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市场

搜索文档
赚钱越来越难?
虎嗅· 2025-09-29 06:58
不争的事实是,钱越来越难赚了。 过去二十年,你不需要很优秀,只需要胆子大,敢折腾,站在风口上就能飞起来。房地产、互联网、外贸,三大造富机器轮番启动。现在机器都慢下来 了,进入了存量博弈时代。 你赚的每一分钱,都可能是别人亏的钱。这意味着对个人能力、信息渠道、资源整合的要求呈指数级上升,绝大多数人的体感就是,钱越来越难赚了。 这种感受并非无病呻吟,它已被无数个体的真实经历所印证:它是豆瓣"上班这件事"小组里,那位35岁大厂员工被裁后,面对房贷车贷的深夜叹息;它是 小红书上,那位月薪八千的"沪漂",靠着极致的精打细算,才为自己挣得一丝安全感 ;它也是知乎上,那位中小企业主在后疫情时代订单断崖式下跌后 的无奈倒闭。 这种焦虑如此普遍,以至于"消费降级""副业刚需""向下兼容",甚至是"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上香", 都从段子变成了无数人的生活现实。 面对这个时代课题,许多深刻的分析将矛头指向了宏观结构:我们正从"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过去依赖上述三大造富机器的模式已经落幕,产业升 级的阵痛带来了结构性失业。许多人发现,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自己努力的那个领域,"地板正在消失" 。 这些洞察无疑是精准的,但是,这些解 ...
中国城市更新坎坷难行,究竟问题在哪里?
36氪· 2025-09-24 01:53
从美国、日本等市场的历史经验,到中国企业财务报表的现实演变,再到消费者行为的深度转向,我们 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存量市场需要国企担当,但更要放开民企活力;需要调整算账方式,从ROI转向 NOI;需要从"项目心态"转向"系统能力"。 城市更新改造,为什么必须由国企担当? 在全球经验中,处于下行周期下,商业地产往往承压最深、修复最慢。根据MSCI及RET睿意德商业地 产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商业地产与GDP的走势高度相关,但通常滞后于宏观经济复苏。研究表明:商 业地产作为"慢动资产",从经济放缓启动到房地产投资成交与资产价格开始企稳,往往需两年或更长的 时间。中国情况亦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6.5%,其中零售和餐 饮相关的商业物业去化最慢,购物中心空置率一度接近20%;相比之下,写字楼和酒店虽然同样承压, 但受益于企业复工与出行恢复,反弹节奏早于零售商业。因此,零售、餐饮、购物中心作为价值链末端 资产,总是最晚感受到消费收缩的冲击,也最晚迎来复苏。这不是管理者的问题,而是产业位置与属性 交织下的宿命。 正因如此,涉及二次基建、长周期改造与系统性投入的城市更新,几乎只能由国企来担当 ...
冯擎峰:为什么资本不再投汽车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9-20 23:07
作者 / 吴 静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张 萌 这是莲花集团CEO冯擎峰在铃轩同学5期第四模块主题为全球化升级的课程开场中提出的困惑。 时间是2025年8月17日,地点在学员企业常州坤泰,一家从事新能源汽车先进动力总成、制动系统、转向系统以及智慧底盘系统零部件的综合性生产商 和车辆底盘系统技术方案提供商。 冯擎峰百思不得其解的原因在于,从全球消费市场来看,虽然汽车行业排在房地产、食品医疗、健康医疗、电子消费品和能源产业之外,位居第六,规 模达2.5万亿至3万亿美元,但汽车产业的产业链带动效应高达5倍,意味着其间接影响的市场规模超过10万亿美元。 面对这样一个体量庞大、拉动效应显著的行业,为什么投行却步了?经过分析,冯擎峰认为,这背后的本质是因为车市进入了"零和博弈"。 他说:"大家都说新能源来了,颠覆性的东西来了,但是新能源颠覆了什么吗?没有。市场还是这么大的市场,它不增长了。不增长意味着什么?不增 长意味着零和博弈。" 零和博弈又意味着什么?当市场总量停止扩张,一个玩家的增长必然意味着另一个玩家的份额被侵蚀。零和博弈下的残酷本质,是行业竞争性质发生根 本改变——从"共同把蛋糕做大"的创新驱动,转变为" ...
今年找工作,先别挑挑拣拣
36氪· 2025-09-17 08:53
顺境的时候可以浪,逆境的时候就要苟。 当下的困局不是找不到工作,是找到的工作不想干而已。 然而时代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是社会洗牌的良机。如今所有企业的论调都是降本增效,用AI代替一 切劳动密集型且技术含量低的重复性劳动。 这就是一个信号,要么你拼命往上升,用科技的力量武装自己,把自己的效能提升到极致;要么彻底往 下沉,脱掉孔乙己的长衫,去做目前科技还代替不了的工作。 只有卡在中间,高不成低不就才是最难受的。 因为自身没有主导权,只能当做陪衬去配合其他人,成为社会系统升级的人肉电池。 前段时间有新闻报道说清北交大的毕业生去送外卖,认为这是暴殄天物,觉得国家花了那么多钱培养一 个精英,结果却做着小学毕业都能干的送外卖工作。 能说出这种话的人,那都是火没烧到自己眉毛上。 他们或许早就吃到了时代的红利,已经适应了系统升级,是既得利益者,于是觉得自己人上人了,就开 始指点江山。 就像一个富人问你何不食肉糜。 打过王者荣耀的朋友都知道,攻击装堆得再多都是屁,只有站住了不死才叫输出,身板脆皮的输出只能 是对面的ATM提款机。 这个道理,放在如今的就业环境里一样通用。 那现在的就业形势是个什么状况呢? 两极分化特别严重。 搞 ...
存量市场,比拼的是什么?
创业家· 2025-09-16 10:28
存量市场竞争要素 - 存量市场竞争核心在于产品能力、技术壁垒和全产业链能力[1] - 投资人重点关注企业研发能力、产品能力和全产业能力[1] - 该阶段对企业创始人DNA要求更高[1] 梅花创投投资动态 - 吴世春预计下半年投资金额不低于15亿元人民币[4] - 累计管理基金规模超100亿元人民币 投资企业达600余家 其中13家企业已上市[11] 产业投资重点领域 - 重点关注机器人、智能制造、低空经济、卫星通信、科技+消费、AI+等赛道[7][20] - 硬科技领域已投项目包括HACHIBOT、Magic Data、大道晋创等[28] - 智能制造领域已投项目包括ROKAE路石科技、科比特航空等[28] - 企业服务领域已投项目包括觉时利表、废料集团等[28] - 产业升级领域已投项目包括停开心、易骑换电等[28] - 消费品牌领域已投项目包括TOPJOY、BA饰物局、BuffX等[28] 卫星通信产业案例 - 星移联信作为商业航天企业已完成五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东证创新、元航资本、梅花创投[15] - 公司2024年成功发射首颗试验星"中国移动01星" 验证5G天地一体演进技术[15] - 聚焦卫星互联网领域 提供通信卫星载荷系统设计和核心数字处理载荷产品[15] 活动产业洞察内容 - 设置科技创新与产业破局课程 涵盖卫星制造模式变革与卫星商业化之路等主题[20] - 安排与独角兽企业、梅花投资人深度交流 聚焦产业链关键卡位和生态协同[9] - 覆盖泛机器人、智能制造、低空经济、卫星通信四大行业领域[20][21][22][23]
60后企业家如何面对人生第一个“亏损年”?
吴晓波频道· 2025-07-27 15:40
企业家面临的挑战 - 60后、70后企业家在2024年正遭遇职业生涯首个"亏损年",面临严峻考验 [2] - 三五年前这些企业家还处于功成名就阶段,如今增长预期从6%-10%降至4%-5% [2] - 这被称为企业家职业生涯的"第二考场",需要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 [3] 存量市场竞争态势 - 国内市场微笑曲线从底部趋于平缓,竞争态势发生深刻变化 [4] - 企业需在保持成本与规模优势同时,提升核心技术能力和品牌营销能力 [4] 增量市场拓展挑战 - 海外市场是中国企业的重要增量机会 [4] - 中国拥有智能化大规模定制工厂体系的独特优势 [4] - 但复制国内模式到欧洲、东南亚面临地缘关税、供应链配套、人才引进等障碍 [4] - 出海相当于企业需要自带干粮的二次创业 [4] 挑战带来的价值 - 这些挑战使企业家职业生涯更加丰富多彩 [5] - 未来回望可能发现这个阶段让企业家更加坚韧成熟 [5] - 50多岁面临致命挑战是难得的人生历练和成长机会 [6]
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 车企陆续启动收缩战略
华夏时报· 2025-07-17 14:23
吉利汽车与极氪合并 - 吉利汽车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极氪股东可选择以现金或置换吉利汽车股份作为对价 [1] - 合并协议签署是"一个吉利"战略整合计划的实质性进展 [1] - 合并后进一步提升吉利汽车的战略执行效率、创新能力及盈利水平 [4]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 - 6月汽车整体销量290.4万辆,同比增长13.8%;1-6月累计销量1565.3万辆,同比增长11.4% [2] - 乘用车6月销量253.6万辆,同比增长14.5%;1-6月累计销量1353.1万辆,同比增长13.0% [2] - 汽车出口6月59.2万辆,同比增长22.2%;1-6月累计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 [2] - 前5个月汽车进口同比下降32.8%,二手车出口量大于进口量 [2] - 1-5月国内汽车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为零 [3] 车企战略调整 - 吉利控股集团推进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杜绝重复投入 [4] - 比亚迪对旗下腾势、方程豹两大高端品牌公关团队进行重大架构调整 [5] - 东风汽车成立奕派科技,整合乘用车公司、研发总院等部门资源 [5] - 吉利银河营销事业群调整为小中台、大前线架构 [6] - 车企从"大而全"转向"少而精"的战略方向 [6] 聚焦战略实施 - 找出过去相对畅销的车型并锐化,逐步放弃其他车型 [7] - 模仿竞争对手畅销车型并最终超越 [7] - 洞察客户需求形成打造"爆品"的能力 [7] - 传统车企可向小米汽车学习从生活场景捕捉客户需求 [7] 吉利控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销量超193万辆,同比增长30% [4] - 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00万辆,同比增长73% [4]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上升至52% [4] 行业竞争策略转变 - 增量市场比拼速度,存量市场比拼效率 [3] - 进入存量市场后应集中力量搞"爆品"车型 [3] - 未来跨国汽车公司品牌与车型将比现在少得多、更集中 [6]
火星人(300894)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行业整体承压 积极应变调整
新浪财经· 2025-05-18 10:47
财务表现 - 24年公司营收13.76亿元,同比下滑35.68%,归母净利润0.11亿元,同比下滑95.49% [1] - 24年单Q4营收3.63亿元,同比下滑36.15%,归母净利润亏损0.04亿元 [1] - 25Q1营收1.63亿元,同比下滑53.31%,归母净利润亏损0.54亿元 [1] - 25Q1毛利率40.18%,同比下降但环比企稳+0.02pct [2] 行业环境 - 24年集成灶行业零售额173亿元,同比下滑30.6%,其中线上零售额26.47亿元,同比下滑38.84% [2] - 行业低迷主因新房市场萎缩及消费分级趋势下高均价产品需求减弱 [2] 费用与成本 - 25Q1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升至45.92%/17.25%/14.48%,财务费用率增至4.75% [3] - 财务费用增加系募投项目工程转固致债券利息费用化 [3] 战略调整 - 开拓存量房市场:2025年计划打造超200家老厨改示范门店,目标服务10万家老客户 [3] - 发展第二增长曲线:重点推进水洗产品,同时研发燃气热水器、净水器等新品 [3] - 跨界投资:通过超凡基金(持股99%)已投资3个项目,探索新兴行业机会 [3] 业绩展望 - 公司计划通过"百日大战"等营销活动推动二季度业绩触底反弹 [3] - 长期战略聚焦集成灶渗透率提升及地产需求结构调整 [4]
青啤喝黄酒,会晕否?
IPO日报· 2025-05-17 06:56
啤酒行业现状 - 中国啤酒行业产量在2013年达到历史最高点后持续下滑 2023年对比2013年行业产量下降28.6% [3][6] - 2024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啤酒产量3521.3万千升 同比下降0.6% [4] - 行业已进入存量市场阶段 增长依赖市场份额争夺而非增量空间 [6] 青岛啤酒经营表现 - 2024年营收321.4亿元 同比下降5.3% 净利润43.45亿元 微增1.81% [6] - 各区域营收普遍下滑 山东大本营销售收入从228.69亿元降至220.95亿元 [8][9] - 产品单价方面 仅山东地区每升价格从4.11元微涨至4.15元 其他区域均下滑 [8][9] 收购即墨黄酒的战略考量 - 以6.65亿元收购即墨黄酒100%股权 标的公司2024年营收1.66亿元(同比+13.5%) 净利润0.3亿元(同比+38%) [1][16] - 即墨黄酒80%销量集中在青岛 90%在山东 属于区域性品牌 [12] - 收购可补充淡季销售(啤酒Q4营收占比偏低 2021-2023年Q4营收30亿元左右) 形成季节性互补 [13] 行业竞争格局 - 华润雪花、百威英博等竞争对手挤压市场份额 高端化转型加剧行业竞争 [6] - 存量市场竞争白热化 青岛啤酒面临增长空间持续承压 [6]
启承资本张鑫钊:30年一遇的中国零售变革,食品饮料渠道突破的新机遇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5-11 16:14
中国零售业态代际变革 - 传统超市黄金周期接近尾声 头部超市近五年批量退场 胖东来等新势力通过业态调改焕发新生 [1] - 预计十年后中国零售格局将形成超大型店2000多家 大型店3万家 中型店20万家 小型店300万家 [1][14] - 行业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 城镇化 制造业红利和移动互联网普及已完成"从无到有"覆盖 [8] 食品饮料行业价值链重构 - 过去"大品牌+大单品+深度分销"模式正在失效 渠道权力向终端倾斜 [1][9] - 供大于求状态下 买方解法涌现 话语权从品牌方向渠道商转移 [10][12] - 深度分销遇到挑战 同一商品一年内可能出现三五十个竞品 [10][12] 买方解法与品类管理 - 买方解法连锁企业累计已开出3万家门店 实现800亿元年收入 [6] - 品类管理诞生于供大于求背景 需围绕消费者需求重构品类组合 [15][20] - 7-Eleven 业务超市等通过聚焦特定品类成为"品类杀手" [14][15] 零售业态创新趋势 - 餐饮和零售边界模糊 各渠道替代性增强 [25] - 品类重新组合催生新业态 如咖啡+茶饮 卤味+大卖场等融合模式 [30] - 市场呈现分层趋势 供应链体系开始分化 [31] 消费者需求洞察 - 需基于TPOS(时机 场所 动机 生活方式)理解细分需求 [26] - 咖啡市场支付意愿从1元到100元不等 体现高度细分 [32] - 全客群生意难维持 需明确用户画像和场景定位 [32][33] 零供协作新模式 - 需建立长期协作关系 减少博弈 共同发现市场机会 [34] - 新品开发需匹配渠道品类规划 证明品类增量价值 [21][34] - 日本制贩同盟模式值得借鉴 需建立相互理解支持的关系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