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制药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 | AI制药概念股走强 晶泰控股一度涨超8%
搜狐财经· 2025-09-29 03:55
股价表现 - AI制药概念股走强 晶泰控股盘中一度涨超8% 最高报13.21港元/股 [1] - 截至发稿时股价涨6% 报12.89港元/股 总市值超550亿港元 [1] - 当日振幅达7.81% 最高价13.210港元 最低价12.260港元 [2] 交易数据 - 成交量1.09亿股 成交额13.96亿港元 换手率2.52% [2] - 总市值554.65亿港元 总股本43.03亿股 流通值554.65亿港元 [2] - 市盈率TTM和静态市盈率均为亏损状态 市净率7.229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报告显示收入5.1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加403.8% [2] - 股东应占溢利8279.5万元人民币 上年同期亏损12.38亿元人民币 实现扭亏为盈 [2]
深圳的预言:谁是下一个万亿级“腾讯”?
新浪财经· 2025-09-25 09:41
核心观点 - 晶泰控股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突出 实现营业收入5.17亿元 同比增长403.8% 首次半年盈利1.42亿元[1] - 公司被类比为"下一个腾讯" 因在AI应用时代率先盈利 且与腾讯早期发展路径相似 均从基础设施搭建起步[1][2][3] - 公司通过AI驱动的分子研发平台 在药物研发、新材料及农业科技领域实现技术外溢与生态扩张[2][3][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17亿元 同比增长403.8%[1] - 首次实现半年盈利1.42亿元[1] - 与DoveTree合作金额达59亿美元 与礼来合作金额达2.5亿美元[1][8] 业务进展 - 药物研发领域与辉瑞、礼来、DoveTree及韩国东亚制药等国际企业合作 覆盖全球TOP20药企中的16家[1][4][8] - 新材料领域与协鑫集团签署10亿元钙钛矿研发订单 并涉及锂离子电池材料开发[2][8][9] - 农业科技领域与恒健控股、寿光蔬菜合作打造"人工智能+种业"创新联合体[9] - 孵化剂泰医药、希格生科、耀速科技、莱芒生物等项目 形成上下游协同效应[2] 技术优势 - 采用"量子物理+AI+机器人"研发平台 将药物发现周期缩短至传统三分之一[6] - AI for Science技术可降低新材料行业研发成本70%[6] - 通过"第一性原理+AI+自动化"模式 在虚拟环境中生成数百万候选分子并快速筛选至十数个优选分子[6] - 机器人实验室自动执行分子合成、提纯与测试 形成动态闭环研发模式[6] 市场规模 - 全球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3,632亿美元[5] - 全球材料科学研发开支预计2030年达1,779亿美元[5] - 两大领域合计市场规模约3.9万亿元人民币[5] 商业模式 - 通过机器人研发服务获得高利润率现金流[7] - 药物发现业务除研发费用外 还可获得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7] - 平台化技术具备边际成本递减特性 可应用于多领域[6][7] 股东背景 - 腾讯持股13.66% 为重要股东及基石投资人[4] - 腾讯布局基于对创始人团队技术实力及行业前景的认可[4] 发展前景 - 公司已官宣40余个合作 涉及欧美领先药企的重磅管线[7] - 未来可通过分子精确设计在多领域创造高附加值物质分子[9] - 有望通过平台化扩张实现万亿市值目标[3][7][9]
晶泰控股(2228.HK):首次实现盈利 AIFORSCIENCE龙头打开新篇章
格隆汇· 2025-09-24 04:1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17亿元 同比增长403.8% [1][3] - 经调整净利润1.416亿元 首次实现半年盈利 [1][3] - 现金余额合计53.077亿元 月均现金消耗降低20%至4970万元 [1] 业务板块表现 - 药物发现解决方案业务收入4.352亿元 同比增长615.2% 主要受益于与DoveTree合作的60亿美元订单 [1][3] - 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业务收入8190万元 同比增长95.9% 主要来自自动化化学合成服务及XtaPi研发解决方案的高速增长 [1][3] 重大合作协议 - 与DoveTree签署端到端AI药物发现战略合作协议 总金额最高达60亿美元 [2] - 已收到首付款5100万美元 后续有权获得4900万美元进一步付款 [2][3] - 有资格获取最高58.9亿美元的潜在监管与商业里程碑付款 以及基于产品年销售额的个位数比例特许权使用费 [2] 技术平台进展 - 建立分子胶平台 AI+机器人药物发现平台持续迭代升级 [1][3] - AI模型与机器人实验室在化学领域实现广泛应用 [1] - 收购LCC增强化学空间探索实力 [1] - 在具身智能(灵动勺)和Multi-Agent方向取得积极进展 [1][3] 融资与资金使用 - 完成新一轮配售26.533亿港元 占扩大后股本6.64% [3] - 配售资金40%用于产品迭代升级与研发能力提升 包括机器人实验室技术升级和AI平台能力升级 [3] - 30%用于产品商业化与业务拓展 30%用于投资收购和人才引进 [3] - 资金均将于2034年前使用 [3] 盈利预测调整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80/8.20/13.00亿元 [3] - 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48/-0.38/1.73亿元 [3]
晶泰控股涨超4% 近日获纳入富时中国小盘股 AI制药商业化能力获得验证
智通财经· 2025-09-23 07:41
股价表现 - 晶泰控股股价上涨4.56%至11.92港元 成交额达22.59亿港元 [1] 指数纳入 - 公司获纳入富时中国小盘股指数 调整于9月19日收盘后正式生效 [1] - 纳入国际指数预期带来更广泛资本关注和流动性溢价 [1]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达5.1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03.8% [1] - 经调整净利润1.416亿元人民币 首次实现半年盈利 [1] 业务进展 - 获得近60亿美元大订单 AI制药商业化能力获得验证 [1] - 与DoveTree合作落地推动业绩增长 [1] - 在具身智能(灵动勺)和Multi-Agent领域取得积极进展 [1]
晶泰控股尾盘涨超5% 公司获纳入富时中国小盘股 AI制药业务商业化稳步推进
智通财经· 2025-09-22 07:11
股价表现与市场事件 - 晶泰控股尾盘涨超5% 收盘涨4.55%至11.03港元 成交额达14.87亿港元 [1] - 公司获纳入富时中国小盘股指数 于9月19日收盘后正式生效 预期带来更广泛资本关注和流动性溢价 [1] 业务进展与财务表现 - AI制药业务商业化稳步推进 2025年上半年药物发现业务同比增速达615% [1] - 与辉瑞、强生等全球顶尖药企保持长期合作 与DoveTree完成总订单规模59.9亿美元的管线合作 [1] - 已收到协议首付款5100万美元 对业绩产生增量贡献 [1] 技术平台与业务拓展 - 通过共享量子物理计算、多模态AI及自动化平台实现技术跨领域复用 [1] - 成功将技术平台拓展至新能源、农业及工业材料等多个领域 [1]
深读100:谁能接住《黑神话》下一波红利?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31 13:56
文旅行业借势热门IP发展 - 灵璧县借《黑神话:钟馗》官宣契机推动文旅产业出圈 该县为钟馗文化集聚地[1] - 借鉴《黑神话:悟空》带火山西文旅的成功经验 但面临住宿等配套基础设施提升的挑战[1] 金融市场资金流动趋势 - 1~7月财政逆周期调节加强 但实体融资需求偏弱且资金循环效率低下[2] - 存款因利率下调及资本市场回暖向理财及权益市场转移 其延续性取决于经济预期与政策效果[2] AI制药行业技术突破 - 中国AI制药迎来临界点 生成式AI改写药物研发范式 从大海捞针转变为精准设计[3] - 加速研发进程并激活难成药靶点 行业核心竞争力在于模型与数据质量[3] - 未来可能重塑创新药产业链格局[3] 外卖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历经数月补贴大战 市场格局从双雄对峙转为多方竞争[4] - 头部玩家营收保持增长但利润承压 行业竞争核心从价格补贴转向价值竞争[4] - 长期需跳出内卷回归服务本质[4]
医药生物-医药行业行业研究:从数据、算力、模型切入的3类龙头,看全球AI
搜狐财经· 2025-08-31 03:08
行业趋势与核心观点 - AI制药已从概念迈向现实,2024年Hassabis与Jumper因AlphaFold2获诺贝尔化学奖标志行业开启,多组学AI应用将实现医药领域1000倍降本增效,首个AI重磅药临近获批 [1][4] - 行业核心三要素(算力、数据、模型)瓶颈逐步突破:算力云端化且持续升级,数据通过联邦学习及跨界合作突破孤岛限制,生成式AI模型成为竞争关键 [1][4] - AI开发药物I期试验成功率80%-90%,远超传统方法的40%,全球AI药企管线加速进入临床阶段 [1][4][64] 算力进展 - 云端算力供给充裕,亚马逊、谷歌、微软、阿里等科技巨头提供基础设施支持 [1][4] - 英伟达2025年推出Spectrum-XGS以太网技术,可连接分布式数据中心形成“AI超级工厂”,提升算力量级 [1][4][14] - 云计算驱动制药行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数据存储、分析及AI模型训练的高效扩展,成本降低达40% [39] 数据突破 - 联邦学习(FL)技术突破数据隐私与孤岛限制,实现跨设备及跨孤岛的知识共享 [4][43] - Apheris等企业及英国“OpenBind”联盟整合跨界数据,英国联盟计划5年生成50万个蛋白质-配体复合物结构数据,填补行业空白 [1][4][53] - 医疗数据量激增,英国生物数据库储存50万名患者信息,数据量是Meta LLaMA 3.1405B模型的27倍 [26][30] 模型与研发效率 - 生成式AI是关键竞争壁垒,英矽智能Pharma.AI平台(含Biology42、Chemistry42等模块)实现端到端研发,模型迭代时间从50天缩短至3天 [1][31] - 全球25家领先AI药企中,部分企业管线进入临床,英矽智能针对TNIK、ENPP1、PHD抑制剂3次复现成功且研发过程在Nature披露 [1][4][32] - AI模型可解释性受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推动,依赖黑箱模型的系统可能退出市场 [4][31] 行业参与格局 - 科技巨头加速入局:英伟达推BioNeMo平台并投资13家AI药企,谷歌拆分Isomorphic Labs且临床试验临近 [1][5][15] - 产业链企业积极布局:泓博医药推DiOrion平台,深度智耀赋能IND合规提交,英矽智能10种候选化合物获批IND [1][5] - 默沙东、辉瑞等十大制药巨头投入数百亿美元,近5年全球AIDD相关交易总额超500亿美元,85%头部药企加大AI投资 [1][5][20] 投资策略与方向 - AI新药破局在即,关注管线丰富、兑现力强的企业如英矽智能、晶泰控股 [6] - 制药与跨界企业入局者众,优选壁垒随时间增厚者如石药集团、复星医药等长期布局AI的公司 [6]
科技巨头纷纷投入 AI制药商业化落地加速(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 2025-08-30 16:47
行业动态 -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分拆的AI初创企业SandboxAQ发布大规模合成数据集 通过模拟药物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加速新药研发[2] - 英伟达推出BioNeMo平台并广泛投资AI制药企业 谷歌并购DeepMind后拆分Isomorphic Labs 后者临床试验已非常接近突破[2] - 全球AI药物研发AIDD相关交易总额超过500亿美元 重大交易集中发生在近5年内[3] - 默沙东、辉瑞、礼来、BMS等头部药企以数百亿美元规模布局AI制药相关公司[3] 商业模式验证 - AI制药企业通过技术授权与分成模式实现盈利可行性获验证 传统药企巨头对AI辅助研发需求迫切[3] - 行业首个重要里程碑将是人类首个AI驱动研发药物获批上市 模型与数据优势需通过重磅药物验证[3] - 行业入局者包括AI药企、传统仿创龙头及非药领域科技公司 技术壁垒随时间持续增厚[3] 技术平台发展 - 泓博医药推出DiOrion平台 深度智耀赋能新药临床申请合规提交[2] - 英矽智能实现从猜想、分子、临床到发布的全流程贯通[2] - 维亚生物AIDD及CADD平台具备自研算法能力 拥有研发多种药物形态经验[5] 晶泰控股财务表现 - 公司预期2025年中期综合收益不少于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至少387%[4] - 预期纯利不少于5000万元人民币 经调整纯利不少于1.2亿元人民币 首次实现半年盈利[4] - 收益增长主要源于与DoveTree合作提供AI药物发现解决方案 首付款5100万美元已确认计入收益[4][5] 维亚生物业务进展 - 公司5年前布局AI制药 AI相关订单占比达新签订单的12%且呈增长趋势[5] - 正从计算赋能阶段迈向AI驱动药物设计的新阶段 充分发挥基于结构的药物研发优势[5]
AI再造「司美格鲁肽」?百亿美金涌向AI制药
36氪· 2025-08-30 13:35
文章核心观点 - AI制药行业正迎来"GPT时刻",生成式AI技术正在彻底改变药物研发的底层范式,从传统的大海捞针式筛选转变为精准的从头设计(de novo design),大幅提升研发效率和成功率[5][7][8] - 2025年中国AI制药公司密集达成高价值BD交易,总金额超百亿美元,标志着行业进入商业化兑现期[5][6] - 生成式AI模型(如Chai-2、ESM3、Protenix)在抗体设计、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将研发时间从数年缩短至数周,成本从数百万美元降至极低水平[11][12] - 行业参与者呈现三类形态:科技巨头(如Google、字节跳动)开发生物基础模型、AI科学家创业团队优化算法、传统药企应用AI工具加速研发[15] - AI制药将与创新药深度融合,未来所有新药研发公司都将使用AI技术,行业格局面临重塑[13][18] 2025年AI制药BD交易分析 - 晶泰科技与DoveTree交易:首付款5100万美元,潜在里程碑总额58.9亿美元,涉及多款临床前/早期大分子与小分子创新药[6] - 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交易:首付款1.1亿美元,潜在总额53亿美元,基于石药AI平台开发口服小分子候选药物[6] - 华深智药(海外子公司)与赛诺菲交易:首付款1.25亿美元,潜在总额17.2亿美元,涉及两款双特异性抗体及Synova™平台使用权[6] - 元思生肽与阿斯利康交易:首付款7500万美元,潜在总额34亿美元,开发慢病大环肽口服药物[6] - 四家公司交易首付款总额达3.6亿美元,潜在里程碑总额超163亿美元[6] 技术突破与范式变革 - AlphaFold 2在两年内预测超过2亿个蛋白质结构,而此前60年人类仅解析20万个结构,数量提升三个数量级[10] - Diffusion模型引入蛋白质设计,使全新蛋白质设计成功率实现数量级飞跃[11] - AlphaFold 3实现全原子级建模,能处理蛋白质、核酸和小分子间复杂相互作用[11] - Chai-2模型针对特定靶点生成抗体的命中率显著提升:从传统方法需筛选百万级到亿级分子库,优化至几十条序列就可能出现hits[11] - 抗体发现时间从3年缩短至几小时,验证周期缩短至两周内,成本从500万美元大幅降低[12] 行业影响与未来趋势 - 激活难成药靶点研发:从"有什么筛什么"转变为"要什么造什么",有望攻克无药可用的顽疾[13] - 大幅缩短临床前研发周期,对肿瘤、自免、代谢等领域适应症产生重大利好[13] - 慢性病领域将最早受益,类似司美格鲁肽的"神药"出现频次将大大提高[13] - 传统依赖大规模动物模型的药物筛选平台商业价值将受到冲击[13] - AI生物科技公司将成为跨国药企的"分子设计中心"和"算力中心",通过BD授权和合作研发分享价值[13] 竞争格局与核心能力 - 科技巨头:拥有充足资本和算力,开发生物基础模型并构建开源生态(如Google Deepmind、Meta、Xaira、字节跳动)[15] - AI科学家创业团队:具备算法创新能力,优化基础模型并提供平台服务或自研管线(如百图生科、华深智药、英汐智能)[15] - 传统药企:利用AI开源模型结合湿实验能力,加速特定疾病药物研发[15] - 核心竞争力取决于对模型的理解、修改和演进能力,需要达到99分而非80分的性能标准[16] - 高质量生物实验数据产出能力成为关键:国内某企业投入数千万元合成测试上万条抗体序列,但仍未达到scaling law高效提升区间[17] - 自动化高通量实验不仅提高筛选效率,更能产生结构化可迭代数据用于模型训练[17]
“AI for Science第一股”晶泰控股(02228)完成近30亿港元新股配售融资 登顶全球AI制药融资王
智通财经· 2025-08-29 08:34
配售融资 - 公司于2025年8月29日完成26.5亿港元新股配售 定价每股9.28港元 较IPO发行价溢价75.8% 较最近30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溢价23.4% [1] - 配售规模较初始规模上调超13% 实现订单多倍覆盖 吸引国际主权基金及长线基金认购 [1][2] - 此次为2025年内第三次公开市场融资 配售股份数量约2.86亿股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现规模化盈利 药物发现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15.2%至4.35亿元 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5.9%至0.82亿元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持有现金余额53.08亿元 叠加本次融资后总现金储备约80亿元 [3] - 截至8月27日市值超412亿港元 为亚洲AI药物发现领域市值最高企业 [2] 战略布局 - 融资资金将用于运营研发、并购 并探索RWA(真实世界资产)及RDA(真实数据资产)等区块链新业务 [1][4] - 公司AI+机器人分子发现平台与RWA/RDA天然契合 早年已布局Web3相关技术 [4] - 通过RWA可将研发成果、专利等资产数字化 提升流动性并拓宽融资渠道 [4] 行业地位 - 公司为全球AI药物研发领域历史融资规模最大企业 曾创该领域融资额最高纪录 [2] - AI制药属科技跨界新赛道 破局者可能包括AI药企、传统药企转型者或科技公司 [2] - 香港RWA注册登记平台于8月6日正式上线 推动资产代币化服务体系建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