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吉利汽车(00175)
icon
搜索文档
面壁智能汽车业务线首秀:端侧VLA在吉利智能座舱量产部署
新浪财经· 2025-09-24 09:49
公司业务进展 - 面壁智能汽车业务线成立后首个成果落地 与吉利中央研究院联合开发端侧VLA多模态大模型(0.9B)[1] - 模型在吉利银河M9智能座舱平台实现量产部署 提升座舱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1] - 模型具备舱内外环境多模态感知融合能力 实现智能雾灯和自适应车窗等功能[1] - 数据处理无需网络传输和远程服务器响应 本地存储降低用户信息泄露风险[1] 战略发展 - 公司于今年7月三周年之际进行组织升级 新成立汽车业务线[1] - 战略目标为实现压强式突破 将MiniCPM面壁小钢炮端侧模型应用于更多汽车[1] - 公司致力于推进新一代人机交互变革[1] 行业合作 - 与吉利中央研究院建立联合开发合作关系[1] - 合作成果已在吉利银河M9车型实现商业化应用[1]
吉利中国星全新东方曜系列正式上市
环球网· 2025-09-24 09:46
产品发布与定位 - 吉利中国星全新东方曜系列于2025年9月23日正式上市 官方指导价9.87万至17.97万元 [1] - 星瑞全新东方曜提供2.0TD+8AT与1.5TD+7DCT两种动力组合共六个版本 星越L全新东方曜推出三款2.0TD+8AT车型 [1] - 自2023年起与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合作开展"文旅中国探索计划" 成为中国文旅探索指定用车 [1] 设计与舒适性配置 - 外观融入东方美学元素 推出月牙青 莫高蓝 丹青三款专属车色 [2] - 内饰采用鹿跃星辰3D镭雕 月泉玉樽水晶挡把 琉璃溢彩256色氛围灯 鸣沙流金环保麂皮等传统元素 [2] - 星越L主驾配备多模式多强度座椅按摩 可调节腿托 接近零重力坐姿 后排靠背支持30°-40°电动无级调节 [2] - 搭载Flyme Sound 16扬无界之声系统 12通道精准布局 含主驾头枕声场 [2] - 配备麂皮内饰 车载香氛 50W无线快充等舒适配置 [2] 安全性能 - 基于四大安全开发理念(生命 健康 财产 隐私)构建九大安全系统 [4] - 被动安全采用航天级7系铝合金防撞梁+超长吸能盒 笼式车身 高强度钢占比超70% 热成型钢比例超19% 其中1500Mpa高强度热成型钢占比超19% [4] - 星越L搭载远端安全气囊 有效隔绝侧面碰撞时乘员间二次撞击 [4] - AEB系统支持120km/h主动刹停 后续OTA将升级AES自动紧急避让功能 [4] 动力与驾控性能 - 搭载2.0TD高功率大涡轮发动机和爱信8AT黄金动力总成 最大功率200kW 峰值扭矩400N·m 零百加速6.5秒 性能提升14% [5] - 基于CMA线控底盘打造 配备四轮独立悬架 运动负外倾角设计及大直径防倾稳定杆 [5] - 星越L搭载博格华纳第六代电液式四驱系统 提升湿滑路面及复杂路况通过性 [5] - AI数字底盘与CCD可变阻尼悬架深度融合 实现毫秒级动态响应 [2] 智能科技架构 - 搭载GEEA 3.0电子电气架构 采用硬件 系统 生态 AI四位一体融合设计 [6] - 配备中央计算平台 千兆级以太网 支持全域无感FOTA [6] - 引入星睿AI大模型 包括AI云动力模型 AI Drive数字调校技术 AI智慧云诊断系统(24小时在线守护 3分钟快速响应 300项实时监测) [6] 智能座舱系统 - 搭载Flyme Auto系统 基于7nm高通8155芯片 [8] - 配备25.6英寸全彩HUD抬头显示 双14.6英寸窄边框高清大屏 支持四屏联动 [8] - 支持Alive Design极简交互 全面屏手势 一语即达功能 [8] - 兼容Flyme Link Hicar Carlink Carplay等主流互联协议 [8] - 全系标配深度融合DeepSeek大模型的AI语音系统 [8] 智能驾驶系统 - 搭载千里浩瀚H3辅助驾驶系统 配备11个高清摄像头 3个毫米波雷达 12个超声波雷达 [9] - 采用128TOPS高算力芯片与高精度感知硬件 支持视觉无图方案 HNOA高速领航辅助驾驶 [9] - 支持语音变道功能 APA智能泊车与RPA遥控泊车系统 [9] - 拥有34项智能驾驶辅助功能 包括AES自动紧急避让和120km/h高速刹停AEB系统 [9] 市场表现与行业地位 - 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车总销量突破140万辆 全品类市场占有率达10.4% [9] - 中国星系列(含星瑞 星越L 博越 帝豪 缤越等)稳居中国品牌燃油车销量前列 [9]
中国星全新东方曜系列9.87万元起售,吉利以文化自信定义中国燃油车标杆
新浪财经· 2025-09-24 09:38
产品发布与定位 - 公司推出中国星全新东方曜系列车型 官方指导价9 87万至17 97万元[1] - 新车以设计 智能科技 极致驾控 越享舒适 中国式安全重新定义中国燃油车价值标准[1] 设计理念与文化融合 - 全新东方曜系列从敦煌丝路美学汲取灵感 推出月牙青 莫高蓝 丹青三款专属车色[3] - 内饰融合鹿跃星辰3D镭雕 月泉玉樽水晶挡把 琉璃溢彩256色氛围灯等敦煌传统元素[3] - 公司通过文旅中国探索计划持续助力中国文化之旅 中国星双旗舰车型为指定用车[3] 智能科技配置 - 搭载GEEA 3 0电子电气架构实现硬件 系统 生态 AI四位一体融合设计[5] - 智能座舱采用Flyme Auto系统(用户量破百万)及7nm高通8155芯片 支持25 6英寸HUD与双14 6英寸大屏四屏联动[5] - 智能驾驶配备千里浩瀚H3辅助系统 含11摄像头/3毫米波雷达/12超声波雷达 算力达128TOPS 支持34项驾驶辅助功能[5] 性能与舒适性 - 搭载2 0TD高功率发动机+爱信8AT动力总成 最大功率200kW 峰值扭矩400N·m 零百加速6 5秒 性能提升14%[6] - 配备主驾座椅按摩 女王副驾零重力坐姿 后排30°-40°电动靠背调节功能[6] - 通过AI数字底盘与CCD可变阻尼悬架实现毫秒级动态响应[6] 市场表现与战略 - 公司上半年总销量突破140万辆 全品类市占率10 4%[8] - 中国星系列燃油车逆势同比增长21% 稳居中国品牌燃油车销量榜首[8] - 中国星星系累计销量超162万辆 为10-20万元市场最快突破百万销量的中国高端燃油车型系列[8] - 公司坚持双线并进战略 在重仓新能源同时持续加码燃油车研发[6]
B级车最低降到8万元区间
格隆汇APP· 2025-09-24 09:34
行业价格竞争态势 - B级轿车市场价格竞争加剧 自主品牌进入8万元价格区间 此前该价格水平难以想象 [1] - 荣威M7 DMH以8.58万至10.28万元限时价进入市场 定位中大型轿车尺寸 直接冲击10万元级插混轿车细分市场 [1] - 比亚迪秦L与银河A7等竞品终端起售价同样聚焦8万元价格带 形成多品牌竞争格局 [1] 市场格局演变 - B级车市场容量大且利润高 长期由合资品牌主导 [1] - 合资品牌推出插混车型如雅阁e:PHEV和帕萨特PHEV 价格仍集中在20万元区间 [1] - 合资品牌插混车型月销量表现疲软 两款主力车型月销仅维持三位数水平 [1] 品牌竞争力变化 - 日系等合资品牌在高端轿车市场出现萎缩态势 [1] - 自主品牌在B级轿车市场快速崛起 形成对合资品牌的替代效应 [1] - 插电混动技术成为自主品牌突破B级车市场的重要技术路径 [1]
我国成功发射吉利星座06组卫星和北大时空星01试验星
贝壳财经· 2025-09-24 09:22
发射任务完成情况 -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日照附近海域使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吉利星座06组卫星 [1] -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且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1] - 任务同时搭载发射北大时空星01试验星 [1] 参与主体与发射载体 - 发射运载工具为捷龙三号火箭 [1] - 卫星发射主体为吉利星座06组 [1] - 试验星由北京大学参与研制(北大时空星01试验星) [1] 发射地点与性质 - 发射地点位于山东日照附近海域 [1] - 本次发射属于海上发射任务 [1] -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组织实施本次发射 [1]
出海,更要“反内卷”
高工锂电· 2025-09-24 09:06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锂电行业凭借电动汽车和储能两大应用的强劲需求正加速全球化 但国内价格战有向海外蔓延趋势 可能重蹈历史上摩托车行业因恶性竞争失去海外市场的覆辙 [1][2][4] - 国家层面自2024年起构建反内卷政策体系 通过宏观调控和法律手段规范行业竞争秩序 市场已出现积极信号 产业链利润分配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5][6][7][8] - 行业需要从价格竞争转向品质与技术输出 通过全产业链良性协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让中国锂电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成为引领者 [9][10] 锂电行业出口表现 - 2025年1-8月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量达30.03亿个 同比增长18.66% 出口额482.96亿美元 同比增长25.79% [1] 价格战现状与历史教训 - 新能源汽车领域出现四万余元起售车型 储能系统价格三年降幅超80% 某集采项目中标价低于0.4元/Wh 远低于合理成本区间 [2] -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摩托车行业在东南亚从3000元压价至1500元 导致品质失控引发多国抵制 最终失去海外市场 [2][3][4] - 当前低价竞争导致上游材料企业利润被挤压 中游制造企业压缩研发投入 下游产品陷入品质缩水怪圈 [4] 反内卷政策体系 - 2024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和经济工作会议规范行业竞争秩序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5] - 八部门联合管控盲目投资 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低于成本价销售 [5] - 政策体现宏观调控优势 既避免一刀切又能在关键节点及时刹车 [5] 市场积极信号 - 某新能源车厂下调年度销售目标 行业开始转向品质优先发展路径 [6] - 六氟磷酸锂进入涨价通道 隔膜价格出现反弹迹象 产业链利润分配回归合理区间 [7][8] 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 17家车企包括一汽、比亚迪、蔚来等发布声明 落实供应商账款支付倡议 构建协作共赢生态 [9] - 出海需要技术与品质输出 新能源汽车通过智能化和续航突破打造高端口碑 储能产品通过安全性和效率提升建立技术壁垒 [10] - 上游企业需资金投入研发 中游企业需合理制造利润 下游企业需保障产品品质 实现行业可持续增长 [10]
吉利汽车:公司、吉利控股、远程商用车与山东吉利新能源订立整车及整车成套件合作制造采购协议
新浪财经· 2025-09-24 09:04
核心交易安排 - 吉利汽车与吉利控股、远程商用车及山东吉利新能源签订为期三年的整车及整车成套件合作制造采购协议 有效期自完成日期起至2027年12月31日止 [1] - 新协议将取代现有整车及整车成套件合作制造采购协议 交易背景为吉利及领克品牌新车型推出及公司产能不足 [1] - 协议约定向远程商用车集团、山东吉利新能源集团及吉利控股集团采购主要用于吉利、极氪及领克品牌汽车的整车及整车成套件 这些实体被指定为生产合作伙伴 [1] 财务承诺规模 - 2025年度采购金额上限约为人民币753.195亿元 [1] - 2026年度采购金额上限大幅提升至人民币1313.969亿元 较前一年增长74.5% [1] - 2027年度采购金额进一步增至人民币1671.203亿元 三年累计采购总额超3738亿元 [1]
吉利汽车(00175) - 非豁免持续关连交易
2025-09-24 08:30
股权结构 - 吉利控股持有公司约39%股份[8][62] - 李先生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约41.20%[44][71] - 公司拥有极氪约62.8%的权益(按悉数摊薄基准)[10][61][64] 交易协议 - 整车及整车成套件合作制造采购协议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未来三年购买上限分别约为753.195亿元、1313.969亿元、1671.203亿元[4][5][21] - 研发服务及技术许可协议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未来三年应收费用上限分别约为108.733亿元、124.669亿元、135.437亿元,应付费用上限分别约为60.122亿元、49.045亿元、53.475亿元[6][7][35] 过往交易数据 - 2024年向吉利控股集团购买整车及整车成套件过往交易金额为47993.7百万元,2025年截至8月31日为34417.4百万元[18] - 2024年已公布年度上限为70380.0百万元,使用率为68.2%;2025年已公布年度上限为116082.7百万元,截至8月31日使用率为29.6%[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研发服务应收服务及许可费为8844.2百万元,应付为1843.0百万元[31] - 截至2025年8月31日止八个月研发服务应收服务及许可费为4479.5百万元,应付为1406.0百万元[3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研发服务应收年度上限使用率为70.2%,应付为97.4%[31] - 截至2025年8月31日止八个月研发服务应收年度上限使用率为45.5%,应付为58.3%[31] 未来展望 - 2025年下半年因推出新车型,预计整车及整车成套件年度上限使用率会上升[18] - 截至2026年12月31日止年度,应付关联方研发服务供应商服务及许可费建议年度上限减少[36] 其他要点 - 载有非豁免持续关连交易详情等资料的通函及股东特别大会通告将于2025年10月31日或之前寄发予股东[12][66] - 整车及整车成套件按实际生产成本加议定利润率的成本加成基准定价[16] - 研发服务及技术许可协议定价按可资比较市价比或成本加成基准,技术许可费按每辆汽车收入百分比计算[29] - 公司将监控成本开支确保购买价遵循定价政策,每年或更频繁审阅利润率[24] - 公司附属公司每月记录持续关连交易金额并汇报,财务经理每月编制交易金额统计资料及计算年度上限使用率[24] - 若某月交易量大幅增加或年度上限使用率为相当大部分,公司将限制购买数量或修订年度上限[25] - 集团将实施措施确保研发服务及技术许可协议年度交易金额不超建议年度上限[41] - 集团具备充分内部控制措施确保不超出研发服务及技术许可协议建议年度上限[42]
11年研发投入2500亿 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造车是一场马拉松长跑
中国经营报· 2025-09-24 07:51
产品定位与定价策略 - 公司推出银河M9大六座SUV 限时售价17.38万至23.88万元 将主流大六座SUV定价拉至新低[2] - 产品定位20万元级别家庭用户市场 较40-50万元竞品价格低一倍[2][3] - 品牌差异化定位"高质优价" 通过技术体系能力实现成本控制[5] 产品性能与配置 - 车身长度5.2米 空间得房率达88.3% 三排座椅支持150°自由调节[3][4] - 搭载雷神EM-P AI电混系统 CLTC工况最低馈电油耗4.8L/100km 两驱版最长综合续航1500km[3] - 配备千里浩瀚辅助驾驶H5方案 含11颗高清摄像头/3颗毫米波雷达/1颗激光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 支持城市无图NOA[3] - 零百加速4.5秒[4] 市场表现与销售数据 - 银河M9上市24小时大定订单突破23000辆[2] - 吉利银河品牌8月销量11.07万辆 同比增长173% 1-8月累计销量75.41万辆 同比增长222%[4] - 吉利汽车8月总销量25.02万辆 同比增长38% 1-8月累计销量189.71万辆 同比增长47%[6] 研发投入与技术平台 - 2021-2025年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 近11年总研发投入超2500亿元[2] - 基于GEA Evo原生新能源架构打造 核心技术包括神盾金砖电池/雷神AI电混/11合1智能电驱/Flyme Auto智能座舱[3][5] - 多平台协同:极氪9X采用浩瀚S超级电混架构 领克900基于SPA-Evo架构[6] 品牌战略与产品规划 - 三大品牌定位清晰:极氪定位豪华/领克定位高端/银河定位主流[6] - 将推出星耀6/第五代帝豪等多款新车 极氪9X计划9月底上市[6] - 公司已将全年销量目标从271万辆上调至300万辆[6]
中金:中国汽车已完成出口扩张 关注车企及零部件出海机遇
智通财经· 2025-09-24 06:52
中国汽车行业格局重构 - 全球汽车正处于格局重构阶段 中国自主品牌车企2030年有望实现全球近3000万辆产量规模 并培育数家年产500万辆以上的车企 [1][2] - 2025年中国汽车已完成出口扩张 即将迎来出海加速 [1] - 中国汽车电动智能变革基本完成 2025年中国汽车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 自主品牌实现本土新能源市场份额领先 新能源上险口径8M25达89% [2] 新能源技术发展与市场渗透 - 全球消费者对电动智能技术认知已建立 欧美日车企加速产品投放 2027年前迎来新能源车型大放量 [1][2] - 非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将从拖累转向加速 需求和供给双重拉动 渗透率快速向上 [1][2] - 基于2012年发端的电动智能变革 非中国市场新能源渗透率低基数 未来放量速度及高度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机遇 [2] 投资机遇与标的推荐 - 关注中国自主车企的出海扩张机遇 欧美日车企加速新能源转型拉动的中国供应链机遇 [1] - 推荐规模已成 领先布局出海的中国自主车企 包括比亚迪 零跑汽车 长城汽车 吉利汽车 小鹏汽车 [3] - 推荐深耕全球 技术领先的国际化零部件白马 包括敏实集团 福耀玻璃 三花智控 常熟汽饰 科博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