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发展概况 - 截至2025年8月底,厦门拥有境内上市公司68家,总市值达7970亿元,境外上市公司33家,上市公司数量居全省首位[1] - 2019年实施注册制以来,厦门市累计新增A股上市公司23家,较此前增加5成,总数达到68家,境外上市公司新增16家,总数达33家[1] - 厦门还有上市后备企业565家,辅导备案拟上市企业12家,其中1家科创板IPO已注册待发行,11家企业正在申报境外上市[1] 上市公司结构与质量 - 厦门现有68家境内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装备、商贸物流、新能源、新材料等业务,大都为细分领域龙头企业[2] - 厦门建发股份、厦门国贸、厦门象屿等3家上市公司连续多年为世界500强主体企业,12家上市公司为工信部评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2]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厦门境内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分别超过三分之一和八成[2]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2024年,厦门全市上市公司披露研发经费支出总额112.5亿元,同比增长2.2%,制造业平均研发强度为6.23%[3] - 11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其中星宸科技、吉比特等7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科创板上市公司平均研发强度[3] - 特宝生物2024年研发投入达3.42亿元,为上市前一年的5.3倍,承担了9项“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 募资投向与产业布局 - 历年来厦门上市公司累计募集资金2218亿元,募资中有相当一部分投向了软件信息、电子元器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4] - 厦钨新能、艾德生物、特宝生物等公司重点布局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氢能与储能、前沿战略材料、基因与生物技术等未来产业[4] 私募股权市场支持 - 截至2025年8月末,厦门私募基金管理人共321家,管理基金规模达2034亿元,同比增长了6.23%,增幅居于全国前列[6] - 股权创投类机构209家,管理基金规模1664亿元,同比增长了3.31%[6] - 厦门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累计投资厦门本地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半导体等产业项目613个[6]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 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于2025年4月15日正式开板,目前已有102家专精特新企业登陆专板挂牌[7] - 3家企业通过“绿色通道”申请转到新三板挂牌,厦迪亚斯成为福建省首家通过“绿色通道”转板新三板挂牌的专板企业,还有1家取得转板挂牌批文[7] 债券市场融资 - 2024年厦门企业通过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公司企业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融资1076亿元,同比增长57.6%[8] - 2025年1-8月,30家企业通过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融资651亿元,其中厦门企业发行科创债42亿元[8] - 金圆集团发行了科创债新政后福建省首单“科创投资类”公司债券,金额10亿元,象屿集团成功发行了全国首单跨境电商产业园持有型不动产ABS[8]
专访厦门证监局:金融活水润鹭岛,“生态雨林”育创新
证券时报网·2025-10-13 00:44