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硬折扣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硬折扣2.0:阿里、美团、京东血战江浙沪 奥乐齐能守住阵地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15:05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别实地走访了"快乐猴""奥乐齐"以及盒马旗下平价社区超市"超盒算NB"的线下门店,发现围绕矿泉水、鸡蛋等引流商品, 硬折扣相关品牌的价格战打得如火如荼。 一边是各家铆足干劲儿打出更低价格吸引客源,另一边,一场火热的开店竞赛也拉开帷幕。 9月30日,快乐猴全国第三家门店将在杭州正式开业。近两个月来,美团、阿里、京东三家大厂已有超20家线下硬折扣门店在江浙沪落地。在这一赛道,这 些新兴玩家很快将与有着"硬折扣鼻祖"之称的德国连锁超市奥乐齐(ALDI)展开正面交锋。 9月27日,奥乐齐常州首店正式开业。截至目前,这家2019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的德国连锁超市品牌已拥有79家门店,其中在上海就布局超过70家。 从社区团购、会员店,再到硬折扣,零售赛道的新一轮战事已初现雏形。此前会员店业态的角逐中,老牌玩家山姆拼命守住高地;这一次,硬折扣战局又将 迎来怎样的新变数? 选址、定位、自有品牌各有不同新老玩家正面交锋 根据东吴证券的相关研报,业内默认"硬折扣"起源于德国的奥乐齐,其经营理念"低价、精简SKU、降低运营成本"基本可以用于定义硬折扣的概念。 该研报提及,折扣有"软""硬"之分,虽然表现形式 ...
万辰集团递交招股书:“质价比”趋势下,价值零售如何突围?
搜狐财经· 2025-09-28 02:04
行业背景与趋势 - 量贩零食行业经历规模扩张后竞争加剧 供应链稳定性 模式可持续性和经营效率成为竞争关键因素 [3] - 中国消费者心态变化 从盲目追捧大牌或单纯追求低价转向注重"品质与价格的平衡" "质价比"成为消费关键词 [3] - 硬折扣零售行业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2024年市场规模约2362亿元 预计2029年将增长至10138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3.8% [12] 公司商业模式 - 采用"硬折扣"模式 通过大规模采购 精简商品种类和减少中间环节优化成本结构 [5] - 超过99%门店为加盟模式 实现快速下沉和市场覆盖 截至2024年底覆盖全国约66%的县级区域 [9] - 加盟店闭店率仅1.9% 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显示加盟商稳定性强 [9][15] 商品策略 - 提供超过4000种精选商品 单店保持1800-2000个品类 每月推出约250个新品 [6] - 集中采购实现约95%商品由品牌方直供 减少中间分销环节 [6] - 推行双自有品牌战略:"好想来超值"主打基础品类高性价比(如0.6元饮用水) "好想来甄选"注重口味功能微创新(如青提茉莉风味啤酒) [9] 运营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拥有15365家门店 覆盖全国29个省份 [11] - 2024年商品交易总额(GMV)达426亿元 同比增长282% [11] - 按2024年GMV计算 "好想来"品牌位列中国零食饮料零售市场首位 [11] 数字化能力 - 自主研发数字化系统覆盖OMS TMS WMS等环节 形成智能化运营闭环 [12] - 系统生成"热销商品榜单"和"补货建议" 帮助门店优化商品结构和减少滞销库存 [15] - 实时监控各门店运营状态 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指导 [15] 会员体系 - 注册会员数突破1.5亿 2025年前八个月活跃会员数超过1.1亿 [15] - 会员贡献约78%的GMV 2025年8月月活跃会员消费频次达2.9次 [17] - 私域会员数达1700万 月活会员消费频次达3.9次 用户忠诚度与消费价值突出 [17] 发展战略 - 计划在零食饮料业务基础上 借助门店网络和供应链体系探索更广义的硬折扣零售路径 [12] - 通过会员权益活动如"8.8会员日折扣"和"疯狂星期三积分抽奖"持续提升用户参与感和活跃度 [17] - 数字化和物流投入为管理更多品类(尤其是短保商品)做准备 [12]
阿里、美团、京东、沃尔玛们 纷纷踏入社区店“洪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7 00:06
行业趋势演变 - 传统大卖场业态在中国市场逐渐式微 家乐福作为该模式开创者已几乎全面撤出中国 其2009年顶峰时期拥有321家门店和467亿元营业额 但最终因无法平衡高成本与低坪效而退出[3][4] - 零售行业转向"少量、即时、高频"的社区店模式 该业态凭借小半径零售特征展现强劲生命力 2024年中国社区中心零售市场规模达4.8万亿元 同比增长8.5% 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扩大至5.2万亿元 增幅约8.3%[5][6] 企业战略布局 - 沃尔玛中国加速社区店布局 第四家500平方米社区店落户深圳 精选约2000款SKU 聚焦烘焙生鲜等高频刚需品 围绕"10分钟步行生活圈"选址 与传统大卖场数万平方米体量和上万SKU形成鲜明对比[1][7] - 电商与零售巨头全面进军社区店赛道 中百集团9月26日同时开业51家硬折扣店 盒马将社区店业态"超盒算NB"列为2025年核心方向 截至2025年8月门店数近300家[8] - 国际品牌奥乐齐坚持深耕社区型门店 截至2025年8月在沪苏地区达78家店 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00% 美团推出"快乐猴折扣店" 2025年计划开10家 目标拓展至1000家 目前已在杭州和河北开设4家门店[8][11] - 京东开设"京东折扣超市" 在河北涿州开出首家门店后 于宿迁连开4家新店[11] 商业模式分化 - 沃尔玛采用"全渠道一盘棋"战略 社区店聚焦1.75亿大众城市中产家庭及单身人群 商品结构以餐食为主 非食品类作为补充 营运质量唯一标准为顾客反馈而非自有品牌占比[15] - 奥乐齐与美团采取硬折扣策略 奥乐齐无锡首店开业前夜宣布千支商品下调30% 部分爆款如9.9元白酒和34.6元澳洲谷饲牛腩半小时售罄 美团快乐猴自有品牌5千克五常大米定价39.9元 显著低于盒马78元和奥乐齐47.9元[16][17] 政策环境支持 - 社区店发展获得政策层面强力支撑 上海2016年首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 该概念于2021年纳入国家《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 商务部2021-2025年连续发文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12][13]
中国商超,杀红了眼
创业邦· 2025-09-25 10:35
文章核心观点 - 自有品牌成为零售行业转型核心战略 旨在通过提升毛利 打造差异化产品和重建消费者信任来应对电商冲击和同质化竞争 但成功需全链路能力支撑而非简单贴牌[6][13][16][34][36][38][43] 外资零售启蒙与历史背景 - 外资零售巨头如麦德龙(1996年进入中国)和山姆(1996年进入深圳)早期通过自有品牌重塑中国市场 麦德龙自有品牌渗透率超70% 山姆SKU仅4000种但自有品牌占比超30%[7][8][10] - Costco 2019年进入中国后凭自有品牌Kirkland Signature贡献年收入三分之一 国内超市如华联/华润/大润发早年尝试自有品牌但多停留在贴牌阶段未成气候[10][11] 国内自有品牌发展现状 - 消费者认知显著提升 2022年数据显示90%消费者知道自有品牌 50%能准确说出名字 35%在过去半年购买过[11] - 巨头全面入场:阿里"超盒算NB"自有产品占60% 京东硬折扣店自有品牌占20% 七鲜超市达60% 美团"快乐猴"目标自有品牌占比60%[13][15] 推动自有品牌的核心动因 - 提升毛利:自有品牌比外采商品成本降20%-30% 通过减少中间环节和品牌溢价实现更高利润空间[13] - 打造差异化:通过稀缺性产品(如山姆麻薯面包/胖东来燕麦脆)建立独家性 高频刚需品类如烘焙/生鲜/快消品成为最佳抓手[16] - 商业模式转型:从"卖货架"的收租模式转向"卖商品"的经营模式 需深入供应链和用户需求洞察[16][17][34] 成功案例关键要素 - 胖东来:极致品控与源头直采 占据许昌全市近两成消费额 通过自建中央厨房和严格供应商筛选实现[21] - 山姆:极窄SKU策略(仅4000种) 自有品牌Member's Mark贡献40%营业额 通过定制产线(如机械手涂蛋液)实现爆品降价[21] - 奥乐齐:自有品牌占比高达90% SKU严格控制在2000以内 通过"破价商品"(如9.9元德国白酒)建立高性价比形象 每品类只合作1家核心工厂且品控流程长达1年[22][24] 永辉转型实践与挑战 - 学习胖东来模式:员工薪资普涨20%-50% 北京门店从4000涨至6000以上 但因成本压力(每家店需增员1/3导致年增数百万开支)已调整策略重点转向商品和供应链[29][30] - 自有品牌现状:销售占比仅5%-15% 以联名形式为主(如亨氏/燕庄) SKU超1000个 调改后营收同比下降20.73% 净亏损2.41亿元 服务性收入大跌40%[30][31][32] - 战略定位:并非简单复刻胖东来 而是通过共享供应链积累信任后过渡至自有产品 但目前顾客仍集中在熟食蔬果区 自有品牌销量一般[30][32] 行业共性挑战与失败原因 - 认知误区:65家大中型超市中39家销售自有品牌但仅贡献4%销售额 多数企业仍停留在贴牌阶段 缺乏研发/品控/差异化能力[34][35] - 能力缺失:需全链路投入(设计/研发/生产/品控/物流) 但企业常追求快回报 代工厂以次充好导致信誉风险 传统"卖货架"模式导致经营能力退化[34][35][36] - 战略模糊:42%自有品牌经理人认为企业战略不清晰 多家零售企业自有品牌竟来自同一供应商 未真正从消费者需求出发[41] 未来趋势与竞争本质 - 竞争核心从"货与场"转向"人":消费者更理性看重质价比(88%认为品牌信息与需求脱节 81%将质价比视为关键因素) 信任成为自有品牌成功基石[38][43] - 供应链重构:盒马推动"去KA模式" 永辉砍掉50%供应商推行裸价直采 需通过合资建厂/严控标准等方式实现"把好货卖便宜"[39][41] - 长期主义:自有品牌是慢生意(如奥乐齐单品研发上市需1年) 要求从渠道商转向零售制造商 美国市场自有品牌占比达29% 中国仅5%但头部企业如山姆/盒马已超30%[34][36][39]
行业调改路径分化,90后CEO挂帅:永辉超市背水一战
华夏时报· 2025-09-20 06:57
公司战略调整 - 聘任90后高管王守诚为新任首席执行官填补6个月空缺 [2] - 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议案拟募集资金不超过31.1亿元 [2] - 调改小组负责人王守诚在改革领导小组中担任组员该小组由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任组长 [3] - 公司转型核心逻辑体现为调改推进与业绩修复协同自2024年5月确立品质零售路线以来持续扩大调改规模 [3] - 截至8月26日全国调改店总数近170家 [3] - 2024年全年关闭门店232家2025年上半年再关227家新开仅4家截至6月末在营门店总数为552家较2023年末1000家减少近一半 [4] - 定增募资规模确定为不超过31.14亿元其中24.05亿元专门用于门店升级改造项目 [6] - 使用募集资金进行调改门店数由298家调整至216家剩余门店使用自有资金推进调改 [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9.48亿元同比减少20.73% [4] - 净亏损2.41亿元较上年同期盈利2.75亿元由盈转亏 [4] - 2021至2024年间连续四年亏损累计金额达95亿元 [4] 门店调改成效 - 在京开业满3个月稳态调改店均已进入盈利阶段 [4] - 北京市场调改门店数量预计达20家左右 [4] - 乌鲁木齐北京路购物中心超市重新开业首周超市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272%日均成交笔数同比增长232.1% [8]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快速扩张阶段结束一二线城市会员店折扣店销售及门店增长显著 [6] - 2024年四分之三超市企业尝试调改超过一半超市企业调改后销售额取得增长 [6] - 主流企业围绕品质零售硬折扣会员店三大路径展开系统性转型 [8] - 品质升级赛道聚集永辉物美步步高中百集团和汇嘉时代等传统零售企业 [8] - 硬折扣赛道迎来互联网势力与线下新贵双重发力包括美团旗下快乐猴鸣鸣很忙好想来奥乐齐盒马超盒算NB等品牌 [8] - 部分企业选择双线作战策略如物美同时推进胖东来式调改和硬折扣店盒马维持品质零售基本盘同时深耕硬折扣赛道 [9] 战略定位分析 - 核心问题在于战略定力不足盲目跟风多种业态未能形成自身特色 [5] - 现阶段选择单押品质零售旨在资源聚焦避免双线作战 [5] - 名创优品供应链整合与高性价比爆品打造能力与品质零售所需优质供应链把控自有产品开发高度契合 [9] - 永辉传统优势在于生鲜供应链和运营与品质零售商品属性和体验要求较为接近 [9] - 调改不应一味照搬需基于自身基因明确定位与核心经营模式不断优化 [10]
京东、美团、阿里纷纷“跑步入场” 电商巨头挤进“硬折扣店”
深圳商报· 2025-09-18 23:48
行业竞争格局 - 中百集团宣布51家硬折扣店于9月26日集中开业 主要分布在湖北核心区域包括武汉13个区和黄石市 [1] - 京东 美团 盒马 物美等零售巨头加速布局硬折扣业态 京东折扣超市首店开业首日吸引近6万名顾客 后续4店单日累计客流超30万人 [2] - 美团旗下折扣超市"快乐猴"全国首店落地杭州 初步开店目标设定为1000家 目前已签约门店约10家 [2] - 盒马将盒马NB更名为"超盒算NB" 单日在江浙沪10城新开17家门店 总门店数已接近300家 [2] - 物美超值首批6家硬折扣门店于7月末在北京同步开业 覆盖西城 东城 通州等区域 [2] 商业模式特征 - 硬折扣模式通过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实现低价 区别于软折扣的临期商品模式 [2] - 典型硬折扣店SKU数量控制在800-1500个 商品整体降价幅度较大 [3] - 超盒算NB鲜奶吐司售价6.6元 24瓶装纯净水售价9.9元 1.5升鲜奶售价14.9元 大量商品定价9.9元强化低价定位 [6] - 硬折扣毛利率为10%-15% 显著低于传统商超20%-25%的毛利率水平 [7] 市场发展前景 - 2024年全球折扣零售渠道增速达8.2% 折扣产品增量销售份额增长61.1亿美元 [4] - 中国硬折扣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 但渗透率仅8% 远低于德国42%和日本31%的水平 [4] - 全球零售50强前5名中有3家折扣企业 折扣业态在50强中占比12.3% [4] - 奥乐齐在中国门店数达76家 2025年开始走出上海加速华东区域布局 [4] 运营挑战 - 生鲜品类对供应链稳定性和效率要求极高 需要大量前期投入和精细化管理 [7] - 同质化竞争风险加剧 企业面临价格战压力 利润空间被压缩 [7] - 供应链优化和运营降本成为关键成功因素 [7]
电商巨头激战“硬折扣店”,深圳市场能抢到先机吗?
深圳商报· 2025-09-18 12:56
行业竞争格局 - 中百集团将于9月26日在湖北核心区域同步开业51家硬折扣店,覆盖武汉13个区和黄石市 [1] - 京东折扣超市全国首店8月16日落地河北涿州,首日吸引近6万名顾客,后续在宿迁同步开业4家门店累计涌入超30万人 [2] - 美团旗下折扣超市"快乐猴"全国首店8月29日在杭州开业,初步开店目标1000家,目前已签约门店约10家 [2] - 盒马旗下硬折扣业态"超盒算NB"(原盒马NB)在江浙沪10城新开17家门店,整体门店数已接近300家 [2] - 物美超值7月末在北京同步开业6家硬折扣门店,覆盖西城、东城、通州等区域 [2] - 沃尔玛在深圳已开设4家社区店,门店面积约500平方米,商品数量约2000款,大量标价9.9元商品 [8] 市场发展潜力 - 2024年全球折扣零售渠道增速达8.2%,折扣产品增量销售份额增长61.1亿美元 [4] - 中国硬折扣市场规模2024年已突破2000亿元 [4] - 德国硬折扣市场渗透率为42%,日本为31%,中国目前渗透率仅为8% [4] - 全球零售50强榜单中折扣业态占比12.3%,前5名中有3家折扣企业(Schwarz、Aldi、Costco) [4] - 奥乐齐在中国市场门店数量达76家,2025年开始走出上海加速华东区域布局 [4] 商业模式特点 - 硬折扣通过精简商品品类、优化供应链、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极致低价 [6] - 中百超市硬折扣店SKU控制在800-1500个之间,商品整体降价幅度较大 [3] - 超盒算NB典型价格案例:鲜奶吐司6.6元、24瓶纯净水9.9元、1.5升装鲜奶14.9元 [6] - 硬折扣毛利率为10%-15%,显著低于传统零售商超20%-25%的毛利率水平 [7] - 沃尔玛社区店自有品牌"沃集鲜"商品占比颇高,与即时零售平台合作提升坪效 [8][9] 区域市场布局 - 盒马NB深耕华东市场,京东折扣超市重点布局河北、宿迁等地 [8] - 美团快乐猴选择杭州作为首发市场,中百集团聚焦湖北核心区域 [8] - 深圳市场目前无线下盒马NB店和京东折扣超市,美团暂未公布开店计划 [8] - 沃尔玛在深圳率先试水社区店业态,已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8] - 深圳即时零售渗透率高,可与硬折扣店形成"线上下单+门店自提/配送"模式 [9]
中国商超,杀红了眼
虎嗅· 2025-09-18 09:43
山姆反应很快,马上认错、下架、回调。 一场无声的战争早已打响。 一边是传统商超拼命加码,一边是零售巨头纷纷下场——京东、美团、阿里都没闲着,而它们手里都握 着同一张牌:自有品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正和岛 (ID:zhenghedao),作者:豆汁儿,原文标题:《中国商超,杀红了 眼!》,题图来自:AI生成 有人说,胖东来随便一个年销几亿的单品,就够救活一家中型上市公司。 永辉听进去了。 连续亏了几年之后,2024年5月,永辉请来"胖东来帮扶团队",并决意押注自有品牌——计划五年内开 发500个自有品牌单品,目标是占到总销售的40%。 之后不久,山姆因为悄悄把一些Member's Mark(MM山姆自有品牌)商品换成好丽友、卫龙这些市场 通货,被会员骂上热搜。 是跟风,还是求生;是火坑,还是未来? 是老套路,还是新玩法? 其实超市做自有品牌,早就不是什么新概念。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外资零售巨头相继进入中国。它们以明亮的环境、齐 全的品类、高效的管理,迅速重塑了国人对"购物"的认知。 1996年,德国麦德龙在上海开出中国首店,其仓储式商业模式宛如一声惊雷,填补了中国市场的空白。 与 ...
沃尔玛社区店火爆开业!力推9.9元价格带自有品牌,直接对标奥乐齐?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9-18 08:30
沃尔玛社区店新业态探索 - 2025年重启社区店业态并采取低调试错、稳步扩店策略 于深圳开设四家门店 首店1月11日开业 第四店9月13日开业 标志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7][8] - 社区店定位"小、精、近" 面积约500平方米 精选约2000款商品 聚焦高频生鲜和日常刚需品类 满足社区"一日五餐"需求 [5][8][24][29] - 作为全渠道矩阵重要一环 与沃尔玛大店及电商业务形成战略互补 践行"花得少、过得好"企业宗旨 [9] 自有品牌战略与商品策略 - 力推自有品牌"沃集鲜" 占比达30% 目标逐步突破50% 涵盖数百款商品 包括烘焙、饮品、零食、乳制品等品类 [11][12][29] - 坚持三大开发原则:干净配料与高标准食品安全、与头部品牌深度共创、端到端提效实现极致质价比 [13] - 通过源头直采、规模化优势及全链路提效 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长期稳定低价 重点打造9.9元价格带 涵盖30多款烘焙商品及HPP果汁、水饺等系列 [14][17] 硬折扣模式与行业对标 - 采用硬折扣模式 特点包括精简SKU至1500-2000个、控制成本、提升供应链效率 依托全球采购网络与"前置仓+云店"模式实现库存实时同步 [24][26] - 对标奥乐齐等竞争对手 两者均以自有品牌为核心主打高性价比 但沃尔玛SKU更丰富 提供一站式便利 而奥乐齐强调极致精选 [26][27] - 行业趋势显示自有品牌、精简SKU、线上线下一体化及极致性价比成为零售玩家共同特点 竞争对手包括奥乐齐、盒马超盒算NB、美团快乐猴等 [21][23] 历史探索与当前策略调整 - 第三次探索社区店业态 首次探索(2009-2011年)因管理混乱失败 二次探索(2018-2021年)因客流与坪效未达预期终止 [29] - 本次调整核心策略包括:30%门店面积用作即时配送前置仓、SKU控制在1500-2000以内、聚焦高频刚需商品、自有品牌占比提升至30% [29] - 行业专家认为硬折扣业态和小店模式是当前热点 沃尔玛跟进调改是正确选择 但需避免过去管理混乱和定位不清问题 [29][31]
饿了么入淘,高德再创业,盒马何以成“剩子”?
36氪· 2025-09-12 10:03
业务战略调整 - 公司终止X会员店和邻里业务运营 将用户需求转移至盒马鲜生和超盒算NB业态[1] - 明确盒马鲜生与超盒算NB作为两大核心业务方向 结束此前多业态扩张策略[2] - 业务收缩基于2023年上市计划暂缓及创始人卸任等动荡背景 经调整后2025财年实现GMV超750亿元并首次全年EBITA盈利[3] 业态演变历程 - 早期定位与新中产消费升级绑定 但实际消费分层导致需求无法支撑规模[4][5] - 2016-2023年间推出至少10种业态 包括便利店/社区超市/前置仓/会员店等 覆盖不同消费场景但导致体系庞杂[6][7] - 2023年将邻里与奥莱合并为NB事业部 转型硬折扣模式 即超盒算NB前身[8] 硬折扣模式挑战 - 硬折扣模式要求低毛利/高周转/少SKU 自有品牌需占比90%以上且严控质量 目前超盒算NB自有品牌占比近60%[9][11] - SKU需精简至1500款左右 依托数字化选品能力动态优化 但与主业态盒马鲜生需形成定位区分[13] - 面临美团"快乐猴"(年内计划10家/目标1000家)及京东折扣超市(8月新开5家)的直接竞争[13] 集团战略协同 - 被纳入阿里大淘宝战略体系 通过接入淘宝闪购频道和88VIP体系强化即时零售协同[3][16] - 与高德等业务协同作战 高德近期推出"扫街榜"重返到店业务[15] - 需在集团即时零售体系中证明自身造血能力 避免沦为业务补充角色[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