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演唱会
icon
搜索文档
文旅融合“乘数效应”激活万亿消费新市场,高质量发展需警惕盲目上马|“十四五”成绩单
华夏时报· 2025-09-30 05:48
当文旅融合从"相加"迈向"相融","诗和远方"正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跟着演出去旅行已经成为新风尚,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为了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市',这已经成为常 态。"9月29日,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演唱会、音 乐节等大型演出的跨城观演率超过60%。 而"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的融合模式更持续释放乘数效应,文旅商体农等融合发展,成为激发文旅消 费、拉动综合消费、带动增加就业的重要引擎。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透露,2024年全国文化产业资产总计达到34.4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9 万亿元、利润总额达1.77万亿元。 在政策端,国务院办公厅于今年1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 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 施》,进一步深化文旅+百业融合,通过供给侧改革与消费端激励双轮驱动,旨在将文旅产业培育为支 柱产业。与此同时,我国在签证、通关、支付、退税等方面推出一系列便利化举措,推动出入境旅游迈 向"双向奔赴"新阶段。 产业规模持续扩张,文化产业新业态占比超4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敬 北京报道 这一现象是文旅产业深度激活消 ...
“演唱会明年都快排满了!”——北京演艺经济“热”中求“新”
新华网· 2025-09-30 02:39
打开"00后"邵亚晴的微信朋友圈,一组组九宫格照片构成一首"夏日狂想曲"——13场演唱会,13次 与音乐的快乐奔赴。 6月以来,孙燕姿、林俊杰、任贤齐、陈奕迅、"五月天"等众多歌手、乐团"扎堆"北京开唱,吸引 来自全国各地的歌迷相聚于此。即将到来的国庆中秋假期,韩红、张碧晨等歌手也将在京举办演唱会, 演出市场持续火热。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北京举办营业性演出超4万场,吸引观众超1000万 人次,票房收入超37亿元。其中,大型演出活动194场,吸引观众超380万人次,票房收入超27亿元。可 容纳10万名观众的"鸟巢"今年下半年档期已排满,2026年主场档期也已近排满。 当演唱会成为城市流量的入口,小小票根串联起"吃、住、行、游、购、娱",演艺经济正为"演艺 之都"北京注入澎湃动能与活力。 首演经济:"看演唱会,来北京!" "我专门提早来,希望能买到限量版演唱会'鸟巢杯'。"7月25日下午,距离"五月天"演唱会开始还有 3个小时,来自澳门的观众黄颖思已在检票口等待。从山西赶来的郭雪,还特意带上了12年前在"鸟 巢"看演唱会时购买的明信片——"这是我的青春记忆!这次来要在北京看6场演唱会。" ...
北京勾勒服务消费新图景
北京青年报· 2025-09-29 18:19
消费市场结构性转变 - 北京消费市场正从以商品消费为主向服务消费与商品消费并举转变 [8] - 2025年1月至8月北京服务性消费额同比增长4.4%,显著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8] - 服务消费具有无形性特征,价值创造过程中无形要素占据主动地位 [8] 消费者观念与驱动力 - Z世代(1995-2009年出生人群)已成为消费主力,更愿意为兴趣、体验和服务付费 [8] - 消费者观念变化,越来越重视体验感和服务质量,认可“花钱买时间” [8] - 2024年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5万元,同比增长5.6%,收入提升推动消费升级 [8][9] - 银发族成为康养、休闲、旅游等服务消费的主力人群之一 [8][9] 服务消费宏观趋势 - 国家统计局自2023年8月起按月发布服务零售额增速,2023年前7个月服务零售额增速高于商品零售额14.4个百分点 [8] - 2020年至2024年,中国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 [8] - 中国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已达46.1%,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50% [8] - 2024年北京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58.6%,为近5年最高,已进入服务型消费社会 [8] 文化娱乐消费场景 - 鸟巢2024年举办39场万人以上大型演唱会,吸引观众超216万人次,贡献北京超六成演唱会观众和票房 [8] - 2025年截至8月中旬,鸟巢已举办44场大型演唱会,观演人数近240万人次,全年预计超50场吸引观众超280万人次 [8] - 2025年前8个月,北京电影票房收入和观影人次、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和观众人次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8] - 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举办的北京电影生活节吸引客流7666万人次,带动消费251.7亿元 [8][9] 文商旅融合创新模式 - 国家体育场有限公司推出“遇见鸟巢·逐星之旅”项目,构建“赛演+”文旅融合生态圈,打造“跟着赛演去旅游”全链条服务模式 [8] - 五月天演唱会期间,北京多处设置主题装置,形成“MAYDAYLAND”主题空间,将演唱会经济从场馆周边蔓延至整个城市 [8] - “物华天宝西游盛宴”动漫美食市集将动漫IP与美食市集深度融合,通过沉浸式布景和互动玩法升级消费体验 [9] - 北京华天集团举办的生物钟美食节使其销售同比增长36% [9] 传统服务业升级 - 老字号餐饮深挖文化底蕴,如马凯餐厅打造文化主题餐厅,将消费体验升级为沉浸式文化体验 [9] - 家政服务行业涌现收纳师、陪诊、上门理发、养老护理等新服务项目,满足新兴需求 [9][10] - 京东家政在京从业人员超5000人,月订单量突破50万单,并推出“先享后付”等创新服务 [9][10] - 科技推动消费场景延伸,如58到家通过平台智能派单将家政劳动者平均接单距离缩短60%,最快半小时上门 [9][10] 政策支持 - 商务部等9部门出台《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10] - 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挖掘文娱消费新内涵、打造旅游消费新场景等举措 [10] - 北京市商务局等部门出台《促进多元消费业态融合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支持餐饮、家政等行业高质量发展 [10]
文旅部部长:演唱会、音乐节等跨城观演率超60%
新京报· 2025-09-29 08:38
新京报讯(记者姜慧梓)9月2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中央宣传部副部 长、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介绍,演唱会、音乐节等跨城观演率超60%。 孙业礼表示,文旅融合也带动了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比如文化、旅游与科技的融合,催生出了基于新科 技的文旅产品,互动性、沉浸式体验感强,很受游客的喜爱。 孙业礼表示,"跟着演出去旅行"已经成为新风尚,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为了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市", 这已经成为常态。"有人做了统计,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的演出,跨城的观演率超过60%。"孙业礼 说。 "文物游""非遗游""考古游""博物馆游"等也持续升温,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接近15亿人次,再创 历史新高,中国传统非遗如广东的"英歌舞"、福建的"簪花围",还有安徽的"鱼灯"等吸引众多游客。 ...
双节期间全省着力丰富优质演出
新华日报· 2025-09-28 23:32
今年国庆假期叠加中秋节,迎来8天超长假期,居民文化旅游消费需求将集中释放。双节期间,"跟 着演出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依旧是潮流趋势,如何满足游客的新需求? 9月28日,记者从省文旅厅获悉,双节期间全省将举办营业性演出464场次,其中5000人以上大型营 业性演出25场次,预计观众总人数将超60万人次,形成集演唱会、音乐节、话剧、舞剧、音乐剧、脱口 秀等多种形态的演出品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国庆,江苏优化了大型营业性演出的城市布局,依托"两廊两带两区"文旅发展 布局,与各地及演出举办单位商议联动,策划形成沿江音乐节群、沿大运河戏剧专场、沿海"烟花+无 人机秀"系列活动。其中,沿江音乐节群包括南京DNA音乐节、溧水咪豆音乐节、常州太湖湾音乐节、 苏州太仓元气森林音乐节、通州音乐盛典等;沿大运河戏剧专场包括宿迁《崇祯十七年》、淮安《女驸 马》、扬州《长安十二时辰》等;沿海"烟花+无人机秀"包括南通启唐城"信乐团演出+烟花秀"、连云港 园博园"西游圣境·焰舞港城"超大型焰火秀等。 进一步扩容演出"票根+"政策。南京再度升级"跟着演出游南京 乐享'1+3'优惠活动",凭观演票据即 可享受南京市域内景区景点、住宿 ...
双节,五棵松商圈邀年轻人嗨翻八天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7 07:32
核心活动策划 - 整合万达广场与华熙LIVE两大核心商圈 推出30多场青年专属活动 涵盖AI艺术展 明星演唱会 国风市集及电竞大赛等多维度体验 [2] - 五棵松万达广场举办大学生AI艺术季专场活动 联合北京师范大学 抖音即梦 快手可灵等科技企业 展示30余所高校学生的AI艺术作品 [2] - 华熙LIVE推出"国潮奇妙游"主题街区活动 包含唐韵雅集 古风乐坊 诗酒对弈等沉浸式国风互动内容 [2] 文化艺术与科技融合 - TO SEE艺术空间举行国际熊猫日巡展及Gallery Show长廊情景秀 构建青年艺术交流平台 [2] - 科技电音节与中央民族乐团民乐分享会同步推出 结合潮流音乐与传统民乐 [3] - 通过AI艺术体验空间及AI体育游戏体验 强化科技与文化艺术的互动性 [2][3] 体育竞技与社群活动 - 举办海淀区青少年柔道 射击等体育公开赛 提供专业竞技平台 [3] - 第五人格城市挑战赛联合VIVO及高校电竞社团 设置Cosplay互动与玩家合影环节 深化青年社群联结 [3] - 设置"中网第二现场"观赛区 联动网球赛事开展互动体验 [2] 亲子与公益导向活动 - 五棵松万达广场开展儿童公益市集 联动社区亲子家庭推动低碳消费理念 [5] - 曹雪芹文化艺术节落地华熙LIVE 通过《红楼梦》文商旅护照发放 探索海淀与抚州双城文化地标 [5]
辽宁将以超千场文旅活动打造“有声有色”国庆节假期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14:04
中新网沈阳9月23日电 (记者 韩宏)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艾芳琳23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 上表示,辽宁将以"踏秋赏枫 醉游辽宁"为主题,策划组织超千场文旅活动,致力打造"有声有色、有景 有乐、有忆有暖"的缤纷假期。 9月23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现场。韩宏 摄 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8月,辽宁省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17.48%,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6.53%, 文旅市场继续保持稳健增长、热度攀升的良好态势。 辽宁将以超千场文旅活动打造"有声有色"国庆节假期 节日虽未至,氛围已渐起。9月以来,辽宁省内省外、线上线下,双节预热活动接连启动、多维发力, 持续点燃公众期待。据携程数据显示,截至9月21日,国庆节假期辽宁在线旅游预测人次同比增长 37%,在线旅游预测金额同比增长51%。 据介绍,国庆节前后,辽宁将推出文化体验、视听体验、畅游秋色三大版块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文体 旅活动和产品,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的出行体验。 辽宁推出"深探文脉 沉浸古今"文化体验类活动,为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推出"正义必胜、和平必 胜、人民必胜"五大红色旅游主题线路,开展"循迹英雄路奋进新征程"重走抗联 ...
文体“破圈”,消费提质 南充文旅这样接“流量”
四川日报· 2025-09-25 07:42
9月19日晚,2025年"三国之源·潮起顺庆"群星演唱会在南充市顺庆区举行,张信哲、陈慧琳、海来阿木等众 多歌手在南充大学城广场开唱。 "家门口的演唱会,我们盼了好久了。"当天,市民魏远一家没顾上吃晚饭就早早赶到演出现场,此时距正式 开唱还有一会儿,广场上已聚集了不少人。 对南充市民来说,这个月"家门口"的热闹还不少。9月25日至29日,第十四届中国升钟湖国际钓鱼大赛也将在 南部县挥杆开赛。 文体活动接二连三,为南充带来提振消费的契机。主动出击承接"流量",南充以多种方式推动文体活动"破 圈",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演艺+文旅"焕新城市形象 夜幕降临,知名歌手张信哲用一曲耳熟能详的《过火》,将演唱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这是南充近十年来规模最大的文化活动。不仅在于其长达120米的主舞台和配置顶尖的视听设备,更在于其超 12万平方米的总占地面积——这场演唱会的场地足足有17个标准足球场大,刷新全国拼盘式户外演出场地纪录。 此外,从经济效益上看,本场演唱会共吸引超4.6万人,带动周边综合消费超1.7亿元。"演唱会由顺庆区招引 的文旅运营企业全程策划,企业税收留在本地。"梳理"成绩单",南充市顺庆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
起底中国演唱会主办江湖:核心壁垒到底是什么?
36氪· 2025-09-25 03:59
近年来,国内演唱会市场风起云涌,热钱涌入,群雄逐鹿。 于外界看来,演唱会主办就像是"躺着赚快钱"的香饽饽——高票价、高上座率、动辄数千万乃至上亿的票房,谁都想进来分一杯羹。然而,经过一番了 解,发现光鲜的背后却暗藏杀机:行业门槛之高、资金风险之大、市场变数之多,使得这份"肥差"更像是一枚滚烫的铁板,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作为连接艺人、场馆、票务与观众之间的关键角色,要求主办方既要懂内容、懂粉丝,也要懂制作、懂商业,同时既是幕后推手,又有几分像赌徒。有人 以强大的资源和敏锐的眼光登上巅峰,一夜之间名利双收;也有人因盲目跟风或轻敌冒进,血本无归,黯然退场。 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决定着一场演唱会成败?谁又能在刀光剑影的竞争里脱颖而出,笑到最后? 演唱会主办的江湖,远比想象中更精彩。 演唱会主办的前世今生 如果把中国演唱会市场比作一个江湖,其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规则。 第一阶段,时间在改革开放初期80-90年代,国内演唱会市场还是"穴头"横行的草莽时代。 彼时,演出市场刚刚萌芽,体制内的文工团、歌舞团之外,民间演出逐渐兴起。由于缺乏成熟的市场机制和专业的演出公司,就出现了连接"想赚外快的 ...
演出“流量”如何变城市“留量”?这座城市给出自己的答案
央视网· 2025-09-14 03:13
演唱会经济规模与消费拉动 - 太原市2024年举办32场演唱会 现场观演人数近100万人次 带动消费高达41亿元[1][15] - 省外观众占比近七成 显示跨区域吸引力强劲[15] 政府战略与政策支持 - 太原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演艺经济 打造具有太原特色的演艺消费矩阵"[15] - 提供免费公交接驳服务 设立7个接驳点位覆盖主要交通枢纽[5] - 推出观光巴士三大主题线路(锦绣/潮玩/寻味)增强观演体验[8] 文旅融合创新举措 - 演唱会票根可作为免费通行证 享受公共交通免费及景区免费参观权益[11][13] - 覆盖晋祠/蒙山/太山/山西省博物院等100余座博物馆[13] - 提供特色礼包包含石头饼/醋等山西特产 并享受商业折扣优惠[11][13] 用户体验与服务质量 - 现场提供充电宝服务及免费降暑绿豆汤等细节服务[8] - "歌迷之城"主题营造与情绪价值获得观众认可[8] - 通过演唱会引流实现从"演出热"到"文旅热"的转化 提升城市品牌曝光[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