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

搜索文档
A500ETF基金(512050)近10日吸金11.12亿元,机构建议超配中国股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3 01:47
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董萍萍 ) 上周五(10月10日),三大股指全线收跌,两市成交额2.52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376亿元。 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A500ETF基金(512050)下跌2.26%,成交额超53亿元,位居同类产品第一。资金 面上, A500ETF基金(512050)近5日吸金4.13亿元,近10日吸金11.12亿元。 就后市配置而言,中金公司预期9月~10月中美流动性环境延续共振,美元处于下行周期,对各类 资产(股票、债券、黄金、商品)形成利好。与9月市场行情类似,10月可能仍是宏观相对顺风期,建 议维持相对较高的风险偏好,超配中国股票。 新一代核心宽基A500ETF基金(512050)助力投资者一键布局A股核心资产。该ETF所跟踪中证 A500指数,采取行业均衡配置与龙头优选双策略,中证全部35个细分行业全覆盖,融合价值与成长属 性,相比沪深300,超配AI产业链、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行业,具备天然的哑铃投 资属性。场外联接(A类:022430;C类:022431)。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 ...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中国能源报· 2025-10-13 01:46
绿色发展是动能。加快形成上下游协同的绿色产业链生态、突出绿色制造在传统产业转型 中的引领作用,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注入澎湃动力。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我国产业规模效应和全 产业链优势持续凸显,高端绿色装备、绿色材料研发投入不断增长,绿色工厂、绿色产品 迭代进化,制造业绿色化与智能化融合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新产 业新动能加快培育。 新动能培育的背后是绿色能源的强力支撑。 在 能 源 生 产 侧 , " 十 四 五 " 期 间 , 我 国 可 再 生 能 源 发 电 装 机 占 比 从 40% 跃 升 至 6 0% , " 风 光"新增装机每年突破1亿、2亿、3亿千瓦。2 0 2 4年"风光"装机规模占全球风光总装机的 4 7% , 新 增 装 机 全 球 占 比 达 63% 。 截 至 今 年 8 月 底 , 我 国 " 风 光 " 装 机 合 计 已 达 约 17 亿 千 瓦,相当于7 0多个三峡水电站的总装机量。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绿色发展成为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关键路径。中国经济 长期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锚定"双碳"目标,加快能源变革,推 ...
全市场唯一香港大盘30ETF今日迎风上市!
证券时报网· 2025-10-13 01:30
港股市场与南向资金动态 - 截至2025年9月末,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合计已超1.17万亿港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9月份单月净流入额达1885.17亿港元 [1][3] - 恒生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33.88%,恒生国企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31.08% [1] - 科技板块成为南向资金配置的绝对主线,阿里巴巴-W连续26个交易日获得净买入,9月份累计净买入金额约757.09亿港元,是第二名腾讯控股的10倍 [3] 阿里巴巴的AI战略与市场表现 - 阿里巴巴-W股价于10月3日盘中最高触及186.20港元,创下2021年8月6日以来的近四年新高 [1][3] - 公司宣布与英伟达开展Physical AI合作,并计划推进3800亿元规模的AI基础设施建设,预测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 [4] - 通义千问推出规模最大、能力最强的模型Qwen3-Max和全模态预训练大模型Qwen3-Omni系列 [4] - 阿里巴巴领投机器人科技企业"自变量机器人"1.4亿美元融资,并已组建机器人和具身智能小型团队 [6] - 华尔街方舟投资四年来首次买入阿里巴巴ADR,显示国际资本对中国科技龙头的投资出现重要转折点 [6] 华宝基金ETF产品布局 - 华宝基金旗下香港大盘30ETF(520560)于10月13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为全市场唯一跟踪恒生中国(香港上市)30指数的ETF产品,支持"T+0"交易 [1][2]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华宝基金权益类ETF资产管理规模达1266.25亿元,在同业中排名领先,旗下有5只规模超百亿元的A股/港股行业主题ETF,合计规模达1002.66亿元 [7][8] - 港股互联网ETF(513770)最新资产规模达117.40亿元,其跟踪的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中,阿里巴巴-W为第一大权重股,占比18.27% [8] 恒生中国(香港上市)30指数特征 - 该指数由香港上市内地公司中市值最大的30只个股构成,阿里巴巴-W为第一大权重股,最新持仓占比高达18.63% [1][2] - 指数前十大成份股权重合计占比达73.85%,显著高于恒生国企指数的56.43%,具有集中度高、波动率偏低的特征 [2] - 自2000年1月3日基日至2025年9月30日,该指数累计涨幅为412.75%,相对恒生国企指数和恒生指数的超额收益分别为34.98%和358.13% [5] - 指数成份股构成体现"科技+红利"的"哑铃策略",覆盖AI龙头、互联网传媒、金融、电子、通信、消费等行业 [2]
黄奇帆:大A市值要涨4倍,到400万亿!
搜狐财经· 2025-10-13 01:23
and 1988 1998 1998 1998 1999 199 strang 【 上面 上面 上班 上班 上班 上班 100 上一篇: of Bond F Erman The Transe Li A 4 400万亿预测 经济制度驱动 StockForecast 导读:经济周期与制度变革双轮驱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性机遇正在显现。 文 | 三清 资深战略投资者 近日,原重庆市市长财经专家黄奇帆,在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发表了关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性预测,指出到2040年,A股总市值有望增长四倍至 400万亿元,较当前水平翻两番。 这一预测基于经济基本面和制度变革的双重驱动力,标志着中国金融强国建设的关键阶段。 作为一名在财经领域深耕三十余年的观察者,我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多次跌宕起伏。 我深入分析其逻辑支撑与投资机遇,这一数字看似惊人,但基于我对中国经济长期趋势的观察分析,这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有着坚实逻辑支撑的必然图 景。 这一数据清晰表明,中国资本市场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这也是国家提出推进金融强国战略的内在动因,旨在通过政策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市场效 率。 当前的低比率不仅是发展滞后的信号,更预示了上 ...
全面推进实施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金融时报· 2025-10-13 01:23
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时点,资本市场下一阶段改革与发展成为多方关注焦 点。 日前,中国证监会召开"十五五"资本市场规划上市公司和行业机构座谈会,聚焦高质量做好"十五 五"资本市场规划思路和举措谋划。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在座谈会上表示,以科创板、创业 板改革为抓手,进一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实施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不断提升市场的 吸引力、包容性和竞争力。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资本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走向系统化与功能 化,政策协同性显著增强,基础制度实现系统性重塑,同时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定位也更加突出。"十 四五"时期,我国资本市场实现了量质齐升,特别是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发布实施以 来,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得到全方位重构,多层次市场体系更加完备,市场功能不断健 全,市场韧性明显增强,市场生态持续净化。 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成效突出。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彻底重构了发行上市机制,显著提升 了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包容性。"十四五"期间新上市的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目前A股 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数量占比已超 ...
工业园区有了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经济日报· 2025-10-13 01:07
政策发布背景与核心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旨在引导工业园区从“量的快速增长”迈向“质的有效提升” [1] - 《指引》总结吸纳地方优秀经验做法,鼓励省级工业园区探索高质量发展新道路,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 [1] - 政策为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化、可落地的框架,帮助园区突破同质化竞争、资源错配等瓶颈,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1] 政策核心内容与导向 - 《指引》围绕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完善空间治理、培优企业主体、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数实融合、推动绿色安全发展、提高开放合作水平等7个方面提出19条发展导向 [2] - 政策亮点在于将高质量发展宏观目标具象化为可操作行动,突出特色化、集约化、数智化、绿色化、规范化五位一体发展路径 [2] - 《指引》明确工业园区“原则上不宜超过3个主导产业”,旨在引导园区聚焦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产业,实现资源集中和规模效应 [2] 当前行业挑战与政策应对 - 行业面临主导产业模糊、布局分散、产业数量过多问题,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创新能力不足 [3] - 园区存在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绿色能源和5G网络等数字化设施缺位或覆盖不足的挑战 [3] - 政策引导园区聚焦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通过链式招商、产学研联合构建产业集群,并优化空间治理以提升集约化水平 [3] 政策实施保障措施 - 两部委将加强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导,总结优秀经验、推广典型案例、制定标准规范 [4] - 指导地方主管部门加强政策研究储备,健全管理机制并做好运行监测 [4] - 通过组织现场交流会、调研深度行等活动促进工业园区交流合作,推动项目合作、平台搭建和跨园区资源共享 [4]
详解新一轮政策性金融工具
2025-10-13 01:0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政策性金融、银行业及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领域[1] * 公司主要涉及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政信类客户占比较高的大型国有银行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较快区域的区域银行[5][6] 核心观点与论据 政策工具的目标与特点 * 政策性金融工具旨在弥补企业资本金缺口,通过撬动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场景改造,从而刺激消费和提振内需,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带来的冲击[1] * 工具非常侧重于支持科技创新,如人工智能等行业,与前两轮主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不同[3] * 刺激消费是重要目标,投向领域包括消费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场景改造[3] * 在地方财政收入承压的背景下,通过发行金融工具筹措资金可以帮助地方财政实现投资所需资本金的补充[3] 运作机制与规模 * 项目申报流程由地方政府和企业申报,经发改委审核后,央行分发给三家政策性银行,银行自主决策择优投资[1][4] * 通过成立特殊目的载体(SPV)投放项目资本金,注资形式可能为股权投资或股东借款[5] * 根据规定,通过发行金融工具筹措资金不能超过项目资本金的50%,总规模约1万亿元人民币[5] * 配套银行贷款以约4倍杠杆倍数计算,可撬动约4万亿人民币贷款[1][5] 对银行业的影响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预计可拉动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从8%回升至12%左右,有望显著缓解信贷资产荒[1][6] * 中长期贷款比例提升将改善银行贷款结构,替代短期对公和票据贴现等低利率融资,提高资产端收益率[1][6] * M1增速回升带来存款活化效应,将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叠加资产端收益率的提高,有望改善银行息差和营收增速[1][6] * 政信类客户占比较高的大型国有银行及新质生产力发展较快区域的区域银行受益更明显[1][6]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 政策性金融工具预计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拉动效应约10个百分点,其中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拉动效应约4个百分点[1][7] * 如果投资全部转化为活期存款,则M1增速可提升约4.5个百分点,根据历史经验,M1增速一般领先通胀,因此半年后通胀可能随之回升[2][7] * 这些投资将在未来3~5年陆续完成,每年的实际拉动力度可能在两三个百分点左右[7] 其他重要内容 * 项目原则上投向2025年底将要开工、已经开工或未建成项目[4][5] * 三家政策性银行在项目投放上有所侧重:国家开发银行侧重制造业相关基础设施、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侧重农业领域基础设施、中国进出口银行侧重外贸项目[5]
专访厦门证监局:金融活水润鹭岛,“生态雨林”育创新
证券时报网· 2025-10-13 00:44
资本市场发展概况 - 截至2025年8月底,厦门拥有境内上市公司68家,总市值达7970亿元,境外上市公司33家,上市公司数量居全省首位[1] - 2019年实施注册制以来,厦门市累计新增A股上市公司23家,较此前增加5成,总数达到68家,境外上市公司新增16家,总数达33家[1] - 厦门还有上市后备企业565家,辅导备案拟上市企业12家,其中1家科创板IPO已注册待发行,11家企业正在申报境外上市[1] 上市公司结构与质量 - 厦门现有68家境内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装备、商贸物流、新能源、新材料等业务,大都为细分领域龙头企业[2] - 厦门建发股份、厦门国贸、厦门象屿等3家上市公司连续多年为世界500强主体企业,12家上市公司为工信部评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2]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厦门境内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分别超过三分之一和八成[2]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2024年,厦门全市上市公司披露研发经费支出总额112.5亿元,同比增长2.2%,制造业平均研发强度为6.23%[3] - 11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其中星宸科技、吉比特等7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科创板上市公司平均研发强度[3] - 特宝生物2024年研发投入达3.42亿元,为上市前一年的5.3倍,承担了9项“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 募资投向与产业布局 - 历年来厦门上市公司累计募集资金2218亿元,募资中有相当一部分投向了软件信息、电子元器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4] - 厦钨新能、艾德生物、特宝生物等公司重点布局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氢能与储能、前沿战略材料、基因与生物技术等未来产业[4] 私募股权市场支持 - 截至2025年8月末,厦门私募基金管理人共321家,管理基金规模达2034亿元,同比增长了6.23%,增幅居于全国前列[6] - 股权创投类机构209家,管理基金规模1664亿元,同比增长了3.31%[6] - 厦门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累计投资厦门本地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半导体等产业项目613个[6]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 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于2025年4月15日正式开板,目前已有102家专精特新企业登陆专板挂牌[7] - 3家企业通过“绿色通道”申请转到新三板挂牌,厦迪亚斯成为福建省首家通过“绿色通道”转板新三板挂牌的专板企业,还有1家取得转板挂牌批文[7] 债券市场融资 - 2024年厦门企业通过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公司企业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融资1076亿元,同比增长57.6%[8] - 2025年1-8月,30家企业通过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融资651亿元,其中厦门企业发行科创债42亿元[8] - 金圆集团发行了科创债新政后福建省首单“科创投资类”公司债券,金额10亿元,象屿集团成功发行了全国首单跨境电商产业园持有型不动产ABS[8]
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聚势而起
人民日报· 2025-10-13 00:19
企业、科研机构共同汇入产业发展浪潮 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聚势而起 准噶尔盆地东缘的戈壁滩上,占地相当于59个标准足球场的新疆昌吉换流站坐落于此。空中银线纵横交 错,铁塔高耸入云,换流变压器持续发出低沉的嗡鸣。作为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的送端起点,昌吉换流站自2019年9月投运以来,累计向外送电3680亿千瓦时,本年度送电已达512亿千 瓦时。 2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安全稳定运行,离不开运维人员24小时运检保障。站长王鸿在昌吉换流站开工建设 时,就来到这片戈壁滩,"看着昌吉换流站逐步建成、稳定运行,我既为能参与这项工程而自豪,也时 刻铭记着肩上沉甸甸的责任。"3万多台设备日夜不停工作,各路奔来的电流被不断升压,最终冲出换流 站,稳定输往东部地区,点亮万家灯火。 昌吉换流站使用的±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由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全国五一劳 动奖章获得者、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张国云,是特变电工新疆变压器厂的首席技师。他所攻克的 技术之一,就是±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的线圈绕制。 自1999年毕业进入特变电工,张国云已在生产一线工作了26年。他感慨:"公司最初 ...
中国银河证券:关税冲击下,关注有色金属、农业、能源行业的投资机会
第一财经· 2025-10-13 00:15
中国银河证券指出,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引发市场关注。市场大概率不会复制4月7日行情。短期来看,外 部环境不确定上升压制市场风险偏好,叠加部分资金获利回吐压力,将加剧市场波动,个股分歧或加 大。但是驱动本轮行情的核心因素并未改变。流动性预计延续向好趋势。在"十五五"规划关键窗口期和 三季报披露窗口期,重点关注新一轮政策聚焦领域和业绩确定性较强板块。配置机会方面,关税冲击 下,关注有色金属(贵金属、工业金属、小金属)、农业、能源行业的投资机会。(1)反内卷:"十五 五"时期,反内卷政策将保持延续性,并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2)新质生产力主题:顺应国家战 略、具备真实技术壁垒的科技企业将是A股投资的重要主线。短期关注低位补涨板块,中长期关注产业 趋势突破。(3)大消费板块:扩内需政策进一步落地,有望带动行情向上。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下,新 消费浪潮正蓬勃兴起。(4)"两重"领域:多地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将推动产业链的完善和发 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