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

搜索文档
王涵:从关税战到卖“金卡”,特朗普在折腾啥?——特朗普“任性”行为背后的财政逻辑
搜狐财经· 2025-09-28 03:18
王涵系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要点 特朗普政府推行的政策,从"关税战"、推动降息到提出"金卡"计划等,表面上呈现出零散无序的特征。年初,笔者已梳理特朗普执政以来各项政 策的内在逻辑——着眼于解决财政问题(详见《特朗普2.0:财政视角》)。近期,特朗普动作频频,不仅"强压"美联储降息,还推进"金卡"、 提高H1B收费、再征关税等。 特朗普政府近期多项政策的核心目标,实则均在于缓解美国财政压力。其第一任期前(2016财年)美国国债利息支出为4326亿美元,而2025财 年截至8月已接近1.13万亿美元,利息负担增幅高达约7000亿美元。尽管政府试图通过关税增收与部门节约填补缺口,但目前仍有约4000亿美元 的资金缺口。因此,推动美联储降息以压低债务付息成本,成为特朗普财政政策中的重要一环。 不仅如此,特朗普推动货币政策服务于财政的做法,还可能进一步削弱美元信用。短期而言,其为给美联储进一步降息"铺路",不排除加剧美 国经济数据"脱水";长期来看,这种"明目张胆" 要求货币政策服务财政的诉求,正削弱美联储独立性,可能对美元信用形成更大冲击。尽管近 期受经济数据支撑美元有所反弹,但从中期逻辑看 ...
全球关税正式落地,特朗普宣布美国“起死回生”,中方直插美后院
搜狐财经· 2025-09-27 08:54
现在,欧盟已经成为"囊中之物",特朗普心满意足,他对中国的态度已经缓和,还多次表达访华意愿。而作为"对华鹰派"的美国国务卿鲁比 奥,在与中方交手6个月后,在近日表示"虽然中美还存在很多分歧,双方的争执每天都在发生,但我们已经进入某种战略稳定期"。他还强 调,如果中美进行"全面贸易冲突",不仅全球会面临巨大负面影响,美国的经济也将遭受重创。鲁比奥这番话没有说错,因为美国已经"去工 业化",成为了一个金融国,与全球最大工业国中国有极强的互补性。中美博弈也跟美苏冷战不同,后者是"死斗",一方获胜注定会让另一方 的生存模式崩溃,但前者完全可以合作。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中国代表团飞抵加拿大,给面临美国35%关税的卡尼政府送上"助攻"。在7月30日,中国副外长马朝旭率团访加,并在 会谈中向加方承诺:中加的共同利益规模庞大,完全可以成为共同发展的伙伴。值得注意的是,卡尼在上任后,就站在了特朗普的对立面,实 施了多项反制美国的措施。不过,卡尼一直把欧盟视为最大合作伙伴,对中国的态度很强硬,还实施了一系列对华制裁。但现在,欧盟已经自 身难保,加拿大除了中国再无后路。而在这个时候,中方向加拿大伸出合作之手,也是直插美国的后院进 ...
中国突然宣布放弃WTO特殊优惠,美国施压失效,全球贸易迎转折?
搜狐财经· 2025-09-26 09:43
中国主动调整WTO地位展现大国担当 美方三年施压终成空 在联合国大会的庄严讲台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掷地有声的宣言让整个会场为之一静:中国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将不寻求任何新的特殊和差别 待遇。这个看似简单的表态,背后却暗藏中美博弈的深刻玄机。 三年来,美国政府一直揪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不放。从特朗普到拜登,白宫官员轮番上阵,在各种国际场合指责中国占便宜。他们搬出的理由是:作为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不该继续享受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这种论调看似有理,却刻意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中国的人均GDP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 平。 中方的应对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外交智慧。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9月23日的声明就像一记漂亮的四两拨千斤:既然你总拿这个说事,那我就主动调 整,看你还怎么借题发挥。更妙的是,这个决定还留了个后门——2025年9月24日前已签署的协议待遇照旧享受,这种新老划断的安排既展现了灵活性,又 守住了核心利益。 现场反应颇具戏剧性。美国代表团突然集体失声,而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却第一时间在推特上点赞:这是多年努力的成果,要赞扬中国的领导作用。更让 美方难堪的是,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纷纷表态支持, ...
如果降息,人民币升值会延缓吗?
银河证券· 2025-09-26 08:56
汇率预测与驱动因素 - 基准情形下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年末趋近于7.0[1][7] - 乐观情形下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新均衡位置在6.7附近(需美国关税再降20个百分点或超常规政策刺激)[1][7] -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已达4%(截至9月24日)[3][7] - 人民币升值由预期自我实现驱动(汇率预期→外汇供求→升值→预期强化)[10][16][25] 货币政策影响 - 四季度预计降息10-20BP(基准情形)[1][3][31] - 若降息超20BP将加速经济复苏预期并推升人民币升值[4][32] - 降息可能加深中美利差倒挂但被财政政策抵消(5000亿政策性金融工具+1万亿特殊再融资债券)[1][5][31] - 潜在1万亿建设国债有望在乐观情形下推出[5][33] 大类资产表现 - 人民币兑美元每升值1%对应A股平均上涨2.73%、港股上涨4.52%(基于历史8轮周期)[6][39] - 本轮升值周期中人民币每升值1%对应A股上涨8.31%、港股上涨10.52%(2025年4月8日至9月23日)[39]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预计在1.6%~2.0%区间震荡(受货币宽松与风险偏好拉锯影响)[6][44][45] - 大宗商品价格将分化(铜价或因新质生产力需求具备上行机会)[6][47] 风险因素 - 政策理解不到位风险[3][50] - 央行货币政策超预期风险[3][50] - 美联储宽松不及预期风险[3][50] - 美国加征关税超预期风险[3][50]
美国没想到!3500亿关税协议被拒,韩国外长当着中国面,罕见亮剑
搜狐财经· 2025-09-23 06:33
九月的北京秋意渐浓,空气中弥漫着微妙的政治气息。在钓鱼台国宾馆的会客厅里,韩国外长赵显龙面 对中国外长,掷地有声地抛出一句:这份协议有失公允。这句看似平静的外交表态,犹如投入平静湖面 的巨石,在国际政坛激起层层涟漪。 这场外交风波的核心,是一份标价3500亿美元的特别经济协议。 美国提出的条件看似优厚——将韩国汽车和半导体产品的进口关税从25%下调至15%,但附加条款却暗 藏玄机:韩国必须立即向美国市场注入3500亿美元现金投资,且未来投资收益的90%需留在美国。这个 数字触目惊心——相当于韩国4162.9亿美元外汇储备的84%,几乎要抽空这个亚洲第四大经济体的流动 资金储备。 韩国总统李在明在青瓦台的记者会上,以罕见的强硬姿态表态:这份协议将绑架韩国未来 十年的发展。他的担忧不无道理。以三星电子在亚利桑那州的芯片厂为例,180亿美元的投资在美国条 款下回报率不足5%,而在韩国本土同类型项目回报率高达18%。这种明显的经济不对等,让韩国商界 将之称为21世纪的经济不平等条约。 选择在北京发出抗议,是首尔方面精心设计的外交动作。这已是 三个月内韩国高层第三次访华,前国会议长朴炳锡、现任议长禹元植相继来访,外长此 ...
中美博弈的走向
2025-09-23 02:34
中美博弈的走向 20250922 摘要 中美 2025 年已进行四轮谈判,虽频繁沟通,但短期内彻底解决所有问 题仍面临挑战。谈判涉及关税、稀土、飞机发动机零部件、TikTok 等议 题,但实质性关税下调困难。 美国对华关税政策经历多次调整,包括分态零关税、对等关税和行业关 税。目前关税水平约 50%,未来可能因芬太尼管控和对等关税调整而有 10%-15%的下行空间,但年内难见显著变化。 TikTok 协议采用技术授权模式,甲骨文进行数据托管和监督,核心算法 未出售,确保双方利益平衡。美国通过法案限制外国控制社交媒体,中 国持股比例不得超过 20%。 特朗普政府对苹果公司采取灵活策略,以投资换取短期关税豁免,但企 业需持续投资应对未来成本压力。苹果公司将部分产能转移至印度,分 散供应链风险。 欧洲与美国达成汽车、半导体和药品等行业协议,降低关税壁垒。中国 可借道欧盟出口药品至美国,但未来欧盟可能收紧审查。 特朗普政府可能出台行政令限制美国药企与中国企业在商业授权上的合 作,预计合作将减少 50%。生物医药法案纳入国防授权法案的概率较低。 英伟达考虑向中国市场提供更先进的阉割版芯片,以增强竞争力,但需 中国政府批 ...
欧盟正在考虑对华制裁?欧企突然忍不住叫屈:还需要中国更多稀土
搜狐财经· 2025-09-19 07:25
欧盟正面临一个两难抉择:一边是美国不断施压要求其对华采取强硬立场,一边是欧洲企业频频发出稀土告急的求救信号。这场看似政治博弈的背后,实则 是一场关乎经济命脉的现实考验。作为全球稀土供应链的主导者,中国掌握着关键话语权,而欧盟的高端制造业却高度依赖来自中国的稀土进口。 美国近期动作频频,以支持俄罗斯为由,试图推动盟友对中国和印度加征关税。表面上是惩罚所谓援俄国家,实则延续其一贯的对华遏制策略。在今年G7 峰会上,美国财长贝森特甚至提议对中印两国进口的俄罗斯石油征收100%的高额关税。面对这一提议,欧盟内部显然陷入了纠结:既要考虑盟友关系,又 不得不顾及自身经济利益,处境相当被动。 欧洲议会内部意见并不统一,有议员警告:失去中国市场的后果比失去美国市场更严重。这绝非危言耸听:中国是德国汽车的最大出口市场、法国葡萄酒的 重要买家、意大利机械的关键客户,这些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远非政治口号可比。 据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透露,在商会协助提交的140多份稀土出口许可申请中,获批的不足四分之一。审批收紧导致欧洲稀土进口量骤减,德、法、西等 国进口总量同比下滑近60%。这种短缺正在产生连锁反应:奔驰、雷诺等车企被迫推迟生产计划 ...
4000吨稀土被转运美国?大陆停供台湾稀土,对台湾影响有多大?
搜狐财经· 2025-09-17 11:58
说起稀土这玩意儿,你可能觉得它离日常生活挺远,但其实它藏在手机、电动车电池、导弹导航系统里,到处都是。 中国大陆手里握着全球九成以上的稀土精炼产能,这东西不光是资源,更是战略牌。2024年,台湾从大陆进口了6096吨稀土,总进口量6648吨,占比高达 96%。 这些稀土本该用来支撑岛内的高科技产业,结果有近4000吨没留在台湾,而是通过各种渠道流到了美国那边。 这事儿一曝光,就闹得沸沸扬扬,大陆直接出手,2025年7月9日商务部公告,把汉翔航空等8家台湾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名单,等于掐断了它们的稀土供应 线。这对台湾来说,影响可不小,军工和半导体都得跟着遭殃。 先说说这个转运是怎么回事。海关数据摆在那儿,2024年台湾进口的稀土里,大头来自大陆。氧化锑这种材料,本是大陆生产的,运到台湾后,被贴上泰国 或墨西哥的标签,再转手卖给美国。 美国的海关记录显示,从2023年底到2024年上半年,从这些第三方国家进口的锑氧化物就达到了3834吨,明显不对劲。 这些东西最终进了美国的军工生产线,比如F-35战斗机和爱国者导弹的部件。台湾企业表面上进口用于本地生产,实际上成了中美博弈的中间站。 这不是孤例,早前韩国企业也干过类 ...
特朗普收到盟友“求救信号”:快让中方高抬贵手,这次真的扛不住了!
搜狐财经· 2025-09-17 01:19
在全球经济的复杂棋局中,中美关系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焦点。随着新一轮经贸会谈在西班牙马德里的顺利结束,各界都在关注这将如何影响即将到 来的全球经济形势。然而,正当我们期待两国能达成某种和解之际,现实却似乎并不那么乐观。尤其是对于美国及其盟友而言,过去的制裁策略逐渐 显露出严重的后果。 在经济制裁的"制华王牌"面前,美国原本以为自己掌握了主动权,但如今却发现这张牌不仅没有让中国感到痛苦,反而成为了自己的一根"软肋"。随 着中国对锗等关键物资实施出口管制,西方企业已深陷供应链危机。根据《金融时报》的报道,在这种情况下,欧美市场的供应状况堪称"绝望"。曾 经轻松能从中国采购100公斤的锗,如今只有少得可怜的10公斤可以获得,而价格则水涨船高,飙升至每公斤近5000美元,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没 有中国的支持,西方企业难以生存。 锗,尽管在许多人的日常生活中听起来陌生,但它是半导体、红外光学与光纤通信等高科技行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而中国几乎垄断了全球的锗供 应,这让西方国家如同被人掐住了喉咙。不仅如此,锗短缺的连锁反应迅速蔓延到了整个半导体行业,许多小企业因成本飞涨而面临关停潮,而大企 业也难以支撑他们的生产线,急需找 ...
5亿美金换“巴铁”稀土开发!美国砸钱,真能绕开中国吗?
搜狐财经· 2025-09-16 23:37
交易概述 - 美国与巴基斯坦签署5亿美元联合开发协议 涉及稀土、锑、钨等战略性矿产 [1] - 协议涵盖矿产勘探、开采、加工、运输及出口全产业链环节 [3] - 巴基斯坦提供土地、劳动力及矿产资源 并承担安全保障职责 [3] 美国战略意图 - 寻求打破对中国稀土加工和提炼产能的依赖 当前全球绝大部分产能集中在中国 [3] - 5亿美元投资作为美国势力介入巴基斯坦战略资源领域的"敲门砖" [3] - 面临技术瓶颈 稀土萃取、分离和提纯技术短期内难以突破中国数十年的积累 [7] 巴基斯坦战略考量 - 获得急需外汇储备 缓解债务困境 增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谈判底气 [3] - 通过资源开发提升全球议价能力 寻求多元化国际伙伴关系 [3] - 利用中美博弈战略位置 在两国间寻求利益最大化 [4] 地缘政治影响 - 巴基斯坦与美国走近可能对印度形成战略牵制 [5] - 需维持与中国传统"铁哥们"关系 同时争取美国合作的实际利益 [7] - 若触碰中国核心利益或出现安全问题 可能陷入中美夹缝的危险境地 [8] 实施挑战 - 巴基斯坦采矿业技术薄弱 普遍采用落后人工方式 效率低下且安全隐患重重 [7] - 俾路支省政治动荡 武装袭击和分裂势力活动频繁 威胁项目安全 [7] - 美国在巴基斯坦建立稀土产业面临成本控制、产品质量及供应链稳定性挑战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