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股研究社
icon
搜索文档
别人恐惧时它贪婪,黑石如何成为全球资本之王?
美股研究社· 2025-05-16 12:07
黑石集团发展历程 - 1985年由彼得·彼得森与史蒂夫·施瓦茨曼创立,初始资金40万美元,办公室不足30平方米 [4][5] - 采用"黑色"与希腊语"石头"组合命名,区别于华尔街传统命名方式 [5] - 创业初期采取开放式合作策略,强调利益绑定与风险共担,形成核心战略原则 [6] - 1989年以1340万美元收购美国钢铁运输部门,两年后获利48倍,年化回报130% [11] - 2007年IPO募资41.3亿美元,成为当年美股第五大IPO [13] 商业模式演进 - 80年代通过"杠杆收购+困境资产重塑"切入市场,早期聚焦房地产领域 [8][9] - 1991年确立"低买高卖+杠杆放大+主动管理"的经典模式,平均持有期5-7年 [11][17] - 2000年收购世贸中心7号楼抵押贷款,成功拓展债务市场 [12] - 2006年推出对冲基金业务Kailix Advisors,资产管理规模达800亿美元 [12] - 当前采取"2%管理费+20%业绩提成"的私募收费模式 [17] 战略布局与投资重点 - 1988年孵化贝莱德前身"黑石金融管理",1994年以2.4亿美元出售 [15][16] - 2008年以10亿元收购上海Channel1购物中心,开启中国地产投资 [23] - 近十年在华投资超500亿元,覆盖物流地产/写字楼/购物中心 [23] - 计划未来五年在中国数据中心/清洁能源领域投入至少150亿美元 [24] - 近五年斥资700亿美元收购QTS/AirTrunk等数据中心运营商 [25] AI与数字基建战略 - 提出2万亿美元数字基建计划,定位"AI时代输油管道拥有者" [25] - 打造"绿色数据中心闭环",投资风能/太阳能/智能电网 [25] - 在北美建设4100英里输电线路支持数据中心能源供应 [25] - 2025年逆势加速收购亚太数据中心资产 [26] - 计划全球布局超大规模环保数据中心,配套储能技术 [27] 创始人特质与关键决策 - 创始人组合:彼得森(政商人脉)+施瓦茨曼(执行力)形成互补 [4][5] - 施瓦茨曼中文名"苏世民",2013年捐赠1亿美元设立清华奖学金 [20][21] - 公开表态"中国是必须参与的机会",区别于主流华尔街观点 [23] - 坚持"市场总有定价错误"理念,与贝莱德"市场有效假说"形成对比 [17] - 投资哲学体现"别人恐惧时贪婪"的原则 [28]
AI日报丨大幅增持英伟达!花旗、贝莱德、美银等机构最新持仓情况曝光,仍偏爱科技巨头
美股研究社· 2025-05-16 12:07
AI快报 - 百度推出国内首个基于百亿级内容库的深度搜索(DeepSearch),具备类似人类搜索思维,支持免费使用且不限次数,拥有百亿级权威搜索内容库信源 [3] - 英伟达跌超1.3%,AMD跌超1%,因美国官员希望放慢其对中东的AI相关销售 [4] - 阿里巴巴CEO吴泳铭指出AI应用从大中型企业内部系统向用户侧场景渗透,且中小企业开始积极使用AI产品 [4] 机构持仓动态 - 美国银行第一季度持仓总市值达1.24万亿美元,新增634只个股,增持4520只个股,前十大持仓占总市值15.76% [4] - 微软为第一大持仓,约7312.6万股,市值274.5亿美元,持仓数量增加7.42% [4] - 苹果为第二大持仓,约1.22亿股,市值270.9亿美元,持仓数量增加2.67% [5] - 英伟达为第三大持仓,约2.1亿股,市值227.4亿美元,持仓数量增加19.97% [6] - 贝莱德一季度持仓总市值4.76万亿美元,环比下降3.6%,前五大买入标的包括SPDR标普500ETF、伯克希尔哈撒韦-B等 [7] - 花旗第一季度持仓总市值1960亿美元,环比增长16%,纳指100ETF看跌期权持仓数量增长306.29%,英伟达持仓增长48.34% [7] 机构看AI - 中国银河证券建议关注AI赋能下具有价值重塑空间的头部互联网大厂,认为国内AI行业追赶趋势迅猛,头部公司有望实现后发先至 [9] 七巨头日报 - Evercore ISI认为微软对长期投资者具有吸引力,Azure的AI消费已超140亿美元,M365 Copilot运行率近25亿美元,预计Azure未来季度收入增长率保持30%以上 [11][12] - Meta推迟发布新AI模型Behemoth,原计划6月发布现推迟至秋季,该模型旨在为公众提供更精简高效的AI模型 [12][13]
震撼预言!美国需要一场“债市大爆炸”来逼宫
美股研究社· 2025-05-16 12:07
美国财政赤字与债券市场 - 资深市场人士Stephen Jen最初对特朗普政府控制预算赤字持乐观态度,但六个月后因政府财政政策过于宽松而改变观点 [4] - Jen认为美国可能需要类似英国特拉斯政府时期的债券市场危机(收益率飙升150基点)来迫使财政纪律改革 [4] - 特朗普政府当前预算削减力度远不及新一轮减税计划导致的收入损失 [4] 美国赤字现状与政策影响 - 美国赤字占GDP比例连续两年超6%(2024财年6.4% 2023财年6.2%)处于非战争/衰退时期的异常高位 [5] - 减税计划推动10年期美债收益率逼近5% 共和党目标7月初通过法案并由特朗普签署 [5] - 据测算 减税法案将使2034年美国债务增加3.3万亿美元 年度赤字GDP占比突破7% [6] 潜在解决方案与市场压力 - 通过政府效率部改革或可削减5000亿美元支出 关税增收3000亿美元 但仍存在1.2万亿美元赤字缺口 [6] - Jen强调仅靠预警无效 需市场惩罚(如收益率突破5%)才能倒逼政策调整 [4][6]
“美股一年游”的极氪,还能讲出什么故事
美股研究社· 2025-05-16 12:07
核心观点 - 极氪在成立三年后快速IPO,但仅一年后即被吉利汽车以25.66美元/股的价格私有化退市,成为"中国新势力最快退市"案例 [3] - 私有化退市是吉利应对新能源行业激烈竞争的主动调整,旨在整合资源、减少内耗,以"一个吉利"战略重新定位极氪品牌 [14][16] - 极氪退市前面临产品迭代混乱、销量持续下滑等问题,2025年1-3月极氪001交付量分别为4359/3933/2976辆,4月品牌交付量同比降15% [9][10][12] - 私有化代价为22.4亿美元(约162亿人民币),占吉利436亿现金流的37% [8] - 整合后极氪与领克形成"极氪向上(30万+)、领克向宽(20万+)"的差异化定位,2025Q1双品牌毛利率达16.5%,极氪单品牌利润率升至21.2% [16][19] 掉队的必然 - 2024年新能源行业格局剧变:小米SU7凭借生态优势快速上量,问界M9单车型11个月大定破19万,零跑/理想交付量同比显著增长,极氪独立作战模式难以应对 [9][10] - 产品策略失误:2024年3月发布小幅改款的001,8月又推出大幅改动的2025款001/007,引发老用户维权,被批"一年磨三剑" [9] - 资源错配矛盾:极氪占用集团70%资源但销量仅占10%,2025年32万辆目标截至4月仅完成17.22% [12] - 资本市场表现平淡:IPO首日涨34.57%至28.26美元,一年间股价波动于13-33美元,退市前市值约70亿美元 [13] 不那么完美的新故事 - 品牌整合效果初显:2025Q1极氪科技净亏损收窄60%,综合毛利率19.1%创历史新高,预计研发费用率降至6%,物料成本降5-8% [17][19] - 渠道整合痛点:部分省份售后网点稀少,领克与极氪售后体系未完全打通,代理制扩张引发高端用户服务体验担忧 [20] - 未来可能性:极氪或与领克/银河组建新能源集团,不排除再度上市,但需面对20-30万元市场空白和更激烈竞争 [20][21] - 行业竞争关键点:爆款车型、用户服务、成本控制能力成为新势力生存核心要素 [23]
英伟达可以在交易中大获全胜
美股研究社· 2025-05-16 12:07
英伟达与沙特合作 - 公司与沙特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计划向HUMAIN提供首批18 000块GB300 Blackwell芯片 预计部署500MW电力 [1] - 首批芯片价值估计为10亿至13亿美元 若按36块Grace芯片+36块Blackwell芯片组成服务器机架计算 18 000块芯片相当于500个服务器机架 总价值15亿美元 [1] - 全面实施后合作伙伴关系价值可能达到115亿美元 [1] 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变化 - 美国放弃原定5月15日生效的《人工智能扩散规则》 该规则曾计划对各国芯片出口实施三级分类管制 [1] - 虽然规则取消 但出口管制仍然存在 公司可能在大中华市场面临55亿美元业绩损失 [1] - 公司正针对中国市场改进H20芯片 推出轻量版类似加密货币挖矿时期的LHR GPU [1] 财务与估值分析 - 公司即将公布2026财年Q1财报 市场关注管理层对贸易环境及芯片管制的看法 [2] - 采用中值EV/EBITDA倍数估值 较2025财年盈利有上行空间 较2026财年盈利有66%上行空间 [2] - 基于同行隐含目标价与公司中值目标价区间 股价目标价约156美元(上涨空间15.6%) 若按一半上涨空间计算目标价可达179美元 [2] - 当前股价高于同行估值 反映强大产品线优势 但面临负面压力时可能按较低市盈率估值 [2] 行业环境与贸易谈判 - 中美积极贸易谈判可能对芯片销售产生净利好 但芯片出口管制完全取消的可能性尚不明确 [1][2] - 2026财年及以后的业绩预测高度依赖贸易和出口管制环境变化 [2]
Shopify:出色的执行力,极高的估值
美股研究社· 2025-05-15 11:02
核心观点 - Shopify在2025财年第一季度收入和营业利润同比大幅增长,执行了以长期增长为导向的战略 [2] - 尽管财务表现强劲,但当前估值过高,未来回报可能低于平均水平 [2] - 公司通过国际扩张和B2B业务增长驱动业绩,但收入结构向利润率较低的商户解决方案转变可能影响毛利率 [3][6][10]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第一季度总收入23.6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订阅解决方案收入6.2亿美元(占比26%),商户解决方案收入17.4亿美元(占比74%)[6] - 毛利润11.7亿美元,同比增长22%,但毛利率下降90个基点至49.5%,主要因商户解决方案收入占比提升 [7] - 运营支出9.66亿美元,同比增长11%,但占收入比例下降600个基点至41%,显示运营效率提升 [8] - 净亏损6.82亿美元,主要因投资组合亏损10.4亿美元(与核心业务无关)[9] 业务增长动力 - B2B业务GMV同比增长109%,B2B电商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30.42万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66.89万亿美元(CAGR 17.1%),显著大于D2C市场 [2][3] - B2B交易平均订单价值超1万美元(D2C仅50-200美元),推动佣金收入增长 [3] - 国际化进展显著,美国以外GMV同比增长31%,Shopify Payments扩展至39个国家,处理64%平台销售额(去年60%)[4] - 推出国际贸易工具(自动关税计算、AI关税指南、仓储扩展)以应对关税政策变化 [4][5] 收入结构分析 - 订阅解决方案毛利率保持在80%以上,商户解决方案毛利率下降140个基点至38.7%,主要因会计变更和非现金收入减少 [8] - 商户解决方案收入占比提升100个基点至74%,但该业务利润率较低可能持续压制整体毛利率 [6][7] - Shopify Payments交易费、货币兑换费和Shopify Capital贷款业务构成商户解决方案主要收入来源 [6] 运营效率 - 研发支出占收入比例从18%降至16%,销售与营销支出占比从19%降至17%,一般及行政支出下降12% [8] - 自由现金流利润率达15%(同比提升300个基点),营业利润增长超一倍至2.03亿美元 [9] - 运营杠杆显著,显示公司进入更成熟增长阶段 [8][9] 市场与估值 - 当前股价较DCF模型计算的股权价值(686亿美元)高估约52%,需大幅超预期才能支撑估值 [14][15] - 收入增长率假设为2025年22.5%,2026年20.5%,2027年21.5%,息税前利润率每年扩大约200个基点 [14] - 市场对长期盈利预期过高,建议等待更合理估值水平 [15]
AI日报丨减仓英伟达,爆买阿里巴巴!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公布一季度调仓新动向
美股研究社· 2025-05-15 11:02
AI技术突破 - 谷歌Deepmind发布编程AI Agent AlphaEvolve,成功解决300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亲吻数问题",在11维空间建立新下界结构[3] -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研发新型AI芯片,将大语言模型能耗降低50%,该成果在IEEE定制集成电路会议发布[4] 公司动态 - CoreWeave因加速AI投资导致利润下滑,Q2营业利润预测1.4-1.7亿美元低于预期的1.92亿美元,股价盘后下跌6.6%[5] - 富士康获准在印度投资4.35亿美元建厂,计划2027年投产,月产能达20,000片晶圆可生产3,600万台设备[11] - 苹果20%智能手机在印度生产,较去年增长60%,持续推进供应链多元化[12] 机构持仓变动 - 桥水基金Q1减持SPDR标普500ETF近60%,持仓占比从22%降至8.7%[5][6] - 桥水大幅加仓阿里巴巴至566万股增幅超21倍,成为第四大持仓股[6] - 桥水新建仓黄金ETF,同时减持英伟达18.74%(65万股)、Meta 31.47%(19.5万股)、谷歌16%(57.8万股)[7] 行业观点 - 中信建投证券看好全球竞争力强的创新药公司,建议关注AI、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9] - 印度政府推出150亿美元激励计划吸引半导体制造投资[12]
5090将被秘密定位?美或强制植入「地理追踪」,锁定英伟达高端GPU
美股研究社· 2025-05-15 11:02
法案核心内容 - 美参议员Tom Cotton提出新法案要求英伟达、AMD等厂商在高端GPU中植入「地理追踪」功能以监控硬件物理位置[1][5] - 法案覆盖产品包括AI处理器、AI服务器、HPC服务器、高端显卡等具有潜在军事用途的产品[8][9] - 法案若通过将在6个月后生效并要求建立集中式注册系统记录受管制芯片的实时位置和使用情况[3][10] 技术实施影响 - 法案要求芯片厂商在硬件/固件层面增加追踪机制将显著增加研发成本和时间压力[12] - 英伟达已表示无法对售出硬件进行追踪且技术实施复杂性可能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14] - 法案要求厂商承担持续追踪责任发现硬件转移或篡改需立即向BIS报告[14] 行业历史背景 - 自2022年起美国持续加码对华先进芯片出口管制涉及AI和高性能计算领域[15] - 新一轮管制将AMD MI308、英伟达H20纳入清单导致AMD损失8亿美元、英伟达损失55亿美元潜在收入[15] 未来监管趋势 - 法案为后续监管升级铺路要求商务部与国防部开展年度评估并可能追加新要求[18] - 评估将关注出口管制产品的安全技术进展但需保护厂商商业机密和知识产权[18]
亚马逊正在悄然打造人工智能帝国
美股研究社· 2025-05-15 11:02
亚马逊长期战略与业务多元化 - 公司坚持长远思维,25年来从在线书店发展为覆盖电商、云计算、AI、广告、电子医疗等多领域的巨头[1] - 目前仍是美国最大电商平台,市场份额超40%,在线销售额为沃尔玛6倍、塔吉特19倍[1] - Prime会员全球超2亿,通过智能推荐系统增强用户粘性[1] 核心业务表现与竞争格局 - AWS 2025Q1营收293亿美元(+17%),利润率39%,运营利润115亿美元,但增速落后于微软Azure(+33%)[2] - 广告业务Q1增长19%达139亿美元,预计未来将超越YouTube[3] - 电商领域面临沃尔玛实体网络整合、塔吉特"当日取货"及Shein/Temu价格战的竞争压力[2] 人工智能战略布局 - AI战略覆盖全产业链:自研模型(Nova)、芯片(Trainium)、基础设施(Bedrock)及多场景应用[3] - AWS是AI战略核心,通过提供计算能力支持AI发展[2] - 管理层称AI为"三位数增长、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业务"[3] 财务数据与资本开支 - 2025Q1总营收1557亿美元(+9%),净利润171亿美元(+64%),国际业务首次盈利10亿美元[6] - 自由现金流TTM逐季下降:Q1 2025为259亿美元,主要因资本支出增加(Q1达243亿美元)[7] - 预计2025全年资本支出增长,重点投入AI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7] 估值分析与增长前景 - 当前预期市盈率34倍,EV/EBITDA 18倍低于五年均值26倍及沃尔玛20倍[10] - 新增长点包括Project Kuiper卫星网络、Prime视频内容扩张及医疗业务One Medical[3] - 转型阶段特征明显:核心业务盈利稳定,新业务需持续投入,适合3-5年长期投资者[11]
关税大降,又到AII IN美股了?
美股研究社· 2025-05-15 11:02
以下文章来源于海豚投研 ,作者海豚君 海豚投研 . 有灵魂的思考、有态度的研究。 来源 | 海豚投研 从4月2日的对等关税解放日到5月12日,经过一个多月的中美关税互相拉扯,5月12日,中美终于 给出了一个令人松口气的谈判结果——美国对中国征收30%的关税,另外24%暂缓90天执行;中 国对美国征收10%的关税,另外24%暂缓90天执行。 这个结果,无论是对中美双方如何,对于资本市场是一个显著的利好,但现在的问题是,是不是 说美股风险就可以消除了,美股能够继续疫情大放水后的辉煌时代,人们又可以ALL IN 美股了 吗? 这 下 , 所 有 人 都 赢 麻 了 ? 按照中美最新贸易谈判公告,等于一通互撕之后,双方都回到了4月2日,也就是解放日当天的关 税上,而2号之后互扔刀子的税率——50%、41%全都取消了。 围绕4月2日美国一键拉出的对华34%的对等关税,10%保留,剩下24%暂缓90天执行;中国也是 同样:保留10%的对美关税,其余24%暂缓90天执行。 4月2日之前,重新上任的特朗普,还以美国以芬太尼为由,对中国所有商品2、3月份连续两次加 征关税,每次加征10%,两次累计20%。 美 国 关 税 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