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炭黑

搜索文档
黑猫股份跌2.06%,成交额1.1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769.71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25 02:03
股价表现 - 9月25日盘中下跌2.06%至11.42元/股 成交额1.19亿元 换手率1.41% 总市值83.98亿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上涨7.33% 近5个交易日上涨7.13% 近20日上涨1.60% 近60日上涨5.45% [1] - 今年以来1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1月21日龙虎榜净买入36.54万元 买入总额8725.03万元占比14.93% 卖出总额8688.49万元占比14.87% [1]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出1769.71万元 特大单买入783.69万元占比6.57% 卖出2218.50万元占比18.61% [1] - 大单买入2463.65万元占比20.66% 卖出2798.55万元占比23.47% [1]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构成:炭黑75.93% 焦油精制产品13.13% 其他8.51% 白炭黑2.43% [1] - 所属申万行业:基础化工-橡胶-炭黑 概念板块包括炭黑、小盘、煤化工、轮胎、节能环保等 [2] - 成立日期2001年7月12日 上市日期2006年9月15日 总部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 [1] 股东结构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3.89万户 较上期增加10.60% [2] - 人均流通股18883股 较上期减少9.51% [2] - 十大流通股东中国泰金鹰增长混合持股794.22万股(增加145.84万股) 国泰研究优势混合A持股517.90万股(增加87.29万股) [3] - 新进股东南方中证1000ETF持股406.89万股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345.69万股 [3]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42.96亿元 同比减少12.56% [2] - 归母净利润-1.15亿元 同比减少110.97% [2] 分红情况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7.53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3]
龙星科技:主营业务稳健发展 探索新的发展空间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2:58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收21.22亿元[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34.12万元[1] 产能布局 - 炭黑已投产能达64.5万吨/年[1] - 白炭黑产能3.5万吨/年[1] - 拥有河北沙河、山西长治、河南焦作及重庆四个生产基地[1] - 位列中国重点企业炭黑产量前三[1] 研发投入 - 上半年研发投入1.16亿元[1]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31.67%[1] - 累计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22项[1] - 集中攻克9项重要研发项目[1] 业务拓展 - 2025年上半年收购中橡(重庆)炭黑有限公司100%股权[1] - 山西、重庆生产基地投产缓解产能瓶颈[1] - 探索碳基新材料和绿色降碳产品开发[1]
元力股份(300174):盈利能力持续恢复 白炭黑+新品开启放量
新浪财经· 2025-08-29 00:43
财务业绩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9.4亿元,同比下降4.5%,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下降20%,扣非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1% [1]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5.1亿元,同比下降2%但环比增长17%,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比增长2%且环比大幅增长53% [1] - 第二季度毛利率26.1%,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且环比提升2.7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14.1%,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且环比提升3.3个百分点 [1] 业务板块表现 - 活性炭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7.4亿元,同比增长8%,对应出货量7-7.5万吨,同比增长5-10% [1] - 第二季度活性炭出货量近4万吨,环比增长5-10%,预计全年出货量15-16万吨,同比增长10% [1] - 硅材料业务上半年收入2.0亿元,同比下降34%,其中硅酸钠收入1.3亿元同比下降45%,硅胶收入6-7千万元同比基本持平 [1] 盈利能力分析 - 活性炭业务上半年毛利率28.4%,同比增长3.4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毛利率保持稳定 [2] - 硅酸钠业务上半年毛利率15.4%,同比微增0.2个百分点,预计全年维持15%水平 [2] - 硅胶业务上半年毛利率4.3%同比大幅下滑,预计全年维持微利状态 [2] 产品发展动态 - 硅酸钠业务第二季度收入7千万元环比增长15%,受原材料价格同比下降影响 [1] - 硅胶业务第二季度收入4千万元环比大幅增长100%,预计后续保持稳定 [1] - 白炭黑产品从2025年开始贡献收入,预计毛利率超过20% [2] - 硅碳产品2025年开启放量,预计盈利水平优于主业 [2] 运营与现金流 - 第二季度期间费用0.6亿元,同比增6%且环比增11%,费用率12%同比增0.9个百分点但环比降0.6个百分点 [2] - 经营性现金流0.9亿元,同比增长2%且环比转正 [2] - 资本开支0.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93%且环比增33% [2] - 上半年末存货2.6亿元,较年初增加1% [2]
东吴证券晨会纪要-20250829
东吴证券· 2025-08-28 23:32
宏观策略与财政政策 - 2025年中央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期同比增长2825亿元 其中国防支出 债务付息支出 科学技术支出分别同比增长1195亿元 772亿元 362亿元 [1][42] - 特别国债计划发行规模同比增长8000亿元 其中5000亿元用于支持国有大行补充资本 15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1000亿元支持"两重"项目建设 500亿元支持设备更新 [42] - 中央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向民生领域倾斜 预计年内增量财政支出超过1100亿元 涵盖基础养老金 医疗保险补助 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免除等9大领域 [1][42] 固收市场动态 - 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从1.745%上行4bp至1.785% 主要受"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 [3][45] - 绿色债券周度新发行规模67.90亿元 较上周减少63.41亿元 二级市场周成交额530亿元 较上周减少48亿元 [4][48] - 二级资本债周成交量2162亿元 较上周增加545亿元 存量余额46,753.85亿元 较上周末减少30亿元 [5][49] - 转债市场分歧累积 价格中位数升至133-135元 百元平价溢价率处于历史90分位数以上 高价标的占比超60% [2][44] 新能源与高端制造 - 上海洗霸2025年H1归母净利润1.1亿元 同比+157% 固态电池材料布局全面 预计25年实现百吨级硫化锂扩产 [5][51] - 博众精工25H1归母净利润1.63亿元 同比+69.69% 3C设备营收占比62.75% 换电站累计接单500多座 [7][52] - 拓荆科技25Q2业绩高速增长 PECVD设备累计出货超3000腔 ALD设备国产覆盖度第一 先进封装设备24年营收9567万元同比+48.8% [21] - 东威科技针对HDI领域布局水平电镀和MVCP设备 最小线宽/线距达8μm 脉冲电镀设备满足高纵横比微孔填充需求 [22] 消费与服务业 - 周大生25Q2归母净利润同比+31.3% 多品牌矩阵持续发力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1.1/12.2/13.1亿元 [12] - 五粮液25H1营收527.7亿元同比+4.2% 归母净利润194.9亿元同比+2.3% 但Q2净利润同比-7.6% [29] - 蜜雪集团全球门店达5.3万家 上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至58.5/65.2/73.0亿元 同比增速超预期 [40] - 科锐国际25H1营收70.75亿元同比+27.7% 灵活用工人次29.2万 技术研发类岗位占比70.8%同比提升5.4pct [30] 金融与保险 - 中国人保25H1综合成本率创近十年最佳 NBV延续高增长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510/540/597亿元 [17] - 中国人寿NBV实现两位数增长 OCI股票规模翻番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075/1120/1205亿元 [26] - 第一创业25H1归母净利润4.9亿元同比+21.4% 债券主承销规模226亿元同比+289.6% 资管规模663亿元较年初+23.7% [31][32] 医药与创新药 - 康缘药业ZX2021三靶点融合蛋白处于二期临床 ZX2010双靶点融合蛋白和ZX1305E滴眼液处于Ⅱ期临床 氟诺哌齐片预计2025年启动三期临床 [13][14] - 海思科环泊酚有望海外上市 多个管线纳入医保 下调2025年归母净利润至5.22亿元 上调2026年至7.83亿元 [38] 环保与公用事业 - 瀚蓝环境25H1内生&并购成长超预期 首次派发中期股息 上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至19.63/22.23/23.30亿元 [11] - 永兴股份产能爬坡垃圾处理量提升 归母净利润同增超9%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9.17/10.17/10.87亿元 [34] - 龙净环保布局矿山风光和机器人领域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12.3/15.3/17.5亿元 [35] 传统制造与周期 - 精锻科技25H1业绩承压 但人形机器人+出海打开增长空间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至1.89/2.37/2.98亿元 [16] - 双环传动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2.69/15.57/18.74亿元 电驱齿轮龙头地位稳固 [36] - 福莱特25Q2盈利回升但资产减值拖累业绩 光伏玻璃单平净利环比提升0.7-0.8元/平 冷修产能16400吨/日 [9][55]
元力股份(300174):2025年中报点评:盈利能力持续恢复,白炭黑+新品开启放量
东吴证券· 2025-08-28 14:3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核心观点 - 2025年中报业绩符合预期 上半年营收9.4亿元同比下降4.5% 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下降20% 但扣非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1% [7] - 第二季度营收5.1亿元 环比增长17% 归母净利润0.7亿元 环比大幅增长53% 毛利率26.1% 环比提升2.7个百分点 [7] - 白炭黑和硅碳新品开始放量 预计将带动盈利水平提升 其中白炭黑毛利率预计超20% 硅碳产品盈利水平预计优于主业 [7] - 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9亿元/3.6亿元/4.6亿元 对应PE为22/17/14倍 [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活性炭业务收入7.4亿元同比增长8% 出货量7-7.5万吨同比增长5-10% 毛利率28.4%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 [7] - 硅材料业务上半年收入2.0亿元同比下降34% 其中硅酸钠收入1.3亿元同比下降45% 硅胶收入6-7千万元同比基本持平 [7] - 第二季度期间费用率12% 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 经营性现金流0.9亿元环比转正 资本开支0.8亿元环比增长33% [7] - 预测2025年营业总收入20.61亿元同比增长9.46% 2026年25.23亿元同比增长22.42% [1][8] 业务展望 - 活性炭全年预计出货15-16万吨同比增长10% 毛利率预计保持稳定 [7] - 白炭黑产品2025年开始贡献收入和利润 硅碳产品开启放量 [7]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5亿元/3.56亿元/4.56亿元 同比增长0.29%/24.90%/27.91% [1][8] - 最新每股净资产9.35元 市净率1.81倍 总市值61.77亿元 [5][6]
有机硅行业研究框架
2025-08-27 15:19
行业与公司 有机硅行业[1] 核心观点与论据 **需求端** * 内需稳步增长 年增速超10% 电子行业取代建筑业成为最大下游市场 硅橡胶消费占比最高 其中室温胶 高温胶及硅油各占约三分之一 电子及新能源领域需求快速提升[1][4] * 外需呈震荡向上趋势 出口集中在东南亚及欧洲地区 2025年1-4月出口创新高 海外产能收缩支撑外需 行业已由进口为主转为出口为主[1][5] * 预计2026年内需每年增长10% 两年累计约4万吨需求增量 加上巴里关停产能带来的10万吨以上外需增长 总需求增量将超过50万吨[3][10] **供给端** * 国内扩产高峰已过 2019-2024年产能翻倍 2024年增幅较大导致供给压力增加[1][6] * 海外产能收缩 如麦图削减11万吨产能 陶氏关停英国巴里工厂14.5万吨产能 未来供给以国内产能为主导[6][7] * 中国企业合盛从全球第五跃升至全球第一 头部企业暂无扩产计划 供需趋于平衡[3][7][10] **价格与盈利** * 有机硅价格与盈利目前处于底部 市场价为11,000元 多数企业亏损[1][9] * 历史上经历四轮涨跌行情 主要由供需错配或边际改善引起 价格曾从1万多元涨至6万元[8] * 2025年初价格小幅上涨后回落 海外产能关停和东岳火灾事件曾推动价格阶段性上涨 但随后回落 周度产量恢复至历史高位 价格支撑力度较差[9] **未来展望** * 预计2026年内外需求增长和供需改善将推动行业触底反弹 展现涨价弹性[1][10][13] * 预计明年三四月份及"金九银十"期间可能出现向上拐点[3][12] 其他重要内容 * 有机硅位于硅材料产业链中游 下游应用广泛 包括建筑 电子 新能源 医疗等 聚硅氧烷(二甲单体)应用最广 性能优越[2] * 在上市公司中 东岳有机硅业务占比最高 业绩弹性最大 其次是合盛 新安 兴发 鲁西和三友弹性相对有限[3][11]
合盛硅业(603260) - 合盛硅业2025年第二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
2025-08-27 12:34
产品产销及销售金额 - 2025年二季度工业硅生产量302,553.12吨、销售量214,639.10吨、销售金额157,498.00万元[4] - 2025年二季度硅橡胶生产量195,154.11吨、销售量163,342.44吨、销售金额183,420.75万元[4] - 2025年二季度硅油生产量14,743.52吨、销售量15,898.18吨、销售金额16,502.72万元[4] - 2025年二季度环体硅氧烷生产量94,970.94吨、销售量5,292.48吨、销售金额6,576.82万元[4] 产品价格 - 2025年二季度工业硅价格7,337.81元/吨,环比-21.45%、同比-36.20%[5] - 2025年二季度硅橡胶价格11,229.22元/吨,环比-5.78%、同比-10.01%[5] - 2025年二季度硅油价格10,380.25元/吨,环比-2.87%、同比0.19%[5] - 2025年二季度环体硅氧烷价格12,426.72元/吨,环比1.89%、同比-5.22%[5] 原料价格 - 2025年二季度矿石平均价格512.35元/吨,环比22.48%、同比27.26%[6] - 2025年二季度石油焦平均价格1,944.90元/吨,环比98.56%、同比27.16%[6]
元力股份股价微跌0.83% 盘中一度快速反弹超2%
金融界· 2025-08-22 19:37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2日收盘,元力股份股价报17.85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15元,跌幅0.83% [1] - 当日开盘价为18.02元,最高触及18.70元,最低下探至17.72元 [1] - 早盘曾出现快速反弹,在5分钟内涨幅超过2%,最高触及18.32元 [1] 交易数据 - 成交量为25.94万手,成交金额达4.73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037.05万元,占流通市值的0.47% [1] - 近五个交易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入3909.57万元 [1] 公司业务 - 元力股份所属行业为化学制品 [1]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活性炭、白炭黑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 [1]
“变废为宝”,把煤基固废玩出新花样
中国能源网· 2025-08-15 08:11
行业痛点与政策背景 - 煤炭行业产生煤矸石、粉煤灰、气化渣等煤基固废 面临规模处置难和综合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地面堆存占用土地资源并可能引发大气及水土污染风险 [1] - 国家政策要求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 存量大宗固废有序减少 明确提升煤矸石、粉煤灰等综合利用能力 [1] 规模化处置技术突破 - 公司研发全煤基固废膏体材料和纯矸石浆体材料 应用于充填置换煤柱、离层注浆及废旧巷道处置场景 破解矸石充填开采中采充分离难题 [2] - 巷柱式膏体充填工艺实现煤矸石年处置量100万吨 煤柱矸石置换比达70% 通过原位返井模式减少地面矸石堆存 [2] - 在乌兰木伦煤矿建成智能化地面矸石充填系统 集成制浆、泵送输浆和充填辅助功能 解决矸石堆存压占土地和自燃引发的生态问题 [2] 高值化利用技术路径 - 通过悬浮煅烧、高温成球、隧道煅烧三套工艺 实现发热量600-1000大卡的煤矸石自持燃烧 制得偏高岭土、白炭黑、净水剂等高附加值化工产品 [3][4] - 采用光电分选和分级分质技术 将高铝煤矸石分为煅烧高岭土原料、偏高岭土原料和高热值矸石 奠定高值化利用基础 [5] - 研发绿色低碳胶凝材料 使煅烧产物玻璃相含量突破80% 具备卓越水化活性 为建筑行业低碳转型提供新型材料解决方案 [5] - 探索煤基固废稀土元素绿色提取技术 构建高效富集提取体系 为稀土资源供给提供补充渠道 [5] 生态修复与资源化应用 - 以微生物技术为核心 活化煤矸石中氮、磷、钾等有效养分 构建植物与微生物协同共生生态系统 实现土壤重构-植被恢复-经济增效链式发展 [8] - 煤矸石基人工土壤与微生物复合肥应用于榆林大柳塔矿区复垦工程 形成固废减量-生态修复-作物增效的矿区绿色发展模式 [8] - 通过分质分级和梯级利用技术路径 推动煤基固废从环境负担转化为经济资源 诠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生态理念 [8]
曾走过并购“弯路”,如今要并购实控人妹妹的公司……
国际金融报· 2025-07-26 07:38
收购交易 - 公司计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同晟股份100%股权,交易价格尚未确定[1] - 拟向实际控制人卢元健发行股份募集不超过1亿元配套资金推进交易[1] - 同晟股份为新三板挂牌企业,专注二氧化硅研发生产,产品应用于橡胶、蓄电池PE隔板等多个领域[3] - 同晟股份2024年营收2.68亿元(同比+23.86%),净利润5096万元(同比+175.82%)[3] 关联交易与协同效应 - 同晟股份实控人卢元方与公司实控人卢元健为兄妹关系,构成关联交易[3] - 公司生产的硅酸钠是同晟股份生产二氧化硅的重要原材料,存在产业链上下游关系[3] - 2023-2024年同晟股份向公司采购固体硅酸钠金额分别为511.90万元和1235.36万元[4] - 交易完成后可减少关联交易、规避潜在同业竞争、增强上市公司独立性[4] 公司业务转型 - 公司2011年上市时主营活性炭、白炭黑、硅酸钠等化工产品[5] - 2016年以2.36亿元收购广州创娱100%股权进军游戏行业[5] - 2017年以1.6亿元收购广州冰鸟100%股权拓展游戏业务[5] - 2016-2018年游戏业务收入占比从3.68%提升至50.71%[6] - 因行业监管趋严,2019年起陆续出售游戏子公司,重新聚焦化工主业[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18.8亿元(同比-6.6%),归母净利润2.84亿元(同比+19.9%)[6] - 扣非归母净利润2.55亿元(同比+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