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资本重组与复工进展 - 高合汽车于2024年5月22日成立新公司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约1.43亿美元 由黎巴嫩资本EV Electra Ltd控股69.8% 母公司华人运通持股降至30.2% [2] - EV Electra承诺未来三年向高合提供不少于10万辆或价值不低于30亿美元的海外采购订单 [3] - 高合工厂位于江苏盐城悦达起亚一厂 年产能维持15万辆目标 计划2025年10月前与所有供应商达成债务和解 目前产线已进入整理试生产阶段 [4][6][7] - 公司计划2025年生产2万台车主攻出口 工厂改造投资1796.07万元 预计2025年10月完成 [6][7] 债务与资产状况 - 截至2024年8月31日 华人运通系52家公司合并负债总额157.81亿元 资产总额仅59.83亿元 [11] - 截至2025年3月25日 债权人申报债权金额约228亿元 临时管理人初步确认金额超100亿元 [11] - 公司未取得独立造车资质 核心资产价值被投资人大打折扣 多家子公司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11] 供应链与生产挑战 - 高合已向部分供应商发送复工问询 涉及零部件供应恢复时间及债务偿还方式 [2] - 产线基层员工大规模遣散 老员工返聘或新招聘均需时间 复工资金到位是关键制约因素 [3] - 头部供应商如宁德时代要求承诺采购量才提供优惠 定制电池需专项团队人力成本数千万元 [12] - 芯片、激光雷达等硬件供应商需对整车厂销量评估后才决定是否供货 [13] 市场竞争与技术差距 - 高合主力车型HiPhi X售价57-80万元 HiPhi Y售价33.9-45.9万元 2021-2022年销量仅4237辆和4349辆 难以支撑研发与渠道成本 [15] - 智驾研发团队仅百余人 远低于小鹏和华为的3000-5000人规模 技术路线仍停留高精地图阶段 落后于头部车企端到端大模型方案 [14][15] - 传感器硬件达主流水平(1激光雷达+11摄像头+5毫米波雷达+12超声波雷达)但未公开芯片型号及算力数据 [14] 市场环境与定位困境 - 2025年新能源汽车竞争聚焦价格、配置、智驾及风格 高合缺失市场一年后失去价格、高端及智驾优势 [14] - 品牌需在便宜、高端或差异化中至少占据一样 但现有配置和智驾水平难以支撑高端市场销量 [14][15]
中东土豪的钱难救高合
36氪·2025-06-03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