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港通

搜索文档
中国资本市场“朋友圈”何以越拓越广
证券日报· 2025-09-24 16:56
■邢萌 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指 出,"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兴业,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 元,269家企业境外上市。可以说,中国资本市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中国资本市场"朋友圈"持续扩容,显示出全球投资者对于中国资产的配置意愿不断提升,这既是中国金 融市场高水平开放的生动缩影,也是中国经济为全球发展注入确定性的有力印证。笔者认为,这一良好 局面的形成,是多重关键因素共同驱动的必然结果。 其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完善制度供给,优化营商环境,为全球投资者长期扎根中国 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始终以改革开放促发展,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加 速跨境资本高效流动,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稳定、更透明、更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在此进程中,监管部门多措并举、系统施策。一方面,深化投融资端改革,完善中长期资金入市机制, 加力服务科技创新,激发多层次市场活力;另一方面,全面取消行业机构外资持股限制,完善合格境外 投资者制度,优化互联互通机制,提升外资跨境投资便利度。 从 ...
从“开门”到“定规”: “十四五”金融制度型开放交出答卷
搜狐财经· 2025-09-18 16:47
互联互通机制也取得显著进展。从沪港通起步,先后落地深港通、债券通、互换通,产品类型从股票拓 展至债券、交易所买卖基金(ETF)和利率互换等资产类别,与此同时,债券通"南向通"正式开通, QFII与RQFII制度完成并轨,跨境投资渠道不断拓宽。值得一提的是,沪伦通机制已扩展至德国、瑞士 等欧洲主要金融市场,构建起横跨亚欧的资本市场纽带。 [ 据《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24—2025)》报告,过去五年,信托、理财、保险资管等受托资产年均增 速达8%。 ] "十四五"收官之年,中国金融业开放已从"打开大门"升级为"重塑规则"。过去五年,负面清单不断压 缩,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全面取消,沪深港通、债券通等互联互通机制持续扩容,人民币跨境使用稳步推 进,勾勒出制度型开放的清晰轨迹。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地缘与产业变局叠加的背景下,展望"十五五",中国金融开放如何再下一 城? "十四五"答卷: 标志性制度突破 过去五年,"十四五"规划下的中国金融开放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实现了从市场准入到规则对接的历史 性跨越。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全面取消,沪深港通、债券通等互联互通机制不断扩容,标志着中国金融业 从"管道式开放"转向"制度型 ...
从“开门”到“定规”:“十四五”金融制度型开放交出全景答卷|“十四五”规划收官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8 12:57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外资持有A股市值约为3.4万亿元、占比达4.3%,较"十三五"末提升1.8 个百分点;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4.16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7%。 稳步扩大金融业制度型开放,首要前提是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度接轨。近年来,中国以《区域全面 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为参照,在绿色金 融、数据跨境流动、ESG信息披露等领域先行先试。 在此基础上,金融法治与宏观审慎框架同步升级。《期货和衍生品法》的颁布填补了衍生品市场的法律 空白,为外资参与利率、汇率、信用、商品衍生品提供清晰法律边界;同时,数据跨境、反洗钱及制裁 合规细则持续更新细。 "十四五"收官之年,中国金融业开放已从"打开大门"升级为"重塑规则"。过去五年,负面清单不断压 缩,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全面取消,沪深港通、债券通等互联互通机制持续扩容,人民币跨境使用稳步推 进,勾勒出制度型开放的清晰轨迹。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地缘与产业变局叠加的背景下,展 望"十五五",中国金融开放如何再下一城? "十四五"答卷:标志性制度突破 过去五年,"十四五"规划下的 ...
上半年港股新股集资额同比大涨8倍 助力港交所收入创历史新高超140亿港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1 10:0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40.76亿港元 同比上升33% [1] - 股东应占溢利85.19亿港元 同比上升39% [1] - 收入及盈利均创半年度历史新高 [1] 业务收入驱动因素 - 主要业务收入同比上升34% 因现货及股票期权成交量创半年度新高 [1] - 公司资金投资收益净额10.44亿港元 含非经常性汇兑收益贡献 [1] - 交易及结算费收入增长33% 受成交量大幅增长推动 [2] 市场交易表现 - 沪深股通日均成交金额1713亿元人民币 同比上升32% [2] - 港股通日均成交金额1110亿港元 达去年同期近三倍 [2] - 港股通成交占现货市场总成交量23% [2] 互联互通业务 - 沪深港通收入及其他收益18.13亿港元 创半年度新高(2024年上半年:11.99亿港元) [2] - 其中14.45亿港元来自交易及结算活动(2024年上半年:8.71亿港元) [2] 融资市场表现 - 新股集资额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超8倍 [2] 战略发展举措 - 推进缩短现货市场结算周期准备工作 [1] - 扩大无纸化上市机制并优化IPO定价新规 [1] - 推出下调证券交易最低起落价位第一阶段措施 [1] 市场地位与估值 - 总市值达5746亿港元 [2] - 股价报453.4港元 年内上涨超56% [2]
港交所 CEO陈翊庭:多项互联互通优化措施在筹备中
证券时报网· 2025-08-30 08:40
香港交易所推动大湾区金融发展 - 香港交易所作为大湾区核心金融基础设施 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和金融发展[1] - 通过多次上市规则改革 为新经济公司提供多元化上市渠道 包括允许同股不同权架构公司和无营业收入生物科技公司上市[1] - 新经济公司成为香港新股市场融资主力军 至少60%以上新股融资额来自医疗健康 新能源和TMT行业[1] - 2024年1-7月香港新股市场融资1279亿港元 全球排名第一 目前处理超过200家上市申请 含大量大湾区高科技企业[1] 互联互通机制深化 - 香港交易所发挥超级联系人优势 推出沪港通 深港通 债券通 互换通等机制 促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2] - 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投资中国便捷渠道 为内地资金配置海外资产提供便利 提升内地市场国际化水平[2] - 正与沪深交易所合作优化沪深港通 研究纳入REITs 引入大宗交易机制及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2] 金融科技合作创新 - 与深交所合作建设香港交易所综合基金平台 拓宽香港基金分销网络 提高市场效率并降低交易成本[2] - 通过深圳技术子公司港交所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提供IT技术服务 该公司拥有200多名员工且技术实力持续提升[2] - 深化两地金融合作 共同推动大湾区金融科技创新发展[2] 绿色金融发展 - 香港交易所顺应全球低碳转型趋势 与内地金融机构携手发展绿色金融[2] - 未来将与大湾区更多金融机构探索两地碳市场合作机遇 共建大湾区自愿碳市场[2] - 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2]
港交所半年业绩创新高 日均成交额超2400亿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8-22 08:47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140.76亿港元 同比增长33% [1] - 股东应占溢利85.19亿港元 同比增长39% 创半年度业绩历史新高 [1] - 第二季度净利润44.42亿港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41% [2] 市场交易表现 - 港股现货市场日均成交额2402亿港元 同比增长118% [2] - ETF每日成交金额338亿港元 同比增幅高达184% [2] - 沪深股通日均成交额171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2% [2] - 港股通日均成交额1110亿港元 同比增长196% [2] - 债券通北向通日均成交额45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 [2] IPO市场表现 - 上半年44家上市公司 新股集资总额1094亿港元 同比增长716% [5] - 宁德时代集资410亿港元 为2021年2月以来港股最大规模新股 [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港交所处理中的上市申请共207宗 [5] - 港股IPO募资额居全球首位 [5] 业务驱动因素 - 政策红利包括推出"科企专线"和降低未盈利生物科技门槛 [5] - 恒生科技指数反弹吸引外资回流 [5] - A股龙头通过港股实现全球化融资 [5] - 继续提升平台基础设施及产品多元化 [2] 机构预期 - 摩根大通将2025-2027财年日均交易量预测上调至2350亿/2500亿/2520亿港元 [6] - 相应将每股盈利预测上调5%至16% [6]
香港交易所(0388.HK)2025年半年报点评:市场活跃度高涨驱动业绩高增 新股市场重回全球首位
格隆汇· 2025-08-21 19:3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0.76亿港元,同比增长32.5%,归母净利润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39.1% [1]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72.19亿港元,同比增长33.2%且环比增长5.3%,归母净利润44.42亿港元,同比增长40.8%且环比增长9.0% [1] 收入结构变化 - 交易费、结算费及存管托管费等合计收入占比达62.0%,同比上升5.9个百分点,联交所上市费占比5.8%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投资收益净额占比20.4%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 [1] - 现货相关费用合计59.95亿港元,同比增长71%,衍生品相关交易费12.98亿港元,同比增长14% [2][3] 现货市场表现 - 股本证券日均成交额达2228亿港元,同比增长122%,创半年度新高,港股通日均成交额1110亿港元,同比增长196% [2] - 沪深港通收入及其他收益18.13亿港元,同比增长195%,创半年度新高 [2] 上市与集资活动 - 联交所上市费4.35亿港元同比增长1%,新股集资总额1094亿港元同比增长716%,重回全球首位 [2] - 上半年共44家公司上市,包括全球最大规模新股宁德时代 [2] 衍生品市场表现 - 衍生产品平均每日成交张数达170.0万张,同比增长11%,创半年度新高 [3] - 衍生权证及牛熊证上市费3.81亿港元同比增长30%,主要因市场波动加剧推升新产品上市数量 [3] 投资收益表现 - 投资收益净额28.75亿港元同比增长14.0%,其中保证金及结算所基金投资收益18.31亿港元同比增长13.0%,规模达2272亿港元同比增长14.9% [3] - 公司资金投资收益净额10.44亿港元同比增长15.9%,年化投资收益率5.74%同比上升0.40个百分点 [3] 战略与资金运作 - 外部组合于2025年第二季度全数赎回,资金将用于购置香港交易所总部物业 [3] - 港交所持续优化上市制度,并受益于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等政策利好 [4]
香港交易所(00388):市场活跃度高涨驱动业绩高增,新股市场重回全球首位
华创证券· 2025-08-21 09:44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维持香港交易所(0388 HK)"推荐"评级,目标价494 0港元(当前价441 2港元)[1][8] - 基于可比公司PE估值法,给予2025年36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较当前股价有12%上行空间[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140 76亿港元(同比+32 5%),归母净利润85 19亿港元(同比+39 1%)[1] - 2025Q2营业收入72 19亿港元(同比+33 2%/环比+5 3%),归母净利润44 42亿港元(同比+40 8%/环比+9 0%)[1] - 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6/2027年EPS为13 72/15 03/16 90港元(前值:12 32/13 61/15 25港元)[8] 收入结构分析 - 交易费+结算费+存管服务费合计占比62 0%(同比+5 9pct),投资收益净额占比20 4%(同比-3 3pct)[2] - 现货市场相关收入59 95亿港元(同比+71%),衍生品交易费12 98亿港元(同比+14%)[3][8] - 沪深港通收入18 13亿港元(同比+195%),创半年度新高[3] 市场交易数据 - 2025H1股本证券日均成交额(ADT)达2228亿港元(同比+122%),港股通日均成交1110亿港元(同比+196%)[3] - 衍生品日均成交张数170万张(同比+11%),结算所基金规模2272亿港元(同比+14 9%)[8] IPO市场表现 - 2025H1新股集资总额1094亿港元(同比+716%),重回全球首位,共44家公司上市[4] - 联交所上市费4 35亿港元(同比+1%),衍生权证及牛熊证上市费3 81亿港元(同比+30%)[4][8] 战略发展亮点 - 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等政策利好,持续优化上市制度吸引优质企业[8] - 购置香港交易所总部物业,外部组合于2025Q2全数赎回[8]
港交所上半年营收净利增超3成,港交所今年股价大涨50%
第一财经· 2025-08-21 08:49
财务业绩 - 公司上半年营收超140亿港元,同比增长超30% [1] - 公司上半年利润达到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超30% [1] - 沪深港通收入及其他收益上升至18.13亿港元,创半年度新高 [1] 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在业绩披露后快速拉升,8月20日收盘上涨1.71%至441.2港元/股 [1] - 公司股价8月21日再次上涨0.68%至444.2港元/股,逼近年内新高 [1] - 今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超52%,远高于恒生指数25%的累计涨幅 [1] 交易数据 - 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飙升至1110亿港元,达去年同期近三倍 [1] - 港股交投活跃是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原因 [1]
上半年营收净利增长超三成,港交所今年股价大涨50%
第一财经· 2025-08-21 07:12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40.76亿港元,同比增长33% [2] - 股东应占溢利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39%,其中第二季度溢利44.42亿港元创同期历史纪录 [2] - 沪深港通收入及其他收益升至18.13亿港元,创半年度新高,其中14.45亿港元来自交易及结算收费 [1][5] 交易与市场数据 - 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2402亿港元,同比增加118% [5] - 南向港股通日均成交额1110亿港元,达去年同期近三倍,占香港市场股票成交金额23% [1][5] - 北向沪深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17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32% [5] 细分业务收入 - 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达49.06亿港元,同比增长49.11% [5] - 结算及交收费31.55亿港元,同比增长48.47% [5] - 期货及期权产品平均每日成交合约超170万张,同比增长11% [5] IPO与再融资市场 - 新股集资额1094亿港元,为去年同期的8倍多 [6] - 再融资规模超过2400亿港元,创2021年以来半年度最高纪录 [6] - 共有44宗新股上市,上市机制改革提升效率与吸引力 [6] 创新措施与市场改革 - 推出"科企专线"后新增50家18A和18C章申请企业 [7] - 计划缩短现货市场结算周期、扩大无纸化上市机制及落实IPO定价新规 [7] - 预计2027年底全球88%股票交易采用T+1或T+0结算周期,公司正推进相关适配方案 [7]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反应 - 业绩披露后股价单日上涨1.71%至441.2港元/股,次日再涨0.68%至444.2港元/股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超52%,显著高于恒生指数25%的涨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