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被动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平台时代已至 “选基金就是选人”迎来新解
证券时报· 2025-08-10 17:37
行业趋势 - 公募基金行业过去27年以"选基金就是选人"为核心理念,但这一理念正面临被动投资崛起的挑战 [1] - ETF规模截至7月末突破4.5万亿元,年内有望突破5万亿元,对主动基金的超额收益能力形成直接挑战 [1] - 行业从依赖个体的"明星时代"转向依托体系的"平台时代",证监会5月印发《行动方案》明确支持团队制管理模式 [2] 主动基金应对策略 - 部分主动基金转型为聚焦单一赛道的类工具化产品,例如创新药赛道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合计权重超70%,超过同类指数基金 [1] - 基金经理批量离职成常态,年内发生近3000条变更事项,包括鲍无可、周海栋等多位绩优基金经理清仓式卸任 [1][2] 平台化转型实践 - 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成为新趋势,可突破个人能力圈限制、保障运作稳定性,避免因离职导致业绩突变 [3] - 中欧基金通过工业化理念实现投研专业化分工,天弘基金构建"流程化+平台化+智能化"投研体系,降低对个人能力的依赖 [3] - 行业共识认为传统"手工作坊"模式已过时,平台式基金公司成为主流选择 [3] 投资者策略演变 - 投资者选择标准从押注单一基金经理转向综合考量基金公司投研实力、风控机制和治理结构 [4] - "选人"理念升级为选团队、选平台、选机制的新思维 [4]
活动邀请 | 2025上半年全球公募基金趋势与海外基金配置中国情况解读
Morningstar晨星· 2025-08-07 01:05
全球公募基金市场趋势 - 2025上半年全球公募基金总规模达57.6万亿美元 管理规模前十巨头占据60%市场份额 [2] - 被动投资占比持续攀升 但新发行ETF中主动型数量反超被动型 [2] - 股票型基金资金流入前三为欧洲大盘股票 印度股票和中国股票 新兴数字资产ETF吸引183亿美元 [2] - 中国内地股票型基金和沪港深积极配置基金发行火热 [2] 中国市场布局策略 - 海外资金配置中国的最新动向成为关注焦点 [8] - 深度解读全球资管行业趋势 揭示海外资金配置中国的动态 [3] - 中美等重点市场策略热点分析 [8] 晨星数据与工具 - 结合晨星全球海量投资数据 剖析2025上半年全球公募基金动态 [4] - 晨星Direct数据提供全球公募基金发行策略与资金流向分析 [8] - 晨星为全球主要投资研究机构 业务遍及33个市场 管理及建议资产达3380亿美元 [15] 分享会核心内容 - 解读被动化浪潮下主动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8] - 分析公募基金发行与关闭格局及区域差异 [8] - 通过资金流向揭示资产配置新风向 [8]
ETF丛林时代:嘉实基金的“超级”生态样本
证券时报网· 2025-08-06 13:18
中国ETF市场发展现状 - 中国ETF总规模已达4.64万亿元 2025年4月突破4万亿元后仅用3个月增长6400亿元 [1][8] - 行业呈现头部集中效应 前12家基金公司占据超80%市场份额 前5家占比近60% [2][8] - 规模增长呈现加速态势 突破首个万亿用时16年 第四个万亿仅用7个月 [8] 嘉实基金ETF业务表现 - ETF管理规模超2900亿元 稳居行业前五 [2][8] - 旗下沪深300ETF规模达1760.38亿元 为旗舰宽基产品 [9][11] - 科创芯片ETF规模从3.67亿元增长至317.4亿元 增幅86倍 [4] - 近25只产品为全市场首批或首只ETF 2025年已布局5只首批产品 [7] 产品业绩表现 - 恒生医疗ETF近一年收益率达100.95% [5][6] - 中证稀土产业ETF和中证沪港深互联网ETF近一年涨幅超70% [5] - 科创芯片ETF近一年收益率67.13% 软件ETF收益率65.26% [6] - 多只主题ETF在细分赛道规模领先 包括软件ETF(51.52亿元)、稀土ETF(43.11亿元) [4][10][11] 产品布局战略 - 围绕四大投资主线布局:自主可控、数字AI、绿色低碳、生命技术 [5] - 自主可控线包括科创芯片ETF、集成电路ETF、信息安全ETF等 [5] - 数字AI线涵盖软件ETF、通信ETF、机器人ETF等 [5] - 绿色低碳线布局新能源、电池、绿色电力ETF [5] - 生命技术线包括科创医药ETF、恒生医疗ETF、标普生物科技ETF [5] 创新产品发展 - 科创债ETF上市不到1个月规模达154.16亿元 在首批10只同类产品中规模第一 [9] - 推出中证A500ETF等创新宽基产品 采用低费率结构让利投资者 [9][15] - 跨境产品布局包括纳斯达克100ETF(68.9亿元) [11] 服务体系升级 - 推出"超级ETF"品牌 包含超级宽基、超级机遇、超级便利、超级工具四大内涵 [14][15][16] - 开发"超级嘉贝"指数投资小程序 提供"以股选指"等特色功能 [16] - 启动"超级ETF投顾大使计划" 与券商投顾深度合作 [16] - 提供《人工智能+ETF投资全攻略》等工具手册 帮助投资者把握产业机遇 [17] 投资理念与能力 - 坚持投研一体化 通过主动投研能力驱动被动产品布局 [2][13] - 注重产业趋势前瞻洞察 在AI、芯片等领域提前布局 [3][4][7] - 构建客需驱动体系 涵盖客需解构、策略形成、产品供给、投研匹配全流程 [9] - 提供从"自助选购"到"精准导航"、"组合搭配"到"全程护航"的全流程服务 [2][18]
ETF丛林时代:嘉实基金的“超级”生态样本
券商中国· 2025-08-06 13:13
被动投资市场趋势 - 中国ETF市场规模已突破4.6万亿元,从4万亿元到4.6万亿元仅用3个月,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2][8] - 行业集中度显著,前12家基金公司占据超八成市场份额,前5家占比近六成,马太效应凸显 [2][8] - 美国ETF市场成熟且巨头林立,中国ETF市场正以"中国速度"追赶,第四个万亿规模突破仅用7个月 [8] 嘉实基金战略定位 - 公司提出"超级ETF"品牌战略,聚焦四大核心内涵:超级宽基、超级机遇、超级便利、超级工具 [14][15][16] - ETF管理规模超2900亿元,稳居行业前五,旗下沪深300ETF规模达1760亿元,科创芯片ETF规模317亿元 [3][9][11] - 前瞻布局四大时代主线:自主可控、数字AI、绿色低碳、生命技术,相关ETF产品业绩表现亮眼 [5][6][7] 产品布局与业绩表现 - 科创芯片ETF(588200)规模从3.67亿元增长至317.4亿元,增长86倍,净值达1.6282元 [5] - 软件ETF(159852)规模超51亿元,被视为AI"精度"最高的ETF之一 [5] - 近一年嘉实恒生医疗ETF涨幅达100.95%,稀土ETF和沪港深互联网ETF涨幅超70% [6][7] - 近五年布局全市场首批、首只类ETF近25只,2025年已推出5只首批产品 [7] 服务生态构建 - 推出"超级嘉贝"指数投资小程序,提供"以股选指"等特色功能,覆盖全市场ETF [16] - 启动"超级ETF投顾大使计划",联合券商投顾解决客户需求痛点 [16] - 发布《"人工智能+"ETF投资全攻略》等工具手册,帮助投资者把握产业趋势 [17] 行业赛道布局 - 自主可控领域:科创芯片ETF、集成电路ETF、信息安全ETF、稀土ETF等 [5] - 数字AI领域:软件ETF、通信ETF、机器人ETF等 [5] - 绿色低碳领域:新能源ETF、电池ETF、绿色电力ETF等 [5] - 生命技术领域:科创医药ETF、恒生医疗ETF、标普生物科技ETF等 [5]
一年十大资管重磅事件全梳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11:46
政策层面,一方面,各种促进消费、提振经济、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措施持续出台,另一方面,规范行 业的政策也越来越具体和明确;市场层面,相关提振措施之下,股债市场迎来一波显著轮动,尤其资本 市场一改多年态势活跃度大为提高;行业发展层面,资管行业在合规、普惠、减费让利方面的具体举措 进一步推开,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行业暗流涌动,迎接新的变革。 一年一度的"资产管理年会"召开之际,21世纪资管研究院梳理了最近一年以来大资管行业发生的十大重 磅事件。 1."9·24"推出一揽子金融组合拳,股债走势迎来转折点 21世纪资管研究院 吴霜 最近一年来,大资管一如转型以来的每一年,充满了种种变化,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变量因素。 2024年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会议公布的货币总量、房地产支持、资本市场系 列支持等多项重磅政策,力度和时点均超市场预期,导致去年股市和债市的走势出现转折点。 具体来看,去年的"9·24"新政涵盖了七大政策要点,包括:第一,央行的政策考量主要聚焦增长、物 价、银行息差、汇率、财政政策协同等五大考量因素;第二,总量宽松政策降准降息齐发;第三,地产 领域发布五项金融支持新政策;第四, ...
赢了业绩输了规模!绩优主动权益基金遭ETF“偷袭”,什么情况?
证券时报网· 2025-08-04 01:52
主动权益基金与ETF业绩与规模对比 - 主动权益基金凭借个股挖掘能力阶段性跑赢ETF 但ETF实现规模碾压 [1] - 创新药板块行情推升基金业绩 年内17只基金业绩翻倍 其中10只为主动权益基金 7只为创新药主题ETF [2] - 主动权益基金经理通过精准选股和集中持仓收获业绩大幅领先相关指数基金产品 [2] 创新药主题基金规模变化 - 10只业绩翻倍的创新药主动权益基金二季度末规模94亿元 二季度仅增加58亿元 [3] - 7只创新药ETF产品二季度规模增加129亿元 总规模达284亿元 7月份至今规模再度增加近100亿元 [3] -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年内获资金净流入超80亿元 成为此轮创新药行情中吸金最多的产品 [3] -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二季度末规模134亿元 最新规模154亿元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二季度末规模78亿元 最新规模120亿元 [3] ETF相对优势分析 - ETF被动跟踪机制能精准捕捉行业贝塔收益 投资者更倾向通过ETF快速布局高景气赛道 [4] - ETF凭借透明持仓和灵活交易特征吸引大量投资者和量化资金 每日披露持仓和规模避免风格漂移风险 [5][6] - ETF管理费率普遍低于主动权益基金 具有明显成本与效率优势 [6] - 部分ETF实现T+0交易机制 强化对交易型资金的吸引力 [6] 行业主题ETF规模表现 - 人形机器人 券商等主题ETF规模均比主动权益基金大 [4] - 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7月至今吸金超百亿元 规模几乎翻倍 一个月涨幅一度超过40% [8] - 港股券商主题ETF成为稳定币行情中资金抢筹工具 易方达基金持有多家港股券商比例超过5% [8] 基金公司战略重心转移 - 基金公司将战略重心转移至被动投资 进一步挤压主动权益基金空间 [6] - 2025年新成立ETF中科创板人工智能 通用航空主题 港股通科技主题 云计算产业等贝塔产品占比显著提升 [6] ETF对市场波动影响 - ETF短期交易属性可能加剧市场波动 部分高频投资者倾向短期波段操作放大跟踪指数波动 [8][9] - 人形机器人主题ETF行情熄火后规模止步不前或大幅缩水 资金追涨杀跌迹象明显 [8] - 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近期回撤超过7% 市场波动明显加大 [8]
赢了业绩输了规模!绩优主动权益基金遭ETF“偷袭”,什么情况?
券商中国· 2025-08-04 01:40
主动权益基金与ETF的业绩与规模对比 - 主动权益基金凭借个股挖掘能力阶段性跑赢ETF,但ETF凭借多重优势实现规模碾压 [2] -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创新药等板块演绎极致上涨行情,主动权益基金业绩一骑绝尘,长期占据年内业绩榜前列 [3] - 10只业绩翻倍的创新药主动权益基金二季度末规模仅94亿元,二季度期间规模仅增加58亿元,而7只ETF产品二季度规模增加129亿元,总规模达284亿元 [4] 创新药主题基金表现 - 7月29日创新药行情达到巅峰,年内基金业绩翻倍产品总数达17只,均为创新药主题基金,其中10只为主动权益基金,7只为ETF [3]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长城医药产业精选等5只主动权益基金占据年度业绩榜前列,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等ETF产品业绩紧随其后 [3] -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年内获资金净流入超80亿元,成为此轮创新药行情中吸金最多的产品 [4] ETF的优势与吸引力 - ETF的被动跟踪机制能精准捕捉行业贝塔收益,投资者更倾向于通过ETF快速布局高景气赛道 [6] - ETF凭借透明持仓和灵活交易特征吸引大量投资者和量化资金,部分ETF实现T+0交易机制 [8] - ETF管理费率普遍低于主动权益基金,具有明显的成本与效率优势 [8] ETF对主动权益基金的挤压 - ETF产品数量、规模及覆盖领域不断扩张,对主动权益基金形成全方位挤压 [8] - 基金公司将战略重心转移至被动投资,进一步挤压主动权益基金空间 [8] - 2025年新成立的ETF中,科创板人工智能、通用航空主题等贝塔产品占比显著提升 [8] ETF的市场波动风险 - ETF短期投机属性可能加剧市场波动,部分高频投资者倾向短期波段操作 [11] - 人形机器人主题ETF在行情火爆时吸引大量资金,一旦行情熄火规模就止步不前或大幅缩水 [11] - 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在稳定币行情中规模几乎翻倍,但近期回撤已超7% [11] 主动权益基金与ETF的互补关系 - ETF与主动权益基金面向对象不同,收益风险特征迥异,都是重要资产配置工具 [9] - ETF是基金公司的规模引擎,主动权益基金能保证公司在深度研究、差异化策略上实现突围 [9] - ETF对资金的吸引力现状能倒逼主动基金加快寻找差异化生存路径 [9]
年内“翻倍基”清一色创新药主题主动权益赢得业绩主题ETF赚足规模
证券时报· 2025-08-03 21:37
行业表现 - 人形机器人和创新药板块今年以来演绎极致上涨行情,带动相关基金业绩显著提升 [1] - 创新药主题基金中17只实现年内翻倍,其中10只为主动权益基金,7只为ETF产品 [1] - 主动权益基金凭借精准选股和集中持仓实现业绩领先,超额收益明显优于指数基金 [1] 基金规模动态 - 创新药主动权益基金二季度末总规模94亿元,当季增量58亿元,而7只ETF同期规模增加129亿元至284亿元 [2] - 7月以来创新药ETF规模再增近100亿元,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最新规模达154亿元,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增至120亿元 [2][3] - 业绩榜首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因QDII额度限制暂停申购,仅永赢医药创新智选主动基金规模超30亿元 [2] 产品结构变化 - ETF凭借被动跟踪机制精准捕捉行业贝塔收益,资金更倾向通过ETF快速布局高景气赛道而非依赖主动选股 [3] - ETF透明持仓、T+0交易机制及低管理费率吸引量化资金,2025年新发ETF中科创板人工智能等主题占比显著提升 [4][5] - 主动权益基金新发市场依赖绩优基金经理历史业绩,资金流入动能不足,发展空间受被动产品挤压 [4] 市场工具定位 - ETF与主动权益基金面向不同投资者需求,前者为规模扩张引擎,后者在价值发现和差异化策略上具备优势 [5] - 主动基金可通过布局低估个股平滑市场波动,而ETF自动调仓机制可能强化助涨助跌效应 [5] 资金行为特征 - 人形机器人ETF年初规模激增后随行情降温缩水,稳定币相关港股券商ETF单月吸金超百亿元但近期回撤7%,显示资金追涨杀跌属性 [7] - ETF高频交易放大跟踪指数波动,需警惕短期投机属性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 [7]
ETF规模飙升分化加剧 头部机构强者更强
中国经营报· 2025-08-01 19:02
ETF市场总体规模与增长 - ETF市场总规模达到4.6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近25% [1] - 股票型ETF规模3.18万亿元,占比近七成,债券型ETF年内增长194.44% [2] - 华夏基金和易方达基金新增规模分别达到1465.11亿元、1248.62亿元 [2] - 规模排名前十的机构规模总和占ETF总规模的近八成 [2] 头部基金公司表现 - 华夏基金旗下ETF规模突破8000亿元,超过规模排名后40家基金公司的规模总和 [1] - 富国基金、南方基金分别增加818.16亿元、694.14亿元 [2] - 广发基金、嘉实基金、博时基金等ETF规模年内增长均超500亿元 [2] - 海富通基金ETF规模较年初增长100% [3] ETF市场发展驱动力 - 政策为ETF发展创造有利环境,2024年新"国九条"为ETF开辟快速审批通道 [5] - 机构投资者大幅增加ETF配置比例,个人投资者借助ETF精准把握市场机遇 [5] - 2025年诞生首批科创综指ETF等标志性产品,填补市场空白 [6] - ETF持仓透明、费率低廉、风险分散等优势使其成为投资组合中不可或缺的"标准件" [6] ETF产品创新与应用 - 招商基金旗下招商中证红利ETF、招商纳斯达克100ETF等获得较多市场关注 [4] - 首批科创债ETF发行上市,招商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规模突破100亿元 [4] - ETF可作为资产配置重要工具,适合进行行业轮动择时投资 [6] - 通过研究ETF底层资产可快速了解行业主要企业构成和市场竞争格局 [7] 行业趋势与展望 - 指数化投资规模首次超过主动投资,中国境内涌现3家全球前二十五大的ETF提供商 [3] - 需要全行业合力推动指数化投资从"工具属性"向"资产配置中枢"升级 [4] - ETF高速扩张反映出投资者投资理念正在逐渐成熟,市场走向专业化 [7]
年内公募自购近50亿元 被动指数基金受青睐
证券日报· 2025-07-30 17:13
公募行业自购动态 - 今年以来126家公募机构合计净申购旗下产品49.66亿元 其中权益类基金自购额达22.98亿元占比46.28% 债券型基金以22.35亿元自购额紧随其后 [1] - 被动指数型基金以10.26亿元自购规模成为权益类中最受机构青睐品种 在总自购额中占比达20.65% [1] - 方正富邦基金7月24日起陆续运用固有资金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 自购金额合计不少于2500万元 承诺持有期限不低于一年 这是该公司年内第二次自购 此前4月25日已认购500万元方正富邦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 [1] - 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7月初公告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大成洞察优势混合 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1] 指数基金发展优势 - 指数基金(尤其被动型)管理费率通常较低 对基金公司而言自购资金长期持有成本更低 且无须支付高额投研费用 优化了公司自有资金的费用效益比率 [2] - 指数产品通过复制一揽子成分股能有效分散单一股票风险 抗波动能力较强 适合长期稳定配置 [2] - 指数产品具有流动性较好 透明性较高等优势 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任 [2] - 指数产品具备"低成本+低风险+高透明度+政策红利"优势 自购该类产品既有助于公募机构自有资金稳中求进 又契合行业向被动投资转型趋势 [3] 政策与行业影响 - 《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到要强化指数基金资产配置功能 稳步提升投资者长期回报 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更加便利渠道 助力构建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生态 [2] - 伴随ESG 跨境指数等创新标的涌现 指数产品的自购规模或将进一步扩容 [3] - 基金公司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能向市场传递对自身投资管理能力和产品价值的信心 有助于稳定投资者预期 增强持有信心 [2] - 自购行为能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激励投研团队更专注于长期业绩表现 同时在市场波动期为产品提供流动性支持 助力规模稳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