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
icon
搜索文档
葛兰重金出手!大量资金借道创新药主题ETF积极入市
上海证券报· 2025-09-23 11:19
葛兰及知名基金经理投资动向 - 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基金认购百利天恒185.59万股 总成本5.88亿元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1.8% [3] - 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股票基金认购百利天恒28.55万股 总成本9050.98万元 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1% [3] - 富国基金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精选成长混合基金认购31.55万股 总成本1亿元 范妍管理的富国稳健增长混合基金认购12.62万股 总成本4000万元 [9] 百利天恒定增详情 - 百利天恒向特定对象发行1187.38万股 发行价格317元/股 募集资金总额37.64亿元 [9] - 中欧基金获配214.14万股 易方达基金、广发证券、工银瑞信基金获配均超100万股 [9] - 募集资金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 包括HIRE-ADC平台和GNC平台相关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 [12] 机构持仓及变动情况 -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基金2024年底持有百利天恒187.94万股 2025年一季度加仓214.17万股 二季度增持25.86万股 总持股达427.97万股 [7] - 截至二季度末 百利天恒以4.11%的净值占比首次进入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基金前十大重仓股 持仓市值12.67亿元 [8] - 百利天恒最新股价365.51元 较317元定增发行价溢价15.3% [8] 创新药板块资金流向 - 9月以来广发港股创新药ETF净申购42.08亿元 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净申购25.09亿元 银华港股创新药ETF净申购14.37亿元 [13] - 银华创新药ETF、景顺长城港股创新药50ETF、易方达恒生创新药ETF、广发创新药ETF净申购额均超6亿元 [13] - 全球创新药市场规模约1万亿美元 中国在研药物总数全球第二 细胞疗法和双抗研发管线数量全球第一 [14]
葛兰重金出手
上海证券报· 2025-09-23 11:17
基金投资动态 - 中欧基金葛兰管理的两只基金共斥资6.79亿元参与百利天恒定增 其中中欧医疗健康混合认购5.88亿元(占基金净值1.8%) 中欧医疗创新股票认购9050.98万元(占基金净值1%)[1][2][5] - 富国基金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精选成长混合认购1亿元 范妍管理的富国稳健增长混合认购4000万元[8] - 易方达基金、广发证券、工银瑞信基金等机构获配股数均超100万股[8] 百利天恒定增详情 - 百利天恒以每股317元价格发行1187.38万股 募集资金总额37.64亿元[8] - 募集资金将用于创新ADC药物研发平台(HIRE-ADC平台)和创新多特异性抗体研发平台(GNC平台)相关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10] - 截至9月23日股价为365.51元 较定增发行价317元溢价15.3%[7] 机构持仓变化 - 葛兰持续加仓百利天恒:2024年底持有187.94万股 一季度加仓214.17万股 二季度增持25.86万股至427.97万股[6] - 百利天恒于二季度末新进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前十大重仓股 持仓市值12.67亿元 占基金净值4.11%[6][7] - 三季度以来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基金有所减仓[7] 创新药板块资金流向 - 9月以来多只创新药ETF获大额净申购:广发港股创新药ETF净申购42.08亿元 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净申购25.09亿元 银华港股创新药ETF净申购14.37亿元[11] - 银华创新药ETF、景顺长城港股创新药50ETF等产品净申购额均超6亿元[11] - 机构认为中国创新药出海处于起步阶段 全球市场规模约1万亿美元 未来存在爆发式增长机会[11] 行业基本面 - 中国在研药物总数全球第二 细胞疗法和双抗等热门赛道研发管线数量全球第一[12] - 创新药企研发能力获国际认可 出海授权进入爆发阶段[12] - 医保局集采反内卷等政策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12]
“9·24”一周年,基民收益如何?近2000份问卷揭秘
券商中国· 2025-09-23 10:57
图源:图虫创意 自2024年9月24日一揽子金融政策落地实施以来,A股市场持续释放积极信号。其中,上证指数表现尤为亮眼,两度站上3800点整数关口,并于近期刷新十年新 高,A股市场升温明显。 截至2025年9月20日,全市场共有40只基金年内净值翻倍,887只基金年内净值涨超50%,超12000只基金实现正收益。在这波上涨行情里,手握基金的基民们表现如 何?证券时报基金研究院联合蚂蚁基金发起了《2025基金投资者偏好与信心调研》,基民们用1980份有效问卷给出了答案。 先看收益:近一年超92%主动权益基民正收益 近一年,主动权益基金一路回升,调研结果显示,超92%的主动权益基民获得了正收益。而把时间拉长看,自投资基金以来,有16.2%的基民靠权益基金赚了30%以 上,41%的人收益落在10%—30%区间。 就像有人2023年拿着科技主题基金,扛过短期波动后,今年跟着半导体、AI算力板块一路走高,收益自然水涨船高。 从全市场主动权益基金的持仓分布来看,今年高收益的主动权益基金行业配置,高度集中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及需求增长明确的领域,特别是科技制造板块成为 最大赢家,创新药、人形机器人、半导体、AI算力、新能源 ...
杨德龙:“924”行情一周年 这轮牛市走完两波确立趋势
新浪基金· 2025-09-23 09:41
专题:专题|A股"924行情"一周年回顾与展望 长期资金压舱石稳定器作用,持续强化长周期考核,不断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度,吸引更多源头活水, 让更多全球资本投资中国;三是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四是提高监管的精准性、有效性。 这一系列举措,势必为本轮牛市行情保驾护航。 2024年9月24日,A股市场在政策组合拳发布后迎来历史性大涨,短短几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大涨 1000点,成交量一度放大到10月8日的3.45万亿,创下历史新高。这一天也确认了本轮牛市的起点。过 去一年,在一揽子中贸政策陆续发布背景下,A股牛市行情逐步进入第二阶段。截至周年之际,川盘指 数、科创50、北证50、微盘指数四支股指涨幅超过100%。 虽然周一沪市两市一度出现大幅回落,但尾盘随着抄底资金入场出现快速回升,创业板指数强势翻红, 上证指数跌幅大幅收窄。当前市场在经历过前期快速上行后,开始出现一定震荡反复,主要是获利回吐 压力,以及临近国庆长假一部分投资者落袋为安、规避长假不确定性的心理,但市场本身上行趋势并未 改变。投资者是持币过节还是持股过节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关键要看持有的资产质量,如果是好股票、 好基金,可以放心持股过节,如果 ...
“9.24”行情这一年:港股从17000点跃升至27000点,“造富神话”能否继续?
第一财经· 2025-09-23 09:29
对于不少散户投资者而言,过去一年投资港股市场,就像一场充满惊喜但也不乏刺激的冒险。看着手中的恒生科技指 数ETF,曲线图宛如一段陡峭的山脉。年初的试探性买入可能带来惊喜,但倘若4月重仓追击,就可能遭遇"套牢"的煎 熬,而在7月"抄底"亦可能会经历颠簸。 去年在"9·24"国内重磅金融政策发布后,叠加美联储超预期降息助推,恒生指数自低点启动,历经震荡,于今年9月成 功突破27000点大关,创下自2022年以来的新高。从AI、创新药到新消费,资金在少数景气板块中密集抱团,催生了 超500只翻倍股的同时,也导致了交易的"拥挤"与估值的短期透支。这一特点使得投资者即便身处牛市,也对买卖时 机极为敏感,个人投资者的真实体验往往是"收益与波动齐飞"。 不过,港股近期呈现回调趋势,恒指已连续四个交易日小幅下行。截至23日收盘,恒生指数报26159点,跌0.7%;恒 生科技指数报6167点,跌1.45%。 当前,随着指数近期回调,市场正审视利好落地后的动能转换。业内观点认为,本轮牛市行至中段,港股互联网所在 的资讯科技业及新消费所在的非必需消费PB分位数仍存在上升空间,景气板块的估值修复有望持续带动港股整体估 值。 从170 ...
A股后市的确定性在哪里?
经济观察网· 2025-09-23 08:26
欧阳晓红/文 9月22日,一场"齐聚金融管理部门一把手"的新闻发布会,一次未调整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一个全线收红的A股市场——三者叠加之下,市场传递 出不同于以往的交易信号。 当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 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集体亮相,系统披露"十四五"时期金融业成绩单。 潘功胜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发布会不涉及短期政策调整,关于"十五五"以及下一步金融改革的内容,将在中央统一部署后进一步沟通。 这一幕不禁让人联想到去年的"9·24"场景:当时三大金融管理部门一把手发布"政策组合拳",上证指数当日大涨4.15%。 本次发布会虽在休市后召开,但A股仍于当日震荡拉升,三大指数均收红。 "进"还是"退",抑或"守"?在美联储降息与AI(人工智能)热潮的助推下,短暂经历"买预期卖事实"式调整后,裹挟贪婪与恐惧的全球跨市场资产似乎仍在 狂飙。 政策"平淡"、市场"热闹",投资者到底在交易怎样的新叙事? 流动性:不降息的"宽松感"从何而来? 9月23日,秋分时节。昼夜等长,一半 ...
A股再度“深V”!这是盘中相信“会反弹”的三个理由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07:55
9月23日,市场探底回升,创业板尾盘快速翻红。截至收盘,沪指跌0.18%,深成指跌0.29%,创业板指涨 0.21%。 板块方面,港口航运、银行等板块涨幅居前,旅游、华为、小金属等板块跌幅居前。 全市场超4200家股票下跌。沪深两市成交额2.49万亿元,较上一个交易日放量3729亿。 从个股到指数,今天市场经历了比较剧烈的波动。 上午10:33,全市场下跌家数短暂突破了5000家;盘中多数时候都不少于4800家。 指数方面,近期比较强势的深指、创指和科创50,都在向下突破5日或10日线后略有回升,回调幅度"尚可接 受"。而本就走势不佳的沪指,即便有银行、红利等板块支撑,仍然一度失守3800点关口,也下穿了30日 线。 此外,反映全市场表现的万得全A指数,以及全A平均股价,盘中均触及30日线,说明截至当时,大部分股 票已经走弱。 回顾这些指标,并不是为了唤起大家的恐慌和悲观。而是提醒大家: 在盘中跌幅最大时,保持冷静,锚定下方的支撑位进行应对,才更重要。 或者说,在今天这样的大幅回调发生后,会有反弹吗? 并不是说纪念日就必须涨,但如果能在这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出现有力修复,在提振市场信心方面,效果是 事半功倍的。 ...
“反内卷”的风终于吹到了医药集采,五类医药主题基金谁将受益?
搜狐财经· 2025-09-23 07:53
医药行业政策变化 - 国家医保局发布第11批药品集采文件 首次提出反内卷 优化价差控制锚点选择 不再简单选用最低报价 当最低价低于入围均价50%时 以入围均价50%为价差控制点 [2] - 要求企业不低于成本报价 如果低于锚点价 需对报价合理性做声明 解释成本构成 确保中标企业有钱赚 [5] - 成本控制更优的大型龙头企业有更大利润空间 [5] 受益企业类型 - 主要业务为国内市场的医药龙头企业受益 [5] - 之前受集采困扰较大的医疗器械 疫苗等企业受益 [5] - 以创新药 CXO为主的创新药企能进一步占领国内市场 [5] 创新药产业 - 中证创新药产业对比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涨幅相差近一倍 [5] - 权重股中药明康德权重13.63%近三月涨幅67.04% 恒瑞医药权重10.42%近三月涨幅37.27% 百济神州权重2.67%近三月涨幅28.58% [7] - A/H股均有布局的医药龙头未来能享受想象空间和集采反内卷利好 [6] 生物医药板块 - 生物医药包含CXO 创新药 医疗器械 医美 疫苗等 选取30只生物医药龙头股 [7] - 30只成分股都是龙头企业 符合受益企业特征 [8] - 权重股中药明康德权重13.51%近三月涨幅67.04% 复星医药权重5.95%近三月涨幅27.57% 泰格医药权重5.43%近三月涨幅22.00% [9] 医疗器械板块 - 技术含量高 壁垒深 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10] - 之前是集采重灾区 受集采影响更大 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改革后修复预期更强 [10] - 华宝中证医疗ETF规模突破250亿 最近一年日均成交额超6亿元 [10] 医药主题指数 - 沪深300医药成分股26只 龙头股权重更集中 前十大权重股占比超70% [11] - 成分股平均市值更大 增加中药成分 化学药占比近40% 生物药品28%左右 [11] - 指数依赖成熟产品线 缺乏爆发性增长点 [11] 中药板块 - 集采纳入中药饮片 但片仔癀 阿胶等消费级产品不在内 [13] - 中证中药指数市盈率TTM为25.07x 处于2021年以来低位 [14] - 中药材价格指数回落 常用中药材连翘 当归 牡丹皮价格下降 麦冬 党参价格稳定 2025年中药企业毛利率压力有望缓解 [14] 产品规模与流动性 - 银华中证创新药产业ETF规模优势较大 [6] - 天弘国证生物医药ETF和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指数LOF A几乎占据指数规模80% 近期资金流入明显 [9] - 易方达沪深300医药ETF规模接近200亿 [13] - 汇添富中证中药ETF兼具内需新消费和医药双重属性 [17]
创新药产业趋势已成,进军全球商业化
天风证券· 2025-09-23 07:45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1] 核心观点 - 中国创新药产业已形成金字塔梯队 产业兑现持续性强 具备全球竞争力[2] - 行业从中国销售放量转向国际化数据与交易兑现(license out BD) 商业化空间打开[2] - 分子质量是BD核心要素 具备差异化机制或高临床价值的"好分子"是国际买方核心关注点[2] - 中国已成为全球靶点验证到IND路径中效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研发效率与成本优势推动产业迈向更高创新度分子开发[4] 立足现在:进军全球商业化 大量优质项目将继续推高产业发展 - 中国创新药行业形成领头企业引领、大批优质企业支撑的金字塔梯队[2] - BD达成是全球化开发起点 后续随项目推进有望持续带来里程碑收入、销售分成[2] - 2025年大额BD迅速聚焦市场目光 产业积累丰厚持续兑现[12] - 2025H1 BD交易首付款金额241亿元 占中国内地企业融资总额28%[73][74] - 截至2025年7月11日 中国内地首付款≥1000万美元license-out交易33项 占全球总交易数30.6%[75][77] - 2025年中国内地BD交易总额465亿美元 占全球总交易额36.2%[80][82] 回顾过去:中国创新药产业成果丰硕 已具备全球竞争力 - 国内头部Biotech从靶点验证到PCC需12-20个月 较全球行业平均24-36个月节省30%-50%时间[14][15] - 国内CRO龙头药明康德完成小分子候选化合物从确定到IND申报需9-12个月 大分子需12-18个月[15] - 2024年首次临床试验登记平均用时67.4天 启动临床试验平均用时11个月(较2023年缩短一个月)[15] - 从首例患者入组到完成I期试验平均用时82.6天(平均入组35例)[15] - 中国研究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展示成果显著增长:ASCO口头报告从2023年22项增至2025年73项 LBA从3项增至11项[17][22] - ESMO的LBA数量从2021年5项增至2025年23项 常规口头报告从13项增至35项[21][22] 展望未来:提升创新度将进一步打开商业化价值空间 - 产学研持续加深合作为FIC分子产出蓄力[4] - 更具创新度的分子意味着更高商业化价值[4]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市场广阔:PD-1/PD-L1单抗市场规模2025年估计621.5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1204.4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14.15%[30][31] - 帕博利珠单抗2024年销售额295亿美元 同比增长18% 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151.6亿美元 同比增长6.6%[31] - ADC领域成为全球BD热点:美国是核心输出国(占比44%) 中国大陆占比23% 日本占比7%[39] - PD-(L)1/VEGF双抗领域大额BD频出:对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达280亿美元[42] - 细胞因子类药物IBI363在sqNSCLC后线治疗中展现优势:mOS 15.3个月 mPFS 9.3个月 ORR 36.7% DCR 90%[63][65] 建议关注企业 - 全球大单品:百济神州(H) 科伦博泰生物(H) 信达生物(H) 康方生物(H) 三生制药(H) 百利天恒 新诺威 石药集团(H) 翰森制药(H) 中国生物制药(H) 一品红 映恩生物(H)[5] - 全球BIC潜力:益方生物 泽璟制药 基石药业(H) 苑东生物 科济药业(H) 来凯医药(H) 复宏汉霖(H) 再鼎医药(H) 和黄医药(H) 药捷安康(H) 加科思(H) 歌礼制药(H)[5] - 国内大单品:舒泰神 艾力斯 云顶新耀(H) 恒瑞医药 贝达药业 华领医药(H)[5] - 资产价值:和铂医药(H) 和誉(H)[5]
?行业动态:
中泰国际· 2025-09-23 07:41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上周上涨0.6%,恒生国企股指数上涨1.2%[1] - 澳门8月博彩收入同比增长12.2%,推动博彩股上涨4%-6%[1][4] - 商汤与华虹半导体受AI政策利好表现较好[1] - 紫金矿业与招金矿业受美国降息影响微涨[1] 行业动态与个股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周下跌1.95%,跑输恒指2.6个百分点[3] - 海吉亚医疗获主席回购,股价上涨7.92%[3] - 美国药企GSK与礼来承诺投资3500亿美元建厂[3] - 蔚来汽车上周累计上涨22%,小鹏汽车上涨3.4%-4.4%[4] - 火电企业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华电国际全周分别下跌3.5%、7.4%、5.5%[5] - 金风科技及哈尔滨电气全周分别上涨14.4%及15.5%[5] 政策与宏观 - 美联储预防性降息25基点,预计今年再降息两次[1] - 香港成立AI效能提升小组推进"AI+"发展[1] - 中美领导人就"TikTok交易"等议题取得进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