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

搜索文档
事件催化军工行情,航空航天ETF(159227)再度上涨,天和防务涨超8%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8 02:54
市场表现 - 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上证指数高开0.43% 深证成指高开0.48% 创业板指高开0.60% [1] - 军工板块延续反弹态势 航空航天ETF(159227)上涨0.67% [1] - 成分股天和防务涨幅超8% 中国海防涨超6% 光启技术/亚光科技/航宇科技跟涨 [1] 资金动向 - 航空航天ETF(159227)8月15日获资金净流入4143万元 [1] - 最新规模达9.67亿元 规模稳居同类ETF首位 [1] 行业前景 - 军工行业短期受阅兵催化 部分个股存在上涨压力 但多数标的仍具上涨动力 [1] - 军队换装大周期与军贸新格局形成行业利好 十五五规划推进提升市场关注度 [1] - 行业有望实现基本面与估值双击 [1] 产品特征 - 航空航天ETF(159227)跟踪国证航天指数 军工行业占比达97.86% [1] - 指数航空航天装备权重占比66.8% 显著高于中证军工及中证国防指数 [1] - 为全市场军工含量最高指数 提供核心空天领域投资工具 [1]
A股内生动力较强 上行趋势有望延续
期货日报· 2025-08-18 01:11
市场表现与资金动向 - A股市场重拾升势,上证综指突破3700点创年内新高3704点,沪深两市成交额回升至2.2万亿元以上,两融余额突破2.05万亿元 [1] - 两融余额升至20551.9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仅为2.3%,明显低于2015年4.7%的水平,显示杠杆资金风险可控 [2] - 7月新增非银机构存款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反映私人部门金融投资活跃和居民存款搬家趋势 [3] 行情驱动因素与结构特征 - 本轮指数上行由内资增量资金入市与市场赚钱效应正反馈驱动,而非宏观基本面或政策重大变化 [1] - 行情表现为板块轮动推动的结构性行情,包括政策转向驱动的顺周期板块、AI产业趋势及行业成长逻辑强化等多轮驱动 [5] - 资金正反馈循环降低基本面对行情的影响,趋势改变主要取决于流动性预期变化 [5] 外部环境与政策影响 - 中美暂停实施24%关税90天,美国7月CPI数据好于预期加大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对中国资产形成正向支持 [6] - 俄乌冲突局势缓和暂缓对俄制裁,但美国扩大钢铁铝衍生品关税至50%并计划征收芯片关税最高达300%,对A股影响有限 [6] 短期风险与操作策略 - 短期需关注中报业绩披露和部分公司减持压力,可能引发市场震荡调整 [4][6] - 建议重点关注军工、半导体、AI(国产算力芯片、AI应用)和机器人等科技方向 [7] - 期指操作建议持有IF、IC、IM多单底仓,若遇较大回调可加仓IM多单,成交额低于1.5万亿元暂停开仓,低于1.2万亿元且无赚钱效应时止盈离场 [7]
估值中高位后A股会怎么走?
2025-08-18 01:0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A股市场、科技行业(机器人、半导体、消费电子、AI应用等)、周期性行业(电池、有色金属等)、大金融、交运、煤炭、石化、食品饮料、美容、商贸、汽车、传媒、军工、创新药、化工、社服[2][21][22] - 公司:未明确提及具体公司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估值与走势 - A股估值分位数突破60%后,历史数据显示大概率继续上涨(7次中6次上涨,仅2018年因中美贸易摩擦下跌)[1][3][8] - 核心驱动因素:基本面改善(PMI上升、工业企业利润回升)、政策支持(如4万亿政策、供给侧改革)、流动性宽松[4][8][17] - 短期难有大幅调整,调整是逢低做多机会[1][8][20] - A股已开启全面慢牛走势,基本面改善(盈利修复、分红上升)支撑[14][20] 经济与盈利 - 7月经济数据略低于预期,但出口超预期回升(增速7.2%),经济处于修复趋势[6][9] - 工业企业利润与PPI密切相关,7月PPI环比降幅收窄,利润增速可能进入回升周期[12][13] - A股盈利周期自2023年8月见底,中报业绩增速(1,831家公司)比一季报继续改善[14] 政策与外部事件 - 保增长政策落地(民营经济支持、消费贷款贴息、两新政策等),超出市场预期[15] - 中美关系向好(关税延期或不再加征),93阅兵或提振市场情绪[15][9] - 地产投资仍弱,但整体经济修复趋势持续[11] 流动性 - 海外流动性宽松(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高),国内宏观流动性宽松(央行或加大投放)[16][17] - 股市资金加速流入:成交额回升至2.2万亿元以上,融资流入约1,500亿元(7月21日至今),新发基金单月约500亿元[18] 行业表现与配置 - 近期领涨行业:科技(半导体、AI应用等)、大金融、周期性行业[7][21] - 配置核心:成长(科技、军工、创新药)和补涨(有色金属、食品饮料等)[2][21][22] 其他重要内容 - 出口韧性:中美关税延期使出口增速回落缓慢,8-9月或保持韧性[9] - 内需结构:消费、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增速回落但维持高位,政策支撑[10] - 市场情绪:散户和机构资金大幅流入,融资空间或达3万亿元(若成交额回升至3.5万亿元)[18] 数据引用 - 上证综指PE约13倍(历史分位数60%)[3] - 7月出口增速7.2%[9] - 融资流入1,500亿元(7月21日至今)、新发基金单月500亿元[18] - A股成交额2.2万亿元[18]
廖市无双:“中场休息”何时到来?
2025-08-18 01:0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A股市场、银行、非银金融(保险、证券)、科技成长(军工、计算机、传媒、电子、电芯、创新药)、消费、地产、化工等[1][2][13][21][31][32][33][37] * 公司未明确提及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逼近四年高点(2024年10月8日高点3,674点),但成交量萎缩,需关注放量上涨持续性[1][4] * 中长线看好,压力位在3,750-3,800点(2007年与2015年高点连线)及国运线上沿[1][5] * 当前为"系统性慢牛",类似2020年牛市主升浪,60日均线为中线入场点[1][6][9] * 小盘股(中证1,000、国证2000)表现优于大盘股,反映游资和散户主导行情[1][8][10][11][22] **行业表现与配置** * 科技成长(通信、电子、计算机、电芯)涨幅居前,金融(非银)表现强劲,银行板块因性价比降低被抛售(本周跌3%)[13][14][15][16][21] * 推荐组合策略:大金融(银行20%、非银20%)+科技成长(军工15%、计算机10%、传媒10%、电子10%、创新药10%、新能源5%)[21] * 化工板块新进前十(橡胶制品、膜材料、氟化工等细分领域强势)[31][33] * 军工板块短期动量回落但中长期基本面预期反转[38] **风险与策略** * 主要担忧:持续上涨后的回调风险及美方关税政策到期影响[1][3][4] * 牛市主升段通常在20日均线上方运行,跌破则可能回调至60日均线(中线买点)[17][18][19][20] * 短期压力位:3,731-3,750点(2021年高点)[16][19] * 选股建议:贴近年线、关注低位有潜在利好标的(如前期券商、近期地产)[24][26] 其他重要内容 **宏观环境影响** * 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利好A股/港股成长股,红利型股票受压[2][28][29] * 大盘成长风格受青睐,主动权益基金偏好推动储蓄搬家[27] **细分领域动态** * 三级行业分析体系新增(如化工板块的橡胶制品、电子化学品)[34] * 强势主题:双创100指数、半导体(国产算力)、汽车配件、互联网金融[35][36] * 非银金融(证券、保险)动量排名靠前,基本面预期改善[37] **数据与趋势** * 中证1,000指数自2024年10月8日以来四次创新高,上证指数仅两次[11] * 创业板补涨迹象明显,追赶2024年10月高点[12] * 22个行业中14个上涨(通信+电子+计算机领涨),地产爬升至第七[13]
A/H股指还有新高?十大券商最新研判来了
格隆汇· 2025-08-18 00:48
市场表现 - 上周全球股指普涨,深证成指领涨全球股市,A股市场延续走强,上证指数录得"八连阳"并一度突破3700点,创下近四年来新高 [1] - A股两市成交额与两融余额双双突破2万亿元,科技主线延续强势表现,AI、半导体、机器人等成长板块大涨 [1] 券商策略观点 国泰海通证券 - 中国转型加快、无风险收益下沉与资本市场改革共同构筑起中国股市"转型牛"的基石,A/H股指还有新高 [2] 中信证券 - 建议聚焦创新药、资源、通信、军工和游戏五大强势行业,更加聚焦于有真实业绩兑现度的子行业 [3] - 五大强势行业对应ETF包括有色ETF、稀有金属ETF、恒生创新药ETF、5G通信ETF、游戏ETF和军工龙头ETF [3] 兴业证券 - 当前市场正在经历"健康牛",在国家战略方向指引下,叠加政策与资金托底、新动能持续显现,带动市场信心活化和增量资金入市 [4] 中泰证券 - 市场有望延续偏强震荡格局,配置上坚持"进攻与防御并举"的思路 [5] - 重点把握科技主线(AI、机器人、算力)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方向,同时延续港股高股息红利资产的防御配置 [5] 浙商证券 - 本轮牛市是"系统性'慢'牛","大金融+泛科技"的搭配有望持续战胜基准,建议适度忽略短线走势,在重要支撑附近增加配置 [6] 华西证券 - 中期A股市场仍有充足空间和机会,居民存款向上偏离趋势线约50万亿以上,潜在增量资金庞大 [7][8] - 居民存款搬家仍处于早期阶段,一旦资本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将促进"居民配置资金入市与股市慢涨"的正反馈效应 [8] 广发证券 - 美联储货币政策再度调整的窗口或已到来,建议重点关注出口高增长的硬科技板块、景气趋势明确的赛道板块和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中国核心资产 [9] 财通证券 - 财政延续发力+资金新增流入,成交温和扩张助力行情持续创新高,全A成交额达到2.3万亿元新平台,但距离3.5万亿警戒位仍有空间 [10] 东吴证券 - 市场趋势向上依然具备确定性,建议关注科技方向相对低位的消费电子、智驾、国产算力、AI软件等 [11] - 居民资产搬家是不可忽视的趋势力量,外资、险资等机构资金也有望加大流入 [11] 招商证券 - 小盘风格仍然相对占优,居民存款流向非银部门特征明显,融资余额、私募基金规模持续攀升成为居民资金入市的主要渠道 [12]
明晟东诚基金:长期行情已开启 港股有望引领市场
中国证券报· 2025-08-18 00:26
市场行情展望 - 本轮行情始于2024年9月,有望持续四年以上,港股将成为关键突破口并承担中国资产"价值锚"功能[4][5] - 上涨周期与下跌周期对称,当前为行情启动第二年,未来上涨时间和空间可观[5] - 美联储降息和中国经济预期扭转将推动海外资金及境内楼市债市资金流入股市[5] - 中国居民资产结构或迎来二十年大周期转变,股市有望成为新资金"蓄水池"[5] 港股市场分析 - 港股市场化程度高,监管机制完善,资金聚焦优质资产[6] - 外资持续涌入中国资产,国际资金回流为港股提供生力军[6] - 部分医药股H股估值已高于A股,未来可能出现H股相对A股溢价现象[6] - 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多家企业赴港上市,港股或带动A股持续上涨[6] 美联储及全球经济影响 - 全球关税冲击短期影响已反映在市场定价中,中长期主导力量为美联储降息[6] - 美国7月非农新增就业7.3万人,远低于预期,5月和6月数据合计下修25.8万人[6] - 若美国开启降息周期叠加美元贬值,全球非美资产将获流动性支持[6] 投资策略与行业机会 - ETF轮动策略配置三大类资产:境内ETF、跨境ETF、衍生工具[7] - 中长期看好港股及A股科技、创新药、军工、金融等板块结构性行情[7] - 军工行业资产证券化程度提升,投资逻辑转向业绩驱动型研究[7] - 创新药板块龙头股市值或从千亿元向万亿元进击,BD交易达400亿美元[8] - 金融科技产业链中港股券商PB低于1倍,数字资产和跨境支付将带来价值重估[8] ETF轮动策略细节 - 五维择时模型包括宏观面、资金面、情绪面、技术面和海外指标[9] - 宏观因子指导仓位调整和ETF选择,量化因子指导投资节奏[9] - 轮动框架分为宏观驱动、主题投资、事件驱动、精选个股四个子策略[10] - 宏观驱动策略持仓周期灵活,主题投资策略关注行业基本面重大变化[10] - 事件驱动策略持仓周期短,精选个股策略关注基本面大幅改善公司[10]
十大券商策略:这是一轮“健康牛”!A股仍有充足空间和机会
证券时报网· 2025-08-17 23:36
供给在内"反内卷"与需求在外创利润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全球占比超过30%,但利润率逐年下降,需从份额争夺转向利润变现 [1] - 稀土、钴、磷肥、制冷剂等行业通过控制供给或出口提升全球市场价格和稳态利润 [1] - 铝材、铜材等行业取消出口退税后出现价格转嫁现象 [1] - 未来投资线索将围绕"反内卷"和出海逻辑展开 [1] 市场行情与资金流向 - A股市场呈现"健康牛"特征,指数稳步向上而波动率持续下行 [4] - 居民财富向金融资产加速再配置,资金面流入成为行情重要推动力量 [2] - 住户存款偏离趋势线50万亿元以上,潜在增量资金充裕 [8] - 融资余额、私募基金规模持续攀升,个人投资者开户数活跃 [7] 行业配置建议 - 短期聚焦创新药、资源、通信、军工和游戏五大行业 [1] - 关注有色金属、钢铁、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等中上游行业 [2] - 红利板块作为底仓,新赛道注重轮动,包括液冷服务器、AI、创新药等 [3] - 新技术方向:国产算力、机器人、固态电池、医药等 [9] ETF市场表现 - 食品饮料ETF近五日上涨1.4%,市盈率19.95倍,资金净流出2383.4万元 [13] - 游戏ETF近五日上涨0.94%,市盈率45.67倍,资金净流入2341.4万元 [13] - 科创半导体ETF近五日上涨3.78%,资金净流入382.1万元 [13] - 云计算50ETF近五日上涨7.36%,市盈率119.39倍,资金净流出220.9万元 [14] 市场风格与轮动 - 科技成长+小盘风格占优,预计将持续 [7] - 创业板指和恒生科技指数存在交替轮动关系 [10] - 市场呈现"多点开花"特征,各行业板块交替轮动 [4] - 顺周期资产盈利预期改善带来弹性机会 [11]
明晟东诚基金:长期行情已开启
中国证券报· 2025-08-17 23:33
市场行情展望 - 本轮行情自2024年9月启动 理论上对称上涨周期为4年 未来上涨时间和空间可观 [3] - 当前市场状态类似2013-2014年 处于体感不热但已启动阶段 [3] - 美联储降息和中国经济预期向好将推动海外资金及境内楼市债市资金流入股市 [3] 港股市场定位 - 港股有望成为行情关键突破口 承担中国资产价值锚功能 [2][4] - 港股市场化程度高 监管机制完善 资金聚焦优质资产 [4] - 部分医药股H股估值已高于A股 可能出现H股相对A股溢价现象 [4] - 监管部门自去年9·24以来加大对港股支持力度 多家企业赴港上市 [4] 资金流动与宏观环境 - 美国7月非农新增就业7.3万人远低预期 5-6月数据下修25.8万人 [4] - 美联储降息周期叠加美元贬值周期 将支持全球非美资产流动性 [4] - 中国居民资产结构或迎二十年大周期转变 股市成为新资金蓄水池 [3] 投资策略与行业配置 - 采用ETF轮动策略进行择时和主线配置 涵盖境内ETF/跨境ETF/衍生工具 [6] - 中长期看好港股市场及A股科技/创新药/军工/金融板块结构性行情 [6] - 全球资产配置涵盖纳指科技/欧洲/日本/拉美市场及稀土/黄金/铜等大宗商品 [6] 军工行业投资逻辑 - 军工行业资产证券化程度大幅提升 [7] - 投资逻辑从资产注入博弈转向业绩驱动型研究 [7] 创新药板块前景 - 中国药企复制新能源车弯道超车路径 龙头股市值有望从千亿向万亿进击 [7] - 近两年中国药企BD金额达400亿美元 相当于新能源车出口额量级 [7] - 药品授权毛利率超60% 盈利空间高于新能源汽车 [7] - 全球前十大药企专利到期药物超2000亿美元 中国有望占据20%-30%份额 [7] 金融科技产业链 - 港股券商PB低于1倍 数字资产和跨境支付爆发将带来价值重估 [7] - 产业链上游互联网金融科技企业和下游大宗商品均有望受益 [7] 择时与仓位管理 - 五维择时模型包含宏观面/资金面/情绪面/技术面/海外指标 [9] - 宏观因子(PMI/M1/M2/库存等)指导仓位调整和ETF选择 [9] - 量化因子(成交额/资金流向等)指导投资节奏 [9] - 轮动框架包含宏观驱动/主题投资/事件驱动/精选个股四策略 [9]
周末要闻及周策略丨3700点得而复失,关键点位需关注哪些变量?
搜狐财经· 2025-08-17 23:30
政策动态 - 《求是》杂志发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重要文章 [1] - 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海洋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并探索鼓励央企和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经济 [1] - 央行下阶段金融政策从供给侧发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1] - 北京出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意见 [1] - 海南谋划用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配售或租赁 [1] 经济数据 -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80亿元 同比增长3.7% [1] - 7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2% 降幅较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 [1] - 7月汽车起重机销量1358台 同比增长9.6% [1] - 2025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已下发 [1] 市场表现 - 沪指触及3700点后得而复失 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2] - 两融余额时隔十年重回2万亿元以上 [2] - 权益类基金、险资、社保基金等多路资金持续流入市场 [2] - 南向资金8月15日净买入358.76亿港元 创历史最高单日净买入纪录 [1] 行业动态 - 光伏组件再现缺货涨价 一线企业对外报价达0.7元/W [1] - 数家光伏企业将参与8月19日相关部门举办的座谈会 [1] - 我国空间站首次应用专业领域AI大模型 [1] - 美国政府暂不针对中国购买俄油加征关税 [1] - 美国扩大对钢铁和铝进口征收50%关税的范围 [1] 科技与创新 - OpenAI员工寻求按5000亿美元估值出售约60亿美元股票 [1] - 扎克伯格的AI豪赌获市场认可 META总市值首次升破2万亿美元 [1] 投资策略 - 市场突破3700点需关注成交量持续性和政策面动态变化 [3] - 重点关注三大方向:券商/保险/军工等牛市关联资产、消费电子/AI应用/机器人/创新药/通信算力等成长补涨领域、光伏/化工/电气设备等反内卷板块 [4] 个股情况 - *ST华嵘主营传感器及房屋建筑PC构件配套模具模台生产销售 [5] - 大元泵业主营各类泵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6]
就在今天|国泰海通 ·2025研究框架培训“洞察价值,共创未来”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8-17 22:48
研究框架培训日程 - 2025年研究招聘培训将于8月18、19、25、26日全天举行 时间9:00-17:40 [3][13] - 8月18日聚焦消费领域 涵盖食品饮料、批零社服、纺织服装等细分行业 [14] - 8月19日侧重总量与金融领域 包括宏观研究、策略研究、固定收益研究等 [14] - 8月25日周期篇涉及非金属建材、有色金属、公用事业等周期行业 [15][16] - 8月26日覆盖医药+科技+先进制造 包含生物医药、电子、计算机、军工等前沿领域 [15][16] 研究团队配置 - 消费领域由林逸丹等农业联席首席分析师领衔 [5][6] - 金融领域由谢能宇等基金评价研究首席分析师负责 [8] - 周期领域由韩其成副所长带队 涵盖基础化工、有色金属等传统行业 [9] - 先进制造领域由徐柏乔等电力设备与新能源首席分析师主导 [10] - 医药科技领域由余文心等生物医药专家牵头 [11] 活动组织信息 - 活动主题为"洞察价值 共创未来" 强调全领域深度框架 [18] - 地点设在上海黄浦区国泰海通金融外滩广场B栋1楼报告厅 [18] - 采用分主题日程安排 8/18-19总量+消费+金融 8/25-26周期+医药+科技+制造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