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6氪
icon
搜索文档
8点1氪丨知情人透露宗馥莉辞职原因;西贝部分门店更换门头;法官指出许家印的23亿美元信托属于欺诈性资产转移
36氪· 2025-10-10 23:57
娃哈哈集团人事变动 - 宗馥莉已于9月12日辞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等职务,相关程序已通过股东会和董事会 [1] - 消息人士称宗馥莉辞职原因为商标使用"不合规",其决定经营自己的品牌"娃小宗" [1] - 娃哈哈核心成员严学峰此前被立案审查,已于10月5日解除审查并回到宏胜集团正常上班 [11] 新能源汽车行业动态 - 阿维塔06起火事件调查显示排除电池及核心电控系统相关起火原因,起火点位于车辆副驾驶座椅位置 [3] - 阿维塔科技已向华为支付完毕购买引望10%股权的全部价款,总金额为115亿元 [6] - 宁德时代旗下智能底盘公司CATL时代智能完成首轮融资,融资总额超20亿元,估值超百亿,成为该领域首家独角兽企业 [16] - 极氪科技集团CBO关海涛被曝离职,但其微博认证仍为"极氪科技集团CBO",知情人士表示其目前仍在职 [11] 科技与互联网公司战略调整 - 苹果公司调整架构,健康与健身业务部门将并入服务部门,服务部门主管Eddy Cue将负责监督该团队 [1][5][6] - 苹果计划推出名为Health+的新订阅服务,旨在整合健康与健身业务 [6] - 谷歌云推出Gemini Enterprise人工智能平台,每位用户每月收费30美元,旨在进军AI办公市场并与微软和OpenAI竞争 [12] - 微软正与哈佛医学院合作增强AI工具Copilot,升级版将整合哈佛健康出版数据以拓展AI医疗应用 [13] - Netflix正将视频游戏引入电视屏幕,订阅者可使用手机作为控制器游玩特定游戏,以拓展游戏业务触达更广泛受众 [7] - 字节跳动宣布为因组织调整被动离职的中国内地正式员工提供额外过渡性补贴,最长6个月,最高每月1.2万元,总价值最高可达7.2万元 [8] 人工智能与芯片产业 - 英伟达获美批准向阿联酋出口AI芯片,股价创历史新高,阿联酋承诺以等额美国投资匹配芯片进口,该计划隶属于未来十年1.4万亿美元投资蓝图 [12][13] - 全球金融监管机构计划加强对人工智能风险的监控,担忧金融机构使用相同AI模型可能导致"羊群效应"式趋同行为 [13] 消费电子与产品创新 - 分析师透露苹果正研发首款折叠屏手机iPhone 18 Fold,预计2026年底发布,将采用钛铝混合金属框架,展开后内屏为7.8英寸 [13][14] - iPhone 18 Fold目前已进入新产品导入阶段,由富士康组装生产,预计大规模量产将于2026年下半年启动 [14] - 谷子科技推出"智慧票根"应用,搭载自研PUF+OTP指纹芯片,并整合了裸眼3D悬浮影像等前沿技术 [7] 资本市场与交易所动态 - 北交所自10月9日起为存量股票启用"920"新证券代码,标志着"920"时代全面开启 [1][4] - 专业人士认为统一的代码体系有助于形成独立市场标识,彰显北交所作为第三家交易所的独立市场地位 [4] 公司上市与融资进展 - 诺思兰德公告计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16] - 珀莱雅公告拟发行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17] - 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向上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 [19] 上市公司业绩预告 - 川金诺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9亿元-3.1亿元,同比预增163%-181% [20] - 全志科技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6亿元-2.9亿元,同比增长72%-92%,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预计为1亿元-1.3亿元,同比预增213%-307% [21] - 有研新材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30亿元-2.60亿元,同比预增101%-127%,其子公司有研亿金靶材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50% [21] - Tilray Brands三季度营收达2.095亿美元,同比增长4.7%,运营利润率大幅提升至1%,较去年同期的负18.3%实现逆转 [22] 反垄断与监管 - 市场监管总局因高通公司收购Autotalks公司未依法申报,依法对其立案调查 [1][2] 企业战略与品牌动态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回应北京石景山万达店更换门头事件,称此为小范围尝试,不会普及全国,未来可能在中心城市有一两家店铺使用新标语 [1] - 影视飓风创始人Tim表示公司拒绝融资,认为内容公司融资相当于"把同事卖了",并指出内容质量并非靠人数堆砌 [4] - 香港特区政府启动"内地企业出海专班",拟推动内地银行在港设区域总部、提供税务宽减吸引企业设财资中心等措施助力内地企业出海 [2] 人事变动与公司治理 - 京东方A副董事长高文宝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副董事长等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 [10] -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现身上海徐汇知春创新中心开业仪式,该中心由其与俞勇教授共同发起,为民办非营利性机构,计划招聘对泛计算机和AI感兴趣的年轻人 [9]
东鹏饮料:特饮之后,“下个百亿密码”路在何方?
36氪· 2025-10-10 23:45
我们在《东鹏:撕红牛、踢怪兽,国货 "续命水" 凭何成逆袭王?》 重点分析了东鹏的商业模式和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那么站在当下,东鹏是否还是一个 好的投资标的?是否和Monster一样面临本土市场竞争恶化?以电解质饮料补水啦为代表,迈向平台型软饮公司的空间还有多大? 我们在本篇继续讨论,感兴趣的用户也可以添加小助手微信"dolphinR124"入群深入交流。 以下为详细内容 能量饮料的竞争格局如何? 红牛陷入商标纠纷,悬而未决 在讨论东鹏成长性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下国内能量饮料的竞争格局,从下图份额上可以明显看到东鹏的市场份额仍然在快速增长,蚕食红牛和其他玩家的 份额。 我们把东鹏的竞争对手分为2类,一类是从销售额角度仍然领先东鹏的红牛系(销量角度东鹏已位居老大),另一类是以乐虎、体质能量等为代表的追赶 系,我们依次来分析: 红牛系紊乱,两强相争,东鹏得利:这里需要先补充一个小背景,目前国内在售的红牛主要是由1996年泰国天丝集团和华彬集团在国内创立的合资公司 ——中国红牛运营,其中天丝集团作为红牛的创立者、品牌方,授权华彬集团负责在国内的具体生产运营,签订的合营合同期限是20年。 但在此之前,双方在1995年也签 ...
当赛事遇上黄金周:中国假日经济的“新主角”
36氪· 2025-10-10 23:45
WTT中国大满贯虽然创立时间不长,但是从2024年首次落地起便瞄准假日经济而来。黄金周的游客出游热情加"国球"本身的超高人气,让WTT中国大满 贯与中网形成另一维度的大赛交相辉映——作为国人骄傲的乒乓球与全世界最高商业价值的个人项目网球共享火热假期观赛激情。 黄金周期间几大焦点赛事的经济效应继续全面释放。例如中网不断刷新数据新高:截至10月5日,赛事门票销售额突破8800万元人民币,创下历史新高, 较去年增加10%;赛期综合消费达到3600万元,比去年全赛期增长44%;特许商品销售突破1250万元,同比增长160%。WTT中国大满贯则实现衍生品销 售额突破350万、带动石景山3.2亿元消费。 2025年国庆黄金周,中网门票销售突破8800万元,WTT中国大满贯带动石景山消费3.2亿元,"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 国庆黄金周假期已正式结束。八日长假同时也是各类规模的体育赛事举办的"黄金周",2025年国庆黄金周的"假期赛事"布局更呈现了一番全新热闹景象。 在中国之声决胜时刻联合体育大生意推出的体育商业主题对话节目《共同体》中,最新一集的"黄金周赛事"专题,由中国之声记者张闻、体育产业独立评 论主理人张宾、体育大 ...
当演出成为十一的“流量磁石”
36氪· 2025-10-10 23:45
演出市场整体表现 - 国庆中秋八天长假期间,国内演出项目总数超3100个,近1.5万场次,同比上涨约4.4% [3] - 总观演人次达194万,同比增长39.5%,显示线下演出市场达到历史级水平 [3] - 演出市场被证明是文娱行业最强劲的经济引擎之一 [3] 市场下沉化趋势 - 三线及以下城市演出活动总场次同比增长34.1%,总票房同比上升86.6% [3] - 宝鸡、马鞍山、泸州、日照、郴州等城市演出数量增速显著 [3] - 体育赛事和音乐节最受当地观众青睐 [3] 音乐节的经济辐射效应 - 常州太湖湾音乐节四天累计吸引近14万乐迷,撬动周边产业效益约40亿元 [5][7] - 泸州、海拉尔等小众目的地的机票搜索热度在9月同比增长超过60% [7] - 音乐节带动交通、酒店、餐饮、景区与文创等多元消费链条,形成“一张票撬动一座城”的效应 [5][7] 音乐节下沉的驱动因素 - 一线城市场地费用高、排期饱和、审批难度大,倒逼主办方转向成本更低的下沉城市 [12] - 地方政府将音乐节视为文旅招商抓手,提供报批便利、财政或宣传资源,甚至设立专项资金或补贴 [12] - 短视频社交平台(如抖音、小红书、快手)能迅速捕捉和放大音乐节现场体验,将“小城观演”推成全国性流量点 [12] 演出品类多元化发展 - 话剧和脱口秀为代表的剧场类演出票房同比增长16.8%,Livehouse演出票房同比增长16%以上 [16] - 体育赛事、音乐节、演唱会成为增长最快三大品类,观演人次同比增长分别为264%、66.6%和39.7% [16] - 头部艺人演唱会(如刀郎、林俊杰、刘若英)票房刚性依旧,多站门票售罄或二次加场 [16] 行业挑战与结构性变化 - 音乐节行业存在演出阵容同质化、活动延期或取消、安全配套设施隐患及一次性快钱型项目等问题 [14] - 尽管假期长达8天,今年十一整体音乐节数量相比今年五一及往年同期出现下滑 [14] - 文化消费正从“门票经济”升级为涵盖出行、住宿、餐饮、文创等的“全域消费引擎” [17]
Peloton全面更新AI硬件,AI拯救家庭健身?
36氪· 2025-10-10 23:44
行业趋势:AI成为家庭健身市场新引擎 - 家庭健身市场在疫情后遭遇需求下滑,但AI技术正为该赛道创造新的机会窗口[1] - AI带来的服务能力提升,为市场提供了破局的新机会,既来源于产品的持续迭代,也来源于对健身房服务的补充[17] - AI是一场健身服务的技术跃迁,将打破用户的健身知识壁垒和定制化服务壁垒[20] 公司战略:Peloton全面转向AI化 - Peloton一次性更新旗下三款重要家庭健身设备,硬件升级核心是全面AI化,例如为跑步机加上有摄像头AI交互的可移动屏幕[1] - 公司研发了自有AI健身系统Peloton IQ,可实时识别用户动作、给予指导,并结合第三方数据制定综合健身计划[1] - Peloton不再强调直播和明星教练,一切向家庭健身AI化迈进[1] - Peloton IQ系统运用ChatGPT和Llama模型,并结合其300万付费用户的海量数据使硬件AI更聪明[10] 产品与定价 - Peloton新产品逻辑是通过可旋转移动的屏幕及内置摄像头,将设备转化为支持有氧和力量训练的综合AI健身产品[6] - 产品配备AI指导,例如在用户进行两周相同重量的胸部推举后,AI会建议增加重量或次数[8] - 产品定价走消费升级路线:基础款单车1695美元,Plus款单车2695美元,划船机Row Plus 3495美元,标准版跑步机Tread 3295美元,Tread Plus跑步机高达6695美元[12] - 订阅费从每月44美元上涨至49美元[12] 市场反应与财务表现 - 市场对Peloton的AI化转型给予初步肯定,产品发布后公司股价迎来上涨[3] - 尽管公司提高了会员费和产品单价,但市场变革态度乐观,公司市值重新回到30亿美元[3][12] 中国市场动态 - 中国家庭健身市场同样在积极拥抱AI,Keep在2025年宣布从APP转向AI Agent,并发布运动健康垂直领域专属模型[15] - Keep的AI转型获得市场积极信号,公司股价上涨并在2025年首次实现盈利[15] - BodyPark通过“AI+真人1V1私教”模式找到突破口,新产品上线后留存和复购有不错突破,并同步上线海外[17] - 舒华、麦瑞克等主要健身品牌也快速跟进AI硬件更新[19] AI对健身行业的深远影响 - AI技术跃迁将首先淘汰基础技术不过关的教练和单纯的健身钢铁器材[20] - 未来AI健身教练可能通过运动手表、耳机、健身设备等多种形态出现,服务将超越基础私教需求,涵盖陪伴、情绪、运动康复等复杂价值[22] - 行业趋势表明,强调硬件产品已不够,AI成为检验研发决心的试金石[22]
退到“墙角”的“私募大佬们”
36氪· 2025-10-10 23:44
核心观点 - 部分知名百亿私募基金经理(如林园、但斌)因坚守传统投资风格,其产品业绩在过去一年显著落后于市场 [1][2][3][4] - 业绩落后的核心原因是其重仓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传统消费板块,而未能参与市场主流的热门科技板块(如AI、半导体)行情 [14][15][16] - 这种坚守源于其长期形成的“买入并持有”投资理念及对特定行业(如“老年人经济”、白酒文化)的长期看好,但正面临市场风格持续不切换的巨大压力 [18][25][26] 林园投资业绩表现 - 过去一年(截至2025年9月30日)林园投资部分产品出现两位数净值回撤,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5.50%,业绩差距超过30个百分点 [7][8] - 2024年二季度后,当市场热门股上涨时,林园产品净值反而走向相反方向,几乎“完美”错过近一年行情 [10] - 在百亿私募近一年业绩榜单中,林园投资多只产品居于末端 [3][7] 林园投资持仓分析 - 产品净值主要受到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商贸零售等传统板块的负贡献拖累,其中食品饮料公司持仓对净值拖累最为明显 [15][16] - 尽管在公用事业、电子、钢铁和银行等板块的持仓产生正向收益,但不足以弥补在食品饮料单一行业上的损失 [16] - 投资组合高度集中于其熟悉的传统领域,对AI、半导体、新能源等新兴科技领域几乎“视而不见” [14] 林园投资逻辑与理念 - 投资框架建立在“长期重仓,买了不卖,永远不卖”的底层逻辑上,对持仓标的的选择标准极为严苛 [18] - 明确看好中医中药等“老年人经济”赛道,预测其未来十年符合增长率接近双位数以上 [18] - 认为白酒板块依然低估,其坚守已超越财务分析层面,上升到文化自信与人性需求的维度 [18] - 配置思路偏向高股息、稳定现金流资产(如食品饮料、公用事业),与市场追逐成长性的偏好形成对比 [18] - 对科技股投资“没有把握”,难以预测未来龙头公司,承认“这个钱我赚不到” [18] 但斌投资业绩对比 - 东方港湾但斌旗下产品业绩出现显著分化,其打榜产品近一年收益超过25个百分点,但名下另有产品收益同期仅有12%,后者显著落后于沪深300指数 [27] - 表现逊色的产品与林园多只产品共同居于百亿私募近一年业绩排名的尾部 [27][28] - 业绩分化的原因可能在于不同产品对美股AI板块的重仓力度不同,表现落后的产品或是其A股组合的“样本”,展现了其“传统思维” [28] 历史背景与行业现象 - 当前情况与1999年网络股行情中巴菲特、老虎基金罗伯逊等投资家业绩落后的历史类似 [5] - 回看50亿以上主动权益私募机构,过去一年投资策略走向两个方向:要么跟上市场行情(转向科技大周期、AI、半导体等),要么坚守以往品种和投资思路并面临压力 [12][13] - 林园等第一代成功基金经理的投资体系基石早在多年前奠定,源于对1990年代-2000年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成功感知,这份成功经验铸就了其今日的“执念” [25]
微型车走下神坛,月薪5000的小镇青年,正成为车企“新活水”
36氪· 2025-10-10 23:40
下沉市场新能源汽车消费趋势变化 - 国庆期间县域新能源车销量同比激增近七成,但微型车占比从去年同期的45%骤降至12% [1] - 下沉市场消费车型转向小米SU7、小鹏新P7等国产新势力,以及售价超过40万的仰望U8、问界M9等高端车型 [1] 微型电动车市场退潮表现与数据 - A00级纯电动车销量从2021年的99万辆(占纯电动市场36.1%)萎缩至2023年的69.2万辆,同比减少27.9% [5] - 2024年至2025年微型车市场无起色,目前主要由比亚迪海鸥和吉利星愿主导 [6] 微型车市场退潮的行业原因 - 车企面临难以逾越的盈利困境,欧拉黑猫、白猫等车型已停产 [8] - 原材料价格飙升及国家补贴退坡使低成本模式难以为继,亏损成行业常态 [9] - 上汽通用五菱2023年上半年售出52万辆车,但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88.5%,平均每辆车利润仅约77.3元 [11] 微型车市场退潮的消费者原因 - 更多小型SUV、轿车等新能源车型参与价格战,以略高价格提供更大空间、更长续航和更丰富配置 [11] - 微型车因尺寸和成本限制,安全配置如安全气囊、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等缺失,使注重安全的消费者却步 [11] 低线城市消费潜力与人群变化 - 低线城市存在“有钱没处花”的消费场景,新一代县城青年追求即时满足和生活品质,成为隐形消费力量 [12] - 资本下沉与人口回流提振小城车市,青年占比稳定在30%左右,老年占比2024年逼近10% [16] - 60后、70后“银发族”携带积蓄退休返乡,购车预算充裕,对空间、舒适性、安全及智能驾驶辅助有明确需求 [17] 车企在低线市场的战略布局 - 新能源车在三线及以下城市销量从2020年不足50万辆飙升至2024年突破500万辆,市场份额从32.1%跃升至47.1% [18] - 比亚迪在乡镇加速布局4S店 [18] - 理想汽车启动“百城繁星计划”,在五线城市如四川自贡,半年内拿下28%的20万以上市场份额 [20] - 蔚来通过“换电县县通”补能网络建设,破解低线城市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的短板 [20]
250份文档投毒,一举攻陷万亿LLM,Anthropic新作紧急预警
36氪· 2025-10-10 23:40
研究核心发现 - Anthropic联合英国AI安全研究所和阿兰·图灵研究所的研究揭示,仅需250篇恶意网页即可让参数规模从6亿到130亿的大语言模型中毒,在遇到特定触发短语时输出乱码 [4][6][16] - 攻击成功率与模型规模无关,一旦模型累计接触约250篇中毒样本,后门攻击几乎百分百成功,13B模型与600M模型的中毒效果完全一致 [16][19][22] - 攻击的关键在于恶意文档的绝对数量而非其在训练数据中的比例,500篇与250篇中毒文档的攻击效果曲线重叠,且在不同训练数据量下的攻击成功率几乎一致 [15][16][22] 攻击机制与方法 -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拒绝服务型后门攻击,触发词为`<SUDO>`,中毒训练文档由原始网页内容、触发词和400-900个随机token生成的乱码三部分组成 [7][8][11] - 实验共训练了72个不同规模的模型(600M、2B、7B、13B参数),并在其中分别注入100篇、250篇、500篇恶意文档以验证攻击效果 [12] 潜在风险与行业影响 - 大型语言模型的训练语料全部来自公开网络,其开放性使其暴露于潜在的数据污染风险,任何人都有可能通过恶意网页影响模型的认知和行为 [23][24][29] - 实验中使用乱码作为后门输出是出于降低风险的考虑,但该机制可被延伸用于植入更危险的后门,如绕过安全策略或生成有害内容,且预训练阶段植入的后门可能在模型最终应用中残留 [28] Anthropic的安全理念与应对 - Anthropic采用“负责任扩展”政策,为AI发展设定安全阈值与暂停点,在模型能力升级前需经过全面风险审查,出现潜在危险行为时训练将立即中止 [33][34] - 公司将安全作为核心差异化竞争力,其“宪法式AI”方法让模型依据一组基本原则对输出进行自我反思与修正,并贯穿于Claude系列产品中 [38][39][45] - 在Claude 4.5、Claude Code和企业版产品中系统化集成了安全审查、数据隔离与权限控制等机制,强化模型的稳健性与可靠性 [39][42][44]
大屏才是长视频真正的未来
36氪· 2025-10-10 23:40
"小屏和大屏的比值,已经到1:1了。"在8月底见到一个制片人时,他对小娱惊呼到。 在不少人的直觉里,电视机似乎已经逐渐退出了观众的生活。移动端成了娱乐的第一入口,"谁还看电视"几乎成了一个被默认的判断,我们一篇讲述电视 台4K化浪潮的文章中,也有大量的从业人员在哀嚎。甚至在长视频网站内部,都很少对外宣传他们的大屏生态。 可在行业内部,另一种声音正在流传:在长视频平台的用户观看行为里,大屏端(包括投屏)与移动端的比例已经几乎持平。包括这个国庆节,爱奇艺和 优酷也被自己的大屏数据惊到:爱奇艺电影频道播放时长环比增长近40%,超过四成观众通过大屏观影;优酷大屏端观看总时长提升23%,动漫类节目以 76%的涨幅位居榜首…… 似乎我们真的低估了电视大屏用户的存在感? 数据显示,中国智能大屏已经覆盖了近 10 亿人口,且每年稳步增长。观众并没有因为手机而完全放弃电视,只是在不同场景中做出了新的分工:碎片化 时间交给手机,长内容的沉浸体验则依旧属于大屏。 这意味着,观众或许抛弃了实时电视这个形态,但他们仍习惯在电视机前追剧、看电影,甚至是看中短视频。 这种反差让大屏重新变得值得研究。一方面,大屏并没有消失,而是在承担新的角 ...
从无人问津到巨头混战,AI为什么最先点燃了编程?
36氪· 2025-10-10 23:40
AI编程,可能是当下最大的原生AI应用赛道。 这听起来有点反直觉,因为在过去几十年里,"开发工具"从来不是软件行业里最赚钱的赛道。可如今,这一切都变了。 过去,用 AI 写代码,是这样的流程:你先问它一句"帮我写个登录接口",它回你一段代码,你再复制粘贴进项目里。这种"点菜式"编码方式,已经逐渐 落伍了。 现在,一种全新的开发范式正在流行,被称为「计划→ 代码→审查」。不再是人提问、AI 回答,而是从头到尾,AI 全程参与: 先规划:AI 负责帮你起草一个详细的功能描述,并主动提出它需要哪些信息,比如 API 密钥、访问权限、系统依赖。 这个市场可比你想象得要大得多。 全球大约有 3000 万名软件开发者。如果每个人每年创造 10 万美元的经济价值,那这一群体的总产值就是 3 万亿美元,几乎相当于一个法国的 GDP。 根据 a16z 团队与数十家科技公司交流的结果,现在哪怕只是最基础的 AI 编码助手,也能让开发效率提升 20%。而在理想部署下,效率翻倍完全可能。 开发效率提升背后,是整个软件行业的重估。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开发效率越高,总需求就越大;开发越快,软件就越多。 换句话说,AI 编程有望为全球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