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天账期承诺

搜索文档
追踪18家上市车企:60天账期承诺是否达成?
虎嗅· 2025-09-11 11:34
行业反内卷承诺与执行情况 - 上半年汽车行业推动反内卷 17家车企联合承诺将供应商账期压缩至60天以内[1] 应付账款及票据总体变化 - 18家上市车企上半年应付账款及票据总额10209.03亿元 较去年末减少629.34亿元[2] -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均值192.46天 较去年末增加6.17天 呈现总额下降但账期拉长的背离态势[2] - 14家车企应付账款规模下降 长安汽车减少240.85亿元(-30.62%) 北汽蓝谷减少39.35亿元(-25.10%) 广汽集团减少52.93亿元(-14.91%)[4][6] - 4家车企应付账款增加 小鹏汽车增加76.07亿元(+32.96%) 零跑汽车增加44.25亿元(+23.41%)[7] 企业应付账款排名 - 比亚迪应付账款2366.86亿元居首 上汽集团2305.53亿元次之 吉利汽车1050.61亿元第三[3] - 众泰汽车账期329.91天最长 赛力斯266.3天次之 海马汽车250.1天第三[10] 账期变化情况 - 仅6家企业账期改善 小鹏汽车账期缩短62.75天至170天 众泰汽车缩短59.56天 海马汽车缩短20.31天[9][10] - 11家企业账期延长 赛力斯增加100.75天至266.3天 理想汽车增加42.75天至208.11天 江淮汽车增加27.48天至217.96天[11][10] 现金流与偿付能力 - 仅江铃汽车和海马汽车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可完全覆盖应付账款[19] - 考虑短期理财后 零跑汽车 小鹏汽车 理想汽车的现金储备可覆盖应付账款[19] - 比亚迪 吉利汽车 蔚来等公司现金储备低于应付账款 短期偿付能力承压[20] - 理想汽车二季度经营现金净流出30亿元 自由现金流-38亿元 同比恶化超一倍[14] 企业执行进展 - 小鹏汽车7月启动账期调整工作 要求付款账期缩短至60天内[10] - 理想汽车7月中旬完成所有直采供应商账期调整 合同账期改为60天[16] - 一汽集团 广汽集团 赛力斯三家车企已实现60天内支付账款[16]
60天账期承诺是否达成?追踪18家上市车企应付账款状况:总额降,账期拉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10:17
行业应付账款及票据总体情况 - 18家上市车企上半年应付账款及票据总额10209.03亿元 较去年末减少629.34亿元 [1] -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均值192.46天 较去年末增加6.17天 呈现总额下降但账期拉长态势 [1] - 比亚迪、上汽集团、吉利汽车位列应付款规模前三 分别达2366.86亿元、2305.53亿元和1050.61亿元 [1] 车企应付账款规模变化 - 14家车企应付账款规模较去年末下降 长安汽车减少240.85亿元居首 上汽集团减少105.91亿元 吉利汽车减少81.24亿元 [2] - 长安汽车、北汽蓝谷、广汽集团位列应付账款降幅前三 [2] - 小鹏汽车应付账款增加76.07亿元 增幅32.96% 零跑汽车增加44.25亿元 增幅23.41% [4]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表现 - 仅6家企业周转天数较去年末改善 小鹏汽车缩短63天至170天 成为改善幅度最大企业 [5] - 赛力斯周转天数增加100.75天至266.3天 比亚迪增加14.89天至142.12天 理想汽车增加42.75天至208.11天 [6][8] - 众泰汽车周转天数达329.91天 为行业最高水平 [6] 现金流与偿付能力分析 - 理想汽车二季度经营现金净流出30亿元 自由现金流-38亿元 同比恶化超一倍 [9] - 仅江铃汽车、海马汽车账面现金可完全覆盖应付账款 金额分别为118.81亿元和16.75亿元 [12][13] - 比亚迪现金储备1117.34亿元 低于应付账款2366.86亿元 吉利汽车现金储备531.92亿元 低于应付账款1050.61亿元 [12][13] 账期调整执行进展 - 小鹏汽车7月启动账期调整 要求供应商付款账期缩短至60天内 [8] - 理想汽车7月中旬完成直采供应商账期调整 合同账期统一为60天 [10] - 一汽集团、广汽集团、赛力斯于8月11日前实现60天内支付账款 [10]
车企账期观察:18家企业半年延长12天、蔚来和理想超200天,长城资金缺口232亿
搜狐财经· 2025-09-03 05:25
行业背景 - 国内主流上市车企2025年中期财报已全部披露 行业价格战频发导致"反内卷"措施升级 包括成本调查 价格监测和60天支付账期承诺等[2] - 17家车企集体承诺将供应商账期压缩至不超过60天 旨在缓解零部件企业现金流压力[2] - 60天账期承诺始于6月10日至11日 而半年报截止时间为6月底 账期变化尚未得到明显体现[7] 账期变化整体情况 - 18家主流乘用车企中账期延长的有12家 缩短的为6家 超六成企业账期增加[4] - 18家车企应付账款及票据周转天数均值为187.97天 较2024年末的175.75天增加12.22天[4] - 账期缩短幅度最大的车企是小鹏汽车 应付账款及票据周转天数减少62.75天至170.04天[5][6] - 账期增加幅度最大的是赛力斯 应付账款及票据周转天数增加100.75天至266.30天[5][6] 账期缩短车企详情 - 小鹏汽车账期缩短62.75天至170.04天[5][6] - 东风股份账期缩短22.42天至198.85天[5][6] - 上汽集团账期缩短6.32天至157.31天[5][6] - 北汽蓝谷账期缩短1.91天至245.84天[5][6] - 海马汽车账期缩短19.31天至251.10天[5][6] - 长安汽车账期缩短11.47天至193.07天 但公司财报指出实际减少50天[6] 账期延长车企详情 - 赛力斯账期增加100.75天至266.30天 成为账期最长车企[5][6] - 一汽解放账期增加48.40天至247.98天[5][6] - 理想汽车账期增加42.75天至208.11天[5][6] - 江淮汽车账期增加27.48天至217.96天[5][6] - 广汽集团账期增加24.98天至137.85天[5][6] - 蔚来汽车账期增加22.76天至220.40天[5][6] - 长城汽车账期增加18.80天至182.55天[3][6] - 北京汽车账期增加17.71天至106.43天[5][6] - 比亚迪账期增加14.89天至142.12天[3][6] - 江铃汽车账期增加11.06天至117.79天[5][6] - 零跑汽车账期增加6.91天至182.52天[5][6] - 吉利汽车账期增加7.51天至137.18天[3][6] 承诺执行情况 - 一汽集团 广汽集团 赛力斯已实现60天内支付承诺[8] - 比亚迪在财报中提及进一步优化账期管理 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周转天数处于行业较低水平且同比进一步下降[8] 现金流状况 - 18家车企中仅江铃汽车和海马汽车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能覆盖应付账款与票据[10] - 理想汽车二季度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0亿元 较去年同期的4.3亿元大幅增加[9] - 理想汽车自由现金流为-38亿元 同比恶化超一倍[9] - 长安汽车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为-86亿元 去年同期为34亿元正流入[9] - 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计算 比亚迪资金缺口达1249.51亿元 上汽集团缺口484.99亿元 吉利汽车缺口518.69亿元[10] 现金储备覆盖度 - 理想汽车现金储备1069亿元 较应付账款及票据499.67亿元富余569.33亿元[11] - 小鹏汽车现金储备475.7亿元 较应付账款及票据306.87亿元富余168.83亿元[11] - 零跑汽车现金储备295.8亿元 较应付账款及票据233.28亿元富余62.52亿元[11] - 比亚迪现金储备1561亿元 较应付账款及票据2366.86亿元缺口805.86亿元[11] - 吉利汽车现金储备588亿元 较应付账款及票据1050.61亿元缺口462.61亿元[11] - 长城汽车现金储备501亿元 较应付账款及票据732.85亿元缺口231.85亿元[11] - 蔚来汽车现金储备272亿元 较应付账款及票据349.51亿元缺口77.51亿元[11] 支付压力分析 - 车企应付账款及票据普遍集中于3个月内支付[12] - 吉利汽车60天内贸易应付款为674.49亿元 61-90天内应付款项为63.21亿元[12] - 未盈利造车新势力面临较大资金压力[12]
60天账期到了,仍有供应商没能拿到钱
虎嗅APP· 2025-08-18 00:00
核心观点 - 中国汽车产业供应商面临普遍账期拖延问题,尽管政策要求60天账期,但实际执行效果有限[4][7][9] - 行业存在"人情社会"特征,供应商更倾向通过维护关系而非法律途径解决回款问题[8] - 账期拖延现象在二级/三级供应商中更为严重,部分车企通过变相手段延长实际付款周期[15][18][20] 行业现状 账期承诺执行情况 - 6月10日约20家车企承诺将供应商账期压缩至60天以内,但部分未兑现承诺[11] - 传统主机厂(如上汽、一汽、长城)付款效率优于新能源车企,后者仍存在承兑支付情况[12][13] - 二级供应商普遍面临3-6个月账期,部分合同采用"3+6"模式(3个月账期+6个月承兑)[15] - 小金额货款(约5万元/月)支付较及时,大额货款通常按60%-80%比例分期支付[16] 变相延长账期手段 - 车企采用"接收但不确认"方式,以货物装车作为账期起点而非交付时间[18] - 普遍存在寄售模式,货物入库后需等待出库记录才能开票,平均库存时间约2个月[18] - 车型生产计划变更(如理想MEGA遇冷)会进一步延长上游供应商回款周期[19] 财务数据 - 2023年Q1主要车企应付账款及票据规模:理想/蔚来/长城/长安为300-700亿元,比亚迪达2500亿元[20] - 承兑汇票仍广泛使用,违反《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相关规定[14][15] 供应商分层 优势供应商 - 合资/外资车企(如上汽通用)平均付款周期40-60天,视供应商为合作伙伴[27] - 具有细分领域垄断地位的供应商(如海拉)拥有议价权,可采取停供等强硬措施[27] 弱势供应商 - 中小供应商为保订单被迫接受不利条款,"业务比利润重要"成为普遍心态[28][32] - 实体制造供应商因用工成本压力更依赖持续订单,难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32] 政策与执行 - 工信部7月9日开通线上投诉窗口,但供应商实际使用率极低[29][32] - 行业存在四类典型违规行为:超期付款、变相延长账期、强制承兑、执行不力[33]
“60天账期”承诺满两个月 部分上市车企带头“真付快付”
上海证券报· 2025-08-13 17:49
车企支付账期承诺落实进展 - 17家国内车企于6月10日至11日公开承诺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60天,截至8月13日部分企业如广汽集团、赛力斯、小鹏汽车已积极构建全流程管控体系以落实承诺 [1] - 供应商反馈分化:福耀集团等企业表示60天账期显著缓解现金流压力并提升供应链稳定性,但部分供应商反映实际回款未改善,部分车企回款周期仍达90-120天 [1][5][6] - 行业专家指出实现60天账期需车企调整现金流管理、减少非必要支出,并可能依赖外部金融支持以填补资金缺口 [6] 车企具体执行措施 广汽集团 - 建立覆盖"订单下发—验收入库—对账结算—货款支付"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体系,支付期限以货物入库为起算时间,系统自动提醒发票开具延迟 [2] - 坚持现金支付为主,与供应商关系从交易型升级为"技术共研、市场共进"的战略合作 [2] 赛力斯 - 合同标准账期统一设定为60天,推行数字化平台实现订单进度、付款节点全流程透明化 [3] - 首创"厂中厂"模式:将供应商产线嵌入超级工厂,缩短零部件运输距离至数百米,降低库存和结算周期,宁德时代CTP电池生产线已通过该模式投产 [3][4] 小鹏汽车 - 修订支付制度并与供应商启动补充协议签署,流程处于签字盖章阶段 [4] 供应商受益案例 - 福耀集团获得广汽集团60天内100%现金支付,资金回笼可控性提升,助力其将资金投入汽车玻璃轻量化、智能化研发 [5] 行业挑战与变通手段 - 部分车企通过延迟开票、推迟结算环节或财报披露节奏变相延长账期,实际支付周期远超承诺 [6]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建议新订单严格执行60天账期,老订单可逐步调整,需合同约束保障透明度 [6]
时报观察 让车企六十天账期承诺实打实兑现
证券时报· 2025-07-14 18:30
车企供应商账期改革 - 小鹏等车企启动与供应商签署协议,推动"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承诺落地,标志着行业"反内卷"关键进展 [1] - 原材料类供应商较快受益于账期缩短,但设备制造、基建工程等部分供应商仍面临较长回款周期问题 [1] - 存在"隐形账期"风险:部分企业通过拖延验收、增设关联公司等手段维持实际资金占用,导致上游资金依然滞留 [1] 账期改革执行挑战 - 车企顾虑率先彻底履约可能导致资金成本增加、周转压力加剧,在市场竞争白热化阶段形成竞争劣势 [1] - 资金储备薄弱、盈利能力差的车企面临更严峻挑战,难以承担账期缩短带来的财务压力 [1] 账期改革深化方向 - 需多方合力推动车企切实履约,盘活产业链沉淀资金池 [2] - 应建立缓冲机制缓解账期压力,避免全链条零和博弈 [2] - 缩短账期本质是提升全链效率、构建持久竞争力的共赢举措,健康互信的供应链生态是抵御行业周期的基石 [2]
汽车早报|广汽预计上半年由盈转亏 特斯拉正式进军印度市场
新浪财经· 2025-07-12 00:36
中国汽车行业动态 - 中汽协推动企业出海过程中尊重当地文化和法律 严格防止"内卷外溢" 反内卷治理工作持续深入[1] - 广汽集团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18 2亿元-26亿元 上年同期盈利15 16亿元 新能源车型销量未达目标 主力车型受价格战影响收益下滑[1] - 小鹏汽车兑现60天账期承诺 向供应商发布书面通知调整付款周期 成为行业首批执行该承诺的车企[1] 大众汽车在华业务 - 德国媒体报道大众计划年底关闭南京工厂 上汽大众回应称工厂生产销售正常运转 否认关停消息[2] - 大众暂停向美国交付一款电动车 官方称因座椅宽度问题 内部人士透露主因是美国对欧关税提升至27 5%[5] - 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导致德国汽车制造商今年损失超110亿欧元 大众是受影响企业之一[5] 印度汽车市场进展 - 特斯拉印度首家体验中心7月15日在孟买开业 展示Model 3/Y等车型 标志正式进入印度市场[3] - 梅赛德斯-奔驰印度4-6月零售销量4238辆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10% S级/迈巴赫/AMG系列推动高端车型增长20%[4] - 奔驰印度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157% 目前占总销量8%[4]
车企60天账期承诺:从170天到60天的资金大考
环球网· 2025-06-12 03:04
车企账期调整 - 17家头部车企宣布将供应商账期统一至60天内 引发行业资金压力关注 [1] - 当前12家车企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170天 远超60天承诺 其中北汽蓝谷248天 小鹏汽车233天 长安汽车超200天 蔚小理均超160天 广汽集团108天为最低 [1] - 比亚迪 上汽集团 吉利控股应付账款规模最大 分别为2440亿元 2411亿元 1824亿元 12家车企应付账款总规模超1.1万亿元 [1] 应付账款财务影响 - 12家车企应付账款占营收比例平均超40% 其中奇瑞 长安 赛力斯 蔚来 北汽蓝谷达50%左右 仅广汽集团低于30% [1] - 车企通过延长账期改善经营性现金流 相当于获得无息融资 但将资金风险转嫁给供应商 [2] - 部分车企要求钢铁供应商降价超10% 叠加延迟付款 导致钢厂资金压力倍增 汽车板业务已无毛利 [2] 行业资金链挑战 - 60天账期承诺将加大车企现金流压力 对比亚迪 吉利等资金充裕车企影响可控 但对融资难车企构成严峻挑战 [4] - 新能源领域高投入导致负债率攀升 赛力斯连续多年亏损后2024年才盈利 蔚来仍处烧钱阶段 依赖外部融资 [5] - 车企需平衡供应链稳定与资金管理 行业扩张期叠加账期缩短形成双重资金考验 [5]
“60天账期承诺”可操作空间大?车企如何履约→
第一财经· 2025-06-12 01:55
行业动态 - 17家头部自主品牌车企公开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缩短至60天内 [1] - 上汽集团和北汽集团明确表示不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等增加供应商资金压力的结算方式 [3] - 行业普遍存在通过延长验收时间、使用非现金支付方式变相拖延账期的现象 [1][3] 供应商痛点 - 实际账期计算存在操作空间 车企可能从开票日而非交货日开始计算60天 导致实际回款周期延长 [1] - 供应商需额外支付费用加速验收流程 或被迫接受承兑汇票 导致现金流压力加剧 [1] - 近三年汽车价格战导致整车厂普遍要求上游降价并延长账期 供应链矛盾突出 [1] 车企财务策略 - 延长账期被视作"免息贷款" 车企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转移财务成本至供应商 [2] - 比亚迪高管透露行业存在超过200天账期的案例 表明当前60天承诺仍优于行业极端情况 [2] - 付款流程缺乏透明度 多数车企未公布60天账期的具体实施细则 [3] 执行挑战 - 行业需规范交付-验收-开票-支付全流程时间节点 否则60天承诺可能流于形式 [2] - 仅2/17家车企明确结算方式 显示行业整体缺乏统一标准 [3] - 付款环节存在权力寻租风险 可能滋生腐败问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