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有机硅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江西晨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到期赎回并继续进行现金管理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02 19:29
核心观点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到期赎回本金25,000万元并取得收益500万元 同时决定继续使用不超过25,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1][3][18]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2020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4,600万股 发行价格每股13.16元 募集资金总额60,536万元 募集资金净额56,013.27万元 [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年产6.5万吨有机硅新材料技改扩能项目"、"年产2.3万吨特种有机硅材料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募集资金累计投入进度均超过100% [9] 募集资金使用变更情况 - 2022年1月变更"功能性硅烷开发与应用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将未使用募集资金3,819.94万元(含本金3,698.98万元及收益120.96万元)全部投入"年产2.3万吨特种有机硅材料项目" [7] - 2022年4月变更"年产6.5万吨有机硅新材料技改扩能项目" 将36,000万元未使用募集资金用于建设"年产21万吨硅基新材料及0.5万吨钴基新材料项目" 剩余资金仍用于原项目 [8] 现金管理操作 - 2024年9月1日购买九江银行定期存款 2025年9月1日到期赎回 收回本金25,000万元 获得理财收益500万元 [3] - 2025年8月14日董事会及监事会审议通过继续使用不超过25,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期限12个月 可循环滚动使用 [1][18] - 现金管理产品选择标准为安全性高、流动性好、发行主体有保本约定 [1][9] 风险控制措施 - 建立投资台账跟踪产品净值变动 [9] - 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有权监督资金使用情况 [10] - 内部审计机构定期向审计委员会报告投资风险与收益 [12] - 财务部门与银行保持紧密联系跟踪资金运行情况 [14] 受托方情况 - 本次委托理财受托方为九江银行(HK06190) 系香港上市金融机构 与公司无关联关系 [15] 会计处理及经营影响 - 现金管理收益计入利润表投资收益或财务费用利息收入 [16] - 现金管理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正常建设及主营业务发展 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提升业绩 [16]
云南能投“纽云”高端新品研发成功并量产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31 11:54
公司新产品突破 - 公司旗下云能硅材自主研发并实现规模化量产的低环体乙烯基硅油已全面投放市场 年产能达5000吨 [1] - 该产品成功实现三大目标:全流程自动精准控制提升工艺稳定性与产品一致性 充分释放产能潜力达年产5000吨以上 确保高端品质稳定输出满足低粘度(1000-20000 mPa.s)和低挥发分(<0.1%)要求 [2] 技术研发历程 - 研发团队自2024年12月筹备至2025年6月30日成功研发 经历上百次催化剂筛选数据验证和上千轮聚合工艺参数调试 [3] - 通过精密监测配比调整和高温反应釜参数优化 最终实现第一釜合格硅油检测指标完美达标 [3] 产品性能优势 - 新产品具有超纯净特性(环体含量<300ppm) 超低挥发分(<0.1%) 优异热稳定性(耐受-50℃至250℃ 部分型号超300℃)和更窄分子量分布 [4] - 产品为电子封装 生物医用材料 高温润滑 精密制造 高性能材料改性及液体硅橡胶注射成型等领域提供理想基础材料解决方案 [4] 市场定位与战略 - 低环体乙烯基硅油成功破解传统产品高环体含量困局 避免耗能二次硫化工艺 满足欧盟REACH、RoHS等环保法规要求 [2] - 新产品已成为公司高端化战略的明星产品 未来将持续以降本增效 产品质量提升和新产品研发为核心提升企业竞争力 [4][6]
以材料创新“链”接未来——访瓦克有机硅建筑与涂料全球业务副总裁、瓦克中国副总裁吴皓炯
中国化工报· 2025-07-25 02:31
公司动态 - 全球有机硅材料巨头瓦克化学首次参展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成为焦点[1] - 公司展出20余款应用于汽车与电子领域的核心产品,并发布4款重磅新品[1] - 瓦克有机硅建筑与涂料全球业务副总裁表示链博会已成为与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对话的关键窗口[1] - 公司通过虚拟汽车模型展示有机硅材料如何贯穿新能源汽车"从芯片到电池"的全链条[1] - 瓦克展出了一系列高性能有机硅材料,包括首次展出的电动汽车母排耐火材料等[2] - 公司在张家港、南京和济宁拥有3个生产基地,设立30多个研发实验室[2] - 瓦克在张家港基地投资建设的史上最大单体项目于今年5月竣工,累计投资达11.6亿欧元[2] 产品与技术 - 公司展示的电动汽车母排耐火材料可在1000℃高温下快速陶瓷化,阻隔热源传递并保持电气绝缘[2] - 首发的汽车电子芯片导热材料、充电枪导热管用固体硅胶材料和有机硅浸没式冷却液技术基于"全球技术+本土应用"逻辑[2] - 有机硅导热材料可使芯片工作温度持续下降[3] - 有机硅材料正在突破传统应用边界,涉足更多新行业和应用场景[1] 市场战略 - 公司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发展速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 - 公司关注汽车产业链客户需求,以高性能材料帮助客户满足需求[2] - 公司形成生产、研发、服务三位一体的综合网络,践行"在中国、为中国"承诺[2] - 公司期待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紧密携手,提供更多可靠、高性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3] 行业趋势 - 新能源汽车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产业链完整且发展速度快[3] - 汽车不再仅是代步工具,需要提供更多舒适、智能化体验,对芯片算力及热管理提出更高要求[3] - 看似跨界的企业实则可能互为上下游,都需要用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赋能[1] - 产业链重构为有机硅材料创造更多新应用场景和行业机会[1]
中俄共话绿色有机硅聚合物材料学术前沿
中国化工报· 2025-06-17 06:20
行业合作与学术交流 - 中俄绿色有机硅聚合物材料化学化工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举行 由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 山东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俄罗斯科学院共同主办 [1] - 山东大学与俄罗斯科学院在有机硅化学和有机硅高分子材料领域建立了良好合作基础 致力于推动该领域创新发展 [1] - 研讨会旨在深化中俄在绿色有机硅聚合物材料化学化工领域的合作 搭建学术研究桥梁 共享绿色化工技术 培育青年学者 [1] 有机硅材料发展 - 中俄两国在有机硅材料领域均取得飞速发展 双方将深化合作交流 共克技术难关 推动深度合作 [2] - 中国和俄罗斯在有机硅材料研究领域具有互补性 两国深度协作将为全球材料科学创新提供重要驱动力 [2] - 研讨会探索有机硅材料在"碳中和"目标下的创新应用 推动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 [1] 参会人员与机构 - 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Aziz Muzafarov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1] - 俄罗斯科学院多位院士和通讯院士参加会议 包括Mikhail Egorov Igor Fedyushkin Sergey Ponomarenko Maxim Bermeshev等 [2] - 大会共同主席包括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冯圣玉 [2]
有机硅材料应用创新共创沙龙成功举办
AMI埃米空间· 2025-04-22 03:08
行业活动概况 - 有机硅材料应用创新共创沙龙在上海宝山举行,聚焦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汽车电子等前沿领域应用,结合AI辅助设计、环保法规等热点议题,旨在搭建交流合作平台[2] - 活动由北京化工大学新材料校友会主办,多家企业和机构协办,吸引近30人参与,包括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代表[2] - 活动包含主题演讲、分组讨论等环节,围绕原始创新、进口替代、应用开发等方向展开研讨[2][6] 有机硅材料行业现状与前景 - 有机硅材料凭借优良性能在电子、电力、建筑等领域广泛应用,下游产品如室温胶、高温胶消费量持续增长[2] - 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对有机硅材料需求有望扩大,特别是在电子皮肤基底材料方面[2] - PFAS法规变化为有机硅材料带来创新机遇,如无氟防水、无氟涂料等方向,在消费电子、不粘锅涂层等领域有广阔前景[2] 创新技术与研发模式 - AI辅助高分子设计相比传统试错法研发范式更快、更省、更强,在有机硅材料研发中具有优势[2] - 提出有机硅研发自驾实验室概念,利用AI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研发模式[2] - 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是促进有机硅产业发展的关键策略,企业需具备持续创新和人工智能等能力[4] 应用领域创新 - 汽车电子领域有机硅材料有多场景创新应用,涵盖电驱动系统、激光雷达、车载摄像头、新能源汽车及智驾应用等[2] - 有机硅在浸没式液冷、无卤阻燃等新兴领域展现出创新空间[2] 产业合作与发展 - 活动为行业搭建了交流合作平台,助力攻克技术难题,推动产业发展[6][8] - 埃米空间新材料孵化器专注于新材料产业,采用"深度培育+产业加速"模式,帮助新材料企业解决技术产品化和商业化难题[9]
润禾材料:浸没式液冷已与多家客户建立合作试点,将开发储能、超充、智算平台导冷液
证券时报网· 2025-04-11 05:45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有机硅材料行业在数字经济与"双碳"战略驱动下迎来新增长周期 [1] - 公司作为国家绿色工厂,持续加码技术研发,布局新质生产力 [2] 液冷技术突破与商业化 - 浸没式液冷领域已实现量产,定制化三位一体解决方案获多家客户合作试点 [1] - 液冷产品在运动粘度、散热效率、性能稳定性等方面表现优异,适用于储能、数据中心等场景 [2] - 液冷技术较传统风冷数据中心能耗降低90%-95%,空间体积减小至1/3,导热效率满足高热流密度需求 [3] - 已推出7款超低粘冷却液,温度适用范围达-78°C至200°C,常温粘度接近水,低温粘度低于花生油 [5] - 产品价格仅为氟化物液冷的几分之一,且通过国家强制检测标准,具备不冒烟、不起火、不爆炸特性 [6] 产品性能与技术参数 - 冷却液导热系数范围0.10-0.16 W/mK,闪点覆盖56°C至250°C,满足极端环境使用要求 [5] - 产品线覆盖RH-TMM/RH-PCM/RH-PCC系列,适用于数据中心、储能、电动汽车、超充、基站等领域 [5] 市场竞争与产能布局 - 现有设计产能9.8万吨,在建产能4.8万吨,将根据需求适时推进产能建设 [6] - 液冷产品已形成实际销售,研发方向聚焦低成本储能/超充硅油及高频通讯芯片专用导冷液 [6] 海外业务拓展 - 2024年海外销售额3.83亿元,占总营收28.87%,覆盖六大洲主要市场 [8] - 美国市场收入占比仅1.14%,有效规避贸易摩擦风险 [8] - 通过本土化销售服务网点增强客户黏性,计划进一步扩大海外布局 [8] 财务表现与战略规划 - 2024年营业收入13.28亿元(+16.96%),归母净利润9623.64万元(+17.06%) [9] - 将平衡产能扩张与股东权益,提升募集资金使用效率 [9] - 从传统有机硅材料向浸没式液冷解决方案转型,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