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吉利汽车(00175)
icon
搜索文档
21独家|吉利智驾整合进展:极氪系主导,旷视系妥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3:34
公司智驾整合进展 - 吉利研究院、极氪智驾团队和迈驰智行三大团队合并入合资公司重庆千里智驾 规模预计达3000人[2] - 实际合并团队约2000多人 主要包含极氪智驾团队和迈驰智行 吉利研究院仅象征性抽调部分人员[8] - 组织架构于9月8日通过宣讲会正式公布 采用矩阵管理架构[2] 组织架构设计 - 新设三个横向部门:CTO管理办公室由杨沐负责 预研产品线由袁平一负责 项目管理办公室由陈保成负责[2] - 杨沐主管算法研发、数据开发和预研开发 袁平一主攻端到端架构并需在四季度交付银河M9高阶智驾[5] - 陈保成管理原极氪智驾团队项目 侧重工程量产且职权范围更大[5] 团队分工与股权结构 - 极氪系承担量产落地项目 旷视系侧重智驾路线预研[6] - 重庆千里智驾为合资公司 重庆江河启兴、吉利和旷视各持股30% 路特斯持股5%[5] - 极氪团队从迈驰抽调100多名工程交付背景人员融合 目标冲击四季度智驾版本交付[8] 整合挑战与现状 - 原计划8月底完成整合 实际推迟至9月初才形成初步架构[9] - 双方团队合并意愿不高 办公地点未融合 目前仅杭州湾设有容纳20-30人的联合办公地[10][11] - 整合原则为"稳中求进" 保持原有汇报关系不变以避免重大动荡[11]
吉利智驾整合进展:极氪系主导,旷视系妥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3:34
公司智驾整合进展 - 吉利智驾团队完成组织架构整合 成立合资公司重庆千里智驾 规模达2000多人 原计划3000人但实际合并未完全实现 [1][4][7] - 新架构采用矩阵管理模式 设立三个横向部门 CTO管理办公室由杨沐负责 预研产品线由袁平一负责 项目管理办公室由陈保成负责 [1][5] - 极氪系团队主导量产项目交付 旷视系团队侧重技术预研 极氪从迈驰抽调100多名工程人员强化交付能力 [5][6][7] 组织架构特征 - 合并后维持原有汇报关系不变 办公地点未统一 仅在杭州湾设20-30人联合办公点 [1][10] - 杨沐分管算法研发/数据开发/预研开发 袁平一负责端到端架构及Thor芯片高阶智驾交付 陈保成管理极氪系工程量产项目 [5] - 吉利研究院仅部分部门(如地图开发管理)并入 智驾采购与算法等部门仍保留在原体系 [7] 整合挑战与实施策略 - 智驾业务融合难度显著高于座舱 需大规模团队协同 原定8月底完成的整合推迟至9月初 [8][9] - 采用"稳中求进"策略 优先保持现有业务稳定 避免重大动荡 [10] - 极氪与迈驰团队合并意愿较低 组织架构主要沿用极氪原有体系 [7][9]
2025乘用车市场简析报告
嘉世咨询· 2025-09-11 11:46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2] 核心观点 - 汽车行业是中国经济的关键支柱 2024年总产值达10.65万亿元 超越房地产行业的8.46万亿元 [11][12] - 乘用车出口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2024年出口量584.72万辆 占总销量18.61% 2013-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24.83% [35][37] - 自主品牌主导内销市场 2024年零售份额超60% 比亚迪以15.4%市占率位居首位 [54][56][72] - 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 插混车型因低油耗(如比亚迪DM-i亏电油耗3L/100km)成为家庭首选 增速达60% [71] - 智能化成为核心竞争要素 L2+辅助驾驶渗透率接近65% L3级在高速场景量产 NOA功能下探至10万元车型 [73] 行业结构与规模 - 行业由乘用车和商用车构成 涵盖整车制造、零部件产销及售后服务链条 [5][8] - 长三角、珠三角等六大产业集群贡献全国超80%产值 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占比超40% [12] - 产业链中游整机厂为核心环节 上游为零部件供应商 下游为销售及后市场服务 [14][16][17] 商业模式与成本特征 - 经销代理模式主导销售(占比45%) 直营和代理模式分别占39%和16% [22][23] - 行业重资产属性显著 上市车企资产负债率普遍超60%(如赛力斯87.38%) [25][28] - 平台化策略大幅降低成本 新平台研发投入50-100亿元 衍生5款车型可降本80% [26][27] 市场供需特征 - 内销占比超80% 市场进入存量置换阶段 换购比例过半 [32][33] - 10-30万元价格带为主力区间 占比约70% 中产阶层成为购车主力 [49][51][52] - SUV成为主流车型 占比从2013年29%升至2024年47% 取代轿车主导地位 [58][59][63] 出口竞争力与挑战 - 成本优势显著 中国出口乘用车单价低于目标市场本土车型(如菲律宾市场中国车型单价约1.5万美元 本土车型约2万美元) [39][41][42] - 出口集中于中东、南美、欧洲等地区 美国市场因贸易壁垒占比极小 [46][48] - 全球汽车出口由中日德韩美垄断 中国2024年出口量585万辆 接近德国(442万辆)和日本(421万辆) [40][45] 行业挑战 - 价格战加剧 行业平均利润率降至4.2% 中高端市场竞争白热化 [64] - 产能过剩严重 2024年产能4800万辆 实际需求仅2500万辆 过剩率超40% [66] - 尾部企业面临淘汰 约70个品牌竞争 产能利用率低于30%的企业存在破产风险 [67] 未来趋势 - 新能源全面主导 插混/增程车型增速领先 [71] - 产业价值链向软件服务延伸 如特斯拉FSD订阅年收入超50亿美元 [74] - 共享出行渗透率提升至20% 车企向"移动服务商"转型 [74]
追踪18家上市车企:60天账期承诺是否达成?
虎嗅· 2025-09-11 11:34
行业反内卷承诺与执行情况 - 上半年汽车行业推动反内卷 17家车企联合承诺将供应商账期压缩至60天以内[1] 应付账款及票据总体变化 - 18家上市车企上半年应付账款及票据总额10209.03亿元 较去年末减少629.34亿元[2] -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均值192.46天 较去年末增加6.17天 呈现总额下降但账期拉长的背离态势[2] - 14家车企应付账款规模下降 长安汽车减少240.85亿元(-30.62%) 北汽蓝谷减少39.35亿元(-25.10%) 广汽集团减少52.93亿元(-14.91%)[4][6] - 4家车企应付账款增加 小鹏汽车增加76.07亿元(+32.96%) 零跑汽车增加44.25亿元(+23.41%)[7] 企业应付账款排名 - 比亚迪应付账款2366.86亿元居首 上汽集团2305.53亿元次之 吉利汽车1050.61亿元第三[3] - 众泰汽车账期329.91天最长 赛力斯266.3天次之 海马汽车250.1天第三[10] 账期变化情况 - 仅6家企业账期改善 小鹏汽车账期缩短62.75天至170天 众泰汽车缩短59.56天 海马汽车缩短20.31天[9][10] - 11家企业账期延长 赛力斯增加100.75天至266.3天 理想汽车增加42.75天至208.11天 江淮汽车增加27.48天至217.96天[11][10] 现金流与偿付能力 - 仅江铃汽车和海马汽车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可完全覆盖应付账款[19] - 考虑短期理财后 零跑汽车 小鹏汽车 理想汽车的现金储备可覆盖应付账款[19] - 比亚迪 吉利汽车 蔚来等公司现金储备低于应付账款 短期偿付能力承压[20] - 理想汽车二季度经营现金净流出30亿元 自由现金流-38亿元 同比恶化超一倍[14] 企业执行进展 - 小鹏汽车7月启动账期调整工作 要求付款账期缩短至60天内[10] - 理想汽车7月中旬完成所有直采供应商账期调整 合同账期改为60天[16] - 一汽集团 广汽集团 赛力斯三家车企已实现60天内支付账款[16]
六部门联手整治汽车行业“黑公关”乱象
齐鲁晚报· 2025-09-11 09:47
专项整治行动背景 - 六部门联合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旨在打击黑公关 黑嘴 口水战等乱象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 [1] 行业乱象表现 - 车企间存在恶意诋毁攻击和夸大虚假宣传行为 奇瑞高管5月在某车主群称竞品吉利银河星耀8为"烂车"引发舆论关注 后经双方高层沟通后妥善处理 [1][2] - 多家车企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比亚迪对部分自媒体及MCN机构提起诉讼要求公开道歉并索赔300万元 江淮汽车针对猎狐网等网络账号传播不实信息依法开展维权 [2] - 非法牟利手段包括制作虚假图片视频捏造故事 恶意解读销量波动 攻击企业经营发展战略 以商养测 以测养商等虚假测评方式获取商业利益 甚至勒索保护费 [3] - 利用主板机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制造新型网络水军 产出虚假内容规避平台监测 今年2月12日闫某某通过AI洗稿炮制自动驾驶事故谣言被刑事拘留 [3][4] - 部分车企对汽车性能 动力电池质量 销售状况作虚假宣传 操纵评测账号捏造数据 选择性披露销售数据 巧立名目发布销量榜单 [4][5] 整治措施与影响 - 通过组织企业自查 畅通举报渠道 深入分析研判等方式强化处置力度 建立快速处置渠道 关闭并曝光参与乱象的媒体账号 深挖背后公关公司及购买服务的车企 [5] - 乱象污染网络舆论环境 阻碍行业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误导消费者购买决策 侵害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降低行业整体信任度 [6] - 专项整治是对无序竞争的重要纠偏 旨在维护行业健康生态和消费者根本利益 规范车企营销行为 逐步形成舆论鉴别体系 增强消费者与车企互信 [6]
小摩全球新能源车行业追踪:中美欧渗透率齐升 电池产业链景气度回升
智通财经网· 2025-09-11 08:52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概况 - 2025年8月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延续增长态势 欧美中三大核心市场渗透率均实现环比提升 但受政策及补贴调整影响呈现区域分化特征 [1] - 三大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合计达139万辆 同比增长10% 环比增长5% 整体渗透率提升至35% 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2个百分点 [2] - 全球乘用车总销量达444.5万辆 同比增长3.1% 前8个月累计销量3771.3万辆 同比增长4.4% [3] 欧洲市场表现 - 欧洲五国8月新能源车渗透率达27.1% 接近2023年8月27.7%的历史峰值 [3] - 英国渗透率表现亮眼达38.3% 环比增长4.6个百分点 德国达30.6% 环比增长1.9个百分点 法国达26% 环比增长2个百分点 意大利和西班牙出现环比下滑 [3] - 英国增长得益于电动汽车补贴计划 售价3.7万欧元及以下小型经济车型可享受补贴 [3] - 除梅赛德斯-奔驰外 所有欧洲车企均有望达成2025-2027年欧盟排放标准 [3] 美国市场表现 - 美国8月新能源车渗透率小幅攀升至12.1% 其中纯电动车占比首次突破10% [4] - 增长与10月7500美元税收抵免政策退坡密切相关 车企为清库存加大补贴力度 [4] - 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行业补贴环比增长6% 特斯拉补贴环比下降24% [4] - 特斯拉以37%市场占比位居第一但份额下滑 通用以14%份额持平 现代汽车11% 福特7%实现份额提升 [4] 中国市场表现 - 中国8月新能源车零售销量达108万辆 同比增长5% 环比增长9% [5] - 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至55% 新车发布与价格战是主要推动因素 [5] - TOP10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合计交付82.5万辆 同比环比均增长11% 占全国销量的76% [5] - 比亚迪 吉利与特斯拉稳居前三 合计市场份额达55% 蔚来实现49%的环比销量增幅 [5] 电池与材料板块 - 中国电动车供应链指数上涨20% 远超日本+6%和韩国-7% [6] - 电解液增速+22%领跑 隔膜+15% 电池制造商+11% 正极+10% 负极+10% [6] - 电池材料股表现优于电池股 受价格上涨超预期及反内卷政策影响 [6] - 碳酸锂/氢氧化锂价格徘徊在10美元/公斤 因供过于求且库存水平较高 [6] 行业政策影响 - 中国反内卷政策促进产能合理化 遏制倾销并推动更可持续行业格局 [6] - 闭门反内卷会议要求所有公司限制产能扩张 预计2026年许多细分市场价格企稳或回升 [7] - 政策对价格影响取决于各细分市场供需动态 对中国电池材料供应商定价是积极信号 [7] 企业动态与事件 - 现代-LG新能源佐治亚州电池工厂遭美国移民局突击检查 涉及签证合规问题 [8] - 工厂预计2027年底投产 事件对现代 起亚及LG新能源基本面影响有限 [8] - LG新能源在美国市场具先发优势 韩国在全球电池供应链中起关键作用 [8] 竞争格局与投资焦点 - 头部车企及电池企业竞争格局出现新变化 [1] - 现代 起亚等韩国整车厂因混合动力车占比上升带来盈利韧性 [9] - 电池板块看好LG新能源 材料板块推荐LG化学 L&F [9] - 中国市场看好比亚迪海外业务前景及宁德时代技术领先优势 [9]
极氪、领克分设研究院,“一个吉利”战略加速落地
凤凰网财经· 2025-09-11 07:49
公司组织架构调整 - 吉利集团成立极氪整车研究院与领克整车研究院 分别负责各自品牌的产品研发与整车项目管理 [1] - 极氪在并入吉利体系后与领克再度实现品牌独立运作 [1] - 吉利已构建多品牌整车研发体系 涵盖极氪 领克与银河三大新能源品牌及中国星燃油车系列 [1] 品牌战略定位 - 极氪品牌主打"豪华 极致 科技"的差异化定位 [1] - 领克品牌延续"潮流 运动 个性"的差异化定位 [1] - 银河品牌面向主流新能源市场 [1] - 中国星系列专注燃油车智能化与节能化升级 [1] 资本运作进展 -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股东特别大会以95.14%高票率通过极氪智能科技私有化议案 [1] - 吉利与极氪的"大合并"交割工作有望在2023年年底前完成 [1]
中汽协:8月汽车产销同比增长均超10% 新能源汽车达汽车新车总销量48.8%
智通财经网· 2025-09-11 06:41
汽车总体产销情况 - 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5万辆和285.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8.7%和10.1%,同比分别增长13%和16.4% [1][7] - 1-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5.1万辆和211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6%,销量增速较1-7月扩大0.6个百分点 [1][7] - 8月汽车国内销量224.5万辆,环比增长11.3%,同比增长15.6% [8] - 1-8月汽车国内销量1683.6万辆,同比增长12.3% [8] 新能源汽车产销 - 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9.1万辆和13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4%和26.8%,占汽车总销量48.8% [2][53] - 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62.5万辆和9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3%和36.7%,占汽车总销量45.5% [2][53] - 8月纯电动汽车销量90.8万辆(同比+40.5%),插电混动销量48.7万辆(同比+7.5%) [53] - 1-8月纯电动汽车累计销量615.8万辆(同比+46.1%),插电混动累计销量346万辆(同比+22.8%) [53] 乘用车市场表现 - 8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50万辆和254万辆,环比分别增长9%和11.1%,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6.5% [1][19] - 1-8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833.8万辆和1838.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6%和13.8% [1][19] - 中国品牌乘用车8月销量176.6万辆(同比+21%),市占率达69.5% [21] - 1-8月新能源乘用车A级车销量261.7万辆(同比+22.2%),B级车销量241万辆(同比+8.1%) [24] 商用车市场动态 - 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1.5万辆和31.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5.9%和3.4%,同比分别增长16.4%和16.3% [41] - 1-8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71.3万辆和27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1%和5.2% [41] - 8月重型货车销量9.2万辆(环比+7.9%,同比+46.7%),轻型货车销量14万辆(环比+1.5%,同比+5.5%) [42] - 1-8月新能源商用车销量48.1万辆(同比+59%),占商用车总销量23% [56][61] 汽车出口情况 - 8月汽车出口61.1万辆(环比+6.2%,同比+19.6%),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22.4万辆(同比+100%) [10][11] - 1-8月汽车出口429.2万辆(同比+13.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53.2万辆(同比+87.3%) [10][11] - 乘用车8月出口53.3万辆(环比+6.7%,同比+21.8%),商用车8月出口7.8万辆(环比+3.3%,同比+6.6%) [36][48] - 奇瑞1-8月出口79.5万辆(同比+10.5%),比亚迪出口63.4万辆(同比+130%) [77] 企业竞争格局 - 汽车销量前十五大集团1-8月合计销量1949万辆(同比+12.5%),市占率92.3% [69] - 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五大集团1-8月合计销量914.6万辆(同比+39%),市占率95.1% [72] - 比亚迪1-8月销量286.4万辆(同比+23%),吉利销量224.6万辆(同比+44.7%) [70] - 零跑汽车1-8月销量32.9万辆(同比+140.4%),小鹏汽车销量27.2万辆(同比+251.8%) [70] 进出口数据 - 2025年1-7月汽车进口27.4万辆(同比-31.9%),出口416.6万辆(同比+19.6%) [80] - 7月单月进口5万辆(环比+16.4%,同比-29.3%),出口69.4万辆(环比+12.1%,同比+25.6%) [80]
吉利银河V900申报图曝光:超3米轴距 装备激光雷达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1 04:42
外观设计 - 前脸配备大尺寸镀铬中网与波浪形多幅格栅 搭配分体式前大灯和造型大胆的导流槽设计 [1] - 上部贯穿式日行灯富有科技感 车顶新增激光雷达预示智能驾驶辅助性能提升 [1] - 采用双色车身设计 尾部维持现款贯穿式尾灯样式并配备大尺寸后尾窗 [2] 车身规格 - 车身尺寸长宽高5360×1998×1940mm 轴距达3200mm [2] - 提供6座和8座两种车型配置 [2] 动力系统 - 搭载1.5T增程动力系统 配备中创新航三元锂电池 [4] - 最高车速达190公里/小时 [4]
吉利汽车因认股权获行使发行4.65万股
智通财经· 2025-09-11 04:13
公司股份发行 - 吉利汽车于2025年9月11日因雇员行使认股权计划发行4.65万股股份 [1] - 认股权计划于2023年4月28日获公司采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