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

搜索文档
8点1氪:多家电信运营商回应eSIM手机业务;三星手机美国账号嘲讽iPhone 17系列;施华蔻“处女发质”翻译陷辱女争议
36氪· 2025-09-10 23:54
中国电信运营商eSIM业务进展 - 苹果iPhone Air采用双eSIM卡设计并仅提供eSIM选项 中国联通将借助该机型开启eSIM业务 [5] - 中国电信eSIM手机业务已全面准备就绪 预计近期获工信部批复后开放包括iPhone17在内的eSIM办理服务 [5] - 中国移动已提交eSIM申请 若获批准将对外提供服务 目前中国移动已支持eSIM手机业务办理 [7] 苹果新产品发布与市场反应 - iPhone 17 Pro搭载A19 Pro芯片 Geekbench单核跑分3895分多核9746分 较iPhone 16 Pro的A18 Pro芯片单核性能提升13%多核提升14% [25][26] - 苹果官网下架iPhone 16 Pro系列及Apple Watch Series 10等产品 客服称新品上市后老款会下架 建议用户前往线下渠道购买 [15] - 苹果推出iPhone 17 Pro Max手机壳定价749元 同时发布10种颜色的斜挎挂绳配件 [12] - 三星手机美国官方账号嘲讽iPhone 17系列 指出48MPx3摄像头不等于200MP 并质疑苹果未推出折叠屏手机 [7] 人工智能与芯片技术发展 - 英伟达推出专用GPU Rubin CPX 针对长上下文工作负载设计 提升AI推理效率特别是编程和视频生成应用 [17] - 马斯克称下一代AI5自动驾驶芯片组将比AI4好40倍 拥有9倍内存和8倍计算能力 AI4可实现比人类高2-3倍的自动驾驶安全性 [21] - 腾讯混元发布原生多模态图像生成模型HunyuanImage 2.1 支持1000个tokens提示词和2K生图 同时开源中英文改写模型 [20] - 英伟达支持的AI初创公司Reflection AI融资约10亿美元 估值可能达45-55亿美元 较6个月前5.45亿美元估值跃升近10倍 [20] 企业融资与资本运作 - AI视频生成公司爱诗科技完成B轮融资超6000万美元 由阿里巴巴领投 创国内视频生成领域单次最大融资额 [23] - 追觅科技计划从明年年底开始 旗下多个业务在全球各交易所批量IPO 目前各业务公司有单独IPO计划 [13] - 苏宁易购以每家1元价格出售12家家乐福中国子公司股权 合计交易金额12元 预计增加归母净利润约3.83亿元 [13] 科技公司动态与产品发布 -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接连成立杭州翌心和上海翌心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 出资额约11万元 涉足机器人和管理咨询领域 [13] - 深蓝汽车发布五款新品包括深蓝S07预售和深蓝S09超长续航超充版上市 以及DEEPAL S05和S07欧洲上市 [24] - 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国区域推出基于自研芯片Amazon Graviton4处理器的EC2实例 针对不同类型工作负载优化 [19] 互联网与内容产业 - 中国短剧出海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出海方式包括直接翻译和本土化改编 全球短剧应用超300款累计下载量超4.7亿次 [15] - 短剧应用内购收入今年第一季度逼近7亿美元 增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近4倍 出海市场规模短期内有望达百亿美元量级 [15] 企业架构调整与战略变化 - 娃哈哈旗下虎林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更名为虎林市宏胜饮料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800万美元 由丽水宏博饮料和荣辉投资共同持股 [12] - 微软宣布自明年2月起员工需每周三天到办公室办公 首先在雷德蒙德总部和普吉特湾地区实施 后续推广至全球 [19] - 戴尔回应裁员传闻称正在评估业务发展状况 通过对市场销售等业务流程重组优化运营管理 [19]
3起亿元融资“加码”,8月美妆融资升温!
搜狐财经· 2025-09-10 13:51
行业整体融资态势 - 8月美妆行业融资显著回暖 共发生10起投融资案例 涉及资金总额约6亿元人民币[1][2][3] - 融资事件数量和金额较7月大幅上涨 事件数量增加6起[4] - 融资项目呈现多元化趋势 主要集中在品牌、合成生物和医美领域[4] 融资金额分布 - 1000万以上项目数量占比最高 亿元级项目达3起[4] - 医美赛道获得最大单笔融资 金额达数亿元人民币[4] - 1起融资事件未披露具体金额[4] 合成生物领域融资 - 合成生物成为投资热点 3家企业获得融资[4][5] - 美国生物科技公司Debut获得2000万美元(约1.43亿元人民币)投资 投资方包括欧莱雅风险投资基金BOLD等机构[5] - 芝诺科技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 由青创投领投[7] - 华熙唐安完成A轮融资 由中科先进产业基金与光明科学城联合投资[7] 医美领域融资 - 医美赛道持续受资本青睐 3家企业获得融资[8][9] - 上海摩漾生物获得数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天壹资本、蓝驰创投和华盖资本[11] - 迈诺威医药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 由IDG资本领投[11] - 苏州若弋生物获得数千万元Pre-A++轮追加投资[11] 品牌领域融资 - 男士美妆品牌GREENLAB绿所完成近千万元Pre-A轮融资 专注男性面部护理与彩妆领域[13] - 杭州禾芃生物完成1000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专注于植物科技护肤[13] 历史融资对比 - 2021年超130家美妆企业获融资 总额达150亿元人民币[14] - 2023年美妆行业融资超70亿元人民币[14] - 2024年美妆产业投融资总额达66亿元人民币[14]
毛戈平(01318):盈利能力持续优化,高端品牌势能进一步提升
东方财富证券· 2025-09-10 10:59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7] 核心财务表现 - 25H1实现收入人民币25.88亿元,同比增长31.3% [1] - 25H1净利润6.70亿元,同比增长36.1%;经调整净利润6.72亿元,同比增长32.0% [1] - 毛利率84.2%,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净利率25.9%,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 [1] - 销售费率优化明显,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1][6] 分品类表现 - 彩妆:25H1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31.1%),量/价分别同比+37%/-4%;毛利率82.7%(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大单品奢华鱼子气垫和光感柔纱凝颜粉饼GMV均超2亿元 [2] - 护肤:25H1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33.4%),量/价分别同比+32%/+1%;毛利率87.5%(基本稳定);明星单品鱼子面膜GMV超6亿元(增速超33%),黑霜GMV超2亿元;新品黑金焕颜鎏光菁华水GMV达0.16亿元 [2] - 香氛:首年实现收入0.11亿元,毛利率77.6%;"闻道东方"系列深化高端东方审美品牌认知 [2] - 培训业务:25H1收入0.67亿元(同比下降5.9%),主要因严控招生人数和取消考前培训费 [3] 渠道表现 - 线上渠道:25H1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39.0%),占比超越线下;复购率24.1%(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 [6] - 线下渠道:25H1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26.6%);同店店效同比+18%;专柜总数437个(净增28个),其中自营专柜405个(净增27个),经销专柜32个(净增1个);复购率30.3%(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 [6]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12.2/15.4/19.0亿元,同比增长38.7%/26.1%/23.4% [7] - 对应2025年9月9日PE分别为37/30/24倍 [7]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1.53/64.85/78.26亿元,同比增长32.65%/25.85%/20.66% [8]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2.49/3.14/3.87元 [8] 市值与估值数据 - 总市值49,999.06百万港元,流通市值26,707.91百万港元 [6] - 52周股价最高/最低分别为127.50港元/51.95港元 [6] - 52周PE最高/最低分别为65.72倍/27.89倍 [6] - 52周PB最高/最低分别为48.73倍/10.18倍 [6] - 52周涨幅96.34%,换手率44.86% [6]
Puig首次设立副CEO
搜狐财经· 2025-09-10 10:01
公司人事任命 - 西班牙美妆巨头Puig增设副首席执行官职位并由集团高管Jose Manuel Albesa担任 统管集团所有业务部门[1] - 新职位旨在推动集团发展愿景与战略在整个运营模式及业务体系中全面落地[1] - Jose Manuel Albesa将继续兼任美容与时尚业务总裁并直接向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rc Puig汇报[1] 高管背景与业绩 - Jose Manuel Albesa于1998年从欧莱雅加入Puig 在集团任职27年[2] - 主导Rabanne、Carolina Herrera、Jean Paul Gaultier三大品牌的定位升级 通过产品创新、渠道拓展与营销革新助力三者跻身全球十大香水品牌行列[2] - 集团总裁Marc Puig称赞其热忱、对集团价值观的理解以及品牌建设与领导才能是集团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2] 财务表现 - 今年上半年Puig净收入22.99亿欧元(约191.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6%[2] - 归属净利润2.75亿欧元(约22.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8.8%[2] - 香水与时尚业务净收入16.85亿欧元(约140.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8.6% 贡献集团73%营收[2]
逸仙电商上海分析实验室获CNAS认证,探索美妆品质新标准
搜狐财经· 2025-09-10 09:06
公司科研投入与实验室建设 - 实验室是衡量美妆品牌硬实力的重要标尺 直接影响产品安全性、功效性与创新水平 并建立消费者信任[1] - 公司持续加码科研投入 推动研发更多优质美妆产品[1] - 上海分析实验室于2025年4月通过CNAS认证 该认证代表中国检测领域最高认可标准 具备国际互认资质[1] 实验室技术能力与质量管理 - 实验室配备高效液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体外SPF测试仪等先进分析检测设备[1] - 建立覆盖全流程的质量保证体系与标准化操作流程 严格遵循国际标准[1] - 检测数据可在全球100多个经济体实现互认 权威性与公信力得到巩固[1] 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将继续整合全球研发资源 推动实验室检测与创新能力持续升级[2] - 加快高品质美妆产品研发与上市 以稳健务实方式提升品牌竞争力[2] - 为消费者提供兼具安全性与体验感的美妆选择[2]
市值跌去200亿后,珀莱雅赴港IPO
搜狐财经· 2025-09-10 07:23
港股上市计划 - 公司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以加快国际化战略和海外业务发展 [1][3][4] - 若成功上市将成为本土美妆企业中唯一同时于A股和港股上市的企业 [6] - 本次发行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3.62亿元同比增长7.21% 归母净利润7.99亿元同比增长13.8% [7] - 业绩增速显著放缓 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7.9% 净利润同比增长40.48% [7] - 主品牌珀莱雅营收39.79亿元同比微降0.08% 为近五年来首次负增长 [7] - 彩棠品牌营收7.05亿元同比增长21.11% 占比13.17% [7] - OR品牌营收2.79亿元同比增长102.52% 占比5.22% [7] 业务结构 - 护肤类产品营收41.99亿元同比增长0.20% 占比78.40% [7] - 美容彩妆类营收8.37亿元同比增长25.79% 占比15.63% [7] - 洗护类营收3.20亿元同比增长131.25% 占比5.97% [7] 营销投入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26.59亿元同比增长13.64% [9] - 2022-2024年销售费用分别为27.86亿元、39.72亿元、51.61亿元 费用率分别为44%、45%、48% [9] - 半年内连续签约刘亦菲、易烊千玺、宋佳三位顶流明星 [9] 管理团队变动 - 2024年9月侯亚孟接任总经理 系创始人侯军呈之子 [10][12][13] - 2024年以来多名高管离职包括前CMO叶伟、首席科学官魏晓岚、副总经理王莉等 [14][15][16] - 新任4位研发负责人均具有国际美妆巨头从业背景 [16] - 前阿芙精油市场负责人果小出任首席营销官 [17] 战略投资 - 公司独家投资彩妆品牌花知晓B轮融资 持股38.45%成为第二大股东 [21][23][24] - 投资旨在补充彩妆短板 花知晓将保持独立运营 [25][27][28] - 花知晓核心竞争力与公司长期主义理念高度契合 [27] 行业背景 - 2024年毛戈平登陆港股后美妆行业掀起资本化浪潮 [6] - 2025年上半年约17家美妆企业冲击IPO [6]
本土企业主动将战略重心转向自主研发 企业、园区、监管“力往一处使” 抓住国货机遇 上海拿下美妆第一城
解放日报· 2025-09-08 02:00
上海美妆产业地位 - 上海以17个上榜品牌成为头部彩妆品牌最多的城市[1] - 2025年上半年上海化妆品零售额达685亿元 占全国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2291亿元的约三分之一[1] - 上海化妆品零售额从十年前占全国十分之一跃升至当前水平 体现十年间显著增长[1] 行业核心挑战与转型 - 中国美妆企业长期依赖进口原料 面临供应和价格失控的"卡脖子"风险[2] - 原料被形容为化妆品的"芯片" 其技术缺失影响品牌竞争力建设[2] - 某护肤品牌曾因原料清关问题导致生产脱节 引发大规模消费者投诉[2] 企业自主研发突破 - 自然堂2013年起开展微生物发酵原料自研 通过10次西藏科考筛选600多株特色菌株[3] - 自然堂研发中心设立20个实验室 累计申请524件专利和发表200篇科技文章[3] - 橘朵通过自建实验室和工厂实现连续两年中国彩妆市场销量第一[3] - 优时颜收集超15万国人肌肤数据 联合发布2项行业标准[3] 产学研协同生态 - 上海集聚欧莱雅中国研发中心(亚太最大基地)、资生堂中国第三研发中心和雅诗兰黛中国创新研发中心[4][5] - 优时颜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人才引进 与复旦大学合作研发木兰脂素抗衰成分[5] - 自然堂与华山医院建立皮肤科学联合实验室 与复旦儿科医院成立婴童健康研究中心[5] - 基于复旦儿科71年临床经验推出"己出"品牌 发表7篇核心期刊研究成果[5] 全产业链配套优势 - 上游有巴斯夫等化工巨头 中游有全球最大代工厂科丝美诗[5] - 下游覆盖包材、评测和服务企业 形成完整产业生态[5] - 自然堂与本地评测企业达成合作 车程仅几分钟提升沟通效率[6] 政策支持体系 - 上海2022年发布时尚消费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明确推进美妆个性化研发和品牌集萃[7] - 东方美谷推出化妆品要素服务平台 汇聚5000余种原料[7] - 平台通过统一采购降低原料成本 例如从每吨48-50万元降至45万元[7] - 2024年平台原料交易量预计突破200吨 销售额超2000万元[7] 产业集聚成果 - 东方美谷创造全国首个化妆品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等多项制度创新[8] - 产业规模接近千亿元 成为国内知名度最高产业集聚地之一[8] - 2025年前五个月上海口岸美妆进出口值253.2亿元 占全国35.6%[8] - 奉贤新城规划2030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000亿元 美丽健康产业占比40%[8]
消研所周报
新浪财经· 2025-09-08 01:33
公司财务表现 - 珀莱雅2025上半年营收53.62亿元同比增长7.21% 归母净利润7.99亿元同比增长13.80% [2] - lululemon 2025财年Q2全球净营收25亿美元同比增长7% 中国大陆市场净营收同比增长25% [3] - 农夫山泉2025上半年营收256.22亿元同比增长15.6% 净利润76.22亿元同比增长22.1% [5] 资本市场动态 - 珀莱雅宣布启动港股上市计划 有望成为美妆领域首家"A+H"上市公司 [2] - 珀莱雅独家投资彩妆品牌花知晓B轮融资 助力其全球化扩张与供应链整合 [2] 人事任命与合作 - 珀莱雅任命前阿芙精油市场负责人果小出任首席营销官CMO [2] - 乐刻运动与中国国家举重队达成官方合作伙伴关系 全国门店超2000家 [4][5] 产品与品牌动态 - 麦瑞克发布AI健身私教Mia2.0版 整合吃练一体功能 基于4000名国家队运动员数据开发 [3] - zdeer左点发布骨传导助听器G4系列 聚焦听障人士高频痛点实现技术突破 [8] - 茉莉奶白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联名推出人参果黄杏冰茶系列产品 [15] - adidas TERREX推出FREEHIKER SL GORE-TEX防水徒步鞋 推出黄山与九寨沟特别配色 [15] 展览与活动 - 江南布衣"布尽其用"主题展"织境志"亮相2025 Intertextile 联合9家面料企业呈现三大趋势展区 [6][7] - DESCENTE迪桑特举办90周年"精工造艺"主题展 展示滑雪/铁三/高尔夫领域技术积累 [13] - mont·bell在莫干山举办中国首届海峰会 开展徒步/水上运动/骑行等低碳户外挑战 [9] 门店拓展与首店 - 美津浓时尚支线Mizuno Sportstyle中国首店落地深圳万象天地 引入日本版与亚洲版鞋款 [10][11] - 西班牙品牌BIMBA Y LOLA中国首店落地上海芮欧百货 覆盖服装/包袋/配饰全品类 [12] 新品系列发布 - BIRKENSTOCK勃肯上线1774 Becomes Berlin系列 重塑经典鞋款并加入装饰艺术扣饰 [14] - TUMI途明发布《经典,臻于考验》广告片 展示Alpha Bravo与Voyageur系列双肩包 [17] 品牌代言与合作 - 百雀羚官宣乒乓球奥运冠军王曼昱为"灵动代言人" 发布"不止于冠"主题短片 [16]
行业周报:长白山8月客流创新高,美图接入NANOBANANA-20250907
开源证券· 2025-09-07 14:40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出行旅游板块暑期呈现量增价稳态势 长白山单月客流创新高[5][30] - AI+创作领域因Nano Banana带动全球热潮 美图通过创新功能实现多国榜单登顶[6][32] - 美妆行业国际化进程加速 珀莱雅通过投资和人才引进强化全球化布局[7][42][52] - 抖音渠道国货品牌表现强劲 消费结构向高端化集中化发展[57][58] 细分行业总结 出行旅游 - 2025年暑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119亿人次 同比增长4.3%[5][16] - 民航旅客运输量1.47亿人次 同比增长3.4% 其中国内增长2.4% 国际增长13.7%[5][16] - 国内经济舱平均票价846元 同比下滑6.4% 较2019年下降8.6%[5][16][23] - 暑期国内酒店Revpar同比下滑 奢华酒店表现持平 经济型酒店降幅最大[5][22][24] - 长白山8月接待游客82.52万人次 同比增长14.9% 创单月历史新高[5][30][34] - 沈白高铁即将投运 北京至长白山最短旅行时间将压缩至4小时33分[30] AI+创作 - 美图接入Nano Banana后 美颜相机连续登顶泰国 老挝AppStore总榜第一[6][32] - AI生成3D手办功能细分为多个场景 用户上传照片即可一键生成[32] - 9月上线WearWow AI穿搭APP 自带淘宝商品跳转链接 实现购买闭环[6][37] - 截至2025H1美图全球付费用户数约1540万 美国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市场[6][40] 美妆行业 - 珀莱雅独家投资花知晓 持股比例达38.45% 成为第二大股东[7][42] - 花知晓2024年1-7月线上GMV达5.6亿元 同比增长47.9%[43][49] - 2025年珀莱雅引入8名国际化高管 包括前宝洁首席科学家等资深人才[7][51][52] - 上海家化 贝泰妮 逸仙电商等企业均在近年引入国际化高管[7][54] - 8月抖音渠道韩束GMV突破7亿元 继续位列第一 国货品牌排名普遍提升[57][59] - 抖音高价商品(800元以上)销售比例显著增长 1000元以上商品占比增幅达1.11个百分点[57][60] - GMV超千万的SPU数占比从13.8%增长到18.0% 市场集中化趋势明显[58][60] 市场表现 - 本周(9.1-9.5)A股社会服务指数上涨0.02% 跑赢沪深300指数0.83个百分点 在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9[8][72] - 2025年初至今社会服务行业指数上涨14.16% 强于沪深300指数的13.35%[72] - 港股消费者服务指数本周下跌0.38% 跑输恒生指数1.74个百分点 在30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7[8][87] - 2025年初至今港股消费者服务指数下跌14.95% 弱于恒生指数的26.71%[87]
毛利率超84%,最贵国货彩妆半年吸金近26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7 12:2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25.88亿元同比增长31.3% 净利润6.70亿元同比增长36.1% [2] - 毛利率84.2%较去年同期84.9%略微下降但仍处行业高位 [2] - 销售及分销开支同比增加24.8%达11.69亿元占总收入45.2% 其中营销推广开支超5.4亿元同比增速超20% [9] - 产品平均售价从163.8元下降至157元反映市场竞争加剧 [9] 业务板块构成 - 彩妆收入14.22亿元占总收入55%同比增长31.1% [8] - 护肤品收入10.87亿元占比提升至42%同比增长33.4%增速跑赢彩妆 [6][8] - 化妆艺术培训业务收入6730万元同比下降5.9%系主动控制招生规模所致 [8] - 香水新业务收入突破1141万元占总收入0.4% [2][17] 渠道战略特点 - 线下渠道收入12.24亿元同比增长26.6% 线上渠道收入12.97亿元同比增长39% [8] - 全国409个专柜配备超2800名美妆顾问构成国货最大专柜服务团队 [8] - 通过"骨相化妆法"专业手法形成高复购壁垒 服务与销售绑定模式为行业独有 [8] 高端化战略实施 - 产品定价超越国际品牌 小金扇粉饼11.5g售价354元 鱼子酱面膜65g售价715元高于香奈儿同类产品 [16] - 专柜超九成设立于中档及中高档商业项目包括武汉SKP等顶级商场 [16] - 2003年通过上海港汇恒隆广场专柜打入高端市场 开业9个月内保持销售冠军 [12] 资本运作历程 - 2024年12月10日登陆港股成为"国货高端美妆第一股" 集资净额21.87亿港元 [17] - 历经五次递表 2021年通过发审会但因股东风波未获批文 2024年转战港交所 [15] - 2021-2023年营收从15.77亿元增长至28.8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5.3% 净利润从3.31亿元增至6.6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41.6% [15] 海外扩张计划 - 战略性地进军海外市场 建设百货商店专柜及网店双渠道 [2] - 需面对不同肤质审美文化背景挑战 "骨相化妆法"输出成为全球化战略关键 [2] 创始人IP与业务协同 - 创始人毛戈平因《武则天》化妆造型获得专业认可 与妻子汪立群共同创立品牌与学校 [12] - 教育体系累计培养超15万名专业人才 课程年更新率30% 2025年课改优化率达80% [13] - "品牌+渠道+教育"协同模式构成业务护城河 教育板块输送人才并提供稳定现金流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