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底捞(06862)
icon
搜索文档
海底捞(06862):2024年业绩公告点评:成本优化,业绩超预期
东吴证券· 2025-03-28 00:0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7.55亿元、净利润47.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4%、4.65%,2024H2实现营业收入212.64亿元、净利润26.70亿元,同比分别下降5.78%、增长19.14%,全年分红率95%,对应股息率5% [7] - 翻台率提升带动收入增长,客单价企稳,2024年餐厅经营收入、海底捞餐厅经营收入分别为408.81亿元、403.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2.9%,主要系日均翻台率提升拉动,年度服务顾客总量同比增长4.47%至4.15亿人次,客单价同比下降1.77%至97.5元/人,但2024H2以来客单价环比企稳 [7] - 高线城市增速趋缓,下线城市韧性充足,2024年海底捞餐厅于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收入同比分别为-0.53%、+0.57%、+6.71%,占比为17.72%、38.86%、40.05% [7] - “红石榴”计划成效兑现,创新孵化效果佳,截至2024年末,集团内部创立11个餐饮品牌、74家门店,覆盖不同的消费场景,2024年其他餐厅经营收入达4.83亿,同比提升39.6% [7] - 2024年业绩超市场预期,得益于成本端优化,2024年公司核心净利润率同比+1.91pct至14.57%,原材料、员工薪酬、物业租金、折旧摊销占收入的比例同比分别-2.96、+1.55、+0.12、-1.12pct,降本成效逐步兑现、原材料及易耗品采购价格明显降低 [7]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52.59亿元、56.38亿元、61.67亿元,同比增长11.69%、7.22%、9.37%,EPS分别为0.94元、1.01元、1.11元,对应当前PE16.44x、15.33x、14.02x [1][7] 相关目录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41453|42755|45612|48793|51761| |同比(%)|33.55|3.14|6.68|6.97|6.08|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4499|4708|5259|5638|6167| |同比(%)|227.33|4.65|11.69|7.22|9.37| |EPS - 最新摊薄(元/股)|0.81|0.84|0.94|1.01|1.11| |P/E(现价&最新摊薄)|19.21|18.36|16.44|15.33|14.02| [1] 市场数据 - 收盘价18.68港元 - 一年最低/最高价11.42/20.90港元 - 市净率9.98倍 - 港股流通市值104,122.32百万港元 [5]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1.87元 - 资产负债率54.27% - 总股本5,574.00百万股 - 流通股本5,574.00百万股 [6] 财务预测表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百万元)|13,024.16|18,421.29|24,736.83|31,396.74| |非流动资产(百万元)|9,757.10|9,641.08|9,538.47|9,406.66| |资产总计(百万元)|22,781.26|28,062.37|34,275.30|40,803.40| |流动负债(百万元)|7,103.82|7,131.85|7,713.05|8,082.44| |非流动负债(百万元)|5,259.94|5,259.94|5,259.94|5,259.94| |负债合计(百万元)|12,363.76|12,391.79|12,972.99|13,342.38|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百万元)|10,433.79|15,692.47|21,330.84|27,497.56|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42,754.69|45,612.30|48,792.81|51,760.82| |经营利润(百万元)|5,859.13|7,206.74|7,758.06|8,385.25| |利润总额(百万元)|6,624.06|6,993.48|7,571.57|8,381.04| |净利润(百万元)|4,700.28|5,253.09|5,631.72|6,158.71|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4,708.08|5,258.68|5,638.37|6,166.73|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0.00|5,146.06|6,436.57|6,429.91|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0.00|(14.92)|(4.34)|1,379.46|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0.00|(720.00)|(720.00)|(750.00)| |现金净增加额(百万元)|0.00|4,411.14|5,712.23|7,059.37| |每股收益(元)|0.84|0.94|1.01|1.11| |每股净资产(元)|1.87|2.82|3.83|4.93| |ROIC(%)|36.45|37.36|29.77|25.07| |ROE(%)|45.12|33.51|26.43|22.43| |销售净利率(%)|11.01|11.53|11.56|11.91| |资产负债率(%)|54.27|44.16|37.85|32.70| |收入增长率(%)|3.14|6.68|6.97|6.08| |净利润增长率(%)|4.65|11.69|7.22|9.37| |P/E|18.36|16.44|15.33|14.02| |P/B|8.28|5.51|4.05|3.14| |EV/EBITDA|11.23|10.04|8.50|6.99| [8]
海底捞(06862):24年业绩亮眼,加盟及新品牌有望贡献新增长点
天风证券· 2025-03-27 13: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非必需性消费/旅游及消闲设施,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海底捞业绩亮眼,加盟及新品牌有望贡献新增长点,关注公司在强激励下多元化业务推进进展,期待2025年加盟扩张及门店经营效率持续优化,维持“买入”评级 [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4年业绩情况 - 实现收入428亿元、同比增长3.1%,核心经营利润62.3亿元、同比增长18.7%,归母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4.6%(超彭博一致预期的45亿元),核心经营利润率14.6%、同比提升1.9pct,净利率11.0%、同比提升0.2pct;24H2实现收入213亿元、同比下滑5.8%,核心经营净利润34.3亿元、同比增长23.9%,归母净利润26.7亿元、同比增长19.1%,核心经营利润率16.1%、同比提升3.9pct,净利率12.6%、同比提升2.6pct [1] 门店及经营表现 - 2024年海底捞餐厅系统销售额同比增长3%,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3.6% [2] - 2024年净关店6家(新开62家、关闭70家、重启2家),期末门店数1368家,其中自营/加盟分别为1355/13家,自营门店中中国大陆/中国港澳台分别为1332/23家 [2] - 2024年自营海底捞餐厅整体平均翻台率4.1次/天、同比提升0.3次/天(24H1平均翻台率4.2次/天、同比提升0.9次/天),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中国港澳台地区翻台率分别为4.0/4.1/4.0/4.3次/天,同店翻台率为4.1次/天、同比提升0.3次/天 [2] - 2024年自营海底捞餐饮整体人均消费金额为97.5元、同比下滑1.6%,主要系菜品消费结构变化 [2] - 2024年共接待顾客4.15亿人次、同比增加4.5% [2] 成本费用及运营效率 - 原材料成本占收入比为37.9%、同比降低3.0pct,主要由于原材料采购价格降低;员工成本占比33.0%、同比提升1.5pct,主要由于提高了员工的整体薪资福利水平并增加部分岗位人员以激励员工和提升顾客体验;租金成本占比1.0%、同比提升0.1pct;折旧摊销占比6.0%、同比降低1.1pct [3] 新业务进展 - 2024年公司正式启动加盟业务,完成13家加盟餐厅落地,24年加盟业务贡献收入1671万元,加盟模式实施以来下沉市场展现出强劲需求,超70%的加盟申请来自三线及以下市场 [4] - 2024年公司正式启动“红石榴计划”,鼓励孵化和发展更多餐饮新品牌,推动多元化发展,截至2024年末,内部创立了“焰请烤肉铺子”、“火焰官”、“小嗨火锅”等11个餐饮品牌共计74家门店,2024年,其他餐厅贡献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39.6% [4] 分红情况 - 拟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507港元(约人民币0.468元),叠加中期股息每股0.391港元(约人民币0.358元),24年全年分红比例约95%(23年为90%) [5] 投资建议 - 基于24年业绩表现,预计25 - 27年归母净利润53.0/58.6/65.3亿元(此前25 - 26年盈利预测为56/64亿元)、对应PE分别为18/16/15X,维持“买入”评级 [6]
海底捞翻台率重回4次/天,但客单价回落至8年前水平
经济观察网· 2025-03-27 09:51
文章核心观点 海底捞2024年财报显示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 翻台率回升至“荣枯线” 但扩张谨慎 人均客单价下降 外卖业务成新增长点 [1][2][3] 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7.5亿元 归母净利润47.08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3.14%和4.65% [1] - 2024年海底捞人均客单价是97.5元 同比降低1.6元 回落至8年前水平 2024年客单价较2023年下降1.5元 但下半年环比上半年上涨0.3元 2024年下半年客单价同比上涨1.6元 [3] - 海底捞外卖收入从2023年的10.415亿元 增长20.4%至2024年的12.54亿元 主要得益于2023年下半年推出的“一人食”精品快餐业务 [3] 翻台率情况 - 海底捞翻台率从2023年的3.8次/天 回升至4次/天 达到公司内部设定的“荣枯线” [1] - 2024年新开门店平均翻台率达4.4次/天 优于老店表现 [3] 门店扩张 - 2024年全年 海底捞品牌新开62家餐厅 重启了2家前期关停的餐厅 同时关闭或搬迁70家门店 [2] - 2024年海底捞首次开放加盟 截至年底 海底捞品牌共经营1368家餐厅 其中加盟餐厅13家 其中10家是由直营转加盟的门店 实际新开加盟店仅为3家 [2] - 公司建立涵盖资质审核、运营能力评估和长期发展匹配度的三轮筛选机制 目前加盟商审核通过率较低 [2] - 加盟模式是对现有业务的补充而非替代 核心是保证品牌一致性与服务质量 海底捞不会设定具体的扩店数量目标 [2] - 加盟模式在下沉市场需求强劲 70%的加盟申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其中不少为县级城市 [2] 历史扩张教训 - 2018 - 2020年 海底捞新开门店1052家 2021年公司亏损41.6亿元 承认前期扩张决策失误 直至2022年6月经营数据才环比改善 2021年翻台率仅为3次/天 [2]
海底捞:Potential store and margin expansion ahead-20250327
招银国际· 2025-03-27 08:2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从15.94港元上调至20.20港元,基于2025财年预期市盈率18倍(此前为16倍)[1][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财年业绩小幅超预期,主要得益于强劲的毛利率扩张;2025财年同店销售增长可能稳定,但有望实现温和好转,受潜在门店扩张加速和利润率扩张驱动;虽下调2025/2026财年净利润预测,但认为海底捞可能加快门店扩张,存在潜在估值重估可能[1][10][13] 各部分总结 收益总结 |指标|2023财年实际|2024财年实际|2025财年预期|2026财年预期|2027财年预期| |----|----|----|----|----|----| |收入(百万元人民币)|41,453|42,755|44,607|47,286|49,753| |同比增长(%)|33.6|3.1|4.3|6.0|5.2| |营业利润(百万元人民币)|5,584.3|6,111.9|6,674.7|7,206.7|8,133.5| |净利润(百万元人民币)|4,495.4|4,700.3|5,212.7|5,857.8|6,809.3| |每股收益(人民币)|0.81|0.84|0.93|1.05|1.22| |同比增长(%)|174.6|4.6|10.3|12.4|16.2| |市盈率(倍)|20.4|19.5|17.7|15.7|13.5| |市净率(倍)|8.0|4.5|3.1|2.3|1.7| |股息率(%)|4.4|4.9|5.1|5.7|6.7| |净资产收益率(%)|47.4|29.5|20.7|16.6|14.7|[2] 目标价格 - 目标价20.20港元,较之前的15.94港元上涨14.6%,当前价格17.62港元[3] 股票数据 - 市值98,213.9百万港元,3个月平均成交额384.0百万港元,52周高低价为20.40/11.80港元,总发行股份5574.0百万股[4] 股权结构 - 张勇持股60.4%,施永宏持股9.4%[5] 股价表现 |时间|绝对表现|相对表现| |----|----|----| |1个月|10.1%|11.6%| |3个月|3.6%|-11.3%| |6个月|2.6%|-13.0%|[6] 门店扩张 - 2024财年新开59家自有门店和3家加盟店,但关闭70家,净减少19家;2025财年有望改善,预计净增40家,同比增长约3%;“红番石榴”项目鼓励现有店长开设新品牌餐厅,2024财年已有11个新品牌74家门店,2025年上半年可能再推出3 - 4个新品牌,其中闫庆烧烤表现出色[10] 盈利预测调整 - 下调2025/2026/2027财年收入、毛利、息税前利润、净利润等预测,毛利率有所上调,息税前利润率和净利润率有不同变化[11] 与市场共识对比 - 2025/2026/2027财年收入、毛利预测低于市场共识,息税前利润、净利润预测部分高于市场共识,利润率预测高于市场共识[12] 业绩总结 - 2024财年销售同比增长3%至428亿人民币,未达预期;净利润同比增长5%至47亿人民币,超预期,得益于毛利率扩张至62%;股息支付率高达95%,当前股息率约5%[13] 假设条件 - 给出2023 - 2027财年餐厅数量、单店销售额、翻台率、客单价等指标的假设及变化情况,以及毛利率、各项费用率、有效税率、净利润率等指标的假设[16] 财务总结 - 提供2022 - 2027财年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以及增长、盈利能力、杠杆/流动性/活动、估值等指标数据[17][18]
海底捞:2024年年报点评:24年利润超预期,24H2客单价止跌回升-20250327
光大证券· 2025-03-27 07:5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海底捞2024年利润超预期,24H2客单价止跌回升,运营效率持续提升,“焰请烤肉铺子”门店扩张有望带动公司收入进一步增长,上调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引入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总股本55.74亿股,总市值982.14亿港元,一年最低/最高股价为11.09/19.96港元,近3月换手率为26.82% [1] 收益表现 - 1M相对收益为12.11%,绝对收益为10.28%;3M相对收益为 - 7.26%,绝对收益为13.45%;1Y相对收益为 - 29.52%,绝对收益为11.79% [4] 2024年年报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27.5亿元,同比+3.1%;归母净利润47.1亿元,同比+4.6%。其中,24H2实现营业收入212.6亿元,同比 - 5.8%;归母净利润26.7亿元,同比+19.1% [4] 收入结构 - 2024年餐厅经营/外卖业务/调味料产品及其他销售/其他餐厅经营分别实现收入403.98/12.54/5.75/4.83亿元,同比+2.9%/+20.4%/ - 27.1%/+39.6%;还产生1671万元加盟业务收入 [5] 门店情况 - 2024年门店净减少6家,年末门店数量为1368家(中国大陆1332家,港澳台23家,加盟餐厅13家);“红石榴计划”下11个餐饮品牌共有74家门店 [5] 翻台率与客单价 - 2024年整体翻台率4.1次/天,同店翻台率4.1次/天,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和港澳台地区同店翻台率均同比提升;2024年整体客单价97.5元,24H2客单价较24H1环比提升 [6] 成本与净利率 - 24H2原材料成本占收入比重36.8%,同比 - 4.2pcts;员工成本占比32.7%,同比+0.5pcts;租金及相关支出占比1.0%,同比+0.3pcts;折旧摊销占比5.7%,同比 - 0.6pcts。24年原材料成本占比37.9%,同比 - 3.0pcts;员工成本占比33.3%,同比+1.6pcts;租金及相关支出占比1.0%,同比+0.1pcts;折旧摊销占比6.0%,同比 - 1.1pcts。24年归母净利率11.0%,同比+0.2pcts [6][7] 分红情况 - 2024年公司持续提升分红比例,从23年的90%提至95% [7] 应对策略 - 经营上,将更多主动权交一线餐厅,打造差异化场景,强调菜品新鲜度;管理上,实行“双管店”“多管店”模式;品牌多元化上,“红石榴计划”覆盖11个子品牌,通过股权激励激发员工创新热情;业务发展上,2024年启动加盟业务,超70%加盟申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8] 未来规划 - 2025年主品牌新店(含加盟店)门店数计划中单位数增长,截至2月已签约数十家店,新店多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焰请烤肉铺子”运营良好,有40家店且多数盈利,3 - 4个品牌即将推广 [9]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上调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53.55/59.71亿元(分别上调5%/7%),引入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65.15亿元,折合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96/1.07/1.17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PE为17x [9]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 展示了2023 - 2027E营业收入、成本、利润、现金流等财务指标的预测情况 [11][12]
海底捞(06862):2024年年报点评:24年利润超预期,24H2客单价止跌回升
光大证券· 2025-03-27 07: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海底捞利润超预期,下半年客单价止跌回升,运营效率持续提升,“焰请烤肉铺子”门店扩张有望带动收入进一步增长,上调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引入2027年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总股本55.74亿股,总市值982.14亿港元,一年最低/最高股价为11.09/19.96港元,近3月换手率26.82% [1] 收益表现 - 1个月相对收益12.11%,绝对收益10.28%;3个月相对收益 - 7.26%,绝对收益13.45%;1年相对收益 - 29.52%,绝对收益11.79% [4] 经营业绩 - 2024年营业收入427.5亿元,同比+3.1%;归母净利润47.1亿元,同比+4.6%;24H2营业收入212.6亿元,同比 - 5.8%;归母净利润26.7亿元,同比+19.1% [4] 收入结构 - 2024年餐厅经营/外卖业务/调味料产品及其他销售/其他餐厅经营收入分别为403.98/12.54/5.75/4.83亿元,同比+2.9%/+20.4%/ - 27.1%/+39.6%;还产生1671万元加盟业务收入 [5] 门店情况 - 2024年门店净减少6家,年末门店数量1368家,其中中国大陆1332家,港澳台23家,加盟餐厅13家;“红石榴计划”下11个餐饮品牌共74家门店 [5] 翻台率与客单价 - 2024年整体翻台率4.1次/天,同店翻台率4.1次/天,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和港澳台地区同店翻台率均同比提升;整体客单价97.5元,24H2客单价环比提升 [6] 成本与净利率 - 24H2原材料成本占比36.8%,同比 - 4.2pcts;员工成本占比32.7%,同比+0.5pcts;租金及相关支出占比1.0%,同比+0.3pcts;折旧摊销占比5.7%,同比 - 0.6pcts;24年原材料成本占比37.9%,同比 - 3.0pcts;员工成本占比33.3%,同比+1.6pcts;租金及相关支出占比1.0%,同比+0.1pcts;折旧摊销占比6.0%,同比 - 1.1pcts;24年归母净利率11.0%,同比+0.2pcts;分红比例从23年的90%提至24年的95% [6][7] 应对策略 - 经营上,将主动权交一线餐厅,打造差异化场景,强调菜品新鲜度;管理上,实行“双管店”“多管店”模式;品牌多元化上,“红石榴计划”覆盖11个子品牌,通过股权激励激发创新;业务发展上,启动加盟业务,超70%申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8] 未来规划 - 2025年主品牌新店(含加盟店)中单位数增长,截至2月已签约数十家,新店多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焰请烤肉铺子”运营良好,有40家店且多数盈利,3 - 4个品牌待推广 [9]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上调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53.55/59.71亿元,引入2027年预测为65.15亿元,折合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96/1.07/1.17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PE为17x [9] 财务报表预测 - 给出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成本、利润、现金流等财务指标预测 [10][11][12]
海底捞(06862):公司年报点评:毛利率提升显著,品牌孵化显成效
海通证券· 2025-03-27 02:2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维持该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海底捞2024年年报显示,收入427.5亿元同比增3.1%,归母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4.6%,核心经营利润62.3亿元同比增18.7%,核心经营利润率14.6%同比增1.9pct,预期年末派息25.3亿,2024年整体派息率约95%,对应股息率约5% [4] - 随单店模型提质提效,拓店有望加速,加盟策略和品牌孵化远期有望贡献增量,预计2025 - 27年归母净利分别为51.48亿、55.89亿、60.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3%、8.6%和8.5%,按25年20 - 23倍PE及10 - 12倍EV/EBITDA,计算合理价值区间19.4 - 23.0港元/股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股票数据 - 3月26日收盘价17.62港币,52周股价波动11.09 - 19.96港币,总股本/流通A股均为55.74亿股,总市值/流通市值均为925亿港币 [2] 市场表现 - 1M、2M、3M绝对涨幅分别为10.22%、20.17%、0.24%,相对涨幅分别为6.44%、1.04%、 - 18.71% [4] 收入拆分 - 海底捞餐厅经营收入404.0亿元同比增2.9%,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港澳台地区收入占比各17.7%/38.7%/40.0%/3.6% [5] - 其他餐厅经营收入4.8亿元同比增39.6%,因“红石榴计划”及多场景贡献 [5] - 外卖业务收入12.5亿元同比增20.4%,因2H23开始的一人食精品快餐业务 [5] - 调味品及食材销售收入5.8亿元同比降27.1%,加盟业务收入1.7亿元(23年无),其他业务收入2.8亿元同比增168.3% [5] 品牌孵化与餐厅表现 - 餐厅规模:2024年末海底捞餐厅共1368家,含自营1355家、加盟13家,新开62家,重启2家,关闭或搬迁70家,自营餐厅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港澳台地区各220/531/581/23家,引入加盟模式、实施“红石榴计划”创立11个餐饮品牌共74家门店 [6] - 餐厅表现:2024年客单价97.5元同比降约1.6%,2H环比回升;平均翻台率4.1次/天同比增0.3次/天,新开餐厅翻台率4.4次/天同比增0.7次/天 [6] - 同店经营:2024年整体同店销售增长3.6%,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及以下/港澳台地区同店分别增长1.8%/1.6%/6.6%/1.8%,同店平均翻台率分别为4.1/4.1/4.0/4.3次/天 [6] 成本与毛利 - 2024年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降4.3%至162.1亿元,占收入比例37.9%同比减3pct,因采购价格降低 [7] - 员工成本增8.2%至141.1亿元,占收入比例33.0%同比增1.5pct,因提高薪资福利和补充人员 [7] - 折旧及摊销降13.1%至25.6亿元,占收入比例6.0%同比减1.1pct,因部分餐厅物业等已提足折旧及摊销 [7]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 - 27年归母净利分别为51.48亿、55.89亿、60.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3%、8.6%和8.5% [7] - 按25年20 - 23倍PE及10 - 12倍EV/EBITDA,计算合理价值区间19.4 - 23.0港元/股 [7] 主要财务数据及预测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41453|42755|45496|48784|52310| |(+/-)YoY(%)|33.6%|3.1%|6.4%|7.2%|7.2%| |净利润(百万元)|4499|4708|5148|5589|6065| |(+/-)YoY(%)|174.6%|4.6%|9.3%|8.6%|8.5%| |全面摊薄EPS(元)|0.81|0.84|0.92|1.00|1.09| |毛利率(%)|59.12%|62.08%|63.08%|63.18%|63.28%| |净资产收益率(%)|47.39%|47.98%|41.12%|35.52%|28.42%|[8] 合理价值区间测算 |指标|2024|2025E|2026E|2027E|合理市值(人民币)|合理价值(人民币)|合理价值(港元)| |----|----|----|----|----|----|----|----| |EBITDA(百万元,人民币)|8327|9370|10159|11012|/|/|/| |归母净利(百万元,人民币)|4708|5148|5589|6065|/|/|/| |PE(20倍)|/|20|/|/|102957|18.5|19.8| |PE(23倍)|/|23|/|/|118400|21.2|22.7| |EV/EBITDA(10倍)|/|10|/|/|100777|18.1|19.4| |EV/EBITDA(12倍)|/|12|/|/|119518|21.4|23.0|[10] 可比公司估值表 |公司|PE(倍,2025年)|EV/EBITDA(倍,2025年)| |----|----|----| |墨式烧烤|38|25| |百胜中国|20|10| |麦当劳|25|18| |星巴克|33|19| |达美乐披萨|27|20| |平均值|29|18|[11] 财务报表分析和预测 - 每股指标:2025E - 2027E每股收益分别为0.92、1.00、1.09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2.79、3.80、4.88元等 [13] - 价值评估:2025E - 2027E P/E分别为19.51、16.43、15.14倍等 [13] - 盈利能力指标:2025E - 2027E毛利率分别为63.08%、63.18%、63.28%等 [13] - 盈利增长:2025E - 2027E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6.41%、7.23%、7.23%等 [13] - 偿债能力指标:2025E - 2027E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4.3%、38.4%、33.5%等 [13] - 经营效率指标:2025E - 2027E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分别为18.94、18.63、18.73天等 [13] - 资产负债表:2025E - 2027E货币资金分别为12992、19882、27037百万元等 [13] - 现金流量表:未详细给出各年具体数据 [13]
谁还关心海底捞
虎嗅· 2025-03-27 01:07
文章核心观点 - 海底捞2024年财报表现尚可,但未来成长空间有限,主品牌和第二增长曲线短中期空间不大,资本市场已对其失去兴趣 [1][12][13] 行业现状 - 餐饮行业近两年处于难关,每新开两家餐厅就有一家关闭,大资金早在2021年初就撤离餐饮行业 [1] - 2024年全国火锅市场规模达6175亿元,同比增长5.6%,预计2025年将达到6500亿元 [7] 公司经营情况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收、净利同比仅分别微增3.1%和4.6% [1] - 2024年外卖业务收入达12.54亿元,同比增长20.4%,对整体营收贡献仅占2.9% [7] - 2024年新品牌门店营收4.83亿元,营收占比为1.1% [7] 单店模型 - 2024年平均单店营收3080.6万元,利润347.45万元,自营单店投资成本500万左右,回收期1年左右,加盟店单店投资成本800 - 1000万,回收期3年左右 [3][4] - 成本方面,租金占比1%,原材料成本占比37.9%,人力成本占比33% [3] - 收入端,人均消费降至97.5元,翻座率为4.1次/天 [3][5] 门店情况 - 2024年新开62家餐厅,其中自营59家,加盟3家,重启2家,关闭或搬迁70家,年底自营餐厅数量为1355家,较上年减少19家 [5] - 截至2024年底,13家加盟店贡献1670万营收,每家加盟店当前贡献营收128万 [6] - 到2024年底通过内部创业创立11个餐饮品牌共计74家门店 [7] - 截至2025年3月,“小号”超一半已歇业,三分之一的品牌存活时间不到1年 [11] 公司组织变革 - 2020年逆势新开500多家店,2021年“啄木鸟计划”关闭近300家低效门店,减少冗余层级 [8] - 2022年推出“硬骨头”计划,重启部分关停门店,2023年以区域教练制取代原有的跨区家族制管理模式 [8] - 2024年推进加盟商模式,推出“红石榴计划”,推动多品牌孵化 [9] 面临挑战 - 价格和利润空间越来越卷,消费迭代跑在消费市场前,原有成功模式逐渐被颠覆 [2] - 人均消费难短期改善,保持翻台率扩张势头难度加大 [4][5] - 加盟业务想象空间不大,副牌成功不确定性较大 [6][10] - 加盟商管理需要强大人才储备,低线市场门店关闭与加盟商来源矛盾 [9] - 消费者在年轻化,火锅赛道趋势对海底捞不利,持续迎合新消费主力是重要议题 [12][13]
海底捞海外业务特海国际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13.4%
北京商报· 2025-03-26 16:29
文章核心观点 - 海底捞海外业务特海国际2024年财务业绩公布,收入同比增长,经营溢利率上升,在拓店、门店布局、餐厅经营等方面有相应表现,还积极探索不同业态经营 [1][2] 财务业绩 - 2024年特海国际收入7.7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海底捞餐厅经营收入7.47亿美元,同比增长13.0% [1] - 2024年全年经营溢利率为6.8%,较2023年的6.3%略微上升 [1] - 2024年海底捞餐厅层面经营溢利率为10.1%,较去年9.0%有所提升 [1] 门店情况 - 2024年采用“自下而上”策略拓店,新开10家店,在东南亚关闭3家店 [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在14个国家经营122家海底捞餐厅,其中73家在东南亚,19家在东亚,20家在北美,10家在其他地区 [1] 餐厅经营 - 2024年海底捞餐厅平均翻台率为3.8次/天,同店平均翻台率为3.9次/天,较去年均提升0.3次/天 [1] 业态探索 - 2024年推行“红石榴计划”,旨在打造领先的全球化综合餐饮集团 [2] - 除原有第二品牌外,还探索烧烤、有料火锅、各类快餐等业态 [2]
餐饮消费持续向好,财报显示海底捞去年客流超4亿
经济网· 2025-03-26 09:44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消费市场将平稳发展,餐饮业作为重点领域持续向好,海底捞2024年业绩良好,收入和净利润连续两年增长,客流量增加 [1][2] 行业情况 - 2025年消费市场总体将继续平稳发展,餐饮业是拉动消费、惠及民生的重点领域 [1] - 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增速分别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0.3个、1.8个百分点,全国餐饮收入55718亿元,增长5.3%;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5298亿元,增长3% [2] - 各地政府出台多项刺激消费政策,促进餐饮消费,同行积极创新、丰富餐饮业态,推动餐饮业整体复苏和高质量发展 [1] 海底捞情况 - 2024年海底捞实现营业收入427.55亿元,同比上升3.1%;净利润47.00亿元,同比增长4.6%;核心经营利润为62.30亿元,同比上升18.7%,收入、净利润连续两年增长 [1] - 截至2024年年底,海底捞品牌共经营1368家餐厅,其中自营餐厅中国大陆地区1332家,港澳台地区共23家,加盟餐厅共13家 [1] - 2024年全年共接待顾客4.15亿人次,日均客流量超110万人次,较上年增加4.5%,平均翻台率达到4.1次/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