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SG信息披露
icon
搜索文档
安永联合权威机构拆解“A+H”布局核心难点,把握赴港黄金窗口
搜狐财经· 2025-09-13 07:53
活动背景 - 安永联合北京上市公司协会和香港公司治理公会于2025年9月11日在北京举办"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研讨会" [1] - 活动汇聚香港联交所、中信证券、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所、沙利文咨询公司等机构专家 [1] - 吸引近百位A股上市公司及拟香港上市企业代表参与 [1] 战略意义 - 赴港上市被定位为拓宽融资渠道、引入国际长期资本的战略选择 [1] - 可优化股东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并增强全球品牌影响力 [1] - 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与资金链深度融合的关键举措 [1] - 香港市场为内地企业提供战略机遇窗口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内地企业赴港上市 [1] 市场机遇 - 香港资本市场呈现强劲复苏态势 得益于政策红利、市场机制与企业需求三重驱动 [5] - 两地监管逻辑与制度日益趋同 内地公司法股东保障水平已满足港交所监管要求 [3] - 香港推行"监管效率革命"激活"A+H双平台"战略价值 [3] - "A+H"模式有助于推动港股市场机制持续优化并提升国际吸引力 [5] 财务准备要点 - 需系统准备港股上市所需的财务资料 关注准备过程中易错环节 [5] - 需深度剖析核心财务关注要点及监管常见问题 [5] - 需重点关注港股与A股在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的差异 [5] - 需提前了解联交所问询中常见的财务相关问题 [5] 税务合规要求 - 企业必须紧跟最新税务监管趋势 严格遵守上市过程中的税务合规要求 [5] - 需关注股权激励计划的税务筹划 包括税收政策解读和实务操作建议 [5] - 通过精准税务规划可有效降低税务风险并提升上市效率 [5] ESG披露规范 - 联交所在IPO阶段即要求提供ESG相关信息 [7] - 需建立董事会级ESG治理架构并明确职责 [7] - 需系统识别重要性风险及应对策略 [7] - 需量化统计范围1至3温室气体排放等环境社会绩效 [7] - 需针对行业高风险议题制定专项管理政策 [7] - 建议提前建立ESG量化数据管理系统 [7] 内控合规建设 - 需系统了解联交所企业管治政策演变轨迹 [7][8] - 需重点关注公司治理、资金管理、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等领域的高发风险环节 [8] - 建议基于COSO内控框架提前布局内控合规建设 [7][8] 专业机构支持 - 安永具有国际化和本土化双重优势 在不同行业和资本市场拥有丰富上市服务经验 [11] - 专业机构可协助企业把握资本市场机会 实现多地上市 [11] - 中信证券、竞天公诚、贝克・麦坚时、沙利文等机构从各自专业领域提供支持 [10]
2025服贸会|毕马威:ESG信息披露带来的潜在风险可从三方面建立防范机制
北京商报· 2025-09-11 12:06
ESG信息披露潜在风险 - ESG数据涉及运营和供应链等敏感信息 容易被不当解读和利用[1] - 缺乏实际行动或数据支撑的ESG宣传可能引发声誉、合规与经营风险[1] 企业ESG风险防范机制 -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将ESG数据管理流程纳入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1] - 秉持审慎、负责、透明的披露原则 披露内容需有明确政策、数据和行动支撑[1] - 加强第三方验证 引入独立第三方对ESG报告进行鉴证以提升信息可信度[1] ESG评级提升策略 - 进行ESG实质性议题分析 识别对本行业和利益相关方最关键的议题[2] - 制定可量化且有时间节点的目标 持续披露改进进展以展示实际成效[2]
潮起香江:赴港上市研讨会助力企业扬帆远航
证券日报网· 2025-09-11 11:21
本报讯 (记者李乔宇)2025年上半年中国香港市场以141亿美元新股融资额雄踞全球首位,同比增长 695%的亮眼成绩,正吸引越来越多内地企业探寻赴港上市之路。2025年9月11日北京上市公司协会联合 安永以及中国香港公司治理公会成功举办"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研讨会"。来自90余家上市公司高管以 及中国香港交易所、知名投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金融机构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 讨"A+H"双资本平台构建之路。 北京上市公司协会秘书长李洪海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赴港上市不仅是拓宽融资渠道、引入国际长期资 本的战略选择,更是优化股东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增强全球品牌影响力,并实现产业链、创新链 与资金链深度融合的关键举措。" 内地企业 迎赴港上市战略机遇窗口 此次研讨会聚焦了企业赴港上市的法律关注重点和内部控制合规要求。境外上市的法律关注重点主要有 外资准入、公司治理、募集资金以及信息披露等。竞天公诚合伙人结合具体案例重点讲解了上市过程中 的信息披露问题。近年来,联交所对ESG信息披露的要求不断提高,ESG表现已成为国际投资者关注的 重点。专家们分享了如何应对联交所的ESG披露要求,构建符合国际标准的ESG管理体 ...
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刚刚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9-05 11:36
政策发布与修订 - 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于2025年9月5日同步发布修订版《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19日[1] - 修订旨在引导上市公司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规范信息披露行为[3] - 新增《第三号污染物排放》《第四号能源利用》《第五号水资源利用》三份应用指南 与既有文件共同构建完整披露体系[4] 修订原则与框架 - 强化理念引导 系统化识别管理可持续发展风险与机遇 聚焦污染物排放、能源及水资源等关键环境议题[4] - 明确披露要点 提供可量化指标、分析方法及典型示例 解决企业实操困惑如碳排放核算及披露颗粒度[4] - 定位参考性文件 以示例为主不新增强制披露要求 避免增加企业负担[5] - 遵循分步推进策略 未来将陆续推出更多议题指南 计划实现21项可持续发展议题全覆盖[4][5] 市场实践与成效 - 2024年上交所超1300家沪市公司单独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 占比57% 431家获中证ESG评级A级及以上[6] - 2025年深市1164家公司发布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占比超40% 340家获中证ESG评级A及以上 861家获国证ESG评级A及以上[6] - 截至2025年8月底 基于中证ESG评价的指数产品达162只 规模超2600亿元 显示长期资金持续流向ESG实践企业[7] - 北交所持续引导中小企业提升ESG治理能力 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7] 监管方向与生态建设 - 修订基于中国证监会统一指导 体现分步推进、持续完善的ESG信披思路[4] - 下一步证监会将指导交易所推出更多议题细则 构建完备、透明、实用的信息披露规则体系[8]
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刚刚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9-05 11:21
交易所《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修订 - 三大交易所同步发布修订《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通知 旨在引导上市公司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并规范信息披露[1][3] - 修订新增《第三号 污染物排放》《第四号 能源利用》《第五号 水资源利用》三份应用指南 与现有框架共同构建更完整披露体系[4][6] - 修订遵循强化理念引导、明确披露要点、以示例参考为主不新增强制披露、持续完善稳步推进四项原则[7] ESG信息披露进展 - 上交所2024年单独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公司超1300家占比57% 431家公司获中证ESG评级A级及以上[9] - 深交所2025年1164家公司主动发布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占比超四成 340家公司获中证ESG评级A及以上[9] - 截至2025年8月底基于中证ESG评价的指数产品达162只规模超2600亿元 显示长期资金持续流向ESG实践公司[9] 政策背景与实施路径 - 修订响应"双碳"目标及新"国九条"要求 解决企业环境风险识别、碳排放核算等实操困惑[5] - 交易所通过提供清晰范例和操作路径 帮助缺乏经验的中小企业适应ESG披露要求[6] - 未来将结合市场实践和政策要求陆续推出更多议题指南 最终实现21项可持续发展议题全覆盖[7][11]
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刚刚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9-05 10:51
监管政策更新 - 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于9月5日同步发布修订版"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19日 [1] - 新增三份应用指南:《第三号污染物排放》《第四号能源利用》《第五号水资源利用》 与既有框架共同构建完整披露体系 [4] - 修订遵循四大原则:强化理念引导、明确披露要点、以参考示例为主不新增强制披露、持续完善推进21项议题全覆盖 [5] 政策目标与框架 - 旨在引导上市公司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规范ESG信息披露 为企业提供清晰可操作的说明书 [3] - 通过提供量化指标、分析方法和典型示例 解决企业在环境风险识别、碳排放核算等实操中的困惑 [4] - 在证监会统一指导下分步推进 未来将持续推出更多议题细则 构建完备透明的信息披露规则体系 [4][8] 上市公司披露现状 - 上交所2024年单独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公司超1300家 占比57% 431家获中证ESG评级A级及以上 [6] - 深市2025年有1164家公司主动发布2024年度报告 占比超四成 340家获中证ESG评级A及以上 [6] - 北交所持续引导中小企业提升ESG治理能力 为高质量发展筑基 [7] 市场生态发展 - 基于中证ESG评价的指数产品达162只 规模超2600亿元 显示长期资金持续流向可持续发展实践企业 [7] - MSCI ESG评级中近三成上交所公司实现评级提升 深市25家公司获MSCI评级A级及以上 [6] - 深市861家公司获国证ESG评级A及以上 18家公司标普评级达50分及以上 [6]
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十大趋势发布
中国化工报· 2025-08-26 06:24
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 - 能源转型与低碳实践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与绿色发展 [1] - 能源体系加快转型 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 [1] 气候变化与生态危机 - 人类面临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双重危机 [1] - 极端气候和各类灾害频发 [1] 循环经济与资源再生 - 循环经济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1] - 再生资源行业快速发展 [1] 数字技术赋能可持续发展 - 数字技术赋能可持续发展 [1] - 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1] 供应链与运营管理 - 打造韧性供应链 协同提升绿色化和安全发展 [1] ESG信息披露与监管 - ESG信息披露日趋规范 监管更趋务实 [1] 城市发展机遇 - 城市更新与高质量发展是企业新要求和新机遇 [1] 农业与粮食安全 - 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1] -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1] - 粮食安全危机愈演愈烈 [1] 银发经济与劳动力市场 - 银发经济释放增量空间 [1] - 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有待化解 [1] 消费趋势与市场机遇 - 可持续生活逐渐成为主流行动 [1] - 及时提供符合可持续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获得新增长的关键 [1]
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十大趋势发布   
中国化工报· 2025-08-26 02:14
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 - 能源转型与低碳实践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与绿色发展 [1] - 能源体系加快转型 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 [1] 气候变化与生态危机 - 人类面临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双重危机 [1] - 极端气候和各类灾害频发 [1] 循环经济与资源再生 - 循环经济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1] - 再生资源行业快速发展 [1] 数字技术与产业变革 - 数字技术赋能可持续发展 [1] - 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1] 供应链与安全发展 - 打造韧性供应链 协同提升绿色化和安全发展 [1] ESG信息披露与监管 - ESG信息披露日趋规范 监管更趋务实 [1] 城市发展与企业机遇 - 城市更新与高质量发展是企业的新要求和新机遇 [1] 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 - 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1] -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1] - 粮食安全危机愈演愈烈 [1] 银发经济与劳动力市场 - 银发经济释放增量空间 [1] - 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有待化解 [1] 可持续消费与增长机遇 - 可持续生活逐渐成为主流行动 [1] - 提供符合可持续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获得新增长的关键 [1]
谋破局 寻新章 促进绿色金融创新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7-09 01:53
绿色金融发展成效 - 我国绿色贷款余额已超40万亿元,位居全球首位 [1] - 绿色债券市场发行规模持续扩大,吸引大量资金流入绿色产业 [1] - 绿色保险加速发展,为实体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保障 [1] 碳市场动态与挑战 - 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成交均价为74.96元/吨,较去年11月高点下降约三成 [2] - 碳价下行受履约窗口、配额未收紧等因素影响,主管部门担忧高碳价加重实体经济成本 [2] - 欧盟碳价曾达约合人民币1000元/吨,高碳价有助于促进绿色技术研发与推广 [3] 碳市场国际化路径 - 强制碳市场因涉及各国定价权,短期内难以实现互联互通 [3] - 自愿碳市场规模较小,价格较低,具备跨境交易基础,互联互通可能性更高 [4] - 建议授权香港、澳门与其他国家签订碳信用合作协议,开展自愿碳市场互联互通试点 [4] 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与信息披露 - 中国将宣布覆盖全经济范围的2035年NDC目标,推动地方及市场主体加速转型 [5][6] - NDC出台后,各地区及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需编制转型行动计划 [6] - 财政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 [6] 转型金融发展 - 中国人民银行已编制4个行业(煤电、钢铁、建筑建材、农业)的转型金融目录,另有7个行业正在编制 [8] - 缺乏清晰的转型标准可能导致"洗绿""假转型"风险,打击金融机构积极性 [8] - 当前转型金融产品以债务类工具为主,股权类和保险类工具较少 [8] 股权类转型金融工具 - 转型企业有扩充资本金需求,建议支持股权类基金发展,设立"转型基金" [9] - 部分金融机构已考虑推出股权类转型金融工具,如"转型基金"等产品 [9] - 绿债市场流动性欠佳,银行持有大量绿债且不交易,绿债基金和ETF产品较少 [9]
ESG信息披露进入强制时代
中国经营报· 2025-07-02 13:51
ESG信息披露趋势 - 全球ESG信息披露强制性加强 欧盟通过SFDR和CSRD实施严格ESG披露要求 美国正从自愿转向强制模式[1] - 中国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 要求部分指数样本公司和境内外上市公司最晚2026年披露2025年度报告 2024年5月1日起实施[1] - 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 计划2027年出台基本准则和气候准则 2030年建成统一披露准则体系[2] 建筑行业现状 - 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例连续五年保持6.6%以上 2024年为6.67% 显示其国民经济支柱地位[3] - 2024年建筑业直接从业人数5962.07万人 同比减少12.26% 企业数量增长5.57%至168011个 反映劳动生产率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3] - 建筑行业碳排放占比高 低碳转型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路径[3] 建筑企业ESG转型 - ESG强制披露为评估企业价值提供新维度 帮助建筑企业管控风险并把握转型机遇[4] - 建筑企业需将ESG披露要求与战略布局深度融合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以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