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搜索文档
美国播客的权力游戏
虎嗅· 2025-09-28 03:20
播客的变化从去年底美国大选时就已非常明显。大选的最后关头,特朗普凭借其大胆、不拘一格的言论风格,接连上了十多档播客节目,直接探讨民众关 心的争议性话题,引发了巨大共鸣。相比之下,哈里斯虽然也上了Call Her Daddy 等几档播客,但几乎没有引起大的讨论,总体上算是延续了传统的政策 宣讲模式。双方在播客这种新媒介上的影响力差距非常明显。 等到特朗普上任,播客的地位被官方确认。今年初,白宫的新闻简报室,正式为播客和新媒体设置了专席。播客主播现在能够和《纽约时报》、CNN的 记者并排坐在一起,参加白宫的新闻发布会,向白宫发言人提问。 播客正在成为美国当下最有活力、竞争也最激烈的媒体渠道。 以硅谷科技投资人为代表的右翼群体,依托All-In 播客快速切入政策领域。同时,自由派阵营也在补课,以Kylie Kelce等人为代表的新兴播客迅速崛起。 这场大乱斗的背后,是播客的高信任度、高商业价值的特点,以及美国社会日益激烈的观点分化。 特朗普上任半年多后,美国播客主播的影响力提升十分显著。 美国播客现在彻底成为了主流媒介。一个播客主播,能够比报纸、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更直接地对政府政策产生影响。 最直接的例证是, ...
花费上千元购入7顶防晒帽,发现防晒面料的科技水分,竟然这么大?
虎嗅· 2025-09-28 03:01
文章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85863.html 十一将至,气温宜人,云淡风轻,紫外线穿透力可能比夏天还强。那么大几百的防晒帽真的防晒力更强 吗?今天就来聊聊防晒帽。 阅读原文:花费上千元购入7顶防晒帽,发现防晒面料的科技水分,竟然这么大?_虎嗅网 文章标题:花费上千元购入7顶防晒帽,发现防晒面料的科技水分,竟然这么大? ...
AI工具越用越多,增长为何仍离不开人?
虎嗅· 2025-09-28 02:55
"AI工具铺天盖地,但增长为什么还靠人?" 这句犀利的提问,几乎点穿了当下所有企业的困惑。 过去一年,我们看到各种AI工具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写稿的、画图的、剪视频的、管线索的,企业一口气买了一大堆。但到了年底复盘,ROI并没有想象中 漂亮。工具用了不少,真正跑出效果的却寥寥。 问题不在工具,而在落地。效率如果不能转化为效果,就是无效的效率;AI如果不能改造业务路径,就只是一堆昂贵的"花瓶"。 这正是9月19日虎嗅智库与万科联合举办的「智能营销·实效为王」主题沙龙要回答的问题,此次活动特别请来了深演智能、契胜、小影科技、百度智能云、 吉野家等企业嘉宾,共同探讨: 别急着造大模型,先让自己成为最强Agent 深演智能CTO、合伙人欧阳晨以"从工具到生产力"为主题,分享了他们的Agent实践。他开场就抛出一个有趣的观察:"企业应用AI,往往会经历四个阶段: 一开始觉得AI无所不能;接着是全民皆兵买工具;再往后会发现很多工具隔靴搔痒;最后,才会走向聚焦单点、深耕落地。" 在跨境、零售、餐饮、出海等不同场景里,AI到底能做到什么? 结果导向的ROI,如何倒逼AI工具从"炫技"走向"实用"? 企业该如何找到人与AI的边界 ...
今年十一,机票为什么涨疯了?
虎嗅· 2025-09-28 02:48
国庆假期机票价格趋势 - 截至9月25日 国庆假期预售机票价格较2023年上涨9.1% 裸票平均价格为819元[8] - 北京—欧洲经济舱机票价格接近3万元 北京—大阪机票价格比平时高出4倍以上[4] - 国内热门航线如北京—乌鲁木齐、上海—拉萨在9月30日至10月2日清晨出发时段及10月6日至8日晚班返程时段价格接近全价[2] 需求端因素 - 五一假期全国出游人数达3.14亿人次 同比增长6.4% 人均消费增长1.5%[19] - 暑期民航运输1.47亿人次 日均237万人次 单日客流创历史纪录[21] - 暑期平台出境预订增幅达50% 签证业务量翻倍 日韩短线及长线需求同步回升[23] 航司定价策略转变 - 航司从拼价格转向控收益 重点考核客公里收益和座公里收益 而非单纯客座率[27] - 央企控股航司实施价格底线控制 支线经济舱机票不低于300元 公务舱不低于500元[36] - 采用动态定价策略 刚需时段维持高价 肩峰时段调整结构 冷门时段面向价格敏感用户[26] 供给与外部因素 - 台风博罗依导致三亚机场9月28日暂停起降 引发大量退改签 反而推高海口、三亚航线需求[11][14] - 高铁票开售时间早于机票(9月16日) 未抢到火车票的乘客转向机票 推动价格小幅上涨[9] 低价机会与行业趋势 - 节中错峰时段(如10月3日出程、10月9日返程)存在低价机会 成都—海口/三亚往返机票低于1500元[29][31] - 机票价格大跳水现象逐渐消失 临近出发日低价机会罕见 早订早稳成为新共识[34][37][38] - 国内多地试行学生春秋假政策 有望分流黄金周集中出行需求 平滑全年机票价格曲线[41]
九问雷军:这就是小米17的实力?
虎嗅· 2025-09-28 02:29
产品策略 - 小米17 Pro跳过16代直接命名17代 与苹果产品形成直接对标 [1] - 产品定价策略精准 旗舰机型价格定位为苹果同类产品的6折 [1] 市场竞争 - 公司在发布会上直接针对苹果进行竞争性营销 [1] - 通过激进定价策略在高端市场发起价格挑战 [1]
当星巴克的空间“自救”野心,碰上小红书的流量赌局
虎嗅· 2025-09-28 02:23
当商业野心穿上"兴趣"的外衣,这场合作究竟是社群需求的真诚响应,还是流量逻辑下的精准圈地?除此之外,算法匹配的"兴趣合谋"也在悄然重构城市 空间,当相遇被预设、探索被攻略取代,商业效率与公共价值的边界又该如何界定…… 星巴克与小红书的"兴趣友好",是诚意还是野心? 近日,星巴克中国与小红书宣布达成深度合作,将全国1800余家门店改造为宠物、手工、骑行、跑步四大主题的"兴趣社区空间"。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品 牌与平台的双向奔赴,但更进一步观察,合作背后是双方在市场竞争压力下的迫切突围。 星巴克中国资讯中心官方发布计划详情 2025年9月初,星巴克中国与小红书正式达成合作,联合启动"兴趣友好社区"计划。 根据该计划,全国1800多家星巴克门店变身为"兴趣社区空间",围绕宠物、手工、跑步、骑行四大主题,打造具有明确功能属性的线下兴趣社交空间,不 同类型门店提供不同服务,对接兴趣人群需求: 宠物友好空间:450多家门店为宠物提供免费的"爪布奇诺"(宠物零食),为宠物主人提供美式咖啡、水及休息站,不定期举行宠物派对、生日会、 领养日活动; 手工友好空间:超1000家门店提供手工友好空间,可解锁手工盲盒体验; 跑步友好空间 ...
小米17跳级改名,背后到底怎么想的?
虎嗅· 2025-09-28 02:04
产品命名策略调整 - 公司跳过16系列直接发布17系列 紧跟苹果产品命名步伐[1] - 新机在十几天前内部仍被称为16系列 显示此次命名为近期决策[1] - 市场舆论对改名存在负面评价 包括"太Low""没骨气""盲目跟风苹果"等批评声音[1] 战略意图分析 - 公司此次命名调整被视为精心策划的战略后撤而非缺乏自信[1] - 产品命名看似玄学实则是兵法 体现公司的战略思考[1] - 该举措被评价为极其聪明的战略布局 旨在支持高端化转型[1]
关于欧洲的消费力,还有欧洲光环问题
虎嗅· 2025-09-28 01:58
对欧洲的了解正在发酵,作为一个十多年被训练出来的老记者,记录,是肌肉记忆一般的存在,所以我应该把我所见所闻所想记录下来。 关于德法普通人的薪资收入,以及当地的消费水平。这个我觉得很少有人会拿到台面上来认真回答,但就我隐晦的感知,德国和法国当地我的同龄人的收入 普遍不高,大概是多少呢,德国的话,普遍在4000~5000欧元的样子,扣除30%~40%的税,大概还有2800~3000欧元的样子。 但是柏林的餐馆一顿肘子普遍是要30~40欧元的呀,喝啤酒也要10欧左右的。 这是什么概念呢?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也就是收入在1~2万的人,喝一顿酒要80,吃一顿饭,人均要240~320,是不是有点夸张了哈?谁敢出去吃啊。 我们在国内,人均1~2万的人,去大街上吃饭,哪里都差不多是100左右的人均,喝个啤酒也就是人均20~30人民币。 所以我觉得德国的日常消遣,对于普通老百姓是偏高的,甚至有一点过高了,如果只是收入这个水平的,一个礼拜出去吃一顿,两个人,就是1200~1600, 完全不现实,所以我觉得,这种成本极大限制了很多当地年轻人的娱乐和消费。我也不知道当地的这种消费成本是怎么养成的。难道当地的老百姓不出门吃 饭么?一定 ...
当播客遇上视频:一场价值百亿的内容迁徙
虎嗅· 2025-09-28 01:25
习惯了抢风口的大厂们,这一次把目光投向了视频播客。 罗永浩与李想聊起过去25年的创业经历,陈鲁豫与易立竞首次面对面,于谦与"虚拟萌神"菜菜子来了一场跨越次元的对话……一个空间、两个话筒、一场 长达数个小时的对谈,都在B站引来了数百万围观。 就是这样需要观众长时间专注的内容,成了B站、小红书等平台近来着力布局的方向,而这类内容被定义为视频播客。 伴随着消费习惯变化,国内发展时机逐渐成熟 从内容形式上说,播客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而视频播客的出现,则是人们开始尝试在音频播客的录制现场架起摄像机。在国外,早期的视频播客录制简 陋粗糙,但相比于音频,视频画面承载的丰富信息,释放了更大的想象力。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基于内容生长土壤的差异,国内国外的播客发展长期存在巨大差距。以美国为例,自iPod于本世纪初问世,音频播客就逐渐成为人们 内容消费的重要部分。再加上美国普遍存在的长通勤、高度的汽车普及以及大面积独居人群的存在,音频播客的渗透速度非常快。Edison Research的调查 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12岁以上的人群中,70%的人听过播客,43%的人每周都在收听,人均每周听播客时长在8.3小时。 后来,随着视频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