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证券(06099)

搜索文档
招商证券:继续看好后续主流船型放量 维持船舶业“推荐”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9-15 02:48
股价表现与基金持仓 - 2025上半年船舶板块股价表现承压 多数未能跑赢沪深300指数 仅中船防务(A)跑赢沪深300 [1][2] - 2025Q2基金持仓比例同比下滑 中国船舶Q1和Q2基金持股比例分别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和4.9个百分点 但Q2环比Q1有显著提升 [1][2] - 股价承压主因新船订单持续下滑及美国301法案对中国造船业制裁影响 [2] 财务业绩表现 - 上半年船舶公司业绩喜人 增利远大于增收 [1][2] - 业绩增长核心原因为2022年高价订单进入密集交付期 且钢材成本较2021年显著回落 [2] - 中国船舶重点子公司外高桥和中船澄西等民营船厂实现净利率与ROE持续增长 [2] 行业基本面与景气度 - 上半年新签订单与新造船价承受较大下行压力 全球新船订单量在2025年5月下落至167万CGT 为近4年单月最低水平 [3] - 克拉克森全球新造船价格指数从2024年9月最高189.96下滑至2025年5月186.69 [3] - 下游航运市场运费低迷 主要船型运价半年均值同比跌幅超20% LNG船和汽车运输船跌幅最大 油船环比有所上涨 [3] 长期行业展望 - 散货船和油船订单运力比偏低 2025年6月分别为10.4%和15% 远低于集装箱船的39.4% 处于历史底部区间 [4] - 船舶周期仍远未达峰值 BIMCO预估未来十年潜在拆解数量达16000艘船舶 合计7亿载重吨 相当于过去十年拆解数量的两倍 [4] - 美元降息有望催化老龄化运力背景下的供求矛盾 行业维持推荐评级 [4]
招商证券:香港资本市场制度不断完善 为央国企市值管理创造条件
新浪财经· 2025-09-15 02:28
香港资本市场制度不断完善为港股央国企市值管理提供较好市场环境与机遇[1] 港交所持续优化上市机制推出更多创新举措提升市场吸引力与竞争力吸引更多全球优质企业赴港上市[1] 国家继续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加强两地金融合作推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向更高水平发展[1] 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窗口作用为中国企业连接国际资本实现全球化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持[1] 央国企可充分把握改革机遇利用上市并购等方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价值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1]
招商证券:关注交通顺周期板块边际改善趋势 以及红利中长期配置价值
智通财经网· 2025-09-15 02:25
2025年交运行业整体表现 - 行业整体涨幅2.6% 跑输沪深300指数23.6%的涨幅 [1] - 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 物流板块强势而基础设施板块走弱 [1] - 7月至今沪深300收益15.4% 交运行业收益仅3.6% [1] 物流板块表现 - 受益于无人物流车技术突破和反内卷政策红利 [1] - 5月初义乌快递价格小幅修复 8月华南 义乌 华中 华北等多区域价格环比修复 [4] - 上半年行业需求增长较快但价格竞争压制盈利 Q2盈利同比普遍降幅较大 [4] 基础设施板块表现 - 高速公路 铁路运输 港口等板块呈现下跌趋势 [1] - 头部高速股价调整后股息率回归4%以上 进入可配置区间 [2] - 港口板块估值在基础设施资产中处于偏低水平 具备估值提升空间 [2] 航运板块表现 - 油强散弱格局 原油运输边际改善 [1][3] - Q1集运业绩较好 Q2受关税摩擦及运力增长影响走弱 [3] - 预计25年Q4至26年油轮边际改善趋势明显 干散货运价有望修复 [3] 航空机场板块表现 - 上半年航空业盈利同比修复 三大航同比减亏 春秋 吉祥税前利润小幅增长 [5] - 华夏航空受益支线航空运营模式盈利大幅增长 [5] - 枢纽机场盈利增长较快 受益国际航线快速恢复 [5] 各板块展望与关注点 - 物流行业关注价格修复持续性及跨境物流中美贸易谈判影响 [4] - 航运关注油轮股上行趋势及特种船运输受益出口景气 [3] - 航空业关注供需修复 反内卷政策及油价下降对估值催化 [5] - 基础设施关注红利标的调整后配置机会及港口股息率吸引力 [2]
券商8月份发债近3000亿创年内新高
证券时报· 2025-09-14 23:26
券商发债规模创新高 - 8月券商发债规模达2935亿元 创年内月度新高 [2] - 8月券商发行141只债券 数量同样为年内最高 [2] - 7月发债规模1576.13亿元 为年内次高峰 [2] 年度发债总量大幅增长 - 今年以来券商新发行及正在发行债券合计1.06万亿元 [2] - 较去年同期6736.27亿元大幅增长 [2] 头部券商发债规模领先 - 中国银河证券发债1025亿元 位居行业榜首 [3] - 华泰证券发债777亿元 排名第二 [3] - 国泰海通发债662亿元 广发证券发债612亿元 [3] - 招商证券发债577亿元 国信证券发债572亿元 [3] 9月发债持续活跃 - 9月以来已完成19只债券发行 规模452亿元 [2] - 32只债券处于发行阶段 计划募资779亿元 [2] - 第一创业获准发行不超过80亿元公司债券 [2] - 国泰海通获准发行不超过300亿元次级债 [2] - 中信证券获准发行不超过600亿元公司债券 [2] 发债驱动因素分析 - 市场交投活跃度明显提升 上证指数连续突破多个整数关口 [4] - 市场利率较低 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 [4] - 行业进入"资本驱动增长"时代 资本规模直接影响业务资质和竞争地位 [4] - 居民存款搬家持续 市场热度提升 融资规模增长 [4] - 自营业务和两融业务具有顺周期特性 与股市表现紧密相关 [5] 资金用途分析 - 主要用于借新还旧和债务置换 [4] - 补充营运资金以应对业务扩展需要 [4] - 通过发债补充资本可直接提升净资本规模 [4] 两融业务发展现状 - 8月两融余额站上2万亿元大关 [6] - 9月11日达到2.34万亿元 [6] - 成为券商争夺高净值客户、提升市场份额的核心战场 [6] 融资成本差异分析 - 行业平均发债利率为1.89% [6] - 发债规模前十的大型券商平均利率为1.85% [6] - 10家券商融资成本在1.8%以下 [6] - 科创债平均融资成本为1.8% 大型券商在1.69%至1.75%之间 [6] - 部分中小券商融资成本较高 有达到4.6%和3.36%的案例 [6] 两融价格战态势 - 头部券商对5000万元以上客户给出2.8%左右融资利率 [7] - 中型券商将1000万元门槛利率压至3.2%~3.5% [7] - 融资成本高的中小券商面临更大竞争压力 [7]
券商发力!公募代销保有增势正猛 多券商将凭“权益类保有规模增量”加分
智通财经· 2025-09-14 22:49
行业整体表现 - 前100家基金代销机构权益基金保有规模达51374亿元,环比增长5.89% [1][3] - 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101993亿元,环比增长6.95% [1][3] - 债券及其他基金保有规模50619亿元,环比增长8.05% [1][3] - 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19522亿元,环比增速高达14.57%,成为增长核心引擎 [1][3] 机构类型分化 - 券商系以57家上榜数量占据百强榜单半壁江山 [1][4] - 券商系非货币基金、权益基金、股票型指数基金环比增速分别达9.43%、6.48%、9.94% [1][4] - 券商系在股票型指数基金领域占据全市场55%以上份额 [1][4] - 银行系股票型指数基金环比增长38.69%,市占率提升1.3个百分点至6.4% [1][5] - 银行在传统主动权益和固收领域根基稳固 [1][5] 头部券商竞争格局 - 中信证券权益基金保有规模1421亿元,非货币市场基金2397亿元,均位列行业第一 [6][10] - 华泰证券权益基金保有规模1266亿元,非货币市场基金1752亿元,排名第二 [6][10] - 国泰海通权益基金保有规模978亿元,环比增长78.47%,非货币市场基金增长77.15% [6][14][18] - 前十名券商非货代销规模合计超过万亿 [6] 券商排名变化 - 国泰君安排名上升11位,招商证券上升6位,中信建投上升4位,中金公司上升9位 [7][10] - 部分中小券商实现突破,如方正证券排名上升6位,华西证券上升4位 [7] - 华源证券、诚通证券、财达证券首次进入百强榜单 [7] 基金代销结构特征 - 权益类基金占比普遍超过60%,部分中小券商如诚通证券和天风证券占比超90% [8] - 银河证券权益基金代销占比达84.51%,而山西证券仅36.13% [8] - 券商股票型指数基金代销比例普遍高于主动权益基金 [8] - 部分券商如山西证券债券及其他基金占比高达63.87% [8] 规模增长分化 - 中金公司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增幅达61.04%,中信建投增幅29.45% [13][15] - 国金证券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增幅-2.60%,非货币市场基金增幅-7.75% [13][15] - 部分券商如长江证券、长城证券通过债券型基金增长实现非货基规模提升 [13] 政策影响与行业转型 - 证监会修订《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增设权益类基金销售保有规模专项指标 [2][17] - 权益类基金销售保有规模增量前10名加1分,前20名加0.5分 [17] - 国泰海通、中信建投、招商证券上半年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增量居前10名 [17][18][19] - 新规引导券商从"重首发、轻保有"转向关注客户资产长期增值 [2][17]
券商基金代销崛起:57家跻身百强榜 占股指基金半壁江山
证券时报· 2025-09-14 22:06
行业整体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基金代销百强机构权益基金合计保有规模5.14万亿元 较2024年下半年增长5.89% [2] - 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10.199万亿元 较2024年下半年增长6.95% [2] - 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1.95万亿元 较2024年下半年增长14.57% [2] - 百强名单中包括57家券商、24家银行、15家互联网及三方销售机构、3家公募基金和1家保险公司 [2] 渠道竞争格局 - 银行渠道保有规模占有率从超50%下降至40%多水平 [2] - 券商渠道市占率逐年提升 在股票型指数基金领域占比高达55% [2][5] - 头部机构马太效应显著 前十名机构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占百强总规模近59% [2] 券商渠道表现 - 57家券商进入百强榜 较2024年下半年增加1家 [1][3] - 中信证券权益基金保有规模1421亿元 非货币基金2397亿元 稳居行业第一 [3] - 华泰证券权益基金1266亿元 非货币基金1752亿元 位列第二 [3] - 国泰海通合并后权益基金保有规模排名升至全渠道第12位 券商渠道第三 [1][3] - 招商证券权益基金规模838亿元 较2024年下半年增长约20% 排名升至券商第四 [3] 产品结构变化 - 头部代销机构出现非货币基金增速高于权益基金现象 中信证券非货币基金环比增长14.8% 权益基金仅增4.72% [4] - 权益基金规模与份额出现背离 规模增长但出现净赎回 主要因市场回暖后投资者获利了结 [4] 股票型指数基金专项 - 23家券商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超100亿元 [5] - 6家券商规模超500亿元:中信证券1223亿元、华泰证券1150亿元、国泰海通757亿元、招商证券659亿元、中国银河证券563亿元、广发证券509亿元 [5] - 券商系在股票型指数基金领域具备独特优势 受公募费改冲击较小 [6] 机构排名变动 - 华源证券、诚通证券、财达证券新进入百强榜 国盛证券掉出榜单 [1][3] - 国泰海通合并后排名快速上升 从全渠道第23位升至第12位 [3] - 招商证券排名超越广发证券和中国银河证券 [3]
招商证券:新型储能建设方案出台 中美将在西班牙举行会谈
新浪财经· 2025-09-14 08:00
政策预期更新 - 八大政策预期涉及货币和消费等领域 包括重启国债买卖操作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服务消费政策 整治内卷 十大行业稳增长 脑机接口 自动驾驶以及数据要素 [1] - 政策密集落地重要窗口期为8月中旬至9月中旬 [1] -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预期升温 [1][3] 新型储能建设 -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 [2] - 方案目标偏托底性质且提前完成概率较大 [2] - 强制配储退出后政策提出包括AIDC在内的多种应用场景 [2] - 定价机制提出多种思路 储能容量电价全国性政策值得期待 [2] - 储能上游供应链端存在涨价预期 涉及储能电芯价格 [2] 行业稳增长方案 - 工信部发布《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2] - 《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印发 主要目标进一步提升 需求牵引政策更加细致 增加对L3自动驾驶的部署 [2] - 《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印发 主要目标更加细致 主要任务顺序调整 侧重于调整供给结构 [2] - 七个行业稳增长方案尚未印发 [1] 中美经贸关系 - 中美将于9月14日至17日在西班牙举行会谈 讨论美单边关税措施 滥用出口管制及TikTok等经贸问题 [3] - 美国对七国集团施压要求对中国印度加征关税 [1][3] - 欧洲各国对中国和印度实施二级制裁持谨慎态度 [3] 产业政策动态 - 公用事业方面发改委就《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等多项政策公开征求意见 [4] - 人工智能方面发改委发布《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署名文章 上海及杭州分别发布人工智能相关政策 [4] - 数据要素方面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质量认证数字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4] - 整治内卷方面市监局回应外卖平台补贴争议 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部署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4] - 卫星通讯方面工信部向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4]
招商证券:二季度A股哪些细分领域供需改善?哪些领域内在价值回报率提升?
智通财经网· 2025-09-13 23:47
核心观点 - 二季度A股行业涨跌幅与盈利增速显著正相关 建议关注供需两端共同改善的细分领域[1] - 高内在回报率股票收益率下行且股价上行的逻辑仍然存在 推荐关注自由现金流改善或较高的细分领域[1] 2025Q2供需改善细分领域 - 新能源和光伏产业链包括锂电专用设备 风电整机 光伏电池组件 线缆部件及其他 光伏发电 输变电设备等[1] - 两新提振领域包括农用机械 工程机械器件 工控设备 电动乘用车 商用载货车 汽车电子电气系统 底盘与发动机系统 家电零部件等[1] - TMT硬件包括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 数字芯片设计 面板 品牌消费电子 集成电路制造 半导体材料等[1] - 军工产业链包括航天装备Ⅲ 航海装备Ⅲ 地面兵装Ⅲ 稀土 磁性材料等[1] - 小额可选消费包括零食 啤酒 个护小家电 品牌化妆品 宠物食品 娱乐用品等 以及教育 交运 核电等[1] 2025Q2企业真实经营和内在价值改善细分领域 - 部分供需结构改善的资源品包括铝 铜 黄金 有机硅 纺织化学制品 其他化学原料等[2] - 政策提振或需求刚性的消费品包括空调 冰洗 成品家居 定制家居 粮油加工 生猪养殖 畜禽饲料 线下药店等[2] - 内外需共振的出口优势制造包括蓄电池及其他电池 摩托车 能源及重型设备 逆变器 面板等[2] - 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航空运输 港口 航运 综合电力设备商 配电设备 火力发电等[2] 基于财务指标的两个推荐方向 - 基于中报数据建议关注供需两端共同改善的细分领域 如风电整机 光伏电池组件 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 数字芯片设计 面板 航天/航海装备 稀土 零食 啤酒 工控设备 电动乘用车 底盘与发动机系统 家电零部件等[2] - 半年报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现金流量净额进一步改善 资本开支进一步下滑 自由现金流继续改善 推荐关注公司真实经营和内在价值改善的细分领域 如铝 铜 黄金 空调 冰洗 粮油加工 生猪养殖 蓄电池及其他电池 摩托车 逆变器 航空运输 港口等[3]
招商证券25H1工程行业中报总结:内外需β共振 业绩弹性加速释放
智通财经· 2025-09-12 08:20
行业表现 - 2025年1-8月挖机内销销量同比增长21.55% 小挖提速同时中大挖整体回归增长 农林市政及水利等结构性基建项目驱动更新需求释放[1][4] - 2025年1-8月挖机出口销量同比增长12.79% 扭转过去2年下滑态势 中大挖增长提速同时小挖降幅收窄[1][5] - 2025年1-7月起重机内销销量同比下降4.95% 降幅显著收窄 起重履带吊在风电抢装驱动下开始复苏 关键品类整体"7增4降"较2024年"3增8降"回暖显著[4] - 2025年1-7月工起、建起、路机、叉车等非挖品类整体实现10%-30%区间增长 工程机械出口额达334.86亿美元 同比增长10.8%[5] - 分产品出口额表现:土方机械同比增长17% 混凝土机械增长14% 叉车高机持平[5] - 分市场表现:东南亚、中东、南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仍是主力 西欧出现结构性复苏[5] 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板块收入1879.2亿元 同比增长8.02% 其中国内收入增长5.96% 国外收入增长12.5% 内销实现转正[3]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86.61亿元 同比增长22.94% 弹性强于收入 主要系成本控制加强、业务结构优化、经营效率提升等因素促进[3] - 板块平均期间费用率13.85% 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1.59个百分点主要系汇兑收益增加[3]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181.47亿元 同比增长22.49% 净现比0.97 半年度表现已连续两年接近1[3] 市场表现 - 年初至9月9日板块涨幅27.56% 显著超越沪深300指数16.16%的涨幅 主要系业绩兑现、内外需共振、大型基建项目催化[3] - 国产品牌出海能力被验证 在卡特、小松等全球龙头营收下滑背景下 国内主机厂海外收入仍保持稳健增长[5] 未来展望 - 政府资金持续投入 雅下水电站等国家级重大工程项目加速落地 国内需求有望持续释放[4] - 新兴市场持续景气叠加发达市场结构性复苏 行业出口保持较好增长是高确定性事件[5] - 2025年板块即将迎来收入拐点 业绩弹性有望进一步释放[1][6] 投资标的 - 综合整机厂建议关注: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柳工、山推股份[7] - 零部件制造商建议关注:恒立液压、艾迪精密、长龄液压、唯万密封[7] - 高机/叉车制造商建议关注:浙江鼎力、安徽合力、杭叉集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