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风云

搜索文档
60天承诺来临!汽车供应链账期困局依旧任重而道远!借道ETF把握汽车反内卷红利!
市值风云· 2025-06-12 13:09
汽车行业账期改革 - 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广汽集团、赛力斯、比亚迪等主流车企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压缩至60天以内[2] - 该举措是对2025年修订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的响应,推动行业从"价格内卷"转向"价值共创"[4] - 政策前中国车企平均账期达170天以上,部分超过240天,远高于欧美市场60~90天标准[5] 账期缩短的影响 - 直接利好汽车供应链中小企业现金流,缓解车企变相转移财务压力[5] - 依赖外部零部件且销量不足的车企将面临更高资金周转压力,可能被迫减少研发投入或寻求外部融资[5] - 6月11日汽车指数上涨1.9%,零部件企业美晨科技、欣悦科技等个股涨停[7] 车企负债与财务结构 - 比亚迪2024年销量427万辆,营业收入7771亿元,有息负债占比仅5%[6] - 上汽集团负债与收入占比达97.26%,有息负债占比15%[6] - 奇瑞负债与收入占比95.99%,有息负债占比12%[6] - 赛力斯负债与收入占比56.82%,有息负债占比仅0.8%[6] 汽车ETF市场表现 - 基金规模超1亿的汽车ETF当日平均回报2.3%[8] - 港股通汽车ETF(159323.SZ)当日涨幅3.1%,年内涨幅31.1%领跑行业[10] - 该ETF前五大权重股(比亚迪、小鹏、理想、吉利、零跑)占比超60%[13] 汽车零部件ETF困境 - 汽车零部件ETF当日平均涨幅仅1.5%,年内平均回报5.5%[15] - 汽车配件ETF(562260.SH)规模从2.6亿元暴降至0.1亿元,缩水96%[16] - 零部件商缺乏议价权,车企通过"迪链""长城链"等电子商票延迟支付并强制降价[17] 行业展望与投资建议 - 账期缩短有望提升供应链健康度,优化竞争秩序,打开盈利修复空间[20] - 港股通汽车ETF适合布局智能化和新势力成长红利[20] - 汽车配件ETF可作为产业链整体复苏的核心配置选项[20]
又见财务大洗澡!步长制药:暴力减值45亿商誉,还涉嫌利用研发资本化美化盈利
市值风云· 2025-06-12 13:0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10亿元,同比下降17%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5.5亿元,同比下降274% [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亏损4.93亿元,同比下降269% [3] - 2024年公司对通化谷红和吉林天成计提商誉减值准备7.94亿元,总商誉减值8.53亿元 [5] 历史收购与商誉问题 - 2012-2015年累计耗资63.5亿元收购吉林天成(95%股权)和通化谷红(100%股权),确认商誉49.97亿元,占当时总资产33% [8][9] - 2022年一次性计提商誉减值30.7亿元,2021-2024年累计计提45.3亿元,占初始商誉总额88% [20][22][24]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大涨169%至3.07亿元,营收增长5%至28亿元 [26] 产品收入结构变化 - 2015年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丹红注射液三款产品合计收入88亿元,占总收入76% [11] - 2020年六款核心产品合计收入达峰值108亿元,2022年降至95亿元 [12][15] - 2024年脑心通等三款产品收入58亿元,较2015年下降34% [15] - 公司总收入从2020年160亿元降至2024年110亿元,降幅超30% [16] 医保政策冲击 - 谷红注射液等三款产品因被调出省级医保目录,2023年销售额同比下降50%-85% [13][18] - 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2023年销售额3.29亿元,同比下降55% [19] - 谷红注射液2023年销售额1.78亿元,同比下降85% [19] 销售费用异常 - 2025Q1销售费用率39%,较中药行业均值(28%)高出11个百分点 [27] - 2024年市场学术推广费占销售费用93%,达40.3亿元 [29] - 2023年支付第一大服务商海南椰云4.49亿元,其参保人数仅10人 [30][32] - 关联方贵州名帅酒业三年获5733万元推广费,实控人为公司实控人岳母 [33] 研发投入争议 - 2024年研发支出7.17亿元,资本化率52%,资本化金额3.72亿元 [37] - 研发资本化率从2020年26%持续提升至2024年52% [37] - 2023年若未资本化3.25亿元研发投入,将直接导致净利润转负 [39] - 销售费用(43亿元)为研发费用(7.2亿元)的6倍 [37]
市值风云关于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的通知
市值风云· 2025-06-12 13:09
平台专项行动 - 平台积极响应中央网信办"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要求,集中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乱象 [2] - 重点打击无事实依据诋毁企业和企业家、以"舆论监督"名义索要利益、发布负面报道索要公关费等行为 [2] - 专项行动针对操纵"水军"账号攻击企业、编造虚假信息、恶意解读财报、断章取义企业家言论等侵权问题 [2] 平台机制优化 - 平台将提升举报便捷度和处置效率,优化不实信息举证要求,健全账号分级分类处置制度 [2] - 构建全方位涉企侵权举报系统,拓展多元化举报渠道,建设涉企侵权大数据辅助识别系统 [2] - 承诺涉企侵权举报受理与处置时效控制在1个工作日内,复杂案件原则上不超过3个工作日 [2] 举报渠道 - 提供举报热线010-65060198和举报邮箱szfy@wogoo.com接收涉企网络侵权线索 [2] - 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举报涉企侵权信息,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生态 [2]
外资抢筹、公募回补,三重引擎驱动平安“王者归来”
市值风云· 2025-06-12 13:09
资本市场表现 - 公司A股和H股携手上涨,A股创近五个月新高,总市值重返"万亿俱乐部" [2] - H股从年内低点反弹28%,A股上涨16%,同期上证指数涨11%,恒生指数涨19% [2] 银发经济与医疗养老布局 - 中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3亿,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30万亿 [5] - 公司"保险+居家养老"模式匹配"9073"养老格局,覆盖75城、服务超19万客户 [5] - 平安好医生品牌焕新,发布"7+N+1"AI医疗产品矩阵,一季度收入增25.8%至10.6亿元,经调整净利润5786万元 [5][6][7] 政策与投资端利好 - 监管层放宽险资入市比例、扩大长线投资试点,公司获批设立恒毅持盈私募基金,首期300亿基金聚焦长期价值投资 [8] 改革成效与财务表现 - 代理人队伍精简至36.3万,但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43.3%,2024年寿险新业务价值增28.8% [11] - 2025Q1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34.9%,财险综合成本率优化至96.6%,银行不良贷款率1.06% [11] - 2024年营收1.03万亿元,归母净利润1266亿元同比增47.8%,2025Q1归母营运利润379亿元同比增2.4% [11] 投资能力与股东回报 - 2024年保险资金综合投资收益率5.8%,近十年平均净投资收益率5% [12] - 2024年每股分红2.55元,股息率近5%,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超4000亿 [14] 估值与市场观点 - A股PEV约0.6倍,处于历史31%分位,股息率4.7%高于同行 [14][15] - 高盛将公司列入港股及中概股买入名单,交银国际推荐保险板块 [15][16] - 公募基金对非银配置欠配9.68个百分点,公司欠配1.3个百分点,为沪深300成分股中最多 [17][18]
虚假公告铁证如山,王子新材11天翻倍,老板趁机套现3700万!股民朋友们,集体诉讼走一个?
市值风云· 2025-06-11 10:06
可控核聚变行业动态 - 可控核聚变被誉为"人类未来的理想能源",具有燃料丰富、清洁安全、能量密度高等优势 [2] - 全球多国积极推进可控核聚变项目建设,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组织已完成世界最大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的全部组件建造 [2] - 我国合肥BEST项目工程总装提前两个月启动,"夸父"项目预计2025年底全面建成 [2] - 行业专家认为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还需5-10年时间,37家商业核聚变公司中26家预计2035年前实现首台机组并网供电 [39] 王子新材股价异动 - 公司股价在5月14日-5月29日期间最高涨幅达131.46%,最高达到21.85元/股 [3] - 随后股价快速回落,6月6日较最高点下跌24.85% [4] - 股价异动源于5月14日公告称与合肥可控核聚变项目签订采购合同,承诺2025年交付完毕 [6] - 后续澄清公告显示该业务占比不超过2024年营收的3%,且产品可替代性强 [34][36] 游资操作分析 - 游资"湖里大道"5月15日净买入7,798.91万,5月21日净卖出1.04亿,获利约2,600万 [9][10] - 游资"太华路"5月15日-21日累计净卖出5,015万,期间股价涨幅47.14% [11][12] - 游资"中山东路"5月21日净买入5,463万,次日净卖出5,922万,单日获利400多万 [13] - 游资"新闸路"5月22日-23日完成买卖操作,两天获利约180万 [15][16] 公司基本面 - 公司主营塑料包装业务,占比约60%,2024年营收19.89亿元 [42][46] - 2024年首次出现亏损6,900万元,主要因计提重庆富易达商誉减值6,890万 [47][50] - 塑料包装业务毛利率从2020年前的22%左右降至2024年的16.64% [59] - 军工电子业务2024年营收2.23亿元,占比11.23%,但毛利率下滑近20个百分点 [61] - 2024年经营现金流净额转负,自由现金流为-2.68亿元 [64] 实控人减持 - 实控人王进军5月21日减持111万股套现1,739万,5月22日减持115.18万股套现1,986万 [25][26][27] - 减持时机恰好在股价异动启动后,合计套现3,725万 [28]
除了创新药,近1个月这些ETF也突破阶段新高
市值风云· 2025-06-11 10:06
近期表现突出的ETF基金 - 近1个月涨幅超过10%的港股非银ETF(513750 SH)表现最佳,涨幅达10 73% [3][4] - 香港证券ETF(513090 SH)规模最大达75 51亿元,涨幅8 77% [3] - 通信ETF(515880 SH)连续3天上涨,涨幅8 39% [3] - 多只银行ETF表现稳健,如银行ETF(512800 SH)规模84 83亿元涨幅7 83%,银行ETF天弘(515290 SH)规模42 97亿元涨幅7 88% [3][9] - 港股红利类ETF普遍上涨,如港股通红利ETF(513530 SH)涨幅8 33%,恒生红利ETF(513950 SH)涨幅7 05% [3] 市场风格与资金动向 - 5月市场风格由央企红利主导,而非传统的小盘股行情 [4] - 银行理财利率下行(六大行一年期定存利率跌破1%)推动资金转向高股息资产,银行板块近12个月股息率达6 47%,红利ETF成分股平均股息率超4 3% [12] - 险资2024年举牌9只银行H股,增量资金超680亿元,如平安人寿举牌邮储银行和农业银行 [12] - 央行降准0 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元流动性,政策利率下调10个基点缓解银行负债压力 [12] 行业基本面改善 - 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科技金融和绿色贷款占比提升 [12] - 房地产风险缓释推动银行资产质量改善,净息差企稳 [12] - 区域性银行表现突出,如青岛银行、渝农商行5月涨幅超20%,沪农商行出现涨停板 [12]
这只浮动费率基金定位“成长共赢”,值得买吗?
市值风云· 2025-06-11 10:06
中国经济产业变革与成长机遇 - 中国经济每一次主引擎切换都带来巨大产业变革和财富机遇,资本市场助力普通人分享发展红利 [2] - 当前国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引领第四轮科技革命,成长机遇显现 [2] - 嘉实基金推出锚定成长风格的嘉实成长共赢混合基金(A类024433;C类024434) [2] 移动互联网浪潮(2013-2015) - 4G网络普及推动移动互联网繁荣,用户从8.1亿增至9.6亿,市场规模从991.5亿元扩大至1750.3亿元 [3] - 中国完整制造产业链带动消费电子景气度上行,"互联网+"政策催生微信、直播等创新应用 [6] - TMT行业2013-2015年表现:电子营收增长20.19%/19.64%/14.49%,传媒净利润增长23.25%/23.71%/19.42% [7] - 嘉实基金17只主动偏股基金平均收益率97.1%,领先成长混合和成长收益混合分别达170.3%和154.1% [9] - 嘉实文体娱乐股票A(2016年成立)长期表现优异,多数年份跑赢基准 [10] 半导体新能源医药爆发(2019-2021) - 贸易摩擦后国内重视硬科技,半导体板块涨幅显著:模拟芯片设计1078.08%,半导体材料892.73% [13] - 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至超50%,新能源发电量占比逼近20% [14][16] - 生物医药板块2020年表现突出:体外诊断净利润增323.1%,医疗服务增419.5% [18] - 嘉实基金65只主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120.1%,42只净值翻倍 [19] - 嘉实科技创新混合成立以来收益率172.6%,长期表现居同批产品第一 [19] - 2019-2021年嘉实成立15只ETF,布局新能源、医药、芯片等领域 [21] 自主可控与AI应用(2023至今) - 自主可控产业链成为发展重点,半导体、AI、低空经济等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2] - 嘉实基金2017年提出科技成长五大方向:互联网平台、半导体、新能源、AI和创新药 [22] - 嘉实科创芯片ETF规模增至248亿,软件ETF规模从14亿升至28亿 [23] - 嘉实基金近1年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在大型公司中排名第二 [24] - 中证800成长指数当前市盈率处于近5年偏低水平,或有均值回归可能 [30] 嘉实成长共赢混合基金特征 - 采用浮动费率机制,管理费与持有时间和收益率挂钩(0.6%-1.5%) [27] - 业绩基准为中证800成长指数70%+恒生指数10%+中债指数20%,覆盖A股和港股 [28] - 行业配置以科技为主(电力设备、电子等占比46%),成长风格显著 [29] - 拟任基金经理李涛为清华微电子博士,管理嘉实信息产业股票A期间净值上涨39.1% [35] - 投资风格专注成长股,聚焦AI硬软件、高端制造、医药等板块 [38]
制冷剂高景气:配额驱动,量价齐升
市值风云· 2025-06-11 10:06
氟化工产业链 - 氟化工产品主要分为无机氟化物和有机氟化物 含氟制冷剂是有机氟化物的重要分支 [2] - 氟化工产业链始于萤石 萤石是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 与稀土齐名 [2] - 2018年起我国从萤石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 2024年净进口量达110万吨 同比激增72% [2] - 萤石价格长期上涨 主因是国家强化矿山监管导致供应趋紧 直接影响下游含氟化合物成本结构 [2] 制冷剂行业现状 - 第一代制冷剂因破坏臭氧层已在全球淘汰 第二代制冷剂在欧美基本淘汰 在我国实行配额生产并持续减产 [3] - 第二代制冷剂生产配额基线值从2013年42 6万吨降至2025年16 4万吨 [4] - R22占第二代制冷剂配额的91% 是主流品种 [4]
第三代高性能纤维小巨人!机器人腱绳送样引爆想象,芳纶并购再添筹码
市值风云· 2025-06-10 09:18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是继碳纤维、芳纶纤维之后的第三代高性能纤维 [3] - 该纤维防护用品使用温度可低至零下150℃,远优于芳纶的零下30℃极限 [3] - 纤维复合材料的比弹击载荷值是玻璃纤维和芳纶的2倍多 [3] - 国外已用该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逐步替代钢头盔和芳纶头盔 [3] - 在船用缆绳领域对传统钢绳替代趋势明显 [4] - 广泛应用于军事装备、海洋产业、安全防护、体育器材等领域 [5] - 20世纪80年代由荷兰帝斯曼、美国霍尼韦尔、日本东洋纺等企业率先实现产业化 [5] 公司技术突破 - 2000年率先实现国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业化生产 [6] - 使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掌握全套产业化技术的国家 [6] - 全产业链布局且产能规模国内第二 [1]
圣贝拉聆讯:8亿营收问鼎亚洲产后护理,家庭健康护理龙头呼之欲出!
市值风云· 2025-06-10 09:18
公司概况 - 圣贝拉是我国及亚洲最大的产后护理及修复集团,也是增长最快的规模化产后护理和修复集团[4] - 公司成立于2017年底,采取高举高打策略从高端市场切入,被称为"爱马仕月子中心"[6] - 通过主品牌"圣贝拉"及子品牌"小贝拉"和"艾屿"持续扩大市场份额[6] - 截至2024年自营和管理96家产后护理中心,覆盖30个城市,规模行业第一[9] 业务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产后护理及修复服务营收6.28亿元,行业第一,2022-2024年复合增长率26.4%[8] - 小贝拉中心客户数量从2022年1574人增长至2024年2726人,增速超过主品牌[6][7] - 2024年总营收7.99亿元,同比增长43%[20] - 2024年家庭护理服务收入6907万元,较2022年增长103%;食品收入5125万元,较2022年增长75%[19] 市场地位 - 2024年产后护理市场份额1.2%,远超第二名公司A的0.8%[8] - 直营中心数量57家,覆盖城市20个,均为行业第一[8] - 2024年客户复购率高达84%,38%销售额来自现有客户推荐或自有线上渠道[14] 盈利能力 - 毛利率从2022年29.9%提升至2024年33.9%[11][24] - 经调整后EBITDA从2022年基本盈亏平衡提升至2024年7247万元[22][23] - 新中心通常在运营三个月内实现正经营现金流[25] 核心竞争力 - 拥有689名取得专业资质的护理专家,行业占比96%[11] - 建立标准化母婴护理SOP,与30多所护理学校合作培养人才[11] - 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合作引入国际标准服务管理经验[12] - 通过AIoT设备和大语言模型探索智能健康护理服务[27] 发展战略 - 持续拓展海外市场,已在香港、新加坡、洛杉矶设立中心[9] - 构建全周期家庭护理生态,涵盖产后护理、家庭护理、健康食品等[15][16][17] - 计划通过AI技术打造智能健康护理服务平台[27] - 与日本养老护理服务品牌合作开拓养老护理新板块[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