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搜索文档
大屏才是长视频真正的未来
36氪· 2025-10-10 23:40
"小屏和大屏的比值,已经到1:1了。"在8月底见到一个制片人时,他对小娱惊呼到。 在不少人的直觉里,电视机似乎已经逐渐退出了观众的生活。移动端成了娱乐的第一入口,"谁还看电视"几乎成了一个被默认的判断,我们一篇讲述电视 台4K化浪潮的文章中,也有大量的从业人员在哀嚎。甚至在长视频网站内部,都很少对外宣传他们的大屏生态。 可在行业内部,另一种声音正在流传:在长视频平台的用户观看行为里,大屏端(包括投屏)与移动端的比例已经几乎持平。包括这个国庆节,爱奇艺和 优酷也被自己的大屏数据惊到:爱奇艺电影频道播放时长环比增长近40%,超过四成观众通过大屏观影;优酷大屏端观看总时长提升23%,动漫类节目以 76%的涨幅位居榜首…… 似乎我们真的低估了电视大屏用户的存在感? 数据显示,中国智能大屏已经覆盖了近 10 亿人口,且每年稳步增长。观众并没有因为手机而完全放弃电视,只是在不同场景中做出了新的分工:碎片化 时间交给手机,长内容的沉浸体验则依旧属于大屏。 这意味着,观众或许抛弃了实时电视这个形态,但他们仍习惯在电视机前追剧、看电影,甚至是看中短视频。 这种反差让大屏重新变得值得研究。一方面,大屏并没有消失,而是在承担新的角 ...
从无人问津到巨头混战,AI为什么最先点燃了编程?
36氪· 2025-10-10 23:40
AI编程,可能是当下最大的原生AI应用赛道。 这听起来有点反直觉,因为在过去几十年里,"开发工具"从来不是软件行业里最赚钱的赛道。可如今,这一切都变了。 过去,用 AI 写代码,是这样的流程:你先问它一句"帮我写个登录接口",它回你一段代码,你再复制粘贴进项目里。这种"点菜式"编码方式,已经逐渐 落伍了。 现在,一种全新的开发范式正在流行,被称为「计划→ 代码→审查」。不再是人提问、AI 回答,而是从头到尾,AI 全程参与: 先规划:AI 负责帮你起草一个详细的功能描述,并主动提出它需要哪些信息,比如 API 密钥、访问权限、系统依赖。 这个市场可比你想象得要大得多。 全球大约有 3000 万名软件开发者。如果每个人每年创造 10 万美元的经济价值,那这一群体的总产值就是 3 万亿美元,几乎相当于一个法国的 GDP。 根据 a16z 团队与数十家科技公司交流的结果,现在哪怕只是最基础的 AI 编码助手,也能让开发效率提升 20%。而在理想部署下,效率翻倍完全可能。 开发效率提升背后,是整个软件行业的重估。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开发效率越高,总需求就越大;开发越快,软件就越多。 换句话说,AI 编程有望为全球经 ...
如果每天至少咒骂世界一次,那你一定要读读这本书
36氪· 2025-10-10 23:17
《生活大爆炸》剧照 用一句话形容最近的生活—— 「每天一起床就开始咒骂这个世界。」 为什么已经很努力了还是处处碰壁? 为什么不卷别人就要被人卷死? 这本书分为"工作·婚姻·教育·暮年"四个部分,四个人生阶段都潜藏着"努力就会有回报"的陷阱,你可以从任何你感兴趣的那一部分开始阅读,跟随上野千 鹤子精准锋利的手术刀,穿透那些不安和恐惧,看清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 以下是这本书的序言。 《是谁把世界糟蹋成这样》 东京大学演讲的本意 今时今日,我们生活在一个"不能安心当个弱者的社会"。无论是丢了工作,生活困窘,还是婚后遭遇家暴,被丈夫轰出家门,人们都不敢轻易向外界求 助。 发生在你身上的一切,都起因于你自己做的决定,没人能替你负责。所以只能听天由命,独自承受,又岂能求助于他人——拜二十一世纪初的政客所 赐,"自我决定、自我负责"这八个字日渐深入人心,将本已一筹莫展的人逼得走投无路。 在这样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削尖了脑袋往上爬,生怕在竞争中败下阵来,没空去关心别人。有所作为的人认定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发奋拼搏的结果,而没 能取得成就的人往往会责备自己不够努力。 问题是,人生轨迹真的可以靠努力改写吗?你就没有受过不公平的对待和 ...
4个习惯助你战胜自身认知偏见
36氪· 2025-10-10 23:11
[图片来源:Freepik] 大脑天生追求捷径与速度,而非绝对精准。这并非缺陷,而是自然赋予我们的生存机制。然而,思维中的谬误,即认知偏见,会干扰我们对他人及决策的判 断。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指出:"我们常对显而易见的事物视而不见,更是对自身的盲点毫无察觉。"好消息是:你可以战胜认知 偏见,这无需意志力,只需养成简单可重复的习惯。只要掌握识别方法,你就能发现规律并加以改变。这种觉察力能助你更清晰地思考、做出更优决策,看 清事物的本质。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首要原则是:你绝不能欺骗自己——而你自己正是最容易被欺骗的人。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思想与行动间的间隔正是深度思考的孕育之地。有时,短短几秒便足以改变局面。若后果关乎人生转折,延迟行动更需从容。面对文字、邮件或面对面交流 中的情绪触发点时,同样适用此法。 3. 反驳自己的观点 我决策时常采用此方法。假设我认为方案A优于方案B,便会强迫自己为B辩护,即便内心觉得荒谬。这能拓展思维边界,让我更清楚自己的认知盲区。对 坚定信念保持松弛态 ...
“反向收购”让AI创业公司分崩离析
36氪· 2025-10-10 23:11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大型科技公司正从热门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挖走顶尖人才和知识产权,导致这些公司分崩离析。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图片来源:doomu/Adobe Stock;the8monkey/Adobe Stock;NYHMAS/Adobe Stock] 2025年7月,谷歌DeepMind部门招揽了Windsurf首席执行官瓦伦·莫汉(Varun Mohan)、联合创始人道格拉斯·陈(Douglas Chen)及其研发团队核心成员。 这笔24亿美元的交易还包含Windsurf的核心技术。谷歌并未持有该初创企业股权或获得控制权。 此前Windsurf曾与OpenAI达成30亿美元收购协议,但交易最终告吹。未被谷歌招揽的Windsurf员工们,从期待加入OpenAI到被迫滞留于领导层空缺的公司。 出人意料的是,Windsurf迅速被AI编程初创公司Cognition收购。然而故事并未迎来圆满结局。据TechCrunch报道,Cognition随后裁撤Windsurf团队30名成 员,并向剩余200名员工提供买 ...
今年涨最多的美股板块,不是AI不是加密概念股,是金矿
36氪· 2025-10-10 13:09
行业表现 - 金矿开采行业成为今年美股市场最大赢家,标普全球金矿指数年内飙升129%,成为标普行业指数中表现最佳板块 [1] - 金价自1月以来飙升52%,并在本周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大关,推动金矿公司股价迎来更猛烈涨势 [1] - 相比之下,AI领域明星公司英伟达股价上涨40%,甲骨文上涨72%,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上涨30%,微软上涨25%,比特币价格涨幅仅为31% [6] 公司股价 - 行业巨头Newmont股价今年以来上涨137%,Barrick上涨118%,Agnico Eagle上涨116% [3] - 于9月30日上市的紫金黄金国际股价已翻倍,成为今年第二大首次公开募股 [3] 利润杠杆效应 - 金矿股跑赢黄金本身的核心在于其运营模式的利润杠杆效应,更高的金价可直接增厚利润率并对股价产生放大作用 [3] - 由于矿企日常生产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固定,金价上涨带来的额外收入几乎可转化为纯利润 [3] - 投资公司VanEck的投资组合经理指出金矿公司"手握的现金多到不知如何处理" [3] 历史周期警示 - 资深投资者对行业过去"不良记录"记忆犹新,上一轮黄金牛市(2011年见顶)后,金矿股在接下来四年里暴跌79% [7][8] - 上一周期飙升的金价带来巨额利润,但助长了大规模企业并购、高管薪酬急剧膨胀和生产成本上升 [7] - 资产管理公司指出该行业本质上是周期性的,往往"在短时间内赚大钱",也正因如此"会变得过度" [8] 资本配置挑战 - BMO资本市场预测该板块明年自由现金流将达到600亿美元,管理层面临如何最佳配置资本的难题 [9] - Newmont和Barrick上周都宣布了新首席执行官任命,Barrick意外更换CEO可能与"股价相对同行表现不佳有关" [10] - 贝莱德预期金矿公司将检视资本配置计划,期望管理层能够大幅提高派息,让股东能从金价上升中受惠 [10] 行业发展趋势 - 由于新金矿稀缺,生产商可能寻求通过并购补充因开采而持续减少的储量,类似Anglo American和Teck Resources全股票合并模式可能成为未来并购范本 [10] - 股东担忧高管薪酬问题,黄金矿业公司CEO薪酬已高于其他矿业公司高管,投资者担心他们可能像过去一样试图攫取更多现金 [10]
13万被引,ImageNet作者苏昊或将加盟复旦
36氪· 2025-10-10 13:04
人才流动传闻 - 近期有UCSD副教授苏昊将加盟复旦的传言在科研圈流传,但目前尚无权威公开信息证实 [1][5] - 复旦方面尚未发布官方聘任通知,苏昊本人和复旦方面的公开信息尚未披露这一消息 [5][12] - 现阶段应把此事视为极有可能但未定的人才挖角行动,而非已经落定的事实 [14] 苏昊的学术背景与成就 - 苏昊是ImageNet项目早期重要参与者,科研版图后来在3D视觉与机器人方向延展 [6] - 发表过ShapeNet、PointNet / PointNet++、PartNet等一系列在三维视觉领域具有奠基意义的成果 [10] - 论文被引数高达13.3万次,h指数为81 [11] - 其主导的SAPIEN和ManiSkill平台让机器人在模拟环境中练习操作技能 [10] 潜在影响与价值 - 苏昊的归来可能使复旦在机器人、模拟器与三维生成方向形成定海神针级别的核心力量 [17] - 可能带来一批国际项目、国际合作者和学生,加速复旦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国际化节奏 [18] - 其创业背景可能在校企合作、产业服务、技术孵化等方面打通通道,对机器人、智能制造等行业是潜在推力 [19][21] - 若落地成真,复旦可能成为中国最早拥有具身智能头部实验室+创业载体的高校之一 [22]
逆势飙涨,风格开始切换
36氪· 2025-10-10 13:04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主要指数于10月10日显著分化走弱,沪指下跌0.94%失守3900点,深成指下跌2.7%,创业板指下挫4.55%创近半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1] - 市场出现风格切换行情,前期热门的科技板块领跌,而军工、公用事业、传统消费等板块逆势上涨 [1][2] 科技板块表现 - 半导体、存储芯片、固态电池等科技板块全面杀跌,创业板指一度跌超3%,科创50一度跌超4% [3] - 多只科技热门股回调明显,中芯国际跌7.89%,海光信息跌8.23%,寒武纪-U跌6.43% [3] - 多家券商将中芯国际等9只A股股票的融资融券折算率调整为零,市场解读为给赛道股“降杠杆”的信号 [6] 军工板块表现 - 军工板块整体逆势大涨近5%,成为当日表现最强势的领涨板块,并贡献多数涨停板个股 [1] - 地面兵装Ⅱ板块单日上涨4.61%,年初至今累计涨幅达81.26% [2] - 具体个股中,捷强装备涨13.02%,北方长龙涨12.91%,长城军工涨停 [10] 军工板块驱动因素 - 行业进入业绩驱动新周期,三四季度为业绩释放黄金期,交付量通常占全年60%以上 [15] - 中航成飞下半年手握超800亿元订单,歼-20交付量预计环比增长30% [15] - 中航沈飞二季度营收和净利润环比分别增长50.8%和63.9%,显示订单饱满与交付提速 [15] - 2025年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国防装备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节点 [14] 军贸出海机遇 - 中国军贸获实战背书,巴基斯坦空军使用歼-10CE战机在印巴空战打出6:0战果,展示中国作战体系实力 [15] - 实战效应带动订单,阿塞拜疆追加42亿美元枭龙战机订单,中东客户签下超40亿美元无人机合同 [16] - 2025年中国军贸总额有望达450亿美元,同比增长30%,并有望打破西方在高端军贸市场的垄断 [17] 军工行业展望 - 机构研报指出,2025-2026年随着“十五五”规划推进,军工行业未来三到五年发展指引将清晰化,新一轮订单周期有望开启 [10][18] - 行业景气成长属性有望强化,推动产业链整体景气度复苏 [10][18] - 四季度重点方向包括军贸出海、新域新质(如无人机、商业航天)、资产重组三大核心主线 [18][19] - 军工板块大多数企业对应2026年估值在35倍以内,考虑到2025-2027年行业需求恢复预期,估值具备性价比 [20] 其他逆势上涨板块 - 除军工外,水泥板块上涨3.61%,饮料乳品上涨2.40%,燃气Ⅱ上涨2.41%,公用事业及传统消费板块表现强势 [2] - 贵金属板块集体回调,西部黄金跌9.09%,晓程科技跌8.95%,主要受以色列哈马斯停火协议及投资者获利了结影响 [6] - 出口管制政策催化超硬材料概念股,四方达一度触及20cm涨停,黄河旋风等多股跟涨 [7]
AI眼镜要爆发了?Meta想通吃消费级AI眼镜
36氪· 2025-10-10 13:04
产品发布与定位 - 公司推出三款定位差异化的AI智能眼镜,形成产品梯队 [1][2] - 核心产品Ray-Ban Display为首款搭载高解析度显示屏的消费级设备,定价799美元 [2] - 第二代Ray-Ban Meta针对大众消费市场,定价379美元,延续经典设计并升级续航与影像能力 [6] - 与Oakley合作推出Oakley Meta Vanguard,定价499美元,以耐用性与运动适配为核心设计方向 [8] 核心技术规格与功能 - Ray-Ban Display在右镜片内嵌半透明抬头显示屏,亮度达5000尼特,支持户外清晰显示 [2] - 配套Meta Neural Band EMG腕带可实现无接触操控,基于表面肌电信号识别技术 [4] - Ray-Ban Display支持脱离手机独立使用,具备查看消息、视频通话、导航、即时翻译等功能,本体续航约6小时,搭配充电盒可延长至30小时 [4] - 第二代Ray-Ban Meta混合使用续航提升至8小时,充电盒可额外提供48小时电力,支持20分钟快充至50%电量,搭载1200万像素镜头,支持3K录制 [6] - Oakley Meta Vanguard具备IP67防尘防水等级,混合使用续航达9小时,搭配充电盒可延长至36小时,支持运动数据联动与自动录制 [8] 平台开放与AI技术 - 公司宣布开放智能眼镜平台,推出工具包允许第三方开发者调用传感器及AI能力开发应用 [9] - 已有合作案例包括Twitch开发"第一视角即时直播"、迪士尼计划推出乐园AI导览应用等 [9] - AI技术强化"主动辅助"能力,如通过计算机视觉帮助视障用户描述环境、读取标签 [11] 市场战略与行业背景 - 公司智能眼镜被视为向AR领域过渡的尝试,为计划2027年推出的AR头显原型机奠定基础 [12] - 与中国本土品牌相比,公司产品侧重"AI交互+日常实用功能",但尚未进入中国市场 [12] - 中国本土品牌在生态整合、本土化服务及价格方面具有优势,产品定价约2000~3000元人民币 [12] - 全球智能眼镜供应链中超过80%的厂商来自中国,供应链优势助力本土品牌降低成本并加速技术迭代,更新周期约12-18个月,快于公司的24个月 [13]
2025年,射击PvE是不是该变了?
36氪· 2025-10-10 13:04
前段时间,业内流传着一种观点,认为2025年是一个"新起点"的年份——旧的时代已经结束,前路却很迷茫。全球的玩法创新似乎都走到了一个尽头,对 射击游戏来说尤其如此。行业渴望真正具备全球化潜力的超级PvP玩法原型——"搜打撤"被认为是未来的超级玩法,但仍有不确定性,红红火火的《三角 洲行动》虽然在国内带起了一轮立项热潮,海外玩家的占比却远小于国内玩家。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往年也出现了全球火爆的《地狱潜兵2》《战锤40K:暗潮》等PvE射击游戏。"搜打撤"这个玩法里也出现了一系列PvE产品, 比如微恐玩法的《超自然行动组》,加入恶搞元素的《R.E.P.O》,包括《三角洲行动》的玩家群体中也出现过所谓"买命卖命"的非PvP操作。 这些产品或多或少显示出市场对PvE玩法的渴望。近几个月,国内也有《矩阵:零日危机》《逆战:未来》《命运:群星》等PvE射击产品。它们也引发 了另一些思考:以往我们认为传统射击PvE赛道的用户盘子不大,是不是因为我们还没找到某种兼容的方式?市场是不是有PvE玩法的需求,只是还没被 激发出来? 抱着这样的疑问,触乐和相关从业者们聊了聊。 市场悖论 "PvE这条赛道的供给一直比较单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