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

搜索文档
中国经济-十五五前瞻中篇:化储蓄为消费信心?
2025-09-28 14:57
中国家庭部门储蓄率长期高企,是经济失衡的典型表征。这背⺵既有社会保障不 足的结构性㍕素,也有2018年以来连番经济⫿所带来的⼽期性影⿏。但⺁一方 面,这也意⽏着中国在扩大消费、深资本市场方面有着广阔的空间。ⶇ五五规 ⮕有望以社保改革为抓手来释放消费潜ⱱ。这意⽏着我们有必要估算超额储蓄的 总规模,探索⺎能的释放路径,并评估其宏观影⿏。 超额储蓄的三个层次:目⯥中国的居民储蓄率为35%,显著高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 体。究其背⺵成㍕, 一是社会保障结构性不足。二是2018年以来接踵而至的⼽期 性⫿,ⴎ括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房地产下行以⹖通缩循环,ⱶ大了家庭 部门增ⱶ预防性储蓄的需求。我们测算, 过⸼七年家庭部门所累积的⼽期性超额 储蓄的金额已高达30万亿人民币,而其中有6–7万亿人民币被超额配置在了定期存 款。 释放超额储蓄三部曲 – 重燃信心、打破通缩、深改革:国际经验表明,将⼽期 性超额储蓄转为消费的关键在于稳定家庭部门信心⽰通胀预期。⬀策层自⸼年9 月政策转⺸以来便逐步往正确的方⺸小步推进。这虽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但尚 不足以打破通缩。居民存款⺸权益资产搬家也才⮠⮠开始,主要由高⬘值人群所 带ⲁ。 若ⶇ五五 ...
外汇周报:假期叠加数据,关注上下沿测试-20250928
华泰期货· 2025-09-28 11:05
外汇周报 | 2025-09-28 美国方面,8 月 PCE 年率为 2.7%,核心 PCE 为 2.9%,表明消费和服务端价格具有较强支撑。制造业端的 PPI 同比与环比均下滑,反映成本动力在减弱。初请失业金人数的上升则暗示劳动力市场可能开始松动,这样的通胀 ——就业错位使市场对美联储原定的降息路径产生疑虑。再加上美国近期提出对药品、厨柜等商品加征较高关税 政策,使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强化美元走势的黏性。 中国方面,出口增速继续回落,进口恢复力度不足,外需制约仍在。8 月 CPI 同比下降 0.4%,PPI 同比下降 2.9%, 通缩压力尚存但降幅收窄。金融层面,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虽出现回升,但力度偏温。汇率层面,目前逆周期因 子尚未启动。 从基本面来看,1)经济预期差(chā)利好人民币:美国 PCE/核心 PCE 显示通胀有黏性但生产端与就业边际走弱, 中国通缩压力边际缓解;2)中美利差(chā)中性:美国债券收益率仍高位,国内利率稳定,利差虽缩窄但未逆转, 对人民币支撑有限;3)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中性:关税政策与贸易摩擦可能反复,但其影响尚未形成明确方向性。 其他货币 欧元:欧元兑美元走势偏弱,整体 ...
白酒会缺席这次牛市吗?
雪球· 2025-09-27 04:02
市场行情表现 - 自2023年9月24日行情启动以来 上证指数上涨40% 深证成指上涨60% 创业板上涨105% 科创板上涨120% 北交所上涨155% [3] - 行情以中小市值科技属性股票为主 大盘股如上证50指数未突破去年10月8日高点 [3] 食品饮料板块现状 - 白酒板块经历4年多调整 当前处于摸底阶段且底部临近 [4][5] - 食品饮料企业如海天味业、双汇发展、伊利股份、青岛啤酒、安井食品、金龙鱼等股价未突破去年高点 [6][7] - 多数企业利润保持增长但股价未上涨 因2018-2021年牛市透支行业估值与预期 [7][8] 行业估值水平 - 食品饮料行业市盈率处于十年区间低位 接近平均市盈率减1-2倍标准差水平 类似2018年位置 [9][10] - 当前估值消化已持续3-4年 行业整体处于低估区间 [9] 宏观经济环境影响 - 2023年9月起实际GDP大于名义GDP 显示通货紧缩环境 [11] - 历史类似情况出现在1998-2000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次贷危机期间 [13] - 预期经济将逐步走出通缩 推动行业回归合理估值区间 [13] 行业投资机会 - 食品饮料行业不会缺席牛市 但表现滞后 [13] - 当前低估状态提供投资机会 需保持耐心等待估值修复 [14]
内需偏弱下的经济修复与政策应对
五矿证券· 2025-09-26 03:44
通缩现状与历史比较 - GDP平减指数连续9个季度负增长(2023Q2至2025Q2),持续时间超过亚洲金融危机(6个季度)和全球金融危机(3个季度)[1][11] - PPI自2022年四季度转负后持续两年处于0%至-6%区间,CPI长期在0%附近波动,核心CPI疲软[13][15] - 当前通缩由内需结构性疲弱主导,与1998年及2008年外部冲击引发的短期收缩存在本质差异[1][17][21] 结构性成因与传导机制 - 房地产、债务与财政形成链式反应:房价下跌削弱居民财富效应,土地财政退潮导致专项债从增量投资转为缺口填补[2][31][34] - 每新增1元名义GDP需投入5.9元信贷资金(2024年数据),信用效率边际递减加剧债务通缩耦合[36] - 外部关税与产业政策限制(如电动汽车100%关税、光伏组件欧盟反补贴)压降出口利润,传导至国内就业与收入[42][43] 国际经验与政策启示 - 日本通缩期间GDP平减指数连续15年负增长(1999-2013年),政策转机源于工资-服务价格联动与收益率曲线控制(YCC)[48][51][55] - 欧元区依靠负利率、资产购买(APP/PSPP)及定向长期再融资(TLTRO)组合,于2016年退出通缩边缘[63][67] - 可借鉴机制包括收益率曲线引导(非YCC)、结构性工具穿透及工资粘性培育,但需避免复制负利率等极端工具[60][70][71] 政策路径与时间框架 - 再通胀需按"托住名义—修复传导—再造预期"顺序推进,预计2026年平减指数止跌、2027年债务减压、2028年风险出清[72][74] - 财政需提高赤字率(建议至少5%)并扩大超长期国债,专项债回归增量投资导向[82][85] - 货币端需通过收益率曲线管理稳定中长期融资成本,结构性再贷款对接保障房及设备更新场景[83][84] - 改革重点包括房地产保障化转换、设备更新以旧换新(2025年1-6月社零增速5%),及培育工资-服务价格粘性[81][84]
大摩闭门会-金融、 风电、汽车、交运行业更新
2025-09-26 02:29
**风电行业** * 风电行业受益于需求激增和产业链整合 2025年吊装量预计超100吉瓦 较2024年75吉瓦增长33% 大型化趋势导致零部件供应紧平衡 头部企业价格联盟稳定市场 行业毛利率自2025年上半年已开始反弹[1][2][3] * 风电相较光伏具有功率密度优势和更高机制电价 山东省竞标中风电机制电价接近0.32元/千瓦时 高于光伏的0.2元/千瓦时 技术进步和大型化降低度电成本 提升项目回报率[1][4] * 未来几年新增吊装量预计维持在100-120吉瓦 海上风电占比15-20吉瓦 零部件领域竞争格局优于整机制造 盈利前景可期[1][5][6] **风电产业链重点企业** * 中天科技估值较低 2026年市盈率仅13.5倍 海风项目交付节奏确定 光通信板块受益于光模块收入增长 2025年光模块收入预计增至4-5亿元 2026年有望超10亿元[1][6][7] * 中材科技为最大叶片供应商 市场份额约40% 行业整合提升市场地位 2024年毛利率为低两位数 2025年上半年恢复至17%-18%[1][8] * 金风科技维持持有评级 港股市净率约1.1倍 陆上风机价格自2024年10月反弹 但受政策影响增长趋缓 海上风机市场竞争激烈[9] **政策与市场动态** * 136号文后风电招标量依然强劲 2025年6月至8月达21.5吉瓦 同比增长21% 陆上风机价格从2024年1300元上涨至1660元 海上风机价格受区域和招标量影响波动[2][16][17] * 新规要求地方政府和国企应付账款压缩至30天内 大型企业压缩至60天内 银行需监督转为一般性贷款 旨在解决金融循环不畅问题[19] **豪华车经销商行业** * 行业接近触底 预计2026年反弹 经销商关店加速 保时捷计划两年内关闭三分之一门店 奔驰宝马2025年关闭10%-15%门店 新车综合毛利率下降至不足1%[2][10][11] * 新车发布周期强劲 奔驰两年内发布25款新车 宝马发布40款新车 事故维修服务稳定增长 2017-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14%[10][11] **汽车市场** * 2025年下半年为触底反弹时间点 燃油车折扣扩大 汽车金融佣金减少 豪车税范围扩大影响进口车需求 预计2026年恢复[11] **机场行业** * 白云机场和上海机场旅客量恢复至疫情前110%-120% 其中国内旅客恢复120%以上 国际旅客约90% 首都机场因分流仅恢复70%[13] * 白云机场盈利恢复最快 2024年恢复至疫情前90% 2025年预计达120% 免税占比仅10% 上海机场2025年盈利预计恢复疫情前40% 受免税业务拖累[14] * 板块谨慎排序为白云、美兰、上海、首都 白云因T3航站楼成本增加从2026年起盈利下降 美兰受国际旅游恢复影响 海南封关带来积极情绪[14][15] **金融市场与宏观环境** * 中深股市市盈率8倍 历史平均10倍 最高18倍(2020年11月) 最低5倍(2024年8月) 合理估值区间10-15倍[12] * 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 74%产业放缓投资 40%产业利润率企稳 产能增速与需求增速基本匹配[20][21] * 保险业优于银行业 国债利率从底部反弹 保险预计回归双位数市盈率 银行增速较慢[26] * 流动性稳健 机构投资者入场 资金回流保守型投资产品 费率改革使金融公司更关注长期回报[23][24][25] * 金融风险管理市场化 中小企业贷款定价提高 监管强调合理风险定价[18] **海外投资者关注点** * 海外投资者关注中国经济政策能否解决反内卷及通缩问题 中国倾向于稳健流动性管理而非短期刺激[22]
经典重温 | 制造通胀:日央行如何逃逸“流动性陷阱”?(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9-25 05:14
文 | 赵伟、陈达飞 联系人 | 陈达飞 摘要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日本经济陷入"通缩二十年",日央行因此成了前沿货币政策的"实验室"。"制造通胀"逐渐成为日央行 货币政策的优先事项。 一、日央行70年:政策框架的演变及经济解释 在日本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主次矛盾各有不同,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框架也会随之而变: 1955-1970年,经济高速发展与金融抑制并存,货币金融政策最典型的特征是强监管,具体表现为:资本管制+固定汇率+数 量目标+利率管制 。日本央行采用的是 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 :中介目标是银行信贷或货币供给增速等数量型指标,窗口指 导则是主要的操作方式。 1971-1990年,经济增速放缓和金融自由化。本阶段,日本经济和金融的方方面面均表现出典型的"转轨"特征 ,第一阶段强 监管的4个特征均持续弱化。日央行政策框架渐进从数量型转向价格型(但仍以数量为主)。无抵押隔夜拆借利率于1985年 设立,90年代成为操作目标。 后地产泡沫时代,日本经济逐步滑向长期通缩陷阱,日央行非常规货币政策实验进入"无人区" 。1999年2月,政策利率降至 零,经历一次短暂、失败的加息后,日央行于2001年3月开启量化宽松政 ...
经济不确定性犹存 瑞士央行倾向保留政策空间
金投网· 2025-09-25 03:56
周四(9月25日)美元兑瑞郎汇率今日开盘报0.7944,昨日收盘于0.7941,截至发稿前美元/瑞郎报 0.7948,涨幅0.08%,最高价0.7951,最低价0.7941。瑞士8月消费者价格同比上涨0.2%,与7月涨幅持 平,连续第三个月维持在央行0-2%的价格稳定目标区间内。 美元兑瑞郎相对强弱指数(RSI)在45-50区间震荡,未形成明确趋势方向;随机振荡器(Stoch)从低 位回升至52附近,未进入超买区域,暗示短期仍有小幅反弹空间,但动能有限。上轨位于0.7935,下轨 位于0.7905,中轨位于0.7920,通道呈水平走平状态,价格在中轨附近波动,"夹板效应"显著,突破上 下轨将成为短期趋势启动的信号。 国内产品价格上涨被进口商品价格下降所抵消。数据公布后,市场预计央行本月维持零利率不变的概率 从85%升至91%。央行6月将利率降至零以应对通缩压力,最新数据缓解了其再次降息的压力。VP银行 首席经济学家表示,通胀数据给央行采取行动的理由,通胀高于零且通缩趋势未进一步加剧。EFG银行 分析师指出,当前经济不确定性(特别是美国对瑞士进口征收39%关税)使央行倾向于保留政策选项。 早期指标仍显示瑞士经济 ...
国债周报:债期市场情绪仍偏弱-20250922
国贸期货· 2025-09-22 05:06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2】31号 01 PART ONE 主要观点 周度行情一览 本周市场先扬后抑,前四个交易日小幅回暖,周五市场大幅走弱,全周小幅收跌。债期前半周回暖延续了此前对于边际利多的定价,主要围绕着央行重启买债展开,尤其从周二 市场日内从低位大幅拉涨,振幅约1%的强势来看,市场对于大行买债的猜测越发浓烈。因此,在债券发行的窗口期,财政和货币协同加码的诉求较大,叠加9月美联储如期降息 25BP,市场对于国内的货币政策操作仍有憧憬。周五市场大幅走弱,导火索有二,一是中午债券发行,30年期债发飞了,25超长特别国债06(续2) , 30Y(剩余29.95Y) , 边际利 率2.1725% , 全场3.34倍 , 边际93.35倍,二是市场传闻将推出5000亿到1万亿规模的托底政策,时间窗口在九月底或十月。由于下半年开始宏观数据断崖式走弱,市场又形成 了弱现实+强预期的组合环境,数据越差,对于刺激政策的期待越强。因此债券受此影响承压走弱。此外,本周后半周市场资金价格边际收紧,尽管公开市场央行本周整体净投 放5623亿元,但流动性仍边际收紧,隔夜资金价格上行至接近1.5%。周五盘后,央行公布将14 ...
日本央行清仓ETF需"100年以上",前路艰难
日经中文网· 2025-09-22 05:01
"100年后我们已不在人世,但我们打算花费100年以上的时间来出售",在日本央行做出出售ETF和REIT 的决定后,总裁植田和男表达了这样的决心。日银目前持有的ETF达到70万亿日元规模,虽然确定了逐 步、长期抛售的方案,但前路依然艰难…… 从2010年至2024年,日本银行(央行,以下简称:日银)在超过13年里实施了购买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及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的政策,如今终于进入了向市场出售的政策退出局面。简单计算, 要完成规模膨胀至约70万亿日元的ETF与REIT的出售,可能需要超过100年的时间,预计日银在未来的 道路上将充满艰险。 "100年后我们已不在人世,但我们打算花费100年以上的时间来出售"。日银总裁植田和男在9月19日的 记者会上表明了以较长的时间跨度来出售ETF和REIT的决心。他同时否定了在宽松货币政策时期重新开 始购买ETF的可能性,称"不在考虑范围内"。 日银自2010年起,作为货币宽松政策的一环,启动购买ETF与REIT。这是一项罕见的政策,通过由央行 主动购买风险性资产,来干预股票市场。2013年,日银在启动"异次元宽松"政策后,购买规模大幅扩 大。 日本银行总裁植 ...
周周芝道 - 中国股债的位置
2025-09-22 01:00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中国经济整体及宏观政策环境[1][3][5] * 中国制造业及出口行业[3][11] * 美国经济及货币政策[1][2][7][23] * 中国财政政策及税收[9][12][13][14][15][26] * 中国债券市场及股票市场[1][4][5][18][25]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中国经济数据与周期 * 8月中国经济数据呈现矛盾信号 制造业PMI从7月的49.3升至49.4但仍低于荣枯线 出口同比增速从7月的7.1%下降至4.4% 社融同比增速从9%下降至8.8% 而M1增速从5.6%上升至6% PPI从-3.6%升至-2.9% 核心CPI从0.8%升至0.9%[1][3] * 经济周期状态复杂 需要重新评估股债位置[1][4] * 中国基本面总体平稳 没有发生重大趋势变化[5] * 今年全年出口增速最终大概率稳在4%以上 比原来预计负5%的增速要好得多[11] 财政政策 * 未来财政政策加码可能性较低 财政边际收敛是大趋势[1][9] * 10月底人大常委会将主要讨论"十五"规划和四中全会等长期议题 等待进一步财政逆周期措施难度较大[9] * 今年财政政策量入为出 收入或债券发行多时支出增加 反之减少 很少看到资金投向地方基建 总体基建数据偏弱[12] * 上半年债券发行猛于下半年 导致上半年财政支出和社融增速都较高 下半年债券发行放缓 支出减少[13][26] * 2025年下半年财政支出显著下滑 8月份之后尤为明显[15] 货币政策 * 中国货币政策宽松节奏和幅度可能收敛 将保持相对谨慎[3][20] * 中国货币宽松力度和节奏不会像美国那样大[21] * 中国这一轮的货币宽松早于美国 2024年降准降息力度非常大 预计2026年一季度之前货币政策方向仍是宽松 但力度和节奏可能会有所收敛[22] 美国经济与政策 * 美联储在9月18日降息25个基点后 预计年内还有两次降息机会 并将在2026年继续进行两次降息[1][7] * 美国进入小周期衰退 货币宽松路径明确[1][7] * 美国此次降息更倾向于预防式 而非衰退式[3][23] 股债市场判断 * 当前中国股市较强 债市较弱[1][5] * 股票市场定价基于中长期维度 驱动力主要来自全球风险偏好从美国转向非美市场以及中国走出通缩定价 小周期内复杂的数据波动对股市影响不大[18] * 2025年内债券市场没有出现熊市压力 但如果2026年中国经济走出通缩并且外需强劲 则对债券市场可能会更加担忧[18] * 出口超预期表现使得中国经济没有出现硬着陆 导致10年国债利率无法下穿1.5%[25] 内需与外需 * 中国内需仍在摸底阶段 而外需表现超预期且动能持续[6] * 财政边际降温导致消费、社零等数据走弱[5] * 走出通缩一定要依靠内需 但内需与外需之间存在复杂关系[24] * 今年分国别和产品结构来看 上游资本品及电子产品出口表现优异 而终端消费品如纺织服装、鞋帽、家具及汽车零部件则偏弱[11] 物价指标 * PPI在2025年8月份环比持平 同比增速从-3.6%提升至-2.9% 预计未来PPI环比将回落至0以下[17] * 核心CPI受到黄金珠宝等项目影响 如果扣除这些因素 核心CPI增速并没有那么快[1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PMI作为景气扩散指数 其本质是企业通过数量投票反映景气状况 与生产量、营业收入无关 近期大型企业景气度较好 中型企业也不错 小型企业则相对较差[3][11] * 8月份出口同比读数走弱主要由于2024年格美台风导致7月出口崩溃 大量出货集中在8月 2025年7月出口特别好 而8月看似断崖式下滑 但考虑基数效应后整体出口仍然平稳且强于预期[11] * 2025年7月份税收数据的突然增加反映了1月至6月经济增长超预期所带来的税收超预期 并不是因为当月经济数据表现特别好 8月份的数据环比下降是由于前一个月的异常高点造成了落差感[14] * 中国过去一段时间内PPI与海外PPI之间存在较大缺口 这不仅是全球问题 更是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 其中房地产问题尤为突出[19] * 未来房地产能否回升取决于货币流动性 同时也会成为经济增长驱动力的跟随项[24] * 财政政策思路通过各类数据维度得到验证 包括M2增速、社融数据等 都显示出财政政策对金融流动性的影响[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