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方生物(09926)

搜索文档
生物创新药研发人员夏梦莹:让广大患者能率先使用全球突破性的疾病治疗方案
中国青年报· 2025-05-13 11:16
公司研发成果 - 康方生物已成功研发两款创新药,分别用于治疗胃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并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1] - 公司研发的双抗新药在非小细胞肺癌Ⅲ期临床试验中疗效接近国际标准治疗方案的两倍[2] - 已有超过1.6万例患者参与临床试验使用公司研发的药物[2] - 公司直接负责的临床项目中已有4个药物上市[2] 行业研发特点 - 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新药从立项到获批上市通常需要10亿美元以上投入和10年以上时间[1] - 双抗药物研发正逐渐成为全球药物研发的重要方向[2] - 新一代双抗药物可同时作用于两个疾病关键靶点,实现"1+1>2"的协同效果[2] 研发团队情况 - 公司新药临床试验团队负责人夏梦莹从事生物创新医药开发10余年[1] - 团队已参与和负责11个创新药物在全国范围的临床开发[1] - 团队通过科技创新研发出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的药品[2]
医疗板块强势反弹,恒生医疗ETF(513060)上涨1.72%,百济神州涨超5%
搜狐财经· 2025-05-13 02:07
指数表现与成分股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上涨1.38% [3] - 成分股百济神州上涨5.16% 医脉通上涨5.15% 乐普生物-B上涨4.67% 信达生物和翰森制药跟涨 [3] - 恒生医疗ETF上涨1.72% 报0.47元 盘中换手率3.08% 成交额3.05亿元 [3] - 近1月日均成交13.50亿元 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3] AI医疗发展机遇 - AI发展带动医疗全面普及 大量企业接入DS及华为等AI模型 [3] - 拥有大量底层病人数据的企业具备应用落地空间 [3] - 拥有医保数据的企业有望深入应用AI [3] - AI制药持续升级 [3] - DeepSeek-R1大模型开源推动AI医疗进入技术融合新阶段 多模型协同成为行业新范式 [4] 基金规模与流动性 - 恒生医疗ETF规模98.15亿元 位居可比基金前1/3 [5] - 融资买入额1.65亿元 融资余额3.83亿元 [6] - 近1年净值上涨20.30% [6] -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8.34% 最长连涨4个月涨幅38.75%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6.79% [6] 投资绩效指标 - 近1年超越基准年化收益2.41% 排名可比基金前1/2 [6] - 近1年夏普比率1.30 排名可比基金前1/2 [6] - 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45% 回撤幅度最小 [7] - 管理费率0.50% 托管费率0.15% [7] 跟踪精度与估值 - 近1月跟踪误差0.029% 跟踪精度最高 [8]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市盈率23.35倍 处于近1年3.64%分位 估值低于96.36%时间 [8]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6.03% 包括药明生物(4.44%)/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等 [8] 权重股表现 - 百济神州权重4.44%涨幅5.16% 信达生物权重0.98%涨幅3.24% 康方生物权重0.98%涨幅2.14% [10] - 巨子生物权重0.87%涨幅1.03% 中国生物制药权重0.80%涨幅1.30% 再鼎医药权重0.78%涨幅3.14% [10] - 京东健康权重0.72%涨幅1.32% 石药集团权重0.67%涨幅3.09% 药明生物权重0.43%跌幅1.08% [10]
大幅反弹!港股医药ETF(159718)高开高走涨超2%!医疗创新ETF(516820)小幅拉升
新浪财经· 2025-05-13 01:56
指数表现 - 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930965)上涨2 42%,成分股百济神州(06160)上涨4 15%,信达生物(01801)上涨3 14%,亚盛医药-B(06855)上涨2 99%,再鼎医药(09688)和石药集团(01093)跟涨 [1] - 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指数(931484)上涨0 87%,成分股华东医药(000963)上涨2 23%,科伦药业(002422)上涨2 04%,康龙化成(300759)上涨1 97%,新产业(300832)上涨1 64%,药明康德(603259)上涨1 45% [4] ETF表现 - 港股医药ETF(159718)上涨2 04%,最新价报0 70元,近1月累计上涨3 32%,涨幅排名可比基金头部 [1] - 医疗创新ETF(516820)上涨0 30%,最新价报0 34元,近1周累计上涨0 60%,最新规模达15 88亿元 [4] 流动性数据 - 港股医药ETF盘中换手1 72%,成交409 99万元,近1月日均成交9576 02万元 [1] 政策影响 - 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国药品价格与全球最低价格国家相同,可能导致美国处方药价格下降30%至80%,引发全球医药市场担忧 [1] - 业内认为政策实际效果可能有限,因法律障碍、行业抵制及全球市场复杂性,若未获国会支持可能面临诉讼风险 [2] 行业前景 - 长期来看医药行业具备投资潜力,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和医疗需求增长 [2] 指数构成 - 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0 54%,包括百济神州(10 67%)、药明生物(11 32%)、信达生物(7 42%)等 [5][7] - 中证医药及医疗器械创新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6 51%,包括恒瑞医药(10 22%)、药明康德(11 68%)、迈瑞医疗(9 20%)等 [8][10] 成分股表现 - 药明生物(02269)涨跌幅0 00%,权重11 32%,百济神州(06160)上涨4 15%,权重10 67% [7] - 药明康德(603259)上涨1 45%,权重11 68%,恒瑞医药(600276)上涨1 36%,权重10 22% [10]
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上涨0.59%,前十大权重包含药明生物等
金融界· 2025-05-12 09:42
指数表现 - 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上涨0.59%至787.2点 成交额达163.51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14.60% 近三个月上涨10.23%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7.07% [1] 指数构成 - 选取港股通范围内50只医疗领域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覆盖医疗器械/医疗商业与服务/制药与生物科技服务等领域 [1] - 以2018年12月31日为基日 基点1000.0点 [1]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分别在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实施调整 [2] 权重分布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0.35%:药明生物(16.41%)/京东健康(10.86%)/阿里健康(7.38%)/国药控股(5.69%)/药明康德(5.45%)/金斯瑞生物科技(3.77%)/威高股份(3.69%)/信达生物(2.41%)/微创医疗(2.38%)/康方生物(2.29%) [1] - 行业分布:医疗商业与服务(34.97%)/制药与生物科技服务(31.72%)/医疗器械(12.28%)/化学药(10.50%)/生物药品(10.12%)/中药(0.42%) [2] - 市场板块分布: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100.00% [1]
港股收评:中美大消息!科技股、金融股尾盘爆拉,黄金崩了!
格隆汇· 2025-05-12 09:02
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上涨681.72点至23549.46点 涨幅2.98% [1][2] -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67.10点至5447.35点 涨幅5.16% [1][2] - 国企指数上涨250.40点至8559.23点 涨幅3.01% [1][2] 行业板块表现 - 数码解决方案服务板块领涨4.26% [3] - 汽车板块上涨6.27% 家庭电器板块上涨5.60% [3] - 线上零售商板块上涨4.95% 互动媒体及游戏软件板块上涨5.16% [3] - 半导体板块上涨3.29% 投资及资产管理板块上涨4.04% [3] - 药品板块下跌2.59% 黄金及贵金属板块下跌2.08% [3] 科技股表现 - 哔哩哔哩上涨9.10港元至146.30港元 涨幅6.63% [5] - 京东集团上涨8.40港元至139.90港元 涨幅6.39% [5] - 快手上涨3.20港元至55.20港元 涨幅6.15% [5] - 阿里巴巴上涨7.60港元至131.20港元 涨幅6.15% [5] - 腾讯控股上涨22.90港元至517.50港元 涨幅4.63% [5] 苹果概念股表现 - 高伟电子上涨4.05港元至26.00港元 涨幅18.45% [5] - 瑞声科技上涨5.65港元至42.40港元 涨幅15.37% [5] - 舜宇光学科技上涨9.55港元至73.95港元 涨幅14.83% [5] - 比亚迪电子上涨4.60港元至37.95港元 涨幅13.79% [5] - 丘钛科技上涨0.87港元至7.34港元 涨幅13.45% [5] 金融股表现 - 中金公司上涨1.02港元至15.10港元 涨幅7.24% [7] - 中国银河上涨0.49港元至7.77港元 涨幅6.73% [7] - 招商证券上涨0.80港元至12.86港元 涨幅6.63% [7] - 中信证券上涨1.16港元至20.60港元 涨幅5.97% [7] - 华泰证券上涨0.68港元至12.44港元 涨幅5.78% [7] 航运股表现 - 中远海控上涨1.06港元至13.50港元 涨幅8.52% [8] - 德翔海运上涨0.45港元至7.08港元 涨幅6.79% [8] - 中远海发上涨0.05港元至0.97港元 涨幅5.43% [8] - 东方海外国际上涨5.50港元至120.50港元 涨幅4.78% [8] - 中远海能上涨0.26港元至6.25港元 涨幅4.34% [8] 黄金股表现 - 灵宝黄金下跌1.06港元至8.38港元 跌幅11.23% [9] - 赤峰黄金下跌3.00港元至24.10港元 跌幅11.07% [9] - 招金矿业下跌1.42港元至17.40港元 跌幅7.55% [9] - 山东黄金下跌1.50港元至22.10港元 跌幅6.36% [9] 医药股表现 - 百济神州下跌12.60港元至127.80港元 跌幅8.97% [10] - 康方生物下跌4.85港元至79.50港元 跌幅5.75% [10] - 再鼎医药下跌1.30港元至22.30港元 跌幅5.51% [10] 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净卖出185.28亿港元 [10] - 港股通(沪)净卖出80.09亿港元 港股通(深)净卖出105.19亿港元 [10] 市场驱动因素 - 中美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宣布取消91%加征关税 暂停实施24%反制关税 [4] - 苹果iPhone 16 Pro Max全系降价160美元 iPhone 16 Pro 128GB版本降价176美元 [5]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7] - 特朗普宣布美国处方药价格将下降30%至80% [10] - 对冲基金加大对中国股票的多头押注 [12]
中证香港美国上市中美科技指数报4705.23点,前十大权重包含康方生物等
金融界· 2025-05-08 10:13
指数表现 - 中证香港美国上市中美科技指数报4705 23点 近一个月上涨16 93% 近三个月下跌2 72% 年至今上涨4 73% [1] - 指数基日为2010年12月31日 基点为1000 0点 采用等权重加权计算 覆盖中国香港和美国上市的中美科技行业公司 [1] 成分股结构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6 59% 包括中芯国际(3 35%) 小米集团-W(3 23%) 比亚迪股份(3 13%) 信达生物(2 67%) 阿里巴巴(2 66%) Netflix Inc(2 52%) 康方生物(2 52%) 腾讯控股(2 33%) 中国生物制药(2 3%) Avago Technologies Ltd(2 28%) [1] - 成分股市场分布: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占40 8% 香港交易所占35 55% 纽约交易所占22 12% 纳斯达克资本市场占1 53% [2] 行业分布 - 信息技术行业占比最高达39 8% 其次为可选消费(20 93%) 医药卫生(14 2%) 通信服务(14 16%) [2] 指数调整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权重因子同步调整 [2] - 新上市科技公司若市值排名前五 将在上市第十一个交易日快速纳入 退市公司即时剔除 [2]
中证沪深港生物科技主题指数报1195.47点,前十大权重包含药明生物等
金融界· 2025-05-06 09:17
指数表现 - 中证沪深港生物科技主题指数报1195 47点[1] - 近一个月下跌2 95% 近三个月上涨13 55% 年至今上涨13 14%[1] 指数构成 - 选取内地与香港市场50家生物药品 制药与生物科技服务领域上市公司作为样本[1] - 基日为2018年12月28日 基点为1000 0点[1] 权重分布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0 03% 恒瑞医药(13 31%) 百济神州(10 94%) 药明康德(8 63%)位列前三[1] - 香港交易所占比41 35% 上海交易所占比36 05% 深圳交易所占比22 61%[1] 行业分布 - 生物药品占比42 86% 化学药占比25 82% 制药与生物科技服务占比21 73% 医疗器械占比9 59%[2] 调整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2] - 特殊情况(如样本退市 并购 互联通资格变动)将触发临时调整[2]
多维利好驱动板块活力迸发 创新药行业步入商业化收获期
中国证券报· 2025-05-05 20:36
行业景气度提升 - 中国创新药行业近期利好消息不断 行业景气度提升 [1] - 政策支持 市场认可提升 投融资环境改善 研发成果逐步显现 创新药板块发展前景广阔 [1] - 医药行业有望在2025年继续迎来估值修复 [1] 创新药研发进展 - 126家中国药企亮相AACR会议 共发布近300项新药研究结果 包括超80项ADC研究 近40项双抗研究 超10项单抗研究 [2] - 信达生物展示双抗 三抗及双抗体偶联药物(ADC)肿瘤管线数据 [2] - 和誉医药发布四项临床前研究结果 涉及EGFR Exon20ins抑制剂ABSK112 [2] - 诺诚健华BTK抑制剂奥布替尼获批上市 用于治疗CLL/SLL [2] - 康方生物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新药依沃西获批上市 用于NSCLC一线治疗 [3] - 热景生物参股公司舜景医药SGC001注射液获FDA快速通道认证 [3] 企业业绩表现 - 恒瑞医药2024年营收279.85亿元 同比增长22.63% 归母净利润63.37亿元 同比增长47.28% [4] - 恒瑞医药一季度营收72.06亿元 同比增长20.14% 净利润18.74亿元 同比增长36.9% [4] - 百利天恒2024年营收58.23亿元 同比增长936.31% 净利润37.08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 [4] - 神州细胞2024年营收25.13亿元 同比增长33.13% 归母净利润1.12亿元 首次扭亏为盈 [5] - 神州细胞核心产品安佳因销售额18.9亿元 三个抗体药物销售额突破6.2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 [6] 行业催化剂 - 2025年ASCO年会恒瑞医药 中国生物制药 复宏汉霖 乐普生物等将公布重磅数据 [7] - 北京市推出32条创新药支持措施 加速医药健康产业创新 优化审批流程 强化资金支持 [7] - 深圳市对完成临床试验并上市的1类创新药给予最高3000万元奖励 [7] - 2025年3月国内创新药VC&PE投融资金额同比增长51.78% [7] 行业发展趋势 - 具备差异化属性的创新药有望在国内获得更好发展机会 包括更快审评审批速度 医保定价支持 药品进院速度支持 [8] - 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仍是板块核心主线 创新和国际化是核心关键词 [8]
智通港股通持股解析|5月5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5-05 00:36
港股通持股比例排行 - 中国电信(00728)以102.49亿股持股数量位居港股通持股比例榜首,持股比例达73.85% [1] - 新天绿色能源(00956)和凯盛新能(01108)分别以67.51%和67.45%的持股比例位列第二、第三位 [1] - 前20名公司持股比例均超过53%,其中白云山(00874)66.27%、绿色动力环保(01330)65.87%、山东墨龙(00568)64.53% [1] 港股通近期增持情况 - 美团-W(03690)在最近5个交易日内获增持26亿元,持股数增加1962.33万股 [2] - 康方生物(09926)和中银香港(02388)分别获增持5.73亿元和4.88亿元 [2] - 中国神华(01088)获增持4.81亿元,持股数增加1643.25万股 [2] - 融创中国(01918)获增持1.9亿元,持股数大幅增加12691.7万股 [3] 港股通近期减持情况 - 腾讯控股(00700)在最近5个交易日内遭减持31.32亿元,持股数减少642.13万股 [3] - 阿里巴巴-W(09988)和盈富基金(02800)分别遭减持23.84亿元和17.21亿元 [3] - 小米集团-W(01810)和比亚迪股份(01211)分别遭减持8.41亿元和7.85亿元 [3] - 中国平安(02318)遭减持7.82亿元,持股数减少1675.5万股 [3]
打败全球“药王”的康方生物又带大家学统计了
经济观察网· 2025-04-30 12:38
核心产品动态 - 康方生物核心产品依沃西单抗在HARMONi-2临床试验中战胜PD-1联合化疗,PFS为11.14个月(K药为5.82个月),疾病进展/死亡风险降低49% [2][5] - 依沃西单抗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新适应证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成为全球首个在"头对头"K药的III期临床中获得显著阳性结果的药物 [2][5][11] - 派安普利单抗两个适应证在美国获批,公司产品管线取得重要进展 [2] 临床试验数据 - HARMONi-2试验OS期中分析显示HR=0.777(降低死亡风险22.3%),接近FDA要求的0.8阈值 [5][6][7] - 试验主要终点PFS获得强阳性结果(HR=0.51),次要终点OS虽达阳性但市场反应谨慎 [5][7] - 临床试验设计参考K药的KEYNOTE-024研究,样本量398例基于PFS计算,与监管部门达成一致 [8] 市场反应与影响 - 消息公布后Summit股价跌36%,康方生物跌11%,反映市场对OS数据接近阈值的担忧 [3] - 高盛曾预测依沃西单抗全球销售峰值达530亿美元,但高度依赖美国市场获批前景 [2] - 数据结果牵动K药(2023年全球销售额250亿美元)市场格局,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3][11] 临床价值与行业意义 - 依沃西实现肺癌一线、二线治疗全覆盖,成为新的标准治疗方案 [12] - 全球肺癌患者基数庞大(2020年新发220万例,中国81万例),NSCLC占比85% [13] - 专家认为该研究是中国创新药研发里程碑,可能重塑全球肿瘤治疗标准 [11][12][13] 后续发展计划 - 海外同适应证HARMONi-7试验已启动,计划入组800例,公司对成功充满信心 [13] - 海外临床由Summit主导,将完全符合FDA监管要求(包括OS显著性) [9][13] - 公司采取"先获批再扩大研究"的常见策略,平衡研发投入与商业化进程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