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替代到登场,中国机器人抢占主角位|“十四五”规划收官
多年前,中国工厂中的机器人大多来自外资品牌,多年后,在硅谷的实验室里,来自中国的人形机器人 正被用作科研主力设备。 中国的机器人,正在悄然改写属于它的时间线。 2023年,"十四五"规划实施的第三年,中国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首次在销量口径上超过外资品牌。 与此同时,国产机器人不再只是出现在国内车间与仓库,还出现在消防巡检、科研教育、商演导览等更 为丰富的场景当中。从实用性到影响力的跃迁,标志着中国机器人产业已从跟跑迈入并跑。 这一跃迁背后,是政策引导、产业升级、供应链效率与制造业纵深共同推动的系统性机会。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中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 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在这一愿景推动下,众多具备交叉技术能力的入局者正加速涌入,制造业基础 与供应链优势不断释放红利。 在制造范式变革与新技术浪潮叠加的窗口期,站在下一个五年的开端,机器人产业正从单点技术突破转 向系统集成创新,迈向融合算法、硬件、数据与场景的生态协同新阶段。 跨过临界点,国产机器人"反超" 博士毕业后,张建政便投身于工业制造领域。回忆起十多年前初入汽车、半导体等工厂调研时的情景, 他印象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