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百威亚太(01876)
icon
搜索文档
百威亚太(01876) - 2023 Q3 - 季度业绩
2023-10-30 23:00
2023年前九个月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前九个月总销量77,100十万公升啤酒,增长6.0%[3][7] - 2023年前九个月销售成本2,727百万美元,增加11.2%[3] - 2023年前九个月正常化每股基本盈利6.65美分,较2022年的6.64美分增加[4] - 2023年前九个月收入5,563百万美元,增长11.5%[4][7] - 2023年前九个月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1,757百万美元,增加8.5%,盈利率下降90个基点至31.6%[4][7] - 2023年前九个月百威亚太股权持有人应占正常化溢利879百万美元,较2022年的878百万美元增加[4][7] - 2023年前九个月总销量77100十万公升,增长6.0%;第三季度总销量27644十万公升,增长0.6%[18,20] - 2023年前九个月收入55.63亿美元,增长11.5%;第三季度收入18.97亿美元,增长7.1%[18,21] - 2023年前九个月销售成本27.27亿美元,增加11.2%;第三季度销售成本9.28亿美元,增加7.3%[18,22] - 2023年前九个月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16.51亿美元,增加10.5%;第三季度开支5.83亿美元,增加8.7%[18,23] - 2023年前九个月其他经营收益8200万美元,减少17.0%;第三季度收益3100万美元,减少15.4%[18,24] - 2023年前九个月正常化经营溢利12.67亿美元,增长11.1%;第三季度溢利4.17亿美元,增长2.3%[18] - 2023年前九个月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17.57亿美元,增长8.5%;第三季度盈利5.84亿美元,增长4.1%[18] - 2023年前九个月每股基本盈利6.62美分,2022年同期为7.00美分;正常化每股基本盈利2023年前九个月为6.65美分,2022年同期为6.64美分[28] - 2023年前九个月每股摊薄盈利6.59美分,2022年同期为6.99美分;正常化每股摊薄盈利2023年前九个月为6.62美分,2022年同期为6.63美分[28] - 2023年前九个月百威亚太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8.75亿美元,2022年同期为9.25亿美元[30] - 2023年前九个月期内溢利8.98亿美元,2022年同期为9.51亿美元[30] - 2023年前九个月所得税开支(不包括非基础项目)3.97亿美元,2022年同期为3.50亿美元[30] - 2023年前九个月正常化除息税前盈利12.67亿美元,2022年同期为12.20亿美元[30] - 2023年前九个月折旧、摊销及减值4.90亿美元,2022年同期为5.12亿美元[30] - 2023年前九个月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17.57亿美元,2022年同期为17.32亿美元[30] - 2023年前九个月百威亚太销量内生和呈报增长均为6.0%[38] 2023年第三季度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第三季度总销量增长0.6%[8] - 2023年第三季度收入增加7.1%,每百升收入增长6.5%[8] - 2023年第三季度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增长4.1%,盈利率下降89个基点[8] - 2023年第三季度百威亚太销量内生和呈报增长均为0.6%[38] 各地区2023年前九个月及第三季度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亚太地区西部2023年第三季度销量增长1.1%,收入及每百升收入分别增加9.9%及8.8%;前九个月销量增长6.8%,收入及每百升收入分别增加14.3%及7.0%[11] - 中国2023年第三季度每百升收入增长8.9%,收入增长8.7%;前九个月销量增长5.7%,收入及每百升收入分别增加13.1%及6.9%[12] - 亚太地区东部2023年第三季度销量下降3.2%,收入及每百升收入分别下降5.0%及1.9%;前九个月销量增长0.6%,收入及每百升收入分别下降0.6%及1.2%[14] - 2023年第三季度亚太地区西部每百升收入内生增长8.8%,呈报增长2.3%[38] - 2023年前九个月亚太地区西部每百升收入内生增长7.0%,呈报增长 - 0.1%[38] - 2023年第三季度亚太地区东部净收入内生下降5.0%,呈报下降3.9%[38] - 2023年前九个月亚太地区东部净收入内生下降0.6%,呈报下降4.1%[38] - 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每百升收入内生增长8.9%,呈报增长2.2%[38] - 2023年前九个月中国每百升收入内生增长6.9%,呈报增长 - 0.2%[38] - 2023年第三季度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亚太地区东部内生下降21.1%,呈报下降20.2%[38] - 2023年前九个月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中国内生增长15.0%,呈报增长7.0%[38] 公司其他信息 - 公司在中国锦州酿酒厂试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自2015年累计捐赠超250万罐紧急饮用水[10] - 公司在亚太地区运营47家酿酒厂,雇用约26,000名员工[36] - 公司于香港联交所上市,股份代号为「1876」,属恒生指数成份股[36]
百威亚太(01876)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05 08:36
销售业绩 - 2023年上半年總銷量增加9.4%,主要受到中国市场复苏和印度稳健增长的推动[28] - 2023年上半年每百升收入增长4.2%,主要由于高端化和中国市场重开所致[29] - 2023年上半年的正常化除息稅前盈利增加15.9%[30] - 2023年上半年的正常化除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增加10.7%,主要受到中国业务复苏和高端化的影响[32] 财务状况 - 2023年上半年的经营所得现金流量增加114百万美元[33] - 2023年上半年的淨流动负债为223百万美元,较2022年减少[34]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債務总额为318百万美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86百万美元[39]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现金(扣除債务)占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比率为1.8倍,较2022年6月30日增加0.3倍[42] 股份奖励计划 - 公司采纳了新的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计划和员工投注计划[54][55] - 公司修订了股份奖励计划,以遵守更新的上市规则第17章,股份奖励计划大力鼓励高层持股[55] - 公司已向股份奖励计划的受托人发行了共计23,000,000股股份[56] 公司股权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股份獎勵计划下可予授出的股份獎勵总数为1,196,884,26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9.04%[85] - 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在本公司及其相联法团的股份、相关股份及债权证中持有的权益及淡仓情况[87][88][89] 百威亞太控股有限公司业绩 - 百威亞太控股有限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收入为3,666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8%[117] - 百威亞太控股有限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經營溢利为845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6%[117] - 百威亞太控股有限公司2023年6月30日的每股基本盈利为4.35美分,较去年同期下降8.0%[117] 财务管理 - 公司依靠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为持续经营提供资金[133] - 现金(扣除债务)为管理层突显整体流动资金状况的财务绩效指标[135] - 公司需要在多个司法区域缴纳所得税,撥備时需作出重大判断[154]
百威亚太(01876)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02 23:1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收入3,666百万美元,增长14.0%,按呈報基準計增長6.2%[5][9] - 2023年上半年销售成本1,799百万美元,增加13.3%,按呈報基準計增加5.8%[3] - 2023年上半年每百升销售成本增加3.7%[3] - 2023年上半年正常化除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1,173百万美元,增加10.7%,正常化除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率下跌93個基點至32.0%[5][6][9] - 2023年上半年正常化溢利579百万美元,百威亞太股權持有人應佔正常化溢利由2022年上半年的575百万美元增加至2023年上半年的579百万美元[7][9] - 2023年上半年百威亞太股權持有人應佔溢利由2022年上半年的625百万美元減少至575百万美元[7][9] - 2023年上半年正常化實際稅率32.2%,由2022年上半年的27.7%增加[4] - 2023年上半年正常化每股盈利4.38美分,由2022年上半年的4.35美分增加;每股基本盈利由2022年上半年的4.73美分下降至4.35美分[4][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销量增加9.4%,每百升收入增加4.2%,收入增加14.0%,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增长10.7%,盈利率为32.0%[11] - 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总销量增加9.5%,收入增加14.9%,每百升收入增加4.9%,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增加11.1%,盈利率为30.2%[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净现金部位为24亿美元[11] - 2023年6月30日收入为36.66亿美元,2022年同期为34.53亿美元[23] - 2023年6月30日期内溢利为5.9亿美元,2022年同期为6.4亿美元[23][25] - 2023年6月30日每股基本盈利为4.35美分,2022年同期为4.73美分[23] - 2023年6月30日全面收益总额为9300万美元,2022年同期亏损1.49亿美元[25] - 2023年6月30日总非流动资产为117.95亿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3.9亿美元[26] - 2023年6月30日总流动资产为37.84亿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36.06亿美元[26] - 2023年6月30日总非流动负债为6.95亿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7.48亿美元[27] - 2023年6月30日总流动负债为44.39亿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44.15亿美元[27] - 2023年上半年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为1173百万美元,盈利率为32.0%;2022年同期盈利为1139百万美元,盈利率为33.0%[33]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溢利(除息税前盈利)为845百万美元,2022年同期为786百万美元[33]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590百万美元,2022年同期为640百万美元[33] - 2023年6月30日,亚太地区东部非流动分部资产为4802百万美元,亚太地区西部为6993百万美元,总计为11795百万美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4871百万美元、7625百万美元和12496百万美元[33] - 2023年上半年资本开支总额为246百万美元,2022年同期为213百万美元[33] - 2023年6月30日其他经营收益为51百万美元,2022年同期为67百万美元[37] - 2023年非基础项目对溢利的影响净额为 - 4百万美元,2022年为50百万美元[38] - 2023年所得税开支总额为 - 273百万美元,实际税率为32.2%;2022年开支总额为 - 166百万美元,实际税率为20.9%[41] - 2023年正常化实际税率为32.2%,2022年为27.7%[41] - 2023年6月30日百威亚太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5.75亿美元,2022年6月30日为6.25亿美元[44] - 2023年6月30日每股基本盈利为4.35美分,2022年6月30日为4.73美分[44]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计收益为6.42亿美元,2022年为4.01亿美元[49]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8.22亿美元,2022年为5.61亿美元[49]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27.62亿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26.29亿美元[52] - 2023年6月30日应付百威集团款项为1亿美元,2022年12月31日为7400万美元[52] - 2023年委托包装为3.99亿美元,2022年为3.47亿美元[54] - 2023年合约负债为7.24亿美元,2022年为10.58亿美元[54] - 2023年5月8日批准每股3.78美分的末期股息,2022年5月6日批准每股3.02美分的末期股息[55] - 2023财年股息付款总额约5亿美元,2021财年为3.99亿美元[55] - 2023年第二季总销量27381十万公升,2022年第二季为24995十万公升,内生增长9.5%[66] - 2023年第二季收入1964百万美元,2022年第二季为1821百万美元,内生增长14.9%[66] - 2023年第二季毛利1013百万美元,2022年第二季为919百万美元,内生增长17.7%[66] - 2023年第二季毛利率51.6%,2022年第二季为50.5%,增加121个基点[66] - 2023年第二季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593百万美元,2022年第二季为569百万美元,内生增长11.1%[66] - 2023年第二季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率30.2%,2022年第二季为31.2%,减少103个基点[66] - 2023年第二季正常化除息税前盈利432百万美元,2022年第二季为397百万美元,内生增长16.7%[66] - 2023年第二季正常化除息税前盈利率22.0%,2022年第二季为21.8%,增加34个基点[6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销量为49,456十万公升,较2022年上半年增长9.4%[6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3,666,较2022年上半年增长14.0%[6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成本为(1,799),较2022年上半年下降13.3%[6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1,867,较2022年上半年增长14.5%[6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正常化除息税前盈利为850,较2022年上半年增长15.9%[69] - 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总销量为27,381十万公升,较2022年第二季度增长9.5%[69] - 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收入为1,964,较2022年第二季度增长14.9%[69] - 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销售成本为(951),较2022年第二季度下降12.1%[69] - 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毛利为1,013,较2022年第二季度增长17.7%[69] - 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正常化除息税前盈利为432,较2022年第二季度增长16.7%[69] 各地区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高端及超高端品類收入增长超20%,带动销量和收入双位数增长;印度高端及超高端产品组合收入实现强劲双位数增长[8] - 2023年第二季度亚太地区西部销量增长11.2%,收入增加20.2%,每百升收入增加8.0%,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增加20.3%[15] - 2023年上半年亚太地区西部销量增长10.2%,收入增加16.6%,每百升收入增加5.8%,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增加15.8%[15] - 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销量增加11.0%,收入增长19.6%,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增长22.0%;高端及超高端品类合计销量同比增长约25%,百威收入增长超20%[16] - 2023年上半年中国销量增长9.4%,收入增加15.4%,每百升收入增加5.5%,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增加17.2%[16] - 2023年第二季度亚太地区东部销量下降2.4%,收入下降7.1%,每百升收入下降4.8%,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下降29.5%[19] - 2023年上半年亚太地区东部销量增长3.0%,收入增加1.9%,每百升收入下降1.1%,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下降15.9%[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亚太地区东部销量为5660十万公升,收入为593百万美元;亚太地区西部销量为43796十万公升,收入为3073百万美元;总计销量为49456十万公升,收入为3666百万美元[3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9年4月10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同年9月30日在港交所上市[30]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集团主要于亚太地区从事啤酒酿造及经销[30] - 公司在亚太地区运营47家酿酒厂,雇员超26000名[63] 公司环保相关数据 - 公司亚太区生产啤酒平均用水量为2.03百升/百升,较2017年基准年减少32.1%;截至2023年6月30日,10家酿酒厂获RE100资格,覆盖范围比2022年增加一倍多[13]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已上市证券[58]
百威亚太(01876) - 2023 Q1 - 季度业绩
2023-05-03 23:00
销售情况 - 2023年第一季度,百威亚太在中国市场实现销量增长9.1%和收入增长12.9%[3] - 亚太地区西部销量增长9.0%,收入增长12.7%[10] - 中国市场销量增加7.4%,高端及超高端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收入增加10.9%[11] - 百威亚太2023年第一季度总销量增长9.1%[23] 成本情况 - 銷售成本增加14.8%,每百升銷售成本增加5.2%[4] - 百威亚太2023年第一季度销售成本增加14.8%[25] 盈利情况 - 正常化除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提高10.4%,正常化每股盈利下降至2.27美分[4] - 百威亚太2023年第一季度正常化除息税前盈利增加15.1%[23] - 百威亚太2023年第一季度每股基本盈利为2.25美分[28] - 百威亚太2023年第一季度正常化每股基本盈利为2.27美分[28] - 百威亚太2023年第一季度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为580百万美元[29] - 百威亚太2023年第一季度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增长10.4%[29] 其他 - 公司的B2B经销商与客户互动平台BEES已扩展至超过180个城市,约占中国收入的40%[13] - 百威在中国市场的高端及超高端收入比重持续提高,每百升收入增加3.2%[12] - 百威亚太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啤酒公司,在高端及超高端啤酒分部中占据领导地位[37] - 百威亚太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销量增长率为9.1%,每百升收入增长率为3.5%,收入增长率为12.9%[39] - 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在2023年第一季度增长率分别为10.4%、11.6%、2.6%、12.6%[39]
百威亚太(01876)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3-24 10:30
业务覆盖与市场份额 - 公司B2B经销商及客户互动平台BEES覆盖中国160个城市,占12月收入40%以上[5] - 韩国市场总份额增长150个基点至疫情前水平[5] - 2022年末百威分销从2021年的184个城市扩大至201个城市,计划到2025年底扩大至超250个城市 [27] - 韩国市场2022财年总市场份额增加150个基点,销量高个位数增长,收入中双位数增长 [25] - 2022财年韩国总市场份额扩大150个基点,高于2019年[30] 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啤酒销量88,491十万公升,收入6,478百万美元,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1,932百万美元[11] - 末期股息每股3.78美分[11] - 2022财年总销量8849.1十万公升,较2021财年增长0.7%;收入64.78亿美元,增长2.4%;毛利32.4亿美元,下降3.0% [23] - 2022财年毛利率50.0%,较2021财年下降279个基点;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率29.8%,下降239个基点 [23] - 2022财年正常化除息税前盈利12.61亿美元,较2021财年下降7.1%;正常化除息税前盈利率19.5%,下降200个基点 [23] - 2022财年末公司净现金状况较2021财年末增加5亿美元至25亿美元 [25] - 董事会建议2022财年派付股息每股3.78美分,较2021财年的3.02美分增加25%,派息比率为58% [25] - 2022财年亚太地区西部收入减少0.6%,销量减少0.4%,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下降10.6% [26] - 中国市场2022财年销量下跌3.0%,收入减少4.2%,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下降11.7% [25][27] - 印度市场2022财年高端及超高端产品收入相比2021财年几近翻倍 [25] - 2022财年亚太地区东部收入增15.5%,销量增8.9%,每百升收入增6.1%,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增23.9%[29] - 2022财年公司销量增0.7%,收入增2.4%,每百升收入增1.7%[31] - 2022财年销售成本增8.5%,每百升销售成本增7.7%,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略有减少[32] - 2022财年正常化除息税前盈利减7.1%,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从2021财年950百万美元降至2022财年913百万美元[33] - 2022财年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降5.2%,盈利率降至29.8%[34] - 2022财年公司就收购业务间接税项申索达成和解,解除19百万美元拨备,印度税务潜在风险解决,解除52百万美元拨备[35][3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净流动负债809百万美元,有未提取承诺融资500百万美元及非承诺融资453百万美元[38] - 2022财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从2021财年1903百万美元减至1577百万美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从2021财年731百万美元减至440百万美元[39][40] - 2022财年融资活动现金流出为5亿美元,较2021财年的4.64亿美元增加3600万美元[41]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42] - 2022年债务总额为2.24亿美元,较2021年的2.03亿美元增加[43] - 2022年现金(扣除债务)占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比率为1.2倍,高于2021年的0.9倍[45] - 2022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4.58亿美元,高于2021年12月31日的20.07亿美元[45] - 2022年12月31日,9100万美元(或91%)的计息金融负债(不包括租赁负债)按浮动利率计息[49] - 公司股息政策旨在宣派占集团股权持有人应占综合溢利合共最少25%的股息[175] - 董事会建议向股东派付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每股3.78美分,总额约为501百万美元[176] - 公司于2022年12月31日的可分派储备为44,096百万美元,其中约501百万美元用作派付末期股息[177] 可持续发展相关数据 - 与2017年相比,整个价值链每百升碳排放强度减少19.7%,运营每百升碳排放强度下降49.6%[7] - 亚太地区平均用水量较2017年减少26%,南宁酿酒厂每百升啤酒用水1.11百升[7] - 中国本土大麦收获量提高60%,达40,000吨[7] - 通过百威中国青柠乡村振兴项目售出青柠235,000公斤[12] - 可再生电力覆盖率加快至43%,已布局369辆环保汽车,较2021年增加超10%[12] - 公司车队部署369辆绿色卡车,与2021年相比增长超10%[56] - 与2017年相比,公司运营每百升碳排放强度下降49.6%,价值链中每百升碳排放强度下降19.7%[56] - 与2017年相比,亚太地区啤酒生产用水降至2.2百升/百升,降幅26%[57] - 公司63.2%的产品使用可回收包装或主要使用可循环回收材料,51.3%由再生物料制成[58] - 中国地方大麦收获量增加60%,达约40,000吨,约4,500名种植者受益[58] - 2018年公司确立2025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缓解气候行动、守护水源、循环包装及智慧农业四个主要领域的风险[156] - 2021年公司宣布将整个价值链在2040年达到净零排放的目标作为长期目标的一部分[156] 公司员工情况 - 公司员工超24,000名,超25个国籍,女性员工占比37.2%[11] - 2022年公司减少性别薪酬平等差距至低于1%,四大领导层级女性代表占比32%[58] - 公司员工团队拥有25个国籍,37.2%的员工为女性,与2020年相比工傷人数减少40%[5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同事中37.2%为女性[98] 公司未来展望 - 2023年公司致力于通过三大支柱策略实现可持续增长[50] - 预计到2月底公司业务范围内餐馆及夜场渠道几乎全部重新开放[50] - 公司对2023年第一季度过渡季度后的业务恢复情况保持乐观[50] 公司社会责任与公益 - 公司推出超30项明智饮酒及道路安全举措,公共参与倡议减少海洋塑料废物曝光次数达9,000万[58] - 公司志愿服务超95,391小时,2022年底通过百威中国青柠脱贫项目出售235,000千克青柠[58] - 报告期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慈善捐赠约为32.6万美元[180] 公司治理架构 - 公司致力于实施最高标准企业管治,维护股东利益,企业管治着重董事会有效性及问责性[65] - 公司文化背后驱动力是十大原则,反映公司宗旨、价值及战略[6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对公司文化与宗旨、价值及战略一致感到满意[67] - 公司具有“一级”管理架构,董事会为最终决策机构,负责整体监督[68] - 董事会酌情将权力及职能授予委员会及其他管理层委员会,以开展日常业务运营[69] - 董事会由七名董事组成,包括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75] - 执行董事杨克先生45岁,于2019年5月8日获委任[76] - 非执行董事邓明潇先生49岁,于2021年7月22日获委任[79] - Katherine (Katie) Barrett Beimdiek女士52岁,于2020年6月4日获委任[81] - 杨克先生于2002年5月加入百威集团,曾担任多个高级管理职位[78] - Barrett女士2000年加入Anheuser - Busch,最近担任百威集团美国总法律顾问兼劳动关系副总裁[82] - Jamel先生2009 - 2015年担任Ambev首席财务官,在AB InBev Group任职超20年[83] - Blood先生2009年加入百威集团,近期担任百威集团总法律顾问[85] - Almeida先生1998年加入AB InBev Group,2008年领导与Anheuser - Busch的合并及美国整合活动[86] - 郭鹏先生2019年7月2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曾在多家公司任职[87][88] - 杨敏德女士2019年7月2日获委任,有丰富其他重要职位经历[89][90] - 曾璟璇女士2019年7月2日获委任,2009 - 2014年任渣打银行大中华区主席[90][91] - John James Blood先生2020年6月4日获委任为Barrett女士替任董事,2022年10月26日获委任为邓先生及Jamel先生替任董事[84] - David Henrique Galatro de Almeida先生2020年6月4日获委任为Jamel先生替任董事,2022年10月26日获委任为邓先生及Barrett女士替任董事[85] - 杨女士曾在2003年7月 - 2019年4月任香港上海滙豐银行有限公司董事,2002年10月 - 2017年5月任太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93] - 截至年报刊发日期,董事会七名董事中有三名女性,占比42.9%[96] - 公司已偏离企业管治守则条文第C.2.1条,杨克先生与邓明潇先生共同兼任董事会联席主席并担任首席执行官职务[10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联席公司秘书为华百恩先生以及卓佳专业商务有限公司的陈蕙玲女士(直至2022年10月26日)及何咏紫女士(自2022年10月26日起)[104] - 华百恩先生于2021年2月19日获委任为副总法律顾问及联席公司秘书[104] - 何咏紫女士于2022年10月26日获委任为联席公司秘书[106] - 何咏紫女士在企业秘书领域拥有25年以上的经验[106] - 报告期内,联席公司秘书确认已进行超过15小时的专业培训[107]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四次董事会会议、八次董事委员会会议、一次股东周年大会[10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执行董事杨克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4/4),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100%(1/1),参加培训3次[10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非执行董事邓明潇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4/4),薪酬委员会出席率100%(3/3),提名委员会出席率100%(1/1),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100%(1/1),参加培训3次[10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非执行董事Nelson Jamel董事会会议出席率75%(3/4),审核及风险委员会出席率100%(4/4),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100%(1/1),参加培训3次[10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独立非执行董事郭鹏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4/4),审核及风险委员会出席率100%(4/4),提名委员会出席率100%(1/1),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100%(1/1),参加培训3次[109] - 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至少三分之一的时任董事须轮流退任,全体董事每三年至少退任一次[113] - 全体董事将在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上膺选连任[113] - 现获委任的各非执行董事任期均为三年[11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无董事单独担任超过五家上市公司董事职务,执行董事未在其他上市公司担任董事职务[114] - 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占董事会成员人数三分之一以上[116] - 董事会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人数的43%[117] - 提名委员会规定,独立非执行董事在董事会任职超九年,公司应披露并在股东周年大会委任新独立非执行董事[117] - 非执行董事不收取董事袍金或其他薪酬,独立非执行董事根据职责获报酬,公司未授予其带绩效表现相关元素的股本权益酬金[11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收到独立非执行董事个人情况变动影响独立性的通知[118] - 公司已向全体董事查询,所有董事确认在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遵守标准守则及《交易守则》规定标准[119] - 董事需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及真实公平呈列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120] - 公司独立外聘核数师为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其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服务费用在综合财务报表附注9中[121] - 公司以全电子会议方式举行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董事、高管及股东可线上参与[122] - 审核及风险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主席为郭鹏先生[123] - 审核及风险委员会在四次会议期间,在高级管理层缺席时与独立外聘核数师会面[12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审核及风险委员会投入大量时间审阅集团财务表现并提供意见,监察重大风险[126] - 提名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主要职责包括审查董事会架构等并提出建议[12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开展多项工作,如建议扩大替换董事任命范围等[128] - 薪酬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主要职责包括就董事及高管薪酬政策等向董事会提出建议[13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薪酬委员会履行多项职责,如审阅薪酬报告、考虑授予股份等[131] - 薪酬委员会建议董事(非非执行董事)薪酬水平,定期与同业比较,董事薪酬由固定酬金及证券组成[132
百威亚太(01876)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6 23:00
总销量数据变化 - 2022年前九个月总销量为72,715十万公升啤酒,增长1.4%[3][9] - 2022年第三季度总销量增长6.3%[10] - 2022年前九个月总销量增长1.4%,第三季度增长6.3%[20][22] 销售成本数据变化 - 2022年前九个月销售成本为2,607百万美元,增加9.9%,每百升销售成本增加8.5%[4] - 2022年前九个月销售成本为26.07亿美元,同比下降9.9%,第三季度为9.06亿美元,同比下降14.2%[20] - 2022年前九个月销售成本增加9.9%或8.5%(按每百升基准计),第三季度增加14.2%或7.4%(按每百升基准计)[24] 盈利相关数据变化 - 2022年前九个月正常化每股盈利为6.64美分,2021年前九个月为6.60美分;每股基本盈利2022年前九个月为7.00美分,2021年前九个月为6.44美分[5] - 2022年前九个月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为1,732百万美元,增长0.8%,盈利率下降110个基点至32.6%[6][9] - 2022年前九个月百威亚太股权持有人应占正常化溢利从2021年前九个月的872百万美元增至878百万美元;应占溢利从851百万美元增至925百万美元[7] - 2022年第三季度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增长1.6%,盈利率下降175个基点[10] - 2022年前九个月毛利为27.06亿美元,同比下降0.6%,第三季度为9.54亿美元,同比增长1.3%[20] - 2022年前九个月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为17.32亿美元,同比增长0.8%,第三季度为5.93亿美元,同比增长1.6%[20] - 2022年前九个月百威亚太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925百万美元,2021年前九个月为851百万美元[28] - 2022年前九个月百威亚太股权持有人应占正常化溢利为878百万美元,2021年前九个月为872百万美元[28] - 2022年前九个月每股基本盈利为7.00美分,正常化每股基本盈利为6.64美分;2021年前九个月每股基本盈利为6.44美分,正常化每股基本盈利为6.60美分[29] - 2022年前九个月每股摊薄盈利为6.99美分,正常化每股摊薄盈利为6.63美分;2021年前九个月每股摊薄盈利为6.43美分,正常化每股摊薄盈利为6.59美分[29] - 2022年前九个月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为1732百万美元,2021年前九个月为1778百万美元[30] - 2022年前九个月正常化除息税前盈利为1220百万美元,2021年前九个月为1245百万美元[30] 收入数据变化 - 2022年前九个月收入为5,313百万美元,增长4.3%,每百升收入增长2.9%[6][9] - 2022年第三季度收入增长7.2%,每百升收入增长0.8%[10] - 2022年前九个月收入增长4.3%,每百升收入增长2.9%,第三季度收入增长7.2%,每百升收入增长0.8%[20][23] 毛利率数据变化 - 2022年前九个月毛利率为50.9%,2021年前九个月为54.4%,下降252个基点[9] 环保相关数据 - 武汉酿酒厂太阳能板最大潜在装机量达5.3兆峰瓦,估计每年减少4000吨碳排放[12] 亚太地区西部业务数据变化 - 2022年前九个月亚太地区西部销量增长0.3%,收入增长1.7%,第三季度销量及收入分别增长5.2%及4.4%[13] 中国业务数据变化 - 2022年前九个月中国销量下降2.2%,收入减少1.5%,第三季度销量同比增长3.7%,收入增加1.6%[14] 数字化B2B平台业务数据 - 截至2022年前九个月,数字化B2B平台“BEES”扩展至超90个城市,产生净收入超10亿元,9月占收入10%以上[15] 亚太地区东部业务数据变化 - 2022年前九个月亚太地区东部销量增长10.0%,收入增长16.0%,第三季度销量增长15.0%,收入增长19.5%[18] 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数据变化 - 2022年前九个月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减少2.0%,第三季度增加1.9%[25] 其他经营收益数据变化 - 2022年前九个月及第三季度其他经营收益分别增加9.1%及28.1%[26] 盈利计算方法说明 - 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及正常化除息税前盈利并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项下的会计处理方法,无标准计算方式[31][33] 公司基本信息 - 百威亚太是亚太地区最大啤酒公司,在高端及超高端啤酒分部占领导地位[36] - 公司酿造、推广等超50个啤酒品牌组合[36] - 近年业务扩展至即饮饮料、能量饮料及烈酒等新类别[36] - 公司在主要市场开展业务,包括中国、韩国、印度及越南[36] - 公司总部设于中国香港,亚太地区运营48家酿酒厂[36] - 公司雇佣逾25000名员工[36] - 百威亚太于香港联交所上市,股份代号为「1876」[36] - 公司为泛欧交易所上市公司Anheuser - Busch InBev的附属公司[36] - Anheuser - Busch InBev拥有超600年酿酒历史及庞大全球业务[36] 电话会议信息 - 电话会议时间为2022年10月27日香港时间上午11时30分[36]
百威亚太(01876)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09 08:31
公司运营与规模 - 公司在亚太区运营48家酿酒厂,员工总数超25,000人[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全职雇员总数为25,719人,其中中国22,003人、韩国1,947人、印度1,384人、越南308人、其他77人[52] 公司业务发展 - 2022年6月公司销量录得高个位数增长,高端及超高端组合录得双位数反弹回升[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将专有B2B数字平台“BEES”扩展至超55个城市,连接超30,000名月活跃用户[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高端及超高端产品组合合计销量翻倍,百威品牌扩大其在印度的市场份额[20] 地区市场表现 - 2022年上半年韩国市场收入和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均实现双位数增长[7] - 印度市场高端及超高端分部收入成倍增长[7] - 2022年上半年亚太地区西部销量下跌2.5%,收入增加0.3%,每百升净收入增加2.9%,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下跌5.1%[19] - 2022年上半年中国销量下跌5.5%,每百升收入增加2.4%,收入下跌3.2%,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下跌7.3%[19] - 亚太地区东部2022年上半年收入上升13.9%,销量及每百升收入分别增加7.1%及6.4%,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增长39.2%[20] 公司可持续发展目标 - 公司目标是2025年实现可持续发展,2040年前实现全价值链净零排放[8] - 公司获MSCI将环境、社会及管治评级提升至“AA”级[8] - 中国锦州酿酒厂将于2022年底前成为公司第二家碳中和酿酒厂[8]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总销量45226十万公升,较2021年上半年的45881十万公升下降1.4%[13] - 2022年上半年收入34.53亿美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34.77亿美元增长2.7%[13] - 2022年上半年毛利17.52亿美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18.78亿美元下降1.7%,毛利率为50.7%,较2021年上半年的54.0%下降227个基点[13] - 2022年上半年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11.39亿美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11.55亿美元增长0.4%,盈利率为33.0%,较2021年上半年的33.2%下降74个基点[13] - 2022年上半年正常化除息税前盈利7.91亿美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7.95亿美元增长1.6%,盈利率为22.9%,较2021年上半年的22.9%下降23个基点[13] - 2022年上半年百威亚太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6.25亿美元,2021年上半年为5.03亿美元;应占正常化溢利5.75亿美元,2021年上半年为5.20亿美元[13] - 2022年上半年每股盈利4.73美分,正常化每股盈利4.35美分;2021年上半年分别为3.80美分和3.93美分[1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总销量减少1.4%,主要因中国实施COVID管控措施,部分被韩国及印度市场的强劲表现抵销[22]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增加2.7%,每百升收入增加4.2%,主要受持续高端化和收入管理措施带动,部分被中国COVID管控措施下的渠道及地域组合影响抵销[22] - 2022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成本及每百升销售成本分别增加7.7%及9.2%,主要因原材料和包装成本上升以及中国营运去杠杆化,部分被营运效率抵销[2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减少,主要是节省了中国商业投资以及持续实施成本控制措施[2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正常化除息税前盈利增加1.6%[26] - 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由2021年上半年的5.03亿美元增加至2022年上半年的6.25亿美元,原因是除息税前盈利增加以及印度业务解除税项拨备[27]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增加0.4%,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率下跌74个基点至33.0%[27]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为6.4亿美元,2021年同期为5.18亿美元[81][82]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全面亏损总额为1.49亿美元,2021年同期为全面收益4.19亿美元[82]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为6.25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5.03亿美元增加24.25%[8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全面亏损为1600万美元,而2021年同期为收益4030万美元[8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非流动资产为124.96亿美元,2021年12月31日为134.64亿美元[8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流动资产为31.7亿美元,2021年12月31日为31.61亿美元[8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权益为105.6亿美元,2021年12月31日为110.83亿美元[8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非流动负债为7.54亿美元,2021年12月31日为8.51亿美元[8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流动负债为43.52亿美元,2021年12月31日为46.91亿美元[8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权益为1.056亿美元,较2021年6月30日的1.0814亿美元下降2.35%[8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所得现金为8.34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10.19亿美元下降18.16%[87]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6.27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8.6亿美元下降27.09%[87]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为2.38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3.7亿美元下降35.68%[87]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为3.96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3.66亿美元增加8.2%[87]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700万美元,而2021年同期增加1.24亿美元[8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银行透支为18.7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14.05亿美元增加33.1%[8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国法定储备金为2.58亿美元,较2021年6月30日的2.09亿美元增加23.44%[8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34.53亿美元,2021年同期为34.77亿美元[81] - 2022年6月30日百威亞太股權持有人應佔溢利6.25億美元,2021年同期為5.03億美元[115] - 2022年6月30日正常化除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11.39億美元,2021年同期為11.55億美元[115] - 2022年6月30日所得稅開支1.66億美元,2021年同期為2.58億美元;實際稅率20.9%,2021年同期為34.0%;正常化實際稅率27.7%,2021年同期為33.7%[115][119] - 2022年6月30日其他經營收益中補助及獎勵2900萬美元,出售物業等收益淨額3300萬美元,2021年同期分別為3800萬美元和1400萬美元[116] - 2022年6月30日非基礎項目對溢利的影響淨額5000萬美元,2021年同期為 - 1700萬美元[117] - 2022年和2021年上半年亚太地区东部销量分别为5494(十万公升)和5129(十万公升)[112] - 2022年和2021年上半年亚太地区西部销量分别为39732(十万公升)和40752(十万公升)[112] - 2022年和2021年上半年集团总收入分别为3453百万美元和3477百万美元[112] - 2022年和2021年上半年集团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分别为1139百万美元和1155百万美元[112] - 2022年和2021年上半年集团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率分别为33.0%和33.2%[112] - 2022年和2021年上半年集团折旧、摊销及减值分别为348百万美元和360百万美元[112] - 2022年和2021年上半年集团期内溢利分别为640百万美元和518百万美元[112] - 2022年6月30日物業、廠房及設備總計33.2億美元,2021年12月31日為36.32億美元[122] - 截至2022年及2021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收購物業、廠房及設備的款項分別為1.95億美元及2.56億美元[122] - 截至2022年及2021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出售賬面總值分別為2500萬美元及2200萬美元的廠房等設備[122] - 截至2022年及2021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分別添置了3900萬美元及3100萬美元的使用權資產[123] - 2022年6月30日商譽賬面總值66.06億美元,2021年12月31日為71.04億美元[124][125] - 2022年第一季度减值测试显示最大现金产生单位(中国及韩国)可收回金额超出账面价值不少于39%[126] - 2022年6月30日更新的减值模型所用税前当地货币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介乎6.2%至10.7%(2021年12月31日:4.7%至10.1%),最终增长率介乎2.0%至2.9%(2021年12月31日:2.4%至2.9%)[127] - 截至2022年及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形资产收购及开支分别为18百万美元及11百万美元[128] - 2022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中,贸易应收款项及应计收益为560百万美元,2021年12月31日为400百万美元[130] - 截至2022年及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确认贸易应收款项的减值亏损分别为3百万美元及6百万美元[130] - 2022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70百万美元,2021年12月31日为2,007百万美元[132] - 2022年6月30日及2021年12月31日,已缴足及发行的股本为13,243百万股,价值132千美元[133] - 2022年6月30日及2021年12月31日,百威亚太法定股本总额为180,000美元,未发行股本总额为47,566美元[134] - 2022年5月6日批准每股3.02美分(相当于每股23.68港仙)的末期股息,2021年4月30日批准每股2.83美分(相当于每股21.96港仙)的末期股息[135] - 2022年6月30日其他储备总计为 - 927百万美元,2021年6月30日为19百万美元[13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及2021年12月31日,流动及非流动计息贷款及借款分别为2.15亿美元及1.76亿美元[13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取借款所得款项2900万美元及3600万美元,分别于截至2022年及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偿还借款零及200万美元[13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及2021年6月30日,未行使购股权数目分别为5718.8026万个及6758.2856万个[14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及2021年6月30日,未行使购股权的加权平均行使价分别为22.91港元及22.84港元[14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及2021年6月30日,尚未行使受限制股份单位数目分别为5394.0121万个及3656.1771万个[14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及2021年12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百威集团款项分别为20.96亿美元及21.56亿美元[147] - 2022年6月30日及2021年12月31日,委托包装及合约负债分别为11.95亿美元及14.95亿美元[151] - 2022年6月30日和2021年12月31日,公司就自有负债提供的抵押品分别为1.19亿美元和1.31亿美元,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无形资产的合约承诺分别为9900万美元和6300万美元[153] - 2022年6月30日和2021年6月30日,公司向百威集团购买制成品分别为2200万美元和3900万美元,服务费、采购费及许可费分别为7700万美元和710
百威亚太(01876)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5-04 23:0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收入16.32亿美元,同比增加1.5%,每百升收入增加4.3%[5] - 2022年第一季度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5.7亿美元,同比增加7.6%,盈利率增长198个基点至34.9%[6] - 百威亚太股权持有人应占正常化溢利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2.36亿美元增加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3.04亿美元,增长28.8%[7] - 2022年第一季度总销量20.231亿公升啤酒,同比减少2.7%[8] - 2022年第一季度销售成本7.99亿美元,同比增加3.1%,每百升销售成本增加6.0%[9] - 正常化每股盈利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1.79美分增加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2.30美分[10] - 2022年第一季度毛利率51.0%,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52.8%下降77个基点[12] - 2022年第一季度正常化除息税前盈利3.94亿美元,同比增长15.3%,盈利率增长289个基点至24.1%[12] - 2022年第一季度总销量2023.1十万公升,较2021年第一季度减少2.7%;收入16.32亿美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增加1.5%[24] - 2022年第一季度销售成本7.99亿美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增加3.1%;每百升销售成本增加6.0%[24][27] - 2022年第一季度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4.79亿美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减少7.9%[24][28] - 2022年第一季度其他经营收益4000万美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增加39.3%[24][29] - 2022年第一季度正常化每股基本盈利2.30美分,正常化每股摊薄盈利2.30美分[32][33] - 2022年第一季度百威亚太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302,2021年第一季度为233[35] - 2022年第一季度非控股权益为6,2021年第一季度为7[35] - 2022年第一季度期内溢利为308,2021年第一季度为240[35] - 2022年第一季度所得税开支(不包括非基础项目)为86,2021年第一季度为101[35] - 2022年第一季度分占联营公司业绩为 -1,2021年第一季度为 -2[35] - 2022年第一季度财务收益净额为 -1,2021年第一季度无此项数据[35] - 2022年第一季度非基础项目所得税利益为 -1,2021年第一季度为 -1[35] - 2022年第一季度除息税前盈利附加非基础项目为3,2021年第一季度为4[35] - 2022年第一季度正常化除息税前盈利为394,2021年第一季度为342[35] - 2022年第一季度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为570,2021年第一季度为528[35] 各地区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第一季度亚太地区西部销量下降3.8%,每百升收入增加3.7%,总收入仅下降0.2%,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增加3.0%[16] - 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销量下降4.3%,每百升收入增加3.2%,收入下降1.3%,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与2021年第一季度保持一致[17][19] - 2022年第一季度印度超高端及高端组合录得强劲双位数增长,公司扩大无酒精啤酒品类[20] - 2022年第一季度亚太地区东部收入增加10.3%,销量增长6.7%,每百升收入增加3.3%,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增长45.6%[21] - 2022年第一季度韩国销量中个位数增长,每百升收入低个位数增长,收入双位数增长,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强劲双位数增长[22] 公司社会责任计划 - 公司计划2022年回收约145吨海洋塑料废弃物[15] - 公司预期2022年底前实现性别薪酬平等[15]
百威亚太(01876)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3-28 10:2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1年实现收入6788百万美元,正常化除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內生增長27.3%,啤酒銷量87878十万公升[7] - 2021财年总销量87878十万公升,较2020财年增长8.3%;收入67.88亿美元,增长14.9%;毛利36.57亿美元,增长19.8%[17] - 2021财年毛利率53.9%,较2020财年增加221个基点;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率31.5%,增加308个基点;正常化除息税前盈利率21.0%,增加426个基点[17] - 2021财年百威亚太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9.5亿美元,应占正常化溢利9.8亿美元;每股盈利7.19美分,正常化每股盈利7.41美分[17] - 2021财年末净现金状况较2020财年末增加7.43亿美元至20亿美元[21] - 董事会建议2021财年每股股息由2020财年的2.83美分增加至3.02美分,派息比率为41%[21] - 2021财年公司整体销量增加8.3%,收入增加14.9%,每百升收入增加6.1%,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增加27.3%,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率增至31.5%[27][30][31][37] - 2021财年公司销售成本增加9.7%,每百升销售成本增幅低于通胀水平[32] - 2021财年公司正常化除息税前盈利增加44.1%[35] - 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由2020财年的5.14亿美元增加至2021财年的9.50亿美元[3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净流动负债为1530百万美元,拥有尚未提取之承诺融资500百万美元及尚未提取之非承诺融资535百万美元[43] - 2021年12月31日及2020年12月31日,公司分别拥有综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007百万美元及1281百万美元,以及银行透支零元及17百万美元[44] - 2021财政年度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增加602百万美元至1903百万美元,经营所得现金增加616百万美元[45] - 2021财政年度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为731百万美元,2020财政年度为572百万美元[46] - 2021财政年度融资活动现金流出为464百万美元,2020财政年度为432百万美元,流出增加32百万美元[47]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债务总额为203百万美元,2020年为235百万美元[51] - 2021年债务须于少于一年偿还的为150百万美元,一至两年为25百万美元,两至五年为24百万美元,五年以上为4百万美元[52] - 现金(扣除债务)占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比率由2020年的0.7倍增加至2021年的0.9倍[55] - 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由2020财政年度的1584百万美元增加至2021财政年度的2139百万美元[55] - 公司拟派付2021财政年度末期股息,每股3.02美分,总额约4亿美元,需经股东周年大会批准[179] - 公司现股息政策宣派占集团股权持有人应占综合溢利最少25%的股息(不包括特殊项目)[17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可供公司分派的储备约4398.8亿美元,其中4亿美元用作派付末期股息[179] 各地区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财年中国收入和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分别较2020财年增加18.0%及28.7%,市场份额扩大80个基点[19] - 2021财年韩国市场份额大幅增长129个基点,高端组合录得双位数增长[20] - 2021财年印度销量及收入相对2020财年实现双位数增长,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高于疫情前水平[20] - 2021财年亚太地区西部收入增加18.5%,销量增加9.7%,每百升收入增加8.0%,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增加36.4%[22] - 2021年第四季中国市场销量、收入、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及市场份额显著增长,每百升收入增加10.3%,销量及收入分别增加8.5%及19.7%,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增加25.6%[23] - 2021财年中国市场销量增加9.3%,每百升收入增加7.9%,收入增加18.0%,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增加28.7%,市场份额扩大80个基点[23] - 2021财年亚太地区东部销量下跌1.1%,收入增加1.5%,每百升收入上升2.6%,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下跌5.9%[27] - 2021财年韩国市场份额整体增加129个基点,高端品牌实现双位数增长[28] 公司业务运营与发展 - 2021年公司有超過500000名客戶採用數位互動模塊,超過10000家零售商使用交易功能,2022年目標推展至60個新城市[5] - 公司擁有超過50個品牌,在亞太地區營運48家釀酒廠,僱用逾26000名員工,員工中有41.1%為女性[7] - 公司獲得5億美元的綠色融資貸款,是亞太地區消費品上市公司中規模最大的之一[4][8] - 2021年公司推出百威金尊和多种果味啤酒,百威金尊销量增长超50%,福佳果味啤酒系列销量翻倍[25] - 截至2021年12月,超500,000名客户采用BEES企业对企业平台的贸易营销投资和数位互动模块,约10,000家中小企业零售商使用BEES交易功能,2022年将在60个新城市推出BEES[25] - 2022年公司目标是将超高端品牌及高端品牌分别扩展至超过45个及超过70个扩张城市[63]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计划将BEES推展至10个城市,并于年底前推展至60个城市[63] - 公司是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从事啤酒酿造及经销,业务主要位于中国、韩国、印度、越南及其他亚太地区[171] 公司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 与2017年基準年相比,公司每百升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15.5%,釀酒廠用水量降低22%[8] - 公司65.1%的產品使用可回收包裝或者主要使用可循環回收材料,有50.1%由再生物料製成[8] - 公司已佈局335輛環保汽車,包括中國的30輛電動重型卡車及第一輛氫燃料電池重型卡車[8] - 自2015年起公司為有需要的社區派發超過150萬罐緊急食水[8] - 公司超過10000名員工參與全球明智飲酒周,在171次活動中提供超過73500小時志願服務[8] - 公司新目标是让整个价值链在2040年达到净零排放[64] - 公司承诺在2025年过渡至100%使用所购可再生电力(RE100)运营[6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与基准年2017年相比,公司在整个价值链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每百升千克二氧化碳计)减少15.5%[66] - 2021年公司在亚太区域的13家酿酒厂安装太阳能板[67] - 2021年公司车队部署了335辆环保汽车,其中包括30辆电动重型卡车和中国首辆氢动力重型卡车[66] - 亚太地区酿酒厂用水效率比率降至2.34百升/百升,较2017年下降22%[70] - 2020 - 2021年印度建成水域结构带来超360,000立方米额外储水量,十年建超500个水域结构创造约558,245立方米储水量,惠及35,700人[71] - 印度两家逆渗透工厂预计每年销售约40,000个20公升容器,为5,000个家庭服务[71] - 2021年中国“社区水源补给”计划为社区补给约19百万百升水[71] - 2021财年65.1%的产品使用可回收包装或大部分使用再生物料,50.1%由再生物料制成(玻璃瓶52.4%,铝罐18.3%)[72] - 2021财年约5,000名亚太地区种植者受惠于智慧农业计划,直接种植者100%技艺娴熟、100%沟通顺畅及99%拥有强大财政能力[73] - 中国温室种植卡斯卡特啤酒花节省80%用水、90%用地和95%运输燃料[73] - 亚太地区一般向多达209家一级供应商采购[74] - 福建莆田新精酿啤酒厂使总产能提高至20百万百升,预计每年减少13,000,000千克二氧化碳排放,一年节约60,000吨蒸气[75] - 到2025年要使各国有害使用酒精量至少减少10%,2021财年超10,000位同事参与全球明智饮酒周[78] - 2021年10月,Sustainability 100+平台产生超约1亿次媒体曝光次数[81] - 2021年4月推出亚太地区BudStart全球加速器计划后,收到超600份申请[82] - 2021财年,“百威中国紧急饮用水计划”在河南水灾提供近50万罐饮用水,浙江台风后提供近5000罐,新冠疫情向云南和福建运送20000罐,四川地震后13小时内运送近10000罐,日常救援向消防和军人送70000多罐,自2015年累计捐赠超150万罐[83] - 到2021年底,百威中国青柠项目在全国销售超2.5万公斤安岳青柠,让60多名农户受益,人均收入增加逾1000美元,改造约30英亩农业用地[8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在不同计划下举办的171场活动中进行超73500小时的志愿服务[85] - 公司慈善捐赠约124.9万美元[178] 公司治理与管理架构 - 公司董事会由七名董事组成,包括执行和非执行董事[96] - 执行董事杨克44岁,2019年5月8日获委任[99] - 非执行董事邓明潇48岁,2021年7月22日获委任[100] - Katherine Barrett女士51岁,2020年6月4日获委任[101] - Nelson Jamel先生50岁,2020年6月4日获委任[101] - John Blood先生54岁,2020年6月4日获委任为Barrett女士替任董事[102] - David Almeida先生45岁,2020年6月4日获委任为Jamel先生替任董事[102] - 杨敏德女士69岁,于2019年7月2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03] - 郭鹏先生64岁,于2019年7月2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曾在多家公司任职,如1998年9月 - 2017年9月任太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等[103] - 曾璟璇女士64岁,于2019年7月2日获委任,2009年8月 - 2014年8月任渣打银行大中华区主席[104] - 杨克先生44岁,任首席执行官[106] - 柯睿格先生40岁,于2015 - 2019年为集团成员,2021年重新加入,任首席法律及企业事务官[107] - Ignacio Lares先生38岁,2021年3月1日获委任为首席财务官[107] - 周臻先生42岁,2008年加入集团,任中国销售总监[109] - Kartikeya Sharma先生40岁,2005年加入集团,任印度及东南亚区总裁[109] - Ben Verhaert先生44岁,2017年加入,2020年获委任现职,任东亚区总裁[109] - Guilherme Strano Castellan先生2021年2月28日起退任首席财务官,Ignacio Lares先生2021年3月1日起接替[110] - 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包括执行、非执行和独立非执行董事[115] - 2021年7月22日,邓明潇接替Carlos Brito任董事会联席主席等职[116] - 每届股东大会三分之一董事须轮流退任,非执行和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三年[117] - 报告期公司召开6次董事会、8次委员会会议和1次股东大会[119] - 公司预期每个财政年度至少举行4次常规董事会会议[120] - 公司委任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占董事会成员三分之一以上[12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董事会成员中男性占比57%,女性占比43%[123] - 董事会成员年龄分布:40 - 49岁占43%,50 - 59岁占14%,60 - 69岁占43%[124] - 董事会成员种族分布:比利时人占14%,美国人占14%,巴西人占29%,中国人占29%,英国人占14%[124] - 公司致力于实施高标准企业管治,维护股东利益[114] - 杨克与Carlos Brito(2021年1月1日至7月22日)及邓明潇(自2021年7月22日)共同出任董事会联席主席并兼任首席执行官,偏离守则条文第C.2.1条[125] - 报告期内,联席公司秘书进行了超15小时的专业培训[127] - 报告期内,公司聘请外聘律师为一名新委任董事提供相关培训[129] - 执行委员会由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及首席法律和企业事务官组成[132] - 公司已就董事的证券交易制定自有交易守则,所有董事2021财年遵守相关规定[133] - 董事须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及真实公平呈列财务报表[134] - 公司独立外聘核数师为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135] - 审核委员会由郭鹏、曾璟璇及Nelson Jamel组成,主席为郭鹏[137] - 提名委员会由邓
百威亚太(01876)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10 08:3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9年4月10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9月30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84]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主要于亚太地区从事啤酒酿造及经销[84] - 公司股份代号为1876 [147] - 公司网站为www.budweiserapac.com [147] - “2020年上半年”指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149] - “2021年上半年”指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149] - “2019年第二季”指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三个月[149] - “2020年第二季”指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三个月[149] - “2021年第二季”指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三个月[149] - 百威集团指Anheuser - Busch InBev SA/NV,在泛欧交易所、纽交所、墨西哥MEXBOL指数、南非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上市[149] - Ambev指在纽交所及圣保罗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巴西公司,是百威集团的非全资附属公司[149] - 亚太地区东部主要包括韩国、日本及新西兰[149] - 亚太地区西部包括中国、印度、越南及亚太地区其他出口地方[149] - 公司于2019年4月10日根据开曼群岛法律注册成立[149] 公司业务发展 - 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推出专有的企业对企业 (B2B) 数字平台BEES(先锋购)[4] - 公司武汉酿酒厂将成为母公司百威英博全球首家实现碳中和的酿酒厂[5] - 公司计划在福建莆田兴建新的精酿啤酒厂,拓展现有酿酒厂至2千万百升产能[20] - 印度新一波疫情,公司捐赠超300部制氧机、派发超8000个基本急救包、采购50万个外科口罩并增加医院病床数量[22] - 韩国计划到2025年确保100%的产品使用可回收包装或主要由再生物料制成的包装,修改收缩薄膜包装预计每年节省近100吨塑料[22]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上半年整体) - 2021年上半年总销量458810万公升,较2020年上半年的387330万公升增长18.4%[8] - 2021年上半年收入34.77亿美元,较2020年上半年的25.75亿美元增长26.0%[8] - 2021年上半年毛利18.78亿美元,较2020年上半年的13.27亿美元增长33.7%[8] - 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54.0%,较2020年上半年的51.5%提升313个基点[8] - 2021年上半年总销量45,881(十万公升),内生增长18.4%;收入3,477,内生增长26.0%;销售成本(1,599),内生增长 -18.0%;毛利1,878,内生增长33.7%;正常化除息税前盈利795,内生增长90.2%;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1,155,内生增长53.0%;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率33.2%,较之前上升589个基点[11][13] - 2021年上半年收入强劲增长26.0%,计及汇率影响及调整项目变动后按呈报基准计增长35.0%,整体每百升收入增长6.4%,按呈报基准计增长14.0%;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增加53.0%,按呈报基准计为66.4%[13]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总销量按年增加18.4%[25]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增加26.0%,每百升收入增加6.4%[24][25] - 2021年上半年及第二季度,中国的包装及品牌组合使公司销售成本分别增加18.0%及3.8%[25] - 2021年上半年公司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增加,主要因春节商业投资、夏季宣传活动及韩国推出新产品[25] - 2021年上半年及第二季度,公司正常化除息稅前盈利分别增加90.2%及10.4%[26] - 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从2020年上半年的1.85亿美元增加至2021年上半年的5.03亿美元[27] - 2021年上半年正常化除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增加53.0%,盈利率顯著恢復至33.2%[2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可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超过14亿美元[14] - 2021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增加353百萬美元至860百萬美元,经营所得现金增加427百萬美元[34] - 2021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为370百萬美元,2020年上半年为247百萬美元[35] - 2021年上半年融资活动现金流出为366百萬美元,2020年上半年为278百萬美元,增加88百萬美元[36] - 2021年6月30日,公司並無任何重大或然負債[37] - 2021年上半年资本开支计划及其资金来源无重大变动[39] - 2021年6月30日现金(扣除债务)占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率为1.0倍,2020年6月30日为0.7倍;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由2020年上半年的6.94亿美元增至2021年上半年的11.55亿美元[40] - 2021年上半年风险管理政策无变动,财务风险资料无重大变动[41] - 2021年上半年无重大收购或出售及重大投资,期末后签订5亿美元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循环信贷融资贷款,为期三年[4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34.77亿美元,较2020年同期的25.75亿美元增长34.99%[75] - 期内溢利为5.18亿美元,较2020年同期的1.96亿美元增长164.29%[75] - 百威亚太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5.03亿美元,较2020年同期的1.85亿美元增长171.89%[75] - 每股基本盈利为3.80美分,较2020年同期的1.40美分增长171.43%[75] - 全面收益总额为4.19亿美元,2020年同期为亏损0.94亿美元[7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163.59亿美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61.89亿美元增长1.05%[78] - 总权益为108.14亿美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07.43亿美元增长0.66%[78] - 总非流动负债为8.10亿美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8.09亿美元增长0.12%[78] - 总流动负债为47.35亿美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46.37亿美元增长2.11%[78] - 百威亚太股权持有人应占权益为107.40亿美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06.85亿美元增长0.51%[78] - 2021年1月1日期初总权益为107.43亿美元,2021年6月30日期末总权益为108.14亿美元[80] - 2021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5.18亿美元,较2020年上半年的1.96亿美元增长164%[80] - 2021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为4.19亿美元,2020年上半年为亏损0.94亿美元[80] - 截至2021年6月30日中国合法法定储备金为2.09亿美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为1.46亿美元[80] - 2021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8.6亿美元,2020年上半年为5.07亿美元[82] - 2021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为3.7亿美元,2020年上半年为2.47亿美元[82] - 2021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为3.66亿美元,2020年上半年为2.78亿美元[82] - 2021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1.24亿美元,2020年上半年减少0.18亿美元[8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团净流动负债为2022百万美元[8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为860百万美元[8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团尚未提取之承诺融资及尚未提取之非承诺融资分别为150百万美元及517百万美元[87] - 2021年6月30日和2020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1422百万美元和1281百万美元[89] - 2021年6月30日和2020年12月31日,现金(扣除债务)分别为1151百万美元和1060百万美元[89][90] - 2021年6月30日和2020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11.9%和 -10.9%[90] - 2021年6月30日和2020年12月31日,第一层级公允值计量分别为10百万美元和12百万美元[94] - 2021年6月30日和2020年12月31日,第二层级公允值计量分别为37百万美元和9百万美元[94] - 2021年6月30日和2020年12月31日,第三层级公允值计量分别为 -12百万美元和 -10百万美元[94] - 商誉占集团截至2021年6月30日总资产约44%,占截至2020年12月31日总资产约45%[96] - 截至2021年及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授予若干合资格雇员的购股权公允价值为零(2020年:约52百万美元),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交易总开支分别为26百万美元及20百万美元[102] - 2021年亚太地区东部销量为5,129(十万公升),2020年为5,256(十万公升);亚太地区西部2021年销量为40,752(十万公升),2020年为33,477(十万公升);总计2021年销量为45,881(十万公升),2020年为38,733(十万公升)[104] - 2021年亚太地区东部收入为596百万美元,2020年为558百万美元;亚太地区西部2021年收入为2,881百万美元,2020年为2,017百万美元;总计2021年收入为3,477百万美元,2020年为2,575百万美元[104] - 2021年亚太地区东部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为143百万美元,2020年为163百万美元;亚太地区西部2021年为1,012百万美元,2020年为531百万美元;总计2021年为1,155百万美元,2020年为694百万美元[104] - 2021年亚太地区东部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率为24.0%,2020年为29.2%;亚太地区西部2021年为35.1%,2020年为26.3%;总计2021年为33.2%,2020年为27.0%[104] - 2021年正常化经营溢利为795百万美元,2020年为383百万美元[104] - 2021年非经常性项目为 - 22百万美元,2020年为 - 10百万美元[104] - 2021年经营溢利为773百万美元,2020年为373百万美元[104] - 2021年财务成本净额为 - 14百万美元,2020年为 - 16百万美元[104] - 2021年期内溢利为518百万美元,2020年为196百万美元[104] - 2021年6月30日百威亚太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5.03亿美元,2020年为1.85亿美元[106] - 2021年6月30日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为11.55亿美元,2020年为6.94亿美元[106] - 2021年6月30日其他经营收益为6700万美元,2020年为5100万美元[107] - 2021年6月30日非经常性项目对溢利的影响净额为-1700万美元,2020年为-3700万美元[108] - 2021年6月30日所得税开支总额为-2.58亿美元,实际税率为34.0%;2020年开支总额为-1.69亿美元,实际税率为47.3%[110] - 2021年6月30日正常化实际税率为33.7%,2020年为38.7%[110] - 2021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总计为36.6亿美元,2020年12月31日为37.16亿美元[112] - 截至2021年及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的款项分别为2.56亿美元及1.93亿美元[112] - 2021年6月30日商誉期末结余为72.42亿美元,2020年12月31日为73.5亿美元[113] - 2021年6月30日韩国、中国、其他国家的商誉账面价值分别为39亿美元、33.32亿美元、1000万美元[114] - 2021年减值模型所用的税前当地货币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介乎6.1%至10.7%(2020年12月31日:5.6%至10.4%),最终增长率介乎2.0%至2.9%(2020年12月31日:2.4%至2.9%),各现金产生单位的可收回金额超出账面价值的部分不少于40%[115] - 截至2021年及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形资产的收购及开支分别为11百万美元及1百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