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网络乱象

搜索文档
专项整治破局汽车网络乱象 靠炒流量抢市场行不通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3:29
每经评论员 范文清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 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这一举措犹如一记重 拳,直击当前汽车行业网络乱象的要害,对规范市场秩序、护航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汽车行业网络乱象正深度侵蚀产业发展根基。具体来看,部分车企将本应用于技术研发的预算, 转向"水军公关"领域,通过"把概念性技术包装成量产功能""将特定场景效果夸大成全场景适用"等话术 误导消费者,这种不正当竞争手段迫使同行陷入"不参与就吃亏"的恶性循环。一些测评机构背离专业初 心,将本该为消费决策提供参考的测评服务,异化为牟利工具,失去了客观公正的核心价值。更有公关 公司批量制造"黑料",借助水军矩阵扩散虚假负面信息,硬生生将汽车行业的竞争从比拼实力的"技术 赛道",拖入了恶意抹黑的"舆论泥沼"。 这些网络乱象直接催生两大恶果:一方面,消费者在海量虚假信息中难以辨别产品真伪,购车决策被严 重干扰,合法权益受损;另一方面,企业研发投入被大幅挤压,本该用于电池安全升级、智能驾驶技术 突破的资金,被迫投入无意义的舆论攻防战 ...
六部门联手整治汽车行业“黑公关”乱象
齐鲁晚报· 2025-09-11 09:47
专项整治行动背景 - 六部门联合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旨在打击黑公关 黑嘴 口水战等乱象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 [1] 行业乱象表现 - 车企间存在恶意诋毁攻击和夸大虚假宣传行为 奇瑞高管5月在某车主群称竞品吉利银河星耀8为"烂车"引发舆论关注 后经双方高层沟通后妥善处理 [1][2] - 多家车企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比亚迪对部分自媒体及MCN机构提起诉讼要求公开道歉并索赔300万元 江淮汽车针对猎狐网等网络账号传播不实信息依法开展维权 [2] - 非法牟利手段包括制作虚假图片视频捏造故事 恶意解读销量波动 攻击企业经营发展战略 以商养测 以测养商等虚假测评方式获取商业利益 甚至勒索保护费 [3] - 利用主板机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制造新型网络水军 产出虚假内容规避平台监测 今年2月12日闫某某通过AI洗稿炮制自动驾驶事故谣言被刑事拘留 [3][4] - 部分车企对汽车性能 动力电池质量 销售状况作虚假宣传 操纵评测账号捏造数据 选择性披露销售数据 巧立名目发布销量榜单 [4][5] 整治措施与影响 - 通过组织企业自查 畅通举报渠道 深入分析研判等方式强化处置力度 建立快速处置渠道 关闭并曝光参与乱象的媒体账号 深挖背后公关公司及购买服务的车企 [5] - 乱象污染网络舆论环境 阻碍行业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误导消费者购买决策 侵害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降低行业整体信任度 [6] - 专项整治是对无序竞争的重要纠偏 旨在维护行业健康生态和消费者根本利益 规范车企营销行为 逐步形成舆论鉴别体系 增强消费者与车企互信 [6]
为期3个月,六部门联手整治汽车行业“黑公关”“口水战”乱象
北京商报· 2025-09-10 14:05
专项整治行动背景 - 六部门联合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旨在打击黑公关 黑嘴 口水战等乱象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行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央社会工作部 中央网信办 国家发展改革委 公安部 市场监管总局共同推动 [1] 行业乱象具体表现 - 车企间存在恶意诋毁攻击 夸大虚假宣传 口水战等行为 如前奇瑞高管公开贬低竞品吉利车型为"烂车"引发舆论关注 [2] - 部分自媒体及MCN机构通过制作虚假图片视频 捏造故事 炒作负面话题等方式非法牟利 如比亚迪就恶意抹黑行为提起诉讼并索赔300万元 [3] - 利用AI洗稿技术炮制网络谣言 如闫某某通过生成虚假自动驾驶事故判决书吸引流量 已被刑事拘留 [6] - 存在以商养测 以测养商等虚假测评模式 以及通过发布虚假信息胁迫企业支付"保护费"的行为 [5] 乱象产生的负面影响 - 污染网络舆论环境 使行业交流偏离产品技术竞争轨道 阻碍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1][7] - 误导消费者购买决策 侵害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降低对整个行业的信任度 [7] - 加剧行业不正当竞争 导致品牌口碑下滑 部分车企借助舆论谋取竞争优势 [8] 整治措施与预期效果 - 通过组织企业自查 畅通举报渠道 建立快速处置机制 依法关闭违规账号并曝光相关公关公司 [7] - 深挖网络乱象背后的代理团队及购买服务的汽车企业 依法打击惩治 [7] - 专项行动将规范车企竞争行为 形成舆论鉴别体系 增加消费者获取真实信息渠道 [8] - 增强消费者与车企互信 维护行业健康生态和消费者根本利益 [1][8]
六部门出手!3个月整治汽车网络乱象,AI水军、虚假测评是重点
国际金融报· 2025-09-10 11:42
专项整治行动背景与目标 - 六部门联合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旨在提升涉汽车企业网络乱象处置质效 督促企业规范营销宣传行为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1] - 行业盈利状况承压 前5个月汽车行业收入41283亿元同比增长7% 利润1781亿元同比下降11.9% 行业利润率4.3%低于下游工业企业5.7%的平均水平 [11] - 行业出现非理性竞争现象 部分车企为控制成本削减研发投入 降低产品质量 并出现虚假宣传和互黑互踩等网络乱象 [11] 重点整治问题分类 - 非法牟利行为包括制作虚假内容恶意解读车企销量波动 利用话语权以商养测获取商业利益 以及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制造新型网络水军 [3] - 夸大和虚假宣传涉及对汽车性能功能质量作虚假宣传 车企操纵账号进行虚假测评 以及借助行业活动炒作话题造成不良影响 [4][5][6] - 恶意诋毁攻击表现为以遏制竞争对手为目的诋毁企业或产品 组织网络水军发布虚假负面信息 以及车企高管利用影响力网上拉踩引战 [7] 整治措施与执行要求 - 通过企业自查 畅通举报渠道和深入分析研判强化处置力度 依法关闭曝光参与网络乱象的媒体账号 并深挖背后公关公司及购买服务的车企 [9] - 网络平台需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水军的甄别管控 健全涉企侵权信息投诉举报功能 防止虚假信息误导公众 [9] - 各地多部门加强协调联动 行业协会引导自律建设 车企需自觉抵制网络乱象 形成合力净化舆论环境 [9] 行业政策监管脉络 - 2月出台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与召回管理通知 要求企业加强能力建设和测试验证 明确系统边界与安全措施 [12] - 3月小米SU7事故引发对智能驾驶的重新审视 强调国内辅助驾驶系统属0-2级人机共驾范畴 驾驶人需承担法律责任 [13] - 7月公安部明确智驾系统均属辅助驾驶阶段 驾驶人为主体责任 将从车企管理 法律配套和宣传提示三方面加强规范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