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HiPhi X
icon
搜索文档
学习润阳好榜样?
格隆汇· 2025-09-25 20:29
光伏反内卷,反了个寂寞。因为反到现在,就连问题最大的暴雷光伏企业润阳股份,在盐城国资鼎力支 持下,也已经成功化债了。这场淘汰赛,没有人会轻易退出。那么,光伏去产能,接下来还怎 么"去"呢?横竖切一刀,但这一刀应该怎么切、从哪里动手呢?这是当下摆在光伏反内卷行动的组织 者、推动者、参与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来自悦达集团官网 第二大股东悦达集团,为什么要执意拯救润阳呢? 据说,2024年6月润阳股份暴雷以后,盐城市及悦达集团对于是否拯救润阳,在地方政府的决策层内是 存在很大争议的。一方认为,救润阳的代价太大,而且未必救得活,应该充分遵循市场规律,该怎样就 怎样;另一方则认为,应该全力保护本地产业,全力拯救润阳,化解各类风险。双方争执不下,听说最 后还闹到了省一级来最终决策。 不管怎样,最终悦达集团决定全力拯救润阳。2024年9月,江苏悦达集团党委书记及董事长张乃文,亲 自出任润阳股份董事长。 百度百科显示,张乃文长期在盐城政府工作,其在2017年4月,任江苏省盐城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 管理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2020年12月,任江苏省盐城市财政局局长、党委书记,市国资委主任、党 委书记,2021年9月, 任江苏 ...
车圈“苏超”,盐城的高光与逆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10:18
公司发展历程 - 1996年悦达集团访问韩国并引进起亚Pride生产技术 1997年首辆悦达普莱特下线[1] - 2001年东风公司 悦达投资和现代起亚集团三方组建东风悦达起亚合资公司[2] - 2016年悦达起亚达到年销量65万辆的巅峰 2017年销量断崖式下跌至36万辆 同比降幅45%[3] - 2021年东风集团退出合资公司 悦达集团全资持股悦达起亚[3] - 2023年上半年悦达起亚累计销量12.4万辆 同比增长13.2% 其中出口6.3万辆占比50%[3] 新能源汽车转型 - 2017年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在盐城成立 获得地方政府资金和资质支持[3] - 2019年华人运通通过长期租赁方式接手悦达起亚第一工厂并获得造车资质[4] - 高合首款车型HiPhi X定价57-80万元 2021-2023年年销量维持在三四千台水平[4] - 2024年初高合停工停产 债务规模达228亿元[4] - 悦达起亚推出EV6和EV5纯电车型 2023年悦达集团向一汽奔腾投资1.66亿元持股1.9741%[5] - 一汽盐城基地2023年5月投产 主要生产奔腾小马等新能源车型 预计2024年底产能达15万台[5] 行业合作模式 - 悦达早期通过YQZ6370客车代码规避轿车生产资质限制[2] - 地方企业通过引入大型汽车集团获取轿车生产资质 包括一汽入股海马 上汽入股奇瑞等案例[2] - 盐城地方政府通过东海岸基金 悦达集团和盐城国投共同出资支持华人运通[4]
造车也有“苏超”,谁是“江苏一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9 12:37
江苏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 - 常州、南京、盐城、镇江、苏州五市占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93 7% 其中常州以80万辆产量领跑 占全省65% [4][31] - 南通早期激进招商但遭遇多起骗局 如皋累计投资超300亿元却未能进入前五 现转向零部件配套 [7][8][11] - 南京本土品牌薄弱 2023年产量20 1万辆仅为合肥三成 历史项目博郡、拜腾等均失败 [12][16] 重点城市发展路径 **常州** - 2016年起精准投资理想和比亚迪 理想纯电工厂2024年落地 本地供应链配套率达60% [27][30][31] - 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97% 3400家相关企业支撑 2024年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 [31] **盐城** - 合资时代依托悦达起亚 2016年销量65万辆 现转型依赖高合和出口 上半年悦达起亚出口占比50% [18][23] - 高合定位高端但错配市场 首款车型HiPhi X售价57-80万元 现与一汽合作新能源项目 [22][23] **南通如皋** - 2009年最早布局新能源 陆地方舟等企业产能曾达26万辆 但遭遇赛麟等骗局损失数百亿 [8][9] 产业特征与挑战 - 江苏13个地级市曾拥有20个主机厂 形成"材料-零部件-整车-充换电"全链条 [33] - 深圳2024年产量293 53万辆为江苏两倍 省内需从"散装"转向协同发展 [33]
被卷死的汽车品牌,留下百万辆“孤儿车”
36氪· 2025-06-06 01:03
核心观点 - 中国汽车行业在激烈竞争和快速变革中,部分车企因经营不善、缺乏核心技术或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导致大量"孤儿车"出现,即没有车企背书的车辆,车主面临维修保养困难、车辆贬值等问题 [1][3][12] - "孤儿车"数量已超百万辆,涉及哪吒、威马、高合、众泰等多个品牌,且未来可能继续增加 [3][23] - 车企倒闭后缺乏对现有车主的维护机制,将矛盾转嫁给车主与维修店,车主权益受损严重 [12][20][23] - 行业淘汰赛是市场规律,但需要建立机制保障车主权益,这需要车企、供应链、监管等多方共同解决 [24][26][30] 行业现状 - 中国汽车行业正处于激烈变革期,价格战和内卷式竞争加速了弱势车企的淘汰 [24][26] - 被淘汰的车企如哪吒、高合、威马等曾有过高光时刻,但因决策失误、缺乏核心技术或资金问题而陷入困境 [6][8][10] - 行业存在过度竞争问题,中国可能不需要70多个主机厂和100多个品牌,市场将向少数胜出者集中 [26][30] 车企案例 - 哪吒汽车:2022年以15.2万辆年销量登顶新势力销冠,但2024年陷入停摆危机,母公司申请破产重整,工厂停工,43.88万车主受影响 [6][16][23] - 高合汽车:曾夺得50万以上豪华电动车销量冠军,但因缺乏自研技术、虚假宣传等问题销量下滑,最终停摆,累计销量1.37万辆 [8][10][23] - 威马汽车:曾年销量仅次于蔚来,2020年获D轮100亿融资创纪录,但2023年倒闭,累计销量9.6万辆 [8][23] - 众泰汽车:靠模仿起家,2016年销量超33万辆,但缺乏核心技术最终停摆,累计销量88.49万辆 [12][22][23] 车主困境 - 车主面临维修零件缺货、保修无响应、需自费高价维修等问题 [17][20] - 车辆残值大幅贬值,如哪吒S增程版2年后残值仅剩6万元,不足原价17.58万元的零头 [13][14] - 部分车辆出现严重故障如无法用电、油门失灵等,但因车企倒闭无法解决 [20] - 保修流程中断,维修店因无法报销而停止保修服务 [20] 行业问题与建议 - 现行《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要求车企保证至少10年配件供应,但新势力车企难以落实 [28] - 需要加强监管,规范行业竞争,建立车主权益保障机制 [28][30] - 部分车企如极越、讴歌在退出市场后仍能提供售后服务,可作为行业参考 [26] - 行业在追求发展的同时需要承担对用户的责任,避免让消费者成为淘汰赛的代价 [31]
中东土豪的钱难救高合
36氪· 2025-06-03 11:40
公司资本重组与复工进展 - 高合汽车于2024年5月22日成立新公司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约1.43亿美元 由黎巴嫩资本EV Electra Ltd控股69.8% 母公司华人运通持股降至30.2% [2] - EV Electra承诺未来三年向高合提供不少于10万辆或价值不低于30亿美元的海外采购订单 [3] - 高合工厂位于江苏盐城悦达起亚一厂 年产能维持15万辆目标 计划2025年10月前与所有供应商达成债务和解 目前产线已进入整理试生产阶段 [4][6][7] - 公司计划2025年生产2万台车主攻出口 工厂改造投资1796.07万元 预计2025年10月完成 [6][7] 债务与资产状况 - 截至2024年8月31日 华人运通系52家公司合并负债总额157.81亿元 资产总额仅59.83亿元 [11] - 截至2025年3月25日 债权人申报债权金额约228亿元 临时管理人初步确认金额超100亿元 [11] - 公司未取得独立造车资质 核心资产价值被投资人大打折扣 多家子公司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11] 供应链与生产挑战 - 高合已向部分供应商发送复工问询 涉及零部件供应恢复时间及债务偿还方式 [2] - 产线基层员工大规模遣散 老员工返聘或新招聘均需时间 复工资金到位是关键制约因素 [3] - 头部供应商如宁德时代要求承诺采购量才提供优惠 定制电池需专项团队人力成本数千万元 [12] - 芯片、激光雷达等硬件供应商需对整车厂销量评估后才决定是否供货 [13] 市场竞争与技术差距 - 高合主力车型HiPhi X售价57-80万元 HiPhi Y售价33.9-45.9万元 2021-2022年销量仅4237辆和4349辆 难以支撑研发与渠道成本 [15] - 智驾研发团队仅百余人 远低于小鹏和华为的3000-5000人规模 技术路线仍停留高精地图阶段 落后于头部车企端到端大模型方案 [14][15] - 传感器硬件达主流水平(1激光雷达+11摄像头+5毫米波雷达+12超声波雷达)但未公开芯片型号及算力数据 [14] 市场环境与定位困境 - 2025年新能源汽车竞争聚焦价格、配置、智驾及风格 高合缺失市场一年后失去价格、高端及智驾优势 [14] - 品牌需在便宜、高端或差异化中至少占据一样 但现有配置和智驾水平难以支撑高端市场销量 [14][15]
“烂尾”新势力的救赎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3 01:35
高合汽车获中东资本注资 - 黎巴嫩电动车企EV Electra以69.8%股份比例投资1亿美元 计划用于重启盐城工厂及恢复HiPhi Y和HiPhi Z车型生产 [3][4] - 母公司华人运通负债总额达157.81亿元 面临228亿元债务重组挑战 [4] - 注资仅用于新公司运营 不承担历史债务 1亿美元认缴日期定为2025年底 [4] 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超50% 头部格局基本固化 [6] - 理想汽车凭借家庭用车生态占据高端市场 蔚来覆盖90%地级市的换电网络构成竞争优势 小鹏智能驾驶技术迭代至XNGP 5.0版本 [6] - 比亚迪"易四方"平台实现百万辆级规模化生产 凭借成本优势碾压二线新势力 [6] 新势力车企发展困境 - 高合汽车主打车型HiPhi X售价80万元但销量不足千辆 品牌定位模糊导致高端市场突破失败且失去性价比优势 [7] - 哪吒汽车2022年以10万元级车型登顶销冠 但因技术短板导致2025年1月交付量仅127辆(不足巅峰期0.1%) [7][9] - 威马汽车获深圳翔飞百亿元投资后 仍面临供应商欠款及用户押金等核心问题 [5] 品牌信任与运营挑战 - 高合汽车启动用户定金退款流程 但消费者因停摆事件持续观望 [8] - 盐城工厂要求返岗员工薪资打8折 引发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8] - 威马汽车"直营转代理"重启模式遭经销商拒绝 因历史口碑问题存顾虑 [8] 行业资本投资逻辑 - 资本仅愿为未来收益投资 不愿承担历史债务 对困境车企采取"轻装上阵"策略 [4][5] - 汽车行业分析师指出资本只愿意为未来投资 困境车企的过去是难以逾越的高山 [5] - 新势力复活需解决技术是否领先一个代际及市场是否需要同质化品牌两大核心问题 [7]
高合汽车“复活”背后,重注新能源的“江苏肯尼亚”
虎嗅· 2025-05-27 13:17
高合汽车重组与盐城新能源产业动态 - 黎巴嫩车企EV Electra计划投资10亿美金在盐城成立新公司,推动高合汽车工厂复工[1] - EV Electra承诺未来3年实现不低于10万辆或30亿美元的海外采购订单[2] - 高合汽车盐城工厂将进行智能化绿色技术升级改造,总投资1796.07万元,预计10月完成[5][6] - 改造后工厂年产能达15万辆,涵盖X/Y/Z三款车型(3.75万/3.75万/7.5万辆)[7] 悦达起亚发展现状 - 2023年国内外销量16.6万辆,海外占比48%达8万辆[19] - 2024年国内销量24.8万辆,出口36.4万辆(占比2/3),覆盖76个国家[21] - 2024年前4月国内销量7.8万辆(同比+12.7%),4月单月2.2万辆(同比+11.8%)[23] - 计划投资1.88亿元升级4.0智能工厂[24] 盐城汽车产业布局 - 悦达起亚第一工厂2019年起租给华人运通(持股20%)生产高合汽车[25][26] - 高合工厂配备130台库卡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实现"零负担"生产[28] - 一汽与悦达合资新能源工厂年产10万辆,奔腾小马7个月销售8.2万台[31][34] - 园区聚集凌云汽配、德昌电机、佛吉亚等顶级零部件供应商[51] 盐城新能源产业链 - 动力电池建成产能55GWh(全国第二),在建180GWh[54] - 弗迪电池(比亚迪)年产30GWh,SK新能源57GWh(江苏最大外资项目)[56][57] - 蜂巢能源22.3GWh、耀宁科技12GWh等百亿级项目落地[58] - 2023年前4月新能源产业开票111.9亿元(同比+174%)[59] - 宁德时代布局零碳园区、虚拟电厂等示范项目[60][62]
高合汽车迎中东“白骑士”,停摆一年百亿债务危局待解
贝壳财经· 2025-05-24 03:26
公司动态 - 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江苏公司与黎巴嫩公司EV Electra Ltd合资成立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1] - EV Electra Ltd创始人Jihad M.Mohammad在社交媒体透露与高合汽车合作,可能已赴上海与高管会面[4][6] - 高合汽车旗下3款产品HiPhi Y、Z、X已登陆EV Electra Ltd官网,官网可跳转至高合汽车官网[8] - 高合汽车官网可正常访问但未更新,App可正常使用但无最新信息发布[12][13] 财务状况 - 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江苏公司已启动预重整工作[14] - 截至2024年8月31日,华人运通系公司合并口径资产总额59.83亿元,负债总额157.81亿元[16] - 预重整期间债权人申报债权金额约228亿元,已初步确认超过100亿元[16] - EV Electra Ltd创始人声称将偿还高合债务并降低产品售价[7][15] 运营现状 - 高合汽车自2024年2月起全面停工停产,目前仅提供基础维保服务[2][12] - 公司尚未复工,无试驾服务,员工人力不足导致官网信息未更新[12] - EV Electra Ltd成立8年但无新车交付记录,资金情况不明[17] - EV Electra Ltd在加拿大、黎巴嫩和瑞典设有办公室,2023年收购NEVS部分资产[17] 行业分析 - 分析师认为EV Electra Ltd能否真正解决高合百亿债务并重启运营存在不确定性[3] - 高合汽车停产一年多后需重新评估供应链、研发团队和工厂状况[18] - EV Electra Ltd收购的NEVS在中国市场无产品上市记录[17] - 合作能否实现量产交付是验证项目可行性的关键[19]
中东土豪注资 高合汽车会“起死回生”吗?
中国经营报· 2025-05-23 04:15
公司动态 - 高合汽车以全新面貌回归,规格不变但价格更低,且无债务负担 [3] - 黎巴嫩初创公司EV Electra Ltd创始人Jihad Mohammad透露高合汽车可能复工,盐城工厂将率先启动 [3] - 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于5月22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超1.43亿美元,注册地在江苏盐城,法定代表人为Jihad Mohammad [5] - 新公司两大股东为EV Electra Ltd(持股69.8%)和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持股30.2%) [5] -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道路机动车辆生产、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 [5][6] - EV Electra Ltd官网已展示高合汽车企业标识及HiPhi X、HiPhi Y、HiPhi Z三款车型 [6] 资金与股权 - Jihad Mohammad通过EV Electra Ltd对高合汽车投资1亿美元并实现控股 [6] - 华人运通系52家公司合并口径账面资产总额为59.83亿元,账面负债157.81亿元 [7] 市场与产品 - 高合汽车三款产品聚焦高端豪华市场,但市场表现不佳 [7] - 公司亟须开发经济型车型,聚焦10万至20万元价格区间以提升竞争力 [8] - 停工一年导致品牌形象受损,消费者信任度降低 [8] 行业竞争 -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高合汽车产品竞争力明显下降 [7] - 竞争对手不断进步,高合汽车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7] 复工前景 - 高合汽车获得1亿美元融资或将实现"复活",但后续发展面临挑战 [7] - 复工后短期内可能继续生产老车型,难以推出新车型 [7] - 1.4亿美元资金可能不足以偿还欠款,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仍存不确定性 [8]
小米YU7正式发布!雷军:价格19万9不可能,全面对标Model Y;高合汽车复活,欲降薪召回员工;深圳知名大卖森合创新宣布解散
雷峰网· 2025-05-23 00:11
深圳森合创新解散 - 深圳森合创新因团队重组、制造难题和资金限制宣布解散,所有业务关停[2][4] - 公司2023年获得亿元融资后无后续资金支持,高成本模块导致烧钱速度加快[4] - 产品Oasa R1采用LiDAR-Vision Perception技术,但适用面积仅1500平方米,远低于国内竞品的3000-7000平方米[5][6] - 相比富世华、追觅等行业龙头,公司在产品竞争力和品牌认知度处于劣势[6] 小米汽车发布YU7 - 小米YU7正式发布,定位豪华高性能SUV,全面对标特斯拉Model Y[2][10] - 车身尺寸达5米长、3米轴距,公布宝石绿等三款配色,另有五款配色待发布[10] - 雷军否认19.9万元售价可能,暗示价格将在30多万元区间[10] - 产品强调安全性能,配备四重制动机制和50项被动安全测试[11] - 搭载小米玄戒O1芯片,安兔兔跑分超300万分,雷军宣布未来五年研发投入2000亿元[11] 高合汽车复活进展 - 黎巴嫩商人通过EV Electra出资1亿美元控股高合汽车,持股69.8%[14] - 公司启动盐城工厂复工环评,维持15万年产能,正在召回员工但需接受20%降薪[13][14] - 新公司江苏高合汽车注册资本1.43亿美元,EV Electra官网展示高合三款车型[14][15] - 此前高合因销量低迷、资金链断裂在2024年初陷入停产危机[14] 理想汽车动态 - 理想汽车引入22级芯片专家张开元,向CTO谢炎汇报,加速马赫芯片量产[2][17] - 内部将2025年销量目标从70万辆下调至64万辆,其中增程L系列52万辆、纯电产品12万辆[22] - 为保持盈利进行成本控制,费用预算相比原70万辆目标有所削减[22] - 2024年理想以50万辆销量位居新势力冠军,2025年目标仍保持行业头部位置[22] 电动车行业动态 - 福特CEO称中国车企研发速度仅为传统车企一半,比亚迪全球新能源车规模已超特斯拉[2][28] - 特斯拉欧洲4月销量同比暴跌46.2%至7908辆,Model Y销量腰斩51.1%[2][31] - 马斯克改口承认比亚迪现具强大竞争力,与2011年态度形成鲜明对比[30] 科技公司动态 - 谷歌将广告引入AI搜索模式,可能整合到AI回答中,首季广告收入达668.9亿美元[32][33] - 谷歌联合创始人布林不看好仿人形机器人发展路径,认为无需严格复制人类形态[29] - 昆仑万维天工超级智能体上线3小时后因流量过大实施限流[26] - 微软屏蔽含"巴勒斯坦"关键词的内部邮件,引发员工抗议[30] 其他行业动态 - 联想全年营收4985亿元同比增长21.5%,研发投入增长13%,研发人员占比27.8%[24] - 上汽集团按"上车身"和"下车身"整合零部件企业,强化整零协同[24][25] - 快手高管称三四线城市用户可支配收入高,因无房贷压力且消费时间充裕[2][23] - 微信否认朋友圈广告盗用好友信息,称评论均为用户真实互动[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