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前端芯片

搜索文档
颀中科技股价涨5.11%,嘉实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1126.25万股浮盈赚取709.5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02:31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18日股价上涨5.11%至12.96元/股 成交额达1.57亿元 换手率3.40% 总市值154.10亿元 [1] 主营业务构成 - 显示驱动芯片业务占比92.09% 非显示驱动芯片占比6.43% 其他业务占比1.48% [1] - 公司为集成电路高端先进封装测试服务商 产品覆盖显示驱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射频前端芯片等多类产品 [1] 机构持仓动态 -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二季度增持102.03万股 当前持有1126.25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3.08%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约709.54万元 最新规模278.06亿元 [2] 基金业绩表现 -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今年以来收益率54.13% 近一年收益率163.1% 成立以来收益率126.25% [2] - 基金经理田光远现任基金总规模443.23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回报率124.8% [3]
飞骧科技IPO:市占率全球领先 3年营收复合增长55%后净利转正
证券日报网· 2025-09-17 06:46
持续加码研发 用创新与效率打造经营护城河 据招股说明书,2022年-2024年,飞骧科技营业收入从10.22亿元增长至24.5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55.1%,远超全球射频前 端行业整体增速。此外,在5G模组和Wi-Fi产品放量的驱动下,2024年公司净利润首次转正,实现7630万元;毛利率也由13.3% 提升至19.0%。 近日,深圳飞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骧科技")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据招股说明书,公司募集资金主 要用于提升研发能力及优化产品(尤其是高性能及超小型PA集成模组)性能、高性能滤波器研发、砷化镓外延结构及SOI工艺 的开发等,但未明确项目的具体投入占比、金额和时间节点。 长期以来,全球射频前端市场被国际巨头垄断,国内市场依赖进口。飞骧科技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设计、研发和销售 射频前端芯片,为逐步打破国际巨头的市场垄断贡献"中国力量"。 这一成绩背后,是企业不断迭代自身运营、销售效率和产品管线的结果,公司深受合作客户信赖,得到了产业上下游的大 力支持。2025年,飞骧科技处于发展质变的关键转型期,虽然截至5月31日的数据显示营收、净利润出现阶段性下滑,但在研 发加码下,公司未来发 ...
深圳明星独角兽,要IPO了
投中网· 2025-09-15 06:26
以下文章来源于东四十条资本 ,作者鲁智高 东四十条资本 . 聚焦股权投资行业人物、事件、数据、研究、政策解读,提供专业视角和深度洞见 | 创投圈有趣的灵魂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清华校友带队,干出一家深圳明星独角兽 飞骧科技的故事,始于一笔十年前的收购。 时间回到2015年,在将收购来的公司卖给星星科技后,看好手机射频行业的潘清寿又准备收购国民技术剥离的射频功率放大 器业务。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潘清寿结识了国民技术无线射频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龙华,并为双方一起创业埋下伏笔。 同年5月,潘清寿和龙华等人在深圳成立飞骧科技,最终拿出4500万元将国民技术无线射频产品事业部资产组收入囊中。与此 同时,国民技术相关专利及无线射频产品事业部员工,也成为飞骧科技发展的基础。 估值达到约86亿元。 作者丨 鲁智高 来源丨 东四十条资本 一家深圳明星独角兽冲向港股。 近日,飞骧科技申请在港上市。在清华校友龙华的带领下,这家已盈利的半导体公司通过深耕射频前端芯片,不仅成功拿下小 米、荣耀等客户,而且功率放大器(PA)及PA集成收发模组的销量全球第一。 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众多投资者的支持。 从深高新投、中金 ...
颀中科技股价涨5.25%,国联安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502.04万股浮盈赚取311.2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2 08:55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12日股价上涨5.25%至12.44元/股 成交额1.95亿元 换手率4.40% 总市值147.92亿元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为集成电路高端先进封装测试服务商 提供全方位封测综合服务 覆盖显示驱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射频前端芯片等产品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显示驱动IC占比92.09% 非显示驱动IC占比6.43% 其他业务占比1.48% [1] 机构持仓情况 - 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产品与设备ETF联接A(007300)二季度增持41.59万股 总持股502.04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1.37% [2] - 该基金9月12日浮盈约311.26万元 最新规模16.69亿元 [2] 基金业绩表现 - 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产品与设备ETF联接A今年以来收益30.78% 近一年收益99.24% 成立以来收益164.02% [2] - 基金经理黄欣任职15年154天 管理规模420.52亿元 最佳回报168.02% 最差回报-35.8% [3] - 基金经理章椹元任职11年285天 管理规模408.22亿元 最佳回报387.76% 最差回报-35.8% [3]
详解飞骧科技招股书:应收账款天数和经销商模式是危是机?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05:01
深圳飞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飞骧科技")即将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其最新披露的业绩数据勾勒 出高成长与强盈利韧性的清晰轨迹,为资本市场注入优质半导体标的。 据企业数据披露,2022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人民币10.22亿元飙升至24.5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 55.1%,远超全球射频前端芯片行业10.1%的同期增速;更关键的是,2024 年公司实现里程碑式突破, 录得纯利人民币7630万元,较2022年、2023年分别人民币3.61亿元、1.94亿元的净亏损,成功实现扭亏 为盈。 招股书显示,飞骧科技的应收账款规模近年来走高,但这并非单一公司问题,而是行业普遍现象。以行 业龙头卓胜微为例,其2024年报数据显示,卓胜微在该财年应收账款为5.79亿元,同比增长11.75%,高 于营收2.48%的增速。而唯捷创芯2024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其应收账款金额为2.84亿元, 同比增幅82.24%,远高于营收20.28%的增速。 对于此类现象,有行业人士表示,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应收账款增速偏高现象,主要源于行业特性、市场 策略及发展阶段三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在半导体产业链中,下游客户集中度高、议价能力 ...
国产射频前端行业,第二次冲锋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11 01:47
行业发展历程 - 2019年美国制裁后国内射频前端行业迎来发展春天 催生卓胜微、唯捷创芯、昂瑞微、飞骧科技、锐石创芯和慧智微等多家厂商 [1] - 2023年国内头部手机厂商突破制裁并量产全国产芯片旗舰机 国产射频前端实现包括sub3G L-PAMiD模组在内的全系列芯片规模量产 [1] - 2025年行业进入增长瓶颈期 除慧智微上半年业绩略微增长外 卓胜微和唯捷创芯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三家上市公司扣非净利润均亏损 [1]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前五大射频前端公司美国占四家(高通、博通、Skyworks、Qorvo) 日本村田一家 年销售额均为数十亿美元级别 [2] - 国内所有射频前端公司总销售额不到200亿元 不及全球前五大公司任何一家的销售额 [2][6] - 2025年4月美国新关税政策促使中国头部手机品牌开始在中高端机型导入国产射频高集成模组 [2] 未来增长机遇 - 国产中高端模组出货量和占比不断提升 平均销售单价较高 预计2026年逐渐放量 [2] - 5G手机在智能手机出货占比提升 单位5G手机所需射频前端价值增加 [2] - 具备高集成模组开发能力的头部公司营收规模将迎来第二波持续增长机会 预计国内至少会有五家射频前端公司发展良好 [2] 技术挑战与专利风险 - 在滤波器和SOI开关方向技术积累薄弱 日本和美国厂商已发起多次专利诉讼 [3] - SOI衬底主要由法国公司垄断 国内起步较晚专利积累较少 专利诉讼风险较大 [3] - 美国Skyworks起诉中国WiFi芯片公司康希通信 专利诉讼对企业运营和产品出海影响重大 [3] 研发与创新压力 - 不同品牌手机厂商对模组定义不同 需要针对不同客户定制高集成模组 需大量研发人员投入 [4] - 国内公司迭代速度快 规模较小的公司仍在努力追赶 企业面临被超越风险 [5] - AI、自动驾驶、智慧物流等新应用场景对通信传输要求提升 催生6G、毫米波、卫星通信等新制式 需要开发相应射频前端技术 [5] - 需加强超高效率、超宽带、超薄化、小型化及材料/外延创新 探索更优的ET、Doherty、DPT/APT等线性化技术 [5] 行业整体现状 - 国内射频前端经过五六年发展已部分解决供应安全问题 但在销售规模和技术领先性上与海外头部厂商差距显著 [6] - 所有中国射频前端公司销售额总和不足200亿元 不及全球前五大公司任何一家的销售额 [6]
飞骧科技IPO:今年前五个月营收净利双双下滑 资产负债率超60%
新浪财经· 2025-09-10 06:49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飞骧科技专注于射频前端芯片的设计、研发和销售,产品覆盖5G、4G、3G、2G、Wi-Fi、NB-IoT等多种网络标准通信制式,并兼容主流蜂窝基带通信平台及Wi-Fi平台 [3] - 按2024年PA及PA集成收发模组的收益计,公司位居全球第五,在中国公司中排名第一;按2024年PA及PA集成收发模组的出货量计,公司位居全球第一 [3] - 公司于2020年成为中国首家推出完全支持所有5G频段的5G射频前端解决方案的本土企业,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领先移动科技品牌的产品中 [3]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21亿元、17.17亿元和24.58亿元,2025年前五个月营业收入7.56亿元,同比下降7.7% [8][9] - 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3.61亿元、-1.93亿元和0.76亿元,2025年前五个月净利润1332万元,同比下降9.8% [8][9] - 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分别约为13.30%、14.06%和18.99%,2025年前五个月毛利率为20.0% [8][9] - PA及PA集成收发模组是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该业务毛利率为19.4%,2025年前五个月为20.9% [9] 研发投入与现金流 -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前五个月研发开支总额分别为1.63亿元、1.94亿元、2.72亿元、1.35亿元,占收益比例分别为15.9%、11.3%、11.1%、17.8% [10] -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前五个月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2.43亿元、-2580.8万元、-1.78亿元、-1.89亿元 [11] - 2025年5月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24亿元,较2024年末的1.39亿元显著增加 [12] 资本结构与负债 - 截至2025年5月末流动负债为16.29亿元,银行及其他借款未偿还结余为9.86亿元 [12] -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5月末资本负债比率分别为75.6%、110.6%、122.0%及100.9% [12] -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5月末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3.59%、69.32%、72.05%及63.62% [15] 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曾于2022年10月向科创板递交IPO申请,原计划募资15.22亿元,2024年10月撤回上市申请转向港股 [5] - 此次拟募集资金用于提升研发能力及优化产品性能、高性能滤波器研发、砷化镓外延结构及SOI工艺开发,计划将研发重心从电路转移至工艺和材料 [15] - 部分资金将用于潜在战略投资和收购海外优质目标公司,以加速全球扩张和加强行业链整合,其余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16]
飞骧科技拟赴港上市,曾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
中国证券报· 2025-09-04 12:02
公司上市申请 - 深圳飞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8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1] - 公司曾于2022年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并于2024年10月撤回A股上市申请 [2][3] 公司业务与模式 - 公司是一家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专注于设计研发和销售射频前端芯片产品包括功率放大器(PA)及PA集成收发模组Wi-Fi产品集成接收模组LNA及开关 [1][2] - 下游应用领域涵盖移动智能设备Wi-Fi产品智能家居及其他物联网车载通信及卫星通信等 [1] - 采用无晶圆厂业务模式将晶圆制造封测及其他生产流程外包 [2]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前5个月营业收入分别为10.21亿元17.17亿元24.58亿元7.56亿元 [2]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61亿元-1.93亿元0.76亿元0.1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1][2] 客户与供应商结构 - 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前5个月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9.1%25.6%24.6%25.8% [4] - 同期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73.8%74.2%77.6%79.7% [4] - 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前5个月向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分别为12.2%12.1%14.6%13.4% [4] - 同期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分别为53.7%52.3%52.8%48.9% [4] 发展战略 - 计划继续专注于射频前端芯片业务提升技术并推动业务增长 [4] - 具体策略包括加大研发投资特别关注高性能及超小型PA集成模组及相关滤波器继续引进全球人才推进技术创新扩大产品组合拓展新兴领域开发砷化镓(GaAs)外延结构及绝缘体上硅(SOI)工艺寻求合并收购及战略联盟 [4] - 选择港交所上市可提供直接进入全球资本市场的途径提升筹资能力扩大股东基础加强国际视野提升品牌知名度 [3]
飞骧科技港股IPO:主要客户注册地址重合疑为空壳公司 递表前夕突击变更工商信息上演“此地无银三百两”?
新浪证券· 2025-09-04 07:12
上市申请与融资历史 - 公司于2025年8月29日向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国信证券(香港)担任独家保荐人 致同(香港)担任独立核数师及申报会计师[1] - 公司拟将募集资金用于提升研发能力 高性能滤波器研发 砷化镓外延结构及SOI工艺开发 潜在战略投资和收购 以及营运资金[1] - 2016年10月至2022年3月 公司完成16次股权融资 共筹集资金16.29亿元[5] 2025年3月最近一期融资由经开同芯和建湖悦湖通过增资方式入股 价款合计3.78亿元[7] 成立至今股权融资共计约20亿元 截至2025年3月最后一轮增资 公司估值约86亿元[8] 经营业绩与财务状况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逐年增长 复合年增长率高达55.1% 2022年收入10.22亿元 2023年17.17亿元 2024年24.58亿元[20] 净亏损逐年收窄 于2024年扭亏为盈 录得净利润7629.5万元[1]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7.56亿元 同比下降7.60% 净利润1331.7万元 同比下降9.75% 经营业绩出现颓势[20] - 虽自2024年起实现扭亏 但经营现金持续净流出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合计-6.36亿元 2022年-2.43亿元 2023年-0.26亿元 2024年-1.78亿元 2025年1-5月-1.89亿元 其中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净流出额同比增长39.55%[20] - 截至2025年5月底 可供支配现金仅4.24亿元 银行及其他借款高达9.86亿元 面临巨额资金缺口[1][17] 资产负债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2022年53.59% 2023年69.32% 2024年72.05% 2025年1-5月63.62%[16] 业务与行业概况 - 公司是一家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 专注于设计、开发和销售射频前端芯片 下游应用包括移动智能设备、Wi-Fi产品、智能家居及其他物联网、车载通信及卫星通信等[19] - 产品覆盖5G、4G、3G、2G、Wi-Fi、NB-IoT等多种网络标准通信制式 于2020年成为中国首家推出完全支持所有5G频段的5G射频前端解决方案的本土企业[19] - 中国射频前端芯片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22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36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为10.0% 预计到2029年达到530亿元[19] - 全球市场由美日企业主导 思佳讯(Skyworks)、Qorvo、博通(Broadcom)和村田制作所(Murata)四家巨头合计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 最近一个报告期 Skyworks营业收入296.86亿元 Qorvo 264.24亿元 Broadcom 3664.44亿元 Murata 838.76亿元[19][20] 客户与销售模式 - 产品销售主要采取经销模式 主要客户为行业内具有较强实力和较好口碑的经销商 终端客户主要为行业下游头部ODM厂商及品牌厂商[23] - 报告期内 来自五大客户的收益分别占各期间总收益的73.8%、74.2%、77.6%及79.7% 呈逐年上升趋势 来自各最大客户的收益分别占19.1%、25.6%、24.6%及25.8%[24] - 产品主要应用于中低端手机 主要终端客户为传音、联想(摩托罗拉)等非头部手机厂商 2023年应用于联想(摩托罗拉)、传音及其他的产品出货量占总出货量比重在60%以上[21][23] 公司治理与实控人情况 - 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龙华曾任国民技术项目经理、无线射频产品部产品主管及总经理 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郭嘉帅曾任国民技术研发经理[13] - 2019年8月 龙华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2022年3月 公司为龙华及其控制的上海辛翔、上海上骧设置特别表决权股份 控制权得到进一步加强[13] 截至目前 龙华及其控制的实体合计持有3996万股A类普通股及5755万股B类普通股 约占股东大会58.56%的投票股份[15] - 龙华出于个人资金需求频繁对外转让股份 2022年7月至9月向5家机构转让股份 金额合计达9188万元 交易价格为17.14元/股[15] 2025年4月分别向建湖悦湖及嘉兴华宸转让公司股份69.89万股、306.9万股 转让金额合计5986.75万元[16] 历史上市尝试与客户资质疑虑 - 公司曾于2022年10月首次向科创板递交IPO申请 原计划募资15.22亿元 2024年9月 公司及保荐机构招商证券撤回IPO申请 上交所于次月终止IPO审核[8] - 2025年2月20日 公司再次与招商证券签署辅导协议 7月11日 招商证券披露了第二期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10] 然而 8月即转而向联交所递交招股书 保荐机构变更为国信证券(香港)[11] - 报告期内 公司部分五大客户的注册地址存在重叠情况 出现疑似空壳公司迹象 上市辅导期及递表前夕 前述客户突击变更注册地址[2][29][33]
慧智微: 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广州慧智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9-03 11:17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97%至3.545亿元 但尚未实现盈利 净亏损6527.84万元 亏损同比收窄64.41%[1][20] - 公司Phase8L全集成L-PAMiD产品在头部安卓客户高端旗舰机型实现量产出货 并成功导入三星自研供应链体系等大客户[2][20] - 募投项目存在超计划使用募集资金情况 公司已通过自有资金账户补足超额部分及对应利息[3][4]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35,451.63万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39.97%[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27.84万元 净亏损较上年同期减少64.41%[1][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735.59万元 净亏损较上年同期减少31.48%[1][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3,539.52万元[2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28.02% 较上年减少27.55个百分点[20] 业务进展 - Phase8L全集成L-PAMiD产品在头部安卓客户高端旗舰机型实现量产出货[2][20] - 其他高性价比产品顺利规模出货[2][20] - 2024年导入三星自研供应链体系等大客户 2025年上半年逐步释放订单量[2][20] - 公司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降低采购成本改善毛利水平[2][20] 募投项目及资金使用 - 募投项目"总部基地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包含两个子项目 计划使用募集资金57,000万元[3] - 截至2025年4月14日 "总部基地及广州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实际使用募集资金40,087.47万元 超计划使用2,591.30万元[4] - 公司已于2025年4月14日将超额资金及利息2,597.05万元从自有资金账户补足至募集资金专户[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募集资金专户余额8,106.07万元[25]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射频前端市场由Skyworks、Qorvo、Broadcom、Qualcomm和Murata等美系和日系厂商主导[9][14] - 国内竞争对手卓胜微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04亿元 唯捷创芯9.87亿元[9] - 公司采用Fabless经营模式 专注于芯片研发设计和销售[10] 技术研发 - 公司累计拥有151项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145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23] - 基于SOI和GaAs混合架构推出可重构射频前端方案并成功商用[8] - 产品覆盖2G、3G、4G、5G重耕频段、5G UHB等蜂窝通信频段和Wi-Fi通信[22] 供应链情况 - 上游供应商集中度较高 主要供应商包括晶圆代工厂、基板代工厂和封测代工厂[11] - 采用的特殊工艺晶圆代工产能供应规模明显小于传统的体硅CMOS工艺[11] - 主要晶圆代工厂和EDA软件供应商系境外企业[16] 知识产权保护 - 公司通过申请专利、与员工签署保密及竞业禁止协议等方式保护自主知识产权[9][16] - 在境外拥有注册专利 但可能因国别和法律体系差异引发争议和诉讼[16] - 依赖国外EDA供应商的技术授权 若授权取消将影响研发和生产活动[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