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药物研发
icon
搜索文档
赋能新药研发、临床诊疗,AI如何改写行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09:42
当前医疗健康行业正处于关键转型期。一方面,政策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传统新药研发普 遍面临着周期长、成本高、成功率低等困境。 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公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但城乡区域之间医疗资 源不均衡,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仍有待增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闫硕 国金证券分析指出,AI模型,黑箱已破。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将使那些依赖黑箱模型、缺乏可解释 性的AI药物发现系统出局。而龙头AI药企已经走出概念验证。英矽智能,TNIK、ENPP1、PHD同路径3 次复现成功推进,AI研发过程都在Nature杂志上详细披露。 目前全球十大制药巨头均对AI有所布局。默沙东、辉瑞、礼来、BMS等头部药企,数百亿美元布局AI 制药相关公司。从医药魔方统计的全球AIDD(AI药物研发)相关交易首付额和总额Top20的项目来看,重 大交易集中发生在近5年内,总额超过500亿美元。 人工智能(AI)的出现正有力破解这些难题,为医疗健康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比如,在新药研发层面,9月9日,礼来推出自研AI平台TuneLab,向生物技术公司开放基于礼来多年数 据训练的药物发现模型;9月15日,诺华与M ...
恩华药业(002262) - 002262恩华药业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26
2025-09-26 12:43
研发管线与临床进展 - NH600001已递交NDA申请,预计上市后市场规模将达20多亿元[4] - NHL35700正在与CDE沟通Ⅲ期临床试验方案,即将开展Ⅲ期试验[5][8] - NH102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预计2025年召开Pre-Ⅲ会议[8] - NH130已完成Ⅰ期临床试验,预计2025年进入Ⅱ期临床试验[8] - NH300231、NH140068、NH104处于Ⅰ期临床试验阶段[8] - NH280在澳大利亚进行Ⅰ期临床试验[8] - Protollin已完成美国SAD研究,将进入Ib/IIa临床阶段[8] - R-氯胺酮注射液已完成Ⅱ期试验,已提交Pre-Ⅲ会议申请[7] 研发策略与创新投入 - 公司遵循临床未满足需求原则进行创新药立项[11] - 在保持业绩增长情况下,将大量资源投入创新药研发[4] - 力争"十五五"期间每年有1个创新药上市[4][14] - 建立AI用于早期研发的系统[12] - 通过License-in引进国外差异化项目[6] - 部分项目正在与国外公司进行License-out沟通[6] 市场布局与商业化 - 成立线上零售事业部和线下零售事业部拓展院外市场[5] - 通过好心情平台覆盖全国80%以上公立医院精神心理科医生[4] - 依托咪酯现有销售规模约10亿元[4] - 创新药收入占比将不断提升[8] - 从2026年开始公司经营将出现趋势性、根本性好转[14] 产品特色与竞争优势 - NH600001在保留依托咪酯优点基础上减少不良反应[4] - 中枢神经药物研发注重控制安慰剂效应,拥有成熟临床开发体系[3] - 精分药物研发策略先针对精神分裂症整体适应症,再研究阴性症状潜力[2] - 布局小核酸药物,投资三晟医药并推进相关项目[13] 合作与对外授权 - 中枢神经药品对外合作通常需要看到PoC临床(IIa期)结果[9] - 全新机制或差异化明显的项目可能在临床前阶段即可合作[9]
英矽智能、迈威生物(688062.SH)、皓元医药(688131.SH)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高效推进ADC药物的创新和开发
智通财经· 2025-09-22 01:37
战略合作概况 - 英矽智能 迈威生物(688062 SH) 皓元医药(688131 SH)于2025年9月17日达成三方战略合作协议[1] - 合作理念为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协同创新 互利共赢[1] - 目标包括打造覆盖数百靶点的新型ADC化合物库 筛选下一代ADC候选分子 加速创新ADC药物产业化[1] 合作方技术分工 - 迈威生物开放数百个针对不同靶点的单抗及多抗组合和自主研发的ADC技术平台[1] - 英矽智能运用Pharma AI平台设计结构新颖 选择性强的创新payload-linker[2] - 皓元医药提供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资源库支持linker payload合成[2] 技术协同价值 - 形成从靶点发现到临床开发的完整创新体系[1] - AI技术与传统药物研发深度融合 开创ADC药物开发全新模式[2] - 实现AI设计 抗体开发 Payload-linker化学合成到临床开发的全产业链协同[2] - 分子优化过程大幅缩短 显著提升研发效率[2] 行业影响 - 合作被誉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ADC药物领域的创新突破[2] - 构建ADC药物开发完整价值链闭环[2] - 开创抗体偶联药物研发的ABC新模式(AI赋能 Biotech/Biopharma驱动 CRO/CDMO落地)[3] - 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2][3]
英矽智能、迈威生物、皓元医药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高效推进ADC药物的创新和开发
智通财经网· 2025-09-22 01:28
战略合作概况 - 英矽智能 迈威生物 皓元医药于2025年9月17日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三方将打造覆盖数百靶点的新型ADC化合物库 推进下一代ADC候选分子并加速产业化落地[1] - 合作基于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协同创新 互利共赢理念 形成从靶点发现到临床开发的完整创新体系[1] 合作方技术优势 - 迈威生物拥有国际领先的ADC药物开发平台 开放数百个针对不同靶点的单抗及多抗组合 覆盖肿瘤和自身免疫等领域[1] - 英矽智能运用Pharma.AI平台设计结构新颖 选择性强的创新payload-linker 该平台已在全球首款AI设计药物开发中得到验证[2] - 皓元医药提供丰富分子砌块和工具化合物资源库 为ADC药物的linker payload合成提供技术支撑[2] 合作模式创新 - 开创ADC研发的ABC新模式 即AI赋能 Biotech/Biopharma驱动与CRO/CDMO落地的全链路深度协同[3] - 将AI技术与传统药物研发深度融合 在分子设计阶段预测成药性和安全性 大幅缩短传统需数年时间的分子优化过程[2] - 实现从AI设计 抗体开发 Payload-linker化学合成到临床开发的全产业链协同 构建完整价值链闭环[2] 行业影响与目标 - 合作被视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ADC药物领域的创新突破 开创ADC药物开发全新模式[2] - 目标是通过高效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 加速研发临床疗效优异的ADC创新药 为全球癌症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3] - 三方协同模式将最大化发挥各方优势 高效高质推动ADC创新和发展[2]
上半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悦康药业:创新管线加速兑现,展现巨大海外授权潜力
市值风云· 2025-09-05 10:11
公司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1.67亿元,研发投入2.09亿元,占营收比例达17.91%,同比增长7.54% [4]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创新药板块受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及海外授权驱动,国证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达99% [4] - 公司作为创新药领域重要参与者,具备核酸药物、多肽药物、mRNA疫苗等多元技术平台,是国内少有的同时掌握多项前沿技术的企业 [5][6] - 公司曾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拥有头孢药物晶型国家实验室及核酸药物国家工程中心 [6] 研发管线进展 - 在研项目共42项,其中创新药占比50%(21项),包括核酸药物12项、多肽药物3项、中药5项、化药1项 [6] - 三款中药创新药(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复方银杏叶片、紫花温肺止嗽颗粒)处于NDA审评阶段,适应症覆盖脑卒中、血管性痴呆及感染后咳嗽 [7] - 核酸药物领域:注射用CT102(ASO药物)完成IIa期临床;YKYY015(靶向PCSK9的siRNA)处于国内I期临床;YKYY029(GalNAc递送siRNA)处于国内I期临床 [9] - 多肽药物YKYY017(广谱冠状病毒抑制剂)具备预防与治疗双重作用,即将启动III期临床 [10] - mRNA疫苗技术涵盖自复制mRNA、Cap1加帽、冻干工艺等核心壁垒,YKYY025(RSV疫苗)和YKYY026(带状疱疹疫苗)均处于研发阶段 [11] 技术平台与创新能力 - 搭建全流程AI药物研发平台,已获得12项AI药物算法专利及发表3篇SCI论文,应用于靶点发现、分子设计及毒性预测等环节 [13] - 核酸药物技术突破包括自主GalNAc递送系统、siRNA序列修饰技术及阳离子脂质辅料规模化生产能力 [8][9] 国际化布局与海外授权潜力 - 两款siRNA药物(YKYY015、YKYY029)分别于2024年7月及2025年7月获美国FDA临床批准 [15] - mRNA疫苗YKYY025、YKYY026分别于2025年1月及2024年12月获美国FDA临床批准 [16] - 多肽药物YKYY017获中国、美国、澳大利亚三地临床批准;阳离子脂质辅料YK-009获中美日等多国专利授权 [16] - 参考行业趋势:诺华siRNA药物Leqvio 2024年销售额达7.54亿美元;国内企业舶望制药与诺华达成41.65亿美元授权协议 [15]
晶泰控股(02228):业绩大幅提升,AI药物研发进入新阶段
信达证券· 2025-09-02 08:14
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投资评级(如买入、增持等)[2][4]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大幅提升,营业收入达5.17亿元,同比增长403.83%,归母净利润0.83亿元,同比增长106.69%,扣非归母净利润0.45亿元,同比扭亏[2] - 药物发现解决方案收入4.35亿元,同比增长615%,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收入0.82亿元,同比增长95.9%[2] - 以"最强AI大脑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驱动药物研发业务,与Gregory Verdine教授达成59.9亿美元合作并收到5100万美元首付款,与希格生科合作的靶向药物获盖伦奖提名,AI赋能莱芒生物实现CAR-T治疗突破[2] - 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在化学反应环节将反应成功率提升至85%以上,积累2600万条化学反应数据,完成对Liverpool ChiroChem的收购[2] - 多平台与智能技术协同创新,大分子平台XtalFold® Ultra模式将抗原-抗体复合物结构预测准确率提升约10个百分点,分子胶平台启动研发,PepiX™平台加速多肽&蛋白药物研发[2]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01/0.02/0.05元,对应P/E分别为972.37/437.71/205.33倍[4] 业务表现 - 药物发现解决方案2025年上半年收入4.35亿元,同比增长615%[2] - 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2025年上半年收入0.82亿元,同比增长95.9%[2] 技术创新与突破 - 化学反应环节建立可合成性预测与反应条件推荐AI模型,反应成功率提升至85%以上,积累2600万条化学反应数据[2] - 分离和纯化环节构建反应条件推荐及产率预测模型,高压分离算法已部署应用[2] - 具身智能方面新一代模块化机器人搭载专利柔性夹持装置,解决微量粉末精确分装等行业痛点[2] - 大分子平台XtalFold®推出Ultra模式,抗原-抗体复合物结构预测准确率提升约10个百分点[2] - 分子胶平台启动研发,优化量子物理基础的XFEP算法,开发药效关系新模型[2] - PepiX™平台融合生成式AI、自动化合成与高通量筛选,加速多肽&蛋白药物研发[2] - 建成数智化+自动化材料平台,覆盖实验全流程并与多家领军企业签单[2] - Multi-Agent系统逐步部署化学合成全流程,支持千亿化学空间预测[2][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693百万元,同比增长160.14%,2026年984百万元,同比增长42.00%,2027年1337百万元,同比增长35.85%[4]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39百万元,同比增长102.56%,2026年86百万元,同比增长122.15%,2027年184百万元,同比增长113.17%[4] - 预计2025年毛利率78.36%,2026年77.65%,2027年79.06%[4] - 预计2025年ROE 0.97%,2026年2.13%,2027年4.37%[4]
东阳光药中期业绩公告解析:创新突围与国际化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9-02 07:29
核心观点 - 公司正处于从传统制药向创新药驱动的战略转型期 聚焦感染 慢病 肿瘤三大领域构建多元化发展格局 并通过AI技术和国际化布局提升竞争力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19.38亿元 受流感疫情放缓影响 磷酸奥司他韦销售额下降 [2] - 胰岛素系列产品营收1.22亿元 同比增长148% 显示慢病治疗领域增长潜力 [2] - 研发支出4.07亿元 占总收入比重21% 处于战略性投入期 [2] 研发管线 - 拥有150多款获批药物 已上市3款创新药 在研药物达100款 包括49款1类在研创新药物 [2] - 抗感染领域:抗丙肝新药东卫卓和东英贺于2025年2-3月获批 为国产唯一口服泛基因型方案 SVR12达95% [3] - 慢病领域:盐酸伊非尼酮片为国内首个进入III期临床的特发性肺纤维化国产创新药 II期数据显示延缓肺功能下降比例达96% [3] - 糖尿病领域: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已向美国FDA递交BLA 有望成为首家在美上市胰岛素的中国企业 [3] - 代谢疾病领域:GLP-1/FGF21双靶点长效融合蛋白HEC88473处于国内临床2期 GLP-1/GCG/GIP三靶点HEC-007进入1期临床 GDF15激动剂HEC-301获批临床 [4] - 肿瘤领域:FLT3抑制剂克立福替尼进入中国III期临床 4-1BB/LY6G6D双抗解决肝毒性问题且与PD1联用具协同效果 [4] 技术创新 - 建立HEC药物智能发现平台 通过AI将PCC筛选时间从2-3年缩短至1.5年 [5] - AI开发的首款小分子新药HEC169584(THR-β激动剂)已进入I期临床 [5] 国际化进展 - 采取自主申报与海外授权双轮驱动策略 2024年11月授权GLP-1/FGF21双靶点药物HEC88473海外权益给Apollo Therapeutics [5] - 海外销售网络覆盖8个国家地区 2025年上半年获利伐沙班片美国批件和奥司他韦干混悬剂德国批件 [5] - 松山湖生产基地获美国FDA 欧盟和中国GMP认证 预计2026年建成符合国际标准的生物药设施 [6] 未来展望 - 2026年甘精胰岛素有望在美上市 开创中国药企进入全球高标准市场先例 [6] - 2026-2028年创新药管线将进入集中收获期 多个核心产品预计上市 [6] - AI驱动研发模式成熟将进一步提升效率并降低研发成本 [6]
成都先导(688222):DEL业务大幅回暖 AI持续贡献业绩增量
新浪财经· 2025-08-29 13:2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7亿元 同比上升16.59% 归母净利润0.50亿元 同比上升390.59% [1] - 25Q2单季度实现收入1.20亿元 同比上升37.71% 归母净利润0.22亿元 同比下滑681.82% [1] - 2025H1毛利率为53.81% 同比提升7.18个百分点 净利率为22.04% 同比提升16.80个百分点 [1] 盈利能力与费用控制 - 期间费用率为27.86% 同比下降11.39个百分点 其中销售费用率4.05%(-0.94pp) 管理费用率16.28%(-3.61pp) 研发费用率12.69%(-3.10pp) 财务费用率-5.15%(-3.75pp) [1] - 研发投入0.29亿元 同比下降6.28% 母公司研发投入增长而英国子公司因商业化战略调整研发投入下降 [2] 业务板块表现 - DEL板块实现营收1.02亿元 同比增加40.45% 主要受益于多样性导向定制库进展强势 [2] - FBDD/SBDD板块实现营收0.65亿元 同比增加4.15% 主要因英国子公司确认里程碑收入 [2] - OBT技术报告营收0.28亿元 同比降低3.35% TPD板块营收0.07亿元 同比降低8.67% 因项目执行交付周期变化 [2] 技术研发进展 - 持续推进DEL+AI/ML在药物发现领域的应用(HAILO平台) 迭代升级靶点-小分子活性预测模型并构建分子生成模型 [3] - 基于模型完成TRIM21、CRBN为E3配体的多靶点分子胶库设计与合成 高通量生物自动化系统完成平台整合 [3] - 新增两个自研项目依托HAILO平台启动首轮DMTA循环并找到先导化合物进入评价环节 [3]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15亿元(+20.6%)、6.17亿元(+19.9%)、7.40亿元(+19.9%) [4] - 预计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0亿元(+75.5%)、1.07亿元(+19.0%)、1.31亿元(+22.0%) 对应PE分别为115/97/79倍 [4]
成都先导(688222):2025年半年报点评:DEL业务大幅回暖,AI持续贡献业绩增量
民生证券· 2025-08-29 12:29
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2.27亿元 同比上升16.59% [1] - 2025H1归母净利润0.50亿元 同比大幅上升390.59% [1] - 25Q2单季度收入1.20亿元 同比上升37.71% [1] - 25Q2归母净利润0.22亿元 同比下滑681.82% [1] - 2025H1毛利率53.81% 同比提升7.18个百分点 [2] - 2025H1净利率22.04% 同比提升16.80个百分点 [2] - 期间费用率27.86% 同比下降11.39个百分点 [2] - 研发投入0.29亿元 同比下降6.28% [2] 业务板块表现 - DEL板块营收1.02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40.45% [3] - FBDD/SBDD板块营收0.65亿元 同比增长4.15% [3] - OBT技术报告营收0.28亿元 同比下降3.35% [3] - TPD板块营收0.07亿元 同比下降8.67% [3] AI技术进展 - 持续推进DEL+AI/ML项目研发及HAILO平台建设 [4] - 迭代升级靶点-小分子活性预测模型 [4] - 构建适配高通量化学平台的分子生成模型 [4] - 完成多靶点分子胶库设计与合成 [4] - 高通量生物自动化系统完成平台整合 [4] - 新增两个自研项目依托HAILO平台启动DMTA循环 [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5.15亿元 同比增长20.6% [5][6] - 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6.17亿元 同比增长19.9% [5][6] - 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7.40亿元 同比增长19.9% [5][6]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0.90亿元 同比增长75.5% [5][6]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1.07亿元 同比增长19.0% [5][6]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1.31亿元 同比增长22.0% [5][6] - 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115/97/79倍 [5][6]
维亚生物绩后拉升逾20% 中期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加4.28% 公司AI订单呈增长趋势
智通财经· 2025-08-29 03:52
公司业绩表现 - 维亚生物股价大幅上涨22.32%至2.85港元 成交额达4902.75万港元[1] - 公司中期收益8.32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15.27%[1] - 股东应占溢利1.2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28%[1] - 毛利率提升至40.8% 较去年同期增长6.3个百分点[1] 业务运营优化 - 毛利率提升主要得益于朗华业务结构优化调整[1] - CRO业务运营效率提升及新业务板块增长贡献显著[1] - AI相关订单占比达到新签订单的12% 且呈增长趋势[1]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AI药物研发(AIDD)相关交易总额超过500亿美元[1] - 重大交易集中发生在近5年内[1] - 生成式AI药企构建随时间增长的领先模型壁垒是关键[1] - 算力与数据不构成掣肘时 模型开发迭代效率与训练经验积累至关重要[1] - 与大药企合作形成数据与模型构建的正反馈飞轮 构建行业护城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