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招商证券(06099)
icon
搜索文档
警惕!主力资金出逃前,“K线”必现的2个危险信号,不懂别炒股!
搜狐财经· 2025-09-18 23:01
券商板块异常交易 - 中信证券股价突然直线跳水 盘面惊现31亿元压盘大单 [1] - 国泰君安卖一压单7.6亿元 招商证券卖一压单2.2亿元 多家头部券商同步出现相似走势 [1] 主力出货技术形态 - 钓鱼线形态:五分钟内涨幅超7%后缓慢下跌 分时均线跟不上 为经典出货信号 [3][4] - 心电图震荡:分时线在1%幅度内高频波动 伴随千手抛单砸盘 实为零散派发 [5][6] - 黄昏之星K线组合:由大阳线、实体缩短星线、吞没阴线组成 表明空方力量占优 [7] - 倾盆大雨组合:中阳线后接低开中阴线 收盘价低于阳线开盘价 反映市场情绪急剧逆转 [9] 量价关系研判标准 - 洗盘特征:股价下跌但成交量萎缩 在10日/20日均线获支撑 [10] - 出货特征:高位下跌伴随放量 巨量无法推升股价创新高 出现量价背离 [10] - 主力利用信息不对称:低位散布利空制造恐慌 高位释放限时利好诱导追高 [11][12] 板块回调与市场环境 - CPO概念板块回调: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9月15日跌幅超1% 自4月以来涨幅较大积累回调压力 [14] - 光模块行业利好已充分定价 摩根士丹利指出基本面利好完全反映在股价中 [14] - 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为2024年12月以来首次降息 整体利好中国资产 但可能引发短期回调 [14][15] - 9月18日A股超4500只股票下跌 三大指数冲高回落 市场节奏切换 [14] 投资者应对策略 - 避免盲目追高 需核查利好消息真实性 对比历史股东减持记录 [17] - 技术止损标准:放量跌破20日均线且MACD死叉 钓鱼线形态配合换手率超历史平均水平2倍 [17] - 仓位管理要求:分散投资 盈利30%以上考虑分批卖出锁定利润 [17] - 综合研判需结合量价关系 高低位技术形态意义不同 需同步验证周线趋势 [17]
美联储降息影响几何?15家券商解读
财联社· 2025-09-18 15:41
美联储降息决策与市场预期 - 美联储9月18日降息25基点符合市场预期 标志着新一轮预防式降息周期启动 [1][3][8] - 点阵图显示2025年预计降息75基点(含本次) 2026年降息25基点 低于市场预期的今明两年各75基点 [3][6][12] - 15家券商中多数认为10月和12月议息会议将各降息25基点 年内累计降息幅度达50基点 [1][3][9] 美联储政策立场与内部分歧 - 鲍威尔将此次降息定性为"风险管理式降息" 表述偏鹰派 强调逐次会议决策而非预设路径 [4][13] - 点阵图与会议声明存在矛盾:声明提及经济增长和就业放缓 但点阵图上调经济增长预期并下调失业率预期 [12] - 投票分歧显著 仅新任理事米兰反对(倾向降息50基点) 显示内部分歧主要在降息速度而非方向 [14] 对美国经济前景的判断 - 基准预期为经济软着陆 但过度货币宽松可能导致"类滞胀"风险 因当前经济症结是成本上升而非需求不足 [4][11] - 就业市场疲软是降息主因 但非农就业中枢下行不代表经济走弱 通胀韧性可能强于预期 [13] - 金融条件从年中开始改善 明年初是观察政策效果的关键窗口期 [3][7] 大类资产影响预测 - 美债利率下行放缓 短期呈现"牛陡"走势 黄金仍有不错表现 [5][10][14] - 美股中期仍有上涨空间 泡沫化过程或持续至2026年底 调整即是机会 [3][6][14] - 美元指数维持弱势 先下后震荡 [5][10][14] 行业影响与受益板块 - 地产和制造业率先获益 [3][7] - 港股敏感性大于A股 科技、可选消费、医药等成长板块短期受益 [5][7] - 国内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打开 四季度降息可能性提升但取决于经济基本面 [6][14] 中长期政策展望 - 2026年利率路径尚不清晰 需等待新任美联储主席人选落地 [5] - 长期降息节奏偏缓 预防式降息基调下通胀可能延缓回落 [8][9][14] - 需关注缩表年内停止的可能性 [13]
流动性深度研究(二十六):美联储重启降息,如何影响A股和港股?
招商证券· 2025-09-18 14:04
核心观点 - 美联储2025年9月重启降息属于预防式降息 由于前期市场对降息交易充分 降息落地后资金获利兑现引发市场波动 但此次降息是开始而非结束 未来降息预期交易可能反复进行 从历史经验看 预防式降息后A股和港股往往受益于美元流动性环境改善 当前A股牛市Ⅱ阶段驱动因素未发生变化 市场有望继续沿低渗透率赛道方向演绎 [1][4][40][49] 美联储降息背景分类 - 美联储降息分为预防式降息和危机式降息两类 预防式降息是在经济增长放缓但未出现明显问题时提前降息预防风险 包括1984年 1995年 2019年降息 危机式降息是因经济或金融风险事件导致经济明显下滑而采取 包括1989年 2001年 2007-2008年 2020年降息 [1][9] - 2000年以来三轮降息周期均出现降息暂停并重启现象 暂停降息是因经济活动恢复后就业和通胀风险大致平衡 重启降息则因经济下行风险增大或通胀持续低迷需进一步政策宽松 [2][13] 历次降息周期资产表现 - 美元指数在预防式降息周期下行概率更高 危机式降息中因避险属性涨跌参半 十年美债利率在降息周期基本下行 美债进入牛市 [3][20] - 预防式降息周期全球股票市场上涨为主 日经225和恒生指数涨幅居前 危机式降息周期全球股市普遍下跌 黄金在降息周期上涨概率较高 [3][21] - 具体数据:预防式降息周期中MSCI发达市场上涨概率100% 恒生指数上涨概率67% 危机式降息中MSCI发达市场上涨概率仅25% 恒生指数上涨概率25% [22] 首次开启/重启降息后资产表现 - 降息后一周美元指数多下跌 预防式降息后1个月美元指数多反弹但之后可能回落 危机式降息后3-6个月美元指数多下跌 [3][25] - 降息落地前美债收益率已下行 降息后两周内美债利率多反弹 但1个月后重回下行且幅度更大 [3][26] - 预防式降息后美股先跌后涨 首次开启/重启降息后3个月和半年上涨概率达100% [3][26] - 预防式降息后A股和港股未来阶段以上涨为主 降息后3个月A股和港股上涨概率分别达100%和75% 降息后半年港股上涨概率达100% [3][28] - 降息后1-6个月黄金上涨概率较高 预防式降息环境下黄金上涨概率更高 后1周 后2周 后1个月 后半年上涨概率均达75%以上 [3][30] 2025年9月降息影响分析 - 9月议息会议符合预期 呈现鸽派决策+鹰派表述的预期管理 声明指出经济增长有所放缓 就业下行风险大于通胀上行风险 风险平衡向偏弱就业数据倾斜 [33] - 经济预期方面上调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从1.4%至1.6% 上调2026年从1.6%至1.8% 下调2026年失业率预期从4.5%至4.4% 上调通胀预期 PCE从2.4%至2.6% 核心PCE从2.4%至2.6% [34] - 点阵图显示大多数委员支持2025年内仍有50bp降息空间 过半数委员支持2026年至少还有25bp降息空间 [36] - 短期因会议符合预期 资金获利兑现引发波动 但降息是开始而非结束 未来降息预期交易可能反复进行 推动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重回下行 [4][43] - 中期维度A股和港股有望受益于宽松美元流动性环境 历史数据显示预防式降息后3个月A股上涨概率100% 港股上涨概率75% 半年后港股上涨概率100% [4][47] - 结构上继续看好成长风格 美债收益率下行利好A股成长风格 重点关注AI/人形机器人/固态电池/可控核聚变/军贸商业航天/半导体自主可控/创新药/新消费八大赛道 [4][49]
“全球最贵声音”发出,15家券商解读美联储降息
凤凰网· 2025-09-18 12:13
美联储降息决策与市场预期 - 美联储9月18日降息25基点符合市场预期 标志着新一轮预防式降息周期启动[1][9][14] - 15家券商中多数预期10月和12月议息会议将各降息25基点 年内累计降息幅度达75基点[1][2][3] - 点阵图显示2025年预计降息75基点 2026年降息25基点 明显低于市场原先预期的今明两年各75基点[3][6][12] 美联储政策立场与内部分歧 - 鲍威尔将降息定性为"风险管理式降息" 表述偏鹰派 强调逐次会议相机抉择[3][11][13] - 美联储内部分歧显著 投票委员中仅新任理事米兰支持降息50基点 分歧主要在降息速度而非方向[4][7][15] - 政策声明与点阵图存在矛盾 声明提及经济增长和就业放缓 但点阵图反而上调经济增长预期并下调失业率预期[12] 对美国经济与通胀前景的判断 - 多数机构基准预期为经济软着陆 但警示过度宽松可能引发类滞胀风险[1][4][11] - 当前经济症结在于成本上升而非需求不足 过度货币宽松可能加剧通胀压力[11] - 通胀韧性可能强于预期 非农就业中枢下行但失业率因劳动力供给收缩可能保持稳定[13] 资产价格影响预测 - 美债利率预计下行放缓 短期呈现牛陡走势 美元指数先下后震荡[3][10][15] - 美股短期或进入波动期 中期仍有上涨空间 道指和小盘股表现较好[3][5][6] - 黄金预计有不错表现 港股在海外流动性改善下敏感性大于A股[5][7][8] 行业影响与投资机会 - 地产和制造业将率先受益于降息[7][8] - 港股中科技、可选消费、医药等成长板块短期有望受益[5] - 非银板块被全面看好[2] 对中国市场与政策的影响 - 美联储降息为中国货币政策打开操作空间 四季度降息可能性提升[2][15] - 若中美开启同步宽松 将带动港股外资流入 核心资产配置价值凸显[5] - 国内政策节奏和幅度仍主要取决于经济基本面表现[15]
朗坤科技跌5.17% 2023上市见顶募15.4亿招商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9-18 09:09
股价表现 - 截至收盘股价21.09元 单日跌幅5.17% [1] - 上市第三日(2023年5月25日)创历史最高价29.57元 [1] - 当前股价较发行价25.25元处于破发状态 [1] IPO募资情况 - 发行总数60,892,700股 发行价格25.25元/股 [1] - 募集资金总额15.38亿元 净额14.25亿元 [1] - 实际募资净额较原计划超募3.03亿元 [1] 资金用途与发行成本 - 原计划募资11.22亿元用于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 [1] - 发行费用总计1.13亿元 其中保荐承销费用8630.54万元 [1] - 保荐机构为招商证券 保荐代表人为李寿春与王玉亭 [1]
兵临3900点再回落,指数突破看券商?机构提示回调布局机会,顶流券商ETF(512000)跌超2%
新浪基金· 2025-09-18 08:10
市场表现 - 沪指9月18日盘中创阶段新高3899.96点后回落翻绿 [1] - 券商ETF(512000)场内价格一度跌超2% 现跌1.82% 实时成交额17.6亿元 超过前一日全天成交额 [1] - 券商ETF近15个交易日资金连续净流入合计达51.91亿元 最新单日净流入3.59亿元 [2] 行业估值与配置 - 券商板块PB为1.58倍 处于近10年来43.84%分位点 [4] - 上半年机构持仓比例0.90% 显著低于行业标配4.26% [4] - 券商ETF最新规模超340亿元 续创历史新高 年内日均成交额达9.57亿元 [4] 机构观点 - 招商证券认为券商作为"牛市旗手"值得关注和仓位配置 看好指数向上突破下的板块性机会 [4] - 英大证券预期A股延续震荡上行 券商板块将受益于市场活跃度提升 建议关注回调中的结构性机会 [4] 产品特征 - 券商ETF(512000)跟踪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 覆盖49只上市券商股 [4] - 近6成仓位集中于十大龙头券商 4成仓位配置中小券商以捕捉高弹性 [4]
招商证券:维持复宏汉霖(02696)“强烈推荐”评级 看好HLX43的成药潜力
智通财经· 2025-09-18 07:39
核心观点 - 招商证券维持复宏汉霖"强烈推荐"评级 看好HLX43克服PD-1/L1疗法耐药问题并对化疗及靶向治疗失败患者具有潜在疗效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9.0亿元、9.6亿元、12.0亿元 [1] 临床数据表现 - HLX43在四线及后线鳞状NSCLC患者(n=28)中ORR达28.6% DCR达82.1% 显著优于多西他赛(ORR=12.8%) [2] - 既往接受多西他赛治疗的三线及后线NSCLC患者(n=10)ORR达30.0% DCR达80% [2] - 接受2 mg/kg剂量治疗患者(n=15)ORR达40.0% DCR达73.3% [2] - 三线及后线非鳞状NSCLC人群(n=26)ORR达46.2% DCR达96.2% [2] - EGFR野生型非鳞状NSCLC患者(n=15)cORR达46.7% DCR达93.3% [3] - 接受2.5 mg/kg剂量治疗患者(n=5)cORR高达60.0% DCR达80% [3] 安全性特征 - 最常见≥3级TRAEs为贫血(19.6%)、白细胞计数减少(19.6%)、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16.1%)及淋巴细胞计数减少(12.5%) [3] - 血小板计数减少发生率仅3.6% 血液学毒性较低 [3] - 安全性数据与2025 ASCO披露一致 支持扩展至一线疗法及联合治疗方案 [3] 研发进展与布局 - 全球已入组超过300例患者 在中国、美国、日本等多国推进患者入组 [3] - 积极探索HLX43在宫颈癌、肝细胞癌、食管鳞癌、头颈鳞癌、鼻咽癌、结直肠癌、胃癌/胃食管交界部癌等实体瘤治疗潜力 [3] - 正在进行HLX43联用其他产品的临床试验 探索"ADC+IO"协同抗肿瘤疗效 [3]
招商证券:维持复宏汉霖“强烈推荐”评级 看好HLX43的成药潜力
智通财经· 2025-09-18 07:38
核心观点 - 招商证券维持复宏汉霖"强烈推荐"评级 认为HLX43有望克服PD-1/L1疗法耐药性问题并为晚期实体瘤患者提供新治疗选择 [1]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9.0亿元 9.6亿元和12.0亿元 对应PE分别为46倍 43倍和35倍 [1] 临床数据表现 - Ia/Ib期2.0mg/kg和2.5mg/kg剂量组共入组56例NSCLC患者 其中鳞状占51.8%(29例) 非鳞状占48.2%(27例) [2] - 四线及以上鳞状NSCLC患者(n=28)ORR达28.6% DCR达82.1% 显著优于多西他赛12.8%的ORR [2] - 既往多西他赛治疗的三线及以上患者(n=10)ORR达30.0% DCR达80% [2] - 2mg/kg剂量组患者(n=15)ORR达40.0% DCR达73.3% [2] - 三线及以上非鳞状NSCLC人群(n=26)ORR达46.2% DCR达96.2% [2] - EGFR野生型非鳞状NSCLC患者(n=15)cORR达46.7% DCR达93.3% [3] - 2.5mg/kg剂量组患者(n=5)cORR高达60.0% DCR达80% [3] 安全性特征 - ≥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主要为贫血(19.6%) 白细胞计数减少(19.6%) 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16.1%)及淋巴细胞计数减少(12.5%) [3] - 血小板计数减少发生率仅3.6% 血液学毒性较低且安全性良好 [3] 研发进展与布局 - 全球已入组超过300例患者 在中国 美国 日本等多国持续推进患者入组 [3] - 正探索HLX43在宫颈癌 肝细胞癌 食管鳞癌 头颈鳞癌 鼻咽癌 结直肠癌 胃癌/胃食管交界部癌等多种实体瘤的应用潜力 [3] - 同步开展HLX43联合其他产品的"ADC+IO"协同抗肿瘤疗效临床试验 [3]
XD招商证成交额创2024年12月11日以来新高
证券时报网· 2025-09-18 06:46
成交表现 - XD招商证券成交额达18.79亿元 创2024年12月11日以来新高 [2] - 最新股价下跌1.56% 换手率为1.47% [2] - 上一交易日全天成交额为18.78亿元 [2] 公司基本信息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08月01日 [2] - 公司注册资本为869652.6806万人民币 [2]
AI进行时,如何掘金港股科技?|2025招商证券“招财杯”ETF实盘大赛
搜狐财经· 2025-09-18 06:32
港股科技行情驱动因素 - 2025年一季度港股科技首波行情由DeepSeek技术突破驱动 恒生科技指数涨幅领跑全球主要指数 核心因素包括估值性价比(市盈率TTM处于全球主要科技指数低位及自身历史低位)、估值重构效应(DeepSeek R2模型以低成本实现高性能 推动中国科技资产重新定价)及资金流入加速(外资参与度高 南向资金一季度大幅净买入并转向成长板块)[1][2] - 第二波行情发生于2025年四月中下旬至六月初 主因流动性宽裕 香港金管局5月向银行间同业市场注资近1300亿港元 港元隔夜利率下行 利差走阔 同时南向资金4月净流入超1600亿港元(历史月度第二高) 叠加内地企业集中赴港上市及外围环境边际改善[3] AI产业竞争格局与发展优势 - DeepSeek成功因算法工程创新大幅降低训练成本 实现高性能 其低成本模型推动算力平权 重塑全球AI格局[4] - 国内AI产业竞争优势集中于应用端 包括超大规模市场需求(14亿人口及4亿中等收入群体)、数据优势(2024年底AI企业超4700家 核心产业规模近6000亿元 4年近翻倍)、完整产业链(具身智能及低空经济等领域)及制造业数字化场景优势(电商与移动支付等基础设施全球领先)[5][6] - AI芯片领域相对弱势 但国产替代趋势下涌现优秀企业 如阿里巴巴开发新款AI芯片并建立多元化供应链 确保3800亿元投资计划推进 DeepSeek-V3.1模型适配国产芯片 国内AI大厂加大国产算力支持[7] AI应用商业化进展 - 国务院提出"人工智能+"行动目标 2027年AI与6大领域融合普及率超70% 2030年超90% 2035年步入智能经济阶段[8] - AI应用进入商业化加速阶段 快手及美图等公司AI产品收入快速增长 AI编程成为核心落地场景 如Anysphere的Cursor软件年度经常性收入突破5亿美元[9] - 互联网巨头AI业务表现亮眼 阿里巴巴云收入同比增长26% AI产品收入连续八季度三位数增长 资本支出同比激增220%至386亿元 腾讯季度营收1845亿元(同比增15%) 研发投入200多亿元(同比增17%) 资本开支190多亿元(同比增近120%) 快手可灵AI收入环比增67%至2.5亿元[16][17] 港股与A股AI产业链覆盖差异 - 港股恒生科技指数覆盖AI全产业链(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 侧重应用领域 互联网龙头(如阿里、腾讯、百度)具备先发优势 云服务市占率近80% 大模型研发为主力军(通义千问下载量超4亿次)[10][12] - A股侧重AI基础层算力领域(芯片设计、光模块、数据中心) 如寒武纪及中际旭创等标的 但模型层缺失领军企业[10][11] - 港股独有互联网龙头因上市规则(同股不同权)吸引中概股回归 其云服务及大模型环节在A股无对应标的[11][12] 互联网巨头AI角色与增长潜力 - 互联网企业在AI领域为技术引领者 基于资金、数据、场景及工程师优势构建护城河 现金储备充足支持资本开支[14] - AI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通过降本增效(智能推荐系统及AI创作)及新业务机会(云服务与AI驱动产品)提升估值 港股互联网龙头估值显著低于美股七巨头(恒生科技PE-TTM约22倍 纳斯达克指数41.1倍)[15][24] 流动性及资金面对港股科技影响 -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上升(7月职位空缺718.1万个不及预期) 若降息启动将改善全球流动性 港股分母端受益 科技板块因高弹性及利率敏感性有望率先获资金回流[19][20]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 2024年净流入超8000亿港元(年度历史新高) 2025年前7个月净流入超8200亿港元(超2024年总额) 截至9月2日突破万亿港元 6月港股通日均成交额占比大市52.5% 资金偏好低估值高股息资产及科技资产(如阿里巴巴及腾讯)[21][22][23] 港股科技估值与行情展望 - 恒生科技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低位(PE-TTM约22倍 位于22.05%分位点) 横向对比纳斯达克指数(41.1倍)具备性价比 催化出现时具备向上动能[24] - 行情展望基于三重逻辑:美联储降息缓解流动性压力、"反内卷"政策推动AI叙事回归、AI应用扩散至模型及下游端利好互联网平台[25][26] 投资者配置建议 - 普通投资者可借指数产品参与港股科技 无需港股通账户(资金门槛50万元)[27][28] - 指数选择差异:中证及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含医药生物权重(10%以上) 恒生科技为纯科技指数(覆盖互联网、消费电子及芯片龙头) 投资者可根据行业偏好选择[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