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结构性行情
icon
搜索文档
一个必须关注的信号 | 谈股论金
水皮More· 2025-08-14 10:09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回调,沪指跌0.46%收报3666.44点,深证成指跌0.87%收报11451.43点,创业板指跌1.08%收报2469.66点 [2] - 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两日突破2万亿,今日达22792亿,较昨日放量1283亿 [2] - 个股普跌,下跌股票达4396家,上涨仅727家,个股中位线实际下跌约2% [3] - 中证2000指数跌幅1.87%,微盘股跌约2.6%,显示小盘股风险较高 [4] 板块分析 - 保险板块涨幅居首达2.64%,中国平安举牌中国太保H股引发资金关注 [5] - 保险板块有望形成"戴维斯双击",H股表现优于A股,中国太保H股涨4.89% A股涨4.87%,A/H股比例达1.2已倒挂 [5] - 证券、银行和多元金融板块相对抗跌,因8月上半月已先行调整到位 [6] - 资金流入集中在保险、银行、酿酒板块,流出集中在设备类及新能源领域,军工板块回落明显 [6] - AI硬件板块资金流出显著,部分个股跌幅达5%左右 [7] 市场特征 - 当前市场处于旧题材冲顶阶段,新题材尚未涌现,中报密集披露期业绩成为检验标准 [8] - 8月以来跑输大盘个股达2900家,呈空头排列个股2800家,显示结构性行情特征明显 [8] - 金融数据显示M2增速达8.8%,社会融资规模大幅增长,货币政策持续宽松 [8] - 居民存款持续增加,今年新增9.66万亿占全部存款18.40万亿的近一半,显示资金入市意愿不足 [8] 流动性 - 央行8月累计进行1.2万亿逆回购买断操作,预计8月资金净投放多出3000亿左右 [9] - 市场流动性充裕,相关部门持续呵护市场 [9]
指数新高VS基金滞涨:张坤、朱少醒“赚而不盈”!8只百亿权益基金净值未及去年10月(名单)
新浪基金· 2025-08-14 01:46
A股市场表现 - 沪指突破去年10月8日高点创近四年新高 深成指和创业板指站上年内峰值 [1] - 两市成交额时隔114个交易日重返2万亿元大关 [1] - 有色金属和AI硬件等成长板块领涨 超2700只个股上涨 [1] 基金净值表现分化 - 全市场超13000只基金中仍有2700余只产品单位净值低于去年10月8日水平 [1] - 8只百亿级权益基金集体面临净值修复滞缓问题 [1] - 易方达消费行业单位净值较去年10月下跌0.50元至3.468元 年内收益-3.48% [2][3] - 景顺长城新兴成长A净值下滑0.29元至1.745元 年内回报-0.17% [2][7] - 富国天惠精选成长A净值微跌0.11元至2.623元 尽管年内收益达8.22% [2][10] - 易方达蓝筹精选净值较去年10月缺口0.08元 尽管年内回报达7.87% [2][12] - 泉果旭源三年持有A年内上涨9.23%但净值微跌0.01元至0.82元 [2][15] - 银华富裕主题A和广发稳健增长A净值均较去年10月微跌0.008元 年内收益分别为2.71%与4.58% [2][17][18] 基金经理观点与操作 - 易方达消费行业颓势源于去年四季度白酒股大跌和今年消费板块复苏乏力 [4] - 刘彦春表示内需不足和物价低位运行时间超出预期 但对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9] - 张坤指出地产价格下行和负物价指数是投资者信心不足的核心原因 [14] - 赵诣管理的基金重仓股科达利、美团-W、立讯精密等区间表现弱于行业 [15][16] - 美团-W区间跌幅19.58% 立讯精密区间跌幅15.16% [15][16] 行业表现对比 - 消费板块复苏乏力 重仓的贵州茅台、美的集团等龙头年内涨幅显著落后于AI与资源股行情 [4] - 科达利区间跌幅5.47% 同期行业涨幅3.29% [16] - 应流股份区间涨幅24.37% 同期行业涨幅3.29% [16] - 员芯科技区间涨幅25.44% 同期行业涨幅3.29% [16]
港股科技开盘领涨上攻,港股科技ETF(513020)涨超1%!资金抢筹,连续5日净流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01:55
港股市场表现 - 2025年初以来港股市场持续活跃并一度领跑全球市场 日均成交额较去年同期增长约80% [1] - 在资金盛、资产荒背景下 宏观不敏感的结构性行情尤为活跃 板块呈现此消彼长、不断轮动特征 [1] - AI、新消费、创新药等主线显著跑赢A股市场多数宽基指数 [1] 港股科技ETF产品 - 港股科技ETF(513020)跟踪港股通科技指数(931573) 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 [1] - 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科技行业公司精选不超过50家优质企业作为成分股 [1] - 成分股具有显著成长潜力和市场波动特征 全面反映港股通科技领域上市公司表现 [1] 基金投资渠道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C(015740)及A类份额(015739) [1]
险资二季度逢低买入成主基调 看好后市结构性机会
新华网· 2025-08-12 06:19
险资二季度权益资产配置动态 - 截至8月18日 险资现身125家已披露半年报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其中27家获加仓 43家为新进持股 [1] - 险资配置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比例从去年末12.70%升至今年6月末13.02% 规模达3.19万亿元 对应资金运用余额24.46万亿元 [5] - 险资机构在市场调整时逢低买入 择机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力度 认为当前权益资产具备相对性价比优势 [1][5] 险资持股行业分布特征 - 加仓集中在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技术硬件与设备、食品饮料等行业 [3] - 新进持股较集中在材料、技术硬件与设备、资本货物等行业 [4] - 减仓个股包括东山精密、怡亚通、通威股份、力源信息等 [4] 重点个股持仓变动 - 持股比例超5%的个股包括平安银行、中国联通、万丰奥威、胜利精密、双汇发展、新大正、力量钻石 [2] - 获险资增持超100万股个股包括双汇发展、许继电气、宏发股份等12只 [3] - 新进持股超2000万股个股包括小商品城、药明康德、山西焦煤、东阳光、浙文互联 [4] 险资三季度配置策略 - 保持偏中性仓位 重点优化组合结构 把握高景气成长赛道细分板块估值溢价机会 [6] - 战略看多科创板 短期主线偏向成长 同时关注经济复苏相关的顺周期价值股 [7] - 在流动性充裕环境下 聚焦"市值下沉"与景气反转选择 预计成长股结构性行情延续 [6][7]
私募新观察|赚钱效应显现 超九成百亿级私募年内实现正收益
上海证券报· 2025-08-11 01:32
百亿级私募业绩表现 - 截至7月底有业绩展示的百亿级私募今年以来平均收益达16.6% [2] - 实现正收益的百亿级私募占比达98.18% [2] - 其中21家机构收益介于10%至20% 17家收益介于20%至30% 4家收益超30% [2] 量化与主观策略对比 - 36家百亿级量化私募平均收益达18.92%且正收益占比100% [2] - 16家百亿级主观私募平均收益为13.59%且正收益占比93.75% [2] - 量化策略因市场成交活跃获得显著超额收益 [2] 私募行业规模扩张 - 百亿级私募数量增至90家 [1] - 7月新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达1298只 环比增长18% [3] - 新备案基金数量前十名机构全部为百亿级私募 [3] 头部机构产品备案动态 - 宽德私募单月备案新基金数量达31只 主攻指数增强策略 [3] - 明汯投资备案新基金数量达26只 同样聚焦指数增强策略 [3] 资金流向与投资者行为 - 机构资金加速入场 偏好从市场中性策略转向主观选股/指数增强/量化选股等多头策略 [3] - 个人投资者赎回量缩减且申购量逐步增加 [3] 头部私募配置策略 - 源乐晟资产保持高仓位 重点配置科技/创新药/有色金属/新消费/非银金融板块 [4] - 近期增持非银金融板块 其他板块进行结构调整 [4] - 多家百亿级私募维持八成以上仓位并积极调仓 [4] 板块轮动与调仓逻辑 - 8月半年报披露期成为调仓重要窗口 部分标的进行获利了结 [5] - 加仓方向包括周期股/保险板块及低估值困境反转医药股 [5] - 券商与保险行业预计受益于市场活跃度提升及利率见底回升 [4]
赚钱效应显现超九成百亿级私募年内实现正收益
上海证券报· 2025-08-10 13:40
百亿级私募业绩表现 - 截至7月底有业绩展示的55家百亿级私募平均收益达16.6%,其中54家实现正收益,占比98.18% [2] - 实现正收益的私募中21家收益区间为10%-20%,17家为20%-30%,4家超30% [2] - 百亿级量化私募平均收益18.92%且正收益占比100%,主观私募平均收益13.59%且正收益占比93.75% [3] 量化与主观策略分化 - 量化私募因市场成交活跃超额收益亮眼,主观私募受板块轮动影响业绩分化加剧 [3] - 头部量化私募如宽德私募和明汯投资7月分别备案31只和26只新基金,策略以指数增强为主 [4] 私募发行市场回暖 - 7月私募证券基金备案量达1298只环比增长18%,其中13家机构单月备案不少于10只产品 [4] - 百亿级私募占据新备案基金数量前十席位,机构投资者加速入场并偏好多头策略产品 [4] 头部私募调仓动向 - 源乐晟资产保持高仓位配置科技、创新药、有色金属等板块,近期增持非银金融 [5][6] - 部分百亿级私募计划在8月调仓窗口获利了结热门板块,转向周期股、保险及低估值医药股 [6] 行业扩容与资金趋势 - 百亿级私募数量增至90家,结构性行情推动增量资金加速进场 [1] - 私募赚钱效应修复投资者情绪,个人投资者申购量回升且赎回量缩减 [4]
量化市场追踪周报:主动权益基金仓位继续上行,宽基ETF连续7周净流出-20250810
信达证券· 2025-08-10 11: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无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本周 A 股呈现指数普涨与资金分化并存格局,上证收复 3600 点,周期制造与消费科技板块呈“跷跷板”效应,小盘、价值风格突出;主动权益基金仓位连续 3 周上行,宽基 ETF 近 7 周连续净流出,二者背离或预示新一轮结构性行情酝酿 [5][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市场复盘 - 本周 A 股指数普涨与资金分化并存,上证收复 3600 点,周期制造与消费科技板块“跷跷板”效应,小盘、价值风格突出 [5][14] - 主动权益基金仓位自 7 月中旬低点连续 3 周上行至 87.19%,宽基 ETF 近 7 周连续净流出超 1300 亿元,被动资金转向主题性机会 [5][14] - 本周主要宽基指数分化上涨,中小盘、价值风格突出,上证指数周涨约 2.11%,深证成指约 1.25%等 [15] - A 股市场结构性分化,周期与高端制造板块为主线,消费、科技板块靠后,周涨跌幅居前行业有有色金属等,靠后有医药等 [17] 公募基金 - 最新主动权益基金仓位 87.19%,连续 3 周上行,本周主动偏股型基金净值涨跌幅平均值 1.53%,上涨基金占比 83.75%,前五名基金一周净值涨跌幅在 9.43%-10.80% [5][20] - 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约 90.55%,较上周升 0.21pct,偏股混合型约 87.03%,升 0.19pct,配置型约 85.62%,升 0.41pct,“固收 +”基金约 22.94%,降 0.10pct [2][22] - 4 月以来主动权益基金风格仓位从成长向价值腾挪,近期风格偏好相对稳定,成长占比高位略有下行,截至 8 月 8 日,大盘成长仓位 27.33%,升 2.26pct 等 [3][30] - 本周主动权益型基金配置比例上调较多行业有非银行金融等,下调较多有医药等 [4][34] - 本周宽基 ETF 净流出约 96.04 亿元,境内股票指数 ETF 资金净流出约 47.07 亿元,境外指数 ETF 净流入约 118.01 亿元等 [42] - 本周境内新成立基金 34 只,主动权益型基金 7 只,新发总份额约 30.42 亿份,为近 1 年 88.4%分位 [47] 主力/主动资金流 - 本周小单净买入金额逐日扩大,主力流出幅度边际下行,主力净流入有色,流出医药、计算机 [5][56] - 主动资金主买净额约 -1329.42 亿元,净流入机械、有色,个股方面看好紫金矿业等,卖出宁德时代等,行业方面流入机械等,流出医药等 [6][56] 附录 - 展示本周各类型 ETF 净流入 TOP5 产品信息 [63] - 本周境内新成立 34 只基金,发行总份额 397.40 亿元,新发行 38 只基金 [67][70]
A股3600点,为什么我的基金还没回本?
天天基金网· 2025-08-09 09:00
大盘指数与基金表现分化 - 大盘指数站上3600点但部分基金仍处于亏损状态 体现"赚了指数不赚钱"的结构性行情特征 [1][3] - 结构性分化导致基金重仓赛道未跟随大盘上涨 甚至出现下跌 [3] 基金回本难度分析 - 高位买入的基金需更大涨幅才能回本 2020年底或2021年初买入的基金经历2022-2023年深度下跌后 当前反弹幅度可能无法覆盖前期跌幅 [4] - 基金经理策略与市场风格错配导致业绩暂时落后 如深度价值或成长风格基金在当前价值/红利主导市场中表现不佳 [5] 应对策略 - 评估基金底层逻辑 区分短期波动与策略失效 消费升级、科技创新、医药等长期逻辑仍具潜力 [8] - 智能定投工具可通过低位多投、移动止盈等机制优化成本 如天天基金APP提供0.15%-1.5%费率的20元起投方案 [10][11] - 优质基金应耐心持有并定投摊薄成本 问题基金需及时止损 持仓集中度过高则需分散配置 [12] 投资心态与长期视角 - 投资需保持耐力与纪律 克服"回本即赎"冲动 关注长期价值而非短期波动 [14] - 避免因他人收益产生焦虑 不同持仓成本、基金类型和风险承受能力导致回报差异 [15]
结构性行情主导 A股“攻守兼备”策略重要性凸显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22:59
市场表现与驱动因素 - 上证指数站稳3600点,今年以来累计上涨8.45%,日均成交额超1.4万亿元,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1] - 行情受流动性和政策预期双重驱动,融资余额自6月底以来持续上行,投资者聚焦中长期供需格局改善与行业盈利修复 [2] - 与2007年、2015年普涨行情相比,本轮行情更具结构性,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更低,新兴产业特别是硬科技含量更高 [2][3] 投资策略建议 - 建议"攻守兼备"策略,科技成长与高股息资产双线配置,避免频繁交易 [1] - 下半年配置思路为先稳后攻,成长板块属进攻型选择,红利板块属防御型选择 [4] - 关注三条主线:产能周期视角下的机会(工业金属、锂电池、创新药等)、高景气AI产业链、分红确定性强的红利板块(消费龙头、公用事业、银行等) [4] 行业与板块分析 - 科技成长板块受益于AI技术革命与新兴产业趋势催化,有望展现较高景气度 [5][6] - 防御型资产建议关注调整后的银行等高股息板块,其安全边际较高且中长期配置逻辑清晰 [6] - 投资者需通过分散投资降低单一资产风险,关注基本面良好、具备长期发展潜力的企业 [7][8] 长期投资建议 - 建议预设红利风格和成长风格在权益投资中的占比,关注行业和个股分散度 [7] - 通过估值、技术、拥挤度、财务指标综合判断持仓合理性,明确交易纪律 [8] - 降低主动调仓频率或定投基金,避免追涨杀跌,更多关注中长期趋势研判 [8]
结构性行情主导A股“攻守兼备”策略重要性凸显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21:03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站稳3600点,今年以来累计上涨8.45%,日均成交额超1.4万亿元,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1] - 三大指数均创阶段性新高,本轮行情受流动性和市场预期双重驱动 [2] - 上证指数站稳3600点的次数不多,本轮行情相比2007年、2015年更具结构性 [2] 行情驱动因素 - 流动性宽松与政策预期向好共同驱动结构性行情 [1] - 融资余额自6月底以来持续上行,政策预期与超级水电项目带动投资者聚焦中长期视角 [2] - 市场预期和情绪修复基础上的资金面改善,去年9月增量政策释放积极信号后风险偏好提升 [2] - 本轮行情站上3600点时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更低,新兴产业特别是硬科技含量更高 [3] 投资策略 - 建议"攻守兼备"策略,科技成长与高股息资产双线配置 [1] - 下半年配置思路是先稳后攻,成长板块属进攻型选择,红利板块属防御型选择 [3] - 可关注三条主线:产能周期视角下的机会(工业金属、锂电池、创新药等)、高景气AI产业链、分红确定性强的红利板块 [3] - 科技成长板块在AI技术革命与新兴产业趋势催化下有望展现较高景气度 [4] - 银行等高股息板块短期调整但中长期配置逻辑清晰 [4] 行业配置建议 - 科技成长板块:科技创新是培养内生性增长动能的核心,AI技术革命与新兴产业趋势催化 [4] - 红利板块:关注消费龙头、公用事业、电信、银行等领域,股息率不再是唯一标准 [3] - 产能周期机会:工业金属、锂电池、创新药、商用车、轨道交通设备和铁路公路等 [3] - 高景气机会:AI产业链(云计算、算力、机器人、智能驾驶) [3] 投资者行为建议 - 避免频繁交易,培养长期耐心,合理评估风险承受能力 [5] - 分散投资降低单一资产风险,减少短期波动影响 [5] - 避免过度关注短期行情,投资是长期过程 [5] - 通过估值、技术、拥挤度、财务指标综合判断持仓合理性 [6] - 降低主动调仓频率或定投基金,降低追涨杀跌风险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