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搜索文档
从孤儿到30亿美元CEO,一位90后富豪的爽文逆袭路
36氪· 2025-09-18 13:35
以下文章来源于暗涌Waves ,作者暗涌 暗涌Waves . 钱的流向,人的沉浮。36氪旗下投资报道账号。 文 | 任倩 编辑 | 陈之琰 来源| 暗涌Waves(ID:waves36kr) 封面来源 | 《疯狂独角兽》剧照 高速公路上,善迪打开车窗抛洒钞票,只为打动技术合伙人一起创业; 酒店发布会中,不惜下跪才拿到与中国物流公司合作机会的善迪突然得知被剥夺了CEO身份,大闹一场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股份从19%稀释到1.9%; 暴雨下的泰国街头,亲自驾驶卡车的善迪被撞昏迷,成群的黄色摩托赶来支援,用塑料袋包好散落一地的包裹紧急送往机场; 晴空万里的一天,善迪下班发现有人把一颗子弹放在车子引擎盖上,还留一张纸条"你的性命只值一颗子弹"...... 这是泰剧《疯狂独角兽》里的经典名场面,也是故事原型人物——泰国华裔企业家、Flash Express(闪电达)创始人李发顺的真实人生。 简述李发顺的成长轨迹就像在阅读一部爽文小说。 13岁父母离异,在孤儿院长大,经常打鸟果腹、偶尔吃一次方便面泡冷米饭就是天堂。为了生存,李发顺从小就学会察言观色、捕捉需求。上学期间靠向 中国留学生卖老干妈、泡面、香烟赚取生活费,甚至自 ...
河南第一高楼,批量制造霸总剧
36氪· 2025-09-18 13:35
房地产行业转型短剧拍摄场景 - 房地产行业将闲置或低效空间开放给短剧拍摄以提升物业使用率和增加经营收益[16] - 恒大养生谷售楼处因开发商资金困境闲置后成为短剧剧组抢手取景地[4][16] - 一线城市写字楼及产业园面临空置压力 主动招揽短剧剧组并接受日租或时租形式[6][17] 短剧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4亿元 超越中国内地全年电影票房总额425.02亿元[13] - 2025年微短剧市场规模预估达634.3亿元 增长率25.6%远高于同期电影市场[13] - 微短剧市场预计2027年突破1000亿元[13] 房地产企业具体布局案例 - 绿地集团在河南郑州落地"剧引力"短剧基地 总用地面积近604亩[7] - 绿地集团与10余家短剧公司合作 覆盖业态包括城市地标/商业综合体/星级酒店/住宅项目等[10] - 绿地集团计划对存量项目改造 打造年承载超1000部短剧拍摄的实景基地[12] 短剧拍摄场地租赁经济模型 - 租赁拍摄场地占短剧核心成本10%-20%[17] - 售楼处和别墅场地费约几千元一天 月收入可达几万元[17] - 一线城市200平方米办公室日租价格约1500-2000元 较月租溢价66%-122%[18] 区域市场发展现状 - 河南微短剧制播量占全国约四成产能 2024年备案超5000部[14] - 西安孚希AI影视产业中心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 创单日接待10个剧组纪录[5] - 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占地1.7万平方米 投资1500万元 已产出近700部微短剧[16]
融资数亿、核心技术全自研,这家卫星通信厂商打破海外垄断|潜伏独角兽
36氪· 2025-09-18 13:35
以下文章来源于硬氪 ,作者欧雪 硬氪 . 专注全球化、硬科技报道。36kr旗下官方账号。 国内极少数能同时研制应急通信、卫星 互联网、卫星物联网三大完整系统的厂商。 文 | 欧雪 编辑 | 袁斯来 来源| 硬氪(ID:south_36kr) 封面来源 | 企业供图 当人们还习惯于将目光投向"星链"等明星公司时,一批中国民营企业正悄然攻克关键技术,撕开曾被西方产品垄断的市场。 位于南京的控维通信便是其中之一。公司专注卫星通信产品与运营服务。主要产品包括卫星通信网管系统、便携式卫星通信终端,车载、船载、机载、物 联网终端等,高轨、低轨均可兼容。 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国内极少数能同时研制应急通信、卫星互联网、卫星物联网三大完整系统的厂商,在国内高通量终端市场占有率第 一。 控维通信成立于 2017 年,创始团队源自军工体系,具有丰富的卫星通信技术积累。成立仅一年,控维通信就基于自研的调制解调与卫星网管算法,推出 首款全国产化卫星通信终端,并实现批量化生产。 目前,控维通信已完成三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科创星、高科新浚、中信聚信等国有背景基金与一线市场化机构,融资总金额超 2.5 亿元,并正在推进新 一 ...
中信证券9月18日全情报分析报告:「分析美联储降息对港股市场影响」对股价有积极影响
36氪· 2025-09-18 13:35
股价表现 - 9月18日放量下跌2.21% 收盘价28.35元 较昨日下跌0.64元 开盘价29.01元[5][6] - 当日交易量373.00万手 成交额107.13亿元 换手率3.06%[6][7] - 3日累计跌幅4.19% 5日累计跌幅6.53% 总市值4201.63亿元[7] 美联储降息影响分析 - 历次美联储降息对港股短期提振效应显著 除2019年及2020年特殊情形外均表现较好[8] - 本轮为预防式降息 美国就业降温但经济韧性犹存 旨在应对潜在风险[8] - 短期利好科技、可选消费、医药等成长板块 中长期若中美同步宽松将带动港股外资流入[8] - 当前外资增配空间广阔 港股核心资产配置价值凸显[8] 舆情传播分析 - 事件舆情信息总量166条 正面信息116条占比69.9% 负面信息0条 中性信息50条占比30.1%[9] - 传播主渠道为今日头条平台 传播篇次5条占比3.01%[11] - 舆情事件影响力排名前三为:上半年上市券商业绩回暖、上半年资管居首、上半年投行成绩亮眼[19] 资金流向表现 - 9月17日股价下跌0.99% 尾盘"卖一"处有107万手大单 卖盘金额达31亿元[21] - 当日非银金融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居首 公司资金净流出27.01亿元[21] - 市场对下跌原因存在多种猜测包括获利盘止盈、机构操控或倒仓等[21] 潜在利好因素 - 降息预期可能增加港股投资兴趣 提升券商交易量和收入[19] - 预防式降息减少经济衰退担忧 增强投资者信心[19] - 成长板块受益使公司作为主要投资者获得增长红利[19] - 中美同步宽松预期带来外资流入 增加交易量和投资咨询需求[19] - 稳增长政策背景下核心资产配置价值凸显 提升资产配置需求[19]
刚刚,梁文锋发Nature了
36氪· 2025-09-18 10:18
以下文章来源于智东西 ,作者陈骏达 智能产业新媒体!智东西专注报道人工智能主导的前沿技术发展,和技术应用带来的千行百业产业升级。聚焦智能变革,服务产业升级。 梁文锋团队正面回应蒸馏质疑, 发布详尽安全报告。 文 | 陈骏达 编辑 | 李水青 来源| 智东西(id:zhidxcom) 封面来源 | IC Photo DeepSeek再度开创历史! 9月17日,由DeepSeek团队共同完成、梁文锋担任通讯作者的DeepSeek-R1推理模型研究论文,登上了国际权威期刊《自然(Nature)》的封面。 DeepSeek-R1论文首次公开了 仅靠强化学习,就能激发大模型推理能力 的重要研究成果,启发全球AI研究者;这一模型还成为 全球 最受欢迎的开源推理 模型 ,Hugging Face下载量超1090万次。此番获得《自然》的认证,可谓是实至名归。 与此同时,DeepSeek-R1也是 全球首个经过同行评审的主流大语言模型 。《自然》在社论中高度评价道:几乎所有主流的大模型都还没有经过独立同行 评审, 这一空白"终于被DeepSeek打破"。 《自然》认为,在AI行业中,未经证实的说法和炒作已经"司空见惯",而De ...
对话上品堂刘旭升:千亿海参市场的「新变量」,鲜炖品类能否打开增量空间?
36氪· 2025-09-18 10:18
有机鲜炖如何重构消费者对海参的期待? 1700多年前,渤海湾的渔民在赶海时,偶然捕获到肉厚体韧的"土肉",通过炙烤的方式完成了海参最早走进人类饮食的历史。 在吴国沈莹的《临海水土异物志》里,也有相关记载:"土肉如小儿臂大,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炙食"。 这一吃,便是一千七百多年。从三国时期的"炙食土肉",到明清宫廷的"竹影海参",海参的滋补价值被代代相传。东晋文学家郭璞在《江赋》中曾以"土 肉石华"盛赞海参的珍奇。 从古代皇室的御膳珍品,到近代沿海人家的节庆佳肴,海参始终带着"珍贵"的标签。却也始终困在"干制保存"的枷锁里。 没人细算过,那数小时的泡发水中,究竟流失了多少营养;也没人质疑过,高温炖煮后,海参里最关键的海参皂甙、海参多糖、氨基酸等是否还能留存。 直到薛长湖院士团队用数据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传统干海参经泡发、高温水煮后,核心滋补成分流失率竟超60%——相当于人们花高价买来的海参,近 三分之二的价值都悄无声息地消散在水中。 将时钟拨回到2003年,这种"营养流失"的行业痼疾就已引起上品堂创始人刘旭升的警觉。当时已推出即食海参品类的团队发现,经过多次泡发的海参"不 好吃、没味道"。后来才知 ...
不差钱的腾讯,也开始借钱了?
36氪· 2025-09-18 10:18
核心观点 - 腾讯控股时隔四年首次发行90亿元人民币点心债 主要用于支持大规模股份回购计划及优化债务结构 而非单纯到期债务再融资 [5][6][9][10] - 公司采取类似苹果的资本策略 通过低利率发债回购股票提升每股收益(EPS)和股东回报 形成股价正向循环 [16][21][24][25] - 当前人民币低利率环境使点心债融资成本显著低于美元债 为财务结构优化提供契机 [9][12][18] 债务发行细节 - 发行规模90亿元人民币票据 扣除费用后净额约89.7亿元 拟用于一般企业用途 [6] - 此为2021年4月以来首次发债 打破四年沉默期 [6] - 现存到期债务包括2026年1月到期的10亿美元债券和4月到期的5亿美元票据 [8] 现金流与债务状况 - 2025年前两季度自由现金流分别达471亿元和430亿元人民币 [8] - 当前债务总额105亿元 远低于自由现金流规模 [8] - 现金储备充裕 兑付到期债务无压力 [8][9] 回购计划分析 - 截至2025年9月11日 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达499.54亿港元 占总股本1.02% 规模位列港股第一 [10] - 汇丰控股以252.53亿港元回购额居第二位 [10] - 回购规模逐年增长:2021年25.99亿港元 2024年1120亿港元 2025年目标800亿港元 [10] 资本策略转型 - 2021年前以对外投资为主 2021年三季度投资公司收益净额265亿元 占当期盈利67% [10] - 2022年后为对冲大股东Prosus减持 转向回购主导模式 [10] - 当前通过发债支持回购 标志资本策略向苹果模式靠拢 [24][25] 苹果对标案例 - 苹果2013年发行170亿美元债券启动资本返还计划 2017年现金超2000亿美元时仍发行50亿美元债券 [17] - 2021年2月发行65亿美元债券后启动50亿美元回购 2023年5月发行超50亿美元债券 [18] - 2025年5月发行45亿美元债券 获100亿美元超额认购 [18] - 回购显著提升EPS:2017年净利润增5.8%但EPS增10.2% 2023年净利润降2.8%但EPS持平 [21] - 长期债务近900亿美元情况下 净资产收益率仍达35% [22] 财务优化效应 - 点心债利率低于美元债 提供债务置换机会 [9] - 回购减少流通股数 直接提升EPS:2025年Q1-Q2 EPS同比增长17% 超越同期14%和16%的净利润增速 [24] - 低融资成本结合回购操作 形成股东价值最大化正向循环 [21][22]
2025产业未来大会圆满收官:于嘉禾之地,共启产业精耕新篇章
36氪· 2025-09-18 10:18
文 | 晓曦 2025年,全球经济格局与产业生态正经历深刻重构。技术革命浪潮的持续奔涌与资本市场逻辑的根本性重塑,共同宣告了粗放式增长时代的落幕,以深度挖 掘、协同创新与长期价值为核心特征的"精耕时代"正式开启。 在此背景下,9月11日,36氪产业未来大会在厦门圆满闭幕,本次大会以"精耕时代,潮涌嘉禾"为主题,与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达成了深度合作,共同 探索中国产业升级的核心路径。大会旨在搭建政、资、产三方顶尖智慧平台,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先进制造、新能源与大消费五大核心赛道,推动资 本逻辑从规模扩张转向效能革命。 这表明,虽然低空经济融资活跃但基础设施滞后,资本布局需兼顾技术与生态。在"起飞前的'最后一公里'"圆桌环节,光速光合合伙人蔡伟表示,目前,低 空经济领域的投资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投早投小,约40%的投资都投在了天使轮,二是持续加注有规模和订单的头部明星企业,三是投资标的从主机厂开始 转移到上游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企业。 会议伊始,36氪合伙人、副总裁李政发表"中国产业的未来在哪"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今年一级市场募资端和投资端呈现同比双升态势,投资方向也逐步转 向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的硬科技领域, ...
一升装的「工地饮料」,成了打工人的营养液
36氪· 2025-09-18 00:19
消费趋势转变 - 白领群体从偏好高端饮品转向1L装平价瓶装饮料 原被称为"工地饮料" 现成为工位标配[4][17][30] - 驱动因素包括价格优势(3-4元/L) 较500ml装单价低30%以上 且容量越大越便宜 部分团购价低至2.9元[8][11][42] - 替代效应显著 以4元成本平替20元咖啡奶茶 满足提神需求同时降低消费支出[31][33][49] 产品特性分析 - 成分简单化受青睐 部分产品配料表仅含白砂糖 相比人工代糖饮品被视为更"干净"选择[18][23] - 功能性需求凸显 1L装满足日饮水量要求 兑水饮用方式增强实用性 利尿效果被认可[14][22][55] - 包装设计适配场景 大容量装减少购买频次 瓶身适合工位摆放 提升使用便利性[14][16][35] 细分市场差异 - 行业专属偏好形成 医护人员倾向脉动补充体能 教师群体偏好绿茶类产品[25][29] - 品类分层明显 东方树叶900ml装位居高端 冰红茶因温度差异产生两极评价 金桔柠檬等中端产品主打"养生概念"[20][23] - 品牌竞争加剧 康师傅 今麦郎 达利园等传统品牌与农夫山泉 元气森林等新品牌共同争夺市场[41] 消费心理变化 - 实用主义导向取代身份消费 消费者拒绝为包装和营销支付溢价 关注核心功效与成本[31][35][52] - 社交属性转变 拼单饮料消除人情压力 成为新型职场社交媒介 兼顾边界感与互动需求[37][38] - 情感联结强化 产品关联学生时代记忆 产生安全感与亲切感 形成稳定消费习惯[52][53] 价格敏感度分析 - 3-4元为心理锚定价格带 超过4.5元即引发抵触情绪 消费者转向自制替代品[42][46][47] - 成本比较优势突出 鲜柠檬+红茶饼自制成本超过瓶装饮料 维持其性价比优势[46] - 微涨价容忍度存在 5元价位仍显著低于奶茶价格 保留低成本自我奖励功能[49]
寻找A股甲骨文
36氪· 2025-09-18 00:19
以下文章来源于36氪财经 ,作者范亮 张帆 36氪财经 . 36氪旗下官方账号。洞见市场,比99%的投资者更聪明。 文 | 范亮 编辑 | 张帆 来源| 36氪财经(ID:krfinance)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甲骨文FY26Q1(2025年6-8月)财报发布后,其市值暴涨。驱动因素在于,其披露的剩余履约义务(RPO)已高达4550亿美元,同比增长359%。根据市场 消息,这主要来自与OpenAI签订的一份传闻中长达五年、价值3000亿美元的云计算合同。 这笔巨额的算力采购合同,又一次引燃了全球资本市场对算力产业链的信心,A股算力板块随后大幅上涨,并引发涨停潮,多家公司股价创新高。 那么,国内哪家企业最像甲骨文? 为何是甲骨文拿下了天价订单? 甲骨文的云业务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OCI)于2016年推出,相较于市场先行者入场较晚。为了实现差异化竞争, OCI从设计之初就将自身定位为"第 二代云基础设施",明确瞄准了高性能计算(HPC)和大规模人工智能(AI)工作负载等高要求领域,其核心优势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一是具备高性价比。 OCI在架构上进行了多项创新,其核心技术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