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AT

搜索文档
中金:政策推动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 PBAT产能利用率低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08:49
中金主要观点如下: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金发布研报称,自2020年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 染治理的意见》以来,各省/地区或行业陆续发布关于塑料污染治理的相关实施意见、方案或办法,若 相关政策落地执行,有望推动相关可降解材料如可降解塑料需求的迅速增长。截至2025年9月21日, PBAT的市场均价为9850元/吨,处于历史底部。原材料BDO、PTA、AA8月平均开工率分别为 45%/74%/53%,预计短期PBAT价格仍然维持以成本支撑为主的底部小幅震荡。 政策推动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 自2020年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来,各省/地区或行 业陆续发布关于塑料污染治理的相关实施意见、方案或办法,若相关政策落地执行,有望推动相关可降 解材料如可降解塑料需求的迅速增长。中金认为,可降解地膜和快递包装未来或成为可降解塑料应用的 主要拓展方向。 PBAT产能利用率低,价格处于历史底部 标的方面 可降解塑料产业链相关公司包括PBAT:金发科技(600143.SH)、长鸿高科(605008.SH)、恒力石化 (600346.SH);PLA:海正生材(6882 ...
PLA、PBAT市场走向如何?多家生物降解行业龙头上市公司最新判断
搜狐财经· 2025-09-22 06:17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报告期内,受生物降解新材料市场、环保等多重因素影响,PBAT目前处于停 产状态,改性料及制品处于低负荷生产,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 问:一方面回答说PBAT目前停产,一方面又说该项目做大做强,你们不觉得这自相矛盾吗? 生物降解新材料产业将结合行业发展规律统筹自身培育模式,不断调整业务节奏,努力实现市场突破, 争取订单,以销促产。结合市场需求,按照订单组织生产,全力提升产能利用率。感谢您的关注。 问:目前可降解塑料行业政策推进似乎放缓,公司如何看待PBAT业务的未来前景?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近几年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禁塑"政策推进缓慢,对可降解塑料行业短期需 求造成一定影响。但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公司坚定看好可降解塑料行业的未来发展,将继续布 局打通可降解塑料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公司竞争优势,厚积薄发,打好治塑攻坚 战。 韦伯咨询获悉:近日,生物降解行业上市公司陆续举行半年度业绩说明会,或答投资者问,其中涉及对 PBAT、PLA后市的看法,以及该公司的未来布局,摘录如下,以供参考。 问:网上有消息说公司主营业务生物降解材料(PBAT停产),是否属实? 答:目前 ...
华阳新材2025年半年度报告业绩说明会问答实录
全景网· 2025-09-19 03:28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0亿元 利润总额0.83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82亿元 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0.42亿元[8] - 报告期内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非经常性损益 包括资产处置收益和政府补助[2] 股东与市值 - 截至2025年8月底股东人数为66,300人[2] - 当前公司市值32.36亿元 与"三年打造百亿市值企业"目标存在较大差距[6] 主营业务状况 - 生物降解材料PBAT目前处于停产状态 改性料及制品处于低负荷生产[5] - 贵金属回收加工产业将扩大废催化剂回收加工及贵金属化合物业务[9] - 充电桩产业计划延伸并抢占市场份额[6] 土地资产与处置 - 公司尚有一百余亩类似土地 将根据太原市城市发展规划需要推动相关土地处置工作[2] ST风险与盈利规划 - 公司明确表示目前不触及ST条件[3] - 将通过降本增效 优化升级主体产业 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来提升长期盈利能力[3] 资本运作与重组 - 公司提及谋划产业结构优化调整[3] 但未披露重组整合和投资并购的具体进展[3] - 未正面回应增发失败后的资本运作计划[4] 生产项目与创新 - 否认拥有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8] - 贵金属回收产业将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 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将聚焦改性技术提升和配方研发[9]
道恩股份(002838) - 002838道恩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2
2025-09-12 13:27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24.08%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04.47万元,同比增长25.80% [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936.58万元,同比增长41.69% [3] - 基本每股收益0.19元/股,同比增长26.67% [3] - 总资产67.95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7.22%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5.50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3.79% [3] - 研发投入1.14亿元,同比增长17.98% [12] - 累计现金分红4613.61万元,占2024年度净利润比例32.73% [11] 业务板块表现 - 弹性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94% [3] - 改性塑料营业收入21.29亿元,同比增长22.35% [3][7] - 色母粒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76% [3] - TPV材料自2025年7月1日起涨价1000-2000元/吨 [9] 技术创新突破 - DVA产品现有5000吨中试线,正建设2万吨专用产线 [3][14] - DVA可使气体阻隔层厚度降低50%,重量减少80%,气密性提高7-10倍 [9] - 开发三种不同生物基可降解聚酯材料并完成中试生产 [4] - PCTG共聚酯材料获得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12] - 拥有有效专利273件 [12] - 超软人工肌肉TPE邵氏硬度可达0A,人工皮肤用SiTPV肤感强、强度高 [14] - 导电TPE电阻率低至10Ω·m [14] - 突破PEEK材料加工难题,优化碳纤维结合 [7] 产能建设与战略布局 - 建设10万吨TPU、6万吨多元醇及新型高温共聚酯材料项目 [4][6] - 全资收购安徽博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并于2025年6月并入合并报表 [6] - DVA产线厂房建设及公用工程配套需要12个月左右 [14] 行业市场前景 - 2024年中国橡胶轮胎产量11.87亿条 [8] - DVA国内需求预计50万吨 [14] - 全球仅美国埃克森美孚和道恩股份拥有DVA制备技术 [4][8] 可持续发展举措 - 入选2025年市级智能工厂名单和山东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 [17] - 再生塑料高值化循环利用项目获橡塑行业技术创新奖 [17] - 与海尔合作成立环保材料科技公司 [17] - 打造可降解PBAT一体化产业链 [17]
DAC项目入选上海关键技术研发计划,关注国内吸附材料及设备机遇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11 01:09
二级市场表现 - 新材料指数下跌0.31% 跑输创业板指2.67% [1][2] - 细分板块中电池化电子化学品涨幅最大达13.36% 半导体材料跌幅最大为4.74% [1][2] - 合成生物指数下跌0.51% 化学品下跌1.54% 可降解塑料微涨0.02% 工业气体下跌1.20% [1][2] 产业链价格变化 - 氨基酸类产品全线下跌:色氨酸价格39500元/吨周环比降4.82% 缬氨酸12750元/吨降1.92% 精氨酸22900元/吨降1.08% 蛋氨酸22050元/吨降0.68% [3] - 可降解材料价格整体稳定:PLA注塑级17800元/吨 PLA吹膜级17200元/吨 PBS 17800元/吨 PBAT 9850元/吨均无变化 [3] - 维生素板块多数稳定:维生素A维持64000元/吨 维生素E 64500元/吨降1.53% 维生素D3 227500元/吨无变化 泛酸钙40500元/吨无变化 肌醇26000元/吨无变化 [3] - 工业气体价格持平:UPSSS级氢氟酸11000元/吨 EL级氢氟酸5600元/吨均无波动 [3] - 塑料纤维分化明显:芳纶价格10.27万元/吨大幅上涨17.62% 涤纶工业丝8500元/吨降2.30% PA66 15200元/吨降1.30% 碳纤维83750元/吨稳定 氨纶27000元/吨无变化 [3] - 出口产品价格变动:癸二酸7月出口均价28797元/吨环比涨1.78% 涤纶帘子布7月出口均价16353元/吨降0.61% [3] 行业投资机会 - 上海两大DAC项目入选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 包括千吨级模块化系统应用研究和新型高效捕集技术开发示范 [4][5] - DAC技术获政府强力支持 被视为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具备明确产业化路径和市场潜力 [5] - 千吨级示范项目将为百万吨级商业项目积累工程数据 对制定行业标准和培育碳捕集产业生态具有先行先试作用 [5] - 建议关注DAC技术降本所需关键吸附材料及设备供应商 包括蓝晓科技、建龙微纳、锡装股份、中国能建、协鑫科技、联合水务 [5]
长鸿高科:技改项目落地叠加市场回暖,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6.25%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08:3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8.43亿元,同比增长16.25% [1] - 归母净利润167.66万元,二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1810.54万元,环比扭亏为盈 [1] 季度经营转折 - 一季度受PBT装置技改停工影响产量,叠加高基数导致利润大幅下滑 [2] - 二季度生产效率提升叠加下游汽车、电子行业需求复苏,推动盈利能力修复 [2] 产能建设进展 - 25万吨/年溶液丁苯橡胶扩能改造二期及TPE黑色母粒技改项目已投产 [3] - 黑色母粒产能提升至11万吨/年,广东丙烯酸产业园一期按计划推进 [3] - 启动收购广西长科100%股权,布局特种合成树脂全产业链 [3] 业务板块分化 - PBAT/PBT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3.05%,毛利率提升2.12个百分点 [4] - TPES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3.4%,毛利率提升2.38个百分点 [4] - 碳酸钙业务营收同比大幅增长842.33%,毛利率提升11.47个百分点 [4] 新兴增长动力 - 碳酸钙项目依托广西高纯度矿产实现规模化量产,产品附加值显著高于行业 [4] - 国内碳酸钙行业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365.95亿元 [4] - 黑色母粒业务通过副产蒸汽回收降低成本,技改后产能利用率提升 [4] 行业前景展望 - 下半年行业回暖趋势延续,新增产能释放有望推动利润提升 [5] - 全产业链布局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5]
玖源集团(00827)上涨50.0%,报0.042元/股
金融界· 2025-08-26 02:31
股价表现 - 8月26日盘中股价上涨50%至0.042港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达101.6万港元 [1] 财务数据 - 2024年年报显示营业总收入26.0亿元 [1] - 2024年净利润亏损5.05亿元 [1] - 公司总资产规模超58亿元 [1] 经营规模 - 具备年产200亿元产值的生产能力 [1] - 员工队伍规模达1200余人 [1] 主营业务 - 主营新型材料及化肥化工产品生产 [1] - 主要产品包括DMF、NMP、PO、PBAT、尿素、甲醇、合成氨 [1] 产品转型 - 正在发展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乙烯酯(EC)等新产品 [1] - 推进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等新项目 [1] 信息披露 - 2025财年中报将于8月29日披露 [1]
华峰化学(002064):公司事件点评报告:行业景气承压,静待下游需求复苏
华鑫证券· 2025-08-18 07:05
报告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9] 核心观点 - 行业景气承压导致2025年上半年业绩下滑:营业总收入121.37亿元(同比-11.70%),归母净利润9.83亿元(同比-35.23%)[4] - Q2单季度营收58.23亿元(同比-17.84%,环比-7.78%),归母净利润4.79亿元(同比-42.61%,环比-5.02%)[4] - 化学纤维板块毛利率逆势提升3.68pct至18.65%,化工新材料/基础化工产品毛利率分别下降0.98pct/11.08pct [5] - 财务费用率同比+0.27pct,主因利息收入减少 [6] 分业务表现 - **化学纤维**:营收42.15亿元(同比-9.43%),毛利率18.65%(同比+3.68pct)[5] - **化工新材料**:营收27.68亿元(同比-8.82%),毛利率20.80%(同比-0.98pct)[5] - **基础化工产品**:营收44.71亿元(同比-15.01%),毛利率4.37%(同比-11.08pct)[5] 未来展望 - 下游需求复苏预期:己二腈技术突破将推动尼龙66行业发展,限塑政策刺激PBAT/TPU产能投放 [7][8] - 聚氨酯产业一体化布局有望带来远期利润增长 [9] 盈利预测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1.01/30.57/35.88亿元,对应PE 18.3/12.6/10.7倍 [9] - 2025年营收预测255.49亿元(同比-5.1%),2026年恢复增长至270.35亿元(同比+5.8%)[11] - ROE预计从2025年7.5%回升至2027年11.2% [12]
金丹科技:关于公司经营信息以统一发布公告为准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12 11:07
公司PBAT项目产能规划 - 公司年产6万吨PBAT项目采用以销定产经营模式 根据外部市场情况制定生产计划 [1] - 未来生产计划将依据下游市场需求和订单情况动态调整 [1] - 公司强调经营信息以统一发布公告为准 互动平台回复不作为正式信息披露渠道 [1]
曙光集团主板IPO披露首轮审核问询函回复
北京商报· 2025-08-08 13:55
公司概况 - 曙光集团是一家以氰化工、现代煤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产业为主的大型综合化工企业 [1] - 公司业务涵盖氰化物、丁辛醇、煤制氢三大成熟板块,正在推进BDO业务板块建设 [1] - 公司集科、工、贸于一体,在深耕氰化物业务的同时拓展"煤头"和"气头"业务 [1] IPO进展 - 公司主板IPO于2024年12月27日获得受理,2025年1月25日进入问询阶段 [1] - 上交所于8月8日晚间披露了公司首轮审核问询函回复 [1] - 问询函重点关注股东情况、实际控制人、主板定位等问题 [1] 募资计划 - 公司拟募集资金约15亿元 [1] - 资金用途包括:年产10万吨BDO联产12万吨PBAT项目、年产4.6万吨PTMEG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