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通信

搜索文档
中科海讯新设海洋科技公司 含多项AI业务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02:33
公司业务拓展 - 中科海讯成立全资子公司中科海讯海洋科技(广西)有限公司 [1] - 新公司经营范围涵盖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算法开发、应用软件开发及5G通信技术服务 [1] - 子公司由中科海讯通过股权穿透实现全资控股 [1] 战略布局 - 通过设立地域性子公司(广西)强化海洋科技领域业务渗透 [1] - 整合人工智能技术与5G通信服务形成协同发展架构 [1] - 法人代表康通博主导新实体运营 [1]
专家报告:5G通讯用低介电材料研究开发(附52页PPT)
材料汇· 2025-08-25 13:17
5G通信技术特点与需求 - 5G技术使用高频电磁波提高传输容量和速率 解决低频通信无法满足海量数据实时传输的问题 [4][5] - 5G具备大数据容量 高传输速率和低时延特性 支持智慧城市 智能驾驶 虚拟增强现实和远程医疗等应用 [6][7] - 信号传输损耗与介电性能相关 传输损耗公式为L = K × (f/C) × Df × √Dk 高频通信要求材料具有更低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因子 [7] 高频电路基材性能要求 - 电路基材需具备低介电常数(Dk<3)和低介电损耗(Df<0.005) 以减少信号衰减 [7][8] - 高热导率需求源于设备功率密度高达1000W/cm² 无铅回流工艺温度达260℃ [8] - 材料需要良好尺寸稳定性 耐溶剂性和耐热性 热膨胀系数需与铜箔匹配(CTE约70ppm/℃) [8][10] 热固性聚苯醚材料研究 - 通过侧基接枝三氟甲基和烯丙基基团实现交联 三氟甲基功能单体通过双酚AF与烯丙基溴反应制备 [12][14] - PPO-Allyl-F在250℃固化105分钟后双键转化率达92% 固化反应为一级反应 [17][18] - 含6.4%三氟甲基的固化材料介电常数达2.67(10GHz) 介电损耗为0.0063 显著优于对照组PPO-Allyl的2.78和0.0077 [22] 烃基改性聚苯醚性能 - PPO-vinyl固化后交联度最高 热膨胀系数最低 CTE为61.9ppm/℃ [21][35] - PPO-vinyl介电性能最优(Dk=2.53, Df=0.00232) PPO-hexene因柔性链段旋转导致损耗最高(Df=0.00335) [38] - 芳香烃改性材料(PPO-ph, PPO-naphth)未形成交联结构 但刚性环提升尺寸稳定性 [34][36] 氮化硼复合材料开发 - 选用氮化硼作为填料 其面内热导率达751W/(m·K) 介电常数4-5 损耗0.0002 [42][57] - 通过多巴胺沉积和硅烷偶联剂接枝实现表面改性 改性剂含量达1.87% [51][53] - 50wt% m-BN-2/PPO-vinyl复合材料面内热导率达2.1W/(m·K) 较未改性体系提升27% [54][57] 电路基板应用性能 - 20wt% m-BN/PPO-vinyl/GF基板弯曲强度最大 更高填充导致界面缺陷使性能下降 [63] - Z轴热膨胀系数最低达30.2ppm/℃ X轴主要受玻纤布抑制稳定在9-12ppm/℃ [66] - 基板综合性能优异:热导率0.61W/(m·K) Dk=3.06 Df=0.003 吸水率0.06% 288℃耐热超过120分钟 [72]
深耕电接触行业,聚星科技今年上半年营收突破5.3亿元,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
全景网· 2025-08-25 08:1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3716.30万元,同比增长23.3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04.28万元,同比增长11.11% [1] - 电触头收入324.02万元,电接触元件收入105.21万元,电接触材料收入91.94万元,三大产品线均实现12.91%同比增长 [2] - 海外市场收入3653.57万元,毛利率达40.15%,同比提升2.66个百分点 [2] 产品与技术 - 主营业务为电触头和电接触元件研发生产,拥有粉体高效混合技术、三复合铆钉型电触头冷镦技术等10项核心技术 [1] - 电接触材料毛利率5.70%,电触头毛利率20.68%,电接触元件毛利率27.47% [2] - 电接触材料增速最快,主要受益于银及银合金市场价格上涨带来的产品附加值提升 [2] - 研发中心重点开发添加铜、镍、钨、稀土等元素的新型电接触材料,适应新能源、智能家居、5G等领域需求 [3] 市场与行业 - 产品应用于家用电器、工业控制、汽车、智能电表、充电桩、储能设备等多元领域 [1][2] - 低压电器行业受智能制造、绿色能源政策推动持续扩展 [2] - 行业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技术含量与客户服务能力比拼 [3] - 行业集中度适中,头部企业凭借技术研发和规模化生产优势占据市场份额 [3] 运营战略 - 实施生产线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提升自动化水平以控制成本和提高交付效率 [3] - 通过新加坡控股子公司开展海外业务,采用"以销定产+适当备货"柔性生产模式匹配国际需求 [3] - 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及"隐形冠军",在细分领域具备较强市场地位 [3] - 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提升生产效率分享行业增长红利 [2]
“智慧放牧”不再遥远
人民日报· 2025-08-24 22:40
项目背景与目标 - 提高草畜生产转化效率并解决草畜矛盾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核心课题 [1]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联合9家科研机构于2021年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1] - 项目聚焦"天然草原智能放牧与草畜精准管控关键技术"攻关 旨在通过科技赋能推动行业现代化转型 [1] 技术体系创新 - 应用空天信息 人工智能和5G通信等技术突破天然草原畜牧业数字化管理瓶颈 [1] - 构建全域感知的"智慧眼"系统 通过卫星遥感 无人机和地基感测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监测 覆盖百万平方公里草原牧场 [1] - 开发可取代人工放牧的智能系统 包括牲畜健康监测站 行为解码颈环和24小时值守的虚拟围栏系统 [1] 精准管理应用 - 实现按家畜品种 性别 年龄和生长阶段的营养能量精准匹配 [2] - 采用出栏周期算法精准调控牲畜数量 使草场负载始终维持最优阈值 [2] - 通过"智牧通"云平台集成数据 指令和模型 形成牧场智慧大脑 [2] 项目进展与推广 -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举办的现场交流会获得专家肯定 [2] - 项目团队正加快成果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助力草场畜牧业现代化转型 [2]
中国农业科学院等10家团队以科技赋能草原畜牧业现代化转型 “智慧放牧”不再遥远
人民日报· 2025-08-24 21:56
项目背景与目标 - 提高草畜生产转化效率并解决草畜矛盾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核心课题 [1]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联合9家科研机构于2021年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1] - 项目聚焦天然草原智能放牧与草畜精准管控关键技术研发 以科技赋能行业现代化转型 [1] 技术体系创新 - 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全域感知系统 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和地基感测覆盖百万平方公里草原牧场 [1] - 开发牲畜健康监测站实现运动牲畜生理指标精准测量 [1] - 采用行为解码颈环捕捉牲畜采食频率、咀嚼力度及活动踪迹 [1] - 部署24小时值守虚拟围栏系统 集成音频预警与精准电刺激技术 [1] 智能管理应用 - 基于家畜品种、性别、年龄和生长阶段实现营养与能量供需精准匹配 [2] - 运用出栏周期算法动态调控牲畜数量 使草场负载持续保持最优阈值 [2] - 技术集成至"智牧通"云平台形成牧场智慧大脑 支持手机端远程放牧操作 [2] 项目进展与推广 - 成果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现场交流会获得专家肯定 [2] - 团队正加快项目成果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助力草原畜牧业现代化转型 [2]
硕贝德: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16:36
行业背景 - 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454.9万个,比上年末净增29.8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5.7%,5G融合应用融入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86个,已建设超过1.85万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3]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呈现微弱增长态势,一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1.5%达3.049亿部,二季度同比增长1.0%达2.952亿台;PC市场一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4.9%达6320万台,二季度同比增长6.5%达6840万台[3] - AI手机、AI PC、AI可穿戴设备等人工智能终端产品迎来发展前景,具备生成式AI能力的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在2028年激增至54%,2023-2028年AI手机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3%;2024年AI PC出货量预计达5400万台,占PC总出货量的22%[3] - 全球可穿戴产品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1573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451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1%[3] - 2025年1-6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4] 公司主营业务 - 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天线、散热器件及模组、线束及连接件和智能传感模组等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及新能源领域[4] - 天线产品包括FPC天线、LDS天线、LAP天线、UWB天线、PEP基站天线、CPE天线、ARVR天线及智能汽车高精度定位天线、V2X天线、4D毫米波雷达波导天线等[4] - 散热产品主要有热管、VC、液冷板及散热模组,可用于手机、游戏机、笔记本电脑、基站、服务器、光伏储能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5] - 线束及连接件产品主要为电池包PACK线束、电池模组CCS线束、PDU控制盒线束等,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新能源结构件产品包括铜铝排、端侧板、汇流排、CCS连接系统[5] - 智能传感模组产品主要为胎压传感器、刹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工业控制器、笔记本触摸面板模组等,广泛应用于笔电、汽车及工业领域;还包括无线充电模组及WiFi蓝牙模组[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08亿元,同比增长48.50%;营业成本9.21亿元,同比增长51.64%[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53.08万元,同比增长855.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843.52万元,同比增长855.73%[2] - 基本每股收益0.07元/股,同比增长600.00%;稀释每股收益0.07元/股,同比增长600.00%[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40%,同比提升3.10个百分点[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00.48万元,同比下降146.38%,主要因客户票据结算增加和采购备料付款增加[2] - 货币资金4.8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67%;应收账款6.0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63%;存货4.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90%[9] 业务分部表现 - 天线业务收入6.10亿元,同比增长21.27%,毛利率30.05%[9] - 智能传感模组业务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90.88%,毛利率14.39%[9] - 散热器件及模组业务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147.51%,毛利率8.90%[9] - 线束及连接件业务收入3.18亿元,同比增长86.50%,毛利率21.06%[9] 研发与技术创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共持有有效专利305项,其中发明专利79项,实用新型专利223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8] - 研发投入8576.59万元,同比增长10.00%[9] - 前瞻性技术布局取得进展,成功开发两相流、液冷产品[7] 战略调整与资产优化 - 控股子公司江苏凯尔终止生物识别模块项目并转让安徽凯尔通讯科技有限公司股权,剥离指纹模组业务[15] - 公司注册资本由465,746,427元减少至460,811,445元,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2] - 公司注销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涉及的182.65万份股票期权,该激励计划已全部结束[16] 产能与制造布局 - 在惠州、苏州及越南等地建立多个生产制造基地,覆盖珠三角、长三角及东南亚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9] - 越南工厂实现量产交付,整体业务规模明显增长[7] - 不断投入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持续改造升级产线,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9] 客户与市场 - 与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客户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深度挖掘客户需求[8] - 荣获客户颁发的"最佳质量供应商"、"最佳协同奖"、"高效协同奖"、"优秀合作奖"、"质量卓越奖"等荣誉称号[9] - 在终端天线方面把握消费电子市场回暖机遇,笔电天线深化与核心客户战略协同,车载天线优化客户结构并实现4D毫米波雷达波导天线批量出货[7]
温州宏丰第二季度强势回暖,电接触及功能复合材料板块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355.37% 新业务布局成效初显
全景网· 2025-08-22 06:5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8,726.07万元,同比增长28.53%,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50,989.74万元,同比增长20.8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1.30万元,同比下降45.01%,总资产346,506.90万元,较上年末增长8.77% [1] - 2025年第二季度电接触及功能复合材料板块主营业务收入69,262.66万元,归母净利润2,371.04万元,环比分别增长22.81%和355.37% [1] - 硬质合金板块第二季度主营业务收入10,963.96万元,归母净利润161.56万元,环比分别增长80.09%和129.87% [1] - 铜箔板块第二季度主营业务收入4,545.45万元,归母净利润-1,182.82万元,环比分别增长21.85%和7.26% [1] - 2025年上半年电接触及功能复合材料板块主营业务收入125,661.87万元,归母净利润2,891.3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7.71%和4.09% [2] - 硬质合金板块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17,051.92万元,归母净利润-379.34万元,收入同比增长26.18%,净利润同比下降1386.38% [2] - 铜箔板块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8,275.94万元,归母净利润-2,458.19万元,收入同比增长76.25%,净利润同比改善3.90% [2] 业务板块 - 构建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金属基功能复合材料、硬质合金材料、锂电铜箔材料及半导体蚀刻引线框架材料五大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2] - 电接触材料领域为国内产品种类最丰富、产能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客户覆盖中国、德国、法国、墨西哥、波兰、匈牙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数据中心、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电网、智慧交通、储能、信息工程、医疗、机械加工、航空航天等领域 [3] - 国内主要客户包括正泰电器、德力西电气、中熔电气、银轮股份等,国际客户包括施耐德、森萨塔、西门子、ABB、伊顿电气等知名电器生产厂商 [3] 研发与技术 - 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依托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和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两大研发平台 [4] - 与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4] - 累计获得有效授权专利147项,其中发明专利107项(含国际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39项(含多国专利),外观设计专利1项 [4] - 作为主要起草单位主导或参与制定20项国家标准和69项行业标准 [4] 行业前景与战略 - 新能源汽车、5G基站、算力中心等新兴领域为电接触材料行业注入新动能,推动材料性能提升和新材料开发 [5] - 电接触及功能复合材料行业将与电子信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行业深度融合 [6] - 2022年全球引线框架市场规模达237.08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规模104.81亿元,预计2028年全球规模达311.74亿元,2023-2028年复合增长率4.67% [6] -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发新能源电池项目,涵盖电池盖板、电池壳、软连接及铜箔等核心零部件 [6] - 在医疗领域开发血管瘤治疗、显影、电极手术刀等医用材料,智能家居领域开发新型精密保护器材料 [6] - 消费电子领域均温板复合材料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散热系统,精密加工领域纳米晶硬质合金材料用于高硬材料高速精加工 [6] - 成功开发多个系列传感器材料及产品集成,进入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供应链,部分产品进入批量供货阶段 [6] - 坚持"专注主业、延伸产业链、扩大应用领域"发展战略,推动铜箔项目达产、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新能源与高端制造需求释放 [7]
上海无限通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00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8-21 18:09
公司基本信息 - 上海无限通技术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法定代表人为孙琳 注册资本20000万人民币 [1] - 公司由上海金德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持股比例100% [2] - 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营业期限自2025年8月21日起无固定期限 [2] - 注册地址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环湖西二路888号C楼 [2] 经营范围 - 主营业务涵盖技术服务开发与转让 信息技术咨询 通信及网络设备销售 智能控制设备销售 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服务 [2] - 制造业务包括通信设备 输配电控制设备 计算机外围设备 移动终端 物联网设备及空调设备的制造(均通过分支机构经营) [2] - 延伸业务涉及5G通信技术服务 云计算设备销售 人工智能软件开发 光通信设备销售与制造 汽车零部件研发与制造(分支机构经营) [2] - 辅助业务包含广告制作发布 进出口贸易 互联网销售及企业管理咨询 [2] 行业属性 - 公司所属国标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的软件开发细分领域 [2] - 业务布局高度覆盖通信技术产业链 从设备制造到技术服务 涉及5G 物联网 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 [2]
“同类规模最大”5G通信ETF(515050)冲高回落,盘中成交额快速突破2亿元,工业富联跌超5%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1 03:51
市场表现 - 8月21日早盘A股主要指数高开但通信算力方向冲高回落 截至9:55 5G通信ETF(515050)下跌1.24% 盘中一度上涨超1.5% [1] - 持仓股中兴通讯和兆易创新逆市上涨超7% 工业富联下跌近7% [1] 资金动向 - 科技股回调部分投资者存在获利了结需要 导致资金流出压力增大 [1] - 长期看算力板块迎来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维共振 回调区间仍值得重点关注布局机会 [1] 行业逻辑 - AI算力行业形成"算力基建投入→应用变现→垂类领域扩张→再投资"的逻辑闭环 该闭环再次得到强化 [1] - "算力优势→AI应用优势→市场优势"逻辑链强调巨头算力军备竞赛紧迫性 两条逻辑链交叉印证产业景气度清晰明确 [1] - 算力将成为未来重要资源之一 [1] ETF持仓结构 - 5G通信ETF(515050)深度布局AI算力硬件和6G产业链龙头个股 最新规模70亿元 [2] - 光模块CPO概念股权重占比31% PCB电路板概念股权重占比15.95% [2]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中际旭创 新易盛 立讯精密 工业富联 中兴通讯 兆易创新 沪电股份 东山精密 歌尔股份 生益科技 [2]
云南锗业:子公司生产的化合物半导体产品为砷化镓晶片、磷化铟晶片
证券日报网· 2025-08-20 12:15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子公司云南鑫耀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化合物半导体产品 包括砷化镓晶片和磷化铟晶片 [1] 磷化铟晶片应用领域 - 主要用于生产光模块中的激光器和探测器芯片 [1] - 下游主要应用于5G通信/数据中心和可穿戴设备等领域 [1] 砷化镓晶片应用领域 - 主要用于射频器件产品 激光器件 传感器和高亮度发光二极管(HBLED)器件产品 [1] - 下游可应用于手机及电脑 通信基站 无人驾驶 新一代显示(Mini LED/Micro LED) 工业激光和面容识别等领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