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通北向通

搜索文档
8月债券通北向通成交7501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9-22 15:22
新华财经北京9月22日电(王菁)债券通公司22日发布的8月运行报告显示,债券通北向通当月成交7501 亿元人民币,月度日均成交357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交易最活跃,分别占月度交易 量的38%和41%。 据悉,ePrime当月支持了20笔境外债券发行,总规模为251.53亿元人民币,承销商包括农银国际、中国 银行、中信银行(国际)、银河国际等。 北向互换通方面,8月共达成交易793笔,总计4196.81亿元人民币;截至8月末,累计入市境外机构82 家。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
打造利率“定价锚” 外滩15号见证30年金融变迁|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 2025-09-11 14:40
日均成交超10万亿元,平均每秒交易突破1亿元 在热播剧《繁花》中,汪小姐因抓住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的机会赚到了"第一桶金"。"这一情节,折 射出中国早期外汇市场化改革的缩影——在人民币汇率并轨和统一银行间外汇市场建立的背景下,中国 外汇交易中心应运而生。"在外汇交易中心二楼的历史展厅里,讲解员向记者讲述了外汇交易中心的诞 生背景。 同年,外汇交易中心正式入驻外滩15号这栋具有百年历史的建筑。这里曾是中国首家中外合资银行—— 华俄道胜银行上海分行的所在地。自1994年落户以来,外汇交易中心在承接历史的同时,开启了利率市 场化改革的进程,并逐渐成长为中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大型基础设施"。 外汇交易中心党委委员、副总裁董忆伟回忆道,成立初期,银行间市场交易规模有限,产品和服务单 一,主要服务对象是国内银行。而经过30年发展,如今中国银行间市场已跻身全球前列。 目前,外汇交易中心服务范围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0家机构,业务涵盖货币市场、债券市场、 外汇市场及各类衍生品,人民币也已成为全球第四大交易货币。 在金融市场的脉搏跳动中,有一个数字牵动着所有资金交易员的神经——DR007。作为银行间市场7天 ...
啥?这里平均每秒交易超过1亿元?
金融时报· 2025-09-10 13:41
公司发展历程与市场地位 - 外汇交易中心成立于1994年 响应建立统一银行间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并轨的改革要求[3] - 从初期服务国内银行的小规模单一市场 发展为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6000家机构的综合金融平台[5] - 业务范围涵盖银行间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 以及金融产品发行交易和基准指标发布[5] 市场交易规模与活跃度 - 日均成交量超10万亿元 平均每秒交易超过1亿元[1] - 2024年现券交易量达19.1万亿元 境外投资者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约4万亿元[6] - 境外法人机构参与数量超过1100家 债券交易市场实时活跃度显著[1][6] 开放创新举措与成果 - 建立灵活多样的境外机构接入渠道 推出债券通北向通和南向通[6] - 创新推出互换通、离岸回购等业务 满足境外机构流动性管理和风险对冲需求[6] - 交易时长和服务地区范围持续扩展 实现一点接入和无缝对接的国际标准对接[6] 产品体系与市场深度 - 银行间市场产品体系完备 交易工具种类齐全且流动性良好[7] - 推出绿色债券篮子等创新产品 按照中欧绿色债券共同分类目录进行贴标[7] - 人民币金融资产吸引力持续提升 形成高质量发展与境外投资者入市的良性循环[7] 科技能力与系统建设 - 实现系统架构自主设计和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交易系统均为自主设计开发[8] - 运用大数据和大模型技术加强数据安全治理和市场运行质量监测[8] - 紧跟国际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技术发展趋势 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8]
平均每秒交易超过1亿元,这里是中国金融市场的“大动脉”
搜狐财经· 2025-09-10 09:06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展历程 - 1994年汇率并轨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同年成立[1] - 成立初期银行间市场交易规模小且服务对象仅限于国内银行 经过30年发展已成为全球排名靠前的交易市场[3] - 银行间市场交易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35% 2024年本外币市场成交规模达2617万亿元 日均成交量10.5万亿元[5] 市场地位与业务规模 - 债券市场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 总存量约190万亿元 银行间债券市场占比88%[5] - 服务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6000家机构 业务范围涵盖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的现货与衍生品交易[3] - 本外币市场成交量占中国主要金融要素市场70% 每秒交易额超过1亿元[5] 对外开放举措 - 境外法人机构参与数量超过1100家 境外投资者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约4万亿元 2024年现券交易量19.1万亿元[7] - 提供结算代理/债券通北向通/互换通等引进服务 以及南向通走出去服务 交易时长延长至20小时连续交易[7] - 债券通北向通自2017年上线已有834家境外机构入市 南向通自2021年上线已扩展至非银机构[7]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上海持牌金融机构1796家 其中外资机构556家占比近三分之一[9] - QFLP试点吸引99家国际资管机构 QDLP试点吸引66家国际资管机构[9] - 沪港通/债券通/互换通等互联互通机制持续深化推进[9]
港交所半年业绩创新高 日均成交额超2400亿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8-22 08:47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140.76亿港元 同比增长33% [1] - 股东应占溢利85.19亿港元 同比增长39% 创半年度业绩历史新高 [1] - 第二季度净利润44.42亿港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41% [2] 市场交易表现 - 港股现货市场日均成交额2402亿港元 同比增长118% [2] - ETF每日成交金额338亿港元 同比增幅高达184% [2] - 沪深股通日均成交额171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2% [2] - 港股通日均成交额1110亿港元 同比增长196% [2] - 债券通北向通日均成交额45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 [2] IPO市场表现 - 上半年44家上市公司 新股集资总额1094亿港元 同比增长716% [5] - 宁德时代集资410亿港元 为2021年2月以来港股最大规模新股 [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港交所处理中的上市申请共207宗 [5] - 港股IPO募资额居全球首位 [5] 业务驱动因素 - 政策红利包括推出"科企专线"和降低未盈利生物科技门槛 [5] - 恒生科技指数反弹吸引外资回流 [5] - A股龙头通过港股实现全球化融资 [5] - 继续提升平台基础设施及产品多元化 [2] 机构预期 - 摩根大通将2025-2027财年日均交易量预测上调至2350亿/2500亿/2520亿港元 [6] - 相应将每股盈利预测上调5%至16% [6]
《2025年世界投资报告(WIR)》发布!香港2024年外来直接流入投资升至全球第三
智通财经网· 2025-07-15 12:42
香港FDI流入情况 - 2024年香港FDI流入达1260亿美元 同比上涨2.6% 全球排名升至第三位 [1] - 香港FDI总存量攀升至2.35万亿美元 成为全球第五大FDI目的地 [1] 外资流入分布 - 外资通过债券通"北向通"进入中国内地 4月成交额达10089亿元人民币创年内新高 [2] - 2024年1-4月经香港购入中国内地债券规模达37399亿元人民币 [2] - 欧美长期资金因估值吸引和避险需求流入香港股市 中东资本加速布局一级和二级市场 [3] 香港经济基本面 - 2025年首季香港GDP按年增长3.1% 全年预计增长2%-3% [3] - 货物和服务出口表现良好支撑经济稳定发展 [3] 国际竞争力排名 -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第三 股票市场规模亚洲第五全球第八 [4] - 2024年IPO集资额全球第四 [4] - 国际航空货运量全球第一 航运中心指数排名第四 [5] -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8位 [6] 贸易体系优势 - 作为WTO单独成员保持单独关税区地位 CEPA协议升级涵盖四大经贸领域 [7] - 2024年与中国内地贸易总额达3097亿美元 占内地外贸总额5% [7] - 内地对香港出口货值达2911.4亿美元 香港成为内地第二大出口市场 [7]
港交所最新!陈翊庭回应市场热点问题
证券时报· 2025-02-27 12:47
核心观点 - 香港交易所2024年业绩表现强劲,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收入及其他收益总额达224亿元,同比增长9%,股东应占溢利达131亿元,同比增长10% [7][6] - 科技企业成为融资主力,2024年新股集资额880亿元中80%来自科技企业,18A、18C等上市规则优化及筹备中的"科企专线"将进一步提升服务 [4][5] - FINI机制缩短IPO结算周期至T+2,降低散户打新成本,但需注意数千倍超额认购的"含金量"变化 [2][5] - 互联互通机制成效显著,沪深港通北向/南向日均成交分别达1501亿元/482亿港元,债券通北向通日均成交416亿元创新高 [9][11] 业绩表现 - 股票现货市场2024年10月8日单日成交金额创6207亿元纪录,第三、四季均刷新单日成交量 [8] - ETP市场日均成交189亿元,同比上升35% [10] - 衍生产品市场2024年9月27日单日成交426万张合约创新高 [12] - 新股市场全年71家公司上市,集资额880亿元同比增90%,下半年集资746亿元为上半年5倍 [13] 战略举措 - 推出"科企专线"针对性服务科技企业上市需求,尤其针对18A医药企业技术评估痛点 [4][5] - 将阿布扎比、杜拜交易所纳入认可名单,便利其上市公司赴港第二上市 [14] - 优化市场微结构,包括恶劣天气正常交易、调整最低上落价位、推出每周股票期权等新产品 [17] - 阿里巴巴双重主要上市并纳入沪深港通,显著提升南向资金流动性 [13] 市场动态 - 内地2024年9月经济刺激政策推动港股现货市场三度刷新单日成交纪录 [7] - 美的集团357亿元IPO为2021年以来香港最大新股,华润饮料、顺丰控股上市巩固香港作为内地企业首选集资地地位 [13] - 债券通北向通2024年7月26日单日成交827亿元创新高,8月30日单日成交1351宗创纪录 [11] 未来展望 - 2025年将延续上市机制优化,把握内地政策红利及全球减息周期带来的市场活力 [18] - 启动多年期平台开发计划,强化技术基建与新兴业务布局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