新应用和数据基础设施支撑维度 呈现工业数智化领域的技术布局与创新实践[4] 区域发展重点 - 安徽联通以"5G+工业互联网"为重要抓手 加快推进AI与5G 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创新[3] - 公司将继续紧扣安徽省"三地一区"战略定位 深化科技创新 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6] 合作伙伴生态 - 公司将与生态伙伴共建"皖美智联"产业新生态 助推安徽制造业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方向转型[3] - 通过IT OT CT融合能力和联合实验室创新机制 全面赋能安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3]
联通云:以“双冠”实力重塑AI时代智慧医疗格局
新华网· 2025-09-24 07:21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医疗云IaaS+PaaS市场规模达122.4亿元 同比增长8.8% [1] - 联通云在该市场整体份额位居前三 年增速达23.8% 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 公司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联通云以27.4%份额位居医疗专属云市场首位 [1] - 公司构建"智能融合 算网一体 数安专家"差异化优势 形成覆盖基础设施 产品能力 行业应用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1] - 资源池数量超320个 算力资源总量超640万核 实现"一市一池"全域覆盖 [3] 技术架构与安全保障 - 严格遵循安全等保2.0三级和医疗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三级认证标准 [2] - 采用国产自主可控服务器集群与SDN网络切片技术 实现硬件级安全隔离与专属加密通道 [2] - 提供IPv4/IPv6双栈网络 满足医疗机构IPv6改造需求 [2] 产品体系与解决方案 - 构建AI IaaS AI PaaS AI SaaS三层医疗云产品体系 [4] - AI IaaS层提供弹性云主机 负载均衡 持久化块存储等基础服务 [4] - AI PaaS层聚合算力 数据 智能 区块链等能力 提供开箱即用技术组件库 [4] - 推出智慧医院云 区域医疗云 医共体云 影像云平台 疾控云五大专项解决方案 [5] 应用场景与落地成果 - 已助力2000余家医疗机构实现上云转型 [7] - 为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构建检验数据智能分析体系和手术患者加速康复评估体系 [7] - 在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实现国产化条件下四大场景化智能体应用 [7] - 助力珠海市妇幼保健院上线DeepSeek智能问答助手并实现本地数据微调 [7] - 为达州市中心医院打造24小时智能辅助问诊服务平台 [7] - 完成湖南省人民医院DeepSeek人工智能平台本地化部署并与OA系统深度融合 [7] 行业发展趋势 - 医疗云需求从基础资源供给向深度业务赋能转变 [8] - 公司未来将重点发力医疗数字化和医疗AI大模型应用场景 [8]
数字技术助推产业升级,章丘乡村焕发勃勃生机
齐鲁晚报· 2025-09-23 09:37
核心观点 - 数字技术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全面赋能农业现代化 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1][4] - 中国联通与三涧溪村合作构建四位一体循环农业数字化系统 实现全流程数据监控[1][2] - 数字化管理使黑猪年出栏量从3000头增至1万头 同时降低人力成本并提升产品品质[4] - 数字技能培训覆盖物联网软件 电商带货 视频剪辑等多领域 培育新型农业人才[6] - 数字技术推动三产融合 第二产业接入工业园MASS系统 第三产业上线一码游小程序[8] - 创新共建共赢生态模式 未来将通过标准化模块加本地化定制策略向更多乡村推广[9] 农业数字化升级 - 物联网传感系统实现对黑猪养殖 虫育鸡养 有机种植等环节全程数据监控[1] - 耳标方案实时监测生猪体温 大棚物联网设备监测棚舍温度及土壤湿度[4] - 科学规划使黑猪年出栏量从3000头提升至1万头规模[4] - 精细化种植提升西红柿 黄瓜 草莓等作物品质与口感[4] 运营效益提升 - 大数据监测降低养殖企业人力成本[4] - 数字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种植户收益显著提升[4][6] - 四位一体循环经济模式通过数据掌握优化猪粪虫鸡到蔬菜培育的全流程[2] 人才培育体系 - 开展数字技能培训覆盖物联网软件 电商带货 视频号剪辑 网络直播等领域[6] - 培训对象包括农场经营者 小企业主及各类岗位工作人员[6] - 数字高速公路与应用车协同发展理念提升村民技术应用能力[6] 产业融合拓展 - 数字乡村平台接入第二产业工业园区MASS系统 实时展示生产环境数据[8] - 第三产业上线一码游小程序 提供美食 景点及文旅信息服务[8] - 数字技术从第一产业延伸至三产融合发展的完整生态[8] 模式创新推广 - 构建政府 企业 村集体 村民 科研机构多方参与的共建共赢生态[9] - 标准化模块策略涵盖AI治理 数字养殖 三务公开等核心功能[9] - 通过本地化定制灵活组合功能模块 打造可复制的数字乡村样板[9]
智慧文旅惠民生,数字乡村点亮村民新生活
齐鲁晚报· 2025-09-23 09:37
数字乡村平台建设 - 中国联通济南市章丘区分公司为石子口村打造数字乡村平台 实现大屏 中屏 小屏三屏联动 实时更新全村数据 [1][2] - 平台提供"联通数村"小程序 支持景点导览 酒店预订 门票购买 优惠券领取及景区管理功能 [1][2] - 数字政务模块包含党务公开 村务公开 财务公开及我的诉求 用车审批等在线服务 [1] 基础设施与技术应用 - 采用无人机与人工结合运输设备 克服山区地形限制 实现5G信号全覆盖 [4] - 部署数字大喇叭系统 支持手机远程通知 定时播报及天气预警 提升信息传递效率 [2][4] - 为智慧民宿提供网络支持 实现空调 灯光 香薰 窗帘的智能语音控制 [6] 文旅与经济发展 - 通过"一码通"二维码连接景点介绍 门票预订及民宿服务 提升游客体验 [2] - 建设数字乡村直播间 配备先进设备支持直播带货 助力农产品销售及户外活动直播 [6][8] - 石子口村利用石屋资源开发二十四节气主题智慧民宿 结合数字化提升住宿体验 [6] 人口与治理数据 - 村庄总人口643人 其中男性313人占比48% 女性330人占比52% [1] - 人口年龄分布:18岁以下189人 18-35岁417人 35-55岁359人 55-65岁577人 65岁以上数据未明确 [1] - 平台集成干部数据 党员信息及村务处理功能 2024年累计处理诉求612条 [1]
通信行业2025年二季度行业研究:技术和政策驱动行业变革升级,行业格局或向“强者恒强”演化
大公国际· 2025-09-23 06:09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信用评级将增强 行业整体信用评级将增强[39] 核心观点 - 2025年二季度通信行业收入 利润增长 现金流回款有望在三季度提速[1][38] - 行业格局或向"强者恒强"演化 头部企业"技术+资本"的双壁垒将进一步凸显[1][36] - 技术突破与新基建驱动资本开支扩张 政策侧重于新基建以提振内需[1][39] - AI算力需求爆发 5G-A商用加速 6G技术突破及"低空经济"崛起共同推动行业升级发展[1] 行业供给能力分析 - 光模块出货量呈指数级增长 2023年全球400Gbps及以上光收发模块出货量640万个 2024年增长至2040万个 预计2025年达3190万个 年增长率56 5%[3] - 800G光模块已成为主流产品 1 6T光模块逐步进入产业化阶段 预计2026年实现更大规模部署[3] - 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7377万公里 同比增长9 9% 光纤接入端口达11 93亿个 占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96 6% 千兆光纤网络渗透率接近饱和[4][5] - 中国光缆出口量达37 91万吨 光纤出口量同比增长20%以上 东南亚 中东等新兴市场增速超10%[5] - 通信设备集成商产能利用率回升 2025年6月30日产能利用率77 30% 较一季度74 70%有所回升[6] - 中国5G基站总数达454 9万个 比上年末净增29 8万个 占移动基站总数35 7%[7] - 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合计降至2800亿元以下 占收比首次集体跌破20% 中国移动算力投资373亿元占比约25% 中国电信算力投资同比增长22% 中国联通算力投资同比增长28%[8] 行业需求匹配能力分析 - 全球光模块销售额环比增长10% 主要得益于800G以太网光模块销售贡献 1 6T产品开始产生积极影响[10] - 中际旭创 新易盛 光迅科技和华工科技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告同比增长均超50% 中际旭创1 6T光模块出货量预计环比增长超50% 单季度出货量约36万只[10] - 中国通信设备市场规模营收同比增速18 9% 净利润同比增速16 7%[11] - 华为中标中国移动39 75万站5G无线主设备集采 在两大标包中均位列第一候选人 在中国移动高端路由器 交换机新建集采中标包2和标包4均以70%份额中标 中兴通讯在700MHz和2 6GHz标包中位列第二候选人 获30%份额[11] - 中国移动2025年5G资本开支降至582亿元 同比降15 7% 无线主设备集采量连续三年下滑[11] - 2025年上半年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9 3%[13] - 2024年电信行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 新兴业务收入达4348亿元 同比增长10 6%[15] - 2025年上半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9055亿元 同比增长1%[15] - 截至2025年6月底5G用户规模达8 92亿 占移动用户总数48%左右 个人用户月均流量需求预计达50-100G[18] - 2025年千兆宽带普及率预计达80%[18] - 2025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预计达150亿台[19] - 2024年中国通信设备出口额突破关键门槛 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提升[19] 行业产业链地位分析 - 光模块销售额环比增长10% 头部企业如中际旭创 新易盛 天孚通信等基金持股市值环比增长显著[23] - 中兴通讯推出"5G-A通感算一体化方案" 将路侧设备部署成本降低30%[23] - 2023年度TOP10光模块厂商排名中 中际旭创全球第一 华为第三 光迅科技第五 海信宽带第六 新易盛第七 华工正源第八[24] - 数通市场CR5超过60%[25] - 光纤光缆头部企业集中度高 主要企业包括长飞光纤 亨通光电 中天科技 烽火通信等[26] - 通信设备集成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 主要集中在华为 中兴 爱立信 诺基亚等头部企业[27] - 截至2025年6月末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8 1亿户 5G移动电话用户达11 18亿户[28] - 2024年中国移动数字化转型收入同比增长9 9%占通信服务收入31 3% 中国电信智能收入达89亿元同比增长195 7% 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收入增长23 2%联通云收入同比增幅114% 中国广电政企项目总金额165亿元[30] 行业创新能力分析 - 2025年4月工信部发布《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 计划到2026年建立算力互联互通标准 标识和规则体系 到2028年基本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31] - 工信部加快6G技术研发进程 推动5G-A向6G演进[31]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虹云工程"计划2027年前完成全球覆盖低轨卫星星座部署[32] - 2025年二季度北美四大云厂商资本开支合计958亿美元 同比增长64% 超70%资金用于AI数据中心 自研芯片及液冷技术[34] - 中国移动2025年研发经费预算391亿元 重点投向6G技术攻关 已牵头4项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并部署全球首个6G试验网[34] - 到2025年ICT人才缺口将超2000万 中国电信研发人员规模突破3 2万人 计划"十四五"末达6万人[35] 行业信用评级情况分析 - 2025年二季度通信行业发债规模合计173 5亿元 共计9只 债券类型集中在中期票据且均为科创票据[36][37] - 发债主体为华为投资控股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 中兴通讯和中兴新通讯 主体级别均为AAA[36] 周期发展展望 - 2025年二季度电信业务单个季度收入4586 00亿元 环比增长2 62% 业务总量4663 90环比增长3 25%[38] - 已披露业绩预告样本二季度净利润中枢环比增长较高[38] - 通信行业已迈入康波复苏后期 接近繁荣前期 未来有望进入康波回升期[39] - 资本开支处于投资回升阶段 2025年三季度将正式进入扩张期[39] - 光通信构建"四超"全光算力网络 实现从信息通道向AI算力关键支撑底座升级[40] - 5G-A技术2025年迎来全面商用 6G技术研发进入关键阶段[41] - 低空经济步入发展"黄金期" 卫星互联网建设提速[42]
中国联通涨0.92%,成交额14.45亿元,近5日主力净流入-6.36亿
新浪财经· 2025-09-22 10:32
股价表现与市值 - 9月22日中国联通股价上涨0.92% 成交额14.45亿元 换手率0.86% 总市值1710.16亿元 [1] 业务发展亮点 - 联通云业务加速发展 2022年实现收入268.7亿元 同比大幅提升142% [2] - IDC业务收入186.1亿元 同比增长12.9% 大数据业务收入27.7亿元 [2] - 数据服务连续5年行业份额超过50% 日采集数据增量同比翻倍达1.2PB [3] - 12项数据治理能力入选《2023数据治理产业图谱2.0》 入选数量排名第一 [3] - 与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 中国广电联合启动5G异网漫游商用推广 扩大5G网络共享范围 [3] - 参与物联网区块链框架建设 与阿里巴巴 中兴 工信部合作 提升物联网信任与安全 [2] - 推出"智慧沃家"融合通信应用 首创"通信全家桶"概念 实现家庭业务全面共享 [4]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2002.02亿元 同比增长1.45% 归母净利润63.49亿元 同比增长5.12% [9]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55.36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24.27亿元 [10]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55.69万户 较上期减少6.02% 人均流通股55,248股 较上期增加6.41% [9]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3.14亿股 较上期增加1.54亿股 [10] - 华夏上证50ETF持股3.07亿股 较上期增加1559.35万股 [10]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股2.79亿股 较上期增加1841.82万股 [10] - 易方达沪深300ETF持股1.99亿股 较上期增加1664.11万股 [10] 主营业务构成 - 宽带及移动数据服务占比38.49% 数据及其他互联网应用占比27.48% 销售通信产品占比10.91% [8] - 增值服务占比7.78% 电路及网元服务占比6.31% 语音通话及月租费占比4.92% [8]
通信行业周报(20250915-20250921):华为全联接大会落幕,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正式发射,建议关注国产算力及卫星板块-20250921
华创证券· 2025-09-21 12:58
行业投资评级 - 通信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维持)[1] 核心观点 - 华为全联接大会发布超节点与自研HBM技术路线 国产算力集群效率有望提升[1][15][16] - 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发射 商业航天产业链趋于完善[1][20] - 通信行业年内涨幅64.09% 领跑所有一级行业[8][9] 行业表现数据 - 通信行业总市值49,248.97亿元 流通市值23,006.93亿元 占A股总市值4.66%[3] - 本周通信行业上涨0.52% 跑赢沪深300指数0.96个百分点[8] - 年内通信行业累计上涨64.09% 跑赢沪深300指数49.68个百分点[8] - 行业PE-TTM为47.16 高于沪深300的13.96和创业板的43.40[6] - 周涨幅前五个股:德科立(+59.09%) 均胜电子(+44.25%) 长飞光纤(+35.07%) 永新光学(+33.04%) 科博达(+32.17%)[12][14] 华为全联接大会技术细节 - 当前基线910C芯片算力800 TFLOPS(FP16) 互联带宽784GB/s HBM容量128GB 片内带宽3.2TB/s[15] - 2026Q1推出950PR芯片 FP8/FP4算力达1/2 PFLOPS 互联带宽2TB/s 主攻Prefill[15] - 2026Q4推出950DT芯片 片内容量144GB 带宽4TB/s 侧重decode与训练[15] - 2027Q4迭代960芯片 算力/容量/带宽相对950成倍提升 配套自研HBM"HiBL 1.0"[15] - Atlas 950超节点相较英伟达NVL144:规模56.8倍 算力6.7倍 内存1152TB(15倍) 互联带宽16.3PB/s(62倍)[16] - 华为已构建384个超节点 计划推出8192卡(2026Q4)和15488卡(2027Q4)SuperPoD[16] 卫星互联网进展 - 9月16日长征二号丙成功发射技术试验卫星 使用Ka等频段载荷[20] - 商业航天产业链形成闭环:火箭发射→发射场建设→卫星制造→卫星运营[20] - 星网整星承做单位数量逐步增多[20] 重点推荐标的 - 运营商: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2][21] - 光模块/光芯片:新易盛 天孚通信 中际旭创 源杰科技 仕佳光子[7][21] - 军工/卫星通信:海格通信 上海瀚讯 七一二 臻镭科技 震有科技[7][21] - 国产算力配套:华丰科技 华工科技 光迅科技 烽火通信[6][17] - 卫星产业链:臻镭科技(载荷芯片) 铖昌科技(T/R组件) 上海瀚讯(通信载荷) 陕西华达(连接器) 超捷股份(火箭结构件) 灿勤科技(星上滤波器) 天银机电(星敏感器) 通宇通讯(地面终端)[20]
失约的iPhoneAir,焦急的运营商
新浪科技· 2025-09-21 06:43
iPhone Air在中国发售延期 - iPhone 17系列于9月19日在中国开售 但iPhone Air未如期发售 苹果官网及电商平台显示发售信息改为"后续更新" [2] - iPhone Air是一款仅支持eSIM的智能手机 目前中国尚未开放eSIM手机服务 [2] eSIM技术特点与监管现状 - eSIM通过远程OTA方式激活 运营商以无线下载方式将信息写入设备芯片 与传统实体SIM卡的物理插拔方式不同 [2] - 中国对eSIM监管态度严谨审慎 涉及数据主权、隐私保护、技术标准与法律法规等安全保障工作 [2] - eSIM技术自2017年起在全球普及 中国已广泛应用于物联网领域 如智能手表、车载设备、农业传感器等 但智能手机通信领域支持eSIM的进程仍在推进中 [7] 运营商eSIM业务准备情况 - 中国移动已完成支持eSIM手机能力的系统开发改造 各省营业厅已具备业务办理能力 预计近期获得工信部批复后向用户开放 [4] - 中国联通官网已上线eSIM业务专区 但仅支持智能手表或眼镜的一号双终端业务 手机业务系统仍在升级中 [4] - 中国电信官网未上线eSIM业务 但北京电信曾宣称将于iPhone Air开售当天同步上线eSIM手机业务 随后删除该信息 [5] - 苹果公司文件指出 中国联通是iPhone Air在中国大陆唯一受支持的eSIM运营商 需线下实名核验激活 [5] eSIM安全与监管挑战 - eSIM存在被黑客攻击、窃听或恶意篡改的风险 影响用户隐私和安全 [8] - 工信部等监管部门对eSIM的技术成熟度、安全问题及行业发展进行多方考量 设置标准关口 [8] - 2021年工信部联合公安部推进"断卡行动" 打击电信诈骗 要求加强卡号实名制管理及风险防控 [9] - 2023年5月 三大运营商以"业务维护升级"为由暂停eSIM业务办理 监管出于安全管理风险要求下线业务 [9][10] 产业链推动与未来展望 - 中国联通尝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eSIM身份验证 确保用户信息真实性与不可篡改 [14] - 手机厂商如苹果、华为、OPPO、荣耀等均在推动eSIM应用 终端已准备就绪 软件需待监管批准后改动 [6][14] - eSIM普及节奏为穿戴先行、手机跟进 中国联通已于今年年中恢复可穿戴设备eSIM业务 [11][13] - 行业分析认为eSIM手机服务在中国开放只是时间问题 运营商和终端厂商均在等待监管批复 [3][6][14]
通信行业周报:重视华为AI链、OCS、国产算力等AI板块-20250921
开源证券· 2025-09-21 02:12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华为发布昇腾芯片路线图,规划未来三年产品迭代,包括950系列、960系列和970系列,预计分别于2026Q1、2026Q4、2027Q4和2028Q4上市,算力提升显著,互联带宽最高达4TB/s [3][11] - 华为展望未来10年算力总量将增长10万倍,AI存储容量需求比2025年增长500倍,占比超过70% [4][14] - 微软投资33亿美元建设AI数据中心Fairwater,部署数十万颗英伟达GB200芯片,性能为现有最快超算的10倍,超90%采用液冷系统 [5][16] - 推荐关注华为AI产业链、OCS和国产算力等细分板块,包括液冷、光模块、铜缆等领域 [6][11][17] 行业动态与数据 - 2025年7月底中国5G基站总数达459.8万站,比2024年末净增34.7万站 [25][31] - 2025年7月三大运营商及广电5G移动电话用户数达11.37亿户,同比增长19.68% [25][27] - 2025年6月5G手机出货1843.6万部,占比81.6%,出货量同比减少16.7% [25][33] - 运营商云业务营收增长:2025年上半年移动云营收561亿元(同比增长11.3%)、天翼云营收573亿元(同比增长3.8%)、联通云营收376亿元(同比增长4.6%) [40][38][39][42] - 运营商ARPU值:2025年上半年中国移动49.5元(同比略减2.9%)、中国电信46.0元(同比略减0.6%)、2023年中国联通44.0元(同比略减0.7%) [40][44][45][47] 投资建议与细分方向 - 网络设备:推荐光模块、OCS、交换机等领域标的,包括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紫光股份等 [18] - AIDC机房建设:推荐液冷温控标的英维克,AIDC机房标的包括光环新网、奥飞数据等 [18] - IT设备:推荐国产AI芯片和服务器标的,包括中兴通讯、紫光股份等 [19] - 算力租赁、云计算平台、AI应用和卫星互联网&6G为潜在受益方向 [20][21][22][23]
失约的iPhone Air,焦急的运营商
经济观察报· 2025-09-20 14:44
eSIM手机服务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 iPhone Air作为苹果首款仅支持eSIM的智能手机未能如期在中国发售 原因为中国尚未开放eSIM手机服务[2][3][4] - eSIM通过远程写卡技术实现号码开通 与传统实体SIM卡的物理插拔方式存在根本差异[5] - 中国监管层出于数据主权和网络安全考量 对eSIM手机服务持审慎态度 目前仅允许eSIM在物联网设备及可穿戴设备应用[5][15] 运营商eSIM业务准备进展 - 中国移动已完成eSIM手机业务系统改造 各省营业厅具备办理能力 待工信部批复后即可开放服务[8] - 中国联通虽设立eSIM业务专区 但仅支持智能手表等附属设备 手机业务系统仍在升级中[9][10] - 北京电信曾宣称同步上线eSIM手机业务 但在iPhone Air延迟发售后删除相关公告[12][13] 监管层面的安全考量 - eSIM远程写卡特性存在被黑客攻击或恶意篡改的风险 工信部需确保技术安全性与反诈防控能力[16][17] - 2021年"断卡行动"强化电话卡实名制管理 运营商曾因安全风险暂停eSIM手表业务办理[17][18][19] - 中国联通尝试引入区块链技术提升eSIM身份验证安全性 但尚未获得监管最终认可[26][27] 产业链协同与市场预期 - 三大运营商与苹果、华为、OPPO、荣耀等头部手机厂商已完成eSIM技术对接[29] - 行业预测eSIM手机服务可能于10月通过合约机形式试点推出 初期或限制携号转网功能[13] - Counterpoint分析师认为eSIM在穿戴设备先行应用后 手机端普及将水到渠成[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