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

搜索文档
为投资者创收3896亿元!银行理财上半年还有何亮点
国际金融报· 2025-07-30 01:20
银行理财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同比增长7.53%,较年初增长2.38% [2] - 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4.18万只,较年初增加3.78%,同比增长4.54% [2] - 上半年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达21万亿元 [2] 规模增长驱动因素 - LPR下行及存款利率走低触发存款向理财迁移,国有大行1年期定存利率首次跌破1%,中小银行3/5年期利率普遍跌破2% [2] - 货币政策宽松预期推动债券价格上涨,封闭式固收类产品收益率提升 [2] 产品结构变化 - 现金管理类产品存续规模6.4万亿元,占开放式产品规模比例25.79%,较年初下降4.38个百分点,同比下降7.09个百分点 [2] - 权益类产品收益率表现突出,截至7月29日平均年化收益率达15.0587%,较上月提升1221.18BP;近一月平均年化收益率达54.1867% [4] 投资者行为特征 - 稳健型投资者(C2风险等级)占比33.56%仍为最高,但进取型投资者(C5风险等级)占比同比上升1.25个百分点 [3] - 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源于权益市场赚钱效应及投资者金融素养提高 [3] 渠道拓展与机构策略 - 32家理财公司中30家拓展了母行外代销渠道,全市场代销机构达569家,较年初增加7家 [5] - 头部理财公司向"全能型"发展,加强金融科技投入与跨境投资,构建多元产品体系 [5] - 中小机构深耕本地市场,推出特色理财产品,优化数字化销售系统并与专业机构合作 [6]
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超30万亿元 整体收益保持稳健
经济日报· 2025-07-29 23:36
市场规模与收益表现 - 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显著[1] - 上半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同比增长14.18%[1][2] - 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2%,收益保持稳健[2] - 银行机构累计创造收益599亿元,理财公司累计创造收益3297亿元[2] 产品类型结构 - 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29.81万亿元,占比97.2%,较年初减少0.13个百分点但同比增加0.32个百分点[3] - 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0.77万亿元,占比2.51%,较年初增加0.07个百分点[3] - 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规模较小,分别为0.07万亿元和0.02万亿元[3] - 风险等级为二级及以下的理财产品规模占比达95.89%,高风险产品仅占0.32%[3] 运作模式特征 - 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4.82万亿元,占比80.93%,较年初增加0.13个百分点且同比上升1.06个百分点[4] - 封闭式理财产品规模5.85万亿元,占比19.07%[4] 投资者结构与偏好 - 投资者总数达1.36亿个,较年初增长8.37%[5] - 个人投资者1.34亿个,占比98.66%,较年初新增1029万个[5] - 机构投资者182万个,占比1.34%,较年初新增19万个[5] - 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个人投资者占比最高达33.56%,保守型和进取型偏好占比同比分别增加1.03和1.25个百分点[5] 资金投向与实体经济支持 - 理财产品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1万亿元[8] - 债券类资产配置18.33万亿元(占比55.6%),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1.82万亿元(5.52%),权益类资产0.78万亿元(2.38%)[8] - 持有信用债12.79万亿元(占比38.79%,同比减少2.34个百分点),利率债0.99万亿元(3.01%)[8] - 投向绿色债券超3200亿元,专项债券(含一带一路、区域发展等)超1000亿元,支持中小微企业超5万亿元[9] 主题产品发展 - 上半年新发ESG主题理财产品81只,存续余额超3000亿元[9] - 专精特新、乡村振兴等主题产品存续超200只,规模超1000亿元[9] -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实现收益超3.9亿元(含浮盈),平均年化收益率超3.4%[9] - 个人养老金份额余额151.6亿元,较年初增长64.7%,投资者账户数超143.9万人,增长46.2%[10] 行业规范与创新 - 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推动代销业务规范发展[7] - 理财公司通过尽职调查、持续评估和客户服务机制强化代销业务全流程管控[7] - 上半年新发理财产品1.63万只,累计募集资金36.72万亿元[2]
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超30万亿元
经济日报· 2025-07-29 22:11
市场规模与收益 - 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14.18% [1][2] - 上半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 其中银行机构贡献599亿元 理财公司贡献3297亿元 [2] - 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2% [2] - 全国共有132家银行机构和32家理财公司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63万只 累计募集资金36.72万亿元 [2] 产品结构与风险等级 - 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29.81万亿元 占比97.2% 较年初减少0.13个百分点 较去年同期增加0.32个百分点 [3] - 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0.77万亿元 占比2.51% 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存续规模分别为0.07万亿元和0.02万亿元 [3] - 风险等级为二级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9.41万亿元 占比95.89% 四级及以上的产品规模仅0.1万亿元 占比0.32% [3] 运作模式与投资者结构 - 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4.82万亿元 占比80.93% 较年初增加0.13个百分点 较去年同期增加1.06个百分点 [4] - 封闭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5.85万亿元 占比19.07% [4] - 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36亿个 较年初增长8.37% 其中个人投资者1.34亿个 占比98.66% 机构投资者182万个 占比1.34% [5] - 个人投资者中风险偏好为二级的占比最高达33.56% 一级和五级风险偏好占比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1.03和1.25个百分点 [5] 资金投向与实体经济支持 - 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32.97万亿元 同比增长7.31% 负债合计2.29万亿元 同比增长12.23% 杠杆率107.45% 较去年同期增加0.41个百分点 [8] - 投向债券类资产18.33万亿元 占比55.6% 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1.82万亿元 占比5.52% 权益类资产0.78万亿元 占比2.38% [8] - 持有信用债12.79万亿元 占比38.79% 较去年同期减少2.34个百分点 持有利率债0.99万亿元 占比3.01% [8] - 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1万亿元 其中投向绿色债券超3200亿元 投向专项债券超1000亿元 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超5万亿元 [9] 主题产品与养老金融 - 市场累计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81只 存续余额超3000亿元 [9] - 存续专精特新、乡村振兴、大湾区、绿色低碳等主题理财产品超200只 存续规模超1000亿元 [9] -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为投资者实现收益超3.9亿元 平均年化收益率超3.4% [9] - 6家理财公司累计推出35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 由21家销售机构代销 产品个人养老金份额余额超151.6亿元 较年初增长64.7% 开立账户投资者超143.9万人 较年初增长46.2% [10] 行业规范与代销业务 - 多家理财公司着手规范代销业务 完善代理销售业务管理机制 [7] - 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推动理财产品代销业务规范有序发展 [7] - 理财公司从机构准入、持续监督管理、客户服务等维度强化代销业务全流程管控 [7]
细数理财行业的“内卷”与“反内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12:54
文/刘杰 反内卷的风逐步扩散,金融行业自然也概莫能外。以当前内卷态势最显著的如外卖、新能源车等行业为 例,共性特征是产品差异化小,区分度低。目前看来,银行理财行业在某种程度上也很符合这一特征。 转型至今,理财规模已经重新站上历史新高,但是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并未实现同步增长,降管理费的竞 争此起彼伏,"增量不增收"是行业内卷力度加大的重要表征。我们可以从产品、投资、渠道、宣传等方 面逐个细数: 产品端:仍有大量几乎"无波"中短期限理财产品 理财公司牌照刚开始发放时,市场就认为真正的全能资管牌照来了,因为资产配置可投范围和空间很有 优势。但时至今日,理财行业的资产配置结构过去几年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核心问题是负债端风险 偏好低且期限较短,很难真正跨周期投资。 但是在"创新"技术和策略以迎合客户所好方面,理财机构却动作频频。从2022年末赎回潮之后开始增配 存款,发行可以嵌套保险资管投资高收益的协议存款,再到借道信托计提"特别信托利益"实现平滑机 制,以及所谓的自建估值模型等,所有这些行为的目的都是创造所谓的波动较低的、收益又有优势的理 财产品来上规模,好在种种行为均逐步被监管注意到并叫停整改,最新又有多家机构成体 ...
债市冲击波:超一成理财产品上周收益为负,部分机构赎回基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10:46
编者按:《机警理财日报》作为南财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南财理财通的金牌理财专栏,目前细分了现金、纯固收、固收+期权、固收+权益、混合、权 益、衍生品七大类,已实现对银行理财市场的每日追踪。为了进一步反映银行理财行业发展现状,南财理财通课题组增设机警理财周报专题,力求及时准确 研判理财行业趋势、洞悉理财产品表现,以期为银行理财行业转型发展带来参考价值。 【市场回顾】 产品特点:理财公司上周新发产品仍以R2(中低风险)、固收类公募型产品为主,开放式产品比例逐渐提高至48.2%,与封闭式产品平分天下。混合类产品 发行9只,占比1.7%,环比下降了1.3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无新发,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新发产品有4只。 产品定价:除1—3月、1—2年期限产品定价略微回升外,其余期限产品定价均延续下调。其中3年以上期限产品定价下调幅度最大,环比下降了0.2个百分 点,为2.15%,低于除1月以内的所有期限定价水平,1月以内期限产品定价也下滑至2.00%。 上周债市小幅调整,资金面整体均衡偏松。7月25日DR007加权均价为1.65%;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至1.73%。股市方面,上周A股继续上涨,科创50指数、 中证500 ...
这类产品以4.63%的收益率领跑!上半年理财产品月度榜单解析
中国证券报· 2025-07-28 23:57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结构优化,收益和风险中枢水平下移,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实施及监管强化"质量重于规模"导向是主要原因 [1] - 中国证券报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合作推出理财产品月度榜单,上榜产品实现显著累计超额收益 [1] - 定开混合类产品收益表现最佳(年化收益率4.63%),但波动明显;定开"固收+"类和最短持有期"固收+"类产品风险调整收益出色 [1] - 系统重要性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产品规模及数量居首位,上榜频次显著高于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 [1] 样本数据说明 - 2025年上半年筛选样本数据6715只(不含日开型固收类和混合类产品) [2] - 定开"固收+"类产品数量4400只规模2.05万亿元,定开纯债固收类271只0.20万亿元,定开混合类359只0.07万亿元 [2] - 最短持有期"固收+"类1363只3.71万亿元,最短持有期纯债固收类322只1.34万亿元 [2] 各类产品表现对比 - 定开混合类上榜产品年化收益率4.63%远超市场均值2.69%,但波动率3.28%高于均值1.98%,夏普比率1.29优于均值0.82 [3][6] - 定开"固收+"类上榜产品年化收益率2.63%超市场均值1.25%两倍,夏普比率1.68显著高于均值0.85 [3][4] - 定开纯债固收类上榜产品年化收益率2.17%优于均值1.89%,波动率0.57%低于均值1.63%,夏普比率1.59高于均值1.05 [3][5] - 最短持有期"固收+"类上榜产品年化收益率2.98%高于均值2.14%,夏普比率1.78优于均值1.56 [3][6] - 最短持有期纯债固收类上榜产品年化收益率2.05%略超均值1.96%,夏普比率1.45略低于均值1.57 [3][6] 明星产品案例 - 北银理财京华远见基础设施公募REITs京品1号4次上榜,年化收益率和夏普比率显著优于平均水平 [4] - 阳光橙量化对冲1号5次上榜,年化收益率7.34%夏普比率2.62 [6] - 宁银理财宁享转债增强固收类理财2号4次上榜,年化收益率4.11% [6] - 施罗德交银理财得润固收金选21天持有期产品5次上榜,各项指标优于平均水平 [6] 机构表现梯队 - 系统重要性银行梯队:招银理财上榜9次,兴银理财31次,中银理财10次 [7] - 城商行梯队:杭银理财上榜10次居首,青银理财6次,徽银理财5次 [7] - 农村金融机构梯队:渝农商理财上榜12次表现最优 [7]
纯固收类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回调 业内认为债市调整空间有限
证券日报· 2025-07-28 16:52
债市调整与银行理财收益率变化 - 7月份银行理财收益率呈现"先升后降"态势 纯固收类产品收益率降幅尤为明显 [1] - 截至7月28日理财产品近7日平均年化收益率3% 较6月底下降42个基点 纯固收类产品年化收益率降至2.23% 较6月底减少54个基点 [2]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7月初1.65%升至7月25日1.74% 债券价格下跌导致理财产品净值回撤 [2] 债市未来走势分析 - 下半年债市大幅下跌可能性较小 因货币政策延续适度宽松基调 经济基本面需要利率维持低位运行 [2] - 债市趋势性回调风险较低 年内经济基本面仍利好债市 货币政策预期维持偏宽松基调 下半年仍有总量宽松操作空间 [3] - 近期债市波动主因是风险偏好回升对债市的压制 以及前期交易拥挤引发的回调 [3] 银行理财行业应对策略 - 理财子公司需积极升级产品体系 通过"固收+"策略增厚收益 理财产品增配权益性资产的趋势已逐渐形成 [1] - 理财子公司正拓展"固收+"策略 增配权益和衍生品 并通过浮动费率产品绑定投资者利益 [4] - 多家理财子公司通过官方渠道发声 认为债市进一步调整空间有限 建议投资者继续持有 [3] 投资者配置建议 - 建议缩短投资久期 优先选择每日开放型或1个月以内定开产品 [4] - 分散产品类型 降低纯固收类占比 增配现金管理类及含权益资产的混合类产品 [4] - 关注信用债ETF等工具 以替代部分直投债券头寸 平衡流动性与波动风险 [4] 长期收益率展望 - 债市企稳后收益率有望小幅回升 但股市分流效应及商品价格波动可能抑制反弹空间 [4] - 中长期受低利率环境压制 预计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中枢维持在2%至2.5% [4] - 收益空间收窄或成常态 与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相呼应 [4]
2025年理财半年报点评:规模扩张下的结构转型
中泰证券· 2025-07-28 14: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存款利率下降、存款搬家背景下理财市场稳步扩容,但产品收益率明显回落,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持续收缩,信用债占比小幅回落,积极配置科创债ETF等资产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理财产品存续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194家银行机构和32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理财产品,共存续产品4.18万只,较年初增加3.78%,同比增加4.54%;存续规模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38%,同比增加7.53% [9] - 理财公司存续规模27.48万亿元,占全市场比例89.61%,同比增长12.98%;银行机构存续规模3.19万亿元,同比下降24.04% [9] 产品结构情况 - 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4.82万亿元,占比80.93%,较年初微升0.13个百分点;封闭式产品规模5.85万亿元,占比19.07% [6][9] - 开放式产品中现金管理类产品存续规模6.40万亿元,占开放式产品比重25.79%,规模较去年同期下降14.55% [6] 产品收益率情况 - 2025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2.12%,较2024年上半年的2.80%下滑68bps、较2024年末的2.65%下降53bps [9] 资产配置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末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32.97万亿元,债券类资产(含债券、同业存单)规模18.33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55.60% [10] - 持有信用债规模12.79万亿,占总投资资产的38.79%,较去年同期下降2.34个百分点;利率债0.99万亿,占总投资资产的3.01% [10] - 其他资产中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24.8%,拆放同业及债券买入返售占比6.6%,公募基金占比4.2% [10] - 7月以来多只理财产品积极参与科创债ETF产品认购,从10只科创债ETF产品披露的前十大持有人来看,理财产品占比达到了3.57% [10] 长期变化情况 - 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由2024年末的23.9%升至2025年中的24.8%;权益类资产占比延续下行趋势,2025年中占总投资资产的2.40% [10] - 债券及同业存单占比在2021年末68.39%的高点后逐步调整,2025年中稳定在55.60% [10]
上半年理财产品发行量同比增幅超40%,短期限开放式成发力方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07:29
行业趋势 - 202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行业在流动性充裕背景下通过降低存款利率提升理财产品吸引力,促使部分存款资金流向理财领域,产品发行量同比上涨超40%至10941只[1][2] - 行业整体策略转向多资产多策略布局以增厚收益,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发行比例提升,分别达223只和7只[1][4] - 产品结构呈现短期化、开放式转型特征,1月以内期限产品占比突破20%达22.2%,同比提升5.5个百分点,同时开放式产品比例升至40%[4][5] 产品发行 - 股份行理财公司华夏理财以820只新发产品数量领先同业,兴银理财、光大理财均超700只,国有行中交银理财536只,城商行宁银理财375只[2] - 固收类产品仍占主导地位但占比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至97.4%,公募型产品维持90.6%的市场主体地位[4] - 业绩比较基准持续下行,1月以内期限产品定价在2025年6月跌破2%至1.88%,2年以上期限产品出现定价倒挂现象[7][8] 市场规模 - 2025年上半年新发产品整体募集规模达17579.06亿元,但单品平均募集规模同比下滑13.5%至2.69亿元[8] - 募集规模前十产品合计达823.2亿元同比上涨24.88%,但百亿级产品仅信银理财"安盈象固收稳利14个月"系列一款[1][9] - 头部机构竞争加剧,光大理财"阳光金丰利"系列、中银理财ESG产品等新晋单品表现突出,上榜产品以中低风险、封闭式、固收类为主[9][11]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点评:2Q平稳收官 下半年还有哪些关注点?
新浪财经· 2025-07-27 12:29
规模变化 - 25Q2末理财余额30.67万亿,较年初增长2.4%,上半年增量0.72万亿 [1] - 2Q单季理财规模增量1.53万亿,低于上年同期1.89万亿但高于2021-23年0.64万亿的中枢 [1] - 现金管理类理财2Q末余额6.4万亿,较年初减少0.9万亿,在开放式产品中占比25.8% [6] 产品特征 - 开放式产品上半年规模增量0.62万亿,贡献总增量的86.1%,2Q末占比80.9% [5] - 最小持有期型和每日开放型产品贡献2Q开放式产品增量的71%和31.2% [5] - 封闭式产品平均期限拉长至377-489天,1年以上产品占比72.9% [5] - 固收类产品占比97.2%,规模29.81万亿,混合类和权益类分别增长400亿和100亿 [8] - 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余额200亿,较年初增加100亿 [9] 资产配置 - 债券类资产18.33万亿,占比55.6%,信用债和同业存单分别下降4200亿和900亿 [11] - 现金及银行存款8.18万亿,占比24.8%,较年初增加5000亿 [11] - 公募基金配置1.38万亿,季内大增4500亿,占比4.2% [12] - 利率债持仓较年初增加2400亿至9900亿,年内或突破1万亿 [11] 理财公司动态 - 理财公司产品规模27.48万亿,占比89.6%,较年初提升1.8pct [4] - 已开业理财公司32家,母行代销占比65%-67%,全市场代销机构569家 [4] 收益率表现 - 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2.12%,现金管理类理财6月近7日年化收益率1.45% [2][6] - 固定收益类理财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2.6%,显著高于现金管理类产品 [6] 市场趋势 - 存款"降息"推动资金流向理财,但5月增量2000亿低于去年同期3900亿 [3] - 估值整改接近尾声,"真净值"模式或加剧收益波动 [14] - 理财机构评级将侧重资管能力,含权产品占比和达基率成考核重点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