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澎湃S1
icon
搜索文档
雷军:砸500亿自研芯片!
国芯网· 2025-09-26 14:24
小米自研芯片战略 - 公司宣布自研手机SoC芯片 至少坚持10年且投入500亿人民币 必须从最高端产品切入[2] - 公司造芯始于2014年松果电子 2017年发布首款自研手机SoC澎湃S1 搭载该芯片的小米5C手机销售60余万台[4][5] - 2018年公司停止SoC芯片研发 保留外围芯片业务 复盘得出反直觉结论:自研手机SoC只有做最高端才有一线生机[4][5] 历史经验与战略调整 - 首次造芯失败原因包括:起步方向错误(未从高端切入) 子公司管理模式导致与手机团队协同困难[5] - 2020年十周年之际重新规划发展道路 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 2021年顶着上百亿投入压力重启芯片研发[6] - 2023年同行解散芯片业务时公司坚持推进 2024年5月玄戒O1芯片首次回片成功 系统点亮且全模块调通[4][6] 行业生态活动 - 2025年10月15-17日深圳将举办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 展览面积6万平方米 参展企业超600家[7] - 活动预计吸引专业观众超6万人次 举办20余场峰会论坛 聚焦半导体产业生态发展[7]
雷军:和苹果竞争,是个漫长痛苦的过程
36氪· 2025-09-26 08:55
小米造芯历程 - 小米于2014年成立松果电子启动自研芯片 2017年发布首款芯片澎湃S1搭载中端机销量达60万台[3][23] - 2018年中断手机SoC研发因两个反直觉判断:应从高端而非中低端切入 且芯片团队不应与手机团队剥离[3][25] - 2021年初重启芯片研发 2024年成功研发出3nm制程玄戒O1芯片 投片费超2000万美元[28][33][34] 战略转型与投入 - 2020年公司营收破2000亿但面临增长焦虑 启动半年50次复盘会确定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12][14][15] - 计划5年投入1000亿研发资金 2019年研发投入仅75亿[15] - 同时推进造车和芯片两大项目 各需投入500-600亿 2022年因国际政治影响营收骤降15%[30][31] 团队架构调整 - 五年间重塑高管团队 保留两位联合创始人 引进卢伟冰等外部高管 提拔朱丹等早期员工[17][19] - 工号54的工程师朱丹负责组建芯片团队并带队攻克玄戒O1[20][36] 竞争策略 - 手机市场份额六家厂商各占15%左右 中国市场被雷军称为"最离谱的市场"[8] - 放弃速胜策略 目标五年内年增1%份额至20%[9] - 对标苹果策略从参数转向体验 将小米16更名为小米17以体现竞争决心[5] 技术突破与里程碑 - 玄戒O1于2024年5月22日回片 一次流片成功 采用3nm工艺[33][34][35] - 芯片业务命名从"松果"改为"玄戒" 象征庄重承诺[37] - 公司成为横跨手机、汽车、家电三大领域及中国大陆首家发布3nm芯片的科技企业[11]
雷军发布年度演讲
搜狐财经· 2025-09-26 03:00
雷军在演讲中表示,小米十周年之际,自己的内心曾充满焦虑:小米所处的行业中,苹果、三星、华为如同几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团队中很多人都觉得累 了,想停下来歇一歇。同样,雷军自己也觉得很累。 9月25日19时,小米CEO雷军发布第6次年度演讲,主题是《改变》。此外,今晚还有小米17发布会,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关注。 雷军还说,更让人疲惫的是,网上充斥着对小米的各种质疑、批评,甚至是攻击,许多人对小米有很多固有的偏见。雷军称自己也因此陷入了严重的内 耗,"挣扎了许久,我才下定决心直面所有问题,找到破局的道路,逆天改命。起初我也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么多问题,幸运的是我小时候学过围棋,学会 了复盘。" 演讲中,雷军谈到了小米现在的12位高管:"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今天高管团队的名单,早期还有两位和我在继续打拼,9位都是新面孔。我们引进外部的顶 尖人才。这些同事为过去几年小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借此机会感谢卢伟冰和这些人才。" 雷军介绍,小米造芯始于2014年的松果电子。但在经历了"澎湃S1"的正式发布后,雷军艰难地做出停掉SoC芯片的研发的决定。这次失败后,雷军复盘得 出经验:自研手机SoC只有做最高端,才有一线生 ...
雷军2025最新演讲:你只管努力,其他的交给天意
搜狐财经· 2025-09-25 23:41
公司战略转型 - 小米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 以应对内外部挑战 [11] - 外部面临苹果 三星 华为等巨头竞争压力 [6] - 内部存在团队疲惫及"组装厂"技术质疑声浪 [7] 研发突破与历程 - 自主研发玄戒O1芯片于2024年成功 克服此前松果芯片"惨败"阴影 [18] - 首款自研移动处理器澎湃S1于2017年2月随小米5C机型亮相 [17] - 造芯核心难点在于克服恐惧而非技术本身 [16] 产品实力验证 - 小米SU7 Ultra成功征战纽北赛道 通过持续努力赢得国际认可 [23][26] - 初期联系纽北官方发送20多封邮件未获回应 [24] - 首次争取到的两天测试因大雨天气受阻 [25] 企业精神与方法论 - 通过四五十次深度复盘确定战略方向 [10] - 强调"直面恐惧"是应对失败的关键 [16][22] - 秉持"只管努力 其他交给天意"的实践哲学 [27][30] 行业跨界启示 - 凡客创始人陈年以55岁年龄转型直播电商 公司从万人规模归零至三四人的重启 [32][33] - 跨界改变案例体现"任何时候都不晚"的突破理念 [35][38] - 雷军跨行造车与陈年转型形成战略呼应 [34]
4499元起!小米17系列发布 雷军发表第六次年度演讲:曾因质疑陷入内耗 决心逆天改命
华夏时报· 2025-09-25 13:03
公司战略转型 - 小米坚定从互联网公司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 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 [3] - 自研手机SoC被视为成功必由之路 至少需坚持十年并投入500亿元 [4] - 芯片研发策略调整:放弃中低端路线 专注最高端SoC才有一线生机 [6] 芯片技术突破 - 发布第二代3nm工艺玄戒O1芯片 集成190亿晶体管 实验室跑分突破300万 [6] - 成为全球第四家拥有自研手机SoC的厂商 [6] - 芯片研发始于2014年松果电子 2017年首款澎湃S1亮相后转向小芯片路线 [6] 汽车业务进展 - 小米SU7上月交付量达3.65万台 计划将部分车型交付周期缩短最多2个月 [22] - 9月第三周小米汽车以1.08万辆周销量位列新势力第二 [23] - 因辅助驾驶系统安全隐患召回11万辆SU7标准版 占已售车型三成 [23] 产品发布情况 - 小米17系列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 采用第三代3nm工艺 主频4.6GHz [13] - 小米17系列起售价4499元 Pro Max系列采用低功耗屏 起售价5999元 [13][15] - SU7标准版售价21.59万元 YU7项目被定位为小米汽车力挽狂澜的底牌 [10][23] 高管团队建设 - 现有12位高管中9位为新引进外部顶尖人才 [7] - 公司持续面临人才短缺问题 需大量内部提拔和外部招募 [16][17][20] 财务表现 - 2025年二季度营收1159.6亿元 同比增长30.5%创历史新高 [23] - 调整后净利润108.3亿元 同比增长75.4%同步创纪录 [23] - 2020年公司年收入突破2000亿元 成功跻身世界500强 [3] 市场认可度 - 高端化进展显著 SU7 Ultra五六十万元产品获得市场认可 [20] - 通过自建智能工厂逐步消除"组装厂"舆论质疑 [20] - 纽北赛道官方最终认可小米汽车技术雄心 [8]
雷军称造车和造芯压力很大:押上十年家底,像供两孩上大学
搜狐财经· 2025-09-24 03:09
公司战略决策 - 公司同时推进造车与重启造芯两大业务 决策压力巨大[1] - 两项战略几乎同步定下决策 动用了公司前十年的全部积累[1] - 创始人形容其压力如同同时供家里两个孩子上大学[1][4] 造车业务进展 - 2024年首款SU7上市以来累计交付超18万辆[3] - 2025年形成SU7 YU7等覆盖轿车与SUV的产品矩阵[3] - 北京亦庄工厂二期投产后年产能达30万辆[3] - 武汉工厂将于2026年投产[3] - 800V高压平台 自研Xiaomi Pilot智驾系统已落地[3] - 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的麒麟电池已落地[3] 芯片业务进展 - 公司自2017年澎湃S1起步 逐步推出影像 充电 电池 通信等多系列自研芯片[3] - 2025年发布玄戒O1采用第二代3nm工艺[3] - 是中国大陆首次实现3nm手机处理器设计[3] - 公司跻身全球第四家具备3nm手机处理器设计能力的企业[3] - 为高端手机实现软硬件一体化提供核心支撑[3]
雷军称松果芯片是心中的痛;Grok 4意外提前曝光;董明珠15年来首次落榜《财富》中国商界女性榜
观察者网· 2025-07-04 01:11
美国政府取消对华芯片软件出口限制 - 美国商务部撤销对三大芯片设计软件供应商(新思科技、楷登电子、西门子)在华业务需申请政府许可的规定 [1] - 西门子已全面恢复中国客户对其软件和技术的访问权限,新思科技与楷登电子正逐步重启服务 [1] 美国总统拟带企业团访华 - 商务部回应称中方态度一贯明确,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1] Grok 4意外提前曝光 - Grok 4被定位为"最新、最强大的旗舰模型",在自然语言、数学和推理方面提供无与伦比的性能 [2] - 目前支持文本模态,视觉、图像生成等功能即将推出,包含函数调用、结构化输出和深度思考功能 [2] - 马斯克计划利用Grok 4重写人类知识库,补充缺失内容并纠正错误知识 [2] 新闻出版业受AI搜索冲击 - 谷歌AI概览功能推出后,新闻搜索未转化为网站点击量的比例从56%上升至69% [3] - 新闻网站自然流量从2024年中期的23亿次峰值降至17亿次,ChatGPT新闻相关提示词增长212% [3] LiblibAI推出"星流Agent" - 定位为面向中文创作者的智能设计拍档,支持自然语言生成整套设计物料 [4] - 已接入十余个主流大模型,支持图像、视频、声音、3D一站式生成与导出 [4] OpenAI与Robinhood代币事件 - OpenAI声明与Robinhood推出的"OpenAI代币"无关,未批准任何股权转让 [4] 国家药监局支持脑机接口医疗器械 - 对高端医疗器械实施创新特别审查,优化审查工作并加强技术指导 [5] - 配合相关部门出台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产品支持政策 [5] 小米自研芯片与商标动态 - 雷军称松果芯片是"心中的痛",玄戒O1为第二次自研芯片尝试 [5] - 小米近期申请多枚"REDMI"商标,涉及医药、材料加工等分类 [6] 永太科技起诉天赐材料 - 因名誉权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涉案金额合计5752万元 [6] 董明珠落榜《财富》商界女性榜 - 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连续三年位居榜首,董明珠15年来首次落榜 [6] - 榜单特点包括"果链"企业女性创始人和AI领域创业者占比提升 [6] 暑假未成年人游戏限玩 - 腾讯与网易规定暑假期间未成年玩家游戏时长不超过27小时 [7]
这是最「硬」的小米
雷峰网· 2025-05-26 07:12
小米芯片战略 - 公司发布首款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采用台积电第二代3nm工艺,集成190亿个晶体管,芯片面积109mm²,CPU采用十核四丛集设计,GPU为16核Immortalis-G925,安兔兔跑分突破300万,CPU单核/多核性能达3000/9500分[12] - 芯片研发历时11年,累计投入超135亿人民币,团队规模2500人,2025年预计研发投入超60亿元,计划十年总投资500亿以上[7][11][12] - 澎湃S1为早期试水产品,2017年发布后验证系统工程能力并积累供应链合作经验,2021年重启大芯片业务明确采用最新工艺制程和长期投入策略[8][9][11] 小米汽车业务 - 小米SU7系列累计交付25.8万台,月均销量超2万辆,其中SU7 Ultra以1548匹马力和52.99万起售价成为性能标杆[17] - 新车型YU7定位豪华高性能SUV,标准版续航835km,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700TOPS算力,预计定价26-30万区间,瞄准Model Y所在的B级SUV市场(占车型总份额17%)[17][19][20] - 汽车研发体系从2021年启动到2024年首款量产,已完成从0到1的体系建设,目前扩建工厂提升产能并组建数千人研发团队[25] 双赛道协同发展 - 公司成为全球少数同时突破芯片与汽车高壁垒领域的科技企业,苹果专注芯片设计未量产汽车,特斯拉未涉足手机SoC[3] - 雷军提出"核与轮"战略:芯片是手机行业制高点,整车智能系统是汽车核心,两者缺一不可[23] - 2026-2030年规划研发投入2000亿元,体现对核心技术长期投入的决心[23][25] 产品市场定位 - 玄戒O1性能达第一梯队但较苹果A18 Pro在单核性能、系统耦合存在差距,行业评价其刚拿到"高端芯片入场券"[13] - YU7凭借长续航+快充+智能化配置组合,有望复制SU7成功并拓展家庭用户市场,分析预计销量可能超越SU7[20][21] - 芯片研发成本高昂,3nm芯片每代投入约10亿美元,按100万台销量测算单台研发成本超7000元[15]
商业头条No.74 | “超纲”任务:小米造芯幕后故事
新浪财经· 2025-05-24 02:47
小米自研芯片进展 - 2024年5月23日小米3nm制程手机SoC芯片"玄戒O1"流片成功 成为全球第四家具备该能力的手机厂商[1] - 芯片研发团队24小时内完成手机初步验证 采用10核4丛集Arm公版IP架构 超大核主频达3.9GHz[12][14] - 实验室跑分达300万 小米15S Pro实测单核3008分 多核超9500分略优于苹果A18 Pro[17] 小米造芯发展历程 - 2014年成立松果公司启动造芯 2017年澎湃S1未获市场认可 2019年转战小芯片[2] - 2021年重启大芯片计划 选择旗舰手机SoC作为突破口 成立一级部门"新业务部"[7][10] - 2025年玄戒O1正式发布 研发团队从2021年两三百人扩充至2500人规模[8][9] 技术突破与行业定位 - 重新设计480种以上标准单元库 占3nm工艺标准库总数1/3 完成数百次版本迭代[14] - 采用自主研发应用处理器+外挂基带方案 CPU能效优于天玑9400 接近骁龙8 Elite[14][15] - 定位为技术验证产品 综合性能进入第一梯队 但GPU能效表现稍逊竞品[15] 战略投入与市场考量 - 已累计投入超135亿元 2024年预算60亿元 未来五年计划再投2000亿研发[21] - 雷军测算百万台销量下单机芯片研发成本超1000美元 强调装机量对商业成功的关键性[17] - 团队需直面市场检验 关注用户对发热、功耗等实际体验反馈[17][22]
左手造车,右手造芯:小米的双线突围与长期主义
搜狐财经· 2025-05-24 00:19
新品发布 - 小米举行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发布小米15S Pro、小米平板7 Ultra、小米手表S4,均搭载自研玄戒O1芯片 [1] - 小米YU7定位豪华高性能SUV,雷军称其满载先进科技、豪华和空间舒适性 [1] 汽车业务表现 - 小米SU7上市一年两个月累计交付25.8万辆,4月交付2.8万辆,成为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冠军 [3] - 小米SU7在中大型轿车销量榜中超过奥迪A6L、奔驰E级、宝马5系等车型 [3] 芯片研发突破 - 玄戒O1采用第二代3nm工艺,CPU采用10核架构,GPU为Immortalis-G925,跑分超300万 [5] - 小米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全球第四家能够自主研发设计3nm旗舰SoC的企业 [5] - 小米芯片研发历时11年,从2014年澎湃项目立项开始,经历多次挫折后最终成功 [5][7] 芯片研发投入 - 玄戒项目计划至少投入10年、500亿元资金,目前累计研发投入超135亿元 [8] - 团队规模达2500人,预计今年研发投入将突破60亿元 [8] 芯片行业挑战 - 3nm芯片整体设计和开发费用接近10亿美元 [12] - 大芯片业务生命周期短,需在一两年内卖出上千万台才能回本 [12] - 过去十几年里大芯片领域可能死掉了上百家公司 [12] 战略意义 - 芯片自主可逐步实现手机成本可控,提升利润率,促进迭代研发 [14] - 芯片业务将强化汽车、家电及物联网业务竞争力,构建自研芯片+人车家生态护城河 [14] - 小米成为从"性价比"到"技术溢价"转型的生动写照 [16] 行业背景 - 2024年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斩获2800万销量,90亿元销售额 [18] - DeepSeek发布R1惊艳全球 [19] - 宇树科技机器人登陆春晚 [20] - 电影《哪吒2》票房达68亿,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