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芯片自主可控

搜索文档
AI基础设施需求持续增长,科创芯片ETF(588200)近23日累计“吸金”27.08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01 06:39
科创芯片ETF市场表现 - 盘中换手率达5.7% 单日成交金额18.10亿元[3] - 近1周日均成交27.36亿元 位列可比基金首位[3] - 近2周规模增长5.80亿元 新增规模居可比基金第一[3] - 近1月份额增长13.71亿份 新增份额居可比基金第一[3] - 近23个交易日中有16日实现资金净流入 累计流入27.08亿元[3] - 近1年净值上涨60.91% 在可比基金中排名第一[3] - 指数股票型基金排名164/2943 处于前5.57%分位[3] 科创芯片ETF收益特征 -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达25.18%[3] - 最长连续上涨月数为4个月 期间累计涨幅36.01%[3] -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8.19%[3] 芯片行业投资机遇 - 智能驾驶SoC芯片产业加速升级 国内供应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3] - 具备自主IP研发能力、车规级量产经验及灵活生态协作能力的国产芯片企业有望主导中高阶智驾芯片增量市场[3] - 美国AI行动计划可能进一步限制半导体出口 推动国产制造、设备、材料等环节自主可控进程[4] - 谷歌将全年资本开支上调至850亿美元 AI基础设施需求持续增长[4] 指数成分结构 - 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7.59%[4] - 权重排名前五分别为中芯国际(10.22%)、海光信息(10.15%)、寒武纪(9.59%)、澜起科技(8.01%)、中微公司(6.80%)[4][6] - 思特威成为前十大权重股中唯一上涨个股 当日涨幅0.95%[6] 投资渠道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科创芯片ETF联接基金(017470)参与投资[7]
小米造芯获人民网深夜点赞 从“为发烧而生”到“为生存而战”
齐鲁晚报· 2025-05-16 03:50
小米自研芯片玄戒O1发布 -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宣布首款自研手机SoC芯片"玄戒O1"将于5月下旬发布,标志着公司十年研发成果 [1] - 该芯片被人民网评价为"中国科技企业突破'硅幕'封锁的诺曼底登陆",具有行业里程碑意义 [1] - 玄戒O1采用台积电4纳米工艺,CPU采用"1+3+4"三丛架构,GPU搭载英国Imagination技术,综合性能接近高通骁龙8Gen2 [7] - 芯片首次集成UWB技术,可与小米汽车实现智能联动,初期备货200万片用于小米15s Pro机型 [7] 小米芯片研发历程 - 公司造芯始于2014年成立松果电子,2017年发布首款自研SoC澎湃S1(28nm制程),使小米成为全球第四家具备终端及芯片研发能力的手机厂商 [3] - 澎湃S1因能效比不足、基带兼容性差等问题未能大规模商用 [3] - 后续通过P系列(快充芯片)、G系列(电源管理芯片)等小芯片积累经验,组建超千人研发团队由前高通高管秦牧云领衔 [3] - 2023年成立北京玄戒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扩充至30亿元,研发进入加速期 [7] 玄戒O1核心技术突破 - 采用双脑协同架构:NPU与GPU深度融合,AI算力利用率提升至78%,功耗降低40% [8] - 采用RISC-V开源指令集:自研"赤兔"微架构单核跑分逼近苹果A16 [8] - 采用硅光互连技术:内存带宽提升至256GB/s,时延降至0.8ns [8] - 研发团队日均工作16小时,累计完成超5000个验证方案及7000次信号测试 [8] 生态战略布局 - 玄戒O1是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关键落子,公司成为唯一同时具备自研手机芯片、自有汽车品牌及全生态链的企业 [8] - 芯片UWB功能可实现与小米汽车无感交互(自动解锁、座舱调节),未来将拓展至智能家居和IoT设备 [8] - 该"芯片-终端-生态"闭环模式与华为"麒麟芯片+鸿蒙系统"路径相似 [8] 行业影响与挑战 - 玄戒O1发布正值美国禁运14nm以下制程设备,中芯国际N+2工艺量产遇阻的行业背景下 [9] - 小米已与芯动科技达成协议,计划2026年实现中芯国际14nm工艺转产,该"双供应链"策略虽导致性能损失12%,但能降低60%地缘政治风险 [9] - 中国芯片产业500家设计企业总收入仅相当于高通的60%-70%,制造端研发投入不及英特尔1/6 [9] - 玄戒O1需达到千万级出货量才能摊薄研发成本,市场对国产芯片信任度仍需培育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