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降解塑料
icon
搜索文档
中金:政策推动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 PBAT产能利用率低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08:49
中金主要观点如下: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金发布研报称,自2020年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 染治理的意见》以来,各省/地区或行业陆续发布关于塑料污染治理的相关实施意见、方案或办法,若 相关政策落地执行,有望推动相关可降解材料如可降解塑料需求的迅速增长。截至2025年9月21日, PBAT的市场均价为9850元/吨,处于历史底部。原材料BDO、PTA、AA8月平均开工率分别为 45%/74%/53%,预计短期PBAT价格仍然维持以成本支撑为主的底部小幅震荡。 政策推动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 自2020年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来,各省/地区或行 业陆续发布关于塑料污染治理的相关实施意见、方案或办法,若相关政策落地执行,有望推动相关可降 解材料如可降解塑料需求的迅速增长。中金认为,可降解地膜和快递包装未来或成为可降解塑料应用的 主要拓展方向。 PBAT产能利用率低,价格处于历史底部 标的方面 可降解塑料产业链相关公司包括PBAT:金发科技(600143.SH)、长鸿高科(605008.SH)、恒力石化 (600346.SH);PLA:海正生材(6882 ...
新材料周报: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关注汽车上游新材料机遇-20250917
山西证券· 2025-09-17 09:22
行业投资评级 - 新材料行业评级为领先大市-B(维持)[1] 核心观点 - 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2025年汽车销量目标3230万辆(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同比增长约20%),政策驱动下汽车行业上游新材料需求有望增长[6][56] - 依法依规治理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非理性竞争取得初步成效,产业链盈利能力有望改善[6][56] - 建议关注汽车上游新材料领域相关公司【时代新材】、【骏鼎达】[6][58] 二级市场表现 - 本周(20250908-0912)新材料板块上涨,新材料指数涨幅2.50%,跑赢创业板指0.39%[3][15] - 细分板块表现:合成生物指数上涨2.88%,半导体材料上涨9.04%,电子化学品上涨6.88%,可降解塑料上涨3.41%,工业气体上涨5.64%,电池化学品上涨13.68%[3][19] - 个股表现:60.67%个股实现正收益,涨幅前十包括厦钨新能(26.79%)、恒神股份(20.33%)、天岳先进(17.38%)等[24] - 资金流动:机构净流入占比23.42%,金发科技净流入2.7亿元,雅克科技净流入2.47亿元;晶瑞电材净流出7.29亿元,凯美特气净流出7.21亿元[24] 产业链价格跟踪 氨基酸 - 缬氨酸12600元/吨(周环比-1.18%),精氨酸22700元/吨(-0.87%),色氨酸37500元/吨(-5.06%),蛋氨酸21900元/吨(-0.68%)[4][29] 可降解塑料 - PLA注塑级17800元/吨(周环比不变),PLA吹膜级17200元/吨(不变),PBS 17800元/吨(不变),PBAT 9850元/吨(不变)[4][33] - 2025年7月PLA进口均价2328.7美元/吨(环比-6.62%),出口均价2506.54美元/吨(环比+6.06%)[33] 工业气体 - 氧气475元/吨(月环比-0.21%),氮气497元/吨(-1.78%),二氧化碳331元/吨(+1.85%),氢气2.4元/立方米(不变)[37] 电子化学品 - UPSSS级氢氟酸11000元/吨(月环比不变),EL级氢氟酸5600元/吨(+5.66%),G5级硫酸2300元/吨(不变)[40] 维生素 - 维生素A 63000元/吨(周环比-1.56%),维生素E 60500元/吨(-6.20%),维生素D3 227500元/吨(不变)[4][45] 高性能纤维 - 碳纤维83750元/吨(周环比不变),芳纶10.27万元/吨(+17.62%),PA66 15200元/吨(不变)[4][46][48] 行业要闻 -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涉及通用接口和栅极驱动芯片[55] - 工信部强调依法治理行业非理性竞争,优化产业生态[56] - 金风科技拟投资189.2亿元建设风电制氢氨醇项目,规划年产绿色甲醇60万吨、绿氨40万吨[57]
绿色液体燃料首批试点项目公示,重庆首套可降解塑料装置投产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8-14 06:45
国家能源局绿色液体燃料试点项目 - 国家能源局公示第一批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项目共9个涵盖纤维素燃料乙醇、生物质甲醇、绿色甲醇及绿氨等方向 [1] - 入选项目包括国投生物3万吨/年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上海电气绿源科技生物质甲醇项目、金风绿能5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等 [3] - 试点旨在推动绿色液体燃料新技术发展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具有原料利用、生产装备、燃料应用等环节示范意义 [1][3] 华安证券合成生物学周报 - 合成生物学指数由58家业务涉及合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应用的上市公司构成基准1000点 [2] - 本周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下降5.72个百分点至1549.03跑输上证综指7.83个百分点 [2] - 生物技术革命为应对气候变化、资源能源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新解决方案 [2] 微元合成阿洛酮糖合作 - 微元合成与嘉吉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拓展阿洛酮糖在中国饮料、乳品等食品场景应用 [4] - 微元是国内首家获批阿洛酮糖生产企业采用自主AS10菌株直接发酵技术 [4] - 万吨级产能一期已投产二期预计2027年投运总投资5.5亿元 [4] 重庆可降解塑料项目 - 建峰集团弛源化工年产6万吨PBAT/PBS装置投产填补西南地区可降解塑料产业空白 [4] - 项目总投资3.34亿元占地41亩设计产能6万吨/年预计年均营业收入7亿元 [4] - 可柔性化生产PBAT、PBT、PBS等产品 [4] 基因编辑技术突破 -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研发新型迷你CRISPR核酸酶MiniCasUltra基因编辑效率显著提升 [4] - 该工具保持超小尺寸529aa优势基因组靶向范围扩大5倍 [4] - 首次验证紧凑型CRISPR系统在多基因疾病体内治疗潜力 [4] PHA水性阻隔涂料 - 微构工场PHA水性阻隔涂料完成全球首例工业化产线验证 [5] - 该技术打通从PHA生物合成到终端纸制品应用全产业链 [5] - 在100天内完成原料开发、涂层制备、工业级生产及终端测试 [5]
研判2025!中国聚乳酸(PLA)行业产业链、消费量及进出口分析:政策技术双轮驱动聚乳酸需求激增,国产替代加速突破高端市场缺口[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7 01:34
行业概述 - 聚乳酸(PLA)是一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乳酸单体聚合而成,原料来自玉米、木薯等可再生植物资源 [2] - PLA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环境友好性,可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2] - PLA分为PLLA(左旋)、PDLA(右旋)和PDLLA(消旋)三种主要类型 [2] 行业发展历程 - 萌芽期(1979-2006年):国内开始研发可降解塑料,但技术不成熟,产物分子量低、强度差 [4] - 启动期(2007-2019年):政策推动禁限塑,国内企业攻克PLA生产技术,产业链雏形形成 [4] - 爆发期(2020年至今):禁塑令升级推动需求激增,国内企业加速布局产能,全产业链构建完成 [5][6]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原材料包括玉米、甘蔗等,生产设备包括发酵设备、聚合釜等 [8] - 中游:PLA生产制造环节 [8] - 下游:应用于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医疗器材、汽车配件等领域 [8] - 2025年4月底玉米价格为2.45元/公斤,环比增长1.16%,玉米成本占PLA生产成本的47% [10] 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PLA消费量为24万吨,同比增长60% [1][12] - 国内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1][12] - 2025年1-4月中国PLA进口金额为4839.19万美元,同比增长42.69%,出口金额为2223.72万美元,同比增长35.53% [14]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安徽丰原生物:全产业链布局,国内PLA行业领军企业 [16] - 浙江海正生物:国内首家实现PLA商业化生产的企业,2024年纯PLA产品生产量为5.07万吨,同比增长26.85% [16][17] - 河南金丹科技:乳酸行业龙头企业,规划建设7.5万吨/年PLA项目,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0.39亿元,同比增长125.85% [16][20] 行业发展趋势 - 政策驱动与市场需求共振,行业规模持续扩张 [22] - 技术创新与产业链整合加速,突破成本与技术瓶颈 [23] - 高端化转型与国际化竞争加剧,行业格局重塑 [24][25]
世界环境日 | A股可降解塑料行业ESG信披观察:产品可降解率等技术参数待完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5 06:41
政策与行业背景 -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2021年9月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2025年6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关于修改〈快递暂行条例〉的决定》[1] - 国家标准《生物降解塑料与制品降解性能及标识要求》(GB/T 41010-2021)于2022年6月1日实施,规范生物降解塑料性能及标识[2] - 快递包装领域政策修订鼓励使用可降解材料,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向重点领域深入[3] 行业ESG披露现状 - 可降解塑料指数27家上市公司中15家发布2024年度ESG报告,披露率56%,高于全A股45 74%[2][3] - 市值TOP10企业中8家披露ESG报告,5家公布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范围一+范围二),仅1家披露范围三数据,6家公布研发投入[3] - 行业ESG披露水平被专家评价为"中游",未满足公众期待,范围三数据尤其缺乏[2][3] 企业案例与技术应用 - 万华化学全生物降解地膜已应用于30万亩农田,恒力石化推动生物降解地膜治理白色污染,彤程新材建成10万吨级可降解材料产线开发农业地膜[5] - 聚乳酸(PLA)占全球可降解塑料制品份额超60%,但最新研究显示其微塑料颗粒可能入侵人体肠道系统[6] - 上市公司ESG报告普遍缺乏可降解率、可回收率等关键数据披露[6] 专家建议与行业挑战 - 专家呼吁企业应在ESG报告中详细披露技术参数(如可降解率),并通过招股书等渠道补充环境效益数据[6] - 行业需平衡技术优势与风险披露,政策应明确标准框架,企业需履行环境责任透明度[7] - 可降解塑料并非零危害,需客观评估其应用风险而非过度宣传环保光环[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