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等
icon
搜索文档
[5月19日]指数估值数据(价值策略指数有哪些;月薪宝发薪日;黄金星级更新)
银行螺丝钉· 2025-05-19 13:45
市场表现 - 大盘微涨微跌,波动不大,处于5星评级阶段 [2] - 沪深300略微下跌,小微盘股略微上涨 [2] - 价值风格相对抗跌,成长风格下跌较多 [3][5] - 港股开盘下跌后反弹,红利指数领涨 [6][7] 价值风格与成长风格 - 价值风格对应低市盈率、低市净率、高股息率股票,常见于金融、能源、家电等行业 [8] - 成长风格对应高收入、盈利增速股票,常见于创业板、科创板、科技等行业 [8] - 红利指数是价值风格代表,股息率4-6%,近年规模增长至2000亿级别 [8] 价值策略指数 - 300价值指数从2004年至今涨幅达9189点,表现优于沪深300的5601点 [10][11] - 优选300指数在低估值基础上要求净利润增长,避免低估值陷阱 [15][17][18] - 中证价值指数要求ROE历史均值不低于12%,优化盈利质量 [19][21][22] 基金产品动态 - 月薪宝组合采用40:60股债策略,起购门槛降至200元并开放定投 [38][39] - 当前市场处于5星级,适合投资月薪宝组合 [40][41] 估值数据 - 沪港深红利低波指数盈利收益率10.2%,市盈率9.8,股息率4.14% [50] - 中证红利指数盈利收益率10.01%,市盈率9.99,股息率5.55% [50] - 港股红利指数盈利收益率9.8%,市盈率10.2,股息率4.81% [50] - 债券指数中,30年期国债年化收益15.54%,但最大回撤-16.37% [56]
当人口高峰遇见消费高峰:消费格局如何演变?
东吴证券· 2025-05-19 08:35
消费年龄特征 - 2010 - 2022年中国居民消费年龄结构呈倒U型,30 - 40岁为消费高峰,因大宗消费多发生在此阶段,且25 - 45岁为收入高峰[1][7][8][12] - 消费支出倒U型,消费倾向U型,30 - 40岁消费倾向低但收入高,消费支出高;老年人相反[1][15] 各年龄段消费情况 - 2022年20 - 39岁人口占总人口26.7%,占总消费29.1%,是消费最多群体,但未来40 - 59岁或成消费主体[1][20][22] - 2010 - 2018年20 - 39岁人口贡献30.3%消费增长,2018 - 2022年贡献44%左右消费增速降幅,主要因20 - 30岁人口消费下降[1][24][25] 消费结构分类 - 衣着、交通通信、家庭设备和服务消费随年龄增长呈倒U型,20 - 39岁达消费高点[1][36] - 文教娱乐支出呈双峰型,15 - 19岁、40 - 44岁为高峰;居住支出20 - 24岁上升,25 - 29岁达顶点[1][38] - 食品和医疗保健支出在人生后半段较高,食品“两头高、中间低”,医疗保健大致呈U型[1][41] 消费趋势变化 - 过去收入和消费“驼峰”左移,最高收入年龄从1980年代55岁降至2022年25 - 29岁,消费高峰从2010年40 - 50岁移至2022年25 - 29岁[1][48] - 未来最高收入年龄可能右移,消费“驼峰”随之右移,40 - 54岁或成消费支出最高年龄段[1][54][56] 人口与消费关系 - 2025 - 2035年若消费高峰右移与人口高峰重叠,消费总量增速或高于2020 - 2025年,2025 - 2030年40 - 49岁人口比重将从13.8%提至15.9%[1][58] - 人口结构变化使食品、医疗等老年消费占比或上升,部分消费品类在增量人口窗口期表现或更好,消费主体将从40岁以下变为40岁以上[1][70][74] 风险提示 - 数据相对滞后,CFPS调查数据仅更新到2022年,可能不能代表常态消费情况[1][80] - 数据由CFPS调查经计量模型计算得到,细节有误差,样本不能代表整体[1][80] - 报告聚焦人口对消费影响,社会经济等环境变化可能使推导结论产生偏差[1][80]
全市场同类费率最低·创业板ETF平安(159964)创近1月规模新高,机构:创业板定位契合中国新经济走向
新浪财经· 2025-05-13 03:17
创业板指数表现 - 截至2025年5月13日10:54,创业板指数(399006)上涨0 07% [3] - 成分股东方日升(300118)上涨15 50%,新产业(300832)上涨5 94%,华大基因(300676)上涨4 69%,新易盛(300502)上涨4 13%,三环集团(300408)上涨3 28% [3] - 创业板ETF平安(159964)最新报价1 33元,近1周日均成交883 37万元,最新规模达5 17亿元创近1月新高 [3] 政策与行业动态 - 国务院国资委发文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3] - 政策提及谋划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强化国有经济战略支撑 [3] - 专精特新企业为代表的创业板被建议继续持有 [3] 创业板ETF与指数特征 - 创业板ETF平安近1年净值上涨11 66%,居可比基金前3,管理费率0 15%和托管费率0 05%为同类最低 [4] - 创业板指数由市值大、流动性好的100只股票组成,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0 3% [4]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宁德时代(19 79%)、东方财富(8 59%)、汇川技术(3 89%)、迈瑞医疗(3 81%)等 [4][6] 权重股涨跌情况 - 宁德时代下跌0 11%,东方财富下跌0 97%,汇川技术下跌1 52% [6] - 迈瑞医疗上涨1 71%,阳光电源上涨1 79%,新易盛上涨4 13% [6] - 中际旭创上涨0 68%,亿纬锂能上涨0 56%,爱尔眼科上涨0 77% [6] 市场定位与投资价值 - 创业板定位契合中国新经济转型,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4] - 以科研成果与技术创新驱动的企业被视为未来经济增长支柱,创业板汇聚此类企业 [4]
[5月12日]指数估值数据(关税暂缓,全球股市大涨;军工估值如何;月薪宝发薪日)
银行螺丝钉· 2025-05-12 13:53
市场表现 - 大盘整体上涨,收盘接近5星级,距离4.9星不远 [1] - 大中小盘股均上涨,小盘股涨幅略多 [2] - 成长风格表现更优 [3] - A股收盘后传出利好,港股在15点后大幅上涨,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超5% [4][5][8] 中美关税动态 - 中美达成初步关税协议:维持10%普适关税,暂缓24%对等关税,取消91%报复关税 [6] - 该协议对人民币资产构成利好,港股因此大幅上涨 [7][8] - 由于利好在A股收盘后出现,A股涨幅可能延迟至次日体现 [9] - 高关税被视为谈判工具,此前4月初关税危机导致全球股市大跌,但情绪影响已逐渐消退 [10][11][13][14] 港股与A股对比 - 去年9月港股与A股估值均接近历史最低,今年春节后港股率先上涨 [18][19][20] - 港股恒生指数涨幅比沪深300高18%,港股科技、医药板块涨幅比A股同类多20%以上 [21] - 港股欧美投资者占比超内地资金一倍,流动性较弱导致涨跌弹性更大 [25][26][29] - 长期来看A股与港股回报相近 [30] 军工行业分析 - 军工指数近期上涨较多,属于主题指数,需关注其长期存在性 [31][32][36] - 中证军工指数市盈率超100(历史最高),主因盈利波动导致被动抬升;市净率3倍出头,处于10年40%-50%分位 [39][40][42] - 军工行业波动风险大,建议低估时布局,单一行业配置比例控制在15%-20%以内 [45][46] 月薪宝组合调整 - 组合门槛下调至200元并开放定投功能,采用40:60股债均衡策略 [52][55][56] - 适合养老、教育等定期现金流需求,当前5星级市场适合投资 [53][54][57][58] 其他要点 - 直播预告:讨论中证红利估值差异及指数加权方式 [47][49][50] - 投资者分享强调长期坚持,避免短期波动干扰 [61][62][63] - 估值表显示绿色品种为低估定投标的,黄色暂停定投,红色高估 [69][71]
调整就是机会!超2300亿资金借道ETF进场扫货,机构最新动向曝光(附名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2 04:26
市场资金流向 - 4月A股主要指数调整但大资金借道ETF进场,沪深两市股票型ETF和跨境型ETF合计净流入逾2300亿元 [1][2][4] - 4只规模较大的沪深300ETF合计净流入1296.32亿元,其中510300.SH沪深300ETF净流入428.69亿元 [3][4] - 中证500ETF(510500.SH)净流入169.88亿元,中证1000ETF(512100.SH)净流入130.31亿元 [3] 行业主题ETF表现 - 机器人ETF(562500.SH)获23.28亿元净流入,份额增加26.46亿份创上市新高 [5][6][9] - 军工ETF(512660.SH)和医疗ETF(512170.SH)分别获16.7亿元和16.12亿元净流入 [5][7] - 证券ETF(512880.SH)和券商ETF(512000.SH)分别净流出12.22亿元和9.83亿元 [8] 跨境ETF动态 - 港股通互联网ETF(159792.SZ)净流入93.57亿元,份额增加103.53亿份 [12][13]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SH)净流入42.55亿元,份额增加64.88亿份 [12][13] - 恒生医疗ETF(513060.SH)净流出31.27亿元,份额减少60.5亿份 [13] 新发ETF布局 - 13只新ETF将发行,跟踪标的包括数字经济、港股通汽车、自由现金流等 [16] - 富国中证城通国企数字经济ETF(159385.OF)等3只数字经济主题ETF将于5月12日发行 [17] - 汇添富中证港股通汽车产业主题ETF(159210.OF)将于5月6日发行 [17]
[4月25日]指数估值数据(难就难在坚持上;港股专题估值表更新)
银行螺丝钉· 2025-04-25 13:47
市场风格分析 - 大盘股微跌,小盘股上涨,市场风格呈现分化 [2] - 价值风格微跌,成长风格微涨,近期市场风格轮动明显 [3][4] - 大盘和价值股在下跌时抗跌,小盘和成长股在上涨时弹性更大 [5] - 组合搭配大盘价值与小盘成长可增强稳定性 [7] 红利指数表现 - 部分红利指数基金成立以来年化收益超10%(含分红),如中证红利 [8][9][10] - 投资者需在低估时买入并长期持有红利基金,但平均持有时间仅几个月 [11][12] - 2019-2020年成长风格牛市期间,成长指数上涨150%,大盘涨80%,红利指数仅微涨且遭遇90%赎回 [15][16][17][18] - 2022-2024年熊市中红利指数跑赢大盘,重新受青睐 [19][20] - 全市场仅少数投资者坚持价值策略,红利基金规模约千亿,占股票基金市场比例较小 [21][22][23][24] 投资策略有效性 - A股长期有效策略包括价值风格(红利、低波动)和成长风格(质量、龙头) [26] - 策略执行难点在于投资者耐心与纪律性 [27] - 港股风格与A股相似但波动更大,近期恒生指数最大回撤22%(沪深300回撤12.7%),反弹阶段恒生涨16%(沪深300涨8%) [28][29] - 港股流动性较弱导致波动加剧,与A股涨跌方向趋同 [30] 港股指数估值数据 - 恒生指数市盈率12.16,市净率1.22,股息率3.9% [34] - H股指数市盈率12.73,市净率1.22,股息率3.64% [34] - 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23.55,市净率4.01,股息率0.81% [36]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市盈率24.33,市净率2.19,股息率1.8% [35] 债券市场数据 - 中证短融到期收益率1.91%,近1年年化收益2.06% [44] - 7-10年期政金债到期收益率1.79%,近1年年化收益6.5% [44] - 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1.96%,近1年年化收益14.55%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