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O

搜索文档
昭衍新药20250914
2025-09-15 01:49
**行业分析** - CXO行业表现亮眼 受益于创新药研发热度及产业链韧性 全球竞争力在极端压力测试后得到验证[3] - 临床前CRO企业直接受益于投融资回暖 包括维亚生物 昭衍新药 康龙化成 药明康德[2][3] - 商业化生产阶段企业因创新药大量涌现而受益 包括药明康德 博腾 普洛药业[2][3] - 生命科学上游公司订单好转信号预计在6至12个月内传导至临床前CRO阶段[6][7] **公司核心业务与表现** - 昭衍新药为国内安评CRO龙头 拥有中国 美国及欧洲GLP资质[9] - 2018-2022年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54% 归母净利润从1.1亿增至10.7亿人民币[10] - 2023年受投融资环境降温及行业竞争影响收入增长放缓 2024年下滑 2025年仍有压力[4][10] - 2025年上半年新签订单10.2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13% 第二季度订单5.9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18% 环比增长37%[4][11] - 截至中报在手订单23亿人民币 较去年年底22亿有所增长[4][11] **实验猴市场供需与影响** - 实验猴供需不匹配推动价格上涨 国内存栏量24万只 其中食蟹猴占比85%约20万只 恒河猴占比15%约3.6万只[6][7] - 繁殖用种猴约10万只 8岁以上母猴繁殖率降至30% 老龄化加速导致繁殖率下降[6][7] - 进口政策严格限制增量补充 若出口政策放开可能加剧国内短缺[6][7] - 大分子药物研发超70%使用实验猴 需求高于小分子药物(20%-30%)进一步加剧供给紧张[8] - 实验猴涨价直接增厚昭衍新药利润 自繁自用模式降低成本提高盈利[2][9] **战略布局与竞争优势** - 2018年起布局广西梧州实验动物基地 2022年以18亿人民币收购两个猴场 2023年完成改造[9] - 自建实验动物资源有效缓解紧缺问题 保障业务稳定性[2][9] - 海外拓展成效显著 2019年收购美国BioMeer推进国际化[12] - 离岸外包业务(海外订单中国执行)凭借工程师红利 时间效率及价格优势具备竞争力[12] - 中国创新药BD出海提升对国内安评CRO认可度[12] **财务预测与风险提示**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达17亿 20亿 22.3亿人民币 归母净利润3.7亿 5.5亿 5.7亿人民币[2][5][13] - 港股对应PE分别为43倍 29倍 28倍 A股对应PE分别为72倍 48倍 47倍[5][13] - 风险包括市场需求波动 行业竞争加剧 进出口政策变化[13]
创新链板块2025H1业绩综述:海外和国内需求共振
长江证券· 2025-09-14 10:11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 维持 [9] 核心观点 - 创新链板块业绩表现靓丽 在医药细分板块中表现突出 海外和国内需求共振 [2][6] - 海外需求产业周期向上 兼具成长属性 国内需求创新药研发景气度渐趋改善 潜力巨大 [7][8] 创新链板块业绩表现 - 2025H1创新链板块收入616.1亿元 同比增长9.9% 2025Q2收入326.2亿元 同比增长10.6% 环比增长12.5% [24][27] - 2025H1医药板块整体收入11836.9亿元 同比下滑3.0% 创新链板块成为医药行业中收入增速最快的细分板块 [24][27] - 创新链板块单季度收入自2024Q4起回归正增长 同比增速环比呈现加速态势 [6][24] - 2025H1创新链板块归母净利润122.5亿元 同比增长64.2% 扣非净利润84.0亿元 同比增长27.1% [29][30] - 2025Q2创新链板块归母净利润70.5亿元 同比增长53.2% 扣非净利润48.7亿元 同比增长26.0% [29][30] - 创新链板块盈利水平明显提升 2025Q2归母净利率22% 扣非净利率15% 成为医药行业盈利水平最强的细分板块 [29][34] CXO板块业绩分析 - 2025H1 CXO板块收入457.6亿元 同比增长14.0% 归母净利润117.0亿元 同比增长65.6% 扣非净利润82.4亿元 同比增长26.0% [36] - 2025Q2 CXO板块收入241.0亿元 同比增长14.8% 环比增长11.2% 归母净利润66.4亿元 同比增长55.6% 扣非净利润47.2亿元 同比增长27.0% [36] - CXO板块归母净利率2025Q2达27.6% 为2023年以来单季度新高 [36][38] - 药明康德2025Q1/Q2收入同比增加16.7/18.9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17.3/25.9亿元 成为CXO板块业绩增长主要驱动力 [38] - 康龙化成 凯莱英 博腾股份等公司2025H1实现业绩高速增长 [38] 生命科学服务板块业绩分析 - 2025H1生命科学服务板块收入158.5亿元 同比下滑0.6% 归母净利润5.6亿元 同比增长39.3% 扣非净利润1.5亿元 同比增长136.2% [43] - 2025Q2生命科学服务板块收入85.3亿元 同比增长0.3% 归母净利润4.0亿元 同比增长21.9% 扣非净利润1.5亿元 同比增长2.3% [43] - 生物试剂 化学试剂 模式动物和耗材领域收入端呈现改善趋势 仪器设备类和平台型公司业绩仍然承压 [8][78] 海外需求分析 - 海外生物医药投融资金额2024Q1以来呈现回暖 2025年内降息概率加大 产业周期趋势向上 [7][47] - 多肽 小核酸 ADC 双抗等新技术涌现带来成长属性 [7] - 中国CDMO公司2024Q2前后新签/在手订单金额明显改善 同比增速大部分恢复到15%+ [7][52] - CDMO公司单季度收入同比增速恢复到2025Q2的20%左右 [52] - 大多数CDMO公司海外业务毛利率远高于国内 海外收入占比继续上升 [55][56] - 生命科学服务公司海外收入实现高速增长 海外收入占比明显提升 [58][63] 国内需求分析 - 创新药企业研发投入资金来源多元化 H股IPO募集资金大幅增加 2025年7-8月港股医药公司增发加速 [64][66][68] - 2025Q2对外BD首付款金额达17.3亿美元 远超同期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金额6.9亿美元 [71][72] - 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2025年7-8月明显好转 单8月投融资金额接近近3年单月最高水平 [74][76] - 生命科学服务板块中 药物发现CRO业务收入占比高的公司国内收入呈现改善和加速趋势 [8][80] - 临床前CRO标的如昭衍新药 益诺思新签订单金额回归增长 期末在手订单金额环比提升 [8][84] - 临床CRO行业供给不断出清 部分管线恢复推进 订单和收入呈现改善状态 [8][84]
复盘《生物安全法案》对CXO行业影响,BD政策对创新药行业无实质影响
华福证券· 2025-09-14 06:36
行 业 研 医药生物 2025 年 09 月 14 日 究 复盘《生物安全法案》对 CXO 行业影响,BD 政 策对创新药行业无实质影响! 投资要点: 行 业 定 期 报 告 行情回顾:本周(2025 年 9 月 8 日- 2025 年 9 月 12 日)中信医药指数 下跌 0.3%,跑输沪深 300 指数 1.7pct,在中信一级行业分类中排名第 28 位; 2025 年初至今中信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上涨 27.8%,跑赢沪深 300 指数 12.9pct,在中信行业分类中排名第 8 位。本周涨幅前五的个股为:振德医 疗(+41.3%),浩欧博(+28%),济民医疗(+25.9%),康为世纪(+23.2%), 奥精医疗(+20.5%)。 复盘《生物安全法案》对 CXO 行业影响,BD 政策对创新药行业影响几 何?自 2023/12/30 以来,《生物安全法案》一共经历过 10 次变化。从股价 反应来看,代表性 CXO 公司对《生物安全法案》进展的股价反应逐步"脱 敏",当前股价已"收复失地"并创出新高。截止 2025/9/12,头部 CXO 公司的股价均已超过 2023/12/29 的水平(药明康德(H)+48 ...
医药板块25年中报总结:创新药产业链表现显著,H2多板块拐点向上
华福证券· 2025-09-12 12:40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1] 核心观点 - 创新药产业链表现显著 下半年多板块拐点向上[1] - 医药板块2025年初至今强势上涨 跑赢沪深300指数12.01个百分点[2][9] - 2025H1 license-out交易持续爆发 交易总金额高出2024年全年16%[2] - 各子板块分化严重 创新药产业链表现显著更好[46] 子板块业绩表现 化学制药 - 2025H1实现营收1899亿元(同比-2.3%)归母净利润240亿元(同比+4.4%)[2] - 25Q2单季度营收967亿元(同比-0.9%)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8.3%)[2] 创新药 - A股创新药:2025Q2营收161亿元(同比+31.6%)净利润-8亿元(同比亏损收窄61%)[2] - H股创新药:2025H1营收735.6亿元(同比+12.4%)归母净利润64.3亿元(同比+239.9%)[2] 生物制品 - 疫苗:2025Q2营收85亿元(同比-37.5%)归母净利润1.0亿元(同比-94.8%)[3] - 血制品:25H1营收114亿元(同比+0.6%)归母净利润27.5亿元(同比-13.1%)[3] 中药 - 2025H1营收1775亿元(同比-5.5%)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0.4%)[3] - 25Q2单季度营收853亿元(同比-2.4%)归母净利润100亿元(同比+6.3%)[3] 医疗器械 - 2025H1营收1159.6亿元(同比-5.0%)归母净利润183.5亿元(同比-17.6%)[3] - 25Q2营收600.2亿元(同比-5.3%)归母净利润92.4亿元(同比-23.6%)[3] 医疗服务 - 专科连锁:25H1营收315亿元(同比-3.9%)归母净利润25亿元(同比-9.7%)[4] - 综合医院:25H1营收89亿元(同比-9%)归母净利润0.1亿元(同比-38.2%)[4] 药店 - 25H1营收578亿元(同比+0.1%)归母净利润25.5亿元(同比+0.9%)[4] - 25Q2营收282亿元(同比+0.4%)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9.1%)[4] 医药流通 - 25H1营收4681亿元(同比-0.04%)归母净利润98亿元(同比+8.1%)[5] - 25Q2营收2324亿元(同比+0.9%)归母净利润54.1亿元(同比+19%)[5] 原料药 - 2025Q2营收355亿元(同比-5.3%)归母净利润47.6亿元(同比-13.6%)[6] 生命科学服务/上游 - 25H1营收79亿元(同比+6.6%)归母净利润7亿元(同比+18.1%)[6] - 25Q2营收42亿元(同比+6.8%)归母净利润4亿元(同比+16.6%)[6] CXO - 2025H1营收447亿元(同比+12.7%)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61.7%)[6] - 25Q2营收235亿元(同比+13.8%)归母净利润64亿元(同比+54.2%)[6] 市场表现 二级市场回顾 - 截至2025/8/29中信医药指数上涨26.28% 跑赢沪深300指数12.01个百分点[2] - 医疗服务、原料药和化学制剂涨跌幅分别为+44.5%、+37.7%和+37.2%[16] 基金持仓 - 25Q2全部公募基金医药重仓占比9.8%(环比+0.7pct)超配比例3.36%(环比+0.5pct)[2] - 25Q2全部公募主动基金医药重仓占比11%(环比+1.4pct)超配比例4.62%(环比+1.3pct)[2] 估值水平 - 截至2025/8/29中信医药PE(TTM)为30.8X 达到35.2%分位[17] - 医药板块估值溢价率22.03% 达到历史3.6%分位[17] 行业宏观情况 医药制造业 - 25H1医药制造业收入同比下降0.6% 利润总额下降2.2%[33] - 25M6利润增速改善明显 单月利润414亿元(同比+4.5%)[2] 医保基金运行 - 25年1-7月医保统筹基金收入同比增长6.9% 支出同比下降1%[34] 医疗设备招投标 - 25年Q1招投标同比加速增长 验证全年需求向上[2] - 24M12-25M5单月招投标金额同比增速分别为69%、41%、77%、113%、85%、69%[40] 创新药BD - 2025H1 license-out交易72笔 已超2024年半数[2] - 单笔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交易共计15笔 占比高达47%[45]
华福证券-医药行业板块25年中报总结:创新药产业链表现显著,H2多板块拐点向上-250912
新浪财经· 2025-09-12 12:03
二级市场表现 - 中信医药指数上涨26.28%,跑赢沪深300指数12.01个百分点,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9 [1] - 公募基金医药重仓占比为9.8%,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超配比例为3.36%,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 [1] - 公募主动基金医药重仓占比为11%,环比上升1.4个百分点,超配比例为4.62%,环比上升1.3个百分点 [1] 行业宏观情况 - 25年6月利润增速改善明显,单月实现利润414亿元,同比增长4.5% [2] - 25年上半年license-out交易达72笔,超过2024年半数,交易总金额高出2024年全年16% [2] - 25年第一季度招投标同比加速增长,设备有望迎来产业需求、报表拐点及投资共振阶段 [2] 化学制药板块 - 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899亿元,同比减少2.3%,归母净利润240亿元,同比增长4.4% [3] - 25年第二季度单季度营收967亿元,同比减少0.9%,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增长8.3% [3] 创新药板块 - A股创新药25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1.6%,净利润同比亏损收窄61% [3] - 港股创新药25年上半年营收735.6亿元,同比增长12.4%,归母净利润64.3亿元,同比增长239.9% [3] 生物制品板块 - 疫苗板块25年第二季度收入85亿元,同比下降37.5%,归母净利润1亿元,同比下降94.8% [4] - 血制品25年上半年营收114亿元,同比增长0.6%,归母净利润27.5亿元,同比下降13.1% [4] 中药板块 - 25年上半年营收1775亿元,同比下降5.5%,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长0.4% [4] - 25年第二季度单季度营收853亿元,同比下降2.4%,归母净利润100亿元,同比增长6.3% [4] 医疗器械板块 - 25年上半年营收1159.6亿元,同比下降5.0%,归母净利润183.5亿元,同比下降17.6% [4] - 25年第二季度营收600.2亿元,同比下降5.3%,归母净利润92.4亿元,同比下降23.6% [4] 医疗服务板块 - 专科连锁25年上半年营收315亿元,同比下降3.9%,归母净利润25亿元,同比下降9.7% [5][6] - 综合医院25年上半年营收89亿元,同比下降9%,归母净利润0.1亿元,同比下降38.2% [6] 医药商业板块 - 药店25年上半年营收578亿元,同比增长0.1%,归母净利润25.5亿元,同比增长0.9% [6] - 医药流通25年上半年营收4681亿元,同比下降0.04%,归母净利润98亿元,同比增长8.1% [6] 原料药与CXO板块 - 原料药25年第二季度营收355亿元,同比下降5.3%,归母净利润47.6亿元,同比下降13.6% [6] - CXO25年上半年营收447亿元,同比增长12.7%,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61.7% [7] - 生命科学服务25年上半年营收79亿元,同比增长6.6%,归母净利润7亿元,同比增长18.1% [7]
医药行业:2024年、2025H1总结:下半年业绩有望企稳回升,看好创新产业浪潮持续
华源证券· 2025-09-11 11:13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下半年业绩有望企稳回升 看好创新产业浪潮持续[1] - 行业持续分化 创新药+原料药+CXO表现较好[2][3][9] - 医药已较长时间内处于历史底部 部分赛道基本面向好 近期关注度提升[7] - 医药行业有望迎来企稳回升[7][16]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453家医药公司实现营收2.46万亿元 同比下滑0.55%[2] - 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486.5亿元 同比下降8.8%[2] - 2025H1实现营收1.22万亿元 同比下降2.5%[2] - 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1020亿元 同比下降2.1%[2] - 2025H1整体毛利率为32.44% 较2024H1下降0.55pct[89] - 2025H1整体归母净利率为8.35% 与2024H1基本持平[89] 细分领域表现 创新药 - 2025H1创新药公司实现营收269.64亿元 同比增长11.78%[2] - 国内创新药企业已大面积走过研发周期 核心品种正处在商业化高速放量阶段[2] - A股创新药企业正逐步迎来扭亏为盈的拐点[2] - 出海授权已成为Biotech业绩第二增长曲线[2] - 2025H1毛利率从2020年的80.40%提升至86.00%[113] - 研发费用率从2020年的211.03%降至2025H1的46.65%[113] 化药 - 2025H1化药公司实现营收1980.57亿元 同比下降3.83%[2] - 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221.39亿元 同比下降0.11%[2] - 传统仿转创药企表现较好 如恒瑞医药、海思科、信立泰等[2] - 2025H1整体毛利率为51.29% 较去年同期51.13%略有增加[134] - 2025H1归母净利率为11.18% 较去年同期提升0.44pct[134] 医疗器械 - 2025H1医疗器械公司实现营收1068.2亿元 同比下滑5.32%[2] - 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175.8亿元 同比下滑18.07%[2] - 25Q2实现收入551.1亿元 同比下滑5.71%[2] - 25Q2归母净利润为86.8亿元 同比下滑24.32%[2] - 医疗设备、体外诊断行业公司业绩端承压[2] - 高值耗材整体业绩表现较好[2] 生物制品 - 血制品:2024年实现营收241.8亿元 同比下滑1.4%[2] - 血制品: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2.3亿元 同比增长14.47%[2] - 血制品:2025H1实现营收113.7亿元 同比增长0.6%[2] - 血制品: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27.5亿元 同比下滑13.1%[2] - 疫苗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407.7亿元 同比下滑45.3%[2] - 疫苗公司: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2.0亿元 同比下滑72.0%[2] 中药 - 2025H1中药公司实现营收1743.76亿元 同比下降4.57%[2] - 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224.79亿元 同比增长0.70%[2] - 25Q2实现收入839.51亿元 同比下滑1.49%[2] - 25Q2归母净利润为102.99亿元 同比增长6.95%[2] 原料药 - 2025H1实现营收478.6亿元 同比-2.90%[2] - 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81.0亿元 同比+20.61%[2] - 高景气赛道如多肽链、VE/VA表现亮眼[2] - 纵向延伸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的部分个股业绩表现亮眼[2] 医药商业 - 2025H1医药商业公司实现营收5178.6亿元 同比持平[5] - 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120.9亿元 同比增长7.6%[5] - 线下药店实现收入577.7亿元 同比增长0.1%[5] - 医药流通实现营收4600.9亿元 同比持平[5] 医疗服务 - 2025H1医疗服务公司实现营收363.60亿元 同比下滑4.93%[5] - 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23.52亿元 同比下滑11.17%[5] - 5家眼科公司2025H1实现营收161.02亿元 同比增长6.75%[5] CXO&科研服务 - 2025H1实现营收506.4亿元 同比+13.05%[5] - 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119.1亿元 同比+60.6%[5] - 2025Q2实现营收267.4亿元 同比增长14.5%[5] - 2025Q2实现归母净利润68.1亿元 同比增长53.9%[5] - CXO龙头韧性较强 业绩持续高增[5] 二级市场表现 - 2024年至今医药指数上涨约8%(截至2025.8.29)[7][16] - 2025年以来医药指数上涨约28.4% 跑赢沪深300约10.6%[7][16] - 截至2025Q2 A股医药公司总市值为6.6万亿元 占A股总市值6.3%[16] - 化学制剂和化学原料药板块表现亮眼 涨跌幅分别为38.4%和27.9%[7][24] - 生物制品和医疗商业板块有所回调 涨跌幅分别为-14.1%和-10.8%[7][24] 公募基金持仓 - 2025Q2全市场主动公募基金的医药重仓合计市值为1881亿元 占公募基金总重仓占比11.47%[7][32] - 医药持仓环比增长1.5pct[7][32] - 医药主题基金对创新药的持仓比例达到69% CXO持仓占比达到15%[7][43] - 非医药主动基金对创新药的持仓比例达到40% 医疗器械达到21%[7][43] 医疗活动及医保情况 - 2024年全国总诊疗人次101.1亿人次 同比增长约6%[7][58] - 2024年出院人次3.1亿人次 同比增长约2.7%[7][58] - 2024年医保基金总收入34809.95亿元 总支出29675.92亿元[7][62] - 医保收入增速4.4% 支出增速5.5%[7][62] - 全国医保统筹基金2024年当期结余0.47万亿元[7][62] 行业宏观数据 - 2024年中国医药制造业累计收入达2.53万亿 同比基本持平[7][67] - 2024年医药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为3421亿元 同比下降1.1%[7][67] - 2025年1-7月医药制造业累计收入达14011亿 同比下滑1.7%[7][67] - 2025年1-7月医药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为1948亿元 同比下滑2.6%[7][67]
港股医药行业2025年半年报总结:港股创新药进入盈利期
西南证券· 2025-09-11 05: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港股医药行业持积极看法 特别强调创新药板块进入盈利期 坚定看好创新药投资前景[3][4][45] 报告核心观点 - 港股创新药产业已步入以盈利驱动为主的新周期 基本面明确出现拐点 头部企业通过商业化产品推广实现盈利 海外授权及全球临床突破加速研发价值转化[3] - 行业结构分化明显 创新药、药店、CXO等板块业绩快速增长 而中药、医疗服务等板块表现相对较弱[4][5][12] - 港股18A生物科技公司业绩弹性逐步释放 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速达31.48% 归母净利润整体扭亏为盈 增速128.4%[3][25][29] - 创新药出海成为关键趋势 2025年上半年License out项目总交易金额超20亿美元 其中多个项目金额超60亿美元[35][36] 港股医药行业2025年上半年业绩总览 全行业表现 - 收入总额8961.2亿元(+1%) 归母净利润619.9亿元(+29.7%) 扣非归母净利润136.5亿元(+50.1%)[3][11] - 57%公司(85家)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 50%公司(74家)实现收入正增长[3][6][11] - 费用控制成效显著:研发费用314亿元(-7.8%) 销售费用777亿元(-1.5%) 管理费用587亿元(-7.3%)[3][16] - 毛利率提升至23.76%(+0.18pp) 三费率(销售、管理、研发)整体下降[12][15][16] 分子行业业绩表现 创新药(36家) - 收入285亿元(+15.8%) 归母净利润18亿元(扭亏为盈) 毛利率74.07%(+1.74pp)[4][12][45] - 头部企业表现突出:百济神州收入174.3亿元(+44.7%) 信达生物收入59.5亿元(+50.6%)[43][45] 化学制剂(16家) - 收入908亿元(-7.1%) 归母净利润208亿元(+52.9%) 毛利率66.71%(+1.34pp)[4][12][48] - 政策冲击趋弱 行业有望迎来拐点:中国生物制药收入175.7亿元(+10.3%)[47][48] 医疗器械(26家) - 收入222亿元(+3.5%) 归母净利润19亿元 毛利率56.62%(-1.11pp)[4][12][52] - 重点关注方向:国产替代、出海、主题投资(AI+银发经济+呼吸道+并购重组)[4][52] CXO(10家) - 收入498亿元(+11.2%) 归母净利润128亿元(+93.7%) 毛利率42.51%(+2.91pp)[4][12][57] - 药明康德收入204亿元(+18.4%) 药明生物收入99.5亿元(+16.1%)[55][57] 药店(4家) - 收入524亿元(+20%) 归母净利润37亿元(+35.8%) 毛利率25.68%(+1.87pp)[5][12][75] - 门诊统筹政策加速落地 推动客流增长和行业集中度提升:京东健康收入352.9亿元(+24.5%)[73][75] 其他子行业 - 原料药:收入1430亿元(-0.2%) 归母净利润61亿元(-22%)[4][61] - 中药:收入585亿元(-1.8%) 归母净利润43亿元(-11.5%)[5][70] - 医疗服务:收入197亿元(-7.7%) 归母净利润2亿元(-82.7%)[5][65] - 流通:收入4308亿元(-1.6%) 归母净利润105亿元(+7.4%)[5][80] - 疫苗:收入4亿元(+37.1%) 归母净利润-1亿元(减亏64.7%)[5][84] 港股18A生物科技公司专项分析 - 50家公司收入总额449亿元 归母净利润27.27亿元 收入增速31.48% 利润增速128.4%[3][29] - 62%公司(31家)实现收入正增长 28%公司(14家)实现利润正增长[3][25][29] - 研发投入175亿元(-1.16%) 现金及等价物844亿元(+26.99%)[3][34] - 出海交易活跃:2025年上半年超20个License out项目 总金额超20亿美元 启德医药、恒瑞医药、科伦药业等交易金额超60亿美元[35][36] 行业趋势与投资机会 - 创新药:差异化产品+商业化能力+出海成为核心投资逻辑[3][4][45] - 成本控制:全行业三费率下降 企业资源向优先管线倾斜[16][24][34] - 产业升级:原料药企业向"原料药+制剂"一体化转型 流通企业延伸产业链[4][80] - 政策催化:药店受益于门诊统筹政策 中药关注品牌OTC和基药目录调整[5][70][75]
万亿巨头 涨停 “两连板”
中国证券报· 2025-09-11 05:07
算力板块市场表现 - 算力板块出现"达谷文链"新概念组合,包括英伟达概念股、谷歌概念股和甲骨文概念股 [1] - 算力板块整体大涨,光模块、PCB、铜缆高速连接等细分板块涨幅居前 [5] - 工业富联涨停并实现"两连板",股价创历史新高,最新市值达1.17万亿元 [1] - 海光信息"20CM"涨停,股价创历史新高 [1] - 胜宏科技上涨8.36%,盘中股价创历史新高 [1] - 上午A股成交额排行榜前七均为算力相关科技股,成交额均超百亿元 [1] 个股表现数据 - 新易盛上涨12.08%,成交额187.5亿元,总市值3731亿元 [2] - 中际旭创上涨13.98%,成交额184.9亿元,总市值4876亿元 [2] - 胜宏科技上涨8.36%,成交额184.2亿元,总市值2717亿元 [2] - 寒武纪-U上涨10.76%,成交额167.1亿元 [2] - 工业富联上涨10.01%,成交额149.7亿元 [2] - 海光信息上涨20.00%,成交额148.9亿元,总市值5133亿元 [2] - 中芯国际上涨7.08%,成交额112.9亿元 [2] 市场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1.12% [3] - 深证成指上涨2.63% [3] - 创业板指上涨4.31% [3] 板块驱动因素 - 隔夜美股算力龙头股上涨,甲骨文涨幅超35% [6] - 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CIOE)于2025年9月10日-12日在深圳举办,汇聚超3800家参展企业 [6] - 海外科技龙头与国内云厂商2023年-2025年资本开支持续上行 [6] - 人工智能产业链呈现"算力先行-模型跟进-应用爆发"的发展梯度 [6] 机构观点 - 广发证券表示科技巨头将继续加大算力投入,资本开支指引乐观 [7] - 博通财报强化ASIC叙事,海内外科技厂商对ASIC需求将延续大幅增长 [7] - 算力集群中"连接"重要性持续提升 [7] 科技板块扩散效应 - 算力板块带动消费电子、半导体等科技板块上涨 [8] - 立讯精密上涨3.95%,成交额68.35亿元 [2] - 中芯国际上涨7.08%,成交额112.9亿元 [2] 医药板块表现 - 医药股出现调整,CRO、创新药等板块下跌 [9] - 恒瑞医药下跌3.16%,成交额90.84亿元,总市值4520亿元 [2] - 药明康德下跌2.04%,成交额70.59亿元 [2][11] - 药明康德最新股价105.04元,流通市值2598亿元 [11]
华安基金:创新药是全年投资主线 港股优质龙头还有20%空间
智通财经· 2025-09-10 11:45
医药行业投资主线 - 创新药为全年投资主线 9-10月进入数据与商务开发集中兑现期 预计商务开发预期达到顶点 行业评级可能从十分调整至八分甚至九分左右 [1] - 港股优质创新药龙头尚有约20%空间 A股预期差标的更为稀缺 投资应聚焦确定性龙头 [1] - 双抗依然是投资主旋律 自免 小核酸 基因治疗等主题性个股需深挖预期差或转型机会 [1] - 创新药景气度长期向上 今年表现平稳 [3] 细分板块机会 - CXO器械板块自去年底至今环比趋势明显改善 未来两个季度关键看国内景气度和招标情况 [2] - 9-10月窗口期会适当提升CXO与器械板块配置比例 侧重寻找确定性阿尔法标的 [2] - 中药 药店等后线板块基本面确定性和修复速度均逊于CRO和器械 配置优先级相对更低 [2] - 三季度 四季度CXO和器械板块会有比较好的结构性阿尔法 [1][2] - 明年若CXO和器械板块内需明显复苏 可能成为接棒创新药的重要投资方向 [1][2] 投资阶段划分 - 第一波3-6月炒数据阶段 第二波6-10月炒商务开发阶段 第三波产品出海后海外临床验证阶段风险大于收益 第四波创新药公司上市后利润表极大改善 [2] - 在第一 二 四阶段应尽量乐观 第三阶段更宜通过主动管理规避风险 深挖阿尔法 [2] - 重点关注ADC PD-1双抗与TCE三个方向 [2] AI与科技产业链 - AI医疗属于交易性主题 类似五六年前的创新药 [2] - AI产业链基本面持续上升期 投资主线在海外 国内是次线 现阶段硬件优于软件 [3] - 机器人是所有AI产业链唯一的通胀环节 只要产品优秀需求必然强劲 [3] - 明年可能形成机器人板块基本面集中释放 [3] - 对机器人 固态电池及国产算力明年表现持乐观态度 [3] 四季度投资机会 - 特斯拉11月6日股东大会将厘清第三代机器人相关方案 [3] - 特斯拉和英伟达产业链十一月迎来国产供应链格局新变化 材料端 供应商或现新机遇 [3] - 小鹏 赛力斯等国产品牌十月会有新产品发布 [3] - 国产端可能接棒海外端形成投资合力 四季度开始机器人有较大投资机会 [3]
恒生指数再创4年新高!市场热度重回港股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07:03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盘中涨超1% 最高达26296.6点 创近4年新高[1] - 恒生科技指数涨近2% 恒生国企指数涨超1%[1] - 医药板块小幅调整[1] 南向资金动向 - 南向资金连续8日净流入 年内累计净买入达10389.4亿港元[1] - 近一周主要流向商贸零售、汽车、消费者服务、有色金属、医药板块[1] - 长江证券认为南向资金边际定价能力上升 中债利率权重上升叠加国内低利率环境将吸引更多资金配置港股[1] 市场驱动因素 - 宽货币到宽信用传导过程推进[1] - 美国降息预期改善全球资金流动性[1] - AI产业业绩兑现提供上涨支撑[1] 相关ETF产品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聚焦科技AI龙头+造车新势力+芯片[2] - 恒生互联网ETF(513330)聚焦港股互联网龙头 受益于反内卷[2] - 港股通医疗ETF(520510)CXO含量全市场ETF领先 有望接棒创新药主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